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_(草案)
重症患者转运
患者准备 气道
未建立人工气道: 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是首要关注点; ●转运没有人工气道的危重患者,可能增加转运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若患者气道难以保证通畅或呼吸功能持续恶化,转运前可实施预防性插管。
患者准备 气道
已建立人工气道: 最基本 保持插管通畅;最严重一插管异位或脱出 转运前吸痰,有助于保持气道通畅 转运过程中适当运用镇静和约束 患者每次过床后均需检查插管深度,听双侧呼吸音
分析原因:刘学英,黄丽华,,邹翼霜等.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 志,2016,51(12):1469-1473
PART 02
转运前的决策与沟通
患者家属
转运前应将签署知情同意书。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 ●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 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一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2017)
转运中监护
➢ 转运时应患者头部在后,入电梯时应头部向内。 ➢ 上下坡:一般头朝上;孕产妇破水头朝下。 ➢ 患者头侧的转运人员负责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等指征。 ➢ 注意患者的头、手、脚等不要伸出轮椅或推车外,避免推车速度过快、转弯过急,以防意外伤害。 ➢ 转运中应有专人对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和支持;心电监护QRS音量增加。 ➢ 围手术期患者转运专家共识(2014)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14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
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
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
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2转运护送人员重症患者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并根据转运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转运的质控与培训
•应制定转运的质控标准以保证重症患者的转运质量。质控计 划应包括建立审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定期进行更新及 完善; •所有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都应学习上述重症患者转运相 关知识,并接受临床培训,通过评估考核合格,才能独立实 施重症患者转运。并接受定期评估。
案例一
检查后,患者返回抢救室,复测生命体征,BP 160/90mmhg,P103次/分,SPO2 90%,患者呼吸急促, 喉头有痰鸣音,护士未予任何处理,20分钟后医生看 了检查报告后要求将病人送入病区,护士又测了一次 生命体征,当时BP 166/93mmHg,P104次/分,SPO2 87%,未进行任何处理,也未带任何设备,与工人一 起将病人送入病区,由于患者没有家属,护士就帮病 人办理了住院手续,等护士办完手续,工人已将病人 推入电梯直奔病房,护士随后从另一电梯赶往病区。 等护士赶到病人身旁,发现病人呕吐不止,
概述
重症患者的转运存在于 我们每个科室,但我们 的转运安全吗?
01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 龙 XX,男,58岁,因“车祸致伤头部伴全 身多处伤半小时” 入急诊科。入院时神志模糊, 双瞳等大等圆( 1.0mm ),光反应迟钝,全身酒 味,BP 166/94mmHg,P 107次/分,R 22次/分, SPO2 92%。予开通静脉,吸氧3升/分,监测生命 体征等处理。医嘱立即送CT、B超、X线检查,当 班护士未带任何设备陪同检查,在CT室患者呕吐 胃内容物两次约500ml,护士予以头偏向一侧,保 持呼吸道通畅。
转运病人的首要任务
• 首要的就是要确保病人的生命,因 此,无论是转运前或是转运中,病 情的观察与处理都应集中于 保持 气道开放 呼吸 循环三个方面
危重患者转运
医护人员
为
病人
未有
应急能
什
效评估 力欠缺
么
病情严重
躁动
转
运
过
未准备抢救药品
程
缺乏规范的流程
转运物品准备不全
中
未进行流程的培训
抢救药品准备不全
存
转运物品损坏
在
风
险
流程
物品
决定——需要转运吗?
风险
利益
转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必要性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草案)——2010
目录
1 2 3 4 5
转运的评估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中的护理 突发事件的处理 转运后的护理及拓展
呼吸—非人工气道
接头
双鼻塞或者面罩佩戴有无松脱, 氧气接头有无松动
流量 保证合适的氧流量,保证氧供 痰液 及时清理痰液,保持气道通畅
患者如有可能呕吐者,头部偏
误吸 向一侧,以防误吸
呼吸—人工气道
固定 专人负责,防止脱出或移位
保证合适的气囊压力,观察口腔
气囊 分泌物,防止误吸 痰液 及时清理痰液,保持气道通畅
件的处理预案
实现充分了解转运目的地条件:是否具备氧源,有无机械
通气条件等
李玉凤,校爱芳.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程序化护理.浙江临床医学,2015(10):1848
转运前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调
1
2
3
4
联系科室 确定时间 告知要求 联系电梯
王琦.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哈尔滨医药,2012,32(2):150
转运前准备
路线 选择
确定人员 病人准备
相关科室 协调
物品准备
转运人员的确定
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事件反省
这三个案例我们的转运有 问题吗? 问题在哪儿呢?
