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四岁了》教学设计大赛市一等奖
学生动手去做,老师从旁指导。
各小组立即讨论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
同学们开始交流并记录“良方”。
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汇报。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入学、入队、集体活动的合影和校运动会等重要事件,回忆和体味班级生活中的友爱与快乐,从而生发出热爱班集体的情感。
老师:是的,“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可以不断刷新《班级光荣册》,随时畅游“智慧乐园”,让我们班明天更好!
学生回答:我当时是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自己是一名小学生了,担心的是有那么多不认识的同学。
学生:我入队时既高兴又激动。
学生回答,老师提炼出关键词语,学生写在相应的板书位置。
学生小组交流。指一名学生分享故事。
合肥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赛
课题:《我们班四岁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对象:四年级
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提供者:XXX
单位:XXX学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设计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第5条”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反思,来促进四年级学生对班级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升华,增强其对班级的归属感,促进其集体意识的形成,强化其对班级的热爱之情,使之更好地融入班级生活之中。另外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班级的优点和不足,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对班级的正确认识,强化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关心班级的事务,促进班级健康发展。
老师:(课件:信笺上的字幕、背景音乐《感恩的心》)打开记忆的闸门,我们发现,三年多的朝夕相处,三年多的点点滴滴,早已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珍惜相聚的每一天吧!
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第6篇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94-9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强学生量化的数学意识。
2、学会初步预测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3、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4、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准备:演示课件、乒乓球、布袋、棋子、纸盒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与问题1、课前谈话,狄青百钱定军心2、问题引入师: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这个故事,抛100钱币,有没有可能全部正面朝上?(生:有可能)师:100枚全部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你认为有多大呢?(生:很小)师:可能性有大有小。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二、探究与交流1、教学例1出示例1场景图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
场景再现)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2、同步体验教师拿出一个口袋,向里面放入一个黄球,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学生提问:其中有几个球?其中几个黄球?动手摸一摸,边摸边问:这时可以得出结论了吗?(袋中放着一个黄球一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1/2。
原创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原创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引言全国教学大赛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项重要赛事,旨在发现和表彰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分享一篇我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该方案获得了全国教学大赛的一等奖。
这个教学设计是围绕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开展的,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该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 1. 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该知识点的定义、特点和相关概念;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解释其解决过程; 3. 学生能够发现该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其价值和意义。
教学策略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采用以下三个主要的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教学设计引入了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主动发现和总结知识点的规律和属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边角数,自己总结出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本教学设计中,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方法时,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在讨论中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融入真实情境的教学方法。
通过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中的化学反应原理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化学实验场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探索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本教学设计选取了学科中的某一章节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第一节:导入与激发兴趣活动:使用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生活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引言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优秀的教学设计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石。
全国教学大赛是我国各级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竞技舞台,获得一等奖教学设计意味着获奖者在教学设计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本文将介绍一份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以展示其设计思路与特点。
教学设计背景该教学设计针对高中数学教学,课题为“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综合运用”。
