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教学原则
教育学作业---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
请结合实例谈谈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都哪些?所谓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从其性质来说,是规范和指导教学活动,或者说是给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策略。
教学原则能使我们按照教学的客观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学原则概述(一)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区别: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原则是人们制定的,在制定和贯彻执行中总有主观意识的参与。
联系: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而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两者不可分。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1、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只有正确理解和贯彻教学原则,才能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教学原则对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运用,它关系到教学具体工作的实施,关系到教学质量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目前关于教学原则的名称,数目尚未有统一的意见。
一般认为,对中小学教学较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教学原则有下面几条:(一)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1、含义:该原则要求教学要从教育目的出发,在教学中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贯彻要求:①要求基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②注意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③保证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含义:理论指书本和教师所传授的间接知识;实际是指书本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也包括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条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2、贯彻要求:①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力求把理论知识讲清讲透;②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适当联系实际。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
教育学之八大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核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八大教学原则是考试中常见的知识点,有这样一类考查形式,即以俗语或名人名言进行考察,今天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考试中常见的这些话。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既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道德品质。
此原则体现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考点有:文以载道,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考点有见之不若知之,之之不若行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做合一;力行而近乎仁;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说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没有的。
理论不能脱离实际,思想不能离开事实。
直观性教学原则指教师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
常考语句有: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是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乌申斯基——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启发性教学原则指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现的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常考语句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第斯多惠——一个好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坏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循序渐进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常考语句有: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朱熹——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
巩固性原则,指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带领学生准确无误的呈现知识点,其实指的就是多多复习。
教学原则1
教育学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案例3
有两位教师同教“机器”这一概念。甲教师在a班说:“电动 机、拖拉机、织布机”都是机器。乙教师在b班说:“机器有 三个要素,一是人为的构件组合体,二是构件之间具有确定 的相对运动,三是能代替我们作工或转换能力。”后查:钟 表是不是机器?a班学生说:“不知道老师没有讲”。b班学 生说:“钟表不是机器,它不能做工”。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基本涵义: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 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 义品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 基本依据:全面发展的人、教书育人 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鱻xian 、羴 shan、覃 qin)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案例1) 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案例2)
探究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引导学生?
教育学
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2015年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品牌》期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 国工程院院士、国内著名隧道专家王梦恕,他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理论 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指教学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传授和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并 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 基本要求 ●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学(案例3) ●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材料1 )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材料2)
小学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内涵 科学系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育学
一、内涵界定
教学原则:人们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 律,在总结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
出来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般教学原则
一般教学原则
1.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教学内容、方法、难度和进度切合实际。
2. 循序渐进原则
教学应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在巩固了前面学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再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把枯燥的抽象理论内化为知识体系,转化为动手能力。
4. 启发式教学原则
教师应以适当的提问、留有悬念等方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5. 重视实践环节原则
教学过程要重视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6. 注重师生互动原则
教师应鼓励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思维的碰撞和感知的升华。
7. 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来说,掌握好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律。
首先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化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其次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
最后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因地制宜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所处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和学习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们来谈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首先是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
教育学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精品直观性原则精品启发性原则教育学中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下将介绍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三个重要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第一,直观性原则。
这一原则强调教学内容要具有直观性,即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直接的、真切的反应。
