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沥青路面车辙对公路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司乘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车辙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进行防治提出可行措施,并为公路路面的日常养护提出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防治;引言1车辙产生的机理以及类型1.1 产生机理公路的车辙属于路面累积变形造成的。

公路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受到持续性的作用力影响发生变形并逐渐形成较为显著的车辙痕迹。

因沥青混合料在运营初期被荷载进一步压实,且沥青处于塑性流动状态,在高温、车辆碾压等情况下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在长期影响下沥青路面结构剪力遭到破坏,车辙是沥青路面变形的重要表现形式。

1.2 类型车辙形成根本性原理不存在差别,均是在车辆行驶造成的长期负荷影响下,由于公路所在地自然因素的作用,造成公路表面的混凝土发生疲劳变形形成。

根据车辙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通常有四种类型:(1)车辆失稳造成的车辙;(2)持续性负荷造成的车辙;(3)车辆结构影响形成的车辙;(4)路面磨损形成的车辙。

2 车辙成因分析以及防治措施2.1 成因分析(1)温度在夏季持续高温作用下,由于沥青路面的蠕动性加强,结构的流动性增强,车辆负荷造成的路面变形更为显著。

另因沥青表面的变形差异,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重心稳定度下降造成车辆失稳的可能性更高,车辙的影响因此扩大。

(2)荷载公路作为区域货物运输的主要通道,日常通行量极大,由于大量重型车辆通行,路面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又因重型车辆载重的重心不固定,导致车辆轮胎与地面的接触压力并不完全相同,接地压力较大的部分车辙痕迹就更为明显。

因此公路在长期处于高负荷的情况下造成的持续性破坏难以避免,导致沥青路面的结构遭到破坏,甚至出现显著的剪力破坏情况。

(3)路面材料当前我国大部分公路路面均为沥青混合料。

沥青在高温状态下发生变形,是此类材料塑性的主要形式,因此该类型的材料无法完全避免高温变形的问题。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

沥青路面车辙报告1. 背景沥青路面是目前常见的道路建设材料之一,具有耐久性和舒适性等优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车辆的频繁行驶,沥青路面上会出现车辙,对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2. 车辙形成原因2.1 车辆负荷: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是车辆负荷。

过重的车辆或大型车辆会给沥青路面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路面变形,进而形成车辙。

2.2 频繁行驶:频繁行驶也是车辙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某些高流量道路上,车辆不断地来往,给路面带来了持续的压力,使得路面渐渐变形。

2.3 天气影响:天气条件也会对车辙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高温天气下,沥青路面可能会软化,容易被车辆压出车辙。

而在冷冻天气或雨雪天气中,水分会渗入沥青路面,加剧路面的破坏。

3. 车辙对道路的影响3.1 安全隐患:车辙对道路的行驶安全产生一定的隐患。

车辙会增加车辆行驶时的颠簸感,降低车辆的稳定性,增加车辆与路面的摩擦力,影响驾驶员的操控能力。

3.2 舒适度下降:车辙使得道路表面不平整,给乘车者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尤其是对于长途巴士、卡车等重型车辆的乘车体验更为明显。

3.3 维护成本增加:车辙的形成需要对道路进行维护修复,增加了道路的维护成本。

频繁的修复工作不仅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给交通行驶带来一定的不便。

4. 解决方案4.1 道路设计优化:在道路建设初期,可以通过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来减少车辙的形成。

采用更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条件的沥青配方,增加路面的耐久性和抗变形能力。

4.2 交通管理措施:合理的交通管理措施也有助于减少车辙的形成。

例如,限制过重车辆的通行,合理控制车流密度,减少频繁行驶对路面的压力。

4.3 定期养护维修:定期养护维修是减少车辙影响的有效手段。

及时进行路面的补充沥青、修补和重新铺设工作,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

4.4 新技术应用:引入新技术也有望改善车辙问题。

例如,可考虑在某些重要路段使用更耐磨、抗变形性能更好的新型道路材料,如高分子改性沥青等。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沥青路面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被广泛应用,沥青混合料是组成沥青路面的重要材料,车辙现象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胶质和骨料之间的黏结性减弱或者在较大的外力下,沥青混合料中骨料达到抗剪切力的最大值,而使混合料产生流动变形。