这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确保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者制定了一套综合性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目标•掌握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图像与解的关系;•学会运用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步骤步骤一:导入与激发教师通过讲解实际问题引出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抛物线的形状讲解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产生背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步骤二:概念与性质解释教师通过幻灯片、板书等方式,详细解释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实例图示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的特点,并强调它们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步骤三:图像与解的关系教师设计一系列图像,要求学生根据所给信息绘制相应的抛物线图像,并通过这些图像解决二次方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方程的解之间的关系,如图像的顶点对应方程的解等。
步骤四:综合应用训练教师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包括物理、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鼓励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持续进步。
教学设计特点1.问题导向:教学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第1篇老王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3、学会比较不同“车夫“身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老王》是一篇有一定知名度的散文,文中所写的事情很琐碎,时间跨度也长,但人物的“忠厚“与“不幸“却充盈在行文的字里行间,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本文文字冲淡中的深沉、平静中的深情是破译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联系初中时学习的《一个摄影记者和四个文化名人》解读钱钟书、杨绛的为人,以此为基础理解这样的大专家、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对一个像老王这样贫寒的下层人民如此关心?进而去揣摩篇尾“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的内涵。
3、联系《在烈日和暴雨下》、《一件小事》,课外阅读《春儿》、《老王》、《亲近自己的双腿》,比较这些车夫各自拥有的特点,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体会“小人物大社会“的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把握老王忠厚的性格特点与不幸的命运遭际。
2、理解作者对老王这样一位底层劳动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步骤:一、课堂导入欣赏诗歌《人力车夫》:四季的斑谰悄然地在你奔波的车轮中演绎你生命的履历你的背影曳着旭日升起携着夕阳隐没每一条蜿蜒的崎岖都弹奏着你铿锵的跫音你的足迹涂满东西南北尽把生活的浓彩描绘没有雄浑的豪言壮语没有靓丽的西装革履你擎起人生的火距挺进于时光的隧道为了生存的精彩为了生活的热爱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在这痛苦的世界上奔跑,好像不会停留的水用那没有痛苦的姿态,痛苦早已经昏睡,在时间里,仍能屹立的人他是这古老土地的坚忍的化身。
是谁在和他赛跑?死亡,死亡,它想拥抱这生命的马拉松赛者。
对于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他不能预知,也不能设计他的回答只是颠扑不破的沉默路人的希望支配着他他的希望被掷在赂旁一个失去目的者为他人的目的生活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奔跑,一条与生命同始终的漫长道路寒冷的风,饥饿的雨,死亡的雷电里举起,永远地举起,他的腿。
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
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节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设计思想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这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是通过科学方法,从客观世界中找出规律性知识。
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地呈现出科学知识的不多。
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其中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是一个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很好机会。
因此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验对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
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从中初步学会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
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相对独立,教材并没有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概念相联系,属于个体层次生命系统调节的内容,但是生物体能够生存下来就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在绪论中已经提到“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课是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人教版)第四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一部分,它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第 1 篇教学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7个生字:淘、周、城、桥、梁、及、躲;学习描写并记忆5个汉字:淘、周、城、及、躲。
在语言环境中积累8个新词: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尝试读出雾说话时淘气,天真的语气。
3、在朗读课文基础上,能展开想像练习说话;练习听写短句。
4、通过阅读课文,对“雾”这一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重点难点:认识7个生字,并能正确描写其中5个;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教学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猜谜听故事,揭示课题。
1.猜谜: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
(打一自然现象)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3.看动画,听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4.学生字,新词:淘淘气5.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注意标点的停顿;(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住形,意思不明白的字词可以提出2.指名分节读课文3.师生点评并正音。
4.雾把什么藏起来了?据答板书:大海海水、船只、远方天空太阳河岸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自己5.相机学习生字、新词:城、桥梁三、朗读课文,理解体会。
1.选择课文中一二小节同桌分角色读,通过朗读表现出雾的淘气2.指名分节分角色读3.师生合作读4.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
(抓住重点句,师适时点拨:房屋、街道、树木、桥梁是大的事物,行人小一些,小黑猫就更小了。
