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中的涌动——浅谈《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时间不仅仅是时钟上流逝的秒数,更是我们感知世界、体验生活的重要维度。
当我翻开《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时,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时间的交织时间是线性与循环的交织。
线性时间强调顺序和持续性,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而循环时间则强调重复和周期性。
两种时间观念在书中都有所探讨,为我们提供了看待时间的多元视角。
时间与空间的交织。
时间是动态的,而空间是静态的。
但在书中,时间被赋予了空间的属性,如“此刻”与“非此刻”的区分。
这种思考方式让我意识到,时间与空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
二、时间的有限与无限有限的时间观念。
书中指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一个时刻都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
这种有限性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时间,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无限的时间观念。
虽然生命是有限的,但书中所表达的“超越有限进入无限”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个体局限的思考方式。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的长河、宇宙的辽阔,从而拓展我们的世界观。
三、时间的意义时间与社会意义。
书中指出,时间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和用法都有所不同。
这提醒我们,时间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时间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或文化的精神内核。
时间与个体意义。
时间不仅关乎群体,更关乎每一个个体。
如何让时间变得有意义?书中提出了多种途径,如通过艺术、哲学、宗教等途径来深化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和体验。
四、时间的超越时间的相对性。
在高速运动或强引力场中,时间的流逝会发生变化。
这使我意识到,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这种相对性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时间的超越性。
书中讨论了超越时间的方法,如通过冥想、修行等方式来达到“超越时间”的境界。
这启发了我去思考如何让心灵在时间的长河中自由飞翔。
五、时间的当下珍视当下。
书中强调活在当下,关注眼前的一刹那。
这种思想鼓励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时刻,不沉湎于过去或焦虑未来。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时间的理解和人生的思考有了新的层次。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时间的本质是存在。
他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
通过对时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和生活。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不仅仅是一个线性的流逝过程,而是一种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存在状态。
其次,书中对时间的解读让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
作者认为,时间是人类存在的基础,我们的一切行为和经历都发生在时间之中。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追求真理和美好。
这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求物质的成功和享受,更在于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与探索。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时间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作者认为,时间的流逝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却是主观的。
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时间与个体的存在和经历密切相关。
这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时间观念,以及他们对时间的利用方式。
在阅读《存在与时间》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对人类存在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讨,揭示了时间对人类行为、情感和思维的塑造作用。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生命的有限,这促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阅读《存在与时间》让我对时间的理解和人生的思考有了新的层次。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讨,揭示了时间与人类存在的紧密联系,以及时间对我们行为、意义和思维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追求真理和美好。
我相信,通过对时间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探讨哲学和时间的著作,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思量和分析,引起了我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思量。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时间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启示。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时间的存在性和本质。
他认为时间是一种存在,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流动。
时间的存在性意味着它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类主观意识的影响。
而时间的本质则是不断变化和流动的,它不会住手,也无法逆转。
这让我明白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无论我们怎样渴望或者逃避,时间都会不断流逝,我们无法改变它的本质。
其次,作者还探讨了时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他认为时间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面临着选择和决策,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而这些决策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感和重要性,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做出明智的决策,以达到我们的目标。
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时间的主观感受和时间的意义。