车辙的形成不仅影响着路面结构的平整度和舒适性,而且在雨季会产生水漂现象,严重威胁着行车安全。

因此探究车辙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车辙的形成原因1.1车辙形成的内因车辙形成的内因主要包括:路面结构形式,材料,施工工艺的方面。

1)路面结构的层厚不同,其模量也不同,产生车辙的厚度也不同,我国公路设计时,主要注重路基的强度设计,路面的厚度一般较薄,但实际研究表明路面结构同样承受较大的剪力,因此路面结构可能产生较深的车辙破坏。

2)路面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对车辙的形成也有影响。

混合料中的粗骨料含量直接影响混合料骨架的形成,而良好的骨架结构对混合料抗剪能力的增强有重要作用,细集料的含量影响混合料整体的黏结性,细集料含量越多其表面积越大,与沥青的胶结越好,混合料抗剪切能力越强,抗车辙能力越强。

粉胶比大小也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粉胶比越小说明自由沥青含量较大,混合料的流动性就大,抗车辙能力就弱。

3)路面结构的设计、施工因素。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设计与计算配合比设计的差别,路面的振动、压实等影响混合料的空隙率,当孔隙率提高3%时,混合料的形变率提高2-3倍,冬季压实和夏季压实的路面的孔隙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抗车辙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别。

1.2 车辙形成的外因车辙形成的外因主要包括:交通情况和气候条件。

1)交通量越大,荷载作用次数就越多,大型车量、超重车辆越多,荷载作用就越大,路面的车辙量也随之增大,大量实验表明,车辙的深度随累计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2)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车辙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沥青材料是一种感温性较强的材料,在其吸收热量之后,呈现出流动状态,经受荷载作用时极易产生车辙,因此在寒冷地区车辙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在炎热地区车辙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沥青路面车辙是指车辆通行过程中,由车轮对路面表面的一定沿线面积产生的磨损、剥离和压实等形成的凹槽或线条。

1.材料因素:(1)沥青质量差。

沥青用量过多或过少,或者沥青的质量不达标,如温度过高或太低,或者沥青未充分加热或充分混合,都会导致沥青路面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粘结性能减弱,易造成车辙。

(2)砂石材料问题。

砂石的质量不达标,伸长率小,易产生龟裂和解理,从而导致车辙。

2.施工工艺因素:(1)施工温度不合适。

施工温度高、时间长容易出现过早断裂,而施工温度低、时间短又容易出现变形、裂缝等。

(2)压实不足。

由于路基处理不到位、压实不够,或者是压实机器不合适,施工后易出现车辙。

3.交通载荷因素:(1)载重过大。

如大型卡车、货车重载,会给路面带来更大的载荷,使路面更易产生车辙。

(2)车辆行驶路线一致。

车辆经常在同一路线上行驶,会集中产生车辙。

二、防止措施车辙的形成对路面使用寿命和行驶舒适度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防止措施来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证行驶舒适度。

1.材料方面:(1)筛选高质量的砂石。

选用长伸高弹性模量、抗压强度高的砂石;适当调整沥青及矿料骨料的掺和比例,提高稳定性和耐久性。

(2)加强沥青烘干。

加热时间充分、温度稳定,使沥青完全充分缓和。

2.施工方面:(1)施工温度正确。

根据材料的性质,在施工之前充分测试,确定正确的施工温度。

(2)充分压实。

把握好充实度,根据路段不同的结构材料确定压实测线距离,充分压实路面。

3.交通载荷方面:(1)限制载荷大小。

规定车辆载荷,避免超载行驶。

(2)分流压路车辆。

经常使用重载车辆通行的路段可以尝试使用其他路段,以分散交通载荷。

(3)隔离道路部分车道。

在交通频繁的路段,通过设置隔离设施,使道路部分车道轮流使用。

如轮流使用快车道和慢车道,使道路整体使用均匀,减少磨损和车辙。

综上所述,预防和控制沥青路面车辙的产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交通安全等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沥青路面几种类型车辙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几种类型车辙的成因分析与防治

沥青路面几种类型车辙的成因分析与防治摘要旨在对几种类型车辙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原因;防治沥青路面车辙对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所以控制路面车辙是设计和施工人员迫切关心的问题,如何切实减轻和消除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下面结合车辙的几种类型简单谈谈个人的拙见。

1 车辙分类1)失稳型车辙。

是由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因路面结构层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内部材料的横向流动引起位移而形成的。

