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

合集下载

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

常见心理障碍
(四)治疗 1.药物治疗有肯定疗效。应在医生的指导
下进行治疗。原则是足量、足程、个性 化。 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陪伴、关 心、劝导、鼓励等。认知行为治疗:改 变负性自动化思维,行为训练。
常见心理障碍
三、人格障碍 (一)概念:是指明显偏离正常的异常人
格模式。表现为明显的适应不良,在社 会生活中经常碰壁,有时会造成危害社 会的不良后果。 人格障碍者无智力障碍,无确切的起病 时间,一般从儿童或青少年起,持续终 生。
合征 F60-F69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主要分类举例
DSM-IV 6.心境障碍 7.焦虑障碍 8.躯体形式障碍 9.分离性障碍 10.性及性身份障碍 11.进食障碍
主要分类举例
CCMD-3 F30-F39情感性精神障碍 F44、F43、F40-49癔症、严重应激障碍、
神经症 F50-59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F60-69人格、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和性心
(h) 适应不良. 涉及这些因素越多,就越被认为 异常。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三种分类系统(标准):均依据病因和 症状进行分类。 ICD-10(国际公认) DSM-IV(国际公认) CCMD-3(国内使用)
主要分类举例
ICD-10: F30-F39心境障碍 F40-F49神经症性、应激性及躯体形式障碍 F50-F59伴有生理障碍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
人格障碍) 6.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强迫性人格障
碍) 7.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焦虑性人格障碍) 8.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依赖性人格障碍) 9.other or unspecified personality disorders(其他或待分类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什么是异常心理?异常心理指的是个体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与正常范围存在显著差异的一类心理现象。

这些心理现象可能与个体的生理、心理或社会环境有关,对个体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判断标准:1. 这种心理状态是否与正常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某一具体心理状态来说,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与正常范围存在显著差异。

正常范围是指大多数人在一定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

如果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与正常范围存在明显差异,就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2. 这种心理状态是否持续存在?除了与正常范围存在差异外,一个心理状态是否存在异常还需要考虑其持续存在时间。

正常的心理状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能发生波动,但通常不会长时间保持在异常水平。

如果一个心理状态持续存在,并且没有得到缓解或恶化,那么就有可能是一种异常心理。

3. 这种心理状态是否对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异常心理不仅仅是指个体心理状态的变异,还包括这种变异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心理状态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那么可以判断为一种异常心理。

4. 这种心理状态是否符合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心理障碍是一种临床上诊断的心理异常状态,其诊断需要参考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的标准。

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症状的数量、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方面。

如果一个心理状态符合特定的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那么可以判断为一种心理障碍。

异常心理的判断依据判断是否存在异常心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指标,包括个体的主观感受、行为表现、认知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

具体的判断依据如下:1.主观感受:个体自身是否感到不舒服、痛苦、幸福指数降低等。

2.行为表现:个体的行为是否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例如自伤、自杀行为等。

3.认知能力:个体的思维方式、注意力、记忆力等是否异常或明显下降。

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

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心理异常的诊断标准通常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等权威的医学和心理学文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异常及其诊断标准:1. 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持续的低落情绪或兴趣丧失。

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或食欲明显增加或减少。

失眠或嗜睡。

活动减少或增加。

疲劳或缺乏活力。

价值感低落或过度的、不恰当的罪恶感。

思维或集中注意力困难,或犹豫不决。

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有自杀的计划或尝试。

2. 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持续的、过度的担忧和焦虑。

对多种事件或活动感到担忧。

难以控制担忧。

3.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

4.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有幻觉、妄想或其他思维紊乱。

有情感淡漠或不恰当的情感反应。

5.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有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

6.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重复的、侵入性的回忆、恶梦或闪回。

7.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有不稳定的情绪、自我形象和人际关系。

8.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多个环境中持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和过度活跃的行为。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摘要:一、引言二、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1.心理功能的失调2.个体的痛苦3.偏离常规或文化4.统计学标准三、结论正文:一、引言异常心理,又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在认知、情绪或行为功能上出现障碍,并与痛苦或损害相关的心理功能失调。

