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ppt课件

呼吸系统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ppt课件

合成分泌多种侵袭 性酶类,如碱性蛋 白酶能水解补体成 分C1q和C3,以及 多种细胞因子和趋 化因子,阻断免疫 因子对细菌的作用
生物膜中的细菌处 于多种代谢状态, 生物膜内层的细菌 代谢缓慢,易产生 很强的耐药性,从 而导致难治性感染
密度依赖性细菌细 胞间信号传递的机 制,细菌可以感知 到周围同伴的存 在,而表现出的行 为,使菌体侵袭力 增强
PA检出定植 or 感染
PA能在气道定植是由于PA能增加 黏液的分泌,破坏纤毛的活力,引 起上皮结构受损,影响肺的清除能 力。 气 道 寄 植 的 PA 毒 力 虽 然 较 弱 , 但 耐药性更强,更容易产生生物被膜。
吸入性肺炎 CAP/HAP
血源性 PA肺炎
免疫功能低下(尤其原有肺部慢性疾病者) • 发热 • 咳嗽 • 咳黄色或黄绿色脓性痰、痰液粘稠 • 呼吸困难加重 • 肺功能进行性减退
考虑PA感染可能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1)9-15.
PA感染的危险因素
• 以下情况提示AECOPD及支气管扩张患者PA感染危险因素,如出现其中任意 两项,应考虑PA感染可能:
30 20.8
20
10
6.5
5.2
5.2
6.5
2.6
0
铜绿假 肺炎克
大肠
鲍曼
金黄色
肺炎
单胞菌 克雷伯菌 埃希菌 不动杆菌 葡萄球菌 练球菌
白色 念珠菌
3.9 烟曲霉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张盛斌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3年9月20日第13卷第3期 P380-383
结构性肺病PA感染患者预后差,病情严重
葡萄糖 非发酵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人体环境中。

由于其多重耐药性,它是医院感染和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因此,深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具有高度变异的基因组,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压力和抗菌药物治疗,从而产生耐药基因突变。

2. 药物外排泵:铜绿假单胞菌拥有多种药物外排泵,这些泵能够将抗生素主动排泄出细胞,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降低抗生素的疗效。

3. β-内酰胺酶的产生:铜绿假单胞菌能够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这些酶能够降解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从而导致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

4. 生物膜形成: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形成生物膜,生物膜可以保护菌体免受外界环境和抗生素的伤害,降低抗生素的渗透和效果。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治疗策略:1. 多重联合治疗: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差。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重联合治疗,即同时使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以增加治疗的疗效。

2. 抗生素轮换: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常常会发生变异,治疗方案很快就会变得无效。

因此,及时进行抗生素轮换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3. 推广使用新型抗菌药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抗菌药物不断涌现。

推广使用这些新型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4. 细菌疫苗研发:研发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疫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发展。

除了上述策略外,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强化感染控制措施、改善医疗设施卫生条件等也是有效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手段。

总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可以指导我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机制与抗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机制与抗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机制与抗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它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各种感染,尤其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多种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且能够形成多重药物耐药性,导致治疗非常困难。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药性的分子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来获得抗药性。

其中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药物的降解、外膜的通透性降低、药物外排泵的活性增强等。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可以形成生物膜,这种生物膜不仅能够保护细菌,还能增加细菌对抗药物的耐受性。

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人们主要采用两种策略来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一种是开发新的抗生素,另一种是通过联合应用现有的抗生素来提高其疗效。

在开发新的抗生素方面,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靶标,并尝试合成新的抗生素来针对这些靶标。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天然产物,如植物提取物和海洋微生物等,具有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潜力。

这些研究为开发新的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

另一种策略是联合应用现有的抗生素。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性,单一抗菌药物的疗效通常不理想。

因此,科学家们尝试将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抗菌疗效。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与单一药物相比,药物的序贯应用或交替应用也能够减少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的风险。

