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612f54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f.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
在这种交换中,企业将自己拥有的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与另一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以达到各自的经营目标。
本文将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1. 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根据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处理。
2. 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公平、合理地进行交易的价格。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其公允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专家评估等方式来确定。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各方应当就所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评估,并达成一致。
3. 交换比例的确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各方需要确定交换比例,即以多少份自己的非货币性资产来交换对方的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比例的确定应当基于公允价值,并经过各方协商一致。
4. 会计处理方法根据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4.1 交换成本法交换成本法是指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差额作为交换成本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A。
将差额(即资产A的公允价值与自己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交换成本,记录为费用或资产B。
将对方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B。
4.2 交换利益法交换利益法是指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差额作为交换利益进行会计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将所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A。
将差额(即资产A的公允价值与自己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作为交换利益,记录为收入或资产B。
将对方所交出的非货币性资产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记录为资产B。
5. 会计报表的影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
根据准则的规定,交换成本法和交换利益法在财务报表中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de5362d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0.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指的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会计处理主要依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这两个条件时,应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步骤1.确定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
2.确定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3.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和应确认的损益。
4.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案例甲公司和乙公司决定进行一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甲公司以其一台账面原价为200万元,累计折旧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160万元的设备,交换乙公司一辆账面原价为250万元,累计折旧为7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万元的货车。
除此之外,甲公司还需支付乙公司20万元的补价。
假设交换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税费。
1.分析:此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都能可靠计量。
因此,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2.计算:o甲公司换入货车的入账价值= 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 支付的补价 = 160万元+ 20万元= 180万元o甲公司应确认的损益= 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 甲公司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 160万元- (200万元- 50万元) = 10万元3.会计分录:甲公司:借:固定资产——货车180万元贷:固定资产——设备150万元(账面价值)银行存款20万元(支付的补价)营业外收入10万元(确认的损益)乙公司:借:固定资产——设备160万元银行存款20万元(收到的补价)贷:固定资产——货车180万元(账面价值)注意:以上案例仅为简化示例,实际业务中可能涉及更多复杂情况,如资产减值、税费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ce40e2a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2.png)
(1)根据税法有关规定:
公小允汽价 车值的为账补1面5原价0万价元为/换。300入万元资,在产交换公日的允累计价折旧值为19(0万元换,公出允价资值为产万元公; 允价值+补价)<25%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收到补价的一方: 在建工程成本=630×77.8%=490.14(万元)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 (2)与非所有者的非互惠转让:政府补助《企业
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互惠转让 2.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中和发行 取得的非货币性
资产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换入资产的计量 2.换出资产损益是否确认、计量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550 000
(2)计算换入资产、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
(4)计算各补项换价入资/产换账面出价值资占换产入资公产账允面价价值总值额的(比例换: 入资产公允价值+补价)<2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为适应公司不同经营活动的需要,经协商,ABC 公司决定用一辆桑塔纳轿车交换EDF公司的一辆标 致轿车 在交换日
价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本 准则
高于25%(含25%),适用《企业会计准 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本章所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以下交易和事项 1.与所有者或所有者以外方面的非货币性资产非互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f1bd6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17.png)
在涉及多项资产交换的情况下,商业实质的判断更加重要。如果多项资产的组合 能够产生与单项资产不同的现金流量特征,则可能具有商业实质。在判断商业实 质时,需要考虑各项资产的用途、功能、未来现金流量等因素。
0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账面价值计量
账面价值计量是指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计量基 础,不涉及公允价值。
据。
公允价值原则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尽可能 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以确 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谨慎性原则
在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应充 分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并采取谨 慎态度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
0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符合交换条件的认定
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具有商业实质,以判断是否满足交换 条件。商业实质是指交换涉及的资产在功能、用途、未来现 金流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使得交换双方能够从交换中获 得实质性的经济利益。
案例一:涉及多项资产的交换
总结词
涉及多项资产的交换通常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各项资产的评估价值、交换比例及对价支付方式。
详细描述
在案例一中,甲公司以其生产设备和原材料与乙公司的库存商品和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首先,需 要对各项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然后,根据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交换比例,并据此确 定甲公司应支付的对价。
反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能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因此应在现金流量表中详细披露相 关现金流量信息,以便投资者了解该交易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调整报表期间的现金流量
在报表期间,应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现金流量表 的准确性。
中财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财学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7917d18184868762caaed57d.png)
均相同,两者进行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吗?
