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的成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空气的成分》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 1。
本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之后,正式接触到具体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第一个课题。
教材首先通过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史实,引发学生对于空气成分的思考,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空气中其他主要成分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对空气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不仅为后续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和制法打下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空气的成分和性质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和操作方法。
(3)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2)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成分》(课件1)一:说教材与指导思想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良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严正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说教法:在课文的基础上我事先让学生搜集资料,组织交流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优秀成果,教师在此基础上汇总讲解,并事先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使师生共享。
这样能够创造性的开发使用教材,既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满足了学生探究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同时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学习资源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
三:说学法指导:初三学生学到本章内容,对新物质的认知过程基本形成了一定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取让学生阅读讨论相结合,通过交流,讨论培育学生的合作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准备阶段:准备有关多媒体课件,并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一名,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具体操作过程大体分六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约3分钟)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空气清新的海岸(课件2)人们徜徉在这样清新优美的环境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课件3)这是另外一种情形:弥天的大雾,污浊的空气,滚滚的浓烟遮住了蓝天,这强烈的对比,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同样是空气,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了解多少?还想知道多少?引出课题——〈〈空气的成分〉〉第二板块:认识空气的组成(约17分钟)这一板块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想分四步完成:一:所知:学生对有关空气的知识已有一些了解,首先可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用“我要发言”(课件4)鼓励他们对已知的空气的成分尽可能多的说出自己的所知,教师及时鼓励并点拨(课件5)。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含 量。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树立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点一
总结词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它对于调节地球温 度具有重要作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有 助于保持地球的温度稳定。然而,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 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引起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因此,需要 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保护地球环境。
05
CHAPTER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导入 •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比例 • 空气的成分作用 • 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 • 学生互动与讨论
01
CHAPTER
课程导入
引入话题
提问导入
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吗?”引导学 生思考并引出“空气”这一话题。
情境导入
二氧化碳的组成
总结词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含量较少的气体,约占空气总量的0.04%。
详细描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人类和动物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 燃烧。二氧化碳对于植物生长和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03
CHAPTER
空气的成分比例
氮气和氧气的比例
总结词
氮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占据了约 78%的比例,而氧气占据了约21%的 比例。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空气的成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鲁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全一册《空气的成分》单元中的一课。
该单元主要介绍了空气的基本概念、成分和特性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空气的成分。
学生将学习到空气中的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的存在,并了解它们在生命体代谢、大气层的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
3.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知识目标:了解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 -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观察和检验空气的成分;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准备以下教具: - 实验装置:玻璃瓶、蜡烛、净化棉、水杯; - 实验用品:打火机、电子天平; - 清晰的图片或教具:用于展示空气的成分和实验过程; - 课件或黑板白板:用于呈现和记录课堂内容。
2. 教学环境本节课的教学环境需要保持安静整洁,确保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实验时确保教室通风良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为了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或者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导入,让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展示空气的成分通过图片或教具,展示空气的成分,包括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的比例。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情况。
3. 实验观察空气的成分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空气中的成分,进行实验观察。
首先,将一只玻璃瓶内倒入一些水,再用蜡烛点燃,然后将瓶口紧盖。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火焰逐渐变小并熄灭,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完了。
此时,打开瓶盖,向瓶内倒入净化棉和水杯,再次盖上瓶盖。
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火焰依然能够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可以使蜡烛维持燃烧。
4.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反思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作用。
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

说课稿空气的成分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主题是“空气的成分”。
一、导入我们每天都会呼吸空气,但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不同成分在空气中的比例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将结合教材内容,为大家详细阐述。
二、内容讲解1.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由多种气体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氮气和氧气。
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氢气等,只占不到百分之一。
2. 氮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对于我们的生命非常重要。
氮气可以在生命体内形成氨基酸和核酸,是构成基因的重要物质。
此外,氮气也可以在土壤中形成化肥,帮助植物生长。
3. 氧气氧气是空气的另一主要成分,也是人类和其他生命体的必需品。
它参与到呼吸作用中,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并供给身体。
此外,氧气还有助于维持大气层的稳定性,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4. 其他气体虽然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和氩气仅占空气的极小比例,但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二氧化碳有保温的作用,能够帮助地球保持温暖。
作为计算机芯片里的离子注入物,氢气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成分比例发生改变,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导致全球变暖。
此外,人类活动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形成,破坏植被和鱼类生态环境。
三、总结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氮气和氧气是最主要的成分。
氮气可以形成基因和化肥,氧气对呼吸作用和大气层的稳定都有着重要作用。
