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习题含答案及解析_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二篇平面布局、平面布置

厂房
高层 室外 变、
一、二级 ≥5,≤10
变压器 总油量 (t) >50 20 >10,≤50 25 25 25 25 15
配电
站
计算法则: L=A+B1+B2
L为防火间距
A为计算基数,高层=13,遇甲类=12,其余=10 B1 B2 为修正系数,一二级=0,三级=2,四级=4 甲类仓库除外
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一般分隔门) 建规8.1.6 水泵房的疏散门直通室外或者安全出口 水规5.5.12水泵房的门应该直通安全出口,并且开向 疏散走道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疏散门)
一、 一、 一、 三级 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10 12 14 13 12 14 16 15 13 15 17 13 10 12 14 13 12 14 16 15
四级 一类 14 16 18 17 20
单、 丙类 多层 三级 厂房 四级 一、 高层 二级
25
20
20
15
一、二级 丁、 戊类 单、多 层
>5
≤10
50
>10
40 20 20 25
25 20 12 15
30 20 15 20
四级
25
30
20
25
甲类仓库(储量,t) 名 称 甲类储存物品 第3、4项 ≤5 电力系统电压为35~500kV且每台变压 器容量不小于10MV·A的室外变、配电站, >5 甲类储存物品 第1、2、5、6项 ≤10 >10
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
压变电站 厂外铁路线中心线 厂内铁路线中心线 厂外道路路边 厂内道路路边 主要 次要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学习要求:◆了解城市建筑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影响防火间距的主要因素◆熟悉防火间距的作用和防火间距不足时的防火技术措施◆掌握防火间距的设置要求及建筑平面布局中重点部位、场所的设置要求。
第一节建筑消防安全布局1、建筑选址考虑的因素2、建筑总平面布局(一)合理布置建筑(二)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第二节建筑防火间距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筑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外墙凸出:凸出部分为外缘储罐、堆场:储罐外壁或堆垛外缘建筑建筑防火间距乙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宜小于50m乙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宜小于30m甲类厂房重要公共建筑不应小于50m甲类厂房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不应小于30m单、多层戊类厂房戊类仓库按表的规定减少2m 单、多层戊类厂房民用建筑等同民用建筑丙、丁、戊类厂房的生活用房丙、丁、戊类厂房不应小于6m 建筑类型防火措施防火间距两座厂房(甲类除外)较高+防火墙不限相同+一、二级+防火墙+屋顶1h甲类厂房较高+防火墙不应小于4m 丙、丁、戊类厂房不燃性墙+洞口面积≤5%+不正对防火间距减少25%一、二级厂房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甲、乙类不应小于6m较高+洞口+甲级丙、丁、戊类不应小于4m丙、丁、戊类厂房+民用建筑+一、二级较高+防火墙不限较低+屋面高15m+防火墙较低+防火墙+屋顶无天窗+1h 不应小于4m较高+防火墙+开口+防火措施(二)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三)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改改生产和使用性质:降低火灾危险性,提高耐火等级调调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减普通外墙改防火墙,减少开口面积,防火门窗或加防火水幕拆拆除陈旧建筑设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第三节建筑平面布置锅炉房、变压器柴油发电机房消防控制室消防设备用房独立建造、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46道(带答案解析)

消防技术实务(一级)第 1题:单选题(本题1分)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A.5B.10C.12D.14【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5m,围墙两侧建筑的间距应满足相应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
所以,正确答案为A。
考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64页。
第 2题:单选题(本题1分)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A.1.00B.1.50C.2.50D.3.0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厂房内设置不超过一昼夜需要量的甲、乙类中间仓库时,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
所以,正确答案为B。
考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73页。
第 3题:单选题(本题1分)某五层服装厂房,层高为4m,耐火等级为二级,受选址条件所限,在消防设计图中显示该厂房与相邻的一栋己建耐火等级为二级的30m高的办公楼之间的防火间距仅为14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该防火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为此厂方拟将该服装厂房改为石棉加工车间。
该石棉加工车间与该办公楼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应为()m。
A.6B.7C.15D.9【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耐火等级为二级的多层服装厂房(丙类)与耐火等级为二级的二类高层办公楼防火间距最小为15m,因此14m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将服装厂改为石棉加工车间后,石棉加工车间为戊类厂房,而对于戊类多层厂房在此题目中可等同于民用建筑,所以该题目就可以转化为二级多层民用建筑与二级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了,即9m。
