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智慧壹孙子兵法与中华权谋_虚实篇第六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
常位,日有
在一个月之间有圆缺和明暗的变化。 月亮有圆缺明 白天时间有 短长,月有死生。 暗的变化 长有短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8
二、中心思想
本篇主要论述在作战指导上必 须“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 胜”,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 动,主动灵活地争取胜利。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29
李荃曰:善用兵者,以虚 为实;善破敌者,以实为虚。
兵力处于劣势,是因为被动的去防 备敌人;兵力处于优势,是因为迫使敌
人处处被动地防备我军的进攻。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17
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 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 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 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 所以,能预料在什么地方打仗、什么 者数里乎? 时候打仗,就可以跋涉远距离去决战。不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33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隐真示假,调 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兵形似水,无 常势,无定型,以不变应万变,以万变对 其变。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30
三、主要韬略及应用
韬略十四 争取主动 避免被动
袁崇焕炮击努尔哈赤 班超鄯善国先发制人
戴高乐和独立的法兰西共和国 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日本百货公司向顾客请罪
郑州化学试剂厂绝处逢生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 避开强敌而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水因地
形而制约奔流的方向,作战则应根据敌情 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而制流,兵 避开敌人坚实之处,攻
而决定取胜的方针。
武汉理工大学军事教研室
因敌而制胜。
26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 神。 神奇、智谋高超
所以,作战没有固定的方式,水 没有固定的常态,能根据敌情的变化 而采取行动并取得胜利的,就称之为 用兵如神。
孙子兵法36计全图解译文(建议收藏)
孙子兵法36计全图解译文(建议收藏)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计一集,计计相扣,在展现中国古代兵法和东方智慧的同时,浓彩重墨描绘出一幅二千年前中国战国时期政治、军事与各阶层不同的人物情感相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一套:胜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子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内讧,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 六篇-虚实篇(孙子兵法)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33
形之
• • • • 偵測市場的特性、 瞭解競爭狀況、 顯現消費者內心潛在的需求, 才知道如何區隔目標市場和定位產品,擬訂 行銷計畫;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34
角之
• 針對競爭者和本公司的產品進行性能比較和 消費者滿意分析, • 針對競爭者和本公司的促銷方式和效果進行 市場反應分析, • 才知道應如何採取或調整促銷方式使能在市 場上成功。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授課教師:虞孝成 教授
新竹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教科書:孫子兵法與競爭優勢 作者:李建中、虞孝成
第六篇 虛實篇 (決戰點相對優勢)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2
先動
• 孫子曰:
• 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
• 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3
主動
•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 能使敵人自至者,利之也;
• 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 敵佚能勞之,飽能饑之,安能動之。