事件反省
存在问题
•转运前你认真评估了吗? •人员资质是有了,但是 你尽责了吗? •途中相关物品、器材和 药品你准备了吗? •转运途中您又去哪了? •发生特殊病情变化您的 处理方法正确吗……
2010《中国重症 02 患者转运指南》
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定义: 危重病患者是指那些有一个或多个系统 功能障碍或器官功能衰竭的,生存依赖于先进 的仪器 ,需要监测和治疗。
危重病患者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昏迷、躁动 • 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案例一
检查后,患者返回抢救室,复测生命体征,BP 160/90mmhg,P103次/分,SPO2 90%,患者呼吸急促, 喉头有痰鸣音,护士未予任何处理,20分钟后医生看 了检查报告后要求将病人送入病区,护士又测了一次 生命体征,当时BP 166/93mmHg,P104次/分,SPO2 87%,未进行任何处理,也未带任何设备,与工人一 起将病人送入病区,由于患者没有家属,护士就帮病 人办理了住院手续,等护士办完手续,工人已将病人 推入电梯直奔病房,护士随后从另一电梯赶往病区。 等护士赶到病人身旁,发现病人呕吐不止,
概述
重症患者的转运存在于 我们每个科室,但我们 的转运安全吗?
01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 龙 XX,男,58岁,因“车祸致伤头部伴全 身多处伤半小时” 入急诊科。入院时神志模糊, 双瞳等大等圆( 1.0mm ),光反应迟钝,全身酒 味,BP 166/94mmHg,P 107次/分,R 22次/分, SPO2 92%。予开通静脉,吸氧3升/分,监测生命 体征等处理。医嘱立即送CT、B超、X线检查,当 班护士未带任何设备陪同检查,在CT室患者呕吐 胃内容物两次约500ml,护士予以头偏向一侧,保 持呼吸道通畅。
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危重患者转运推荐设备
危重患者转运推荐药物
转运方式的选择
• 院内转运:转运床完成; • 院际转运:陆路转运、飞行转运、水路转运;
转运前准备
认真评估患者病情
机械通气病人:
低血容资质: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 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
• 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 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 、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 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转运护送人员
要求
• 至少有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 • 根据病情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 • 指定转运负责人;
• 床边交接,口头交接,书面交接 • 交接应书面签字确认;
转运的质控与培训
• 应制定转运的质控标准以保证重症患者的转运质量。质控 计划应包括建立审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定期进行更 新及完善;
• 所有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都应学习上述重症患者转运 相关知识,并接受临床培训,通过评估考核合格,才能独 立实施重症患者转运。并接受定期评估。
• 接受方应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就位,一旦患者到达能及时接 受监测治疗或检查;
推荐意见6: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 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转运的监测和治疗
• 重症患者转运时必须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 血压及呼吸频率;
• 转运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已有的监测治疗措施;
• 转运途中妥善固定患者,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频繁躁动 者,可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但应尽可能保留其自主呼 吸。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 评估转运的获益和风险 • 转运的决定 1、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 2、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 同商议,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 转运前应充分告知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获
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2019/12/18
孝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7
案例二
无自主呼吸,血压测不出,即予心肺复苏,经口 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呼吸。喉镜下可见喉部及 口腔内有许多分泌物。在ICU18天的抢救治疗,好 转不明显,告知家属预后极差,家属签字自动出 院。
2019/12/18
孝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8
案例二 三
患者 刘xx,脑出血术后,术后入住脑外科,患者 心跳停止,心肺复苏后主管医师随即要求转入ICU, 推着有创呼吸机转运,进电梯由于床大,呼吸机 体积大,不能顺利进入,最终几分钟后勉强进入, 出电梯时又耗费几分钟,进ICU后心跳已经再次停 止,何时停止不知,再次心肺复苏成功,两天后 死亡。
13
危重病患者
• 生命体征不稳定 • 昏迷、躁动 • 抽搐 • 气管内插管 • 使用镇静药后有意识抑制等改变 • 带有有创压力监测管 • 静脉使用调节血压、心率及呼吸方面药物
2019/12/18
孝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14
目录
• 1.转运的目的
• 2.转运的并发症
• 3.转运的风险和干预
• 4.转运流程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 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推荐意见8: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2019/12/18
孝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4
案例一
检查后,患者返回抢救室,复测生命体征,BP 160/90mmhg,P103次/分,SPO2 90%,患者呼吸急促, 喉头有痰鸣音,护士未予任何处理,20分钟后医生看 了检查报告后要求将病人送入病区,护士又测了一次 生命体征,当时BP 166/93mmHg,P104次/分,SPO2 87%,未进行任何处理,也未带任何设备,与工人一 起将病人送入病区,由于患者没有家属,护士就帮病 人办理了住院手续,等护士办完手续,工人已将病人 推入电梯直奔病房,护士随后从另一电梯赶往病区。 等护士赶到病人身旁,发现病人呕吐不止,