他认为时间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对时间的感受和认知是不同的。
有些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有些人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这让我思量了时间的主观性,时间的感受是受到个人经历、情绪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作者还提出了时间的意义是由人类赋予的,时间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意义。
每一个人对时间的意义都是不同的,这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多样性和个体性。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有了更深入的思量和理解。
时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不可逆转且不断流动。
时间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时间的感受和意义是因人而异的,每一个人对时间的感受和意义都是不同的。
这本书让我对时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和重要性。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常人的平均状态
常人的平均状态使他们消极无为、平庸、 刻板。使他们失去了自由和独立性,取消 了所应承当的责任,因为一切信念和行动 将以这种平均化的倾向所造成的公共意见 和公共舆论为依据。不可能对对任何事态 做出任何自己的判断。这样的个人不可能 为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这样的个人自然 失去了其本真的状态。海德格尔称这种为 才状态沉沦。
死中求生
一旦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死亡,此在就不能 不把原来为之而烦恼的一切当作过眼烟云 或一片虚无。只是他自己具有独特的个性 的生命即本真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此在存在状态有非本真的存在和本真的存 在,非本真的存在是指此在失去了自己的 个性,不在独立的存在,而受到其他存在 者和他人的约束,甚至被他人(社会)和 其他存在者(社会环境)所吞没;本真的 存在是指此在对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可以自 由的选择
异化
异化状态就是此在离开了自己的本真的存 在。
本真状态
本真状态就是指人处于沉沦和异化中。
畏
对死的畏可以使人领会本真的存在 死是此在的终结。死不是现成的已经实现 了的东西,而是行将到来,一种可能。思 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任何人的死都是自 己的死,任何人都无法逃避死。死是一种 不确定的可能性,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虽然他提倡超越,对人生有指导意义。但 其代价是以不考虑社会和他人的哲学。个 人的追求和实现置于他人和社会之上。缺 乏大我的气概。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对死的的必然性的领会使此在从非本真的 状态醒悟过来,既不执迷于过去已经实现 了的可能性,又不儒弱的逃避现实,而是 在有生之年毫无牵挂的、自由的去展开自 己最本己的能在,积极的自我谋划、自我 设计以便实现体现自己的独特的存在的各 种可能性。
关于海德格尔 “此在与时间”思想的沉思
编号:关于海德格尔“此在与时间”思想的沉思——《存在与时间》的简略解读院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海德格尔“此在与时间”思想的探究——《存在与时间》的简略解读【摘要】:“存在”与“时间”一直是海德格尔追问的核心主题。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基于此在的在世生存来追问二者的意义。
“此在”作为先行的能在存在理解着存在的意义,并揭示了在世之烦的时间性结构,而时间则是理解存在的境域,时间是存在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关于“此在与时间”思想发展的脉络和其内在的原因。
【关键词】:现象学哲学海德格尔此在时间Abstract:" Existence" and " time " has been the core theme of Heidegger quest. In " being and time ", based on the Heidegger in the living life to ask the two sense. " This in " as the antecedent can exist in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reveals in the bored time structure, and time is the realm of understanding, time is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d Heidegger about " the time " the thought development and its intrinsic reasons.Keywords: Phenomenological philosophy Heidegger Existence Time 在追溯海德格尔现象学哲学思想道路的背景下,对其关于“存在”与“时间”命题最重要的文本《存在与时间》①进行了解读,经验到存在与时间的本性。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讨,引发了我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时间的概念。
他指出时间是一种存在方式,是我们感知世界和经历生活的基本要素。
时间的流逝使得事物发生变化,也使得我们的生命有了起伏和意义。
通过对时间的思考,我意识到时间是如此宝贵,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充分利用时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其次,作者探讨了时间与存在的关系。
他认为时间是存在的基础,没有时间就没有存在。
我们的存在是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前行,我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受时间的限制和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有限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而是要抓住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时间的相对性。
他指出时间的流逝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感受。
这让我想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利用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觉得时间过得很慢,有的人则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的主观性,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合理利用时间,不要被时间束缚,而是要主动掌握时间。
最后,作者还讨论了时间的无限性。
他认为时间是无限的,它没有起点和终点,它是永恒存在的。