• 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4
主導
• 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
•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31
策之பைடு நூலகம்
• 必須掌握國家的 – 產業發展政策、 – 區域開發政策、 – 都市計畫 • 要分析判斷市場上相關團體的 – 經營策略, – 以作為調整本公司競爭策略的依據;
新竹交通大學虞孝成教授 | 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中)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中)【原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①。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②;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③,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④。
【注】①“进而不可御者”四句:曹操曰:“卒往进攻其虚懈,退又疾也。
”张预曰:“对垒相持之际,见彼之虚隙,则急进而捣之,敌岂能御我也?获利而退,则速还壁以自守,敌岂能追我也?兵之情主速,风来电往,敌不能制。
”御,抵御。
冲,冲击,袭击。
速,迅速。
及,赶上,追上。
②“故我欲战”四句:张预曰:“我为客,彼为主,我兵强而食少,彼势弱而粮多,则利在必战。
敌人虽有金城汤池之固,不得守其险,而必来与我战者,在攻其所顾爱,使之相救援也。
”赵本学曰:“必救者,如腹心主君所在,巢穴妻子所居,或所恃以为救援,或所依以为唇齿,或喉咽往来之路,或所仰给之野,或所积聚之城,或粮饷所由之道,皆是也。
攻其所救,不得不因兵迎我,虽欲为守计难也。
”朱军说:“‘攻其所必救’的目的,第一在于迫使敌人在不利的情况下同己交战;第二在于把敌主力诱骗离开己将主攻的地点,即彼之主力防守点,以便己能乘虚而入。
假若所选的佯攻点不是敌之所必救,便达不到调动敌人的目的。
”③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孟氏曰:“以物画地而守,喻其易也。
盖我能戾敌人之心,不敢至也。
”画地,指在地上画出界限,即可作为防守之地,不用沟垒城池。
④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曹操曰:“乖,戾也。
戾其道,示以利害,使敌疑也。
”朱军说:“另根据‘乖’字有奇异的意思,‘乖其所之’就不只是诱导敌方走向错误的方向,而且还包括诱使敌方采取错误的决心,挫败其意图。
在现代尖端武器被广泛应用的时代,同样可以‘乖其所之’。
如在反导弹措施中,便有诱饵、杂波干扰等系统,诱使敌导弹偏离其预定的攻击目标,可见以现代科技手段反现代武器,只是手段的差异,而‘乖其所之’的目的是一样的。
”乖,违,相反,指诱导敌人产生错误的思想。
孙子兵法13篇原文
孙子兵法13篇原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共分为十三篇。
下面将对这十三篇的原文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篇:计篇。
这篇主要讲述了作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军队的编组、兵员的选拔、军事情报的获取等。
关键词:谋略、计策、决策。
第二篇:作战篇。
这篇探讨了如何应对敌方的各种战术行动,包括包围、避敌锐气、对敌弱点的攻击等。
关键词:战术、行动、指挥。
第三篇:谋攻篇。
这篇讲述了如何运筹帷幄、出奇制胜。
主要内容包括了攻城策略、埋伏、奇袭等。
关键词:进攻、谋略、计谋。
第四篇:军形篇。
这篇主要介绍了军队的布阵,包括横队、纵队、斜队等不同的阵形,以及兵种的搭配。
关键词:布阵、队形、兵种。
第五篇:兵势篇。
这篇讲述了分析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找出优势和劣势,并制定相应的作战策略。
关键词:实力对比、优势劣势、战略。
第六篇:虚实篇。
这篇强调了战争中的虚实之分,利用虚假的手段引诱敌人,创造应战的时机。
关键词:虚实、欺敌、反击。
第七篇:军争篇。
这篇阐述了战争中的攻守之道,重点讲述了如何在防守时保持坚守,以及攻击时的迅速攻破敌方。
关键词:攻守、坚守、攻破。
第八篇:九变篇。
这篇强调了在战争中的灵活变通,适时调整计划和策略,并采取变化多端的方式来控制战局。
关键词:灵活、变通、控制战局。
第九篇:行军篇。
这篇讲述了军队在行军中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保持纪律、合理安排休息和补给等。
关键词:行军、纪律、休息。
第十篇:地形篇。
这篇强调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讲述了如何根据地形条件来制定作战计划,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关键词:地形、作战计划、地理优势。
第十一篇:九地篇。
这篇详细介绍了九种地理环境对战争的影响,包括平原、山地、水域等不同地方的作战特点和策略。
关键词:地理环境、作战特点、战略。
第十二篇:火攻篇。
这篇讲述了火攻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在战争中运用火攻来破坏敌军阵容和士气。
关键词:火攻、原理、应用。
第十三篇:用间篇。
