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2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实录(第二课时)(高二必修五)
第二课时师:任何作家的作品总是在情感平静下来,然后进行创作,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长歌当哭,艰于呼吸视听的文字,文字大量充斥了鲜血,红色的液体在他的头脑中始终出现,在文中我们可以找出血的字眼(学生可以迅速找出,共10处)师:当时社会上的各类人,对这次流血的态度是怎样的?先说说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生:文人学者,师:注意前面的修饰语生:所谓的文人学者。
生:真的猛士,还有庸人生:杨荫榆女士,刘百昭,段祈瑞政府。
生:有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
师:总结起来就是生:当局者流言家、中国女性。
师:流言家这个词太妙了,属于鲁迅制造。
制造流言居然能成家的,这也是一种能耐。
强烈的讽刺。
哪些是流言家?生:有恶意的闲人,师:也就是生:所谓的文人学者。
师;那么无恶意的闲人是生:庸人。
师:我们来看看当局者和流言家的表现生:而此后几个所谓的文人学者的阴险的论调,注解告诉我们指陈西滢称学生和群众是受人利用,师:言外之意生:学生的死亡咎由自取,为执政府开脱罪行。
生:当局者和流言家相互勾结,是狼狈为奸生:说他们是暴徒,说他们是受人利用的,师;朗读第四部分中两个表示转折的但(学生朗读,充满愤恨),对,这些凶手从幕后走到幕前,(师生激情朗读朗读惨象一节)师:这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文字,哪些词语要重读,铿锵有力而沉痛(学生体会,反复朗读)师:两者比较,谁更可恶?生:流言。
师;鲁迅对反动政府的本质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一向是凶残的,视民如草芥。
然而更感到痛恨的是帮凶,鲁迅对这些流言家有精彩的描绘:(出示自在黑暗中,偏说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子怀着鬼胎,而装出公允的笑脸。
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公论的武器。
)真是入木三分。
生:当局者制造的惨象和反动文人散布的流言。
用武力和用言论控制老百姓。
师:数千年来统治者杀戮百姓有时用钢刀,有时用软刀,这样继续维持,会产生怎样的后果?(“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记念刘和珍君》全文;(2)了解本文的作者鲁迅及其写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悼念友人的心情;(2)学习刘和珍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2. 文中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 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深入剖析;3. 从文本中感受作者情感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写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查找生僻词汇,注释并理解课文;(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情感;(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僻词汇和难点问题;(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阐述作者情感态度及其表现。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课文默写;(2)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学习刘和珍的精神品质;(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2. 完成课后练习题;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3.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5.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写作技巧的鉴赏和运用;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的理解;2. 写作技巧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 将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记念刘和珍君》;2. 相关资料:刘和珍的生平介绍、课文背景知识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刘和珍的事迹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简要介绍刘和珍的生平背景,为学生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2)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4. 鉴赏与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刘和珍的深厚感情,理解作者对烈士的敬仰之情;(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和写作练习。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刘和珍君的形象和高尚品质。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解决练习2、3练习2明确:文章没有详细介绍刘的事迹,只是记叙了几次印象。
1、“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然而”强调了她与众不同,“生活艰难”说明她“预定全年”需要很大的决心。
“毅然”则进一步强调她的勇气。
生活虽艰,预定《莽原》——追求进步思想,渴求真理。
2、“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