这让我想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时间的无限性面前,我们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因为时间的无限性,我们才有了追求和奋斗的动力。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用有意义的事情填充我们的生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和存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时间是我们生命的基本要素,我们的存在和行为都受时间的限制和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时刻,充分利用时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时间的流逝是相对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来合理利用时间。
时间是无限的,它是永恒存在的,我们应该用有意义的事情填充我们的生命,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时间长河中的涌动——浅谈《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
时间长河中的涌动——浅谈《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摘要:“Was ist Sein(什么是存在)?”这一长久回荡在西方哲学深处的根基性问题,在西方思想文化历史进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阐释样态。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哲学史几乎就是一部追问存在的历史。
关于“Sein(存在)”问题,就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根本问题。
海德格尔通过《存在与时间》重新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彻底扭转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存在论思想,他完成了自康德起始的——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过渡,并最终实现了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哲学到存在论哲学的彻底转向。
关键词:海德格尔;此在;时间;存在;现象学正文: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自它以后的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
《存在与时间》的实质内容就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主义”,解释“此在”的生存,从中我们又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尽管海德格尔在其晚年思想发生了转向,而声称这部未完成的著作只是从此在的方面探讨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从存在本身去思考存在的真理和历史,因此是片面的,但这部未完成的著作仍然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回答关于存在的基本问题,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策略是: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将“存在本身”完全非对象化、非实体化、非存在者化。
他从个人存在出发, 认为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物的根据;个人存在的理解却不依赖其他事物的存在, 个人的存在是通过其存在本身而被领悟的,从而得出了此在(Dasein)。
存在总是要通过某种存在者来显现,要理解“存在”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特别的存在者,而这个存在者又必须优越于其他的存在者,但是,这种存在者的确定又不是任意的。
他的存在必须是其它存在物的基础;它能够追问存在,并且因其自身的存在而使存在显现出来;对它的分析能够导致对一般存在的把握。
海德格尔认为在诸多存在者中只有一种存在者能充当此角色,这个存在者就是人,海德格尔称这种特殊的存在者为“此在”(人的在世之在)。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读后感有人说:“时间是一条金河,莫名地溜走;而我们,却在追赶它。
”不错的!正因为时间匆匆地溜过,才使得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当我第一次读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和感悟。
虽然说,海德格尔所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了,但他的思想依旧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值得每个中国人去细细品味。
人类存在的三大基本特征便是生命、记忆和存在(此处指物质存在),海德格尔将这些概念视作同义词,认为人只能通过意识才能达到自身的本真状态。
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文明也飞速前进。
在许多人眼里,古老而传统的东方式生活早已被高效率的现代化工业和信息网络冲击得体无完肤。
然而,海德格尔坚定地相信着“存在者之思”,因为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脱他所谓的“意向性”,即人的行动或选择的结果总是先于其思维过程,即使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人可以忽略他们的存在。
换句话说,就算未来有机器能模仿人脑的功能,甚至制造出人脑这样复杂的电子设备,最终能够执掌大权、拥有巨额财产的人仍然只能是具有超凡智慧、洞悉宇宙奥秘并做出理性抉择的个体。
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那些能够表现一切美好事物的人恰恰又不是最快乐的人。
”也许,就像马克斯·韦伯对资本主义世界中精神疾病盛行的描述——孤独、疏离、迷惘乃至虚无将成为21世纪生活的常态,心灵深处平静安详的“永恒沉默”才应该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吧?那么,什么又是时间呢?时间,或许不仅是单纯的分钟和秒,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包含着整个宇宙演化史,贯穿着上帝与人类思想的形成及各个历史阶段,由此推论出,时间的本质绝非静止,而是运动,既是持续不断的流逝过程。
而所谓的存在者之思就必须建立在流动的时间之上,唯有把握住时间的脉搏,人类才能找寻到从时空交织的幻象到返回原初、直面生死的真实之路。
《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
《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存在与时间>读书笔记》读《存在与时间》这本书,真的是让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深邃而又奇妙的哲学世界。
一开始,我就被海德格尔那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对存在的深刻洞察所吸引。
书中,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探讨,不是那种抽象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论述,而是试图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挖掘存在的真谛。
他提到的“此在”概念,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日里那些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深意的经历。
就比如说,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
那本来应该是个欢乐、放松的场合,大家聚在一起,吃喝谈笑。