急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推荐意见: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 权衡获益与风险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控制和降低院内转运风险的关键
计划
人员
设备
计划—转运方案
按照可用性和病人的特征选择 06 运输工具 06
01
转运前准备
02
转运中监护
与治疗
03
转运后护理
运转前的准备-运转前风险评估
a
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因伤情的未知成份较多,需要 检查和治疗的迫切性较大,因此转送的风险性较大
b
在转送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请专科 医生一起进行风险评估,在进行专科处理措施的同 时有利于掌握较好的转送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其他管路
气道或呼吸机管路断开 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 尿管、胃管、其他引流管 脱出
与病人相关的
心血管意外
血压波动、心率波动、 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系统
剧烈烦躁、颅内压增高
呼吸意外
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泌物阻塞 、剧烈咳嗽
01
02
其他
出血、高热等
03
04
与人员相关的
•转运前未测生命体征 •未进行意外评估 •未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准备 •转运前未做好充分产准备工作 •运送方法不当 •出现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3、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 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4、抢救器材和药物的准备:如氧气袋、呼吸囊、手提式呼吸机等,检查各种转运
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
运转前的准备-准备明细2
5、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 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
危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评估转运的获益和风险 •转运的决定 1、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 2、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 同商议,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转运前应充分告知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获取 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 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高热惊厥、癫痫控 制发作并预防
•颅内高压处理将至 正常水平
•肠梗阻、机械通气 者插鼻胃管
推荐意见:开始转运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 循环功能稳定,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处理。
转运前的协调
•与转运相关人员联系。确保运输工具到位,检查所有转运设 备功能良好; •与相关科室联系,告知病情、所需设备,出发时间及预计到 达时间; •接受方应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就位,一旦患者到达能及时接受 监测治疗或检查;
转运护送人员
• 人员资质: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 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
• 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 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 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 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转的护士; •根据病情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 •指定转运负责人;
转运前的准备
➢充足的氧气
转运前的准备
• 事先充电
国内危重患者转运现状
➢2009年成人ICU专科 ➢患者十大安全质量目标之一 ------“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 案)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如何移动气管插管的病人
搬 运
检查导管位置固定 吸痰 镇静 氧气 呼吸囊 呼吸机的准备
•标定气管导管刻度 并固定
患者转运
yu
• 院内转运 • 院外转运 • 跨国转运
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 • 心跳、呼吸停止; •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 用药物控制病情。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草案)
1. 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 2. 护送人员的安排 3. 转运的设备及药品 4. 转运方式的选择 5. 转运前的准备 6.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7. 转运交接 8. 转运的质控与培训 9. 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 10. 转运人员的安全
• 推荐意见: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 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 理。 • 推荐意见: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 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 高达15%的病人在转送时,发生影响预后的低血压或低 氧血症,而这些是可以避免的。 • 大约10%的病人在转送前就存在未被察觉的异常,但如 配备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和必要的设备以及仔细的准备工 作,病人可安全转运而不致引起病情恶化。 • “越快越好”的原则不适用于转运重症病人。
案例一: 院内转运 43岁的男性患者,诊断为脑出血,患 者冬眠疗法及镇静药物使用中,深昏 迷,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BIPAP模 式,氧流量45%,痰量多,现患者要 外出做CT检查。 我们的工作?
1.先评估患者(可以外出,但存在风险)
2.电话通知CT室
3.医生护士陪同
4.准备药物和设备(镇静剂,简易呼吸器, 注射器,氧饱和度机器,氧气袋) 5.电话通知电梯服务人员
案例二: 跨国转运
一18岁男性患者,小脑后下动脉 假性动脉瘤,DSA术后患者家属 要求转运回韩国。
我们的工作?