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3、女师大复校,她“虑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虑及前途,黯然泪下——有思想,有远见,富有责任感。
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
5、欣然请愿——敢于斗争。
是一位热血青年。
练习3明确:①爱国青年:包括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猛士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
(以刘和珍君为代表的)对他们的态度:尊敬、颂扬、激励。
感情:悲②反动派:段祺瑞执政府、流言家、当局者、有恶意的闲人对他们的态度:控诉抨击,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
感情:愤、恨结合句子理解A、如:作者一再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是为什么?明确:第一小节:“我实在无话可说”——烈士被杀,无限悲痛,不能不写,很有必要。
但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无话可说,不是真正的无话可说,而是愤怒!反动派的杀害人民的凶残,文人的污蔑和惑众的下劣,令人说不出话来。
第四小节:“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一部分描述了惨案发生的经过,面对惨案过后的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表达作者的愤懑之情。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我已经出离愤怒了”,鲁迅每次触及走狗文人时,都表现出极大的鄙视和愤慨,曾用笔墨形象地描绘过走狗的劣性:“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叭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唤。
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系列四)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系列四)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研讨课文,揣摩重点语句一、研讨一、二节、二小节本文写作的缘由是什么?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祭奠烈士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唤醒庸人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既然作者反复强调“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为什么又说“我实在无话可说”?①青年的牺牲,使我悲痛万分艰于呼吸视听;②所谓“文人学者”阴险论调,又使我的悲哀出离愤怒。
这样写既揭露了政府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二章,提到了哪几种人?他们对烈士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真的猛士程君等人悼念、悲痛、怀念悲所谓的学者文人反动势力阴险、诬蔑愤愤揭反动当局愤斥文人嘴脸庸人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愤批庸人麻木本文有很强的战斗性,在斗争矛头直指反动势力和反动文人的同时,鲁迅特别提到了“庸人”。
“庸人”是些怎样的人?鲁迅为什么很注意他们的存在?政府是凶手,反动文人是帮凶,这是造成社会黑暗的根本原因。
那么庸人呢?社会中那些无恶意的闲人,他们的良知并未泯灭,惨案也曾使他们感到悲哀,但他们善于遗忘,善于麻木自己的精神,偷生在这黑暗的世界;对于他们,革命者的牺牲的惨痛最后只会成为饭后的谈资。
非人间依然能维持,在于庸人太多。
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庸人大众的麻木的灵魂,鲁迅认定自己的使命就是拯救愚弱的国民的灵魂,唤起民众。
专制制度除了有既得利益者的自觉维护,还有不觉醒的人民的不自觉的维护。
保守落后,冷漠麻木的群众是不可能投入急风暴雨的革命运动中去的。
他们不一定没有爱国心,但是害怕官府;他们可能同情革命者,但是不敢冒死;他们不满现实,但是苟且偷安;他们从皇民变国民,只不过少了一根辫子,一样的都是奴隶;他们谈论英雄的被杀,却丝毫不明白英雄是为大众而死;他们有时会有五分钟热度,但是短暂的狂热过去,他们很快把一切遗忘……鲁迅对反动派不抱任何希望,他曾寄希望于民众的觉醒,然而他一次次地失望,“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5-苏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意图:主要是唤醒麻木的国民。
提问:“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什么意思?
明确:“真的猛士“指真正的革命者,他们在黑现实面前能直接面对,绝不逃避,在敌人的屠杀面前,敢于正视而毫不退缩。这样,他们对敌人的罪行和人民的苦难,有最深切的感受,因此,他们是“哀痛者”——为国家的现状,为民族的前途哀痛。同时,坚定地投身于改革现实斗争中,不象“庸人”那样碌碌无为,,虚度终生,他们的生命是有价值的,因此,他们又是“幸福者”。
板书:始终微笑,态度温和———控诉敌人残暴
直到……直到……此后——驳斥“流言家”污蔑
六、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教后记:
明确:不罗嗦,而是大有深意的。:用“中华民国”“国立”,不仅表明态度庄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反而愈演愈烈,当局不但照旧杀人,而且杀到了堂堂“国立”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的头上,甚至公然把“执政府”门前当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之流凶残下劣到了何等程度。文章刚开头,用一个长状语,准确地交待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 讨论第三段的有关内容。
提问:这段写X和珍,突出了她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写?