11
(一)商业实质的判断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两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 风险和金额基本相同或类似,但从资产对企业的作 用或价值角度,两者的“企业特定价值”不同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应反映税后现金流量,折现率的 选择要考虑企业自身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 实务中,不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具有商业实 质,着重应当关注同类非货币性资产之间的交换
16
4、账务处理
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销售处理,根据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按公允价值 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 收入-成本=销售利润
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 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或营业外支出。 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的,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 入投资收益。
沿用上例资料,假定两辆车的公允 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
A公司按照两者账面价值的差额支付了6万元的现 金(不考虑相关税费) A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19 累计折旧 11 贷:固定资产——小汽车 30 借:固定资产——小型中巴 25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帐成本19+6)
贷:固定资产清理 现金
5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二)定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 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 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 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
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用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准则 高于25%(含25%),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收入》等相关准则。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ed742a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d.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大家都知道,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不仅会持有现金等货币性资产,还会持有各种非货币性资产,例如股权、债券、土地、机器设备等。
当涉及到这些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时,会计处理就变得复杂且值得深入了解。
1.交换类型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类型。
一般来说,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可以分为互换交易和非互换交易两种。
互换交易:双方交换的资产具有相似性质和价值,常见于同行业公司之间的资产置换。
非互换交易:交换的资产性质不同,价值也可能存在差异,这样的交易更具挑战性。
2.会计准则的应用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需要按照特定方法处理,以确保交易的公正和透明。
成本法:一种常用的处理方式是按照成本法进行记录,即按照资产原有成本来确认资产交换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法: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以公允价值来确认资产的价值,这需要进行评估和计算。
3.交换差价处理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常常会出现交换差价的情况。
这种差价如何处理也是会计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差价处理方法:一般可以通过资本公积金、其他综合收益等方式来处理交换差价,以保证资产交换后的财务报表真实反映。
4.税务影响除了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会涉及到税务影响。
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交换,涉及到的税务政策也可能不尽相同。
税务风险:在资产交换中要谨慎考虑税务风险,合理规划交易结构,避免税务纠纷的发生。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涉及到多方面因素,需要谨慎处理。
在交换过程中,公司需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税务法规,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同时注意差价处理和税务影响,以保障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业务的正常发展。
愿文章所述内容对你有所启发,让你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4264f1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7.png)
营业外支出
165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06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 000
25
(三)不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出打印机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900 000×17% =153 000(元)
换入设备的增值税进项税额=900 000×17% =153 000(元)
12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核算的一般原则
主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如何确认和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损益?
13
(一)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计量——两种情况 (1)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
——公允价值为基础(满足两个条件) 两个条件: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入账 ——账面价值为基础
18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确认和计量
换出资产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确认损益。 换出资产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 ——不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19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 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 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9
(四)涉及补价的会计处理
1、支付补价 换入资产入帐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2、收到补价 换入资产入帐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课件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d9db7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4.png)
交换资产的价值
价值计量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换资产的价值通常以公允价值或账面 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比较
在确定交换资产的价值时,需要比较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 值,以确换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折旧、 摊销等。
交换资产的比例
01
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余额减去相关备抵项目后的净
额。
账面价值计量的适用范围
02
适用于交换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差较小的情况。
账面价值变动的处理
03
账面价值变动应调整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余额,并反映在资产负
债表中。
交换损益的确认
1 2
交换损益的确认原则
交换损益应根据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 的差额来确定。
交换损益的会计处理
交换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并反映在利润表中。
3
交换损益对所得税的影响
根据税法规定,交换损益可能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04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披 露
披露内容
披露交易概述
包括交易的背景、目的和交易 涉及的主要资产或服务。
披露交易各方
包括交易各方的名称、主要经 营业务和与交易的关系。
披露交易标的情况
提升经营效率
通过资产交换,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资产 组合,提高经营效率。
详细描述
在存货与固定资产交换中,企业通常会根 据存货和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市场价值 进行交换。这种交换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降低成本
通过交换,企业可以避免资产处置和购置 的成本,从而降低经营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企业可以将自己不擅长或不需要的资产交 换为其他企业拥有的能够更好地满足自身 需求的资产。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课件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a813e716fc700aba68fc7d.png)
• 选项B,80÷(200+80)=28.57%,大于 25%;
• 选项C,140÷(320+140)=30.43%,大 于25%;