当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时,在外力作用下沥青路面常会产生这种车辙。

2)结构型车辙。

是由于路面结构整体刚性不足,由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永久变形积累造成的,这种变形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垫层的竖向永久压缩变形和土基的固结造成的。

3)磨耗型车辙。

是由于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材料受车轮磨擦和自然环境因素作用下持续不断损耗而造成的。

在路面车辙中,一般以失稳型车辙为主。

当土基和基层垫层的承载力明显不足或压实不足时,结构型车辙比较明显;当沥青结合料明显偏少或者粘附性明显不足或寒冷地区沥青发硬变脆,造成沥青混合料松散时,磨耗型车辙比较明显。

2 几种类型车辙成因及防治措施2.1 失稳型车辙成因与防治措施失稳型车辙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而造成的,常出现在沥青面层10cm以内,在高速公路沥青面层中,中面层容易出现这种车辙。

高温时的车辙,主要是抗剪强度不足或塑性变形过剩造成的。

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取决于混合料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可以用摩尔方程τ=c+σtanΦ来说明矿料和沥青对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τ的影响,其中,c是沥青与矿料之间产生的粘聚力,Φ是矿料与矿料之间产生的内摩擦角,σ是沥青混合料所受的正应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从以下角度进行探讨。

1)内摩擦角的影响因素。

①集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纹理。

沥青混合料的内摩擦角是由于集料与集料之间的嵌挤作用产生的。

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产生的原因

车辙产生的原因车辙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特有的一种破坏形式,它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以及气候(高温)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永久性变形,表现为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严重时车辙的两侧会有突起形变,造成路面使用性能更加恶化。

车辙产生的因素,包括沥青材料、施工工艺、级配组成、施工控制、荷载作用、温度影响等等。

①沥青材料的高温稳定性及耐久性等较差,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施工工艺不合理,是产生车辙的原因之一,比如对路基的反射应力没有使用合适的工艺进行分散处理,造成沥青面层局部受力不均匀产生车辙。

③重载和超载车辆的通行,也是产生车辙的原因。

④沥青混凝土级配不合理,造成车辙的出现。

GND抗车辙添加剂应用范围高速公路、重交通道路、车辆交汇区域、机场跑道、公交车道、工业地面、集装箱堆放场地等要求承受重载的道路和场地。

四、 GND抗车辙添加剂添加量及添加工艺抗车辙添加剂的使用剂量为沥青混合料的0.3~0.5%。

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kg。

用于道路则一般掺0.35 - 0.4%,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 - 4kg即可。

交通量大,重型车辆多的用高限。

特殊路段可掺0.6%以上。

抗车辙添加剂的使用工艺方便简单,通过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直接加入:1. 将矿料加热到170~180℃时,将GND添加剂直接投入拌和锅内进行干拌,拌和时间可增加2~3秒2. 加入热沥青继续搅拌,拌和时间可相对增加3. 成品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和储存运输按常规的混合料进行1、选择粘度较高针入度较小的沥青如温区使用AH—90,热区使用AH—70,实验证明,在抗车辙能力上,70#沥青优于90#沥青。

2、粗集料尽可能选择较粗的颗粒考虑到最大粒径须受相关层厚的约束,且料径过大,对防不利,故中、下面层可采用AC—25或AC—30,上面层如为4cm,考虑热稳兼顾防水及抗滑采用AC—16或AC—20。

其级配可选择在Ⅰ型与Ⅱ型之间。

3、加矿粉加矿粉可提高沥青的稳定性,并可避免离析,但矿粉掺量不能过大,矿粉与沥青之比以1.0—2.0为宜。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
目录
01 一、沥青路面车辙的 成因
02
二、沥青路面车辙试 验
03
三、沥青路面车辙预 防措施
04 结论
05 参考内容
沥青路面车辙是公路工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行 车安全性。本次演示将从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车辙试验和预防措施三个方面 进行分析和探讨。
温度也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材料的强度和 稳定性会降低,容易产生车辙。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沥青路面温度升高, 车辆通过时很容易产生车辙。
水因素对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路面中的水分会软化沥青和集 料,降低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路面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增加车辙产生的 可能性。
针对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因,可以采取改进路面设计、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减少 轮胎磨损等预防措施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然而,沥青路面车辙的形 成机理和预防措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工程问题。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在长时间 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容易产生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因此, 研究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及混合料组成设计对于提高路面质量和延长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沥青路面车辙试验可采用试样控制法和现场道路试验两种方法。试 样控制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制作一定规格的试样,模拟现场路面的环境和载荷 条件进行加载试验,以评估路面的抗车辙性能。现场道路试验则是直接在道路 上选定试验段,通过实测车辆载荷和环境因素等数据,分析计算路面的车辙变 形量和变形速率。
结果及分析:沥青路面车辙试验结果包括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两个方面。在 相同条件下,变形量和变形速率越大,说明路面的抗车辙性能越差。通过对不 同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其对车辙形成的影响和规律。例如,通过改变车辆载荷、 温度和水因素等条件,观察它们对车辙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 响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现象的原因与技术对策