1. 告知患者家属转运的风险,获取 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2. 联系韩国的医院 3. 安排护送人员 4. 转运工具(民航航班) 5. 药品及设备 6. 告知接受医院出发时间及预计到 达时间 7. 接受医院所有准备工作已就位
重症转运
转运前准备
• • • • • 1、评估气道安全性:途中不推荐使用喉罩 2、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妥善固定-镇静镇痛 3、相同呼吸支持条件通气或试行代替参数 (SaO2大于90%) 4、保证两条通畅静脉通路,维持循环稳定 (SBP大于90mmHg,MAP大于65mmHg) • 5、针对处理原发病
转运前准备
推荐意见5:转运开始前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 循环功能稳定,并针对性处理原发病。 推荐意见6:转运前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 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 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 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 心电图-氧饱和-无创血压-呼吸频率/呼吸机 参数 • 频繁躁动适当镇静镇痛,保留自主呼吸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 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 益与风险。
TiPs:转运前沟通十分必要。 (转运必要性-转运风险-签署知情)
转运护送人员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专业 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 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 常识别与处理等培训、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总结
• • • • • 1、设备及药品进一步完善; 2、相对集中的归置转运相关物品; 3、定期补充及查看转运设施情况; 4、转运过程熟练衔接; 5、全员熟练掌握转运流程及设备。
重症转运 ——一个移动ICU
参考《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主要内容
• • • • • • • • • 1、转运决策及知情同意 2、转运护送人员 3、转运设备 4、转运方式选择 5、转运前准备 6、转运的监测与治疗 7、转运交接 8、转运质控与培训 9、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 (草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转运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
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提高转运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了《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各级医院提供重症患者转运的基本原则,以便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现有资源制定重症患者转运计划并规范临床实施。
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期改善预后,根据转运实施的不同地域,重症患者转运分为院内转运及院际转运;院内转运是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院际转运是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1转运决策与知情同意转运目的是为了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诊治措施,但转运存在风险,因此,转运前应该充分评估转运的获益及风险。
如果不能达到上述目的,则应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
通常,在现有条件下积极处理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不能维持有效气道开放、通气及氧合的患者不宜转运。
但需立即外科手术干预的急症(如胸、腹主动脉瘤破裂等),视病情与条件仍可积极转运。
院内转运由主管医师决定,院际转运则需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和接收医院共同商议,并且最终应由接收医院主管医师决定。
转运前应将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告知,获取患者的知情同意并签字。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
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的生命,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例如挽救生命的紧急转运),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推荐意见1: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必要的诊治,转运决策应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
2转运护送人员重症患者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具备重症患者转运能力的医务人员实施.并根据转运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人员。
转运人员至少有1名具备重症护理资格的护士,并可根据病情需要配备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如呼吸治疗师、普通护士等)。
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必须由1名医师参与转运;病情稳定的重症患者,可以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完成。
转运人员应接受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人工气道建立、机械通气、休克救治、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等专业培训,能熟练操作转运设备。
必须指定1名转运人员作为转运过程的负责人,转运过程中的所有决策均应由该负责人员做出。
如果没有医师参加转运,必须指定1名医师作为紧急情况的联系人(此人通常就是决定转运患者的主管医师)。
患者到达接收科室/医院后,应与接收人员进行全面交接。
如患者未移交(如行CT检查等),转运人员需要一直陪护患者直至返回病房。
推荐意见2:重症患者的转运应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完成。
3转运设备(表1-2)所有转运设备都必须能够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转运人员须确保所有转运设备正常运转并满足转运要求。
所有电子设备都应能电池驱动并保证充足的电量。
普通转运床因为不能安全固定必需的医疗设备,不能满足重症患者的转运需求。
因此需要使用符合要求的重症转运床。
重症转运床除具有普通转运床的功能外,还应该能够携带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储氧瓶、负压吸引设备、药品等,所有设备应该固定在与患者同一水平面或低于患者水平面。
转运床应与救护车上的担架系统匹配。
院内转运应配备基本的复苏用药,包括肾上腺素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备转运途中患者突发心搏骤停或心律失常。
接收科室应配备更加全面的急救药物。
根据转运患者的不同病情,还应配备相应的药物。