明确:提出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的特点。这样写既提出了X和珍的无辜,从而控诉了段政府的残暴,又表现了作者与她只是在女师大事件结识的,往来很晚,(“直到……直到……待到……此后”),永别又很早,无论当初的女师大事件,还是现在的“三•一八”,与她都无直接的接触,有力地驳斥了了“流言家”诬蔑作者是“后台”的谣言。
三、 讨论第一段的有关内容。
提问:文章写于4月1日,追悼会开于3月25日,相距不到一周,作者为何不写“几天前”“一周前”,而要不惮其繁地写“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女师大是尽人皆知的学校,X和珍遇害之事也震动全国,为何作者还要详细地用“国立……追悼会”作为“那一天”的定语,致使文章开头一句的状语就花去了56字,这是否太罗嗦了?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一课时以匕首投枪式的犀利而名满天下,声震江湖,,江湖黑白两道闻之丧胆,步步惊心。
真所谓倚天一出,谁与争锋。
先生由于受黑色的熏染太多,总是千方百计的掩藏自己的容颜行迹,不想让对手看到自己的受伤的心灵,宁可像一个黑色的魔鬼一样,站在死敌的面前,让他们感到如坐针毡,无地自容。
像纪念刘和珍君这样大袒露、大悲怆、大流泪、大嚎叫、大滴血、大矛盾,实属罕见,此祭文只能反复诵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进入鲁迅的凝练沉郁,翻滚回旋的内心世界。
师:出示民国时候女大学生的照片,其中有著名才女林徽因的照片。
师:这些是当时女神级的人物。
民国时的女生有什么特点?生:当时女生的打扮以黑白为主,很朴素。
白衫黑裙,生:像中国水墨画中的人物,很自然,不造作,师:黑白,最常见的色彩,是如此的协调,美丽。
白面黑发,白衫黑裙,白袜黑鞋。
你都会觉得那是一种美,一种纯真的美,朴素的美,自然的美,永恒的美。
作家孔庆东这样热烈的歌颂,那美中包含着太多的快乐与哀伤,理想与幻灭,刚强与柔弱,激越与平静……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那美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一般,几乎是不可再现的。
师:阳光依旧浪漫,花儿正在怒放,青春如此妩媚,美好正被憧憬,有谁能料到,罗网正在张开,恶魔露出狰狞,八十八年前的春天,是如此的寒冷和罪恶。
刺穿耳膜的警笛,寒光闪闪的大刀,阴森怕人的棍棒,还有呼啸四飞的子弹,鲜花一样灿烂的生命,在鲜血迸裂中凋谢,温和清婉的微笑,在魔鬼的笑声中化做冰冷。
目不忍视的惨像叠加,耳不忍闻的流言中伤,你忍无可忍,横眉冷对,写下了3月18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诅咒,写下了祭奠青春消逝的不朽文章——《纪念刘和珍君》,(老师全文朗读,此文必须要全文朗读,慢慢的,学生跟着朗读,走进鲁迅)师:读完这篇用血泪写成的祭文,老师想起了1999年《南方周末》的一段新年献词(师生共同朗读,出示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
人教版必修一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2、把握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领会本文的写作目的。
3、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
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下面的注释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接受鲁迅地思想感情的陶冶,接受鲁迅先生嫉恶如仇的性格,澎湃的激情、高度的正义感等精神。
还要学习那个年代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解文中关键句子,从而把握作者贯穿全文的“悲愤”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的写作主旨:哀悼死难者,控诉反动派,唤醒麻木的民众。
【教学方法】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弄清楚文章回忆了刘和珍的那些事,刘和珍为什么而死,作者对待她的死情感、态度如何,抓住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揣摩体会。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诵读、讨论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时间】3课时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四、五、六、七节【教学程序设计】一、【情境引入】(教师个性化导入)二、【讲解课文】集体分析二三部分的思路(一)分析第二部分(三、四、五节)的思路指名3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四、五节,教师讲解:第二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作者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她遇难的经过。
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第三节侧重写刘和珍生前的事迹,即她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的出色表现。
鲁迅先生写与刘和珍的关系,谦虚地自称为“苟活到现在的我”;在写向刘和珍致哀时,又用了“奉献”一词,充分表达了对烈士的高度赞颂和深切的悼念之情。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堂实录
《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堂实录《记念刘和珍君》优秀课堂实录一、又见鲁迅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教材中对大家来讲最难的一课:《记念刘和珍君》我为什么说这篇课文是本册里面最难的呢?是因为鲁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他所经历的那些事情的确与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不是有中学生说嘛: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笑) 师:鲁迅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国人的觉醒和进步,塑造新的国民精神用北京大学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的话讲:“鲁迅先生毕生都在干一件事情——使中国人成为真正的人!”