所以用上了两个甚至。
)5.相机学习生字四、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展开想像,说说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2.学习课文中任意一节的样子,说说雾还把什么藏起来了。
五、读读词语,写写生字。
1.开火车读词语:淘气、四周、城市、桥梁、一切、以及、欢快、消失2.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淘、周、躲”3.听写句子语文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第 2 篇指导思想:语文来自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哇哦!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嘿,你可不知道哇,我前段时间参加了个教学设计大赛,没想到哇,竟然得了一等奖!哎呀妈呀,可把我高兴坏了。
一开始知道有这个比赛的时候,我心里其实也没啥底。
毕竟那么多人参加呢,我这水平能行吗?但是咱也不能怂啊,硬着头皮也得上。
我就开始绞尽脑汁地想我的教学设计。
我教的是语文,我就想着怎么能让学生们更喜欢上语文课呢?我突然想到,现在的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那我为啥不能把语文课设计得像动画片一样有趣呢?于是我就开始动手设计我的教案。
我把课文里的内容都编成了一个个小故事,还配上了一些可爱的图片。
比如说有一篇课文是讲动物的,我就找了很多动物的图片,然后把课文里的动物都画成了卡通形象。
这样一来,学生们一看就喜欢上了。
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也想了很多办法。
我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们读课文、写作业,而是让他们通过表演、游戏等方式来学习课文。
比如说有一篇课文是讲古代的故事,我就让学生们穿上古装,扮演课文里的人物,把故事演出来。
哎呀,那场面,可热闹了。
为了让我的教学设计更加完美,我还找了很多同事和朋友帮我提意见。
他们有的说我的图片不够好看,有的说我的游戏不够有趣。
我就根据他们的意见,一遍遍地修改我的教案。
终于,到了比赛的那一天。
我紧张得不行,心里就像揣了个小兔子似的,怦怦直跳。
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的评委和老师们都露出了期待的眼神时,我突然就不紧张了。
我开始自信地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把我的想法和创意都展示给大家。
当我讲完的时候,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后来,我果然得了一等奖。
哎呀妈呀,我都快高兴得飞起来了。
这次教学设计大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案,让我的学生们都爱上语文课。
嘿嘿,这一等奖可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哇!。
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
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根据角的性质进行角的判断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角的性质和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动手,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性质的初步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量角器等。
2.教材准备:《中学数学》教材、课外拓展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张同学想知道两个角的大小,于是她拿起一张纸条把纸条的一头往上捏,另一头慢慢向外展开,你们猜张同学展开的这张纸条形成的是一种什么形状。
2.导入问题:学生回答展开纸条形成的是一个角。
3.学生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张同学所展开纸条形成的角是什么角,并针对该角的形状,讨论角的特点与性质。
二、探究与引导(20分钟)1.角的定义:在黑板上画一角,解释角的定义。
2.观察角的性质: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角,并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些角的性质,如角的大小、角的位置等。
3.学生实践:学生利用直尺和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和绘制,进一步观察和发现角的性质。
4.角的性质与分类:根据学生的观察和经验,引导学生总结角的性质与分类。
三、巩固与拓展(25分钟)1.角的计算:1)介绍角的计算方法,如用度数表示角的大小,角的和等。
2)示范并引导学生做一些角的计算练习。
2.应用题练习:提供一些应用题,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角的性质与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如角的判断、比较等。
3.拓展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角的性质和应用,如平行线与角的关系等。
四、合作交流与总结(15分钟)1.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发现的角的性质与应用。
2.小结点拨:综合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对角的性质与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掌握的重点。
3.个别扩展:针对学生个别的兴趣与能力,提供个别的角的拓展学习资料,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新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5篇
新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第1篇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爱美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一个人,却求美不成反当众出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希望能帮到你!【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寓意。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问答法、讨论法、教师总结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同学们喜欢童话吗?(喜欢)喜欢童话的同学没有读过安徒生的童话呀?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
)大家都读过安徒生那么多童话,那大家了解安徒生吗?有谁给老师谈谈安徒生的?(安徒生是十九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他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贫苦。
他的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
刚刚同学们说到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都是他的名篇。
他的童话一直以来都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因为他的童话通常很幽默风趣,同时也揭示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安徒生的一篇童话,大家知道是什么麽?(《皇帝的新装》)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心态融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对童话初步认识,更有利于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二、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
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大家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真善美、假丑恶)1、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分到角色的同学能够把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读出来。