其他气体虽然比例较小,但在很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空气污染会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大气中各种气体比例的平衡,以抵御污染和其他灾害的影响。
谢谢大家!。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第二章认识空气保护空气《2.1 空气的成分》说课教案睢县二中徐照鹏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的成分”。
让学生掌握空气的成分及重视环境保护等新的理念。
今天和大家说说我对这节课的把握,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一、说教材二、说学生情况三、说教法四、说学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首先说教材: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粤教版)的主要内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部分性质。
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大气污染与防治的问题。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空气中有关成分的性质及用途,并能区分纯净物、混合物。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表述有关信息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感受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立志掌握化学这门科学,以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
②、通过对稀有气体的了解,提醒同学们热爱科学,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空气的成分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教学难点:纯净物、混合物的区分。
二、说学生情况九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5—16 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
另外学生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所以多举与空气有关的成分的特性及应用。
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掌握化学知识造福人类的决心。
小学科学《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第二课《空气的成分》。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气体。
它占据空间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
本节继“空气在哪里”之后,再次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较为完整的探究空气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思考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
[着重分析了本节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课本内容分三部分:1、活动过程: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2、自由活动: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拓展活动:二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的?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介绍了这一节的内容有三部分】二、说学生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的气体,学生学起来会比较抽象,但是因为空气的无处不在并且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从上一节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因此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经过上一节对空气的学习和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很感兴趣】三、教学目标《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能力。
2.知识掌握:了解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空气,氧气能支持燃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知道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氮气。
难点:证明剩余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教学突破:1、通过设问、思考、讨论、实验、思辨等进行深入探究,为此我设计了四大环节,三个有趣的环环相扣的实验,层层推进,完成学习目标。
2019-空气的成分说课-精选word文档 (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空气的成分说课篇一:《空气的成分》说课稿《空气的成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需要科学方法测定空气组成成分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1. 目标确立:⑴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⑵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⑶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⑷在分析空气组成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2. 重点及难点,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突出重点方法: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认识,通过学习和讨论较为理性、科学地整理自己对空气的理解,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突破难点方法:给学生讲清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操作要领。
最后再把学生的思维扩出去:你还能设计哪些实验来证明这一问题?(可留作课外作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及科学探究,自学等综合性的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教材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边实验,边讨论,边比较,进行探究性学习,突出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题为《空气的成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及教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可以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2 教材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关注空气质量三部分。
教材以空气的成分为核心,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介绍了空气的各种成分及其用途,并通过介绍空气质量状况,引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着这个原则,我是这样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②了解空气质量状况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了解
空气的组成,培养实验探究的精神;
②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了解
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③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硬质玻璃管、铁架台、酒精灯等化学仪器。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具体的成分及其用途缺乏系统了解,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内容也不是很清楚。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但对实验结果缺乏理论分析和判断。
本课题设计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动手时动脑,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法分析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据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事先收集关于空气成分、空气质量状况的资料,根据资料自主归纳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内容。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实验结果。
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讨论归纳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分析
1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首多媒体展示拉瓦锡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拉瓦锡得出空气成份的相关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5?如果我们要自己在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什么条件的实验药品呢?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出“需要空气及能消耗氧气的药品”。
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2、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一、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展示实验器材,回答各种仪器的名称
2)学生分组按教材中图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成功,描述现象;实验失败,寻找原因。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各自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后重做实验,符合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讨论——结论的基本过程。
这个探究的过程不仅很好的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中有氧气存在后,引发学生对空气中其他成分的认识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及学生收集的各种资料,让学生通过归纳总结空气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和用途。
这部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 小结
以实验探究为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认识空气中氧气及其他成分的存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六、板书分析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
七、作业分析
1课后习题1—6 2 闯关100 能力提升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