钱教授概括为“立人”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名言,点明了他一生关注的核心问题请记下:“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这个“民魂”就是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一个懦弱的民族是会挨打的,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是猥琐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鲁迅二、重温历史师:发生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请愿群众的一部血的历史包括很多青年学生在内的两百多名请愿群众惨烈地倒在了血泊之中路,还没有开始便已经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便已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和鲁迅先生的其他一些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在惨案发生后,鲁迅先生写下了这悲愤沉痛的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来谴责邪恶的统治者警醒国人今天我们穿越时空去缅怀那些烈士,领会文章的深意重点放在体味作者的情感上面,这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师:3月18日,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事件发生以后,著名作家刘半农和作曲家赵元任作了一首歌:“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民贼大试毒辣手,半天黄尘翻血花!晚来城郭啼寒鸦,悲风带雪吹!地流赤血成血洼!死者血中躺!伤者血中爬!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养官本是为卫国!谁知化作豺与蛇!高标廉价卖中华!甘拜异种作爹妈!愿枭其首籍其家!死者今已矣,生者肯放他?!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如乱麻!”师:表达了国人的义愤,说我们的政府“甘拜异种作爹妈”,我们要“枭其首”,要革命师:使鲁迅先生尤其气愤的是,一些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像陈西滢之流,居然说学生“受人利用”“作了无谓的牺牲”,他们是“暴徒”,是“自蹈死地”等并把杀人的罪责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身上,即刘和珍、杨德群等人,说“民众领袖”“犯了故意引人去死的嫌疑”,“罪孽当然不下于开枪杀人者”对爱国青年作这样的评价,使鲁迅先生倍感沉痛、悲愤,也让鲁迅先生对社会的黑暗有了新的认识!他怀着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道:“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继《无花的蔷薇之二》之后,鲁迅相继写了《死地》和《可惨与可笑》,4月1日又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三、初读课文现在大家把课文,有些字音要注意一下啊,字词方面的知识我们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要求(读的过程中,解决字音问题,划出重点句子,找出能够体现刘和珍性格的句子)师:本文的题目叫《记念刘和珍君》,其实鲁迅先生跟刘和珍君的关系并不是十分的紧密回忆刘和珍其人,其实也不完全都是记叙,其中还掺杂着大量的抒情和议论我们先来看看一二两节写的什么呀?生:反复地讲,“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但又只能如此”,“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早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师:这讲来讲去,不是重复哕嗦吗?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在强调什么?好,这位同学你来说一说吧生(陈明宇):我觉得他强调写这个东西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觉悟师:就是申诉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理由,是不是?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唤醒这些平庸的人!对,非常准确!这位同学很有眼光啊,“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反复来申诉这个理由表达作者优秀的学生被害后沉痛悲愤的心情好,请看最后两个小节——六七两节大家看,六七两节写了什么?学生:看书第六小节写了作者对刘和珍遇害的一些感悟,一些深思师:对,非常准确!好,坐下!回答这就够了对这个死难者死去的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徒手的请愿这件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惨案的意义四、刘和珍君看第三节“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请注意,鲁迅先生在这里用了两个定语,“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说明刘和珍这些意气昂扬的中国青年才是真正代表中国的人,而鲁迅先生在这个地方特别的说了“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他非常勇于解剖和批评自己,他说自己是什么?。
2.4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三) (2)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1第二教时教学要点:一、依据文章的感情脉络,理清全文的结构;二、剖析文章的第一大部分。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一)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
(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1、这是一篇纪念性文章,但记叙部分并不多,重点在议论和抒情,这和我们现在常见到的一些以回忆事迹为主的纪念文章是不同的。
当时鲁迅住在十分黑暗,十分残酷的反动军阀统治的中心——北京,目睹反动统治者的残暴,目睹无数优秀青年遭屠杀,目睹不少群众未觉醒,他的悲愤心情是难以抑制的,所以文章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交织起来写。
如果我们理清了鲁迅先生的这一条感情的脉络,文章的结构就容易理解了。