可我却在某个瞬间,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我看着周围那些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面孔,听着他们或高或低的笑声,心中莫名地产生了一个疑问:我们此刻在这里,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单纯的社交?还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某些烦恼?又或者,只是一种惯性的行为?当时的我,就好像被海德格尔的思想附身了一样,开始思考起这种聚会场景中的“存在”。
我发现,每个人似乎都在这个场合中有着自己的“角色”和“表现”。
有的人特别活跃,不停地讲着笑话,吸引着大家的注意力,仿佛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成为焦点;有的人则相对安静,只是微笑着倾听,偶尔插上几句话,他们的存在似乎更像是一种默默的陪伴;还有的人,表面上在参与聚会,眼神却时不时地游离,心思好像根本不在这里,他们的存在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而我自己呢?我在努力融入这个氛围,和大家交流、互动,可我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孤独感。
我在想,我此刻的这种“存在”,是真实的我吗?还是只是我为了适应这个场合而展现出来的一面?海德格尔说,“此在”总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在这个聚会上,这个“世界”就是由我们这些人的互动、交流、情感所构成的。
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同时也被这个“世界”所影响。
再往深处想,聚会结束后,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那些在聚会上的欢笑、争论、沉默,都会成为回忆。
而这些回忆,又会影响我们对下一次聚会,甚至对生活的期待和态度。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部由马丁·海德格创作的哲学巨著,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其所表达的思想所震撼,也对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提出了“存在”的概念,并将其与“时间”联系在一起。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由时间所决定的,而时间也是存在的一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变化的,而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
海德格认为,人类的存在是一种“暂时性的存在”,我们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短暂地存在着,然后最终会消失在时间的无尽深渊中。
这种对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思考,让我对自己的生命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我读完《存在与时间》之后,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粒尘埃,而时间却是永恒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充分地利用时间,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意义。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变化,适应变化,而不是试图去抗拒变化。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与时间相处,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存在。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还提出了“存在前途”的概念。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是在不断地向前推进的,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未来,而不是沉湎于过去。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寻找自己的存在意义,不断地创造自己的存在价值。
这种对未来的积极态度,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存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读完《存在与时间》之后,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我意识到,人生是在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未来,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让自己的存在变得更加有意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著作,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本书以清晰的逻辑和深入的思考,引发了我对时间和存在的许多思考和思考。
首先,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分析,指出了时间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时间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主观感受的。
它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可逆转的。
这种矛盾性让我深思,时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它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还是一种抽象的概念?通过阅读本书,我开始意识到时间的本质是如此复杂而深奥。
其次,作者通过对时间的讨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现象。
它给予了我们有限的生命以意义和价值。
我们的存在只有在时间的流逝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验和理解。
这让我思考到,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此外,作者还讨论了时间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时间的流逝似乎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意志。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然而,正是时间的存在,让我们有了选择和决定的能力。
我们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创造和改变,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
这让我意识到,尽管时间给予了我们一定的限制,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自由意志。
最后,本书还涉及了时间与艺术、时间与科学等方面的讨论。
作者通过对这些领域的探讨,进一步丰富了对时间的理解和思考。
艺术和科学在时间中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它们使时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让我认识到,时间不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和存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分析和探讨,揭示了时间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引发了我对时间和存在的许多思考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启发人心的读物。
