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市级一等奖说课稿
古诗望洞庭说课稿(共11篇)
古诗望洞庭说课稿〔共11篇〕篇1:望洞庭古诗朝代:唐代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屹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程度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篇2:望洞庭刘禹锡古诗望洞庭刘禹锡古诗《望洞庭》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屹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程度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诗人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优秀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老师,我的授课内容是《望洞庭》。
一、教材分析《望洞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词课文,通过诗词的形式描绘了洞庭湖的壮观美景和自然风光。
此课文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增强学生们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同时也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们能熟练地朗读《望洞庭》。
能够通过学习这篇古诗词,了解江南自然风光的壮美,拓宽视野,增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情感:学生们能够通过朗诵《望洞庭》,体会作者的写景手法,感悟到自然风光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们的诗意和文学欣赏能力,培育学生们真诚、纯美、宽容的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们表达出对于湖泊之美的欣赏之情。
培养学生们的语感和韵律感,提高学生们的朗诵水平。
教学难点:让学生们理解整篇文章的情感和意境,并在诵读时情感真实。
四、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看到洞庭湖的真实画面,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壮丽之美。
同时,还需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教学之余,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学生们的情感与思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们思考诗歌中描绘的自然美景,培养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1、自然音乐铺垫。
在上课之初,放一段轻柔愉快的自然音乐,如水流声、鸟叫声等,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充满自然之美的学习氛围。
2、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图片和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地理位置、特征、历史文化继承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古今中外人们都为之倾心、神往的洞庭湖之魅力。
3、全课诵读。
老师先带领全班一起诵读《望洞庭》。
此时,老师应要求学生们诵读时应注意表现句式音韵、停顿、声调等要素,使学生们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4、分小组进行朗诵。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段段诵读任务。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是学生感受古诗魅力、提高审美能力的良好素材。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品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诗歌的韵味。
二、说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2、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更好地理解诗意。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预习、阅读、思考,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2、合作探究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交流学习心得。
3、吟诵法学生通过反复吟诵,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洞庭湖的美丽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11 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洞庭湖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的古诗——《望洞庭》。
2、初读古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
学生再次朗读,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理解诗意学生对照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和完善。
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疑难字词和诗句。
111 例如:“湖光秋月两相和”中“和”的意思是“和谐、融合”。
112 “遥望洞庭山水翠”中“遥望”指“远远地望”。
4、想象画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感受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说教材】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
”这句话在今天意义重大,因为古诗词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性。
因此,我们的教材安排了第二卷的古诗研究。
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名著。
它是学生语言训练和美育的好教材。
刘玉玺的《看洞庭》选择了看月夜的视角,将洞庭千里迢迢尽收眼底,抓住了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形象隐喻,在纸上再现了洞庭美景,展现出惊人的艺术技巧,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因此,学习这首诗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欣赏意境。
这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古诗词,他们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欣赏意境”的训练。
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大纲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和背诵课文。
(技能目标)2。
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能够写出《望洞庭》诗中描绘的风景,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智能目标)3。
理解诗歌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影响。
(情感目标)在这些目标中,“理解单词和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感受”和“阅读和背诵”是每个人都必须达到的下限目标。
“掌握方法”和“领悟意境”是高等教育的上限目标,有良好基础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说教学程序】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风景如画。
不久前,我们参观了九寨沟,感受很深。
今天,老师想带你去洞庭湖,欣赏洞庭的美景。
谁知道洞庭湖的历史?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介绍洞庭湖。
(略)3。
多媒体展示洞庭湖的图片。
4.引出话题:洞庭湖的景色非常迷人。
自古以来,无数作家和作家都被它所吸引,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
13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来到洞庭湖。
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他情不自禁地写出了一部历代名著。
听着,他在背诵!5.诗歌和音乐的多媒体制作,正常阅读。
望洞庭教案一等奖3篇
1、望洞庭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
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身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
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
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
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他人注意这些读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èhéhuóhuò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协助他人。
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他人协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
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⑴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①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
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
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望洞庭》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意境,能够背诵并默写全诗。
(2)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大自然的赞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内涵。
(2)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领略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追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领悟诗人的艺术表现力。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感悟,体会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①展示洞庭湖美景图片或视频,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洞庭湖的美丽与宁静。
②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分享对洞庭湖的了解和印象,激活学生的前知和兴趣点,为进入诗歌学习做好铺垫。
(2)联系生活,情感共鸣①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洞庭湖边,感受湖光山色的美丽,激发学生与诗人共鸣的情感。
②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与洞庭湖的渊源,增加学生对诗歌背景的了解。
(3)诗意启发,初步感知①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能力。
②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4)过渡引导,进入新课①教师总结学生的分享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美感和深意,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②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研读,感悟诗韵(1)范读引路,初识诗境①教师首先深情地范读《望洞庭》全诗,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站在洞庭湖畔,感受那湖光秋月的美景。