①旁白:如作者给孩子讲故事,語气亲切、自然,語调平缓。
②皇帝:微胖、富态,語调傲慢,神情自负。
③骗子:油头滑脑,油腔清调,阿泱奉承。
④老大臣:年迈、苍老,老于世故,語调迟缓,故作镇定。
⑤诚实的官员:对皇帝毕恭毕敬,貌似“诚实”实则狡猾。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5篇)
专业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大全(15篇)学校科学教学设计1.能够做出正确的猜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把握水位变化的规律;2.能够采纳先说猜测依据后说猜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猜测。
4.懂得即使有依据,猜测也会有错误。
1.保持对现象的奇怪心,情愿进行猜测;2.关注身边事物,关怀重大大事,关怀社会进展。
重点:懂得猜测就是有依据的推想。
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猜测。
乒乓球、漏斗、纸、烧杯、食盐、塑料袋、粉笔。
1.观看幻灯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为什么打破了?师生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裂缘由的解释时,你就在进行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大事和正在发生的大事作出合理的解释;板书:推理。
3、同学找出推理与猜测的不同。
你能找出推理与猜测的不同吗?(让同学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猜测是没有发生)(1)往烧杯中放入钩码,烧杯中的水位会上升吗?同学推断会上升。
同学做下这个试验。
(2)吹纸试验提问:往两张纸之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还有没有其它的猜测。
(3)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试验,提问:乒乓球会怎样呢?同学汇报猜测结果。
试验验证。
在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是掉下去,而是吸上去了。
看来阅历对猜测很重要。
(已有阅历与猜测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要有真凭实据,必需要实践。
珍妮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观看,获得了一些阅历,对黑猩猩特别了解。
因此她能通过黑猩猩的表情等猜测黑猩猩的行动。
你能通过观看来猜测吗?下面考考你。
谈话:我们也学着珍妮猜测一下粉笔落地的试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
1、提问:在下面状况下粉笔掉地不简单碎?为什么?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笔,用纸将其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2、老师演示三只粉笔大家猜测的结果是什么?猜测的依据是什么?(1)同学猜测。
(2)汇报猜测的结果、依据。
(3)同学试验验正。
2、同学进行猜测。
3、小组试验进行验正。
空气 市赛获奖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揭题示标:投影本课题目标。
2.情境激趣:如何证明空气的存在(利用家里的物品试一试)
3.旧知回顾: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比呼出气体中的少,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一)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成分
Ⅰ.个人自学
1.阅读:L空气,如右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
管加热。
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
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
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4.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
5、蜡烛可以代替实验2-1中的红磷吗
6、你还能在实验2-1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哪些实验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对于任何课程的掌握都有一定的能力,编写教案也不在话下。
那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分享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优秀9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他们进入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去感受、去领悟小虫子的美好。
我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设置问题“你还对什么昆虫感兴趣?”“你想变成什么昆虫?哪里比较有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练习说话的。
时间,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生字中先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生字,教给学生思考、合作的方法。
利用上课时间查字典,是在培养孩子们一种学习用字典的学习习惯。
整节课堂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如推荐书目,真正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使之由“学会”变成“会学”。
但是还存在着不足:1、教师应更有一种情感的带入性,让孩子们对所学更感兴趣。
2、指导朗读和读文节奏稍显拖沓,可以适当提高速度。
3、鼓励方法,调动全体积极性。
在今后我还会继续努力来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案例设计两课时篇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巩固练习写一写,填一填,画一画。
(针对课文内容画一画)然后写出青蛙讲的故事的名字。
二、表演1、说一说小鱼心情的变化。
(板书:好奇――着急――高兴)2、说一说青蛙的表情。
(板书:大眼睛转了一下大眼睛转了两下)(教师如果随学生的回答板画,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3、全班推荐4个小评委,组成评委团。
4、分小组排练。
(教师要提醒学生分工合作――小导演、小解说、小演员。
注意加上动作,表情的变化,如果能加上合理的想像,语言表达完整,就被评选为表演优胜小组。
还可以设立多种奖励的名称如最佳小鱼、最佳青蛙、最佳导演……激发学生的表演欲。
)5、小组展示。
三、作业设计自己试着画一幅画,然后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语文课文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背《咏柳》;2.办展板:“树林”;3.读《记住》;4.练习写字;5.完成“自检”。
教学过程:一、读、背《咏柳》1.同学们你所认识柳树吗?发现了什么?2.春天多么美丽,春风多么神奇,请读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咏柳》;3.说一说你的理解;4.自己背一背。
二、读《记住》1.自己读、读通:独立识字,互相学字;2.同桌读、读好:把自己读的最好的诗句读给同桌听;3.说一说:人和树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办展板:“树林”1.用淡绿色的纸剪一片叶子的形状;2.在叶子上写上树的.功劳,可以用儿歌的形式;3.讨论展板的题目,如:“树是人类的朋友”,“树是地球的宝贵财富”等;4.学生自己把写了字的树叶贴在板报上;5.个人和集体评议。
四、学习揣摩字形1.描一描田字格中的“木”“林”“森”;2.想一想怎样写好看?3.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好看?4.在生字本上写几个词如“欣赏”“感谢”“陪伴”评议谁写得内容好看,为什么?五、自检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改掉一个坏习惯。
1.请帮助自己的人一起来评议。
2.把自检的结果写在日记里。
2、小学语文课文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重点,复述故事梗概。