它让我意识到,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它来寻找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解读《存在与时间》-对“此在”的理解
解读《存在与时间》-对“此在”的理解摘要: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问世于一九二七年,海德格尔在他对古希腊残片断简的所有随心所欲的注释中都强调说,事情不只是涉及到文字的准确翻译,因为准确的译文有时候可能对真正的义理骚不到痒处。
通过对康德哲学中的概念的梳理以及对海德格尔从现象学角度对相关概念所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此书核心概念就是从“我思”开始对迪卡尔到康德的西方“我思故我在”的传统批判的突破。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海德格尔在解释康德哲学时,特别引述康德本人的话,说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问题,其要害都归于一个核心的问题,即:“人是什么?”关键词:《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此在;康德一、《存在与时间》问题的起源长期以来,存在问题始终是贯穿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基本问题。
自古希腊以来,存在问题一直处于本体论的层次上研究,并且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方式来探究作为本原的“存在”,这在海德格尔看来仅仅是一种关于对“存在者”的探究,而不是对“存在”意义的探究。
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通过回归到现实日常生活当中“去生活”来领会“存在”的意义这种方式,表达出了一种对哲学的探究其实亦是对我们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的反思这样一种思想。
全部近现代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实质上都是围绕这个“我思”而展开,在这一意义上,黑格尔曾经正确的指出,笛卡尔通过“我思”概念的提出奠定了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开端,当之无愧地应当被称之为现代西方哲学的第一人。
换句话说,《存在和时间》海德格尔的问题在这里与笛卡尔,康德的问题是一脉相承的。
倘若我不知道我是否在做梦?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呢?这是发人深省的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海德格尔谈论“我思”的真理时,说出了很经典的话,即“唯有并且只有“Dasien”在,才‘有’真理”的缘故二、“此在”释义的演变Dasein现有诸中文译名“亲在”“此在”“缘在”等的理解、比较与辨疏。
鉴于上述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历史角度而来的对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Dasein概念的理解和定位,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概念在中文语境和汉语思想中的理解、接受与翻译。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以及时间对于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和自己存在的意义。
在《存在与时间》中,萨特认为时间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都被时间所限制,无法逆转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时间的流转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现象,更是对人类存在的考验。
作者强调了时间对于人的限制和压迫,同时也指出时间的流逝给予了人生的紧迫感和动力。
通过时间的流逝,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存在。
萨特提到,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存在。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从而决定自己的存在方式。
然而,时间的限制也给予了我们对自己选择的责任和压力。
每一个时刻过去,都是无法回头的,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意义的选择,为自己的存在赋予真实的意义。
在时间的限制下,我们也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
萨特强调了死亡对于人的存在的触动力。
正因为我们知道时间的有限,知道自己会面对死亡的无可逃避,我们才能更加珍惜每一刻。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深刻理解到了时间对于人的价值。
时间不仅是一个流逝的概念,更是对我们自身存在的限制。
正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和行动。
而面对死亡,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刻,让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
通过学习《存在与时间》,我意识到了自己对于时间的态度需要进行反思。
我常常会浪费时间,让时间流逝,而没有意识到时间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我会经常拖延和消磨时间,导致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受到限制。
然而,通过深入思考和阅读,我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开始更加珍惜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存在与时间》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方式和对时间的态度。
我明白了我们不能浪费时间,要充分利用每一刻,为自己的存在赋予更多的意义。
只有珍惜时间,才能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更加注重时间的管理和规划,尽量避免浪费时间和拖延。
读《存在与时间》的心得体会
读《存在与时间》的心得体会《存在与时间》是一部深奥而充满启发性的哲学著作,读完之后,我对于人类存在和时间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1、对于人类存在的本质,本书给出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回答。
书中强调了人作为存在者的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主观体验,人才能真正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并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种对存在的体验使得我们能够在世界中选择,并赋予自己的生命以独特的意义。
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存在,并积极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目的。
2、时间的概念也是本书中讨论的核心之一。
时间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本书通过对时间的深入探究,揭示了时间的复杂性和相对性。
书中提出了存在与时间相互关联的观点,指出时间的存在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