在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量。

本文将介绍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二、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1.心理功能的失调心理功能失调是指个体在认知、情绪或行为功能上出现障碍。

例如,一个人可能无法正常处理情感,或者在面对压力时无法保持冷静。

这种失调可能导致个体在社交、学习或工作方面遇到困难。

2.个体的痛苦异常心理往往会给个体带来痛苦。

这种痛苦可能是心理上的,如焦虑、抑郁;也可能是生理上的,如失眠、食欲减退。

个体可能会感受到无法摆脱的困扰,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

3.偏离常规或文化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到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一个人的行为偏离了所在社会和文化所认可的规范,就可能被认为是异常心理。

例如,在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一个人过于强调个人需求和独立可能被视为异常行为。

4.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是通过对大量人群进行心理测量和分析,得出一个正常范围。

当个体的心理特征偏离这个正常范围时,可能被认为存在异常心理。

例如,智商测试、抑郁自评量表等都是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

三、结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异常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心理功能的失调、个体的痛苦、偏离常规或文化以及统计学标准。

这四个衡量标准提供了一个初步的参考框架,但具体情况仍需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个体心理健康和疾病的界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并试图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全面解析这一主题。

1. 什么是正常心理?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正常心理。

正常心理是指符合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认可的状态。

在心理学中,通常将正常心理定义为个体符合社会期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压力并且具有相对稳定情绪状态的心理状态。

正常心理具有稳定性、适应性和积极性的特征,能够使个体在社会交往和个人成长中有效运作。

2. 异常心理的特征相对于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则表现出一些突破了社会认可标准的特征。

异常心理可能包括情绪不稳定、认知功能障碍、行为举止异常等各种表现。

在心理学中,异常心理被视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损害,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干预。

3. 区分标准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清晰明确的界限,因此区分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3.1 行为表现我们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表现入手来进行区分。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有序进行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或迟钝等特征。

个体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社会期望、是否具有适应性是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3.2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也是区分标准之一。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积极情绪,能够有效管理负面情绪并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

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

3.3 认知功能我们可以从认知功能入手来进行区分。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通常具有较为健康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能力。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例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解决办法:需要进行心理咨询。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心理障碍(mental disorder) 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持久(≥3个月),内容 充分泛化和自身难以克制的一种沉重精神负担。 特点:社会功能基本受损,一般分离不出明显的刺 激原因,很难摆脱内心痛苦,不但在情绪方面波动 较大,人格也出现某些缺陷即心理状态出些了某些 病理性改变。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过渡。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 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 个人的基本需要能适当满足
客观的看待社会适应标准
• 与被社会认可的行为常模比较,其行为能否 为常人所理解,有无明显离奇的行为
• 其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与常态有无明显不同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 的影响,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惊恐障碍
(panic disorder)
• 1、定义:指以出乎意料的或无先兆的,同任 何特殊刺激无关联的惊恐症状发作为特点的焦 虑障碍; • 2、患病情况:终生患病率为2-4%; • 3、临床表现:惊恐发作为原发和主要症状; • 4、惊恐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惊恐发作 一次且害怕再次出现、担心后果或行为发生相 应变化,并持续一月;排除物质使用所致生理 变化和其它焦虑障碍;
Li Shangxue:Basics of abnormal psychology
生Hale Waihona Puke 医学模式精神分裂病人的家属 父母 患病率% 9.80 躁狂抑郁症病人亲属 父母 子女 同卵双生 异卵双生 患病率% 11.5 22.2 95.7 23.0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掌握 • 1.异常心理的概念 • 2.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3.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4.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5.睡眠障碍、进⻝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
诊断和干预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 第二节 若干异常心理问题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 分异常心理至今尚无生物学证据,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二)行为理论模式 (三)心理动力模式 (四)人本理论模式 (五)认知理论模式 (六)社会文化模式 (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 需求下学习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 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 3.心境障碍
• 30.心境障碍
•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0.神经症性、应激相关及躯体形式
• 5心理因素相关障碍
障碍