2、如果从记叙的角度看,文章是先从开追悼会的那天写起,再倒叙“三·一八”惨案,中间还插叙了一段女师大学潮。
但这样去分析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中间的好几段就找不到叙事的由头,成了可写可不写的内容。
如果我们从鲁迅先生写这篇悼念文章的感情的起伏、发展去理解,就会发现整篇文章是以作者的感情思绪为主线,把叙事、议论、抒情融成一体,每一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具体说,全文共七段:第一段,面对着刘和珍烈士的追掉会,鲁迅先生感到无比悲愤,要写文章来“悼念逝者”(板书);第二段,想到烈士的斗争已经过去,她们已倒在血泊之中,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依旧存在,为了使人们不忘烈士的鲜血,为了唤起人们的觉醒,更感到有必要写文章来“唤醒生者”(板书);第三段,追忆刘和珍的往事,对她奉献悲哀和尊敬,因为她“为国而死”(板书);第四段,噩耗传来,由不信到证实,目睹惨象,耳闻流言,愤怒地揭示我们这个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惨痛根源”(板书);第五段,从惨案的经过,展示出三个女子的惊心动魄的“崇高伟大”(板书);第六段,在血的教育下,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中,看到刘和珍等烈士的“血痕必将扩大”(板书);第七段,与当局者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相比,中国女性临难竟如此之从容,得出了我们民族没有消亡的明证,指出在这一惨案中,人们将看见希望,猛士更奋然前行,由此自然地归结出烈士“牺牲的意义”(板书)。
【教案】高一语文《24《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文章第1、2、3、4小节,以第四节为例,训练理清局部思路,在沥青思路的基础上理解难句,以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到入新课。
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概括出了本文“悲愤”的感情基调,了解了刘和珍的生平,知道本文写作目的。
这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文章的1、2、3、4小节,看作者是如何纪念死者、评述惨案的。
二.分析文章,理解难句。
(一).分析一、二小节1、齐读这一部分,要求带着以下问题:1)作者在第1、2节都说道“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问各有什么含义?2)本段段意既然为交代写作原由,请问其写作原由是什么?(解决: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
“也”和“早”二字说明作者要作文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
作文不仅是应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
第二个“必要”在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血债。
因此本段交代的写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2、重点分析文中难句:1)文章开头作者如此郑重其事的说明本文的写作时间“中华民国十五年”,其中有何深意?(提示: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
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
)2)追悼会那一天,我为何独在礼堂外徘徊?(提示;作者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痛,独自徘徊沉思。
)3)作者反复说“只能如此而已”,又称自己献上的只是“菲薄的祭品”,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提示:表达作者认为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4)“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是什么意思?(提示:愤怒到了极点的意思)5)“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他们指什么人?“快意于我的苦痛”怎么理解?(提示:“它们”指反动派。
“快意于我的苦痛”实际是警告反动派别高兴的太早,总有一天血债必将血偿!)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高中语文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2课时)【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使用说明】1.建议找到“三·一八”惨案的有关历史记录片,以录像导入并代替枯燥的背景介绍,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到图书室找相关的历史读物看,理解当时下的时代背景;2.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地反复品读课文,抓住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思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认识;4. 熟读课文(要让学生有读课文的时间,有时间的话应多让学生多读几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一、复习写作背景沽口事件“五卅惨案”“三·一八”惨案二、复习进入新课(2分钟)回忆上一节课中同学们通过沟通学习鲁迅的相关知识。
二、理清全文整体思路(4分钟)划分文章层次,概述段意:第一段(1、2),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分两层,一祭死者、二醒庸人;第二段(3—5),记述刘和珍的行状,共三节,三学潮中、四惨案中概况、五惨案中细节;第三段(6、7),纪念刘和珍的思考,有两节,六请愿不足取、七精神显希望。
]三、小组总结全文(4分钟)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原由,既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再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惨案的教训和意义。
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四、对鲁迅语言的思考(15分钟)1.思路的起点是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将来的意义。
这就是全文的整体思路。
