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人物时间历程。

合集下载

如何评价张居正

如何评价张居正

如何评价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是明朝中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臣。

评价张居正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贡献:
1. 政绩卓著:作为明朝嘉靖时期的首辅,张居正致力于整顿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经济。

他通过减少开支、整顿财政、加强军事力量等手段,成功推动了明朝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稳定和繁荣。

2. 勤政为民:张居正以勤政著称,他秉持“儉以养廉,廉以养民”的原则,努力整治官员的腐败现象,并推行温良恭俭让的治政理念。

他对民生事务也格外关注,提倡救灾济民,创设“乡试贡孝廉,挑民课畿辅,供养残疾军人”等福利政策。

3. 教育改革:张居正注重教育改革,提倡举贤任能,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

他在教育方面推行科举制度的改革,取消了明朝前期存在的某些不公平规定,使得科举选拔更加公正。

他还倡导实用主义教育,推动编纂和修订教科书,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4. 文化贡献:张居正在文化领域也有显著的贡献。

他倡导以经世济民为宗旨的文化理念,提倡文风俭朴,反对近体文风。

他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和文化爱好者,撰写了许多文学作品,如《墨脱存稿》等。

然而,也有一些负面评价和争议与张居正相关,例如对他的过度权力追求、对异己的打压等。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全面客观地看待其贡献和局限,并考虑当时的历史和背景。

综合来看,张居正在明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的突出贡献,使他成为备受尊重和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张居正的小故事

张居正的小故事

张居正的小故事张居正,字太素,号东篱,直隶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被誉为“明代第一相”。

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小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居正的小故事。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得父母的喜爱和师长的赏识。

在读书期间,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不断充实自己,终于考取了功名。

张居正考中进士后,一直怀抱报效国家、振兴社稷的理想,励精图治,励行节俭,深得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张居正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清明的政治理念,他主持修订了《大明律》和《大明饮食志》,推行“靖难”政策,整顿朝纲,削藩夷权,整顿军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了明代政治的发展。

他还提倡节俭,力行廉洁,深得民心。

张居正在政治上的一系列举措,为明代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居正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

据传记载,张居正在担任礼部尚书期间,曾经亲自下厨为家人做饭。

他烹饪手艺高超,炊烟袅袅,香气四溢,家人们闻之心生温暖。

张居正认为,做饭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一种对家人的关爱和呵护。

他用心烹饪,用爱滋养,让家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幸福。

除了烹饪,张居正还喜欢种花养鱼。

他在官邸的后花园里种满了各种花草,鲜花盛开,香气袭人。

他还在池塘里养鱼,清澈的水中游动着金鱼和锦鲤,成群结队,生机勃勃。

张居正喜欢在花园里散步,欣赏花草的美丽,观赏鱼儿的灵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张居正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小故事。

据说有一次,他在官邸里举办宴会,宾客们齐聚一堂,气氛热烈。

突然,一位仆人跑进来报告说,有一位老人在门外乞讨,请求张居正施舍。

张居正听闻后,立即让人将老人请进来,安排他坐下,亲自为他倒茶送水,询问他的姓名和家庭情况。

张居正还慷慨解囊,赠送给老人一些钱财和衣物,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关怀。

这件小事传扬开来,让人们对张居正更加敬佩和尊重。

张居正生平

张居正生平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张居正仍回翰林院供职。这时的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

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

精心整理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明朝政治家、改革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

明代湖广江陵人,时人又称张江陵。

明朝政。

张居正16岁1582年6月20日卒,年五十八,赠上柱国,谥文忠,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

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着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直上尽头竿1525年,张居正在荆州府江陵县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出生。

其曾祖父因做了一个这样的梦:月亮落在水瓮里,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浮起来,于是其曾祖父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试,明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

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夺得首辅之后被严嵩进谗而被杀,严嵩为内阁首辅。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

为此,嘉靖二十八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

而这些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155015571567尽头竿了。

巩固国防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此外,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

自1562年严嵩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

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156815721570决策受降。

鉴于此事非同小可,张居正写信,要崇古立刻把详情密示于他。

原来,俺答的第三个儿子死时遗一小孩即把汉那吉,把汉那吉长大娶妻比吉,后爱上姑母之女三娘子并再娶。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