除了开发新的抗生素和联合应用现有的抗生素外,还有一些研究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其他治疗策略。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使用光敏剂结合光疗法可以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能力也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

总结来说,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与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细菌,被广泛认为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它能够造成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机械通气、烧伤、固定术后等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然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需要得到详细的研究和指导。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主要归因于其先天性耐药性基因的存在以及后天性的耐药机制的获得。

先天性耐药性基因包括外膜通道蛋白质的相关基因、多药泵的基因等,可以降低抗生素进入细菌细胞的能力。

后天性耐药机制则源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1.多重抗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MDR是指铜绿假单胞菌对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耐药。

这种耐药性的主要机制是多药泵的过度表达,它能从细菌细胞中主动排出抗生素,从而降低抗生素在细菌内的有效浓度。

2.广谱β-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够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得这些药物失去抗菌效果。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也能产生金属酶,使得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性。

3.碳青霉烯酶 (Carbapenemases):碳青霉烯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是目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为重要的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酶主要分为A、B、D三类,其中KPC、NDM和OXA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给其抗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菌治疗策略:1.组合用药:针对临床上难以治疗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以考虑使用两种或更多抗菌药物的组合疗法。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2022版)缩写:PA:铜绿假单胞菌;CAP:社区获得性肺炎;HAP:医院获得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RPA: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难治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F:囊性纤维化。

1、铜绿假单胞菌(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目标(1)治疗目标:包括清除病原体、消除炎症、缓解症状和保护肺功能等。

治疗终点应基于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2)对于 PA 引起的CAP 和 HAP 等急性感染,治疗目标包括症状和体征缓解或消失,实验室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感染部位的病原菌清除,后期影像学随访病灶明显消散。

(3)对于PA 引起的慢性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目标除了改善症状、尽可能清除PA 以外,还包括减少后续的急性加重风险,维持或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2、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1)基于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PA 活性强的抗菌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治疗。

对于MDR-PA 下呼吸道感染如存在敏感药物且其肺内药物分布充分,可予以单药治疗,否则应选择抗PA 活性较强的药物联合治疗。

对于DTR-PA 感染或结构性肺病的PA 慢性感染,吸入抗菌药物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治疗的补充。

(2)根据药PK/PD理论选择充分的给药剂量、频次和恰当的用药方式。

治疗PA 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通常高于治疗其他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剂量。

在达到治疗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附加损害,避免形成定植菌,减少产生治疗相关的耐药菌。

(3)在抗 PA 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疗效和 PA 耐药状况,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4)重视气道廓清、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抗感染以外的综合治疗。

(5)纠正引起 PA 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 PA 感染。

3、PA 感染经验性治疗时抗菌药物选择(1)对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病情危重或不能排除PA 感染的可能(具有 PA 感染的高危因素),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后可以考虑实施覆盖PA 的经验性抗菌治疗。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中等环境中。

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具有多重耐药性。

因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往往难以治疗。

本文将介绍铜绿假单胞感染的治疗策略。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但由于多重耐药性的存在,单纯应用一种抗生素往往难以治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因此,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好、界面活性佳、渗透力强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聚粘菌素等。

同时,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

用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抗生素浓度,避免过度或过低使用抗生素导致治疗失败或抗药性增加。

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临床症状加重或无好转,应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及用药方案。

免疫调节治疗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强,常规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欠佳,因此一些医学专家提出了免疫调节治疗的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来增强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应对能力。

目前常用的免疫调节治疗方法有胸腺肽治疗和干扰素治疗等。

胸腺肽能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并通过增强宿主之间的代谢协调和免疫调节作用来增强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能力。

而干扰素则可直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和复制,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针对细菌生长环境的干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在细菌生长环境中易于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能增加细菌耐药性,从而降低药物治疗效果。

因此,针对细菌生长环境进行的干预治疗也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的重要方法。

常用的干预治疗手段有局部应用有机物和金属离子等。

有机物如EDTA能使细菌生物膜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被螯合,从而改变生物膜的性质,使其更易于被抗生素攻击。