教师的语调和情感要传达出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
②范读后,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脑海中的洞庭湖景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说课稿望洞庭说课稿1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唐朝有名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师板书课题〕,支配同学齐读课题并说说课题的意思,〔师指导:在洞庭湖岸边遥望其美景〕理解了课题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来,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望洞庭。
一、读通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朗读古诗,关注其中的个别字词,例如:两相和、镜未磨、一青螺等,必要的时候教师需要正音。
1、找个别同学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
从中明确局部字词的读音,反复读,最终能够读的正确流利。
2、分男女生读,读的时候教师适时评价,例如:男生读的铿锵有力,女生读的动听悦耳。
也可以两句两句的竞赛读。
3、字词解决后让同学自己练习读好节奏,小组沟通古诗词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展范读〔最好能做到音断气连〕4、同学能通过刚刚的学习根本读通本诗,并且在方法技巧方面有所收获,例如:正音、节奏、音断气连等。
课件展现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齐读本诗,完成该教学环节。
二、读懂生能在读通的根底上,连续读课文,并且能借助资料、工具书、想象等方法大致理解本诗的意思,教师在生进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适时进展指导。
〔此环节鼓舞同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1、生自由读古诗,并借助课下解释或者工具书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
关注镜未磨等字词的含义,此处可以借助相关历史学问。
2、小组沟通学习收获,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鼓舞同学主动发言,通知互相学习,能有更多的收获。
3、全班沟通学习收获,教师指导点拨,生进展反复练习,根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
〔课件展现: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相互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安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青翠的君山,就似乎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4、朗读古诗,完成该教学环节。
此处可以进展多种形式的读,〔齐读、个别读、集体读、配上音乐读〕能形成背诵更好。
人教版小学望洞庭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望洞庭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望洞庭》,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掌握“碧波”、“倒影”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
- 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国的美丽湖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
-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 通过文字描绘,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美景的想象和感受。
- 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收集洞庭湖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 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并标出生字新词。
- 收集有关湖泊的资料,准备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2. 学习新词:- 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 通过组词、造句等活动,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新词。
3. 朗读课文:- 学生尝试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
4. 理解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洞庭湖美景的感受。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和意境。
5. 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洞庭湖。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关于洞庭湖的小诗或短文。
6. 总结反馈:-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洞庭湖的美丽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给予积极反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这篇文章共2829字。
相关文章
《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1、三年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生字拼音组词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傅雷家书》知识要点》:1、《傅雷家书》知识要点简介:《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儿子的书信集,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7000多字。
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望洞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望洞庭》;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方式,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学习通过想象画面来感悟古诗的方法。
3.感受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洞庭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洞庭湖的美景图片、古诗配乐等)。
生字词卡片。
学生预习古诗,收集有关洞庭湖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洞庭湖的美景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旅行,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兴奋地)准备好了!教师:(出示洞庭湖的美景图片)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洞庭湖。
它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望洞庭》。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古诗——《望洞庭》。
(出示洞庭湖资料。
)洞庭湖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面积约为2820平方千米,大概有440多个西湖那么大,古代曾被称为“八百里洞庭"。
(二)初读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几位学生朗读古诗,教师相机正音。
3.教师范读。
学生跟读,齐读。
相机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磨、螺、潭、镜等。
(2)请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4.播放朗读音频,注意节奏和轻重音。
教师指导断句。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检查,看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6.指名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全班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理解诗意1.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古诗两首望洞庭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古诗两首《望洞庭教案》教案篇一:《望洞庭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洞庭教案》是一首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作的古诗。
2.了解《望洞庭教案》通过描绘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3.通过朗读和背诵《望洞庭教案》,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望洞庭教案》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解读《望洞庭教案》中的典型句子和表达方式。
2.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和相关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洞庭湖的优美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所了解的洞庭湖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Step 2:学习《望洞庭教案》(30分钟)1.分发《望洞庭教案》的课文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阅读。
2.解读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诗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和作者的情感。
Step 3:朗读和背诵(3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模仿作者的语调和抑扬顿挫。
2.教师指导学生背诵部分诗句,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
3.鼓励学生自行背诵《望洞庭教案》,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背诵比赛。
Step 4:小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总结《望洞庭教案》的主题和意境,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组织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探讨《望洞庭教案》与唐代文学的关系。
2.引导学生挑选其他古代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篇二:《望洞庭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洞庭教案》这首唐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刘禹锡。
2.掌握《望洞庭教案》的基本意义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望洞庭教案》的表达方式和意蕴。
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
《望洞庭》说课稿一、解读文本说教材本组课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带我们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
本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时所作。
