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合集下载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课件

结论及展望
全科医学是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继续为患者提供全面而连续的医疗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全科医学的培养模式
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包括医学教育、实习培训和职业发展。培养过程强调全 面的医学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以及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和管理能力。
全科医学的职业前景
全科医学的职业前景广阔,全球范围内对全科医生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科医生可以在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 和家庭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就业。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课 件
全科医学是综合性医学领域,涉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它是对患者全 面关注的医疗模式,为个体和社区提供持续的医疗保健。
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协调和持续的医疗服务,包括基础医疗、预防保健、疾病管理和卫生教育。它是一 个综合的医疗模式,强调医生的全面素质和照顾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
321 世ຫໍສະໝຸດ 至今全科医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开始推动全科医生培养,并积极开展全科医疗服 务。
全科医学的特点与优势
综合性
全科医生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处理多种疾病和病情。
连续性
全科医生提供长期的医疗服务,与患者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
协调性
全科医生负责协调患者各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获得全面而连续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
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与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增加等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它的 目的是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并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医疗体验。
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
1
20世纪50年代
全科医学的概念首次提出,强调医生需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
2
20世纪70年代
全科医学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医学模式。

全科医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

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

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全科医学历史与产生资料[文字可编辑]

1全科医学历史与产生资料[文字可编辑]
■医学模式转变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医疗费用的高涨:高技术和人口老龄化 ■卫生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85%\15% ■医疗保健机构功能的分化(正三角形体系) ■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重视
卫生资源分布/利用的理想模式(正三角形)
优点
-- 各司其职
三级医疗
-- 互补互利
二级医疗
-- 方便周到
基层医疗保健
-- 转诊适宜 -- 成本效益
第一章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产生
全科医学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 1969年ABFP正式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业 委员会,标志着…
独立的医学专科
* 里程碑:1969年家庭医学被批准为
美国第20个医学专业(ABFP)
1971年美国家庭医师学会更名为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AAFP )
全科医学的“马鞍形”发展(历史)
--- 与医疗保健事业的重点转移密切相关
衰落:20世纪20-50年代
100
专科医学 兴起 /鼎盛
50
专科 医 学局 限 性显示
10
1910
1950
1995
1892, 欧洲
什么是全科医学?
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 ,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 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
general practitioner /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 全科/家庭医生
全科/家庭医学(general practice / family medicine ) 成为一个临床专业学科,全科 /家庭医生形成专业实体

全科医学的历史背景定义和重要概念

全科医学的历史背景定义和重要概念

健康管理与促进
01
健康管理与促进是指通过系统的评估、干预和跟踪,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危险 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02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内容包括收集健康信息、评估危险因素、制定健康计划、实 施干预措施和跟踪随访等。
03
健康管理与促进的目标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 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03 重要概念解析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0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在社区、乡村等基层单位为居民 提供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02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包括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 的诊疗和转诊、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 服务。
03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缓解看 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的目标。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教 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全科医学 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实践技能培养途径探讨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
通过临床实习、病例讨论、模拟 诊疗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临床思 维和实践能力。
开展社区实践教学
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基层医疗机 构,参与全科医疗服务,培养其 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 能力。
04 全科医学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
初级卫生保健提供者角色
全科医生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01
他们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解决常见健康问题

全科医生负责首诊
02
他们是患者寻求医疗服务的第一接触点,负责初步诊断和治疗

提供连续性服务
03
全科医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医患关系,提供从健康咨询到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

背景: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 加快人们需要更全面的医疗服 务
起源:19世纪末英国医生特 鲁多提出全科医学的概念
特点:全科医学强调以病人为 中心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
医疗服务
发展:20世纪初全科医学逐渐 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19世纪末英国医生威廉·奥斯勒提出全科医学概念 发展:20世纪初全科医学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逐渐普及 特点:注重预防、保健和康复强调个体化治疗 影响: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医学模式的转变
诊疗范围:全科医学涵盖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专科医学专注于特定疾病或器官
诊疗方式:全科医学注重预防和健康管理专科医学注重治疗和手术
培训要求:全科医学需要全面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专科医学需要深入的专科知识和 技能
PRT FOUR
国内发展:全科医学在国内起步较 晚但发展迅速已成为医疗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发展趋势:全科医学在全球范围内 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来将成 为医疗体系的核心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全科医学强调基层医疗服务有助于促进医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 论教学为辅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 等
培训方式:包括课堂授课、临 床实习、病例讨论等
培训目标:培养具备全面医学 知识和技能的全科医生
PRT FIVE
挑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挑战:全科医生数量不足培养周期长 机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全科医学提供新的诊疗手段 机遇:国家政策支持推动全科医学的发展
综合性:涵盖所有 医学领域包括内科、 外科、妇科、儿科 等
连续性:提供从预 防到治疗、康复的 全程医疗服务
协调性:协调患者 、家庭、社区等各 方资源共同参与健 康管理