(1)关于写作缘由,思路分两步,“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有两个方面,思路从一个方面到另一方面,先说为纪念死者这一面,再说另一面,为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一、二节为什么老围绕这点展开?(2)探究三、四、五节间的联系,关于记述烈士事迹,思路怎样展开?(3)理清六、七两节关于惨案意义的思路。
【精品】纪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
①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 街疾走。②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③我遇到的不止一 次了。④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⑤其实比起那些站在 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⑥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 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 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⑦他 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是我仅有的一天,是现实的永恒。我像被赦免死刑的囚犯,用喜悦的泪 水拥抱新生的太阳。我举起双手,感谢这无与伦比的一天。当我想到昨天和我 一起迎接日出的朋友,今天已不复存在时,我为自己的幸存,感激上苍。我是 无比幸运的人,今天的时光是额外的奖赏。许多强者都先我而去,为什么我得 到这额外的一天?是不是因为他们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旅途跋涉?如果这样, 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功德圆满?造物主的安排是否别具匠心? 今天是不是我超越他人的机会?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不过是时间的累积。我若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失, 就等于毁掉人生最后一页。因此,我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为他们将一去不 复返。我无法把今天存入银行,明天再来取用。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每一 分一秒,我要用双手捧住,用爱心抚摸,因为他们如此宝贵。垂死的人用毕生 的钱财都无法换得一口生气。我无法计算时间的价值,它们是无价之宝!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憎恨那些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要摧毁拖延的习性。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 用信心驱赶恐惧。我不听闲话,不游手好闲,不与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我终于 醒悟到,若是懒惰,无异于从我所爱之人手中窃取食物和衣裳。我不是贼,我 有爱心,今天是我最后的机会,我要证明我的爱心和伟大。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我要趁孩子还小的时侯,多加爱护,明天他们将离我 而去,我也会离开。今天我要深情地拥抱我的妻子,给她甜蜜的热吻,明天她 会离去,我也是。今天我要帮助落难的朋友,明天他不再求援,我也听不到他 的哀求。我要乐于奉献,因为明天我无法给予,也没有人来领受了。 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这是我的末日,那么它就是不朽的纪念日。我把它当成最美好的日子。 我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我要每一分钟都 有价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这样,我还要继续努力。今天的 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最后的也是最好的。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的话,我要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
高中语文 第7课 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1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探索语句的含义和作用,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材料1. “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材料2.“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刘半农)思考:本文不为刘和珍立传,为什么全文开头要用史家笔法点明开追悼会的日子呢?在“那一天”前长长的定语又起什么作用呢?2.揣摩这些词语的表达意义: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独——徘徊——前来——正告—--很爱看——3.“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为什么作者要反复说“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却只能如此而已”?4.“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 ——为什么?5.“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材料:“必须睁了眼看,这样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论睁了眼看》7.下面三句在作者的感情表达上有何不同?(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2)“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8.“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