这篇论述了间谍和情报工作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包括招募间谍、收集情报、破坏敌方间谍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_读者文摘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虚实篇第六[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①,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②,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③。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怯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④,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⑤。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菩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⑥,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
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⑦,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⑧;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⑨,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⑩。
故形人而我无形(11),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12),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13);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敕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14),亦奚益于胜败哉(15)?故曰:胜可为也(16)。
敌虽众,可使无斗(17)。
故策(18)之而知得失之计(19),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20)。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21),智者不能谋(22)。
因形而错胜于众(23),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24),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25),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26)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27)。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28)。
故五行无常胜(29),四时无常位(30),日有短长(31),月有死生(32)。
孙子兵法36计及释文
孙子兵法36计《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1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再行再以捕捉。
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17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18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意思。
损失。
孙子兵法6虚实
然能造成以众击寡的有利态
。 宁 而 动 在 敌 人 无 法 紧 急 救 , 援 的 地 方 出 击 在 敌 人 意 想 。 不 到 的 条 件 下 进 攻 行 军 千 , 里 而 不 致 劳 累 是 因 为 行 进 ; 在 敌 人 没 有 设 防 的 地 区 进 , 攻 之 所 以 必 然 取 胜 是 因 为 ; 进 攻 敌 人 疏 于 防 备 的 区 域 , 防 守 之 所 以 能 固 若 金 汤 是
, 的 程 度 如 此 才 能 成 为 敌 人 。 , 命 运 的 主 宰 者 进 攻 时 敌 , 人 无 法 抵 御 那 是 攻 击 了 敌 ; 人 兵 力 空 虚 的 地 方 撤 退 时 , , 敌 人 无 法 追 击 那 是 行 动 。 , 迅 速 敌 人 无 法 追 上 因 此 , 我 军 若 想 决 战 敌 人 即 使 有 , 高 墙 深 壕 可 以 据 守 也 不 得 , 不 出 来 应 战 因 为 我 军 攻 击
。 , 敌 之 司 命 进 而 不 可 御 者 ; 。 冲 其 虚 也 退 而 不 可 追 者 。 , 速 而 不 可 及 也 故 我 欲 战 , 敌 虽 高 垒 深 沟 不 得 不 与 我 , ; 战 者 攻 其 所 必 救 也 我 不 , , 欲 战 画 地 而 守 之 敌 不 得 , 。 与 我 战 者 乖 其 所 之 也 故 , 形 人 而 我 无 形 则 我 专 而 敌 。 , , 分 我 专 为 一 敌 分 为 十 , 是 以 十 攻 其 一 也 则 我 众 而 ; , 敌 寡 能 以 众 击 寡 者 则 吾 , 。 之 所 与 战 者 约 矣 吾 所 与 , , 战 之 地 不 可 知 不 可 知 则 ; , 敌 所 备 者 多 敌 所 备 者 多 , 。 则 吾 所 与 战 者 寡 矣 故 备
《孙子兵法》第六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必取守必固
