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题经典复习一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词语理解与运用
总结
词语理解与运用是语文能力的关键,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至关重要。
描述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搭配,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中。
古诗词默写与赏析
总结
古诗词默写与赏析是语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力具有重要意义。
描述
学生需要准确记忆古诗词的内容,能够正确默写。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古诗词 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技巧,能够进行赏析和评价。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 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模拟试题与解析
04
历年中考真题解析
总结词: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对近五年来的中考语文真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包括题目的考察点、解 题思路和答案解析,帮助学生了解中考的命题趋势和答题技巧。
模拟试题练习
总结词:实战演练
详细描述:提供多套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配有答案及解析,方便学 生自我检测和纠正。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 件课件
目录
• 基础知识复习 • 阅读理解 • 写作训练 • 模拟试题与解析 • 备考建议与指导
基础知识复习
01
字音、字形
总结
字音、字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对于阅读、写作和表达都有重要 影响。
描述
学生需要准确掌握常见的字音、 字形,能够准确识别和书写。对 于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形近字, 应特别注意区分。
效果。
实践应用法
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 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 到实际中,加深理解和
记忆。
多感官学习法
利用听觉、视觉、触觉 等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件

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关系分析
诗经
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人生观和人际关系的变迁,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演变奠定基础。
唐诗
是唐朝繁荣发展的见证,反映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人民命运、政治宣传、文化思潮的转变。
古代小说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女性等社会群体的命运和政治、文化思潮的变迁。
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比较
中国中考语文总复习PPT 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中考语文复习的PPT课件,帮助你回顾知识点,提高语文水平。
中国古代诗歌知识点回顾
1 五言绝句
古诗最常见的一类,形式严格,节奏明显, 能清晰表达情感。
2 七言绝句
与五言绝句类似,但结构宽松些,情感表达 更为平缓。
3 诗经
4 唐诗宋词元曲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记录了不同历史阶 段的民间宗教活动、政治变化、文化观念等。
名著阅读和理解方法总结
《红楼梦》
• 仔细辨析人物性格和命运 • 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 学习古代婚姻、家庭、
仕途等方面的知识
《西游记》
• 把握批判意义和人生哲理 • 通读全书,捕捉细节,
把握每个角色、每个情 节的弦外之音 • 理清主线、细节、分支 语句的关系
《水浒传》
• 理解大宋朝廷及其官僚政治 • 研究中国传统武打文化 • 分析大众文化和大众意
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巅峰之作,对后世文艺创 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1
理清文言文结构
2
分析文言文语言结构,理解句子内部和
之间的关系,弄清文章脉络。
3
针对性研读
4
有目的地细读文章,理解重要的理论观 点,作出批注。
初识文言文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识Biblioteka 常用词语 和句型。通读全文

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汉语拼音与汉字书写课件(共201张)

湖南省长沙市初中语文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 汉语拼音与汉字书写课件(共201张)

第二单元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瘫痪
暴怒(nù)
侍弄(shìnòng)
捶打(chuí)
央求
絮叨(xù)
诀别(jué)
淡雅
烂漫
翻来覆去(fù)
沉寂 憔悴(qiáo cuì) 仿膳(shàn) 高洁 喜出望外
6《漫步》(莫怀戚)
信服
分歧(qí)
一霎(shà)
两全
各得其所
取决 粼粼(lín)
7*《散文诗二首》(泰戈尔、冰心)
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xuè) 心不在焉
群蚁排衙(yá)
迥乎不同(jiǒng) 大方淋漓(kǎi)
气冲斗牛(dǒu)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XXX)
舀(yǎo)
揩(kāi)

