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实验5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75

合集下载

【精品】实验5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75

【精品】实验5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75

【精品】实验5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75 实验5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目的】了解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作用,观察去大脑僵直,了解脑干在调节肌紧张中的作用。

【原理】用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方法观察皮层运动区不同部位,对特定骨骼肌或肌群能引起的收缩的效应。

在动物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则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伸肌的紧张作用减弱,而易化作用就相对加强。

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尾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

【对象】兔等哺乳类【器材与药品】手术器械一套、颅骨钻、咬骨钳、电子刺激器、银丝电极、兔解剖台、脱脂棉、纱布、骨腊、0.9%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烧杯。

【内容】-11(麻醉,兔称重,用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以5ml?kg,从兔耳缘静脉注入。

待麻醉后,让兔俯卧并固定于解剖台上。

2(剪掉颅顶上的毛,沿头部正中线,由两眉间至头后部切开皮肤。

用刀柄紧贴头骨剥离颞肌,把头皮和肌肉翻至颧弓下,暴露额骨和顶骨。

3(用颅骨钻在顶骨一侧钻孔开颅,并用咬骨钳逐渐将孔扩大,尽量暴露大脑半球的后部。

若有出血,可用纱布吸去血液后迅速用骨腊涂抹止血。

在接近头骨中线和枕骨时,注意不要伤及矢状窦,以免大出血。

4(将一侧头骨打开后,用薄而钝的刀柄伸入失状窦与头骨内壁之间,将失状窦与头骨内壁附着处小心分离;待分开后,再用咬骨钳向侧头骨扩大开口,充分暴露大脑。

5(用针在矢状窦的前、后各穿一条线并结扎;提起脑膜用眼科剪作十字型切开,将脑膜向四周翻开,暴露脑组织。

6(在裸露的大脑皮层处,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温热纱布覆盖或滴几滴石蜡油,以防止干燥。

松解兔的头部和四肢。

7(用适宜强度的连续脉冲电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观察肌肉运动反应,并要作详细记录。

刺激参数:波宽 0.1~0.2ms、电位10~20v、频率 20~100Hz、每次刺激持续约5~10s、每次刺激后休息约1min。

8(左手将动物头托起,右手用竹刀从大脑两半球后缘轻轻向前拨开,露出四叠体(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姓名*** 系年级********* 学号***********科目动物生理学实验同组者***、*** 日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哺乳动物的开颅方法。

2. 观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

3. 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

【实验原理】大脑皮层运动区(cortical motor area)是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点刺激该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引起躯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

从中脑四叠体(quadrigeminal bodies)的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

由于神经系统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出现了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实验材料】1.材料:家兔。

2.器具: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剪毛剪,解剖刀,咬骨钳,止血钳,棉花,棉线,三通气管插管,银丝电极(双电极)。

3.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石蜡油,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1. 麻醉:取一只家兔,抓取称重,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5g/1kg体重)。

2. 气管插管:将麻醉后的兔子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用剪毛剪将颈部的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颈部向后切开皮肤,用止血钳夹住切开的皮肤,放在两侧,再用止血钳向下插入肌肉,撑开肌肉3~4cm,可看到气管和两根颈总动脉。