《孙子兵法》第六虚实篇,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必取守必固写作是一种更高级的学习。
这些天,通过对《孙子兵法》的输出,自己汲取了不少思想和方法,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更对《孙子兵法》的精奥敬佩不已。
《孙子兵法》第六为虚实篇,虚虚实实,避实就虚,因敌制胜;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必取,守必固。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意思是说,凡先占据站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而后到站场仓促应战的就疲惫被动。
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到我预定区域的,是用小利引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区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
因此敌人修整得好,就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它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它移动。
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
孙子兵法虚实篇配图“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这段话的意思是,行军千里而不劳累,因为行进的是敌人没有防备的地区;进攻而必定能够取胜,因为进攻的是敌人不曾防御的地域;防御而必能稳固,因为扼守的是敌人无法攻取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够使敌人不知道该如何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怎么进攻。
微妙啊,微妙到看不出任何行迹!神奇啊,神奇到听不见丝毫声音!所以,我能够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
孙武画像配图01 致人而不致于人。
“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这是本篇的主旨。
致人,是调动敌人;致于人,是被敌人所调动。
其实质,是转化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
两军相争,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运兵自如,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下)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下)【原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①,作之而知动静之理②,形之而知死生之地③,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④。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⑤。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⑦。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⑨。
【注】①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张预曰:“筹策敌情,知其计之得失。
”策,筹算,用筹策计算。
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郭化若说:“触动敌人,以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
”作,兴起,这里是激动、触动的意思。
③形之而知死生之地:吴九龙说:“形之,指以伪形示敌。
死生之地,指敌之优势所在处或薄弱致命环节。
地,同下文‘处’,非实指战地。
言以佯动示形,以了解敌方的情势等。
”形之,指我方有意制造假象,借以了解敌情。
④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张预曰:“有余,强也;不足,弱也。
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
”角,量,较量,这里指对敌人的试探性较量。
⑤“故形兵之极”五句:赵本学曰:“以形示敌,其出不一,则敌人耳目愈乱狐疑愈多,视我如神仙鬼魅之变幻,惘然而不能测矣。
此谓形而至于无形也。
深间之与智士,巧得人之情者,不过觇人之形,因微知著而已,我之踪影诡闭,机缄藏伏,彼何所施其心计耶。
敌人之疑愈露,则我之形愈密,我形愈密,则敌人之形愈露,此所以攻之彼不知所守,守之彼不知所攻也。
”第一个“形”,作动词讲,指示敌以伪,制造假象。
第二个“形”,作名词讲,意即形迹。
深间,指隐藏很深的间谍。
间,间谍。
⑥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
”陈启天曰:“因形,谓因敌军虚实之形,以定我军虚实之形。
而,犹以也。
谓因敌军虚实之形,以措置胜利于众人之前,众人不能知也。
”因,依据,依靠。
措,放置,安置,此处是显示的意思。
⑦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张预曰:“立胜之迹,人皆知之。
但莫测吾因敌形而制此胜也。
”陈启天曰:“人,即众人,谓一般之人。
胜之形,谓胜利时之情况。