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演绎自己的生命,时间的流逝也给予了人的存在以压迫感。
通过这样的思考,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和有限性,学会了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并对自己的未来设定明确而有意义的目标。
3、本书对于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本质也给我带来了深入的思考。
书中指出时间是一个与存在密不可分的概念,没有存在就没有时间的存在。
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时间之上的,时间的恒久流转为我们的存在提供了基础。
这种对存在与时间深度关联的理解,使我更加意识到时间对于人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而言之,读完《存在与时间》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人类存在和时间的新认识。
通过对人类存在的思考和对时间的深入探究,我更加明白了人的存在的意义和时间的珍贵。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体验存在,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真理、追求幸福。
我相信,只有在不断探索人类存在与时间密切关系的道路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生活的美好,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此在与世界之关系
论《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的此在与世界之关系随着哲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存在与时间的探讨也在不断深入。
而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一书,将此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此在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并给出具体例子,以证明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某些观点。
一、时间对于此在的规定作用海德格尔认为,时间对于此在的规定作用极其重要。
他强调,世界并不是以物质、时间和空间来理解的,而是从存在的角度。
世界的存在就在于它与我们的存在相连。
在此在中,时间具有核心地位,因为时间将我们的存在投射到世界的存在中。
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存在就是把未来扔进过去的东西。
”比如,在我们的价值观念中,时间的长度和花费成本是相互影响的。
比如说,如果我们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我们往往更加珍视这段经历,如果我们感觉时间浪费了,我们就经常感到懊悔。
所以,在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念中,时间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生命对于时间的显现海德格尔把存在与生命联系到了一起。
他认为,时间只有在生命中才得以显现。
换句话说,时间只是一个命名而已,只有生命才能在时间上存在、跟踪和理解。
生命中的过去、现在、将来,也就是所谓的时间线,能够从中体现出来。
生命通过自己的存在,将时间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比如,我们通过人类的寿命来定义时间。
当一个人的寿命到达150岁,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个人生存了150年。
这也就是说,人类的时间观念是从生命中产生的。
三、此在和世界的统一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不是一个客观的概念,而是与主体意识紧密相关的。
在此在的理念中,我们认为存在是与我们的意识相连的,而此在和世界也是必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的世界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而是与我们观察到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的结果。
比如,我们可以看一下语言中的一个例子,动物出门散步被称为“出现”,而动物真正的存在被称为“存在”。
出现和存在之间有着重大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此在理念中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深入探讨时间概念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哲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了时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意义。
首先,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思考,引发了我对时间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无法逆转的流动,它不断地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分析,揭示了时间对人类的限制和挑战。
我们无法改变时间的流逝,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利用时间。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合理规划生活,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同时,时间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书中对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认为,人类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人类的存在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存在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是自由的存在,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
此外,作者还对时间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时间的存在,但它却无处不在。
时间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受人类的意志所左右。
时间的流逝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惑,例如时间的起源、时间的终结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深感时间的神秘和无法掌握的特性。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和存在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时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同时,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创造美好的人生。
时间的流逝让我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我会更加珍惜时间,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和存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时间的思考,让我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存在的意义。