分开食管和气管,穿2条线,将2条线前后分开备用。

在气管上切一个‘T’形切口,插入三通气管插管,分别在插管的上方和下方结扎固定。

在2条颈总动脉下方分别穿线备用,用蘸了生理盐水的棉花盖在颈总动脉上,避免干燥。

3.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将兔子改为腹位固定,用剪毛剪将头顶部被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眉间至枕骨部纵向切开皮肤,用棉花用力向两侧擦开颅骨表面的肌肉,暴露额骨及顶骨。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课件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课件
[目的要求] 1.学习去大脑方法。 2.观察去大脑僵直现象,
原理:
丛中脑四叠体的前、后丘之间切断脑干 的动物,称去大脑动物。由于神经系统 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 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 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 出现了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动物表现 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 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方法与步骤
松开动物四肢,左手托起动物下颌,右 手用竹片刀轻轻拨起大脑半球后缘,看 清四叠体的部位,于前、后丘之间垂直 插入竹片刀,切断神经联系(如果部位正 确,动物突然挣扎,此时切勿松手,应 继续使竹片刀切至颅底)。
将动物侧位置于手术台上,数Fra bibliotek钟后出 现去大脑僵直现象。
图片
1将动物改为腹位 2切开皮肤、剥离骨膜 3钻孔、咬骨,暴露大脑皮层 4大脑运动区功能定位 5结扎颈总、暴露四叠体,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
①交叉支配:一侧皮层支配对侧躯 体的肌肉 (除上面部肌受双侧皮层支配外)
②倒置分布: (除头面部是正立的外)
③区域大小与精细程度呈正比:
去大脑僵直(decerebrate rigidity)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
实验目的: 观察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躯体
运动效应,明确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及 对躯体运动的支配和调节;观察去大脑 僵直现象。
实验器材: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咬骨 钳等
实验动物:家兔
方法步骤
称重、麻醉、固定 颈部手术、气管插管、分离两侧颈总穿
线备用 开颅手术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五去大脑僵直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五去大脑僵直
03
实验原理
去大脑僵直是指动物在脑干被切断后,四肢和躯干出现强直性伸展的现象。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的抑制性神经元有关,这些神经元在脑干被切 断后失去了对脊髓的抑制作用,导致四肢和躯干出现强直性伸展。
去大脑僵直是研究动物行为和神经机制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
实验步骤
2. 麻醉
对实验动物进行麻醉处理,使其 处于无痛状态。
头尾昂起
动物头部和尾部Leabharlann 上翘起,呈 现出一种特殊的姿势。呼吸加快
为了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去大 脑僵直动物呼吸频率加快,以 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二氧化 碳。
心跳加速
为了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去大脑僵直动物心跳加速,以
泵送更多的血液。
僵直原因
01
02
03
大脑皮层受损
去大脑僵直动物的大脑皮 层受到损伤或破坏,导致 失去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 控制。
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连接 形成的复杂网络,实现
信息处理和整合。
脑脊髓系统
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 经组成,负责协调身体
各部分的功能。
大脑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信息传递
大脑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信息,实现 神经系统内部的通信。
学习与记忆
大脑通过神经可塑性机制,学习和记忆行为 与经验。
反射回路
大脑参与构建反射回路,快速响应外界刺激 和内部变化。
3. 手术操作
将动物的脑干切断,保留脊髓完 好。
4. 观察记录
观察并记录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 现象的时间、程度和持续时间。
1. 准备实验动物
选择健康的成年动物,如猫、狗 等。
5.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 出结论。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去大脑僵直

02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
去大脑僵直的定义
01
去大脑僵直是指动物在去大脑状 态时出现的一种四肢伸直、颈部 挺直、躯干硬直的特殊姿势。
02
去大脑僵直是动物脑干与脊髓之 间联系被切断后的表现,是脑死 亡的重要标志之一。
去大脑僵直的生理机制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与脑干网状结构的 功能密切相关。网状结构中的许多神 经元通过突触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 络,控制着身体的姿势和运动。
面部肌肉等。
运动控制
02
大脑皮层运动区通过发出神经信号来控制和调节骨骼肌的活动,
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层运动区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反复练习和经验积累,形
成运动记忆和技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结构
初级运动皮层
初级运动皮层位于大脑皮层的额叶区域,负责控制和协调简单的 自主运动。
次级运动皮层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 与去大脑僵直
目录
CONTENTS
•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 • 去大脑僵直的产生机制 • 大脑皮层运动区与去大脑僵直的关系 •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与去大脑僵直的临
床应用
01 大脑皮层运动区定位
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功能
运动策划
01
大脑皮层运动区负责策划和协调复杂的运动活动,包括手、脚、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
针对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导致的肢体瘫痪、肌肉萎缩等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康复训练,如物理疗法、作业 疗法等。
认知功能康复
针对大脑皮层运动区受损导致的认知障碍,进行认知康复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等。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大脑皮层运动 区受损的风险。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及目的大脑皮层是人体运动的控制中心,其运动机能定位对于研究运动控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活动,探究不同部位对不同肢体的运动控制作用。