院际转运的药物配备强调紧急抢救复苏时用药以及为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用药,病情特殊者还应携带相应的药物。
推荐意见3:重症患者的转运应使用符合要求的转运床。
推荐意见4:重症患者的转运需配备监护治疗设备及抢救药品。
4转运方式的选择院内转运通常由转运床完成。
院际转运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征、转运距离、转运缓急、转运环境、护送人数、携带设备、准备时间、路况和天气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等。
转运方式通常包括陆路转运及飞行转运。
陆路转运的优点是花费少、启动迅速、不易受不良天气状况的影响、转运途中易于监测、发生生理紊乱的可能性更低、护送人员更熟悉转运环境。
陆路转运通常由救护车完成,如条件许可,大规模灾难期间成批重症伤员转运亦可考虑铁路运输。
飞行转运更适合长程转运,当陆路通行困难或要求更快时间内转运时可以考虑。
因飞行转运的准备时间较陆路转运明显延长,且起飞前及着陆后仍需要车辆转运,这些因素均可能拖延转运,因此需综合考虑。
直升机转运多用于陆路难以到达的特殊情况,而固定翼飞机多用于长途转运。
国际间长距离转运可通过SOS等专业组织完成。
5转运前的准备转运决定一旦做出,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应尽快熟悉该患者的诊治过程,评估目前的整体状况。
积极进行转运前复苏、稳定患者病情是降低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的气道安全性,对于高风险的患者,为确保气道的通畅,应积极建立人工气道,转运途中不推荐使用喉罩。
机械通气的患者出发前应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给予适当镇痛、镇静。
换用转运呼吸机以此前相同的呼吸支持条件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并维持稳定。
如果转运呼吸机不能达到转运前通气条件,应在转运前对患者试行替代参数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转运呼吸机并维持恰当的通气及氧合[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0.90]。
转运前应保持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
低血容量患者难以耐受转运,转运前必须控制活动性出血等导致低血容量的病因,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收缩压(SBP)≥90 mm Hg,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后方可转运。
转运前对原发疾病需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创伤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应使用颈托等保持脊柱稳定.长骨骨折应行夹板固定;因高热惊厥、癫痫可严重影响呼吸循环。
因此。
转运前必须控制其发作并预防复发;颅内高压患者需经适当处理使颅内压降至正常水平后方能转运;肠梗阻和机械通气的患者需要安置鼻胃管;转运时间较长或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转运前需要安置尿管;如果有指征,在转运前应完成胸腔闭式引流,在转运全程中引流瓶/袋必须保持在患者身体平面下方。
一旦作出转运决定,转出科室/医院需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确保运输工具就位,检查所有转运设备功能良好,与接收科室/医院的医师全面沟通患者病情,了解床位、设备准备情况,告知出发时间及预计到达时间。
接收方应保证所有准备工作就位,一旦患者到达能及时接受监测治疗或检查。
推荐意见5:转运开始前应尽可能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并有针对性地对原发疾病进行处理。
推荐意见6:转运前应与接收方及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转运安全。
6转运的监测与治疗转运期间的监测治疗水平应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尽可能降低转运过程对患者原有监测治疗的影响,转运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已有的监测治疗措施。
护送人员必须记录转运途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监测指标、接受的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并记入病历。
应为接收方提供相关记录,力争做到转运前后监测治疗的无缝衔接。
重症患者转运时必须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及呼吸频率。
因肢体活动影响无创血压的准确性,条件许可尽可能使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如病情需要,可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治疗,并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注血管活性药物。
由于转运期间不能测量肺动脉楔压及心排血量,要求能在监护仪上持续显示肺动脉波形,否则需将肺动脉导管退至右心房或上腔静脉内。
机械通气患者需要记录气道插管深度,监测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吸呼比,氧气供应情况等,有条件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
频繁躁动者,可适当应用镇痛、镇静剂,但应尽可能保留其自主呼吸。
转运途中应将患者妥善固定,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特别注意防止气管插管的移位或脱出、静脉通道的堵塞和滑脱等。
部分特殊患者可能需要监测颅内压。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措施的连续性。
推荐意见8: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7转运交接当到达接受科室/医院后,转运人员应与接收科室/医院负责接收的医务人员进行正式交接以落实治疗的连续性,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以及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交接后应书面签字确认。
8转运的质控与培训应制定转运的质控标准以保证重症患者的转运质量。
质控计划应包括建立审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定期进行更新及完善。
所有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都应学习上述重症患者转运相关知识,并接受临床培训,通过评估考核合格,才能独立实施重症患者转运。
并接受定期评估。
推荐意见9:参与重症患者转运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
9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的特殊考虑随着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越来越多。
此类患者的转运除遵守上述一般原则外,还必须遵守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法规及原则。
10转运人员的安全实施重症患者转运的各类人员在转运过程中均存在人身安全风险,需为所有参与院际转运的相关人员购买相应的保险。
附:院际转运流程图(图1)表1《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危重患者(成人)转运推荐设备注:P ET C0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EP:呼气末正压表2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 危重患者(成人)转运配置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