全科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全科医学的历史背景,可真是一段有趣的旅程,像是打开了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应有尽有。

你想啊,早在古代,医生们可是没那么多专科的,什么病都得管。

那个时候,医学就像个万花筒,什么花样都有,什么人都能看病,真是“看病靠手艺”。

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变得复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医生们不得不开始细分领域。

这就好比你去餐厅,菜单越来越长,最后每个人都变成了“专家”,各自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那一小块。

说到19世纪,那可是个巨变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界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科学家们像是嗅到了新鲜空气一样,开始研究细菌、感染和免疫。

这时候,医生们不再仅仅是“全能选手”,而是开始对自己擅长的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

可问题来了,患者往往需要的不仅仅是治疗一种病,特别是那些慢性病、复杂的疾病,患者的症状往往不是单一的。

此时,全科医学应运而生,像一位全能的“超人”,不怕复杂、不畏挑战。

再往后,20世纪中叶,医学界开始重视预防和健康管理,这个时候,全科医学的角色变得更加重要。

医生们不再只是治病救人,更多的是关注整个社区的健康。

大家渐渐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心理、社会因素也都要考虑。

这就像你吃饭,营养均衡才是王道,单靠某一味可不行。

全科医生就像是你生活中的“营养师”,帮你从各个方面去照顾你的健康。

不过,现实生活中也不是那么简单。

全科医生要面对的压力可不少,患者找他们的时候,常常都是“有病呻吟”,希望能找到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

可全科医生也有时候会感到无奈,面对各种复杂的病情,像是面对一堆拼图,找不到合适的那一块。

可是,正因为如此,全科医生才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治病不仅是医术,还需要耐心、细心和对人性的理解。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全科医学在今天的世界里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模式,更是一种关爱与责任的体现。

全科医生的工作不仅是在诊室里给你开药,更是在生活中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识

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的认识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目,旨在培养全科医生。

全科医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综合医疗服务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健康管理。

全科医生是指具备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疾病、急慢性病症及全面参与健康管理的医生。

一、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全科医学起源于欧洲,随着对综合医学的需求不断增长,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全科医学强调全面性、连续性和综合性,旨在提供持续的全方位医疗服务。

在中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全科医学的引入与医疗改革政策紧密相关,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

全科医学的发展对于构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科医学的核心特征和职责全科医学具有以下核心特征和职责:1. 综合性:全科医学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各个专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各种常见疾病和病情。

2. 连续性:全科医生与病患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提供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

3. 全面参与健康管理:全科医生不仅治疗疾病,还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帮助他们预防疾病、管理慢性病、改善生活方式等。

三、全科医生的培养和素质要求为了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宽广的医学知识:全科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了解各个专科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2. 熟练的临床技能:全科医生需要具备临床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及其他医疗团队成员有密切接触,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 科学的诊疗思维和决策能力:全科医生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进行合理的诊疗决策,保证病患的安全和健康。

四、全科医学的优势和挑战全科医学具有以下优势:1. 整合资源:全科医生能够整合各个专科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全科医学及其发展简史

全科医学及其发展简史

2
发展
随着全球对基层卫生保健需求的增长,全科医学逐渐得到了更多国家及地区的重 视和发展。
3
创新
全科医学不断创新,结合现代科技和医疗模式,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的核心理念
全面性
全科医生关注整个人的健康,而不仅仅是某个具体问题。
连续性
全科医生与患者建立长期关系,为患者提供持续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及其发展简史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专业,涵盖了多个医学领域。它起源于19世纪, 并Leabharlann 断发展壮大至今。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门医学专业,致力于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方面。它注 重整体性、连续性和终身性的医疗关怀。
全科医学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全科医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作为对当时专科医学过分分割的回应。
需求增长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导致 对全科医生的需求不断增长。
教育培养
全科医学教育不断改进,培养更 多优秀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的角色与职责
• 综合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 患者的主要医疗顾问 • 卫生教育和预防保健的倡导者 • 协调和管理患者的医疗团队
全科医学的未来展望
随着卫生保健模式的变革和人口需求的变化,全科医学将继续发展,并发挥 更重要的作用。新的科技和创新将为全科医生提供更多工具和支持。
终身性
全科医生关注患者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并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和关怀。
全科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全科医学在卫生保健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 协调各个专科医生的治疗方案,并提供持续的卫生教育和预防保健指导。
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全科医生借助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技术, 提供线上诊疗、咨询和健康管理服务。
团队合作与跨学科协作
全科医生与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合作,共同为 患者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研究的前沿与展望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
全科医学研究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 和大数据在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中 的应用。
转化医学研究
全科医学研究将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 临床应用的转化,提高疾病诊疗效果。
06
CHAPTER
全科医学的研究与创新
全科医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疾病预防与控制
全科医学研究关注疾病的预防 和早期控制,通过健康教育和 健康促进手段降低疾病发生率