考点:《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第64、67页。
第 4题:单选题(本题1分)除规范另有规定外,高层乙类厂房与甲类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安全评价习题二

安全评价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1.某单位采暖锅炉发生爆炸,调查人员经过分析,认为该起事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可能,一是炉膛爆炸X 1、二是超压爆炸X2、三是锅炉严重缺水突然加水爆炸X3。
该起锅炉爆炸事故的结构函数是()。
A.T=X 1·X2·X3B.T=X 1+X2+X3C.T=X 1·X2+X3D.T=X 1+X2·X32.在分析某事故发生的风险时,统计得出该事故发生的概率为Q,事故造成的严重程度为S,经济损失金额为W,统计时间为T,则该事故发生的风险是()。
A.SQB.SQ/TC.W/STD.WQ3.按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法可分为()。
A.定性安全评价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法B.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法C.直接法和系统分析法D.主观经验法和客观分析法4.对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主要从以下哪些方面进行()。
A.厂址和总平面B.道路、运输和建(构)筑物C.工艺过程及安全管理措施D.生产设备、装置及相关作业环境5.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很多,安全评价中常用()的方法进行分类。
A.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B.系统分析和实际案例C.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导致事故的间接因素D.导致事故的原因和相关事故的借鉴6.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时,要全面、有序地进行识别,防止出现漏项,识别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的过程。
A.系统安全分析B.安全评价C.安全预评价D.安全验收7.故障树分析是系统安全工程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它是()描述事故发生的有方向的逻辑树。
A.从结果到原因B.从原因到结果C.从初始到最终D.从评审到改进8.()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B.事故树分析法C.定量风险评价方法D.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9.安全预评价报告是安全预评价工作形成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内容应包括()。
A.强制检测设备设施的检查情况B.建设项目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结果C.针对项目评价结果,提出安全对策措施D.在采取安全对策控制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建筑消防安全布局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建筑消防安全布局建筑的总平面布局应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般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体量及火灾危险性等,合理确定其建筑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一、建筑选址(一)周围环境要求各类建筑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
尤其是工厂、仓库选址时,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安全,又要考虑邻近的企业和居民的安全。
生产、储存和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必须设置在城市的边缘或者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合理的位置,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二)地势条件要求建筑选址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自然地形、地势条件。
甲、乙、丙类液体的仓库,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以免火灾对周围环境造成威胁;若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则应采取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乙炔站等遇水产生可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企业,严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没的地方。
生产、贮存爆炸物品的企业,宜利用地形,选择多面环山,附近没有建筑的地方。
(三)考虑主导风向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侧风向。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
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二、建筑总平面布局(一)合理布置建筑应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以及所处的环境、地形、风向等因素,合理布置,以消除或减少建筑物之间及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火灾危害。
(二)合理进行功能区域划分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储存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08 车辆基地、停车场(ok)

8. 车辆段、停车场8.1 车辆段8.1.1 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基本功能及任务根据《南宁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南宁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3号线心圩车辆段定位为定修段。