• 选项D,属于货币性交易。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一)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
1.风险、金额相同,时间不同 2.时间、金额相同,风险不同 3.风险、时间相同,金额不同 4.风险、时间和金额均不同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
四、商业实质的判断
(二)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 的
从市场参与者角度,两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的时间、风险和金额基本相同或类似,但从 资产对企业的作用或价值角度,两者的“企 业特定价值”不同
•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下列非关联交易中,
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是( )。
• A.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 司账面价值为320万元的无形资产,并支付补价 80万元
• B.以账面价值为28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 司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一项专利权,并收到补 价80万元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收到的补价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 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补价之和)的比例
•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4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低于25%,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适 用本准则 • 高于25%(含25%),适用《企业会计 准则第14号—收入》等相关准则。
•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5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Biblioteka 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7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b8718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c.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商业交易中,货币往往是被广泛使用的交换媒介。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交易并不仅限于货币的流动。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文将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概念,以及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注意的要点。
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在交易中涉及到的资产并不以货币形式直接进行交换。
相反,交易双方使用自己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这种交换方式可以是实物资产的交换,也可以是无形资产或权益的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在各种情况下发生。
例如,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交换固定资产来扩大业务,或者通过交换无形资产来增强竞争力。
个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家庭间的物品交换或服务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由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货币的流动,其会计处理方式与货币交换有所不同。
以下是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的几个要点:1.资产评估: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交易双方需要对其拥有的资产进行评估。
这有助于确定交换的公平价值,并确保交易的公正性。
2.资产账面价值: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交易双方需要确定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
这是交易的基础,用于确定资产的净值,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额外的会计调整。
3.资产净值调整:如果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平价值不同,交易双方需要进行资产净值调整。
这通常体现在交易中的一方需要支付差额,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补偿。
4.会计记录: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完成后,交易双方需要将交易进行会计记录。
这包括更新资产账面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准确地反映交换带来的影响。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重要性与优势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商业活动中具有重要性与优势。
以下是几个值得关注的方面:1.灵活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交易双方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它允许交易双方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进行交换,而不仅限于货币的使用。
2.资源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
通过交换不再需要的资产,交易双方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效率。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c59ac3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d.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商业交易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常见的交易形式,涉及到不涉及现金支付的资产交易。
对于这类交易,会计处理方面存在一些特殊的考虑和规定。
本文将探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式,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原则。
什么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或个人以非货币形式进行资产交易的行为。
在这种交易中,通常涉及到类似于固定资产、股权、无形资产等非货币形式的资产。
与传统的现金交易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更多地涉及到资产间的交换和评估。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根据会计准则,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会计处理:公允交换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交易双方应当基于公允价值进行资产评估,并确定交换的公允性。
公允交换原则要求确保交易的公平、合理,并符合市场行情。
确认资产转让: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需要明确确认资产的转让过程和方法。
包括确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交易双方的权益变动等。
计量方法:针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采用适当的计量方法进行交易记录和账务确认。
可以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等指标进行计量。
信息披露: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相关方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工作,包括交易背景、资产评估依据、风险提示等内容,以确保信息透明度和合规性。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某公司A与公司B进行资产交换,公司A将一处物业以市价100万人民币的价格交换给公司B,作为对方股权的交换条件。
根据公允交换原则,公司A需要确认该物业的公允价值为100万,进而确认资产在交易中的角色和地位。
公司B则需要确认股权的公允价值,并将该物业确认为收购资产。
在这一过程中,公司A需记录资产减值损失或增值等变动,而公司B需确认收购成本并进行相关会计处理。
对于税务和金融报表方面的影响,双方也需要进行相应处理和披露。
结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常见的商业交易形式,涉及到的会计处理涉及多方面的考虑和规范。
中级会计实务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中级会计实务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64b21a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9.png)
中级会计实务中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级会计实务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交易。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对价进行交换的情况,这些非货币性资产可能是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
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企业需要正确处理这些交易,以确保会计报表的准确和真实。
首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确定交换对价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可以以合理价格交易的金额,它反映了交易双方在交易时间点上对交换资产的价值认定。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企业可以参考市场价格、专家评估和其他可获得的市场信息,以确保公允价值的准确和可靠。
其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需要对原始资产和获得的新资产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对于原始资产,企业需要按照资产的分类加以处理,例如,将实物资产进行折旧摊销、将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或长期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获得的新资产,企业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除了确定公允价值和进行会计处理外,还需要注意相关的税务影响和法律合规性。