古代政治家张居正的生平事迹张居正是明代最有权威的一个首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不可多得的政治家1582年6月,张居正病死,一些改革的反对派重新聚集,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改革基本失败。

下面是跟大家分享的张居正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明朝名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进行了“万历新政”,使原已垂危的大明王朝生命得以延续,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

祖籍安徽凤阳。

明太祖封先祖张关保到归州,为归州千户所。

张居正曾祖庶出,无法承世袭官职,迁到湖广江陵。

张居正生于公元1525年5月24日,卒于公元1582年6月20日。

5岁入学,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璘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中了举人,23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领翰林事。

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

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

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严厉整肃朝廷上下。

在张居正功成名就之时,他把矛头对准了曾给他带来巨大利益的阶层;;文官集团。

张居正除了推行一条鞭法,使得税收统一收钱不收物,节省了很多土地,更实行考成法,其具体实施方法类似于今天的考勤,比如一位知府(五品),年初时就要写好一份计划,不能太少,写好后自己留一份,给张居正一份。

如计划过少,就要退回重写。

计划通过后,以后的一年里这位知府就要为完成计划而努力。

如果到了年末,核对后发现这位知府有什么事没有完成,那知府就会被贬职降为知县。

张居正

张居正
事农,农夫藜藿不饱,而大贾持其赢余,役使贫民, 执政者患之,于是计其贮积,稍取奇羡以佐公家之急。 ” ——《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
租税原则:“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 以厚商而利农。”

(一)实行背景:明代中叶以前,封建国家的田赋征收以细密的区别户籍的方法各种田土科 则,差役上分为里甲、均傜、杂泛三种。两税即夏粮和秋粮,主要课取实物,如米、麦、 豆、草等。 明中期土地兼并剧烈,旧的田土户等制度被破坏,封建国家对赋役承担 着的控制减弱。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以实物为主的田赋征收和力役为主的差徭逐渐改 变为将税粮改为折银,用代役银替代力差。
解析:丁粮就是按人丁和税粮(即田亩)摊派徭役,量地计丁,宗室、富豪要隐产瞒丁, 逃避赋役就比较困难,贫苦农民“产去税存” 的现象也会减轻,从而限制了豪强地主,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由于“役归于地,计亩征收”也可以不用编订户则。从某种程度 上说明封建国家对开始由对户口人丁的控制改向地亩转移。

(三)评析“一条鞭法”
III. “一概征银”,无论田赋徭役一律折银征收,废除力差; 解析:农民交纳银两就可以免去服役,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有利于提高农民的 生产积极性;由于以银纳税比以实物纳税运输方便,使得赋役的缴纳、运输等也非常方便, 节约了税收征纳成本;赋役征银还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IV. “官为分解,雇役应付”,赋役的催征、收纳和解运皆由官府承办,改变过去征粮民 收民解的办法。 解析:官府雇人代役进行解运工作的进行,实际上是继承唐宋以来由强制劳役转变为和雇 的思想。在封建地主经济制后期,差役与雇役已成为对立的新旧两种劳役制度,随着商品 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差役的落后性日益暴露,实行雇役已为大势所趋。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字太冲,号东篱,陕西蒲城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被誉为“张太监”、“张三才”等称号。

张居正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成就,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从张居正的生平、政绩和影响三个方面,为您讲述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生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自幼聪慧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在家乡读书时,张居正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才能,备受师长和同学们的尊敬。

后来,他考入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师从著名学者王守仁,深造经学、史学等知识。

张居正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了国子监的佼佼者,备受赞誉。

张居正年少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很快引起了朝廷的重视。

他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政治才能和管理能力。

后来,张居正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成为内阁首辅,直接参与朝政决策,对明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居正在政治上提倡“明君贤相”的理念,主张以忠诚、勤政、清廉的作风治国。

他积极推行改革,整顿朝纲,削藩安民,加强中央集权,提高政府效率,推动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张居正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儒学,倡导教育普及,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张居正在历史上被誉为“明代第一相”,他的政绩和影响深远而广泛。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整顿了明代政治体制,提高了政府的管理效率,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张居正还注重科举制度的改革,选拔人才,推动了明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总的来说,张居正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张居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居正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