3号线配属车辆的大、架修任务由2号线安吉车辆基地承担。
心圩车辆段主要承担:1) 3号线部分配属车辆的编组、停放、运用、整备、清洗、消毒、日常检查和列车动态监测,列车的乘务工作;2) 3号线配属车辆的双周检、三月检、定修、临修及列车救援工作;3) 3号线车辆段及综合维修行政、技术管理及后勤保障任务。
8.1.2 车辆检修修程、周期和停修时间的确定1)车辆检修修程(1)定修:主要进行车辆的各系统状态检查、检测;各部件全面检查、清洁、润滑,以及部分部件如空调机组、受电弓或集电靴的清洁、测试及修理以及列车的全面调试。
(2)三月检:主要进行车辆重点部件及系统状态检查,部件清洁、润滑、更换磨耗件。
(3)双周检:主要对易损件和磨耗件、相关部件的空气滤尘器进行检查。
(4)列检:对与列车的行车安全相关的部分进行口常性技术检查,如果列车有故障指示,从诊断装置下载故障信息,并分析诊断数据。
2)车辆定检周期车辆检修指标表表8.1-18.1.3车辆运用和检修主要作业流程1)列车运用工艺流程图8.1-1 列车运用工艺流程2)列车检修工艺流程图8.1-2 列车运用工艺流程8.1.4主要工作量及设计规模车辆段的规模根据管辖范围内列车运行交路、配属列车数、列车编组、车辆技术参数和检修制度确定。
1)配属车辆配属车辆表表8.1-2(1)按走行公里计算规模规模计算表表8.1-3计算的检修规模表(走行公里)表8.1-4计算的检修规模表(时间周期)表8.1-5果,取规模较大者确定设计规模。
根据表8.1-4和8.1-5,设计规模见表8.1-6 。
设计检修、运用设施规模表表8.1-68.1.5综合维修中心各系统和设备的定期检修和故障维修工作由综合维修中心承担,承担全线的线路、隧道、桥梁、建筑、机电设备和供电、环控、给排水、自动售检票、防灾报警及设备监控、通信、信号等各系统的工程设施和运营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巡检、维修工作。
建筑设计原理习题(详细答案)

课堂习题一、选择题(每题 1 分)1、建造的基本属性的是( A )A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B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C 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民族和地域性、社会性D 实用性、技术性、艺术性、时空性 2、古代拉丁美洲建造主要是以什么建造类型为主( D )A 木构架体系建造B 伊斯兰教建造C 陵墓建造D 高台建造3、古代印度建造主要是以什么建造类型为主( A )A 佛教建造B 筑陵墓建造C 伊斯兰教建D 木构架体系建造 4代建造发展主要表现的一项是( D ) A 形成中国古代建造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建造、礼制建造(宗庙、明堂、辟雍)、居住建造(宅第、坞壁)、园林建造、陵墓建造、宗教建造等B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已浮现,斗拱在建造上开始广泛使用,建造组群日益庞大,群体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C 多层楼阁兴起和盛行 ,战国时期的台榭建造到东汉时期已被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楼阁所取代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5( D )A 园林建造进入极盛期;藏传佛教建造兴旺,住宅建造百花齐放 B单体建造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 ,建造高度程式化C 建造结构与建造装饰分离,单体的建造装饰精细、华丽,甚至由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D 城市建设规模宏大,规划严整,经历了里坊制到街巷制的变革,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6、希腊建造长期的推敲改进主要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及其相互组合上,这套做法固定后形成为了三种主要的柱式: ( A )A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B 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C 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复合柱式D 爱奥尼克柱式塔斯干复合柱式7、自然环境构思法主要是指( C )A 通过建造形态、语言、符号等表达其内在的某种哲学或者思想内涵,从而使观者产生联想、共鸣或者启示B 建造通过形象(含总平面、平面、立面及内外装饰)表达或者蕴涵某一主题思想,从而增加建造文化含量C 新建造根据所处环境原有的道路、景观及建造布局、形态、形式、风格、材料、色采以及特点、个性等进行构思,从而达到新旧环境与建造的谐调平衡。
2021年工程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练习题和答案(Part14)

2021年工程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练习题和答案(Part14)共2种题型,共60题一、单选题(共35题)1.关于项目敏感性分析中敏感度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敏感度系数趋于零,表示不确定因素的发生概率低B:敏感度系数大于零,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同方向变化C:敏感度系数的计算结果与不确定因素的变化率无关D:计算敏感度系数的目的是找出不确定因素的极限变化【答案】:B【解析】:⑴敏感度系数。
敏感度系数是项目效益指标变化的百分率与不确定因素变化的百分率之比。
E=(△A/A)/(△F/F)E>0,表示评价指标与不确定因素同方向变化;E0,表示反方向变化。
|E|越大敏感度系数越高,项目效益对该不确定因素敏感程度越高。
敏感度系数的计算结果可能受到不确定因素变化率取值不同的影响,敏感度系数的数值会有所变化。
但其数值大小并不是计算该项指标的目的,重要的是各不确定因素敏感度系数的相对值,借此了解各不确定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以选出敏感度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2.风险分析的流程正确的是()。
A: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B:风险估计→风险识别→风险对策→风险评价C: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D:风险对策→风险识别→风险对策→风险评价【答案】:A【解析】:考点:投资项目风险分析流程。