而金属离子如银离子能直接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并能损伤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代谢能力下降。

以上介绍了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的相关方法和策略,不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可以在人体内引起多种感染,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住院患者和疾病患者。

然而,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成为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以及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

首先,我们来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靶变异和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

靶变异是指细菌通过修改或改变其靶位点,从而使原本敏感的抗生素不能有效作用于其细胞。

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转移性基因传递等方式实现。

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是指细菌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其他耐药菌株中获取耐药基因,进而表达耐药性。

这种机制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多种耐药性。

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问题,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是指同时或连续应用多种抗生素来治疗感染。

这种策略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性发展和减少副作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被广泛采用。

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优势之一是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同时或连续靶向细菌的不同机制。

由于耐药性机制的多样性,单一抗生素很容易激发细菌的耐药性发展。

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的应用可以大大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加对多种耐药性细菌的敏感性。

这对于避免细菌交叉感染和治疗复杂感染特别有效。

然而,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是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不同抗生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药物代谢酶的激活或抑制,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疗效和毒性。

其次,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副作用。

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叠加,进一步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此外,多重抗生素治疗策略还存在成本问题。

多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会增加治疗费用,对患者经济负担较重。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措施评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措施评估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措施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对于感染控制和治疗计划的设立非常关键。

本文将讨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策略及措施评估,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防控策略:1. 提高感染控制的意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控应该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识。

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加强感染控制知识的传播。

2. 加强手卫生:手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程序正确洗手,并采取适当的手卫生措施。

同时,也需要患者合理地进行手卫生,如勤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等。

3. 强化医疗设施与器械的清洁与消毒:严格按照清洁消毒制度进行操作,确保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清洁与消毒达到标准。

特别是高风险区域或手术室等关键部位,需要加强消毒措施。

4. 加强监测和诊断能力: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

同时,改进铜绿假单胞菌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提高准确性和敏感性。

5. 应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坚持个体化、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

6. 定期开展环境清洁:定期对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评估措施:1. 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感染控制措施的贯彻程度和效果。

可以采用专业的评估手段,如设立评估小组、开展感染控制督导等。

2. 实施感染率监测:建立感染率监测系统,收集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通过监测数据,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并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 进行环境监测:定期检测医疗机构内空气、水源、设施器械等环境因素,评估其是否满足感染控制标准。

如有不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4. 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因此建立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及时掌握不同菌株的耐药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和感染治疗新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和感染治疗新策略
基金项目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5GXNSFBA13912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邢婉琳,在读研究生,桂林医学院 ;通讯作者 * : 王重振。
性 [25]。吴婷婷等人在 36 株异质性耐药菌株中检出了 6 株外膜孔
蛋白 OprD2 缺失的菌株,另有研究也显示 OprD2 编码基因的缺失 或插入导致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 [4]。徐伟红等也证明了 OprD2 缺 失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高度耐药 [6]。
0 引言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 感染,绝大多数的为细菌所致。铜绿假单胞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 条件致病菌之一,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具有黏附素、绿脓素、内毒 素、外毒素、多糖荚膜等多种毒力因子。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 床治疗中的广泛使用,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也有了较强 的耐药性,多重耐药菌的比例也呈增长趋势,使得临床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的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本文旨在阐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 机制,寻找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有效方法。
对产 ESBL 的铜绿假单胞菌的病毒抑制因子的产生进行分 析发现毒素的分泌与 β- 内酰胺酶的产生有很强的相关性,携带 ESBL 的细菌比不携带 ESBL 的细菌致病性及耐药性更强。因 此,铜 绿 假 单 胞 菌 的 抗 性 可 能 与 抗 菌 活 性 酶、色 素 表 达 及 毒 力 基 因的表达有关 [28]。巴基斯坦某研究室对 102 株医院采集的铜绿 假单胞菌进行检测,最终发现两种与抗菌活性酶相关的耐药基因: CTX-M-15 和 OXA-10[29]。 1.2 外膜通透性的下降
OprD 基 因 编 码 OprD2 蛋 白,当 编 码 基 因 序 列 变 化 时 可 能 导 致 OprD2 孔蛋白表达减少或缺失,进而使细菌外膜通透性改变,从而 阻止碳青霉烯进入细菌,临床则表现出碳青霉烯类耐药 [9]。 1.3 激活外排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 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施等处。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 长久使用广谱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 , 铜绿假单胞菌大批繁殖,常常以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 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纳以预防为主,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提早进行菌株判定和药敏检测,防止大批和长久使用同一种类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详细举措以下:一、阻断病原菌播散医院增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特别将以下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要点:住在 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成效不好的患者,留置各样导管以及归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按期监测,实时发现、早期诊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