阖(hé)
咳嗽(sou)
调羹(tiáo gēng)
薪金
校订(jiào)
【第四单元词语补充】
丑陋(lòu)
Hale Waihona Puke 倒塌(tā)野兽(shòu)
稀少(xī)
耕耘(ɡēnɡ yún)
衡量(hénɡ)
胸襟(jīn)
泛滥(làn)
蒙昧(mèi)
冷僻(pì)
陶冶(yě)
变化无常
通宵达旦(xiāo)
阿谀阿谀(ē yú)
生机勃勃(bó)
犹豫不决
缝隙(fènɡ xì) 海拔(bá) 塑造(sù) 畸形(jī) 嗜好(shì) 自私自利 潜移默化(qián) 杂乱无章
专题1 汉语拼音与汉字书写
1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2
知识梳理 素养形成
真题自测 明确考向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专题复习(全册60页)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课件:专题复习(全册60页)ppt课件
[解析]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将“季节”改为“地方”,或 把主语改为“白马水库的夏天”。 例2 我们必须全面改善公众睡眠的健康水平。
[解析] 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
语文·新课标(RJ)
专题复习一 ┃ 备考方略
4.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否定不当、两面对一面、句式杂糅) 例1 乌鲁木齐发生的“7·5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境内行动、 境外指挥,有组织、有预谋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解析] 语序不当,“境外指挥”应在“境内行动”之前, “有预谋”应在“有组织”之前。 例2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 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解析] 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专题复习三 ┃ 备考方略
二、解题方法:辨词义、明对象、分褒贬、看语境
专题复习四
语文·新课标(RJ)
专题复习四 ┃ 备考方略
┃备考方略┃
一、古诗词默写 1.记忆型默写。此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是:有前句无后 句,有后句无前句,有两头缺中间。 2.理解型默写。此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是:根据给出的 相关信息默写出相关的诗句。 3.归纳型默写。此类题目考查的形式是:根据相关的 主题,写出相关的诗句。
专题复习三 ┃ 备考方略
3.对象不当 例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 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 [解析]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它所述的对象是人 ,而不是物,本句用来指刊物不恰当,属于对象用错。有 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 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 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凤毛麟角 ”指的是罕见珍贵的人才或事物;“一挥而就”指写字、 画画、作文很快就完成。
第2单元 ┃ 典题例析

演示文稿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演示文稿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 4.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 要用多少个问号。
• 如: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第13页,共90页。
五、病句修改: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 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 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请你写出阅读下面两份统计表后得出的结论:
年份 数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项目
新增绿化面 积(平方米)
பைடு நூலகம்
900
1800 3200
道路改造 (米)
公用健身区 (个)
220 3
460 5
670 8
第30页,共90页。
年份 比例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不文明行为
乱丢乱扔 36% 20 % 11 %
第2页,共90页。
一、积累与运用
一、字音
二、字形
三、词语
四、标点
五、病句 六、排序
七、名著导读
第3页,共90页。
一 字音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愧怍(zà) 中流砥柱(dǐ) B.惬意(xiá) 荫庇(yìn) 相形见绌(chū) C.点缀(zhuì) 潮汛(xùn) 孜孜不倦(zī) D.静谧(bì) 追溯(shuò) 问心无愧(kuì)
10.应用 “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长沙市一直为争创 “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为了响应长沙市的文明创建活动,某校初三(1)班组织 了“文明先锋小队进社区”的活动。作为成员之一的你,请完成如下任务: 【活动一】调查文明现状(2分)

初中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复习单元复习课件PPT:第一篇 课内知识训练八年级上册

初中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复习单元复习课件PPT:第一篇 课内知识训练八年级上册