企业在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需要确保合规,遵守相关的税法和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纳税风险和法律争议。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企业并购和重组。
在企业并购和重组过程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常见的交易方式,它可以帮助企业以资产作为对价进行交换,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某公司计划收购一家竞争对手,双方达成一致,在交易中确定以公司股票作为对价进行资产交换。
根据交易协议,被收购企业将以其所持有的一批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交换,公司将发行相应数量的股票给被收购企业作为对价。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确定交易日的股票公允价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将被收购资产纳入公司的会计报表。
此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和资源共享中。
例如,某公司与一家供应商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同意进行资产交换,以提高资源互补性,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
2017110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017110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f466da1ecc175527072208b1.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案例一:M公司以库存商品换N公司生产设备。
N公司支付含增值税货币补价11.7万。
M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80万,存货跌价准备2万,公允价值100万,增值税率17%、消费税率5%。
N公司:生产设备,账面原价300万、累计摊销180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公允价值90万、增值税率17%。
案例分析及财务处理M公司货币补价:10/100=10%<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财务处理1、确认收入:借:固定资产 9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银行存款 11.7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2、转成本(支出):借:主营业务成本 78存货跌价准备 2贷:库存商品 803、计提税金:借:税金及附加 5贷:应交税费费—应交消费税5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90=100+17-11.7-15.3;商品转让利润:17=100-78-5。
(据“总结的公式”)N公司货币补价:10/(10+90)=10%<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财务处理1、转固定资产清理借:固定资产清理 60累计折旧 18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60贷:固定资资产 3002、换进库存商品借:库存商品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贷:固定资产 9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5.3银行存款 11.73、确认收入借:固定资产清理 30贷:营业外收入 30注:库存商品入账价值:90+15.3+11.7-17=100;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所得):30=90-(300-180-60)。
二、案例二:M公司以库存商品换N公司专利技术。
N公司支付货币补价9万。
M公司:库存商品,账面余额80万,存货跌价准备2万,公允价值100万,增值税率17%、消费税率5%。
N公司:专利权,账面原价300万、累计摊销180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万、公允价值90万。
案例分析及财务处理M公司货币补价:9/100=9%<25%,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18733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6.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的交换行为。
以下是其会计处理方法:一、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 交换涉及的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小于 25%。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者收到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低于 25%的,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具体计算公式为:补价占比=补价金额÷较大一方资产的公允价值。
2. 交换双方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且交换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货币性资产。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 适用条件◦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2. 会计处理原则◦换入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换出资产视同销售处理,确认相关损益。
3. 举例说明◦甲公司以其生产的一批产品交换乙公司的一台设备。
甲公司产品的账面价值为8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 万元。
乙公司设备的账面价值为 90 万元,公允价值为 100万元。
甲公司支付补价 10 万元,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3%。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 100 + 10 + 100×13% - 100×13%(设备进项税额可抵扣,与产品销项税额相抵) = 110(万元)。
•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100 万元,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80 万元。
•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 110◦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银行存款 10◦借:主营业务成本 80◦贷:库存商品 80▪乙公司的会计处理:•换入产品的入账价值 = 100 - 10 + 100×13%(收到产品作为存货,进项税额可抵扣) = 103(万元)。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1208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d.png)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形式进行的资产交换,即通过资产互换来实现财务活动。
本文将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资产交换的特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特点在于,企业通过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来获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而非通过货币支付。
这种交换方式常见于企业合并、收购、资产重组等情况下。
相比较于货币交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存在以下特点:1. 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企业必须确定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交换和清楚交换条件下,交易双方会同意的资产交换价格。
通过确定公允价值,可以准确反映资产的交换成本和价值。
2. 资产交换的互补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常常涉及到互补性的资产。
互补性资产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资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通过资产交换,企业可以获得更加完整和有利的资产组合。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主要参考《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会计准则”)第五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 资产交换公允价值确定方可确认交易当交换双方能够公允确定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并且交换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时,企业可以确认交易。
在确认交易时,企业应按照下列步骤进行会计处理:(1)将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分别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并以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计量基础;(2)确认交易差额,即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之间的差额。
如果交易差额为正值,将其纳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果交易差额为负值,则将其计入当期损益。
2. 资产交换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时的会计处理当交换公允价值无法确定时,企业可能无法确认交易。
此时,会计准则规定了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办法:(1)资产交换差额能够靠其他可靠的市场价格确定当交换差额能够靠其他可靠的市场价格确定时,企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会计处理:首先,将交换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然后,将被交换资产和取得资产按照其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计量基础。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0446c8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2.png)