6.人格障碍、习性与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50.伴有生理功能紊乱及躯体因素 的行为综合症
•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 60.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现实不相符的过分担心,认为大祸临头、惶惶不 可终日,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 b自主神经紊乱:心悸、出汗、胸闷、呼吸加快、 便秘、尿频尿急、全身酸痛等。甚至出现阳痿早 泄、月经不调。 • C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震颤、注意 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及生活。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 抑郁症是一种常⻅的精神疾病,WTO估计 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严重的抑郁症患 者会出现自杀,每年自杀人数在100万人左 右,虽然目前有许多治疗办法,但只有一半 的患者接受过治疗,而在有些国家中仅有不 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

异常心理名词解释

异常心理名词解释

异常心理名词解释1、心理异常:是指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一般常识,也不能用一般的心理活动来解释的行为。

2、正常心理:人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3、心理异常与心理异常行为:两个相对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没有关系或者区别不大则可视为同义词,比如“你心理有问题”,也可以说“你心理异常”;如果二者有区别,但关系密切,如患了甲状腺亢进病,即使是严重失眠也是心理异常,因此二者不能混淆。

心理异常与异常行为,心理学上习惯于使用“异常心理”这一概念,意思是异于常态的心理活动。

2、正常心理:人在心理健康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

它反映出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本质的东西。

3、心理异常与心理异常行为:两个相对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没有关系或者区别不大则可视为同义词,比如“你心理有问题”,也可以说“你心理异常”;如果二者有区别,但关系密切,如患了甲状腺亢进病,即使是严重失眠也是心理异常,因此二者不能混淆。

心理异常与异常行为,心理学上习惯于使用“异常心理”这一概念,意思是异于常态的心理活动。

二、正常行为方式与异常行为方式的区别。

1、首先是性质不同。

正常行为的目的在于保护自己,适应环境,完成任务。

异常行为的目的则在于逃避危险,满足自己,发泄情绪。

例如有的同学平时能遵守校纪班规,考试前却作弊,冒名顶替,以为这样就能得高分。

2、其次是社会作用不同。

正常行为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中,在群体生活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地去完成某种工作,而且其结果一般都是积极的。

异常行为则不然,其社会作用表现在社会其他成员对该行为的看法、评价及所造成的后果。

一般说来,那些与公共利益无关的异常行为对社会没有危害,甚至有益,而与社会发展、公共利益有关的异常行为则必须制止和纠正。

三、神经症性异常心理。

神经症是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神经症性异常心理,是在各种强烈精神创伤、脑器质性损害等作用下产生的,并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和精神活动的紊乱。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正常心理主要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心理状态。

然而,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符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正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稳定性、适应性、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稳定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的相对恒定性,即一个人在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状态。

适应性是指人类根据环境和社会要求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可预测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或刺激来预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状态明显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可以包括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行为异常等。

异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不稳定性、不适应性、不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不稳定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即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不适应性是指异常心理状态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会影响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可预测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难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指标或刺激来预测。

个体差异是指在异常心理状态下,不同个体的表现方式和症状有所不同。

了解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正常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为个体和社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支持。

而对于异常心理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成因和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正常心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而异常心理则是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个体的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情绪低落
“三低”
思维迟缓
意志减退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精力减退。 2.心理症状:焦虑、自罪自责、注意力和记忆 力下降、精神运动性迟缓、自杀倾向等。 3.躯体症状群:睡眠紊乱、食欲紊乱和胃肠功能 紊乱、性功能减退、性欲下降等。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抑郁(depression):
常见的异常心理
也称情感低落,表现为心情异常 低落,心境抑郁,自我感觉不良,兴
趣减退,常自罪自责,甚至自伤和自
杀。常伴有食欲减退或缺失、闭经等。 多见于抑郁症患者。
第二节
二、抑郁障碍
常见的异常心理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 : 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心情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 病。属于心境障碍,又称抑郁障碍或抑郁发作 (depressive episode)。 患者常有兴趣丧失、自罪感、注意困难、食欲丧失 和自杀观念,并有其他的认知、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异常。
主要特点:猜疑和偏执
始于成年早期 男性多于女性
第二节
(二) 分类及表现
常见的异常心理
四、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诊断标准(CCMD-3) :至少有下列3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 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 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 但不是妄想;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 害,甚至上告、上访,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 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群体
异常 群体
13.47/‰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