临床诊疗与治疗
全科医学研究涉及各类疾病的 诊断、治疗和康复,注重综合 性和个体化治疗。
卫生系统与政策
全科医学研究关注卫生系统的 运行和政策制定,以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和效率。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全科医学研究强调健康教育在 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中的作用 ,致力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全科医学的创新发展与实践
电子健康记录系统
全科医生使用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实现患者 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
个体化与精准医疗
全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精准的治 疗和健康管理方案。
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疗
全科医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强化全科医生培养和队伍建设
01
通过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提高全科医生的专业
水平和职业认同感。
推进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协作机制
02
建立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的有效转诊和协作机制,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拓展全科医生的诊疗领域和服务范围
03
鼓励全科医生在诊疗中引入更多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措施,提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是指医生不仅拥有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管理慢性病等方面的服务。

以下是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经历了重要的变革。

在英国,全科医学作为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开始出现。

医学学校开始为未来的全科医生提供更全面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处理各种疾病和病情。

这个时期是全科医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全科医生通常是在乡村和偏远地区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20世纪40-50年代
在20世纪40-50年代,全科医学开始成为医学教育和医疗服务的主流。

医科学生接受全面的培训,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慢性病等方面的服务。

全科医生开始在城市和郊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三、20世纪60年代至今
在20世纪60年代,全科医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医生们开始重视预
防和健康管理,并开始利用新技术和医疗设备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全科医生也开始在家庭医疗保健,儿童医疗保健,老年人医疗保健等领域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总的来说,全科医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和关爱,以及对社区和公众健康的贡献。

第01章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20180903

第01章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201809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借助于近代医学科学的成就,各 个临床医学专科迅猛发展,专科医生和亚专科医生数量剧增, 而全科医学则出现衰退景象,全科医生数量骤减。人们发现 医疗卫生服务被割裂为各个专科服务的片段,缺乏能提供连 续性、综合性的医疗服务的医生。同时,在现代医学高度发 展的今天,仍然有许多的疾病无法治愈,很多病痛无法医治。 当人们发现现代医学仍有其方法与应用上的局限性,全科医 学个体化的基础医疗照顾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然而,获得 重生的全科医学并非回到古代医学中,而是建立在现代医学 科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等科学的基础之上 的新的学科。
1977年美国医生G.L.Engle首先提出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概念。新的医学模式理论认为:人在社会 中生存,会受社会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同时人的心理 也会发生改变,两者共同作用于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系列 复杂变化,疾病则是这些变化导致的一种整体表现。新 模式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改变人们以往的健康观念,从以 单因单病、病在细胞为特征的生物医学模式中跳出来。 无论是医学的科学研究、医生的诊疗模式或医疗保健事 业的组织形式,都将根据新的模式进行调整,使之适应 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的变化 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急慢性 传染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随着生物医 学的发展、公共卫生的普及和营养状态的改善,疾病谱 和死因谱中传染病及营养不良疾病的顺序逐渐下降。当 进入20世纪末的时候,它们已经被慢性疾病、生活方式 及行为疾病所取代。在20世纪后期的人类疾病谱中占前 3位的依次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
人口构成图
中国人口构成(2017年)
中国生育现状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 数不断增大,国家和社会需承担越来越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其 医、食、住、行等方面面临严峻问题,给社会和家庭产 生巨大的压力。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在医疗领域中,全科医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在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全科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发展历程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同步。

全科医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早在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四体液说”,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四体液的平衡有关。

他的这一理论构成了西方医学的基础。

在古代中国,中医理论也强调了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这也是全科医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医疗需求日益增加,全科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1858年,英国医生詹姆斯·哈利韦尔提出了“全科医生”的概念,他倡导培养能够为整个社区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医生。

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全科医学的形成。

20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科医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全科医学的发展。

全科医学开始进入全球视野,成为各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类似的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入全科医学概念,90年代初开始试点推广,21世纪初全科医生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科医生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