无论是否涉及补价,都有:
例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P116的例 8-3。
甲公司以其拥有的全部用于经营出 租目睹的一幢公寓楼与乙公司持有 的交易目的的 交换,甲公司的公 寓楼符合 性房地产的定义,公司未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 该幢公寓楼的账面原价为400万元, 已提折旧8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 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 为45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
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800 000
换;高于25% (含25%)的,不能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例如,换入对某家公司的 后准备作为交易性金 产进行管理,那么该项换入的交易性金 产应该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这种情况下
,应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金额,而且不应该包括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在内。
(1)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相同,时间 不同。
(2)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相同,金额 不同。
(3)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相同,风险 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 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二)对换入资产拟采用的计量模式
1、对换入资产拟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情 况
支付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入资产公允
价值(或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支 (2)借:其他业务成本
225 000
(3)借:交易性金 产 4 000 000
付的货币性资产之和)的比例、或 贷:其他业务成本
3 425 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4:甲公司以其持有的5 000股丙公司股票交换乙
公司生产的一台办公设备,并将换入办公设备作为 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所持有丙公司股票的成本为 18万元,累计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万元,在交 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8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 银行存款1.25万元。
• 乙公司用于交换的办公设备的账面余额为20万元, 未计提跌价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11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本章主要内容: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重 点);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难点)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1.非货币性资产的界定: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
2020/11/28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乙公司换入厂房的入账价值。 厂房入账价值=77+10=87
• 计算乙公司确认的损益。 乙公司确认损益=77-73=4(利得)
• 计算甲公司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90-10=80
• 计算甲公司确认的净损益。 交换确认的损益: 厂房处置损益=90-80=10(利得) 交换损益=90-(77+10)=-3(损失) 净损益=10-3=7(利得)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对“少量”的判定标准:
➢ 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 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 公式:若补价÷整个资产交换金额<25% ,则 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补价÷整个资产交 换金额≥25%的,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 币性资产
的设备,并支付25万元补价 ⑤以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房产换取一台运输设备
并收取24万元补价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问题提出:如何计量非货币性资产的价 格?为什么要计量?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一)公允价值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 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 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账面价值 应当以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 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 值税税率为17%。
• 要求:计算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收取补价方: • 1) • 2)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则
➢ “整个资产交换金额”即在整个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中最大的公允价值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例1. 判断以下是否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①以l00万元应收票据换取生产用设备 ②以持有的一项土地使用权换取企业生产用原材料 ③以企业生产设备换取持有至到期的公司债券 ④以一项长期股权投资换取一台公允价值为l00万元
以账面价值计价, 不确认损益
公允价值能 •存在活跃的市场 •无活跃市场,存在类似资产的活
够可靠计量:跃 •无市同场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的,
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3 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在换入资产基于公允价值计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入账金 额原则上应基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予以确定,除非有确凿 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 靠。
(一)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1.不涉及补价的情况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例3:甲公司以其持有的空调库存交换乙公 司闲置的一台办公设备,并将换入办公设备作 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所持空调生产成本为 18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乙公 司用于交换的办公设备的账面余额为20万元, 未计提跌价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 元。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商业实质的判断:
判定条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的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具 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 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 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 值相比是重大的。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方 实问法 质题的以提适及出用换:条入既件 且然强 换有调 出两: 资种交 产可换 的供是 公选否允择具价的有值确商是认业否、 能计够量可方靠法地,计那量么。选择何种计量方法? 难点: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 断及资产公允价值的可靠计量。
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
要求:计算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比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则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2、涉及补价的情况下 • 支付补价方: • 1)
• 2)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则
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 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 产。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 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 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 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 产(即补价)。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2.商业实质的判断: 关联方之间资产交换与商业实质的关系: 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 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第十一章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1.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交换具有商 业实质:
同时满足 否
以公允价值计价, 并确认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