二、实验原理1. 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记录技术采用多电极阵列技术,将电极阵列放置于大脑皮层表面,记录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2. 运动刺激通过给予不同肢体的刺激(如触摸、挠痒等),引发相应肢体的运动反应,并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反应。

3. 数据分析通过对记录到的神经元放电活动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不同部位对不同肢体的运动控制作用。

三、实验步骤及方法1. 实验前准备:① 准备多电极阵列:将多个电极组成一个阵列,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上;② 病人手臂或腿部暴露在外,以便进行刺激。

2. 实验过程:① 给予不同肢体的刺激,如轻触、挠痒等;② 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放电活动;③ 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不同部位对不同肢体的运动控制作用。

3. 实验后处理:对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绘制相应图表和曲线,以便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对不同肢体的运动控制作用存在差异;2. 不同肢体的刺激会引发相应部位神经元的放电活动;3. 可以通过多电极阵列技术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活动,并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五、实验总结及展望本实验通过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探究了不同部位对不同肢体的运动控制作用。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实验去大脑僵直

实验去大脑僵直

实验去大脑僵直【实验目的】通过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水平都对肌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作用。

通过对肌紧张的调节,保持骨骼肌一定的紧张度,维持机体的正常姿势。

若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由于切断了上位中枢(大脑皮层运动区和纹状体等)和脑干网状结构的联系,造成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活动减弱而易化区的活动相对增强,动物表现为四肢伸直、头昂尾翘、脊柱挺直等伸肌紧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

【实验对象】家兔。

【器材和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咬骨钳、颅骨钻、竹刀、骨蜡或止血海绵、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操作步骤】(1)称重、麻醉:由兔耳缘静脉按3.3ml/kg缓慢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

(2)背位固定,插好气管插管。

找出两侧颈总动脉,分别穿线结扎,以免脑部手术时出血过多。

(3)再将兔改为俯卧位,剪去头顶部的毛,沿正中线将头皮纵行切开用手术刀柄向两侧剥离肌肉和骨膜。

用颅骨钻在顶骨两侧离正中线lcm各钻一孔,用咬骨钳将孔扩大,直至两侧大脑半球后缘暴露,若有出血及时用骨蜡止血。

(4)一手将动物的头固定,一手用薄而钝的刀形竹片从大脑半球后缘轻轻翻开大脑半球枕叶,即可见到四叠体(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在上、下丘之间略向前倾斜以竹刀向颅底横切,切时向两边拨动,将脑干完全切断。

为避免切断时出血过多,可用拇指和食指在第一颈椎横突后缘压迫椎动脉数分钟。

【观察项目】(1)使兔侧卧,几分钟后观察动物躯体、四肢、颈部肌肉的肌紧张增强现象。

(2)使动物出现僵直现象后,于中脑下丘后方再次切断脑干,观察肌紧张变化。

【注意事项】(1)该实验可利用前一实验动物。

(2)若不是利用其他实验所余动物,可采用乙醚麻醉。

乙醚易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应及时插气管插管,插好气管插管后再将气管插管和盛有乙醚的麻醉瓶相连,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再找出两侧颈总动脉,穿线以备结扎。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实验目的:通过电刺激大脑皮层运动区引起躯体运动效应,观察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现象,进一步领会大脑皮层运动的机能定位及其对肌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原理 :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调节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

它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下行通路,控制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活动,从而控制肌肉运动。

电刺激皮层后发生的效应在人和高等动物的中央前回最为明显,称为皮层运动区机能定位或运动的躯体定位结构。

运动皮层的功能特征:①对侧性支配,但对头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咀嚼、喉及脸上部运动的支配是双侧性的;②具有精细的机能定位,呈倒立的“小人”样分布。

③身体不同部位在皮层的代表区的大小与肌肉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在中脑上丘与下丘之间及红核的下方水平面上将麻醉动物脑干切断,称为去大脑动物。