明史张居正传原文与解析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仲任,浙江绍兴人。

他是明代中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其直言敢谏、勤政爱民而著称。

本文将通过对《明史·张居正传》和相关解析的分析,深入了解张居正的生平和政治思想。

1. 张居正传原文解析张居正传是《明史》中的一部传记,对张居正的人生经历、政绩和政治思想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以下是其中的原文摘录:(此处省略正文,请自行查阅原文)通过阅读张居正传的原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才华横溢、勤政爱民的特点。

他一生致力于推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且具体的政策,如开矿、设铸币局、降低农田赋税等,这些政策为明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较早意识到国家财政危机和军事危机的官员,提出了治理国家的一系列对策。

他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以及对官员廉洁奉公的要求,展示了其崇尚道德和礼法的思想体系。

2. 张居正传解析张居正的政治思想充满了现代的理性、务实和开明,他注重治理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提倡思想上的开放和改革。

他重视教育,提出了“教化士民”之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思想教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同时,他通过改革官制、设置科举考试标准等措施,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加强政府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张居正还在农业、水利工程等方面积极推动改革与建设。

他提出开垦荒地、疏浚河渠,以及实行耕者有其田、公田私耕等农业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农田开发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他还注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增加税收收入以解决财政困难。

在对外政策方面,张居正主张“周游列国,密图四邻”,鼓励海外航行和贸易活动,提倡与邻国建立友好关系,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总体而言,张居正以其才华横溢和勤政爱民的形象,成为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对明朝的改革和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世政治家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张居正传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政治思想和政绩。

他的改革思想和务实精神对于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治理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东坡,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是明朝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张居正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

张居正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拥有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精神。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学识和才智,被誉为“神童”。

他曾经在苏州的一所私塾学习,师从于当时的著名学者。

在这个私塾里,张居正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培养了他的博学多才。

张居正的才华很快被人们所认可,他被推荐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一举中第。

此后,他进入了明朝的官场,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在官场中,张居正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勉工作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他先后担任过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等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干。

然而,张居正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担任内阁首辅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积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力图挽救明朝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他提出了“节俭治国”的理念,削减了官员的薪水和福利,减轻了财政负担。

他还推行了“一条鞭法”,统一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财政收入。

此外,他还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张居正的改革措施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但他坚持不懈地推行下去。

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挽救明朝的政治和经济,保护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他的改革措施虽然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困难和矛盾,但却为明朝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贡献,张居正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学作品以诗词和散文为主,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他的诗词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他的散文则以议论和抒情为主,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

张居正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经世济民为本”,强调政治家应该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他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认为知识和行动应该相结合,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对于明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明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大家可能并不了解皇帝身边的助手。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明朝名相张居正。

高三历史常识:明朝名相张居正简介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宰相之一。

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

张居正是明朝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后来,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交好,冯保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但是很他憎恨当时的宰相高拱。

冯保集合了多方力量,将高拱扳倒,促使张居正当了宰相。

张居正得知冯保的势力,便拉拢冯保作为他的盟友,在后来,张居正在实行新政时,冯保也给予了支持。

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信任帮助明神宗处理国家政事,担任宰相一职。

在位期间,张居正勤勤恳恳,为明神宗处理政事建言献策,深得明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

在当了宰相之后,便迎来了为官生涯的辉煌点,那就是推行了万历新政。

张居正看到明朝长期处在积贫积弱的水火之中,便向皇上商议改革一事,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深得明神宗的认同。

张居正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之后,便开始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改革。

张居正在改革期间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导致他积久成疾。

即使在生病期间,张居正依然坚持推行新政的实施。

此时,新政在张居正大力的施行下,已经初见成效了,明朝的经济也出现了一定的复苏。

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到保守权贵派的阻拦,为了顺利推行新政的稳定实施,张居正不怕艰辛排除万。

张居正的升迁路线图

张居正的升迁路线图

张居正的升迁路线图作者:林文而来源:《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年第01期《明史》赞张居正:“通识时变,用于任事。

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之才。

”明代思想家李贽亦嘉之为“宰相之杰”。

然皆是后话。

张居正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次年,其上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皆被诏夺。