我会将书中的启示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珍惜时间,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存在与时间 读后感
存在与时间读后感《存在与时间》是一本让人深思的哲学著作,通过对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引发了我对人生、存在以及时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存在的深思熟虑。
首先,作者在书中提出了时间的概念。
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它的存在,但它却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分析,指出了时间的相对性和主观性。
我们每个人对时间的感知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存在和流逝是因人而异的。
其次,作者在书中探讨了时间与存在的关系。
时间是存在的基础,没有时间就没有存在。
作者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关系的深入思考,揭示了时间对于人类存在的重要性。
我们的存在是在时间的框架下进行的,每一个瞬间都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
同时,作者也提出了时间的限制对于存在的影响。
时间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去体验和实现我们的存在,这让我深感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此外,作者还对时间的流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流逝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时间的流逝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有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充实自己的存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最后,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对时间的超越。
时间是我们存在的基础,但我们也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通过创造和艺术来延续自己的存在。
艺术作品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我们的存在在时间中留下痕迹。
这让我对艺术的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艺术可以超越时间的束缚,让我们的存在得到永恒。
通过阅读《存在与时间》,我对时间和存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作者通过对时间的探索,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意义、时间的价值以及存在的本质的思考。
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时间,明白时间的宝贵和有限,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和艺术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我们的存在得到永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长河中的涌动——浅谈《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摘要:“Was ist Sein(什么是存在)?”这一长久回荡在西方哲学深处的根基性问题,在西方思想文化历史进程中呈现出诸多的阐释样态。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说,西方哲学史几乎就是一部追问存在的历史。
关于“Sein(存在)”问题,就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根本问题。
海德格尔通过《存在与时间》重新揭示了存在的意义,彻底扭转了西方哲学传统中的存在论思想,他完成了自康德起始的——从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过渡,并最终实现了西方哲学从认识论哲学到存在论哲学的彻底转向。
关键词:海德格尔;此在;时间;存在;现象学正文: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中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它奠定了自它以后的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基础和方向。
《存在与时间》的实质内容就来自于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主义”,解释“此在”的生存,从中我们又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尽管海德格尔在其晚年思想发生了转向,而声称这部未完成的著作只是从此在的方面探讨了存在的意义,而没有从存在本身去思考存在的真理和历史,因此是片面的,但这部未完成的著作仍然引发了爆炸性的效果,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回答关于存在的基本问题,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的策略是:运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将“存在本身”完全非对象化、非实体化、非存在者化。
他从个人存在出发, 认为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其他存在物的根据;个人存在的理解却不依赖其他事物的存在, 个人的存在是通过其存在本身而被领悟的,从而得出了此在(Dasein)。
存在总是要通过某种存在者来显现,要理解“存在”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特别的存在者,而这个存在者又必须优越于其他的存在者,但是,这种存在者的确定又不是任意的。
他的存在必须是其它存在物的基础;它能够追问存在,并且因其自身的存在而使存在显现出来;对它的分析能够导致对一般存在的把握。
海德格尔认为在诸多存在者中只有一种存在者能充当此角色,这个存在者就是人,海德格尔称这种特殊的存在者为“此在”(人的在世之在)。
“此在”以生存的方式存在,使得存在者能领悟自己,追问自身的存在,同时此在也能领悟和追问非此在的存在。
一、关于此在的基本结构海德格尔的哲学的根基在于现象学,这是毫无疑问。
没有胡塞尔的现象学所开辟的道路,就绝对不会有海德格尔的哲学。
他在《存在与时间》中的方法也是来自于胡塞尔的现象学源头。
海德格尔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在描述此在的生存的时候,首先确立了原原本本地接近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的方式。
就是从人的日常生活出发。
海德格尔将人的日常的平均的生存状态视为理解此在的生存的起点和基础。
此在具有个体的和“我的”性质,而不是有普遍的和“类的”性质。
在他看来,此在不是从现实性方面来揭示人,而是从可能性的方面揭示人,在这一点上,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对海德格尔的此在做了生存本体论的继承与改造,他详尽论证为虚无而自由的存在,此在生存本体论被“发展”为虚无——生存本体论,以彻底贯彻主观性原则并将其引向绝对自由论。
说此在是人的存在,但人的存在不一定就是此在。
人要成为此在,就必须有领悟、知觉自己存在的能力。
我们不能说刚出生的婴儿是此在,但婴儿是人。
虽然婴儿在生存着,在“去生存”。