二、识记字形。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寒jìn( 噤 ) 纳cuì( 粹 ) pī( 霹 )雳
zè( 仄 )歪 yì( 屹 )立 pán( 蹒 )跚
肃mù( 穆 ) 晨xī( 曦 ) 取dì( 缔 )
焦zhuó( 灼 ) zhēn( 斟 )酌 追sù( 溯 )
巧妙绝lún( 伦 )
自出心cái( 裁 )
四、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 东晋(朝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 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 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3.《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朝代)哲学家。著 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 惟妙惟肖 ) 5.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6.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 因地制宜 )
7.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也指昆虫等 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销声匿迹 )
8.旧指盗贼盘踞山林。( 啸踞山林 ) 9.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 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日薄西山 ) 10.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 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气息奄奄 )
推崇.( chóng ) 镂.空( lòu ) 胚.胎( pēi )
蟾.蜍( chán ) 两栖.( qī ) 褶.皱( zhě )
濒.临( bīn )
归咎.( jiù) 藩.篱( fān )
陨.石( yǔn ) 文绉.绉( zhōu ) 金銮.殿( luán )
高屋建瓴.( líng )
连声诺.诺( nuò)
天衣无fèng( 缝 )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通过本课件,我们将全面复习初三语文知识,包括古诗文阅读技巧、文言文 翻译、现代文阅读策略等。让我们一起探索语文的魅力吧!
古诗文阅读技巧
通过学习具体古诗文,掌握阅读技巧,了解背景和意义。
鉴赏古诗
理解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和意境描绘。
识别修辞手法
寻找修辞手法对于理解诗 歌的重要作用。
丰收、避邪、纪念屈原 家人团聚、赏月、拜月 过年、迎新、祭祖、舞龙舞狮
唐诗宋词鉴赏
学习唐诗宋词,领略其中的美与深意。
李白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杜甫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 行,边秋一雁声。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 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 苍。
3
故事应用
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并运用到写作和表达中。
修辞手法的应用
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运用,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1 比喻
2 夸张
通过比较的手法,生动 形象地表达思想和感情。
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 某种效果或感受。
3 对称
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 作品的艺术美感。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和文化内涵。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练习题
解答阅读理解题,培养解题技 巧和快速阅读能力。
多元阅读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提 高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
推理与判断
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推理和判断, 提高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
成语故事解读
通过解读成语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和哲理。
1
成语来源
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故事。
2成语Biblioteka 释解读成语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诠释古文文言文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考点知识点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考点知识点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Ø ②简答题: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指定词语的 意思并用新词造句。
Ø ③填空题: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 语或用序号按要求填空。
词语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积累、理 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常用词语以学 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 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 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 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 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 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常用词语, 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 委认可的一些新生词语。
结合时事将是中考汉字书写 题命题的指导思想,汉字书写题 将会具有更加鲜明的价值取向。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中 考汉字书写题将由单一考查转化 为在一个主题材料的组织下,把 对几种能力的考查有机地整合在 一起的综合考查。



熠熠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 标出,并将正确字书写在方格内。(临沂)
D.瑰丽(guī) 瞥见(piē) 涟漪(yī)
淅沥(xī) 繁衍(yǎn)
3.下列有关姓氏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
A.解Xiè
宁Nìng 睢Suī
曲Qū
长孙Zhǎngsǔn
B.查Zhā
翟Zhái 单Shàn
卜Bǔ C.车Chē
Qiú 令狐Lìnghú 仇Chóu 朴Piáo
尹Yǐn
尉迟Yùchí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芜湖)
板子矶在芜湖市荻港南面的边上,登矶远眺,江 滔拍岸,浪卷如雪,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居高临下, 扼长江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60年前,中国人 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也是从板子矶登陆突破长 江天险的。矶上绿树抱合,簇拥着一座花岗岩石碑, 灰白的石片耸立如帆,当中那片最高,镌刻着鲜红的 大字“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左右各一片, 错落有致,象征着万船竟渡。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初中语文 中考复习  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课件(253张PPT)
2.(2019河北)这首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2
3.(2011河北)阅读宋词《水调歌头》,回答(1)~(2)题。(5分) (1)请就词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2分)
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 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 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即 可给分)
(2)简析“转朱. 阁,低绮. 户,照无眠.”一. 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 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13
4.*无题(唐·李商隐) [10年未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2020北京东城区模拟)古人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意思是诗歌创作要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刘禹锡的这首诗,颔联就借典故,既表达了他对故人的怀 念之情,又抒发了他对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的感慨;尾联则点明酬答之意,既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体现了他 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精神。(2分)
10
3.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2019、2011年均单篇考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 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
金题集训
1.(2020唐山路北区三模)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了解和掌握各种论证方法, 如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因果论证等,提高论证效 果。
议论文语言表达
注意议论文的语言表达, 用词准确、严谨,句子通 顺、连贯,使文章更具说 服力。
说明文写作
说明文写作要点
明确说明文的写作要点,即说明 事物的特征、性质、功能等,使 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清晰的认识。
说明文条理性
注意说明文的条理性,按照一定的 顺序进行说明,使文章层次分明、 条理清晰。
答案及解析:针对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指导学生如何理解 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文本。
模拟试题三及解析
01
总结词
写作能力考察
02 03
详细描述
试题三主要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不同 类型的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情感。
答案及解析
字音、字形
总结词
准确记忆常见易错字和形近字。
详细描述
对于常见的易错字,如“冒”、“衷”、“峻”等,应特别注意其正确的笔画和 结构。对于形近字,如“辩”、“辨”、“辫”等,应学会通过部首、语义等方 式进行辨析和区分。
词语、成语
总结词
理解并掌握常见近义词和反义词。
详细描述
对于常见的近义词,如“辽阔”、“广阔”、“壮阔”等,应理解其细微差别并能够在适当语境下正确使用。对 于反义词,如“深浅”、“高低”、“快慢”等,应能够准确找出并正确运用。
作品。
名著导读
中国名著
名著阅读方法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等古典名著以及现代文学名著的导读。
提供阅读名著的方法和建议,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名著。
外国名著
挑选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导 读,如《巴黎圣母院》、《傲慢与偏 见》等。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
选择具有代表性、能突出主题 的事例进行描述。
刻画人物形象
通过细节描写、语言和动作等 手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记叙过程中,要融入作者的 情感和思想,增强文章感染力