3、积累课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教学难点:把握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引出课题:孩子们,还记得《田忌赛马》的故事吗?里面的主人公是谁呀?(孙膑)(简介孙膑)今天就让我们在学习一个与孙膑有关的故事,去进一步领路孙膑卓越的才能和超凡的智慧。
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2、读题质疑:让我们齐读课题两遍,“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
看着题目,你有什么疑问?(根据质疑梳理问题:为什么围魏救赵?谁围魏救赵?怎样围魏救赵的?围魏救赵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精彩的故事,请孩子们跟随朗读带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
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三角形”单元。
本次教学设计结合了个人教学经验以及其他数学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学生对于三角形知识的研究兴趣和对数学的研究热情。
【设计目标】通过课程的研究,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并使用三角形中的基本知识,如图形的边长、角度的计算等;2.学生能够掌握三角形中的基本定理,如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3.学生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三角形有关的实际问题;4.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主研究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2.三角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及解决相关问题;3.勾股定理的掌握与应用;4.正弦、余弦定理的掌握与应用;5.三角形中角度的计算与应用;6.三角形中线、中垂线、高及其性质。
【教学方法】1.概念引入:通过幻灯片、文字介绍等方式引入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教师讲解:通过示例与辅助材料的配合,对三角形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讲解;3.小组研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小组,让同学们自主研究并解决相关问题;4.实践活动:教师设置与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分析与解决;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撰写相关文章或PPT展示。
【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本课程进行评估:1.课堂测试(70%):通过课堂测试评估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2.自评与小组互评(20%):学生需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同组成员的研究进行评价;3.课外作业(10%):作业内容包括相关文章或PPT设计。
【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中,课程设置合理、内容充实,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班级管理方面也需进一步加强。
同时,在评估方式方面也需要更加灵活多样。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等奖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等奖1、《海滨小城》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海滨小城》新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能力目标: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练习积累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
我们刚刚告别《美丽的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
2、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可以默读、轻声读、大声读,读完之后,再说说海滨小城到底什么样?(板书:美丽、整洁)2、课文通过哪几处景物来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板书: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3、这五处景物,哪些内容是写海滨的;哪些内容是写小城的?三、导游介绍,导学“海滨”1、提出自学要求: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这部分描写的景物。
B在描写景物时,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检查自学情况。
(汇报自己的学习方式及收获)3、有感情地轻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的`美。
(配乐)4、风采展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美丽的画面,当一回小导游。
(同桌先互相练习说一说)5、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探究写作方法屏显:A观察景物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的?B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C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观察的?(2)分组讨论,互相评议(3)汇报讨论情况。
6、小结:正是由于站在小城的心头,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色彩进行描写,所以海滨的美丽才给我们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注意学习这种观察、描写的方法。
(屏显学法指导:观察、描写一处景物要注意“三要”:要确定观察点;要按一定顺序;要抓景物特点)四、游客拍照,导学“小城”1、自读课文后四个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实训课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3篇
第3篇实训课教学设计案例一等奖1、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2)实习时数安排为2学时。
实习小组由4~5人组成。
2、仪器与工具微倾式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测伞1把。
3、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选定B、C、D三个坚固点作为待定高程点,BM、A为已知高程点,其高程由老师提供。
安置仪器于A点和转点TP、1之间目估前、后视距离相等,进行粗略整平和目镜对光。
测站编号为1;(2)后视A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前视读数,记入手簿;(3)前视TP、1点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取后视读数,记入手簿;(4)升高(或降低)仪器10cm以上,重复2与3步骤;(5)计算高差:高差=后视读数—前视读数两次仪器高测得高差之差不大于6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差;(6)迁至第2站继续观测。
沿选定的路线,将仪器迁至TP1和点B的中间,仍用第一站施测的方法,后视TP1,前视点B,经过B点和点D连续观测,最后仍回到点A;(7)计算简核:∑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高差=2∑平均高差(8)高差闭和差的计算与调整;(9)计算待定点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各点间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点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点高程应与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4、注意事项(1)前、后视距应大致相等。
(2)同一测站,圆水准器只能整平一次。
(3)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和精平。