诗人以轻快的笔触,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像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敬亭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课文3、学习通过注释、边读边想像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熏陶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五、板块推进说流程第一版块: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眼中的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的山水从古至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顺势板书课题唐刘禹锡望洞庭并引导学生和我一起书写课题,读课题,质疑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整体把握……第三板块: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我先出示导学提示让学生默读诗并思考作者笔下的洞庭湖是怎样的呢?他又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洞庭湖中的山水呢?大约5分钟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
这一环节我如何来推进我的教学呢?我将引导学生扎实做好一下三点:1.感受水天一色洞庭湖。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适时追问:你都看到了什么景色?并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扣住“两相和”解释词义让学生理解湖光和秋月相互交映下显得无比的和谐。
顺适我会多媒体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这水天一色的画面并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景,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这和谐美的景色。
月映湖水,水中有月这样和谐平静的画面中隐藏着精确的比喻,同学你们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做铜镜!是啊,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展现给出一派迷蒙之美!假如你此时就站在洞庭湖,请你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最后我会创设情境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的撒在湖面上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地轻纱,是多么的宁静啊!——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副本
古诗三首《望洞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望洞庭》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会生字,理解“洞庭"、“两相和”等关键词语的含义。
2. 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月夜洞庭湖的宁静美,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中湖光与月色的交融之美。
2. 通过比喻手法,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难点1. 想象并描绘出诗中描绘的洞庭湖月夜景色。
2. 感受诗人以静谧画面传达的内心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洞庭湖诗词分享①选取杜甫、孟浩然等诗人描写洞庭湖的诗句,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②朗读分享的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洞庭湖的壮丽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作者与创作背景简介①简述刘禹锡的生平,强调其在文学上的成就。
②介绍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的经历,说明《望洞庭》是在特定心境下创作的。
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是洞庭湖,不同诗人的描绘会有差异?(一)教学过程(1)初读感知①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示注意读准“洞庭”、“两相和"等字词的发音。
②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词语解析①分析“两相和”:提问学生湖光和秋月如何“相和”,引导理解湖面与月色的和谐交融。
②讲解“镜未磨”:讨论湖面无风如镜,引导学生想象湖面平静如镜的画面。
(3)画面构建①展示洞庭湖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对洞庭湖的直观印象。
②引导学生闭眼想象,描述自己心中的洞庭湖月夜景色。
(4)意境探讨①提问:为什么诗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②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白银盘"和“青螺”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5)情境诵读①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人和洞庭湖,用不同的语气诵读诗句,体验诗人的情感。
②教师引导学生加入动作和表情,使诵读更具表现力。
(6)对比分析①展示其他描绘洞庭湖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诗人对洞庭湖的描绘手法。
《望洞庭》说课稿6篇
《望洞庭》说课稿6篇《望洞庭》说课稿1【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展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才能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忽略。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技能目的)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风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才能。
(智能目的)3、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目的)在这些目的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的,要求人人到达。
“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的,让根底好的学生有开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略)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5、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
人教版望洞庭说课稿博客
人教版望洞庭说课稿博客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对《望洞庭》这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学习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悟能力。
4. 通过对诗歌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为《望洞庭》,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歌。
全文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洞庭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诗歌内容做铺垫。
2. 讲解:对诗歌的字词、句式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拓展:通过比较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洞庭湖的美丽。
- 提问学生对洞庭湖有何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
-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讲解- 逐句讲解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
-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比喻,如“白银盘”、“青螺”等。
4. 诗歌分析- 分析诗歌的意境,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所描绘的和谐画面。
- 探讨诗人的情感,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5.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对《望洞庭》的理解和感悟。
- 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6. 拓展延伸- 介绍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比较不同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背诵《望洞庭》。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洞庭湖,鼓励使用诗歌中学到的修辞手法。
3. 阅读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望洞庭课堂教学一等奖5篇
望洞庭课堂教学一等奖5篇《望洞庭课堂教学一等奖5篇》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望洞庭课堂教学一等奖第1篇教案内容: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品读诗句,体会意境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谈活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师生共同介绍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句3、观察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景象?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师: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4、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教师范读课文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1)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望洞庭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望洞庭优秀教案引言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它的编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优秀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方法,帮助教师将课堂教学更有效地组织起来。
本文将针对望洞庭教案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与优势。
一、教案前期准备1. 教学目标明确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非常明确。
教师能够准确地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并将之体现在教学目标中。
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上做得非常好。
教师能够充分考虑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如图书、多媒体设备等,并合理安排使用。
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案具体设计1. 教学步骤合理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步骤的设计上非常合理。
教师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分解成小的阶段,并在每个阶段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学习活动与资源的结合望洞庭优秀教案注重将学习活动与教学资源的结合。
教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如课件、实物等,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案评估与反思1. 评估方法科学望洞庭优秀教案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非常科学。