制胜之形,谓运用虚实,妥速部署,以求获胜利之兵xing。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
孙子兵法36计详解(完整版)no.1胜战计第一个计划是欺骗世界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如果你觉得自己准备好了,那么很容易放松;如果你平时习惯了这一点,你就会经常停止怀疑。
秘密计划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排除在公开的形式之外。
非常公开的信息通常包含非常机密的信息。
第二计围魏救赵分敌强于分敌,敌阳强于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个计划是用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战斗目标已经确定,但朋友们的态度仍然不稳定。
我们应该诱使朋友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如果你陷害敌人而不战斗,你将损害力量,并有利于柔软。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个计划是趁火抢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当敌人处于极大的危险之中时,他利用这个机会以更强大的力量攻击弱者。
第六计声东击西随机野心和随机抽取不担心“昆夏对商”的形象;利用他们的不由自主。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号敌人战争计划第七计无中生有利用某物不是利用它,而是利用它。
少阴,太阴,孙。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个计划是秘密检查旧仓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他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人顽强的机会,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邪乱,阴逆。
这是暴力和肆无忌惮的,它的潜力将消失。
舜动,虞舜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个计划在微笑中隐藏着一把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为了说服我方的敌人,使他瘫痪和松懈,我秘密计划并做好充分准备。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堂课
孙子兵法的三十六堂课第一课:兵者,诡道也。
第二课:兵以诈立。
第三课: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第四课: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五课:主孰有道?第六课:凡此六者,地生。
第七课: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第八课: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
第九课: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第十课:故经之以七计,校之以事,而索其宜。
第十一课:故因势而利导。
第十二课:兵贵胜,不贵久。
第十三课:择人而任势。
第十四课:上下同欲者胜。
第十五课:择地而居。
第十六课:因利而制权。
第十七课: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第十八课: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第十九课:知兵之将,志在乎胜。
第二十课:治众如治寡。
第二十一课: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第二十二课: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第二十三课:上下同欲一心,天下莫能敌。
第二十四课:择人任势的道理。
第二十五课:庙算多者胜。
第二十六课:避实击虚。
第二十七课: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二十八课: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第二十九课: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第三十课:知兵之将深通韬略,善解难题。
第三十一课:五行无常胜,转化在人事。
第三十二课:君命有所不受。
第三十三课:正兵即先知敌人情况。
第三十四课:善用兵者走为上策。
第三十五课: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第三十六课:孙子用兵的智慧是无穷的。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第六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第六( 2014年5月16日)主讲:桐乡乐妈沈亚芳M4整理:北京米豆妈M9尊敬的大家长赖老师上午好!亲爱的育心家人们上午好!我是来自桐乡的沈亚芳,大易网名桐乡乐妈。
感恩大家的热情和美丽的鲜花,统统不客气收了。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阳光灿烂高能量的日课堂,一起交流学习,同时也感恩日课组的安排,让我有再次锻炼的机会。