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的能力较低,对抽象的概念和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运用具体形象、活泼生动、直观易懂的材料来展示知识,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感受和想象来理解掌握。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展示教具、观察实验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学生能够通过感官的直观反应来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授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实物模型或图形展示几何形状,在讲解物理知识时,可以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演示。
通过这样的具体化教学,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强调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走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为了实现启发性教学,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和引导。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启发性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深入思考,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学中的重要教学原则。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目标、任务、原则案例分析1:如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案例分析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
教师要将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尊重他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要求和愿望等。
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儿童弱小的个体,他们对自己权利的行使还必须通过成人的教育和保护才能实现。
教师不仅是儿童的“教育者”,也应当是儿童权利的实际维护者。
(填空)他们享有不同于成人的许多特殊的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受抚养权、发展权等,这反映了人类对儿童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认可与尊重。
案例分析2:简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案例分析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必须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教育应当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的良好发展,才能完成社会交给教育机构的任务。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性格、社会性、语言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等等。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除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允许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方面能够实现自己的有特色的发展。
案例分析3:如何理解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案例分析(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意思是什么?)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关注全体受教育对象,重视每个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具体地说: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教育必须面向每个儿童,使每个儿童都能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面向全体,使所有的儿童都得到发展,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儿童都达到同等水平,也不是要求每个儿童在所有方面都达到同样高度。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一套原则或准则,它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方针和方法。
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传授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传授。
包括讲授的内容要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讲授的方法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理解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这种理解能力不仅是对知识点的表面理解,还应包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案例分析、互动讨论、课堂游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4.相关性原则: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
教师可以通过与实例结合、引入案例研究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5.激发思考的原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分析问题,不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点的灌输。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6.适应个体差异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与关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教学。
7.培养能力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8.分层次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和需求,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9.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即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和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学教学原则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2、基本要求
▪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七、量力性原则
▪
量力性原则:
▪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
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
▪
3、观点
▪
夸美纽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学习,应该
尽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呈现给学生。
▪
乌申斯基也指出,儿童是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二、启发性原则
▪
1、概念
▪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
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的,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
展。
八、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原则
▪
定义:
▪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
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原则课堂小结▪Fra bibliotek直起弓寻找一英里外的狐狸当粮食
练习
▪ 鲁宾斯坦曾经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经期或 者疑问,开始于矛盾。”基于这一点,教学应遵循()
一、直观性原则
▪
1、概念
▪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
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
性认识。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之2010版案例分析专题[案例一]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
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
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
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
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
这时教师开始处理问题了。
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会使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
,’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
不过,大多数进了办公室的学生很快就会就范。
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下处罚条约。
“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
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试问: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2.结合案例谈谈如果理解学生的社会地位?3.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参考答案1.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有什么危害?答:案例中教师处理学生的方式反映了重传统、重权威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过程和师生关系的影响。
支配中国师生关系的观念是师道尊严,即在教学与教育中无原则的服从教师的权威。
在思想教育方面,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自我管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教育学教学原则
教育学教学原则
1.教与学相结合原则:教师应该将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既有针对特定问题的直接经验,也有综合的、理性的理解。
2.适应学生发展特点原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兴趣和潜力,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发展。
3.学生为中心原则:教师应该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中与其互动、交流,多了解、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4.强调重视教育的素质与质量:教师应该强调教育目标的本质、教育任务的主导作用,坚定不移地把质量的保证作为一项重要原则。
5.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原则:教师应该采用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6.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特性和不同课程内容,灵活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适宜的教育结构。
7.师德师风原则:教师应该坚守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道德规范,秉持良好的教育学问,带动学生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