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如小组讨论、个人作业、测验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
这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教学反思全面望洞庭优秀教案的编写注重教学反思的全面性。
教师能够对每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反应、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
这样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结论望洞庭优秀教案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合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评估方法科学和教学反思全面等方面表现出色。
望洞庭优秀教案一等奖
望洞庭优秀教案一等奖望洞庭优秀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
三、教学难点:感受作者超拔高洁的人格。
四、教学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同学们,这句诗写的是哪个湖泊?是洞庭湖,那同学们还学过哪些跟洞庭湖有关的诗句呢?学生可能答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予观夫巴陵盛状,在洞庭一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今天,我们就再来接触一首跟洞庭湖词《念奴娇过洞庭》。
看看,作者通过写洞庭,抒发了他怎么样的情怀。
二、整体感知1、准备两分钟,让一两个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
配乐为《秋湖月夜》读音三万顷qǐng细斟zhēn扣舷xián扁舟pīan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细节感知,理解课文。
(其景其人其情)1、逐句分析上阕。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要理解全词,得读懂这么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要理解这句,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
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板书:心会)2、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
-----悠然3、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景物特点:开阔静澄澈(板书)朗读上片。
4、逐句分析下阕。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
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分析:我们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 握方法”, “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 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 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 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 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 画面。 4、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 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 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 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 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设计意图:儿 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 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 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 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 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 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 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 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 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 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 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 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 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
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 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 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 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 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 调。)二、精读会意 1、 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 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 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 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 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 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一)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 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 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 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 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 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 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 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 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 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 “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二) 教学“遥望 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 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
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句 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 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十分惹人喜爱。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 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 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 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 这里,诗人把 月夜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 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 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 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 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 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 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 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 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 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 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 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 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 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 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 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 一读。配乐指导吟诵。(设计意图: 欣赏意境是学 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 市级一等奖说课稿
【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 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 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 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 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 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 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 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 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 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 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 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 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 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 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 标如下: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 诵课文。(技能目标) 2、 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 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 感悟诗歌的 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 在 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