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前几天是5.1节放假,出门看,到处是人流高峰,之前空而虚的大路上一下子塞实了,节日一过,道路上又变空而虚了,看来虚和实在不断的转换之中。
不过有一点,肯定先要虚着才有实的可能性,路要先造好,空在那里,等有人来就马上好走。
这也是以逸待劳,先做好充分准备,遥遥领先,坐在那里等待,想起龟兔赛跑,兔子不是输在睡觉上,而是睡觉的时间地点不对,如果它一开始就坚持跑,跑到终点再睡觉,等乌龟的到来就是胜利。
故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虽然路平时是虚着的时候多,而造路却是一个实干的过程,容不得半点虚假。
不然造出豆腐渣公路来,会人仰马翻,造成交通事故。
我们今天谈教育,有没有一条坚实可行的大道来走呢?育心人都知道,大家长赖老师已经造好路,137累积法是大道,是教育必然成功之道。
赖老师已经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走了十多年,他用这种方法成功培育出两个伟大的硕果:自己和自己的女儿佳佳。
他还把这条路不断修筑完善加实,铺成全人类可以走的天地大道。
外面五花八门的路子也很多,而能有这样完整,系统,科学的教育理论方法唯有在育心。
孙子兵法曰: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读经内容上现在存在很多错误,有的提出一本《弟子规》就是中华文化。
有的认为一本《论语》就够走天下,而我们知道要造好一座高楼大厦,需要水泥,钢筋,横梁,砖块等等,任何建设都是系统工程,育心提出系统读经,系统读才能搭建好人生的高楼大厦,分散为形形色色的典或蒙规,最后只能是一盘散沙,搭个茅草屋都难。
《孙子兵法》之【虚实第六】原文及翻译文
《孙子兵法》之【虚实第六】原文及翻译文原文:【虚实第六】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虚实第六】孙子说,大凡先期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劳累。
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目录: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正文:始计第一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作战第二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①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06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孙子兵法》翻译及其符号模型化研究:虚实篇第六(一)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译文:孙子说:凡是先到战地并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敌人的一方就从容主动,而后到战地仓促应战的另一方,就疲惫被动。
所以说,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能设法调动敌人而不会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译文:能使敌人自动进入包围圈,是用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其他敌人不能前来增援,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
所以说,对休整安逸的敌人,要设法使其疲劳;对给养充足的敌人,要设法使其挨饿;对固守不动的敌人,要设法使其出动。
附录:以逸待劳设敌方为X,我方为Y,敌我形势为: F = X R Y。
X = A A-。
其中,A = A A- , A- = A A-。
Y = B B-。
其中,B = B B- , B- = B B-。
R ={ , , , }。
敌军士气精锐:休整安逸,给养充足,固守不动。
我方(Y)应避其锐气,设法调动敌人(X),不用交战而使其出动、挨饿、疲劳,由主动变为被动,刚损柔增(A A-),锐气尽丧,由强变弱,处身阴柔之境“地”(A - A -)。
敌方态势由山卦质变为地卦。
我方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牢牢地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养精蓄锐,由弱变强(B- B),成为勇猛无比的“阳刚”之师(B B)。
我方态势由泽卦质变为火卦。
也就是说,敌我态势因我方提纲挈领,采取各种“弱敌”之法,如主动调敌疲于奔命等等,而呈现为“明夷”卦之象。
参见下图所示:明夷卦“三位一体”表达:卦象标识、直观图示和符号内核X Y =(A-,A- )(B,B)=(A- A- )+(B B)1、等同变换律:1)A= B= = ;2)A-= B-= = 。
2、复合关系叠加律: = + 。
“弱敌”致其阴柔后,我方抓住有利时机,一举全胜于敌(B B),敌我态势由“明夷”卦质变为非敌对的“泰”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耿弇的调敌之计公元29年,汉光武帝令耿弇攻讨张步,步使其大将军费邑驻军历下,费邑派其弟费敢守巨里。
耿弇进兵先威胁巨里,使部众多伐树木,扬言用于填塞坑堑修整攻城工具,三日后全军进攻巨里城。
暗地里放归俘虏,使其告知耿弇攻期。
第二天费邑率领精兵三万人来攻。
耿弇对诸将说:“我之所以修攻城器具,就想引诱费邑来呀!”当即拨出三千精兵困守巨里,自领精兵据高地,乘高合围,大战,临阵斩费邑,敌兵溃散。
李牧的诱敌之计公元前3世纪中期,赵国守北部边防的良将李牧,常年驻扎在代、雁门郡一带,防御匈奴的入侵。
有一次,他放出大批百姓任意四出放牧,田野中满是百姓,匈奴以小股兵马入侵,李牧假装没有战斗力而败退,任匈奴捉去好几千人。