但婴儿不能领悟自己在生存,他的生存是由“此在”所领悟的。
一个植物人,虽然是人,但因失去了领悟自己生存的能力,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所以他也不是此在。
由于此在被它可能怎样存在规定着,所以此在可以选择自己,获得自己,也可以失去自己。
因为此在可能是它自己,所以也可能不是它自己。
失去自己的此在与获得自己的此在都是此在,海德格尔把前者没有立足自己生存的存在称为“非本真存在”,后者以立足于自己生存的存在称为“本真存在”。
此在在根本上属于人自己。
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是在世。
在世既在世之中。
在世的世是世界。
这里说得世界不是指一切存在者罗列出来的总和,也要把世界和宇宙做区分。
世界是此在本身的一种性质。
是只有此在在世界,且其必在世界,世界也不能没有此在。
由于此在的生存,此在就显示并揭示存在。
那种被显示和揭示的存在和此在有着亲密的关系,有原始的统一性,这就是世界。
故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世界是此在的世界。
世界不是宇宙,所以此在在世界之中,是指此在在是之中,不是指此在的空间位置。
但对于非此在的存在者,指的是这种存在者存在于另一种存在者之中,是一种现成的空间关系。
但此在在世界之中并不是这样一种空间关系,而是此在溶身于世界之中。
只有此在才能在世界之中,且惟有在世界之中的此在才能生存。
世界与此在是一体的,二者合二为一,这就是此在在世的在世方式,看起来和中国老子的“天人和一”有其共通之处。
人的日常生活向我们展示了生存现象的丰富性。
海德格尔将人的日常生存状态规定为“在世界之中”。
这个在世界之中的生存,按照现象学的眼光来看,并不是一种呆板枯燥、千篇一律的东西。
相反,它以一种新鲜的眼光看到了“在世界之中”意味着生存与其周围世界的丰富的关联性。
“在世界之中”是此在通过使用上手的用具而拥有的一个相互牵连的有意义的整体的世界。
传统上所谓的客观世界或者实体化的客体从这种此在的现象学的眼光来看,只是一种对象化的认识立场,并不是此在所生存的周围世界原原本本呈现出来的实情。
不仅如此,海德格尔在此还非常谨慎地留下了一笔,他说真正的自然和世界仍然是隐藏的,真正的世界不是用具的世界,物性也不可能被用具的规定所穷尽。
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并不仅仅是一个用具的整体所牵连出来的周围世界,而且人还和其他的人共同“在世界之中”。
正是通过“共在”,这个世界才形成一个共同拥有的世界。
此在就在这个共同拥有的熟悉的平常的日常生活的世界中。
但是,通常与他人共同生活与在世界之中的日常状态的此在并不是一个个体的人,而是一个“常人”,一个匿名的人群。
这种“常人”状态一般说来总是首先成为此在的生存方式。
这种在每个此在身上的常人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也不是所有人,甚至在没有人的时候常人也存在。
在我的世界中他人与我照面,我与他人同在,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世界。
他人不是除我之外的一切人。
没有一个个的我,也就没有他人。
我也是他人的一部分。
我和他人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之中。
由此可见此在与他人共在,这就不能排除此在在受他人的发号施令中。
人认识到自己的“被抛”状态,此在的生存是在世界之中。
在本真状态下,人会在这种认识之下自觉地领悟自身,筹划未来。
如果在非本真状态,人在与外物打交道时,人把外物当做达成自身目的的工具,从而使自身降低到与外物同等的水平;人在与人的交往中,变得人云亦云,丧失了自我的个性,沦为“常人”。
总之,“此在”会沉沦于日常那个生活。
二、关于此在的生存状态“此在”有其时间性。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一开始就标明概述的主旨是“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解释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境遇”这就是说,此在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时间性。
时间性是此在敞开状态的超越性的体现。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时在敞开状态下的,它是由三个环节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三个环节分别是:先行于自身的存在,指不断在超越、筹划自身的存在,或者说存在的可能性即“能在”;已经在世界之中的即被抛的存在;依附于世界内的存在者的存在,这种沉沦的存在也是人的日常存在。
三者各表示一种时态,即将来、过去、现在。
他们不可分割,共同体现同一此在在世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人总是首先生活在平均状态下的非本真的日常生活中的,只有从日常生活出发,才能看出来此在在世的生存状态。
这种日常的平均化的生存状态使人的各种情绪和领悟甚至是每个人本身都处于同样的层次之上。
但是,不可让渡的个体化的死亡是个人从平均状态下突出出来,回到对自我的生存的可能性的谋划中,回到对本己的生存的关切之中。
而海德格尔之所以把人叫做“此在”而没有象传统那样叫做灵魂、自我、主体性、自我意识、人格等等,恰恰是为了指出人这种独特的存在者是唯一关切并能领悟自身存在的存在者;此在的“生存”恰恰就是属于个体化的那个“我”的生存;本真的生存就是能回到本己最个体化的可能性的良知和决断。
当然,无论如何,本己的本真性生存都不意味着人能脱离在世界上生存以及与他人一起生存的这种生存论结构,也即非本真的状态。
海德格尔指出非本真状态并不包含伦理学的含义,它属于人的生存的基本结构和基础结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为基础的日常生存状态不能被本真的良知和决断行动所超越。
如果没有回归到本己的本真性生存的话,日常生活的平均状态对生存的意义就只是处于流俗的、一般的领悟之中,因而其非本真性就是不可理解和解释的;个体性的生存以及生存的整体性就仍然处于日常生活的遮蔽和逃避之中;非本真性的生存就只能陷入无穷无尽的“烦”之中,而无法聆听来自“畏”的无声的良知,做出对本己的死亡的可能性的见证,并对这种不确定的可能性做出筹划。
人与他人和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烦”是不可避免的。
“此在”正是在这种“烦”中才体验到自己的存在。
但“烦”不是存在的真正本质,“畏”才是存在的真实状态或实质。
所谓“畏”,就是此在在沉沦过程中“在它本身面临逃避”。
这种畏被就是此在的“本真状态”。
海德格尔认为,畏惧是个人面临与其敌对的以及使他遭到遗弃、沉沦的社会产生的一种恐惧心理。
“畏”和“惧”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讲的怕,惧是小怕,畏是大怕。
但两者又有不同,在海德格尔看来,畏与通常的“惧”不同,因为恐惧是指外界的具体对象对个人形成的威胁在心理上的反映,恐惧总是惧怕的是这个或那个确定的东西,在恐惧中此在陷入一种“惶惶不安”的境地。
畏则不然,畏是一种无形的、不可名状的东西对个人形成的威胁。
畏不是畏这个或那个,畏不知道它所畏的是什么,畏之所畏就是“在世的在本身”,畏比惧更可怕,它浸透了自我的心灵深处而永远无法自解,畏是“存在自身”,是随时随地都可能来临而又无法避免的死亡。
因此,畏是一种独特的“无规定性”。
自在要摆脱那种异化状态呢,那就需要回到畏的那种本真状态中。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生存论意义就是畏,此在就是畏,此在的存在结构就是畏。
畏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本能,他畏惧但是没有具体的畏惧的对象,它浸透于自我的心灵深处而永远无法自解,因为他畏的是“存在自身”。
海德格尔说“死而存在就是畏”,因为“存在总是像一个不确定的确定而发展的,这就是死亡”,人常处于一种从自身那里进发的危险中。
所以海德格尔认为“死是未来的一种方式。
”在沉沦的状态下死虽是最本己的,但此在一死就不在世了。
在世者又不能经验死,经验了死的此在又不在世了。
此在只是看到常人的死,把死看成与己无关的事件。
死是他人的死,到我死时,我已不知死。
但人是时间性的存在——人可以通过对他人之死的事实的认定即可获知自身为时间性存在。
通过时间,通过自我之死,死又会被内在化于人存在的整个过程。
在此在那里,死不会再被看作"临终"事件,它贯穿于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