如:患者的呼吸道长久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以致其克隆流传,以致不一样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要点。

有文件报道 PA克隆朱主要在 ICU 病房流行,原由可能为 ICU 住院患者病情重、自己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所以,增强病区(特别是要点科室)的消毒、隔绝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流传媒介,是有效控耐药 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门路。

二、增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当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 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此外多黏菌素类( 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 ( 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 ) 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

多黏菌素 B 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浑身治疗。

2011 年中国 C H IN E T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仇家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1.7%和38.9%,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挨次为: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一舒巴坦 <环丙沙星 <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 <庆大霉素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哌拉西林 <头孢哌酮 <氨曲南。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机制与治疗策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以及动植物的表面。

虽然对于健康人来说,常常处于无害状态,但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长期住院患者、免疫缺陷患者等,铜绿假单胞菌可能成为一种严重的病原菌。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多重耐药外泌体(multidrug efflux pumps)、膜蛋白的改变、酶的产生以及基因突变等。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对于细菌治疗领域来说,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很少有新型抗生素能够有效对抗它。

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策略方面,有一些关键的方法可以应用。

首先,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合理的抗生素选择。

通过对细菌的药敏实验,可以评估不同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从而选用最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次,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细菌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进行判断,避免乱用、滥用抗生素,从而降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探索新型的治疗方法来应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

例如,应用药物联合治疗的策略,通过同时使用多个抗生素或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明确耐药机制的铜绿假单胞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技术改变细菌的耐药性基因,从而增加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研究需要深入探索,为临床提供更多选择。

除了治疗策略的研究,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严格遵守洗手、消毒等基本卫生原则,对于减少感染源、降低感染风险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

总结起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其抗生素耐药机制非常复杂,给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张菁-以PK/PD理念优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方案

张菁-以PK/PD理念优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方案

株数
118 486 258 159 431 642 686 115 433 613 630 408 454 255 324
亚胺培南
耐药
敏感
13.8
86.2
28.6
71.4
18.9
76.4
9.1
86.4
46.5*
50.5
40.7 *
56.8
20.3
77.8
5.2
93.9
34.4
63.0
19.1
78.9
以PK/PD理念优化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治疗方案
张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临床特点
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机会致病菌 多见于免疫缺陷、重症患者的感染 在院内感染病原菌中位居第二,以下呼吸道感染尤为常见 生物膜附在各种医疗设备及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气道里 临床上为清除该菌使用大量抗菌药物时,往往会导致其发
•杨启文等. 中国教学医院细菌耐药监测研究及现状介绍[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6):570
2009年我国13家教学医院院内感染铜绿假单 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n=271)
抗菌药物
多粘菌素B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头孢吡肟 头孢他啶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ICU患者中头孢吡肟间隙静脉滴注与连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 药效学达标概率的比较
给药方案
间隙静脉滴注 1 g every 4 h (6 g/day) 2 g every 8 h (6 g/day) 1 g every 6 h (4 g/day) 2 g every 12 h (4 g/day) 1 g every 12 h (2 g/day) 0.5g连续静脉滴注 2 g/day 4 g/day 6 g/day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及抗菌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它可以引起各种感染疾病,尤其是在免疫功能较弱的患者中更为严重。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抗菌策略对于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1. 黏附和入侵: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生一种称为“外膜包膜”的物质,使得其能够黏附在生物体的组织表面,从而进一步进入宿主细胞内。