议论文写作
总结词
议论文是表达观点、论 证观点的文体,要求逻
辑严密、论据充分。
明确论点
在文章开头明确提出论 点,让读者了解文章的
总结:字音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需要准确掌握。在复习 中,应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强调多音字、形声字 的发音规律,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字形复习
列举常见的错别字类型,如形近字的混淆、同音字的误 用等。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字形的理解。
词语理解与运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词语理解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综合能力考察,包括古诗词鉴赏和作文。古诗词鉴赏要求学 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作文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给定材 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和表达。
模拟试题三
总结词
高难度题目,涉及语言运用和创新思维
详细描述
本题难度较高,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题目可能涉及语言逻辑、修辞手法、文化常识等 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表达。
总结:词语理解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需要准确把握词语 的含义和用法。在复习中,应注重词语的语境义和引申义 。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选取典型例句,分析重点词语的语境义和引申义,帮助学 生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强调词语搭配的规范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词语运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总结:能够准确运用所学词语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在 复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用词的准 确性和丰富性。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一--字音字形

部编(统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期末总复习ppt课件-专题一--字音字形

第四单元
殉职( xùn ) 热. 忱(chén) 坍塌. ( tā ) 溜. 达( i ) 突. 兀( ù ) 恍惚. ( huǎng ) 拈. 轻怕重( niān) 哄. 堂大笑( hōng ) .
2.易错字形
纯cuì( 粹 ) 干zào( 燥 ) 闪shuò( 烁 ) 畏jù( 惧 ) 安wèi( 慰 )
B.静• 谧(mì) 堕落(du•ò) C.庇• 护(bì) 徘徊(•huí)

D.诅咒(zǔ)
干涸(•gù)

澄澈(déng)

憔悴(qiáo)
倔•• 强(jué)
滑稽• (jī) 收敛• (liǎn) 攲 斜 ( qī )

贮• 藏(chǔ) 唱和(hé)

【点评】 A项“澄澈”的“澄”读chéng;C项“徘徊”的“徊” 读huái;D项“贮藏”的“贮”读zhù,“干涸”的“涸”读hé, “唱和”的“和”读hè。 【答案】B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1)-(3)小题。
轻轻地打开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tān
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决别时收获的“好好儿活”的勇气;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鸟鸣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
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语
文的世界里徜徉,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 qí )

tān( 瘫 )痪
zhù( 贮 )蓄
徜徉( cháng
)•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完成(1)-(3)小题。 轻轻地打开国家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议论文复习课件
论点。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
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 做这类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
首先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 的不二法门,再分要有业、要敬业、要 乐业进行论证,有序地阐明其重要性, 最后指出责任心和兴趣是解决问题的方 法。
体育课不应该取消
B 立论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01
寻找或提炼论点
1.位置法 (1)从题目入手,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① 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一是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 二是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 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 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 什么”)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
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 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 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
《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 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将论据置入最佳位置,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1)仔细阅读提供的论据材料,对其内涵进行分析,把握其所表达的思