八月,文忠之谥号也被夺。

言官“新进者,益务攻居正”。

张居正“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家”。

祖父张镇,不事生产也不读书,是豪宕任侠之士。

父亲张文明,二十岁补府学生,七次乡试未中。

“幼警敏,为文下笔立就,不复改窜,口占为诗,往往有奇句,然不能俯首就绳墨,循矩矱,以是见拙于有司。

”张文明因此对张居正寄望颇厚。

生于嘉靖四年(1525年)的张居正两岁识字、五岁入学、十岁通六经大义。

十五年,张居正十二岁应考,得郡守李士翱喜欢。

居正一名也系李士翱由“白圭”改之。

李士翱荐举张居正于湖广学政田琐,张居正补为府学生。

次年,他赴武昌乡试,获湖广按察佥事陈束欣赏,但巡抚顾璘担忧其或为方仲永第二,因此未予录取。

但呼张为“小友”,成忘年之交。

并宴请张居正,并对其子说:“(张秀才)他年当枢要,汝可往见之,必念其为故人之子。

”1540年,张居正终于得中,年方十六。

嘉靖二十三年,弱冠之年的张居正进京会试,但因“驰骋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而名落孙山。

后“昼作夜思、殚精毕力”,终于在二十三岁时中二甲进士,选庶吉士。

明自1458年,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简言之,张居正此前虽略有波澜,进阶却也算得是顺风顺水。

明世宗修玄求长生不死。

许多大臣刻意撰写斋醮用青词。

当时,夏言和严嵩先后得宠,但夏言心高气傲,而严嵩精于权术。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罗织罪名处死夏言,自此独揽柄国之权。

张居正有“愿将云锦丝,为君补华裳”的宏伟大志,不甘心做词臣生涯。

因此,在翰林,他不仅做应酬之诗文,而致力于历朝典章制度研究。

三年后,张居正补编修之职,继续研究朝章国故,广结师友。

简介张居正

简介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嘉靖●主要人物●夏言(内阁首辅);严嵩(青词宰相;内阁次辅;内阁首辅);徐阶(礼部尚书兼翰林院的掌院学士);杨继盛;严世藩;仇鸾;王世贞;邹应龙;高拱(国子监祭酒);张居正(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国子监司业)●著名事件●张居正论时政疏●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嘉靖议大礼●庚戌之变夏言倒台●张居正;杨朱临路而泣●鞑靼部下将领俺达攻打北京城●三字真经忍;严嵩倒台●隆庆【明穆宗】●主要人物●高拱(内阁首辅大臣)徐阶;张居正(内阁大臣);殷士谵(内阁首辅大臣);胡应嘉(言官);齐康(言官);李春芳(内阁首辅);王崇古(边关将士);鮑崇德(谈判);韩楫;陈洪(太监)●著名事件●徐阶与高拱的斗争●拨乱反正●三娘子事件●封贡互市●宰相打架事件●香山看景●万历【明神宗】●主要人物●万历;冯保(掌印太监;提督东厂);李太后;张居正(内阁首辅);戚继光;李成梁;刘台(辽东巡抚);邹元标●著名事件●万历新政●一条鞭法●考成法●吏治●经济●制度●节俭●驿传费(要有堪合)●清丈田亩●冯保与高拱斗争●紫禁城里的意外●弃用海瑞●丁忧夺情事件●官场风暴●五臣遭梃杖,张居正引刀自刎●长定堡大捷●修筑万里长城●君臣辩论赛●张居正辞职,小万历约拿情节●抄家的噩梦,冯保抄家,张居正抄家●多人为张居正平反昭雪●简介●家乡●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外貌●为人秀眉目,须长至腹,●地位●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著作●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人物性格●强大的政治觉悟;一腔政治热情;勇敢;待人亲和与人交好;重情义;谨慎;孤独;复杂;冷漠;志向高远;为国尽忠;辞俸守制;生活奢靡。

高中张居正改革知识点

高中张居正改革知识点

高中张居正改革知识点张居正是明朝中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的改革尤为重要,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张居正改革的知识点。

一、张居正的生平和背景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太维,号东坡,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具备了优秀的学识和才能。