此外,其能够产生底物酶和毒素,导致宿主细胞的损伤和破坏。

2. 毒力因子:铜绿假单胞菌通过产生多种毒力因子来引起感染。

其中包括外毒素、内毒素、生物膜以及一些细胞酶。

这些毒力因子对宿主细胞的凋亡、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多重耐药致病菌之一。

其产生的β-内酰胺类酶能够分解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从而导致抗生素治疗的失败。

此外,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使得感染难以治愈。

二、抗菌策略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抗菌策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抗菌策略:1. 抗生素疗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进行治疗是首要的策略。

然而,由于该菌的多重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往往是一项挑战。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包括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喷替芬等。

2. 抗生素联合用药:由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药性,单一抗生素治疗常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抗生素联合用药可增强治疗效果,且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然而,联合用药需要谨慎,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3. 免疫疗法: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中。

因此,增强宿主免疫功能是另一重要的策略。

免疫疗法包括增加营养摄入、合理运动、补充免疫相关物质等。

此外,疫苗接种也可以提供针对该菌的被动免疫保护。

4. 生物膜干预:铜绿假单胞菌在感染过程中常形成生物膜,增加其抵抗抗生素的能力。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理课件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理课件
避免接触
避免与疑似或确诊铜绿假单胞 感染患者接触,特别是近距离
接触或共享个人物品。
控制措施
隔离患者
对疑似或确诊铜绿假单胞感染患者进 行隔离,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以防 止疾病传播。
消毒环境
对患者的居住和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清 洁和消毒,包括使用含氯或含酒精的 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规范医疗操作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 防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并定期更换医疗设备。
铜绿假单胞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全 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危及生命。
长期或反复感染可导致组织损伤 、器官功能障碍,如皮肤溃疡、
肺纤维化、肾功能不全等。
铜绿假单胞感染的抗药性使得治 疗变得困难,增加了病死率和医
疗费用。
02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菌类型选择合适的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 菌素等,以抑制铜绿假单 胞菌的生长繁殖。
该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 或获得性的抗药性,增加了治 疗难度。
感染途径与症状
01
铜绿假单胞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或 吸入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 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
02
感染症状因部位而异,常见的有 皮肤红肿、疼痛、溃疡,呼吸道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泌尿道 尿频、尿急、尿痛等。
铜绿假单胞感染的危害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护 理课件
• 铜绿假单胞感染概述 • 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 铜绿假单胞感染护理措施 • 铜绿假单胞感染预防与控制
01
铜绿假单胞感染概述
定义与特性
铜绿假单胞感染是由铜绿假单 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的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与控制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与控制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与控制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并引起感染,特别是在医疗环境中。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通常具有免疫系统低下、严重烧伤或固定导管等风险因素。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传播的控制至关重要,以减少感染率和提高患者的安全。

为了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控制策略:1. 提升手卫生标准: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因此需要高标准的手卫生措施。

医务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手卫生程序,包括频繁洗手、正确使用洗手液和消毒剂,并避免长时间佩戴手套。

2. 加强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医疗设备、表面和环境中存活并传播。

定期对医疗设施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特别是对那些与患者直接接触的设备进行重点清洁,如呼吸机、导尿管等。

3. 严格使用和管理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医务人员应遵循有效的抗生素使用和管理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通过合理的抗生素选择和监测,可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发生。

4.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他们需要接受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以提高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认识和控制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感染控制原则等。

5. 有效的患者隔离措施: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隔离是防止其传播的重要手段。

患者隔离措施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传播途径和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划分。

同时,应加强患者间的物品和设备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医疗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

监测包括空气、水、表面和设备等各个环节,通过采取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措施,保持环境清洁和卫生。