手术后动物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加强、四肢强直、脊柱反张后挺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强直)。

主要是由于中脑水平切断脑干以后,来自红核以上部位的下行抑制性影响被阻断,网状抑制系统的活动降低,易化系统的作用因失去对抗而占优势,导致伸肌反射的亢进。

网状结构中存在抑制和加强肌紧张及肌运动的区域,前者称为抑制区,位于延髓网状结构腹内侧部;后者称易化区,包括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脑桥被盖、中脑中央灰质及被盖;也包括脑干以外的下丘脑和丘脑中线群等部分。

和抑制区相比,易化区的活动较强,在肌紧张的平衡调节中略占优势。

去大脑强僵直是一种增强的牵张反射。

动物与器材:家兔、常用手术器械、咬骨钳、骨钻、止血钳、剪毛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双电极、兔体手术台、石蜡油、20%氨基甲酸乙酯、棉球、温热生理盐水。

方法与步骤:1、取一只家兔,以2%戊巴比妥钠1ml/kg体重从耳缘静脉注射,轻度麻醉。

将其麻醉后腹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用剪毛剪将头顶部被毛剪去,再用手术刀由眉间至枕骨部位纵向切开皮肤,沿中线切开骨膜,用手术刀柄自切口处向两侧剖开骨膜,暴露额骨及顶骨。

用骨钻在一侧的顶骨上开孔(勿伤及脑组织)后将咬骨钳小心伸入孔内,自孔处向四周咬骨以扩展创口。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实验报告1. 背景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了解大脑中负责控制运动的特定区域对于理解运动障碍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定位大脑皮层运动区域,可以为临床医学提供神经外科手术、脑功能定位和神经康复等方面的指导。

过去几十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技术和神经影像学方法,逐渐揭示了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其中,电生理学记录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广泛应用的两种主要方法。

2. 实验设计和分析2.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fMRI技术,通过观察被试在进行特定运动任务时的脑活动,以确定大脑皮层运动机能的定位。

具体实验设计如下:1.受试者:选取了20名健康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2.任务设置:被试需要在fMRI扫描仪中进行手指运动任务。

任务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反复做握拳动作,每次持续10秒,间隔5秒。

总共进行了5个任务,每个任务之间有30秒的休息。

3.数据采集:使用3T fMRI扫描仪对被试的脑活动进行记录,采集每个被试的血氧水平变化。

4.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脑活动数据与被试的运动任务时间进行对应,使用专业的神经影像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2 数据分析我们对采集到的fMRI数据进行了以下分析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去噪、时间校正和空间标准化等预处理步骤,以便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

2.任务激活区域的定位: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将被试在运动任务过程中所激活的脑区与静息状态下的脑活动进行比较,以确定任务激活的脑区。

3.运动机能定位:将任务激活的脑区与大脑皮层的解剖结构进行对比,确定运动机能定位。

3. 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任务激活区域:在手指运动任务中,被试的脑活动主要位于大脑的运动皮层,包括了背外侧运动皮层(primary motor cortex),额外运动皮层(supplementary motor area)等区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

家兔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习哺乳动物的开颅方法;2、观察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反应;3、观察去大脑僵直的现象,了解中枢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

二:实验原理1、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躯体运动机能的高级中枢,电刺激该区的不同部位,可以引起躯体不同部位的肌肉运动2、从中脑的四叠体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称为去大脑动物。

由于神经系统内中脑以上水平的高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抑制作用被阻断,而中脑以下各级中枢对肌紧张的易化作用相对加强,因此出现了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向后仰,尾向上翘的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3、脑干网状结构可调节肌张力,在中脑、脑桥和延髓网状结构的外侧部为易化区,此区发出易化性网状脊髓束达脊髓前角细胞,增强脊髓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此区接受来自脊髓的各种感觉传导束纤维和来自小脑前庭的神经纤维。