他曾在京师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成为明朝朝廷的官员。

二、张居正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在明朝中期,国内面临着众多的问题,政府腐败、贪污现象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国家财政困难等等。

张居正上台之后,面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振兴国家、改善民生。

三、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步骤 1. 改革财政制度张居正认识到财政是国家的命脉,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财政制度。

首先,他大力推行“钱法”,改革货币制度,提高了货币的稳定性和信用度。

其次,张居正实行“地丁均税法”,对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并征收税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外,他还进行了严厉的财政纠风运动,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提高了财政的透明度和效率。

2.改革考试制度明朝时期的科举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张居正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革这一制度。

他推行“府试”制度,减少了乡试和会试的数量,提高了考试的难度和品质。

此外,他还注重选拔人才,推行“选贤举能”政策,为政府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官员。

3.改革军事制度明朝时期的军队存在着腐败和低效的问题,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他整顿了军队管理,加强了纪律,提高了军队的训练质量。

此外,他还改革了兵器装备,引进了新的武器和战术,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四、张居正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张居正改革的影响深远,首先,他改革了财政制度,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使国家能够更好地进行建设和发展。

其次,他改革了考试制度,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官员,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最后,他改革了军事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边疆稳定。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字太冲,号东篱,直隶深州人。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张三才”。

他在明神宗朱翊钧时期担任内阁首辅,开创了“张太监”时代,被誉为明代政治史上的一代奇才。

张居正的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事迹和感人的故事。

张居正出生于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好问。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深得经史子集之精髓。

年少时,他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备受当时名臣重臣的赏识。

他曾经在明神宗朱翊钧的朝廷上任职,出任内阁首辅,主持国家大政,开创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了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张居正在政治上提倡“明君依法治国”,主张“以法为主,以德为辅”,倡导清廉政治,整肃朝纲。

他秉持“忠诚、正直、勤勉、谦虚”的为政理念,深受人民爱戴。

他励精图治,勤政廉政,励精图治,推动了明代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他还提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倡导儒家思想,推崇儒家道德伦理,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张居正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一位文学家、诗人,著有《东篱乐府》等文集,文笔优美,情感真挚,被誉为明代文坛的泰斗。

他的诗词歌赋,多情多义,感人至深,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他的文学作品,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张居正一生坎坷,饱经沧桑,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忠诚国家,忠诚人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的一生经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张居正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居正的生平故事

张居正的生平故事

张居正的生平故事
张居正,明朝中期官员,万历年间宰相,被誉为明朝有史以来
最为杰出的一位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一生堪称辉煌。

生于嘉靖二年(1523年),家庭贫寒但孩子聪明,十一岁便中举,却因家境而放弃科举,进入府衙做小吏。

后来,在祖母鼓励
下认真学习,严守忠诚,竭力虚心学习,进入草觅山修习道教,
取道号“崇祯”,并恪遵庄敬、洁身自守、慈善公益的信条。

到了
万历年间,他被选入御史台,锐意进取,奔走四方,力排众议,
斗争不懈,成为明朝政治的中坚力量。

张居正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出色的文化素养之余,更有精明的经
济头脑,他改革削减官员,增加军费,加强海防,在军事、经济、文教等各个领域大力发展,黄河改道,为百姓带来了生存希望和
福利,开创了神奇的中国水利工程之巨。

张居正在大力弘扬科技进步的同时,也采取了汉质边疆等一系
列举措,巩固了国家的疆土安全,并确保了疆界的长期稳定。


位官场高手不仅深谙政治游戏,还善于沟通妥协,同朝廷上下和
百姓民众保持良好的关系,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然而,张居正也受到了当时官场上的整肃和打压,一生坎坷重重,在大权独揽之时常为“专权”大帽子所累,并因其中一名亲信
所犯罪被极度惩罚,遭到当时的皇帝的罢免。

前路走到尽头之后,他终于被诬陷叛乱罪名并被斩首,死于万历十年(1582年)。

张居正生平属于传奇,思想深邃,有时甚至超越了当时的时代,他的生平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拥有多少权力或资源,都应该以公
正和良心,对待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

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东坡,江苏吴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是明朝中期的重要人物,曾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等职,对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重要影响。