7. 加强科研和合作: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和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和合作。

通过开展相关研究,可以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和控制策略等方面积累更多的经验,并制定更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完整版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完整版

铜绿假单胞菌治疗策略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一、阻断病原菌播散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

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

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

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

2011年中国C H IN E T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

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机制与应对策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由于其耐药性强、易产生多重耐药和广泛感染人体各部位,已成为临床上引起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抗生素耐药机制及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对于控制其感染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机制1. β-内酰胺类酶产生: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够降解抗生素,并使抗生素失去活性,从而产生耐药性。

这种酶的产生主要通过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例如blaIMP、blaVIM、blaNDM)的水平转移传播而获得。

2. 外膜渗透障碍:铜绿假单胞菌细胞壁有细胞外膜和内膜,其外膜含有LPS (脂多糖),可通过改变LPS或产生孔道蛋白(如OprD、OprF)来减少或阻碍抗生素进入菌细胞,从而使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3. 活性泵系统:铜绿假单胞菌表面有多种泵系统,例如立克次体内膜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和心力病药物外排泵(MexXY-OprM),这些泵能使抗生素迅速从细胞内外排出,从而减少细胞内药物浓度,产生耐药性。

4. 靶点突变:铜绿假单胞菌靶点酶的突变(如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5. 外源耐药基因: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来自其他菌株或群体的外源耐药基因,从而产生耐药性。

二、应对策略1. 临床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首要措施。

应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选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调整剂量与疗程。

2. 组合治疗:针对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的特点,可以采用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以增加疗效。

具体选择哪些抗生素需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3. 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明确的手卫生制度、合理的隔离措施和规范的器械消毒操作等,能够有效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和感染。

2024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2024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

2024铜绿假单胞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感染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常居住于水、土壤和植物等环境中。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治疗起来较为困难。

下面就是关于2024铜绿假单胞感染的治疗策略的详细阐述。

1.判定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于疑似感染,首先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认是否为铜绿假单胞感染。

可通过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法进行确定。

同时,还需观察其感染部位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包括红肿、化脓、溃疡等。

2.合理选择治疗方法: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常具有多重耐药性,因此治疗时需要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相应的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对抗该菌上较为有效。

此外,联合应用不同类别的抗生素、外科干预和免疫增强治疗等也可提高治疗效果。

3.抗生素联合治疗: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性的问题,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避免耐药性机制的发生。

一般可选择两种药物,首先是经过药敏试验确定对该菌有效的抗生素,再联合一种对其具有较低敏感性的抗生素。

如联合应用含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适药物,如哌拉西林/舒巴坦,与非正定抗生素,如氨曲南或庆大霉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4.外科干预治疗: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如压疮、烧伤创面等,局部清创和手术清除将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同时,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如引流术、封闭创面等。

5.免疫增强治疗: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适当地进行免疫增强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包括补充营养、合理膳食、增加锻炼等。

另外,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γ-干扰素、白三烯等免疫调节药物。

6.预防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医疗机构内,对于病房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十分重要。

医护人员在服装和手卫生方面应更加注重细节,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评估和推荐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评估和推荐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评估和推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耐药性较强的细菌,对人类和其他动物造成严重的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评估现有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建立强有力的感染控制工作是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控制策略:1. 依据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对于出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实时监测,了解感染的流行病学数据和发展趋势,及时采取措施。

2. 严格实施手卫生措施:手是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全体医务人员和患者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正确的手洗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

3. 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并传播,因此,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环境清洁与消毒,特别是对设备表面、床铺和护理用具等进行定期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 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于患有高风险的患者,如免疫受损或手术后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

5.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控制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是预防耐药性菌株形成的关键。

医疗机构应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培训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生素,并加强监测和反馈机制。

除医疗机构外,对于个人来说,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经常洗手,并避免触摸自己的脸和眼睛,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后。