另外在延髓网状结构的腹侧部发出抑制性网状脊髓束,冲动达脊髓前角后使牵张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脑干网状结构通过易化区和抑制区调节肌肉张力。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2、仪器及试剂:托盘秤、常用手术器械、兔体手术台、刺激器、石蜡油、凡士林、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棉花、棉线四:实验步骤1、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刺激效应①取一只家兔,称量其体重为2kg,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10ml(1g/ml),麻醉后将其两前肢在背后交叉,然后使其腹面朝上,将固定前肢的绳子系在手术台上,两后肢不交叉固定于手术台上。

用水将其颈部的毛打湿用剪毛剪剪掉,然后用手术刀划开其颈部的皮肤,用止血钳夹住两侧的皮肤使其向两侧分开,然后将止血钳插入肌肉中纵向撕开肌肉,暴露左右颈总动脉及气管。

分离气管和食道,在气管下穿两根线备用,在左右颈总动脉下各自穿线备用。

在气管喉头下方切一“T”字形,在“T”字上方将第一根线结扎,将三通插管由“T”插入气管,将第二根线在插管下方结扎并结线于插管的一个分支。

人体解剖生理学 实验五 去大脑僵直

人体解剖生理学 实验五 去大脑僵直
右手用刀柄从大脑半球后缘轻轻翻开枕叶, 即可见到中脑前(上)、后(下)丘部分 (前丘粗大,后丘小),在前、后丘之间略 倾斜,对准兔的口角的方位插入,向左右拨 动,彻底切断脑干(如果位置正确,动物突 然挣扎,此时切勿松手,应继续离断)。
方法与步骤
实验项目 使兔侧卧,10分钟后,可见兔的四肢伸
直,头昂起,尾上翘,呈角弓反张状态。即 出现去大脑僵直现象。
如果在动物的中脑前、后丘之间切断 脑干,动物会出现四肢伸直、头尾昂起, 脊背挺直等伸肌紧张亢进的特殊姿势,称 为去大脑僵直。
该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抑制区的活动需 要大脑皮质、尾状核等的下行抑制系统的 支持。
横断脑干后,把大脑皮层和尾状核到脑 干网状结构的神经通路切断了,于是削 弱了下行抑制活动,但对易化区的活动 影响不大,因而使得易化作用大于抑制 作用,于是出现肌紧张亢进的现象。
方法与步骤
实验项目-去大脑僵直
调节电子刺激器的刺激参数:正电压 连续单刺激,波宽0.5ms,强度2~ 5V,频率5~10Hz。刺激去大脑僵直 家兔的小脑蚓部,观察僵直程度有无 减轻。
方法与步骤
实验项目-去大脑僵直
切除去大脑僵直家兔的小脑,观察僵 直程度有无更加增强。
观察去大脑僵直动物的呼吸和心跳现 象后,再用切脑刀在延髓部位切断脑 干,动物的呼吸和心跳很快停止。
实验原理
人去大脑僵直: 如在中脑发生损伤、缺 血或炎症等疾患时,患 者表现出:头后仰,上 下肢僵硬,上臂内旋, 手指屈曲倒勾。出现去 大脑僵直表明病变侵袭 到脑干。
动物与器材
实验动物 猫或兔
器材 常用手术器械、颅骨钻、咬骨钳、止
血钳、剪毛剪、竹片刀、兔体解剖台、棉 球、棉线、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脂
人体解剖生理学 实验五 去大 脑僵直

大脑皮层功能与定位诊断

大脑皮层功能与定位诊断

大脑皮层损伤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 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大脑皮层的发展是人类智慧和认知能 力提升的关键。
Hale Waihona Puke 大脑皮层的基本结构01
大脑皮层由数十亿的神经元组成,形成复杂的神经 网络。
02
大脑皮层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
03
大脑皮层分为灰质和白质,灰质主要由神经元胞体 及其突起组成,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大脑皮层功能研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神经性疾病诊断
01
通过对大脑皮层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神经
性疾病,如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等。
药物研发
02
了解大脑皮层功能与药物作用的关系,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
药物和治疗方案。
康复医学
03
通过恢复或改善大脑皮层功能,为神经损伤或疾病患者提供更
好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位诊断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是一类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阿 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如MRI和PET可以 显示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而神经心理学评估可以检测认知、运动和感觉等功能障碍。通过这些 检查手段,医生可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定位诊断,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5
大脑皮层异常与定位诊断
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
癫痫发作的定位诊断是通过脑电图(EEG)和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癫痫病灶的位置。 根据癫痫发作时的症状表现和EEG结果,医生可以对癫痫病灶进行定位,为治疗提 供依据。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大脑皮层的运动功能