张居正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也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才能。

张居正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却拥有非凡的才华和聪明的头脑。

他从小就对学问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奋好学,很快就成为了当地的学子佼佼者。

他的才华引起了当时的官员的注意,得到了一些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明世宗朱厚照即位后,张居正进入了朝廷,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勉工作的态度,很快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负责管理朝廷的礼仪事务。

他在这个职位上表现出色,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朝廷的效率和形象。

张居正的改革不仅局限于礼仪方面,他还积极推动经济和农业的发展。

他提倡节约和勤俭,鼓励人们种植粮食和发展手工业,使得国家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科举制度,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他的改革措施被一些人视为妄图削弱他们的利益,因此他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和诬陷。

但是,张居正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和挫折击倒,他坚持自己的理念,继续推动改革。

张居正的故事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应对灾害和危机时的智慧和决断力。

在他的任期内,明朝遭遇了多次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的威胁。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危机,保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活。

他组织了抗击倭寇的战斗,修筑了长城和边防设施,有效地防止了外族的侵略。

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轻人民的负担,帮助他们渡过了灾难。

然而,张居正的改革和政绩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

他的一些政敌和对手对他的改革持有质疑和反对的态度。

他们认为他的改革过于激进,削弱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权力和地位。

张居正生平

张居正生平

张居正嘉靖四年(1525)生于湖北江陵,他的祖父张镇是皇室宗亲辽王家的侍卫。

他的父亲张文明,虽颇有文采,却时运不济,七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直到自己的儿子成了翰林,他还是个不第的秀才。

在那样的年代,要想改变家族的命运,唯一的出路就是科举入仕。

好在张居正从小就是个神童,13岁考中秀才,16岁中了举人。

就在中举的大喜日子,对他因妒生恨的辽王之子朱宪,以祝贺为名请张镇喝酒,活活将老人灌死。

功名未就,祖父新亡,才子的心高气傲和身份的低贱,给张居正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由此造成的巨大反差和冲击,影响了他的一生。

张居正做官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

嘉靖二十六年(1547),张居正以优异的成绩中了二甲进士,被选为庶吉士送入翰林院。

两年后,他被授以翰林院编修,撰写了《论时政疏》,首次提出****的主张,却石沉大海。

那时的朝廷,皇帝不理朝政,内阁强人迭起,党同伐异,年轻人空有凌云壮志,又能何为?嘉靖三十三年(1554),眼看朝政越来越受到严嵩的败坏,张居正“以病谢归”,选择了适时而退。

此后的3年里,他在家乡博览群书,考察农民的疾苦,也曾低沉、彷徨,也有愤世和经世的困惑,却在休整和反思后,重新燃起了报效朝廷的热情。

回到朝廷的张居正,仍没有得到重用。

当时严嵩的擅权越来越肆无忌惮,徐阶依然默不作声,张居正则一如既往地少言寡语,虚与委蛇,默默地等待时机。

纵观大明王朝的历史,在嘉靖、隆庆年间,内阁大学士们时时处在明争暗斗的状态。

短短几年,徐阶攻倒严嵩,高拱推倒徐阶,李春芳被高拱击败,高拱又被政敌轰跑,取得最后胜利的,却是一向低调的张居正,他靠的正是隐忍和智谋。

为成伟业,攀援后宦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中,皇权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源泉。

而改革、变法要取得成功,势必要取得皇权的支持(虽然有时候皇权并不一定掌握在皇帝的手里)。

在某种意义上,变法就是围绕皇权展开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权力角逐和权力再分配。

隆庆六年(1572),隆庆皇帝久病而亡,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也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张居正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

张居正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

张居正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张居正(1525年-1582年),字居正,号东明,明朝中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同时也是明神宗时期的重要官员,他以其在明朝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而被誉为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

一、张居正的背景和早年经历张居正出生于河北省永年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自小聪明过人,善于学习,曾得到私塾教师的赞赏和培养。

后来,他考入明朝的进士,进入官场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二、张居正的政绩和改革思想1. 财政改革张居正担任太仆寺卿(负责国家财政事务)期间,推行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

他坚决反对费用浪费,通过裁撤多余的官员和整顿官员津贴等方式,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