2.4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第二课时1(鲁人版必修三) (1)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⒈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⒉体味作者悲愤交加的感情⒊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教学过程一、分析第二部分默读第一、三、四、五小节,思考归纳:课文记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你能认识到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位青年?1、预定《莽原》-→向往革命,渴求真理。
(毅然)2、“风潮”领袖-→不屈势力,反抗校长,富于斗争精神。
3、虑及母校,黯然泪下-→有远见、有革命责任感4、始终微笑,态度温和-→和蔼善良5、欣然请愿,府门喋血-→勇敢坚强、敢于抗争(欣然)6、难中救助-→从容善良二、探讨:⑴为什么详写府门喋血?明确:①喋血过程:请愿-→中弹-→未死-→头胸被猛击两棍-→死掉②一是揭露了敌人的凶残,证明那简直就是虐杀,二是赞扬了三个女子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精神。
⑵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
”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对惨案“悲愤”感情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示例:①解读“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段话。
明确:a、“惨象”指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流言”指御用文人的无耻诬蔑。
这两个词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有形的刀枪加上无形的刀枪,这就是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这就是中国式的白色恐怖!正是这野蛮而严密的专制统治,使得我们的民族逐渐消亡,以致“默无声息”了。
b、“沉默”有两种含义、两种结果:一是“爆发”,沉默的过程是积蓄力量的过程,是爆发的先兆;一是“灭亡”,甘受压迫,国家、民族更加衰颓下去。
作者选用选择复句,启示人们:事情已到了尽头,对中外反动派说什么也没用,必须起来斗争,表明了作者的斗争意志和殷切期望。
②解读“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段话。
2.4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三) (3)
2.4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第二课时(鲁人版必修三)一、导语设计由检查作业导入。
二、推进新课(一)学习第三、四、五节阅读第三、四、五节,看作者是怎样记念、怎样揭露的。
第一节里作者写到“毅然预订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那么,在第三节和第五节里作者又写了刘和珍的哪几件事?这些说明了刘和珍的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由学生默读后回答。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结,形成如下的板书:记念毅然: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反抗:坚持正义,敢于斗争微笑:和蔼亲切,坚毅乐观黯然:深谋远虑,有责任感欣然:为国为民,自觉参加要说明几点:1、对于刘和珍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的表现,补充与否,补充多少,由教师根据实际来决定。
如果涉及杨荫榆,应说明她的晚节还是好的(见杨绛女士的文章)。
2、关于她的微笑。
学生容易理解这表现了刘和珍的和蔼、亲切。
还应补充:正是这一点团结了群众,坚持了斗争,许广平曾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刘和珍融洽各人,笑咪咪的温和感动各人,我知自治会早就拆散了”。
见《刘和珍生平》。
此外,“微笑”第二次出现在“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这说明,在女师大学生斗争失利的时候,刘和珍“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这里的“微笑”表现了刘和珍在斗争受挫时的乐观与坚毅,而不是一般的和蔼、亲切。
3、关于“黯然”,书上注释为“忧伤的样子”,这是对的。
应该作补充。
“黯”,心神沮丧貌;黯然,颓伤、失色的意思。
如果照搬词典注释,必将出现问题。
刘和珍在“学校恢复旧观”、即女师大学生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怎么会从坚毅乐观变得颓伤了呢?只是在“虑及母校前途”时,才“黯然至于泣下”,忧伤得掉下泪来。
可见,解释词义必须结合语境,这是一个原则。
4、于欣然的理解。
“欣然”是高兴、愉快的样子。
我们从《刘和珍生平》中得知,3月18日她“抱病带领女师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集会、游行和请愿”,并且用英语写了遗嘱。
由此可见,刘和珍参加游行和请愿有明确的目的。
她既能直面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反动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又能无畏地参加拯救祖国人民于危难中的斗争,有为国为民捐躯的勇毅气概,并以参与这样的斗争为幸福和自豪,这就是“欣然”的深刻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2课时)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教学实录(第2课时)
——再现场景,以景激情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
龙敏
一课前导入
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如匕首,如投枪,直刺敌人心脏,让敌人心惊胆寒,这一点不假。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了解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们遇难经过的同时,也一睹作为语言大师的鲁迅先生的风采。
二第四、五部分学习
1初步感知内容,巩固字词
(学生自读,大约3分钟,趁此时间,老师在黑板上书写字词。
)
师:请大家注意以下字词的正确读音与书写。
尸骸喋血屠戮攒射
言简意赅间谍擢发难数
骇人听闻光碟戳穿攒钱
生辨析(略)
2第五部分学习
⑴再现场景,以景激情
师:我们今天调个个儿,先学第五部分。
请大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一部努力学习,报效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