2. 食品安全注意:生熟食品分开存放,熟食及时食用或储存,避免食品污染。

3. 避免接触污染的水源:特别是在游泳池、浴缸、温泉中游泳前要确保水质安全。

4.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对许多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因此,在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时,应关注耐药性的问题,并积极推行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策略铜绿假单胞菌作为一种条件致病菌常定植于正常人的呼吸道,皮肤粘膜以及医疗设备等处。

当患者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接受吸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铜绿假单胞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因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及复发率高,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建议应采取以预防为主,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早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检测,避免大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类型的抗菌药物,并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具体措施如下:一、阻断病原菌播散医院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病原菌监测,尤其将下列患者列为目标监测的重点:住在ICU、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导管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

对目标监测患者进行主动筛查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早期诊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与定植患者。

如:患者的呼吸道长期定植铜绿假单胞菌,到多家医院就诊导致其克隆传播,致使不同医院间存在同一克隆株的PA,因此,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患者的监控,是控制克隆株播散的关键。

有文献报导PA克隆朱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原因可能为ICU住院患者病情重、自身免疫力低下,多接受过侵入性治疗,因此,加强病区(尤其是重点科室)的消毒、隔离和监控工作,阻断外源性传播媒介,是有效控耐药PA在医院感染发生和流行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监测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及其敏感性目前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基本有六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另外多黏菌素类(如黏菌素,多黏菌素B)以及磺胺类(甲磺灭脓、磺胺嘧啶银)主要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局部感染的治疗。

多黏菌素B也用于难治性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全身治疗。

2011年中国C H IN E 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4.3%,对头孢哌酮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31.7%和38.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19~30%,耐药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一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庆大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

(1)青霉素类药物包括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洛西林、替卡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其中以哌拉西林最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感染。

(2)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头孢匹胺是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药物。

头孢他啶是目前针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的药物,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似,头孢哌酮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用药,头孢匹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相似或略优。

(3)碳毒霉烯类药物该类药物抗菌谱特别广,抗菌活性强。

治疗PA感染应首选敏感药物碳青霉烯类,并且初始剂量宜大,以增强其迅速的杀菌能力和延长药物浓度依赖性的药物后效应。

(4)单环β-内酰胺类药物该类药物包括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低于头孢他啶,与庆大霉素相近,可对抗金属酶。

(5)氨基糖苷类药物该类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因此,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可能敏感,氨基糖苷类药物常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联合治疗用药。

协同效果最好的是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组合。

(6)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环丙沙星优于同类其他药品。

(7)其他类药物磷霉素结构独特、耐酶、抗菌机制特异,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但抗菌活性不强。

三、药物治疗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及其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替卡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及其与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哌酮- 舒巴坦)、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氨曲南、抗假单胞菌喹诺酮、氨基糖苷类、磷霉素及多黏菌素等。

1.目前推荐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半合成青霉素类:哌拉西林。

(2)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匹胺、头孢他啶等。

(3)碳青酶烯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比阿培南、多尼培南等。

(4)第4代头孢菌素:近年来新开发的头孢立定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其作用是氨曲南的4倍,是头孢他啶的4~16倍。

1.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抗生素(1)安灭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特美汀: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3)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

(4)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1.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阿米卡星。

(2)妥布霉素等。

1.4 氟喹诺酮类(1)环丙沙星。

(2)氧氟沙星。

(3)氟罗沙星等。

2. 目前推荐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方案2.1 轻度感染,使用哌拉西林(或环丙沙星)+妥布霉素。

2.2 中~重度感染,采用上诉3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

2.3 极严重或伴有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采用亚胺培南(或氨曲南)+阿米卡星。

2.4 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如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或氨曲南)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阿米卡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对这两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的菌株仅占1.3%。

2.5 头孢吡肟与氨曲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2.6 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和氟罗沙星。

因为阿奇霉素虽然本身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但可抑制该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增加氟罗沙星对生物被膜的渗透性,提高后者抗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

2.7 局部用药。

经纤支镜反复做支气管肺泡灌洗,或经雾化器吸入方式局部给予阿米卡星或头孢他啶,可作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一种辅助疗法。