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教材观)学生是课程的参预者,学习的主动者。
(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学生。
教学启示: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
(2)学生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教学启示:①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意识到自身的劳动具有创造性做到了因材施教。
②素质教育的内涵不仅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教学启示:教师应该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和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知识点:①德育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
教学启示:多看优点,多赞叹;悦纳错误,多宽容;相信学生多期待;爱护学生,讲民主。
②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的话就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
学习者、传道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知己父母、研究者角色①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促进者教师最直接最明显最富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征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辟者④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欣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匡助和引导;③在对待自己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辟的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④教学应该关注人而不是学科。
①新课改强调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只关注教材,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②只要涉及到上课,就要考虑老师备课方面的理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②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③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和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性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教学原则案例
教学原则案例教师举例分析、集体分析;学生人人提供案例,集体共同分析讨论。
实例1: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
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监禁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吕衣敏等,小石瞳小学改进自然教学,山东教育,1982 (2))(直)实例2 :上《植物的叶》一课,重点讲叶的光合作用,这是使学生认识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好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绿叶在太阳光照射下有制造养料(淀粉)的作用外,主要讲了:⑴光合作用需要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缺一不可;⑵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养料,呼出氧气;⑶有机养料和氧气是人和动物所需要的;⑷人和动物在新陈代谢时呼出二氧化碳,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⑸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
学生从知识中认识到植物与动物之间,动、植物与空气、水、太阳(即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而认识到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虽然没有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但却较好地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
(朱兴伟,常识课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学,浙江教育(小学版),1982 (1))(科思)实例3:有位教师讲《阿Q 正传》,一上课便崇敬地说:“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一篇震动社会的小说。
这篇小说还在报刊连载时,就使那些正人君子,豪绅官吏惊恐万分,以为小说写的是他们自己,纷纷要求追求作者。
小说很快被翻译介绍到各国成为世界名著。
”学生听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一下便调动起来了。
(黄治中,“新课导入” 的几种方法,陕西教育,1981 (11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实例4:一位教师讲《祝福》时,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饶有兴趣的思考题:“祥林嫂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似乎是没有疑问的。
教育学中的教育原则
教育学中的教育原则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学则是研究教育实践和教育活动的学科。
在教育学的研究中,教育原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根据教育的目标和理念,总结出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教育学中常见的教育原则。
1. 个性原则个性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和潜力,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
个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其个人才能和兴趣。
2. 适应性原则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因此教育应具备适应性。
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理论和方法应根据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者应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化,并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3. 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强调教育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应将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综合性原则也意味着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4. 互动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强调教育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在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促进双方的参与和合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意见,并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5. 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之一。
兴趣性原则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育者应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并享受其中的乐趣。
6. 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强调教育理论和方法应具备可操作性,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实施。
教育原则应具备明确、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导性,以便教育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通过以上几个教育原则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学中的教育原则在教育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这些原则设计出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
第三节教学原则
“2岁学习汉、英、日三种语言,女儿竟得‘失语症’”据报道,一位 母亲平时用汉、英、日三种语言和女儿交流,但她对女儿的“吐字不清”没有采取任何 措施,结果女儿在与他人交流时会出现三种语言交混现象。上幼儿园后,她的这种说话方 式受到了同伴的嘲笑,继而她开始出现“失语”现象。最后,这位母亲把女儿失语的原因 归结为“多语言输入”,她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但在大脑里输入了多种语言,因此就难 以 用一种纯粹的语言来表达了”,她认为自己是“拔苗助长”了。很明显,这两则案例都将 “多语言环境”视为导致儿童语言发展迟缓......
(六)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 一的原则
•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 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 来而提出的。 • 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 (4)讲究教学艺术
(七)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 实问题而提出的。 •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 • “学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学做合一” • 基本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而能发,发而能导,导而能活, 活而不乱”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产婆术“
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 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想说 又不知道怎么说。 启: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 助学生开启思路。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 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 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发: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 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就不去启发他。 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 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 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 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 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 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 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 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西方教育学传统 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 德。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教育家孔 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教育学教学原则范文