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现象的原因与技术对策
道路干燥 0
160 TRANSPOWORLD 2012 No.24 (Dec)
累积形成车辙,俗称流动性车辙或失 稳性车辙。该车辙的路面上;一方面 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 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向上隆起,在弯道 处明显向外推移,使车道标线因此成 为曲线,主要行车路段车辙断面呈W 型。对于单轮组行驶的车辆在宽幅的 路面上出现非对称形状的车辙,一般 容易发生在车辆上坡、交叉道口等附 近路段,即由于车速低和轮胎接地产 生横向应力大的地方较多。
应力; sm——各沥青层面层粘性部分 的劲度模量。在以上公式中;车辙量h 并不是简单的随hi函数的增大而增大, 因σa也是hi的函数,而且随着hi函数 的增大而减小,车辙与厚度的关系在 其他条件不变时;而在某一临界厚度 时是增函数,在低于临界厚度时是减 函数。故临界厚度与路面结构、材料 组成有关,一般在15~25cm之间,具 体的设计厚度可根据交通量、轴载及 远景规划进行理论计算。目前我国的 路面结构层计算总厚度比较偏薄,尤 其基层和底基层厚度偏低,而沥青混 凝土面层偏厚极易出现车辙,沥青面 层越厚车辙越明显,运营时间多数达 不到设计使用年限。
料的高温稳定性与产生车辙的因果关 系,通过材料特性和动态分析使之得到 改进与防治。
正常情况下沥青路面车辙有 三种典型的现象:
结构性车辙
由于车辆荷载的作用超过路面 结构层的强度,车辙主要发生在在沥
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内的各结构层 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形,成为结构性车 辙。该现象使得车辙宽度较大,两侧 没有隆起现象,横断面呈凹型或V字型 形状。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多采用三层 形式结构,增加面层厚度是为应对日 益繁重的交通量;避免低温裂缝和反 射裂缝的迅速恶化,但实际三层结构 使高速公路早期损坏发生的时间推 迟;降低损害严重程度并未产生明显 效果。全国范围内水损害和车辙未得 到根本的控制,因此针对中轻交通可 尝试设计双层式沥青面层结构,在材 料设计方面采用骨架嵌挤密实性沥青 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提高沥青混凝土 在半刚性基层上承受和传递荷载的能 力,减少车辙的发生。双层式沥青粒 料的优势是可以实现分阶段设计和施 工,以应对中轻交通,待交通发展到 重交通时可在沥青面层上加铺一个沥 青层,或者在沥青路面运营到一定年 限后再加铺一个沥青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摘要】沥青路面一旦产生车辙,其交通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本文根据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对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道路;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随着近年经济的快速发展,车流量在不断的增加,其沥青路面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害,比如车辙、裂缝、泛油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到了交通安全。

因此,就需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改善措施。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车辙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车辙的出现将会对通行的车辆和路面产生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车辙的产生会使沥青路面产生变形,其路面平整度受到影响;②车辙会使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变得更加薄,其路面的结构和面层的整体强度将会变弱,其他病害很容易就诱发出来了;
③车辙的产生会使雨天的排水变得更加不畅,路面的抗滑能力大大的下降,其交通安全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④车辙的出现会使车辆在更换车道或超车时方向失控,其交通的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综上可知,车辙的出现将会严重影响到路面的服务质量和使用状况。

1、车辙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发现,车辙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

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路面施工技术及沥青混凝料性质,外部因素则是指气候、车流量、荷载以及路面坡度等影响因素。