(4)水准尺应立直,水准点和待测点上立尺不放尺垫,只在转点处放尺垫,也可选择有凸出点的坚实地物作为转点而不用尺垫。
(5)仪器未搬迁,前、后视点若安放尺垫则均不得移动。
仪器搬迁了,后视点才能携尺和尺垫前进,但前视点尺垫不得移动。
(6)水准路线的高差闭。
5、思考与练习作业(1)为什么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2)什么是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3)计算并调整表2—2中闭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求出路线中各点的高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一等奖(优秀5篇)小学数学教案模板3 篇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1、感知分类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
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2)猜一猜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1、摆一摆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得又对又快又准备。
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6篇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第4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
是谁呢?(二)图文共读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三)认识整点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大赛教案(获市一等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第一节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设计思想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
这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是通过科学方法,从客观世界中找出规律性知识。
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地呈现出科学知识的不多。
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其中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是一个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很好机会。
因此在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验对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
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从中初步学会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
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相对独立,教材并没有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概念相联系,属于个体层次生命系统调节的内容,但是生物体能够生存下来就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在绪论中已经提到“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
但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植物如何适应环境”这些问题学生过去很少接触。
本课是高中生物第一册(必修)(人教版)第四章《植物激素的调节》中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中的一部分,它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向学生逐一介绍了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产生影响的部位、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规律、化学性质、生理作用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课教材以三个问题导出了“植物的激素调节”,并以向光性与向重力性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把知识过渡到“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并阐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及意义。
接着重点介绍了达尔文、温特、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经过50多年的时间,逐步发现了生长素。
通过学习,通过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第八章中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内容有关,对学生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身边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通过体验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和实验方法,概述出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关键实验和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思路、方法及原因。
2、能力目标(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生长素的发现实验,让学生学会对生命的现象进行思考。
(2)通过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学会假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2)通过植物的向光性运动原因的解释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3)利用目前科学家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还有争议,启发学生明白科学永无止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既是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基础,又是理解生物激素调节作用的关键,更是综合能力培养的好材料。
2、教学难点:(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2)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探究。
该课涉及到的科学家和实验都较多,且有些内容比较抽象。
高二学生尚未进行实验设计方面的训练,缺乏科学方法的系统培养。
对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严密性、可行性都难以把握;对涉及到的一些实验材料(如胚芽鞘、锡纸、琼脂、云母等)缺乏感性认识。
三、学情及学法指导(一)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起点: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体验,如:植物向光性、向重力性,简单而不规范的实验设计等。
2、学习障碍:对于我校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基础较弱,对于实验设计的思路和严密性都很欠缺,而该课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侧重于训练学生从已知知识和具体的实验中,抽象并归纳出相关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结论或作出判断,这有一定的难度。
但由于是小班化教学,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较浓,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愿意参与。
只要教师由易到难,做好预习等工作,并充分引导、激发,学生会主动去探索,并在探索中收获掌握知识。