初三语文九年级《专题复习一》ppt课件

初三语文九年级《专题复习一》ppt课件

【解析】A.“洗耳恭听”指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是请人讲话时说的 客气话。此处使用不当。B.“高谈阔论”是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此处褒贬不当。C.“拖泥带水”形容说法,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此处望 文生义。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3 分) A.慈善庙会吸引众多同学参与,二楼饭堂的美食区人.声.鼎.沸.,买卖主要靠比划。 B.骆宾王很小就显示出他的文学天赋,一首《咏鹅》使他锋.芒.毕.露.。 C.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却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 还是我们的味觉麻木了呢?
【解析】“追求”指努力求索,“追赶” 指加快速度赶上。搭配“极致”,应用 “追求”,排除B、C两项。“清脆”指声 音清亮好听。“清冽”指水澄清而寒冷。
形容鸟鸣声应用“清脆”,排除D项。
6.(2018·德州)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3 分) A.随着一系列藩.篱.的不断消失,游戏行业的天花板被不断突破,整个行业又将迎来黄 金期。 B.新版《鹿鼎记》将于 2018 年 6 月开拍,制作方所选的演员都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明 星。
专题复习一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2018·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
分)
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
________,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诗意不能带你渡过所有现实
的难关,却能________智慧,________心灵,让平凡的生命,身在井隅,心向璀
【解析】A.“栩栩如生”形容雕塑、画作中的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多指人工制造的艺术品。结合语境,此句强调模仿得很像,应使用“惟妙惟肖”。 B.“转弯抹角”一般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也可指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 C.“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优点和长处。D.“莫衷一 是”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的常春藤叶》习题一一、作者介绍欧·亨利(1862-1910),(国籍)短篇小说家。

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和《麦琪的礼物》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

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

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

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

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法)(《项链》、《羊脂球》)、(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二、整体感知:1、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病情很重。

发展(第12至36节):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2、再跳读课文,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线索:明线:琼珊病重————琼珊转好——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结合物:三、文本研读1、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答:2、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答: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试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答:4、“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对琼珊和贝尔曼各有什么含义?答:四、完成下列练习: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苔藓xiǎn 扶弱济困jì掺酒chān 出殡bìnB.瞥见piē蹑手蹑脚shè昵称nì狭窄zhǎiC.窗槛jiàn 着想zháo 一幢zhu àng 砖砌qìD.模特mó编辑ji 唠叨láo 瞅一眼jiū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班配一愁莫展草菅人命看菜吃饭,量体裁衣B.无耐怙恶不悛不落巢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根茎挺而走险流言蜚语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暴躁徒有虚名莫名其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女人的手指了一下,想是叫苇眉了划破了手。

A.启示傲然震动 B.启事傲然振动C.启示毅然振动 D.启事毅然震动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

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B.光速降一倍或四分之一时,时间变化率并没有分别降一倍或四分之一。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改善。

答案:一、美国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二、1、发展: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结局:琼珊脱离险,贝尔曼病逝。

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2、琼珊病危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去世常春藤叶三、1、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2、欧·亨利式的结尾。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这意外的情节逆转,一方面是主人公形象得以升华,另一方面是主题也得到揭示,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3、贝尔曼先生。

(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

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

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

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

)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4、(1)对琼珊而言:表层义:叶子的飘落;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是精神支点,生存寄托。

(2)对贝尔曼而言:“绝笔”。

表层义: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最后的作品;隐喻义:维系生命的叶子,人生最精彩的杰作。

四、1、A 2、D 3、A 4、B 5、C《狼》习题一基础知识题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 2.止有剩骨()3.屠自后断其股() 4.意暇甚()5.盖以诱敌() 6.其一犬坐于前()7.一狼洞其中() 8.意将隧入()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

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第二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上文选自课文《狼》,而课文又节选自,作者,字,又字,号,朝人。

其著名作品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给下列字注音:缀:窘:薪:苫:倚:耽:3.文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A.缀行甚远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5.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

点明时间的词为,表明地点的词为,矛盾双方是与。

这是故事的。

文中有一通假字,它是,通。

6.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7.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8.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9.解释“之”的用法:①复投之: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参考答案:基础知识题zhuìjiǒng xiáshàn dān xīn chímíng xiákāo mèi zhà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 2.最后一节l.看见2.只 3.大腿 4.神情,态度 5.原来 6.像狗一样 7.打洞 8.打算1.A 2.A 3.D 五、1.响——想 2.衣衣——依依课文语段阅读题(一)1.记叙议论2.B3.D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二)1.《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清书斋记述奇异妖狐鬼怪2.zhuì jiǒngxīnshànyǐ dān3.A B D4.①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5.遇“晚归”“途中”屠户两狼开端“止” 只6.惧迁就退让凶恶贪婪发展7.御果断抉择不甘罢休进一步发展8.虎视耽耽9.①代指骨头②音节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