其中内部影响因素是可以进行控制的,外部因素就很难控制。

1.1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
我国路面大部分采用的材料是沥青混合料。

沥青层材料是会发生变形的,其变形量会随着路面结构中厚度的增大而变大。

此外,沥青路面中级配碎石也是随之发生一定程度的永久变形。

沥青路面采用的材料是半刚性基层或刚性基层,这两种材料具有比较高的高温抗剪变形和稳定性能力,因此,沥青层是产生车辙主要部位,其中土基和刚性基层产生车辙的概率是非常小的。

1.2施工因素
施工质量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车辙病害的内部原因之一,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施工工作,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路面产生车辙病害。

其主要的施工因素有:①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比较严重时就会造成级配偏差,使得配成的混合料偏软,未达到一定强度;②片面的看重路面的平整度,没有对压实度进行严格要求;③油石比控制不准确等因素;④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过程,在对沥青路面施工时需要做好中间的施工,防止路面层间出现滑动现象。

这些施工工作都是引起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内部原因。

1.3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是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外部因素之一,气候因素主要指的是风、雨、日照、气温、热流以及辐射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对沥青路面产生病害。

在这些因素中,只有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机理不同,其它的因素都间接的归纳到温度变化上来。

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发现,如果当地气温比35℃还要低时,那么路表温度就会低于55℃,此时车辙的变化不是很大,其长度能控制在8mm以内,但如果当地气温达到38℃以上,那么其路表就会达到38℃以上,此时的车辙的长度就会明显的增长,其车辙病害就会更加的严重。

由此可见,温度的变化对车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2、车辙的处理措施
车辙的处理措施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产生原因,其处理方式也是不相同的,本文所研究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针对上述车辙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来以下几种处理措施,由于气温因素属于外部影响因素,因此,本文选择的处理措施主要是根据内部影响因素提出的。

2.1路面基层类型选择
一般而言,由于路面结构采用的材料种类多,组合类型复杂,车辙亦随之发展,且发展程度不一。

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较全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其抗车辙性能更为优越。

最近几年,路基基层大部分选用的是半刚性,例如二灰稳定碎石和水泥稳定石屑等。

采用二灰、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材料相对是常用的作法,除了选材,重点是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以保证组成的混合材料设计合理以及严格控制施工。

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将石灰、粉煤灰、水泥按规定的混合比复合使用,加强基层的综合稳定性。

其中的原理便是水泥起早强作用时,石灰可使抑制其刚度过大,而粉煤灰则起到减少收缩的作用。

2.2沥青混凝土组成和施工控制
半刚性基层路面的车辙主要产生于沥青面层,而产生车辙的重要原因是沥青混凝土材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在车辆的重复载运作用下产生变形。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剪能力及内摩阻力,会通过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累积影响程度反映出来。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是防治车辙最有效的途径,保持沥青混合料稳定的主要因素是结合料的胶结作用。

需要通过对沥青的用量、类型、混合料的配合比等特征来控制沥青路面的质量,从而有效的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辙能力和耐久性。

(1)沥青类型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能力,主要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和内摩阻力。


响沥青混合料粘结力的主要因素有沥青的粘度、沥青用量、沥青与矿料相互作用的特征等。

其中,沥青粘度越高,其粘结力越大,且抗剪强度越高。

因此,沥青会应该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使用的地方也不一样,比如高温的情况和严寒情况,对于沥青材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何根据沥青材料的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是需要充分考虑的,在高等级沥青路面的应用中,应该考虑石油沥青的稠度和性能,确保路用性能能够满足要求,能够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2)沥青用量
沥青的用量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结合力,无论是使用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到混合料的粘结性,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先做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从而确保沥青混合料不发生扩散和离析的现象。

为了改善其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必须严格按马歇尔试验指标选用,同时还应对其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检验,合理确定沥青的最佳用量。

沥青用量过多,超过最佳用量的0.3%~0.5%,就会对车辙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施工时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

3、结束语
综上可知,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处理方法也有很多种,因此,要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为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安全环境,其处理方式就需要针对车辙现象产生的原因来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现象还会出现,因此,还需要研究者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以此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秀凤,景铎.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J].价值工程,2014(05)
[2]高立广,尤光辉.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02)
[3]戴峰.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原因和防止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4]王雪莲.高等级沥青路面高温性能影响因素[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