2.8 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是一种生态制剂。

它是细菌病毒,具有高度特性,能在细菌胞内繁殖,最终将菌细胞裂解。

临床上已将其用于呼吸道和皮肤等处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

对于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采取具有抗假单胞菌活性抗菌药物的单药治疗,通常采用B-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头孢菌素类(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或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亚胺培南)。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可在β- 内酰胺类过敏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时采用,或作为联合治疗用药。

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或重症患者常需要以敏感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并尽可能避免患者近期使用过的抗菌药物。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可提高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病死率均低于单药治疗组。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治疗的国内外指南常推荐联合用药,包括抗假单胞菌β- 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或抗假单胞菌β- 内酰胺类+ 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或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也可采用双β- 内酰胺类联合治疗。

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尤其是广泛耐药或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肺部感染,国外推荐上述联合的基础上再加多黏菌素的治疗。

针对铜绿假胞菌肺炎初始治疗的抗菌药物选择见下表(肝功能正常成年患者给药方案):抗菌药物给药方案选用下面一种药物哌拉西林/他佐巴坦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4.5g头孢毗肟静脉注射,每8-12小时1次1-2g头孢他定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2g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500mg或每8小时1次1g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1g氨曲南a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2g加用下面一种药物庆大霉素静脉注射,一日1次7mg/kg b妥布霉素静脉注射,一日1次7mg/kg b阿米卡星静脉注射,一日1次20mg/kg c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或口服,一日1次750 m g环丙沙星静脉注射或口服,每8小时1次400 m g (a一般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的备用药物,b应调整剂量使血清谷浓度<1ug/ml;c应调整剂量使血清谷浓度<4-5ug/ml)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及其与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均属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血清药物浓度高于MIC 的时间%(T>MIC%) 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这类药物需日剂量分3-4 次给药,以加强杀菌作用和提高临床疗效。

碳青霉烯类可通过延长滴注时间提高对铜绿假单胞菌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感染的疗效,如美罗培南可缓慢持续静脉输注2-3 h。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浓度依赖性抗生素,临床实施氨基糖苷类药物日剂量单次给药方案来控制感染性疾病。

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日剂量单次给药,环丙沙星日剂量分2-3 次给药。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建议,对铜绿假单胞菌严重感染患者的治疗,用大剂量抗假单胞菌青霉素或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并推荐与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

目前已发现十四、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在体外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喹诺酮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无拮抗作用,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初期有较强渗透性。

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联合应用,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同时加强了抗菌药物的渗透性,起到了较好的杀菌作用。

诺氟沙星也是一种铜绿假单细胞菌敏感性相对较高的抗菌类药物,对抗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与阿奇霉素以及哌拉西林联合使用后,可进一步增强整体药效。

三联用药对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抑制力度明显更强,整体用药效果明显增强。

四、掌握目前PA耐药趋势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类型分为菌血症、肺炎、烧伤和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眼科术后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随着PA耐药率增加,且呈多重耐药,其趋势是:对碳青霉烯类仍最敏感,但敏感率已经下降甚至明显下降;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对PA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抗PA活性与碳青霉烯类相仿或略优;喹诺酮类对PA耐药率不断增加,而氨基糖苷类仍保留较好活性。

在我国,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和头孢他啶对PA的良好抗菌活性,在尚未威胁生命的中重度感染可以作为首选药物。

五、研发新药针对耐药PA的耐药机制探索新的药物作用靶点,如:作用于外排泵系统的外排泵抑制剂(1)CCCP是最典型的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细胞膜主动外排系统能量来源的跨胞浆膜质子浓度梯度,来破坏外排系统的主动外排作用,使药物在细菌体内的蓄积浓度增加。

(2)植物来源外排泵抑制剂研究发现,粉防己碱能够使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的粉防己碱在与铜绿假单胞菌作用不同时间后,原来的M IC值可以降低23倍~27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