此外,他还提出了节约开支、增加税收等一系列措施,为明朝财政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农村改革在张居正的主持下,明朝进行了一系列农村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他推行了土地整顿政策,减轻了农民的田赋负担,并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措施,提高了农田灌溉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环境。

3. 教育改革张居正注重教育改革,他积极推动修订了明代的典籍和考试制度,大力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他主张培养实用人才,鼓励学习实用知识,同时也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教育,倡导学以致用的教育观念。

4. 社会治理改革为了加强社会治理和维护社会秩序,张居正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他颁布了严厉的法令和政策,打击腐败和不法之徒,同时也加强了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了法律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

三、张居正的影响和评价张居正的改革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明朝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繁荣和发展。

他的改革思想以及实践经验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尽管他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争议和批评,但总体上来说,张居正被认为是明朝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改革努力为明朝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而言之,张居正作为明朝改革的中心人物,通过在财政、农村、教育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为明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经济氛围,对明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明朝张居正简介

明朝张居正简介

明朝张居正简介
张居正,字太仆,明朝中期政治家、财经家,山东莱阳人。

他出身贫寒,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终于成为了朝廷重臣。

张居正年轻时曾经在南京做官,因为他善于节约开支、勤政廉洁,深得朝廷的赏识,不久便升任翰林院编修。

此后,他历任东阁大学士、尚书左右、礼部尚书,最终成为了明朝的首辅,担任宰相之职。

张居正财政才能卓越,一直努力进行财政改革,减少开支,增加收入,整饬官员的品德,改革税收制度。

他还大力发展农业、开垦荒地、落实土地制度,使得民生得到了改善。

在政治方面,张居正推行的“海疆守军制”,让边疆地区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他还制定了《大明律》及一些其他法律,并规定了官员的程式、礼节,让明朝政府更加规范化。

张居正虽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因为他的一些做法招致了一些不满,最终他被一众官员陷害,被革职,后来他在家中去世。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位卓越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为明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进步,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借鉴和启示。

张居正:“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作者:天一来源:《月读》2019年第08期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生于江陵县(今属湖北荆州),明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

《明史》卷二一三有传。

张居正年少时聪颖过人,二十三岁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从此步入仕途。

二十年后,他入阁为大学士,成为了朝廷的股肱之臣,在安抚蒙古鞑靼部和维护民族关系上有着突出贡献。

五年后,他升任内阁首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制定“考成法”以整顿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以增加财政收入等,史称“万历新政”或“张居正改革”。

这次改革,成效显著。

张居正的一生始终践行着“许身于国,惟尽瘁以为期”的誓言,他的报国热忱、不畏艰难的改革决心,以及不尚空谈、强调实干的务实精神,在今天仍具有激励作用。

如果让大家根据“万历新政”“一条鞭法”“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梁启超语)”这三个关键词语来猜这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我想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张居正”。