万事万物皆有正反方面,人的心理也不例外。
✓ 存在精神障碍的人的心理活动也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如:人格有异常并伴有思维障碍,但感知觉可能正常)
✓ 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 全被矫正;
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 受到不同时代、地域、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不能一 成不变地看待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1.异常心理学分类 (1)心理过程障碍:①感知障碍;②注意与记忆障碍;
③思维障碍;④情感障碍; ⑤意志行为障碍;⑥意识障碍; ⑦智能障碍。 (2)人格障碍:①偏执型人格障碍;②分裂型人格障碍; ③反社会型人格障碍;④攻击型人格障碍; ⑤表演型人格障碍;⑥强迫型人格障碍; ⑦焦虑型人格障碍;⑧依赖型人格障碍。
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
(二)统计学标准
– 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 – 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
则被视为“异常”。 – 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
– “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 – 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
• 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 • 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
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 的制约。
低于一般心理健康 水平(神经症与人格障碍)
严重心理疾病 (精神病)
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 极端心理健康

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

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

异常心理的类别及成因一、异常心理的类别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种类的心理和行为失常的统称。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类,心理异常共分为10类: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活动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精神物质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它非器质性精神病性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生理和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其它精神障碍及与心理卫生密切相关的几种情况。

这里针对青年官兵实际,仅就一些类型进行介绍。

1、神经症。

常见的类型有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神经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性神经症、臆症等。

2、人格障碍。

它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生。

常见类型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臆症型人格障碍等。

3、性行为障碍。

(1)性指向障碍。

指性行为选择异常对象,如同种同性(同性恋),异种生物(恋兽癖)与无生物(恋物癖)及违反社会规范的恋童癖等。

(2)性偏好障碍。

即以异常的性行为方式来满足性欲。

如异装癖、露阴癖、窥阴癖、磨擦癖、性施虐与性受虐癖。

(3)性身份障碍。

心理上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心理上的性别特征恰好相反,有持续而强烈的变换自身性别的愿望。

4、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与青壮年,常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脱离现实,病程迁延。

5、情感性精神障碍。

又称心境障碍,是以心境或情感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扬或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病症,伴有相应认识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发作症状较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

情感性精神障碍包括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和躁狂症等几个类型。

6、心理生理障碍与心身疾病。

是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身体症状表现为主的一组疾病。

(1)心理生理障碍。

包括进食障碍(如,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等);睡眠与觉醒障碍(如失眠证、嗜睡症、睡行症等);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阳痿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

异常心理的名词解释

异常心理的名词解释

异常心理的名词解释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人类心理过程中的变异和异常。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异常心理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

1. 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异常心理状态,表现为持续、强烈的恐惧和紧张感,经常伴随身体上的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出汗等。

焦虑症的人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担忧,害怕某些事情或情境,即使这些担忧并不合理或实际上并不存在。

焦虑症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包括社交障碍、工作困难等。

2. 抑郁症抑郁症是情绪低落、悲观以及对生活失去兴趣和愉悦感的一种精神疾病。

患者常感到疲倦无力、自卑和睡眠障碍等。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基因遗传、神经递质异常以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社交生活和家庭关系,甚至引起自杀行为。

3. 强迫症强迫症是一种被强烈而顽固的不合理想法和重复行为所困扰的心理障碍。

患者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不断重复某种行为以减轻焦虑感。

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洗手、检查、计数等。

强迫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也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4.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类持久存在的、稳定的心理偏差和异常行为模式,导致个体在社交和职业功能方面遇到困难。

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是人格和思维方式的异常,使得患者难以适应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有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

5.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患者常常出现错误的思维、妄想、幻觉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神经化学物质的失调以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治疗精神分裂症常常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总结而言,异常心理是一门探索人类心理异常的学科,涵盖了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多个研究领域。

这些异常心理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治疗和支持。

异常心理(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精神障碍)