0 5
脑 脑干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6
外周感受器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一、躯体运动的调节 ㈠ 脊髓 1.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都是乙酰胆碱。 运动神经元有: α运动神经元、γ运动神经元、β运动神经元 1)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大的α运动神经元---快肌;小的α运动神经元--- 慢肌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目 录
0 1
躯体运动的调节 脊髓 脑干 大脑 小脑 基底神经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2
内脏运动、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0 3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6
肌萎缩 不明显 明显
7
㈣小脑(cerebellum)
皮层小脑(cerebrocerebellum):新小脑
脊髓小脑(spinocerebellum):旧小脑
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古小脑
前庭小脑(vestibulocerebellum):
提示,去大脑僵直:主要是γ僵直,也有α僵直 类型:α僵直、γ僵直
2.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 主要有:状态反射、翻正反射及直线和旋转加速反射 1)状态反射(attitudinal reflex) 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变化及头与躯干相对位置改变时引起躯体肌肉紧张性变化。 ①迷路紧张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 头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反射。中枢:前庭核 ②颈紧张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头与躯体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肌紧张变化。 中枢:颈部脊髓 2) 翻正反射(righting reflex) 正常动物可维持其站立姿势,若将其反倒,则可翻正过来,这种反射即翻正反射

去大脑僵直实验报告

去大脑僵直实验报告

去大脑僵直实验报告大脑僵直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大脑僵直的研究,探索大脑功能及其对身体行为的影响,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成年健康志愿者,共计20人,均无大脑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疾病。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脑电图(EEG)技术,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大脑电活动的监测和记录,分析大脑在不同状态下的电信号变化。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基本健康检查,确保实验对象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2. 实验对象进入实验室,进行脑电图监测仪器的安装和调试。

3. 实验对象在静坐状态下,进行5分钟的基础大脑电活动记录。

4. 实验对象进行大脑僵直状态的诱导,通过要求实验对象进行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认知任务,观察大脑电活动的变化。

5.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在大脑僵直状态下,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表现为脑电波的频率和幅度的改变。

2. 大脑在进行认知任务时,不同脑区的电活动存在明显的同步和失同步现象,反映出大脑在不同认知活动中的协调性和功能分化性。

3. 大脑在进行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等认知任务时,呈现出明显的电活动特征,这为进一步研究大脑认知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大脑在进行认知任务时,呈现出明显的电活动特征,不同认知任务对大脑电活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这为深入研究大脑功能及认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探索大脑功能及其对身体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验价值,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大脑在认知任务中的电活动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为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人类大脑功能的探索贡献一份力量。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实验报告

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实验报告

生理学实验报告大脑皮层运动功能定位实验组员(第1组):邵楠郝玲玲庞超张明蓉组员学号:S2012015002 S2012015005S2012015014 S2012015008所在院所:2012级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实验日期:2012年11月14日8:00am-11:30am目录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3)一.实验原理 (4)二.材料与方法 (4)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4)四.实验结论 (5)摘要哺乳动物进化出高级的大脑皮层,使得机体的神经系统及其调节机制更为发达。

机体的运动要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而这些必须受到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控制。