单于得到了这个消息,率领大军,倾巢来犯。
李牧设置了许多变化灵活的战阵,用左右包抄的奇兵,一举而杀掉了十几万匈奴骑兵,打败了匈奴,单于仅以身免,败逃而去。
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中,匈奴再也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了。
孙膑害敌而撤围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邯郸。
齐将田忌想领兵直趋赵都,解邯郸之围。
可是军师孙膑却说:“要排解互殴狠斗,万不可卷入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拳来脚往的地方,只消伺隙用拳猛袭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位,待挨揍的双手捧着肚子跪下,那么这场架自然也就解开了。
现在魏国出兵进攻赵国邯郸,他的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开赴前线,只剩一些老弱的留守国内。
您何不用此空隙,带兵直捣大梁,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
这样做,我们岂不是一举解决了赵国的危急,同时还叫魏国受到窘困的弊害吗?”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照着去做。
魏国的部队果然撤去对邯郸的包围,急忙赶回大梁,在桂陵跟齐军发生遭遇战。
齐师大破魏国的部队。
狄青掩虚攻城公元1053年,狄青自请进讨侬智高,到宾州时,因粮草没运到,遂按兵不动,令备十日军粮,诸将不解。
侬智高侦知狄青正度宴乐,不加防备。
当夜,风雨交加,狄青率部众二万,倍道兼行,出昆仑关,于归仁铺与敌相遇。
侬智高倾寨抗拒官军,枪矢并发,青先锋孙节战死。
将卒畏青令严,不敢后退。
狄青银盔铜面,登上高丘,手执白旗,指挥骑兵为左右翼,进攻敌后羸弱士卒,敌众已抵不住,顿时大败。
青乘胜攻塞州,侬智高不及急救,遂纵火焚城,夤夜遁去。
邓艾智取成都公元263年,魏遣钟会、邓艾分路攻蜀。
钟会统十余万人,直趋汉中。
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入沓中。
蜀将姜维固守剑阁,钟会挥师攻维,屡攻不克,意欲退还。
邓艾上言:“从阴平由斜径出剑阁,去成都,用奇兵冲其腹心。
剑阁之守兵必然还涪,那钟会军就可以顺利地前进了;如果剑阁的守军不还,那守涪的军队自然少了。
兵法上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现在乘敌人的空虚,必定大破敌军。
”十月,邓艾率兵就阴平僻道行无人之地七百多里,不顾艰险,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到了危崖峭壁的地方,邓艾用毡裹住身体,先滚下去,将士等不敢落后,如法遵行,及至无毡可裹,各自攀木沿崖,鱼贯而进。
接近江由,江由守将马邈开城归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眼见涪城难守,不得已退保绵竹。
魏兵与蜀兵战至日暮,瞻和尚书黄崇都被斩。
邓艾到成都,蜀主出降。
朱俊攻敌所不守公元184年,后汉将领朱俊进攻黄巾军于宛城,因兵寡不敌众,即围城筑土山以临城内,击鼓攻城西南角,黄巾军守将韩忠率众拥向西南面;朱俊自领精锐部队五千人,趁势攻城东北角,越土山而攻入城内。
韩忠率余众退保小城,惶恐畏惧,乞求归降。
周亚夫守敌所必攻公元前154年春,吴楚七国造反,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到了荥阳,留下一部分人马,自己带领着大军退到昌邑。
他吩咐将士们坚决遵守“只守不攻”的命令。
一天晚上,吴兵奔到周亚夫的壁垒,在东南面骚扰。
亚夫派人在西北面防备,果然吴兵从西北面进攻。
吴兵攻不进城,大多因饥饿而反叛逃散了。
刘裕使敌不知其所攻公元413年,东晋朱龄石率兵二万自江陵出发,西向伐蜀。
临行时,刘裕与朱龄石密商道:“往年刘敬宣进兵黄虎,无功而还,今不宜再循覆辙了。
”遂与龄石附耳数语,并取出一锦函,交与龄石,外面写着六字:“至白帝城乃开。
”龄石受函西行,诸军虽进,未知意向。
至白帝城,取示锦函,曰:“诸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从中水取广汉,老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虎。
”蜀主谯纵果然防守内水,使其大将谯道福率重兵守涪城,遣其刺史侯辉守彭模,夹水筑城固守。
诸将欲先攻击南城,龄石督诸军猛攻北城,攻克后,斩侯辉等。
至广汉又攻破谯道福别军,蜀主谯纵自缢,蜀平。
王明使敌不知其所攻公元975年,宋征讨南唐,派王明领战舰直指金陵。
南唐派使者召朱令带长江上游兵来援助。
朱令从湖口带兵援救京师,号称十五万人,用木材缚成筏,长一百多丈,大的战舰可以装载一千人,顺流而下,准备焚毁采石浮桥,直抵金陵。
王明请求增造战船三百艘,以便进攻朱令。
宋太祖赵匡胤说:“这不是应急的办法。
”于是秘密地派使者让王明在洲浦间多立木杆作帆樯的样子。
朱令看见了,怀疑这里有伏兵,就稍稍逗留,而当时江水浅涸,不得航行,到了皖口。
宋军集中兵力急攻,朱令势力穷蹙,就放火抗拒,恰好北风很凶,火反过来烧到自己的头上,部下全部溃散。
宋军活捉朱令、王晖等。
李密冲虚而难御公元617年,隋将王世充布阵于洛水之北。
李密渡洛水布阵与王世充相对,东接月城,西至石窟。
密军多为骑兵长枪,世充兵多持戈矛,地形利戈矛,不利骑兵。
密军与战而不胜,遂与数千将士弃马登船,南渡洛水,其余兵马东退月城,王世充率师直驰至月城下。
李密渡洛水后即策马西趋王世充本营黑石。
世充营内见密兵逼近,连举六次烽火告急,王世充即舍月城之围,收兵西退。
李密回师与其交战,大败王世充。
月城之围不救而自解,西南之敌不战而成功,王世充不复轻出。
虞诩增灶惑敌约在公元120年,东汉朝廷知虞诩有将帅之才,擢为武都太守。