的确,这三个词语就像“贴身标签”一样,成为我们认识和评价张居正的着眼点。

张居正的祖上张福(即张官保)是明太祖朱元璋反元队伍中的一员猛将,后因军功授归州(治今湖北秭归)长宁卫千户,这是一个可以世袭的正五品武职。

张福的曾孙张诚是次子,不能承袭千户之职,为了另谋生计,只好举家从归州迁往江陵(今属湖北荆州)。

张诚没有功名,他的次子张镇做了江陵辽王府的护卫,社会地位不高。

张镇的儿子张文明,即张居正的父亲,中了秀才,但几次参加乡试,都落第了。

张居正出生于嘉靖四年(1525),家庭状况还算不错,但从曾祖张诚以来家中就没有人做过官,因此他曾说自己“起自寒士,非阀阅衣冠之族”。

据说张居正出生前,其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

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将来能够光宗耀祖。

张白圭少年时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嘉靖十五年(1536),十二岁的张白圭参加了荆州府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历十年,随着清丈田亩工作的完成和一条鞭法的推行,明朝的财政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好转。这时太仆寺存银多达四百万两,加上太仓存银,总数约达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这年二月,张居正上疏请求免除自隆庆元年万,(1567年)至万历七年(1579年)间各省积欠钱粮。
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隆庆三年(1569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当政期间,起用了一批人才,仕路稍清。
隆庆四年(157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攻大同,计划称帝。居正闻悉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携妻比吉和乳母的丈夫阿力哥共十几人情求内附,大同巡抚方逢时和宣大总督王崇古决策受降
隆庆五年(1571年),穆宗在后正等人的力劝下,诏封俺答为顺义王,并在沿边三镇开设马市,与鞑靼进行贸易。北部边防的巩固使张居正可以把注意转向国内问题。
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病殁,年仅十个岁的神宗继位。张居正遂联合冯保,勾结后妃,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这样,张居正就成了首辅,从此独掌国家大权达十年之久。
万历元年(1573)十一月,张居正上疏实行“考成法”,明确职责。他以六科控制六部,再以内阁控制六科。
万历二年(1574年),北边“三镇二岁之中,所费不过万余,而所省已百余万”。还通过减客兵,清粮糗的办法减少支出,“岁所省,儿得数十百万”。
万历九年(1581年),他终于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条鞭法。—条鞭法是中国田赋制度史上继唐代两税法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简化了赋役的项目和征收手续,使赋役合一,并出现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后来清代的地丁合一制度就是一条鞭法的运用和发展。
万历十年(1582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等。
张居正,汉族,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又称张江陵。明代政治家,改革家。
生辰:1525年5月24日农历5.03
忌日:1582年7月09日农历6.20
5岁[1530年]入学
7岁[1532年]能通六经大义,
12岁[1537年]考 中了秀才,
13岁[1538年]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
16岁[1540年]中了举人,
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张文忠公全集》卷一五)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自然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
万历四年(1576年)规定,地方官征赋试行不足九成者,一律处罚。同年十二月,据户科给事中奏报,地方官因此而受降级处分的,山东有十七名,河南二名;受革职处分的,山东二名,河南九名。这使惧于降罚的各级官员不敢懈怠,督责户主们把当年税粮完纳。由于改变了拖欠税粮的状况,使国库日益充裕。
万历五年(1577年)统计全国的钱粮数目,岁入达435万余两,比隆庆时每岁所入(含折色、钱粮及盐课、赃赎事例等项银两在内)250余万两之数,增长了74%(《明通鉴》卷六七)。财政收支相抵,尚结余85万余两,扭转了长期财政亏虚的状况。正如万历九年四月张居正自己所说的:“近年以来,正赋不亏,府库充实,皆以考成法行,征解如期之故。”
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以福建为试点,清丈田地,结果“闽人以为便”。
万历七年(1579年),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以备光禄寺御膳之用,居正据理力争,上疏说,户部收支已经入不敷用,“目前支持已觉费力,脱一旦有四方水旱之灾,疆场意外之变,何以给之?”他要求神宗节省“一切无益之费”。
万历八年(1580年),居正次弟张居敬病重,回乡调治,保定巡抚张卤例外发给“勘合”(使用驿站的证明书),居正立即交还,并附信说要为朝廷执法,就不能以身作则。于是在万历八年,张居正上疏并获准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并在此基础上重绘鱼鳞图册。 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随着额田的增加,加之打击贵族、缙绅地主隐田漏税,明朝田赋收入大为增加。尽管张居正清丈田亩、平均赋税的做法被海瑞等人认为是下策,并不能真正解决民间赋税不均的问题。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篙倒台后,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欢迎。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深谋远虑的徐阶荐居正为裕玉朱载垕的侍讲侍读。逾德只是个虚衔,但由于裕玉很可能继承皇位,侍裕邸讲读就不是等闲之职了。在裕邸期间,“王甚货之,邸中中宫亦无不善居正者”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张居正借口请假养病,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仍不忘国事,亲身接触农民。家境本就贫寒的居正,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
嘉靖三十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
嘉靖四十五年,居正掌翰林院事。 这一年,世宗殁,裕王即位,是为明穆宗。张居正的机会来了
隆庆元年(1567年),他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放擢为吏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四月,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这年张居正四十三岁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多病,举筹失措而被迫归田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1582年),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六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入了江陵的墓地,可他哪里知道,自己一生为国任劳任怨的功德,换来的竟是家族子孙的大难。
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为激励臣下,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然一切俱已晚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