大脑皮层运动区分为多个区域,能够对机体头部同侧、四肢对侧等骨骼肌进行控制。

通过电刺激相应的运动区域,能够引起机体相应部位的活动。

ABSTRACTMammals have evoluted high-level pallium and make the organisms’nerve system and its regulation stronger.The movie of organ is dominated by nerve system and these controled by pallium motor area.The pallium motor area is seperated by various of zones and regulate ipsilateral head and offside of the four limps of organisms.In this experiment, via electrical stimulating of conresponding motor area will lead on the moving of relevant part pf organism.一.实验原理大脑皮层运动区是调节躯体运动技能的高级中枢,电刺激其不同的运动区,能引起特定肌群或肌肉的收缩。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及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及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接受纤维: 背侧丘脑腹后核的传入纤维——丘脑 上辐射。 功能: 接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觉以及位 置、运动觉和实体觉。 临床: 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实体觉丧失。
3.视觉区: 位置:距状沟两岸皮质(即上方的楔叶 和下方的舌回) 分区:Brodmann(17区) 投影定位: 距状沟上方皮质接受下象限视野; 距状沟下方皮质接受上象限视野。 接受纤维:外侧膝状体发出的视辐射。 功能:接受双眼的对侧视野。 临床表现:双眼对侧同向偏盲。
10.听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置:颞上回后部 分区:Brodmann(22区) 功能:听话理解。调整自己的语言和 理解别人的语言。 临床表现:感觉性失语症(失听症) 症候特点:患者听觉正常,但不能听 懂别人和自己的话。患者虽有说话能力, 但言语混乱而割裂,经常是答非所问。
11.视感觉性语言中枢: 位置:顶下小叶的角回。 分区:Brodmann (39区) 功能:阅读理解。是听觉和视觉信 号的联系、整合区。 临床表现:失读症 症候特点:患者视觉虽无障碍,但 对单字的信号意义完全不能理解。
OVER
投影定位: 下1/3头面部代表区; 中1/3上肢代表区; 上1/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干、下 肢代表区。
接受纤维: 中央后回、背侧丘脑腹前核、腹外 侧核和腹后核的纤维。 发出纤维: 组成锥体束,控制脑干躯体运动核 和脊髓前角细胞。 功能: 支配对侧肢体运动。 支配双侧联合运动相关的肌。 临床: 对侧肢体单肢痉挛性瘫痪。
2.初级躯体感觉区: 位置: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分区:Brodmann(3,1,2区) 特点: 1)上下颠倒,但头部为正。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分投射范围大小与各部 形体大小无关,; 中1/3上肢代表区; 上1/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干、 下肢代表区。

兔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解析

兔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与去大脑僵直解析

实验步骤 (五) 去大脑僵直
将冠状线与顶前线 之间的一段矢状线分为 三等分,在后三分之一 旁约5 mm 处(左右均可), 将探针垂直刺入,触及 下面颅骨时,将探针稍 稍退回,再向两侧拨动 以使脑干离断,取出探 针,用骨蜡封闭穿刺孔, 使兔侧卧,观察动物去 大脑僵直现象。
注意事项
1. 麻醉不宜过深,刺激不宜过强,两刺激电极 尽可能靠近,但勿短路。 2. 每次刺激应持续5-10秒钟(因大脑皮层引 起骨骼肌收缩的潜伏期较长)。 3. 切断部位要准确,过低将伤及延髓呼吸中枢, 导致呼吸停止,动物死亡。 4. 切断后要等10 分钟左右,若不出现僵直, 则可改变切断角度或将切断水平略后移,再次离断。 5. 横断时位置要正确,若动物突然挣扎,此时 切勿松手,继续切至颅底。
思考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皮层机能定位有何特点?
2. 试述去大脑僵直的机制是什么? 3. 为什么电刺激大脑皮层引起的肢体 运动往往有左右交叉现象?
实验目的 1、通过电刺激家兔大脑皮 层不同部位引起相关肌肉收缩 的观察,了解皮层运动区对躯 体运动的调剂及定位关系。 2、通过观察去大脑僵直现 象,了解脑干在姿势反射中的 作用。
动物与器材
,颅骨钻,咬骨钳,刺激器, 大头针,双氧水,棉球,钉锤 ,20% 乌拉坦,铅笔,生理盐 水,刀片,骨蜡(止血)。
左右颈总动脉穿线后分 离气管,在甲状软骨下数第 三和第四软骨环之间,切横 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用穿 好的线扎紧气管和插管。
实验步骤 (三)
开颅
将兔子俯卧固定 在兔解剖板上,剪去 头顶部的毛,沿正中 线纵向,由眉弓间至 枕部,切开皮肤4 cm 左右,用手术刀柄刮 净颅骨上的结缔组织 (包括肌肉和骨膜)
实验步骤 (四)
分不同区域进行电刺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实验5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75 实验5 大脑皮层运动区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目的】了解大脑皮层不同部位对骨骼肌运动的调节作用,观察去大脑僵直,了解脑干在调节肌紧张中的作用。