异常心理(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精神障碍)
思维中断
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在短暂时间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患者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
患者在思考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患者对这部分意外联想有明显的不自主感,认为这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不受意志的支配,称思维插入。若患者在思考过程中突然认为自己的一些思想被外界的力量掠夺走了,称思维掠夺。此时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自己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
功能性幻觉
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的该感觉器官的幻觉。它与正常知觉同时出现、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二者互不相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有时间与气功所致精神障或其他精神障。
思维鸣响(回响)
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
是强烈的刺激引起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
根据
感受
器官
不同
幻听
包括言语性幻听和非言语性幻听。其中言语性幻听更重要。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大多数没有自知力。
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
幻视
缺乏具体形态和明确结构的幻视,叫做原始性幻觉。如看到闪光、火花等。幻视也可以同外界事物的形象一样。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
钟情妄想
实际上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的严词拒绝,反而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

异常心理学(知识点)讲述

异常心理学(知识点)讲述

异常心理学 知识点第一节 心理异常概述1、什么是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指个体在某个时段或长期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心理状态。

2、心理异常有哪些特征?(1)心理反应失去合理性,即心理活动或行为表现与现实环境失去同一性和合理性。

(2)心理过程失去协调性,即心理过程及其相互之间或心理过程和行为之间失去协调一致性。

(3)个性特征失去稳定性,即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过程的独特个性特征失去相对稳定性。

3、心理异常可以分为哪些类型?(1)非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一般心理问题 (2)病理性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a、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心理紊乱 b、精神病性心理障碍,指精神失常 c、介于两者之间的心理障碍,指边缘状态注释:4、心理异常的病理学模式有哪些?(1)生物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各种精神症状都可以定位于大脑的某一特定部位。

(2)心理动力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欲望、本能在意识或现实社会中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的结果。

(3)行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不良学习”的结果。

(4)社会学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心理异常是生活变动等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5)整体论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分析心理异常的病因时,要全面考虑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

注释:5、哪些因素引起心理异常?(1)生物学因素a、遗传b、脑功能失调c、神经递质代谢异常(2)环境因素a、人际关系不良b、社会生活事件c、丧失(3)心理因素a、应激b、消极情绪c、挫折注释:第二节心理健康及其诊断标准6、简述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5年二战结束。

此期间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

(2)二战结束到60年代末。

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

(3)70年代初至今。

心理健康运动的内容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异常心理的四个衡量标准
一、心理活动的强度和持久性
1.强度:指心理活动的紧张程度,如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等。

强度越高,
表明心理压力越大,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2.持久性:指心理活动持续的时间,如某些负面情绪或行为习惯持续时间过
长,如长期焦虑、恐惧、强迫症等,可能是异常心理的表现。

二、心理活动的协调性和规律性
1.协调性:指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协调程度,如遇到挫折时出现沮丧、失
落等情绪是正常反应,但如果出现过度亢奋、暴怒等与情境不匹配的反应,则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2.规律性:指心理活动的节律性,如睡眠、饮食习惯等。

如果个体出现明显
的生物钟紊乱、饮食习惯改变等,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三、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平常性
1.稳定性:指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如性格特点、价值观等。

如果个体在短时
间内出现明显的性格变化或价值观转变,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2.平常性: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平常状态。

如果个体在无特殊情况
下出现明显的行为偏差或思维混乱,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四、心理活动的自我调控能力
指个体对自身心理活动的调控能力。

如果个体出现无法自我控制情绪、行为等问题,如情绪爆发、行为失控等,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同时,如果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困难时无法积极应对,而是出现逃避、依赖等行为,也可能存在异常心理。

以上四个方面是衡量异常心理的重要标准。

如果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的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