教育学教学原则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研究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等问题。
在教育学中,教学原则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启发思维和情景教学五个方面介绍教育学教学原则。
第一,培养兴趣。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基础。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和有意义。
第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个别指导、分层教学等方式来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成绩和发展他们的潜力。
第三,学以致用。
学以致用是教育学教学的核心原则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学会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第四,启发思维。
启发思维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简单的灌输式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设立问题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第五,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孤立的知识传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体验和学习。
总之,教育学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培养兴趣、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启发思维和情景教学等方面,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
实例分析1、一次上班会课时,余老师发现地上丢了三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尚未走进教室。
余老师指着地上的纸屑对大家说:“这里有三团纸屑,你们都没有拾起来,现在看看后面的三位同学怎么做”。
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看着,第一个同学看也不看冲进教室,第二个同学看了一眼,无动于衷地走到座位上,第三位同学出现在门口,看到纸屑,就弯下腰拾了起来。
同学们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时余老师表扬了这个拾纸屑的同学。
从此,教室地上再也看不到纸屑了。
请用德育理论分析余老师的做法。
(答案要点:运用教育机智,创设教育情景。
余老师以自己特有的教育机智,在上班会课前抓住机遇,创设了可资利用的教育情景;教育情景的创设综合运用了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在具体方法上综合运用了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和陶冶教育法。
)2、冬天的一个下午,李校长在课间操队列前讲话:“做操就要像个做操的样子,以后不准穿外套、戴围巾、手套。
”第二天上操前,初二(三)班的同学正在脱衣准备上操,班主任看到说:“你们想感冒!”学生又穿着外套上操了,校长提出了批评。
第六天,校长在外开会三天后回来,发现上操时“全副武装”的学生很多,十分生气,学生为什么这样不自觉?请问上述现象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应怎样做才对?(答案要点:上述现象违背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解决这个问题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校长发出指令时,在未取得共识时教师要服从,待取得校长同意后,班主任再行发出穿着指令,确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二是校长发现学生不听指令时,应做调查研究,与教师共同研究学生做课间操时的穿着,以免犯主观主义,或滥发指令的错误;三是校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课间操的穿着,从而达到教育影响的一致。
)3、金秋,在北方城市的一节观摩课上,年轻女教师与初一学生一起学习《秋魂》(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一册)。
教师播放的多媒体背景音乐是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大屏幕上连续播放着秋天沉静的大树、高远的天空、斑斓的树叶、饱满的果实、萧瑟的秋风……还有米勒的《拾穗者》。
教育学知识点之教学原则
教育学知识点之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育学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重要考点之一。
其中包含了八个教学原则,每个教学原则的概念以及要求都要求掌握,对概念要进行深入理解。
通常这一部分的考试题型为全题型,即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
尤其是考察主观题的地区的同学,这部分知识点更要认真准备,该部分是案例分析题的高频考点。
如果考察客观题常见的题型:一是围绕概念含义举事例选原则,二是结合概念考常见的俗语、词句,要求我们一一对应,在复习的时候要重点深入理解识记。
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下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也是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教学原则有如下: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传递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一原则体现了教学与德育相联系。
这一部分常见的题就是和赫尔巴特的教学原则结合在一起。
在讲赫尔巴特时提到“教育性教学原则”,其实质就是认为教学都是具有一定教育性的,对人的思想品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正好和我国的这一原则相匹配。
除此之外,还会结合一些实例考察:例如教师在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既要把基础的课文知识讲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中父亲对孩子深切的爱传递给学生,这一事例就体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已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书本知识来认识的,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经验,而学生的具体实践实际操作是学生获得的直接经验,要把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
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
两位学生收起了“手”。
改用“口"。
开始互相辱骂对方。
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
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
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
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1)就王老师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就那位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对教师的基本的尊重。
案例二: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问题:以下的教学片断,说明了教师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运用哪些教学方法?并作简要分析。
案例一:语文老师在讲完“窃窃私语”这个词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把“窃窃”错写成了“切切”。
于是老师打算在这节语文课上帮大家纠正这个词的写法。
正当老师在讲解的时候,教室里忽然传来几声窃笑,老师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小张和同桌的小李正在小声说话,一边说着一边笑,显然不是在谈论跟上课有关的内容。
老师停下来望着他们,这时,班里大多数同学都已经注意到了,小张却还是旁若无人的讲着。
于是,老师把小张叫起来提问:“你能不能解释一下‘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吗?”小张显然不知所措了,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于是老师又把小李叫起来了,小李似乎有所准备,“就是小声说话的意思。
”“那你知道‘窃’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接着提问。
小李这下无言以对了。
老师示意让他们坐下。
老师开始解释:“窃窃私语,就是背地里小声说话的意思,也就是偷偷小声说话,‘窃’就是偷,私底下的意思,它一般和财物利益有关,所以要写加‘宝盖头’的‘窃’而不是没有‘宝盖头’的‘切’,比如,同学在课堂上背着老师偷偷说话,这就叫‘窃窃私语’,如果在偷偷地笑,就叫‘窃笑’,同学们认为这种行为好不好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不好!”小李和小张顿时红了脸,低下头,认真听课了。
分析:在案例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统一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这三个原则。
首先,老师在向学生正确讲解“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的写法的时候,根据词义的分析,还进一步向学生传达了“在课堂上讲话这种行为是不好的”这种观念。
这样,老师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遵循了科学性与思想统一原则。
其次,老师把学生在课堂上偷偷讲话的情况当做一种具体体现,直观地向学生描述了“窃窃私语”的正确表现,有利于学生感受到丰富的词义,更容易的掌握到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
这样的直观手法,方便学生用感受来掌握理性知识,遵循了直观性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原则(体育学教案)
学习要点:1、什么是教学原则?2、有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
3、各个教学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作业:材料(案例)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并尝试根据有关教学原理分析这位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
并加以说明。
有位教师在教物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时,先拿出了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怎样才能使它鼓起来?”一个学生回答:“放在热水里烫。
”“是什么力量使它鼓起来的?”“热水。
”
然后,老师把乒乓球戳破并捏瘪,放在热水里说:“大家看,热水流进球内,但并没有使它鼓起来。
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刚才的瘪球鼓起来的呢?”接着老师演示了书本上的三个实验。
这时学生站起来回答:“是乒乓球里的空气被热水烫热,膨胀起来了。
”老师乘机追问:“那么戳破的乒乓球为什么鼓不起来呢?”学生自信地回答:“因为热空气从洞口跑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