他率兵三千人赴任,途中被羌兵阻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崤谷。
诩停军而诈称上书朝廷请发援兵,待援到而前进。
羌遂松懈,分兵抄掠旁县,诩乘其兵散之机,日夜进发,兼行百余里。
并令士兵各做两灶,以增灶而示援军接迎,羌遂不敢接近。
有将问道:“孙膑减灶而君增之。
兵法上说日行不过三十里,以防不虞,而今日行二百里,这是为什么呢?”虞诩说:“虏众多,吾兵少。
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
虏见吾灶日增,必谓群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
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形势有所不同。
”马燧欲战而敌不可守公元782年,田悦在魏博称王,反抗唐室。
唐德宗诏马征讨他。
田悦知马燧缺粮,故坚壁不战。
燧命诸军持十日粮,进屯仓口,与田悦夹水列营,命军士就水造桥,建成三座,每日分兵逾桥,前往挑战。
悦只坚壁不出,设伏兵万人,将袭击燧军。
燧令诸军沿洹水而指向魏州。
田悦探得消息,率李纳等军四万多人,渡河攻营。
马燧率军与悦军接战,李抱真等军也还斗,拼命杀入,悦众相率败走。
李抱真问马燧道:“粮饷不多,遽行深入,究是何因?”燧答道:“我无非为速战起见,试想魏博三镇,连兵不动,意欲坐老我师,可以不战屈人,我若分军击其左右,悦必往救,我反腹背受敌,战必不利,今特进军攻田悦,捣他中坚,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攻其所必救,所以向魏州进军以破敌人。
”抱真等说极是。
李广设奇而疑敌公元前128年,匈奴进了上郡,汉朝廷派李广去打匈奴。
李广带了一百来个骑兵离开了大营,瞧见在不很远的地方有好几千匈奴骑兵。
李广带着这一小队兵马又往前走了二里地。
他下命令说:“大家下马,把马鞍子也拿下来,消消停停地休息一会儿。
”那些兵士说:“匈奴兵马这么多,又这么近,要是他们打过来,怎么办?”李广说:“咱们一走,他们准下来,咱们还是安安静静地在草地上躺一会儿吧。
”匈奴的大军果然不敢下来。
快到半夜了,汉兵还在那儿等着。
匈奴料定附近准有汉兵埋伏着,半夜里来了总攻击。
山岗上的匈奴大军偷偷地退回去了。
郭淮料敌之形而守备不分公元234年,蜀相诸葛亮领军出斜谷,魏将司马懿驻守谓南;几天之后,诸葛亮领大军西行,懿统下诸将都认为蜀军要进攻西围,惟独郭淮以为是见形于西,想使魏军分兵应战,其攻击之处必是阳遂。
当夜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守城有备而未克。
侯景之败公元552年,梁将王僧辩、陈霸先两军会讨侯景。
侯景有众万余人,铁骑八百余匹,列阵西州西隅。
僧辩知其部伍严整,也觉踌躇,因向陈霸先问计。
霸先道:“我众贼寡,应分贼兵势,休使他聚精蓄锐,向我进攻。
”遂即令诸将分道置兵,张皇声势。
侯景意欲速战,果争兵守备并进攻,冲入王僧辩营,僧辩少退。
僧辩率大军继进,侯景抵挡不住,没奈何退入栅中。
僧辩入据石头城。
孙膑计败庞涓公元前353年,魏国伙同赵国去攻打韩国。
齐王派田忌为将,并以孙膑为军师,一同前往求韩。
孙膑用减灶诱敌,魏将庞涓抛下步兵辎重,只带轻装健儿昼夜兼程,拼命追赶齐军。
孙膑计算他的行程,算定他在黄昏日暮时刻,当会赶到马陵。
马陵路狭道窄,两旁又多险阻。
孙膑命兵士砍些树以塞去路,并选一棵大树,将那大树面路的树干,砍去树皮,在它上面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
又令善于射箭的人夹道埋伏,约定:“晚间但见树底下有人点火,就万弩齐发。
”庞涓果然率兵赶到那棵大树底下,看见树身仿佛有字,令点火照看,字还没读完,箭如雨下,魏军大乱,彼此窜逃。
庞涓自知难逃,遂拨剑自刎。
吴明彻策之而知得失公元573年,南朝陈大将吴明彻攻北齐,进迫寿阳。
齐遣王琳移守寿阳,吴明彻乘夜率兵往攻,破入外郭,王琳等退保内城。
齐遣皮景和率众数十万救寿阳,距城三十里,顿兵不进。
陈军闻报,都问明彻:“坚城没攻下,大敌临近,元帅将何法对待?”明彻道:“救兵如救火,彼却结营不进,显然是不敢来战,怕他什么!我料这座寿阳城,定然旦夕可下了。
”第二日早起,令士兵饱餐一顿,自己也亲擐甲胄,上马誓众,决破此城。
当即出马督攻,四面攀援,鼓噪而上。
守将王琳等巷战至暮,均力屈被擒。
皮景和慌惧退走。
陆逊试攻败蜀军公元221年7月,刘备率领部队几十万人,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
孙权求和不成,只得准备应战。
他为了增强吴军的防御力量,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抗拒蜀军。
公元222年正月,刘备率主力从秭归抵犭虎亭,设立了大本营。
吴国将领都主张立刻迎战。
陆逊认为刘备居高守险,锐气正盛,应当避开蜀军锋芒,等待机会破敌。
陆逊通过大胆的战略退却,占据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夷道(今湖北宜都西)和犭虎亭一线后,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阻止蜀军前进。
蜀深入吴境五、六百里,从建平(今四川巫山)到彝陵设置了几十个军营。
陆逊看到刘备处处设营,兵力分散,部队士气沮丧,反攻条件己经成熟,先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通过这次试攻,找到了火攻蜀军的办法。
陆逊命令士兵各持一把茅草,乘夜顺风放火,蜀军大乱。
陆逊乘势发起反攻,迅速攻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蜀军土崩瓦解,大部战死和逃散,车船和军用物资也全部丧失。
刘备乘夜逃走,靠驿站人员焚烧溃兵丢弃的装具堵塞山道,才摆脱追兵,逃回白帝城(今日四川奉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