第六节异常心理

第六节异常心理
标准化比较客观 有可测量的生物学标准 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缺少可测量的生物学指标 心理学改变与生物学改变的不一致、不平行性
社会适应标准
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
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 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3 反社会性人格——
完全不能适应社会,不能遵纪守法, 是社会的消极成员,教育改造难以奏效。 特点: (1)道德缺乏,作恶而不自责 (2)自我中心,缺乏自制力 (3)只顾眼前,生活无目标 (4)情感冷酷,缺乏同情心 (5)屡教不改,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人格障碍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
□ 心理特点紊乱、不定,偏执、怀疑 □ 把不利及困难归结于别人或命运 □ 没有责任感,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辩解袒护 □ 对任何事物及人都仇视、猜疑和偏颇的看法
第一节 异常心理概述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
指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智能、注意、 情绪、意志、行为等心理过程和人格发 生异常改变,又称变态心理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个人经验标准 统计学标准 医学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个人经验标准
病人自己的 主观体验
适用于神经症性障碍的病人
适用于缺乏内省力而有行为异常的 病人 太过主观
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
社交困难 不能面对现实,不能忍受任何挫折 过度的不满足 情绪发育不成熟 不诚实
人格障碍的行为特征
行为冲动性 缺乏计划性 不信任别人,也不为别人所信 常敌视权威和公共规范 行为懒散与疲乏
异常心理发生的原因
心理因素 与个性心理特征及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有关

第六章 异常心理

第六章  异常心理

第六章异常心理第一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一、关于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正常心理:能够遵循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心理活动。

异常心理:也称变态心理,指偏离正常人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现象及心理活动。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观点1.生物学的理论观点:从生物学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异常心理发产生、发展都生物学因素有关。

包括个体素质缺陷,先天遗传,脑或机体因感染受损、理化因素或药物作用、代谢失常、生理、生化指标异常。

2.心理动力学的理论观点:被压抑在潜意识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冲突是导致心理异常的主要动力性原因。

3.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影响很大,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通过条件反射的过程习得的,异常行为也是后天习得的,并不断得到强化而固定下来。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人天生具有发展和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自我实现倾向”,即只要环境允许,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5.社会文化的理论观点:社会文化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在心理障碍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三、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即凭借判断者自己的只是和经验去评价自己或者他人心里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正常,或者以一般人的心理状态为标准判断他人心里活动的正常与否。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常模为标准评价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3.医学标准:又称症状和病因学标准,以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和明显的病因为判断心理是否正常的依据。

4.统计学标准:对人群的心理现象进行标准化心理测量后,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得到某些人群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分布曲线,其结果反映了正常人群状态的规律性分布。

5.其他标准:马斯洛和密特尔曼提出的关于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第二节常见异常心理问题一、临床心理学对心理问题的认识特点1.心理问题是什么?①一是指心理学中的问题②二是指心理学中或心理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③三是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本章)二、常见心理障碍(一)焦虑性障碍概念:是指没有明确客观对象和逻辑根据的过分担忧和恐惧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文化因素:动荡、战争、经济、政治、 宗教、文化、风俗、生态、家庭、人际关 系
4.异常心理的分类
• 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 美国精神医学会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和 统计手册》(DSM--Ⅳ)
• 中华精神学会委员会的《中国精神疾病分 类与诊断标准》(CCMD--3)
• 强迫型人格障碍:过于严肃、认真、谨慎, 缺少幽默感。遵守各种规则,行为拘谨, 遇事常犹豫不决,思虑甚多,注意细节。
• 焦虑型人格障碍:胆小懦弱,有持久的紧 张、忧虑,对生活中的潜在危险过于夸大 可大回避的程度。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 偏执型人格障碍:诉讼狂 • 分裂型人格障碍:老光杆 • 社会不良型人格障碍:违法分子 • 冲动性人格障碍:行为爆炸者 • 表演型人格障碍:十三点 • 强迫型人格障碍:洁癖 • 焦虑型人格障碍:杞人忧天
受虐癖 • 性身份障碍:易性癖
同性恋(Homosexuality)
• 在正常条件下,对同性在思想、情感、 性爱行为等方面有持续表现性爱的倾向。
同性恋(Homosexuality)
• 在正常条件下,对同性在思想、情感、性 爱行为等方面有持续表现性爱的倾向。
• 2~ 4%男性与1~3% 女性为纯同性恋。 (美国)
同性恋----心理动力因
性别认同过程有: • 性别认定 —— 接纳自我生理性别 • 性别固定 —— 扮演社会性别角色 • 性别一致性 ——生理与心理性别一致
异常心理
异Hale Waihona Puke 心理概述(概念,判别标准, 人格障碍
原因,分类)
性变态
一、概述
• 异常心理(abnormal psychology)是指个体的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生异常改变,又称 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
1.异常心理研究的基本内容
• 揭示异常心理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及 机制
• 病态人格形成的过程及机制 • 制定正常和异常心理判断的有效标准 • 研究消除和预防异常心理的有效方法及策
同性恋(Homosexuality)
• 中国:汉哀帝——断袖之癖 • 西洋:王尔德、达文西、米开朗基罗 • 近代:张国荣、许佑生
同性恋----生理因素
• 前下视丘中核 • 胎儿期的男性荷尔蒙不足: 同卵双生—52%、
异卵双生—22%、 非双胞胎—9% • 成长过程中,男性荷尔蒙(睪丸酮)过少 • 过多男性荷尔蒙和过少的女性荷尔蒙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 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特点为敏感多疑, 容易与人对立,不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 分裂样人格障碍:孤独,淡漠,与家人及 周围人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知己朋友很 少。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 社会不良型人格障碍:不断违法或犯罪, 情绪具有爆发性,行为具有冲动性,对社 会和他人冷酷而缺乏好感与同情心,缺乏 羞愧悔改之心,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 教训。
一般特征
• 患者可以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 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后果和社会影响在法 律上责任,但由于缺乏自制力,故常与周 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后果 却不能从中吸取教训。
• 4、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即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不易改变甚至持续终生。有人到中年后 由于经验教训或精力不足等原因而自动缓 解。
人格障碍的干预
• 预防:早期教育相当重要。 • 心理干预: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其认识人
格缺陷,鼓励其改变。 • 药物治疗:社会不良型—碳酸锂、卡马西平,
强迫型—氯丙咪嗪,偏执型—舒必利
三、性心理障碍
• 指在两性行为方面偏离正常,并以这类偏 离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的 一组心理障碍,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干扰 和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性活动。
形成人格障碍的因素
• 1、遗传因素: • 2、环境和教育: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 偏执型人格(paranoid) • 分裂型人格(schizoid) • 社会不良型人格(dyssocial) • 情绪不稳型人格(emotional instable) • 表演型人格(histrionic) • 强迫型人格(obsessive-compulsive) • 焦虑型人格 • 依赖型人格