(二)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根据科学研究的线索,学会运用理论知识于实验设计中。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动画演示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去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
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纠正,而且尽量从学生的观点中发现闪光点,不失时机的表扬鼓励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
3、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渠道思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通过对几位科学家和他们所进行的实验的探索,使学生体验科学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适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体会知识。
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
五、教具准备1、课件制作:制作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幻灯片,思考问题和练习的课件。
2、阅读材料:胚芽鞘、琼脂、锡纸、云母。
(让学生随堂阅读。
)3、琼脂平板的实物。
六、对教材的再处理1、这是《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课时,教材以总述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不同形式,再以三个问题导出“植物激素的调节”,这样呈现内容对于我校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
我设计第一课时不涉及“动物激素”,以日常的现象如植物向光性,引出植物的向性运动,以为什么表现出向性运动引出生长素的发现。
再通过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分析进一步明确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在学习其它几种也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的基础上,再分析归纳得出植物激素的概念、特点。
2、生长素的发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已对科学家的实验按时间顺序进行了叙述,为增强实验的严密性,在达尔文的实验中补充在黑暗环境下,胚芽鞘直立生长的实验结果。
中间省略了一些实验(包括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准备在作业中补充缺的实验。
这部分教学是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认识过程和科学实验方法,而不是要记住这段历史,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学会实验的思维方式。
生长素的发现④:一段时间以后直立生长⑤:一段时间以后弯曲生长请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①②③④⑤,发挥你的想象力,同学们讨论的得出。
我们再来看看当年达尔文根据实验是怎么推论的?3、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一种物质影响胚芽鞘尖端下部的生长呢如果我们要证明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一种物质影响了尖端下部,应该怎样来证明呢4、引导学生学习小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其他学生评价。
展示实验过程要用到的琼脂平板实物。
我们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思路。
再介绍,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用燕麦胚芽鞘。
温特实验⑥:⑦:针对为什么要去掉胚芽鞘尖端,为什么要通过琼脂块?为什么要设空白琼脂块对照,请同学们分析说原因。
5、⑥⑦对照又能说明什么?6、到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从植物中提取出了该物质,经过鉴定为吲哚乙酸。
⑷结论:通过②⑤对照,植物的感光部分不在胚芽鞘的尖端以下。
⑶⑷结论:植物的感光部分只有胚芽鞘的尖端。
同学们积极讨论,由①②③④⑤得出胚芽鞘下段的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达尔文设想: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了一种物质影响下部的生长。
3、同学们先独立思索,再分学习小组,每4人一组进行设计该实验设计的论证,学生会提出很多想法。
4、去掉胚芽鞘尖端是排除胚芽鞘尖端对下部的影响;琼脂块是起联系胚芽鞘尖端与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作用;用空白琼脂块对照是为了排除空白琼脂块的影响。
5、学生回答:⑥⑦对照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并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以下。
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和对照的原则有一个认识。
这步降低了设计实验的难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讨论,并和科学家的推论设想对比,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养成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4、学生自己探索温特实验,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思维严密性和对实验评价的最佳时期。
同时针对前面学生自学阅读实验材料中介绍琼脂的效果进行检测。
八、反馈练习(1)基础训练: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_______;②生长素产生于胚芽鞘的_______;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思考:下列情况下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都是左侧单侧光照射)九、学习评价表1、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向光性的产生的原因了解吗?2、生长素的发现史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3、你知道实验设计有哪些原则?4、你能否较好的综合运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十、课后反思从课堂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评价表反馈的信息看,整堂课内容紧凑,教学设计思想基本体现,分析推理层层推进,师生关系融洽,具体反思如下:1、通过对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可以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因此本课以学生日常见到的现象进行思考,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到去探究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去思考,各种问题的设置,有利于调动学生拓展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并把大的问题分化为一个一个小问题,从易到难,使学生收获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
这个过程对教师的知识面要求更广、思维敏捷。
不但要有预见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应变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由讨论和思考得到,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但这个过程中我不是一味的追求课堂的热闹,反而多次强调学生独立思考,我觉得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另外,教师应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的新想法给予及时鼓励和评价,培养学生间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