全科医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继承了传统医学的思想,也吸收了现代医学的成果。

它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连续、协调的医疗服务。

在应对现代社会日益复杂的医疗问题时,全科医学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未来,全科医学将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更为精准、高效的服务。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为全科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全科医生可以通过远程诊疗等方式,为患者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PPT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PPT
认可和应用,成为卫生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全科医生的角色与责任
综合医疗提供者
全科医生负责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咨询。
协调与转诊
全科医生协调各专科医生的工作,并在需要时进行患者的转诊。
长期关怀
全科医生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关系,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和指导。
全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领域,通过研究和实践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 务。它起源于20世纪,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发展壮大。
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门涵盖多个专业领域的医学学科,旨在提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治疗和预防。全科医 生需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
社区卫生
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中扮演重要 角色,提供初步的医疗和健康管 理。
预防保健
全科医生致力于预防疾病,提供 全面的健康评估和预防措施。
全科医学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在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全科医生的重要性。未来,全科医学将在国 家卫生政策的支持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医疗服务。
全科医学的优势与挑战
1 综合性
全科医学能够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的健康需求。
2 协调性
全科医生能够协调多个专科医生的工作,提供连续的医疗护理。
3 挑战
全科医生需要掌握广泛的医学知识,同时处理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全科医学的应用领域
家庭医疗
全科医生在家庭医疗中起到关键 作用,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健 康指导。
全科医学的起源
全科医学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当时医学界对于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全科医生以协调多个专 科医生的工作为特点,提供全面的卫生保健服务。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

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

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且发展态势严峻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严重威胁各国国民健康的最主要问题。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慢性病——一项重要的投资》中是这样定义慢性病的:病因起始于生命早期,可以预防,一旦患病,需要长期系统治疗。

在此报告中同时指出,2005年全球死亡人数大约为5800万,其中3500万死于慢性病,并且在未来十年中,发病人数将以17%的速度增加。

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尤为关注的是,五分之四的慢性病患病者分布在中低收入的国家。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慢性病问题也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1991~2000年中国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已经由1991年的73.8%上升到2000年的80.9%,死亡数将近600万,在近600万的慢性病死亡者中,其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50万、肿瘤140余万、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128万、糖尿病直接死亡9万,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4.0%、19.3%、17.6%和1.2%。

慢性病多为终身性疾病,并常伴有严重并发症及残疾,使存活者的生命质量大大降低,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2003年我国居民因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五种慢性病就诊高达6.51亿人次,占门诊总人次数的14.5%,其中仅心脏病就相当于所有传染病门诊人次数的2.8倍;我国每年用于癌症患者的医疗费用近千亿元,虽然花费高昂,但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其不良预后不仅给患者家人和亲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据科学推算,2003年我国仅缺血性脑卒中一项的直接住院负担即达107.53亿元,脑卒中的总费用负担为198.87亿元,占国家医疗总费用的3.79%,占国家卫生总费用的3.02%。

据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报道,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由此造成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若用失能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Life Years,DALYs)来评价各种疾病对我国人群健康寿命的影响时可以发现,目前,居民损失的健康寿命年数(即过早死亡年数)的70%是由慢性病造成的。

2001年,中国前十位主要死因中,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及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居DALYs的前三位(表1.1)。

表1.1 2001年中国前十位死因与DALYs慢性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往往涉及多种外因和内因、多个脏器和系统;可以将它们大体上分为“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环境因素”、“人类生物学因素”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四大类型,而“生活方式与行为”的重要性首当其冲,包括吸烟、酗酒、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紧张的行为方式和个性等等,都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的重要致病危险因子。

其次现代社会带来的工作过度紧张、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都有害于健康。

因此,慢性病的医疗照顾方式不能再以“治愈疾病”为价值取向,而应提供:长期而连续的防治服务;服务地点以家庭和社区为主;服务内容要求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全方位;服务类型要求照顾(包括护理、教育、咨询等干预)重于医疗干预;服务方式要求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病人本身主动和自觉的控制,而不仅是机械地服用医生给予的药物。

由此显现出,慢性病的防控对于医院服务来说是难以驾驭的,只能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全科医疗服务来解决。

(二)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普遍改善,加之公共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以及以急性传染病与营养不良症为目标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成功,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人口数量的激增。

许多国家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日趋增大,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超过了7%,从而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明显增大,这是使任何社会或集团的管理者都感到头痛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本身对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以至自身发展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又要求全社会给予特别的关注。

1982年7月,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老龄问题的世界大会,大会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要求世界各国注意上述情况。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达到12.95亿,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标志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全国老龄办2006年年初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另外通过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健康状况的研究,城市老年人2000年慢性病患病率在67.52%,因此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任务很艰巨。