2.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经验标准:主观体验和观察者的经验来判 断
• 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心理测量的结果 • 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成躯体疾病看待 • 社会适应标准:与社会常模比较
3.异常心理形成的原因
• 生物学因素:疾病、遗传因素、生化和药 物
• 心理因素:心理动力学派、行为学派、人 本主义理论
同性恋(Homosexuality)
• 罗马帝国的时候,罗马皇帝(Emperor Caligula)是一位有名的变性欲者。
• 近代法国也有三位有名的变性欲者,其一 为亨利三世的弟弟,其二为法国大修道院 的院长(De Choisy),其三为外交官Eon, 由于Eon穿着异性服装出名,于是人们常用 Eonisin这个字来代表男性的易装狂。
性心理障碍判别标准
• 以现实社会道德规范为准则 • 以生物学特点为准则 • 以对他人或社会的影响为准则 • 以对本人的影响为准则
性心理障碍病因
• 性变态大多病因未明,有部分可能与少年 儿童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 心理动力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 社会因素影响
分类
• 性指向障碍:同性恋、恋物癖、恋尸癖 • 性偏好障碍:露阴癖、窥阴癖、异装癖、
二、人格障碍
• 概念:是指从童年或少年期开始,并持续 终身的显著的偏离常态的人格。
• 亦称变态人格、人格异常、病态人格
一般特征
• 大多从儿童期开始逐步缓慢的发展,青春 期有明显表现,故找不到准确的发病时间。
• 通常情况下无意识障碍,智力发展无缺陷, 只是情感和行为活动异常,表现为情绪不 稳定,缺乏情感,易冲动,行为无目的性, 无计划性,无完整性。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 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行为冲动,不顾后 果,行为受阻时可产生攻击行为,情绪不 稳,喜怒无常,做事常凭感情冲动不能从 中吸取教训。
• 表演型人格障碍:情感幼稚,不成熟,好 表现自己,行为做作夸张,引人注意,以 自我为中心,暗示性很强,好幻想。
人格障碍的分类(ICD-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