【原理】用电刺激家兔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方法观察皮层运动区不同部位,
对特定骨骼肌或肌群能引起的收缩的效应。

在动物中脑的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则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伸肌的紧张作用减弱,而易化作用就相对加强。

动物表现为四肢僵直,头尾角弓反张的去大脑僵直现象。

【对象】兔等哺乳类
【器材与药品】手术器械一套、颅骨钻、咬骨钳、电子刺激器、银丝电极、兔解剖台、脱脂棉、纱布、骨腊、0.9%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烧杯。

【内容】
-11(麻醉,兔称重,用20,氨基甲酸已酯溶液以5ml?kg,从兔耳缘静脉注入。

待麻醉后,让兔俯卧并固定于解剖台上。

2(剪掉颅顶上的毛,沿头部正中线,由两眉间至头后部切开皮肤。

用刀柄紧贴头骨剥离颞肌,把头皮和肌肉翻至颧弓下,暴露额骨和顶骨。

3(用颅骨钻在顶骨一侧钻孔开颅,并用咬骨钳逐渐将孔扩大,尽量暴露大脑半球的后部。

若有出血,可用纱布吸去血液后迅速用骨腊涂抹止血。

在接近头骨中线和枕骨时,注意不要伤及矢状窦,以免大出血。

4(将一侧头骨打开后,用薄而钝的刀柄伸入失状窦与头骨内壁之间,将失状窦与头骨内壁附着处小心分离;待分开后,再用咬骨钳向侧头骨扩大开口,充分暴露大脑。

5(用针在矢状窦的前、后各穿一条线并结扎;提起脑膜用眼科剪作十字型切
开,将脑膜向四周翻开,暴露脑组织。

6(在裸露的大脑皮层处,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温热纱布覆盖或滴几滴石蜡油,以防止干燥。

松解兔的头部和四肢。

7(用适宜强度的连续脉冲电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观察肌肉运动反应,并要作详细记录。

刺激参数:波宽 0.1~0.2ms、电位10~20v、频率 20~100Hz、每次刺激持续约5~10s、每次刺激后休息约1min。

8(左手将动物头托起,右手用竹刀从大脑两半球后缘轻轻向前拨开,露出四叠体(上丘较粗大,下丘较小)。

在中脑的上、下丘之间,略向前倾斜,朝着颅底将脑干切断。

可将棉球塞入切断处,以促进血凝,减少出血。

图1 脑干切断线示意图
9(将动物侧卧,几分钟后,记录动物肌张力变化。

10(用竹刀再向下切,当切到延髓时,观察肌紧张状态变化。

图2 去大脑僵直发生机理示意图
【注意事项】
1(动物麻醉不能过深,以免影响去大脑僵直现象,手术过程如动物苏醒挣扎可随时再用乙醚麻醉。

2(电刺激不易过强。

3(手术时勿损伤冠状窦与矢状窦,避免大出血。

4(因为刺激大脑皮层后,引起肌肉收缩反应往往有一长潜伏期。

所以,每次刺激需持续5,10s,方可以确定有无反应。

5(切断脑干部位不能偏低,以免伤及延髓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停止。

但也不能切得过高,否则僵直现象将出现不了。

【作业与思考题】
1(实验前画好一张兔大脑半球背面观的轮廓图,实验时,将观察到的反应
标记在图上,然后,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讨论。

2(分析去大脑僵直现象产生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