此外,我国分性别年龄组的残疾人数(包括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精神病5类残疾和综合残疾人数)占各年龄组人口数的比率明显地呈现“倒金字塔型”,65岁及以上调查人口中,残疾人数占27.4%。

因此老年人口具有体弱多病、高残疾率等特点,老年人的医疗与生活照顾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会总扶养比持续下降,使医疗、养老的社会与家庭经济负担加重,而且我国今后的“四二一”结构家庭中,一对夫妻无法对4位老人全面提供经济、生活的照顾,再加之由于人口流动、农村和城市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因此,对于老年人的长期照顾需求必将持续增长,而且只能靠社会化的服务和社区服务来解决。

而生物医学的高度专科化发展加剧了这一矛盾,并因其医疗服务的狭窄性、片断性和费用昂贵,对解决这一矛盾无能为力。

对于老年人的养老照顾,除了因病情严重需住院治疗外,不管是由于受到国家和家庭的经济实力的限制,还是出于老人自身的愿望,即便是发达国家也只能以居家照顾和社区照顾为主,机构照顾为辅。

为此,需要在社区发展各种综合性、经常性的日常照顾,特别是适当的医疗保健照顾,帮助老年人全面提高适应性和生活质量,使其得以安度晚年。

(三)医学模式、医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变化1.医学模式的转变所谓医学模式,是对人类健康与疾病总体的特点和本质的概括,即以何种方式观察和处理医学问题,又称为“医学观”。

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哲学和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医学模式,主要有: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自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机体进行解剖分析,致力于寻找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病因和生理病理变化,并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认为病因和症状间存在线性关系,使用还原方法追求特异性,在疾病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寻求特定的解释和处理方式。

但随着疾病谱的改变,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其缺陷在于:它无法解释某些病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疾病造成的种种心身不适,无法解释生物学与行为科学的相关性,更无法解决慢性病人的心身疾患和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是由美国医生G.L.Engle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与健康有关的病人自身状况及其周围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该模式采用的是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

它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生物医学仍是这一模式的基本内容之一,但其还原方法却被整合到系统论的框架中,与整体方法协调使用。

无论是医学的科学研究领域、医生的诊疗模式或医疗保健事业的组织形式,都将根据新的模式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2.医学目标的转变医学的传统目标强调对抗疾病和对抗死亡,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自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起,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医学偏面追求如何“治愈”疾病,对于疾病预防投入很少,忽略了对病人的照顾和同情,由此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医学目的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哈斯廷斯中心Daniel Callahan教授发起,13个发达程度不同的国家参与了新医学目标的研究,历时多年,于1996年11月提交了一份工作报告。

该工作报告提出了新的医学目标:(1)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2)解除疾病疼痛,减轻疾病痛苦;(3)照顾并治愈病人,对不能治愈病人加强照护;(4)防止过早死亡,对于已无法避免死亡的临终病人提供临终关怀。

为了实现上述新的医学目标和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更多的工作需要在医院以外的广大社区实施,发展全科医学便成为历史的必然。

(四)医疗费用的压力和卫生改革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都面临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问题,其主要原因为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

新药的创制成本大大提高和医学高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而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即成本的投入与其实际效果/效益相距甚远。

据估计,85%以上的卫生资源消耗在15%的危重病人身上,而仅有15%的资源用于大多数人的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而这种价值取向导致的“过度医疗”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暴涨和医源性疾病频发问题,令社会不堪重负,也令公众十分不满。

居民因得不到及时、方便、便宜的基层卫生服务而怨声载道。

值得称道的是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因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了全体居民,又重视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生的作用,则能以较低的费用、较少的卫生资源获得较理想的健康效果。

因此,许多国都希望能够借鉴英国的经验,改变现有卫生资源的分配方式,推进卫生改革。

(五)全科医学在中国的发展1.全科医学的引进全科医学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大陆。

在1986年和1988年,中华医学会派代表参加在英国伦敦和香港举行的世界家庭医生组织年会及亚太地区会议,并邀请当时的WONCA主席Rajakumar(1986~1989年间担任主席)和Peter Lee(李仲贤医生,1992~1995年间担任主席)访问北京。

在他们的帮助下,于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同年在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大陆首家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开始在大陆传播全科医学,启动了全科医学培训工作。

1991年6至同年11月,由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资助,加拿大家庭医师学会派家庭医生Brain Cornelson 到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师培训中心指导工作;随后在1992年1月到3月间,我国台湾省中山医学院家庭医学副教授李孟智到首都医科大学继续Cornelson 的工作。

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