风险的基本流程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3.关于采用投资回收期指标进行方案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投资回收期考虑了方案整个寿命期的收益,比较客观B: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是项目可行的充分条件C:投资回收期不能反映项目投资回收之后的情况D:投资回收期越长,说明项目效益越好【答案】:C【解析】: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容易理解,计算简便,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愈快,回收期愈短,风险愈小,盈利愈多,对于那些技术上更新迅速的项目,或资金相当短缺的项目,或未来的情况很难预测而投资者又特别关心资金补偿的项目,适宜采用投资回收期指标进行分析;但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只考虑投资回收前的经济效果,没有全面考虑方案整个计算期内的现金流量,且该指标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只能作为辅助评价指标,或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一、单项选择题1、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
A、9B、12C、13D、152、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小,但丙类不应小于()m。
A、3.5B、4C、5D、63、乙类仓库(除乙类6项物品外)与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m。
A、20B、25C、30D、504、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与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单层丁、戊类库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30B、25C、20D、155、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m。
A、12B、25C、30D、506、厂区围墙与厂区内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m。
A、3B、5C、6D、87、为丙、丁、戊类厂房服务而单独设置的生活用房应按民用建筑确定,与所属厂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
A、6B、9C、13D、158、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其它限制条件的情况下,甲类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10B、12C、14D、159、高层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3D、1510、丙酮生产厂房距园区内固定动火作业点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米。
A、15B、20C、30D、5011、甲类厂房与普通的单、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20B、25C、30D、5012、一般情况下,乙醇的精制厂房与固定电焊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20B、25C、30D、5013、某工厂有一座建筑高度为21m的丙类生产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现要在旁边新建一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为15m、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且屋面无天窗的丁类生产厂房。
如该丁类生产厂房与丙类厂房相邻一侧的外墙采用无任何开口的防火墙,则两座厂房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10B、3.5C、4D、614、下列关于防火间距不足时采取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B、可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C、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D、设置独立的室外隔墙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防火间距确定原则的是()。
A、防止火灾蔓延B、保障灭火救援场地需要C、节约土地资源D、考虑经济效益16、防火间距的设置应根据火灾发生后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一般不考虑()。
A、热辐射B、飞火、风速C、消防扑救的需要D、节约土地资源17、某多层砖木结构古建筑,砖墙称重,四坡木结构屋顶,其东侧与一座多层的平屋面钢筋混凝土结构办公楼(外墙上没有凸出构件)相邻。
该办公楼相邻侧外墙与该古建筑东侧的基础、外墙面、檐口和屋脊的最低水平距离分别是11.0m、12.0m、10.0m和14.0m。
该办公楼与该古建筑的防火间距应认定为()m。
A、10.0B、11.0C、12.0D、14.018、厂房中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积不应大于()m3。
A、3B、5C、10D、1519、厂房内设置丙类仓库时,必须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楼板与厂房隔开。
A、0.75B、1.00C、1.50D、2.0020、下列关于建筑的总平面布局中,错误的是()。
A、桶装乙醇仓库与相邻高层仓库的防火间距为15mB、电解食盐水厂房与相邻多层厂区办公楼的防火间距为27mC、发生炉煤气净化车间的总控制室与车间贴邻,并采用钢筋混凝土防爆墙分隔D、空分厂房专用10KV变配电站采用设置甲级防火窗的防火墙与空分厂房一面贴邻21、下列建筑平面布置的原则中,错误的是()A、建筑内部发生火灾时,杜绝临近分隔区域受到强辐射热和烟气的影响B、建筑内部着火时,为人员疏散、消防人员的救援和灭火提供保护C、有爆炸危险的部位能防止对人员和贵重设备造成影响或危害D、建筑内部着火时,能限制火灾和烟气的蔓延22、一座建筑在建设时,除了考虑满足功能需求外,还应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布置,防止火灾和烟气在建筑内部蔓延。
建筑平面布置时应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耐火等级B、地势情况C、火灾危险性D、安全疏散23、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量不应超过()。
A、1m3B、3m3C、5m3D、15m324、锅炉房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门窗时,应设置()级防火门窗。
A、甲B、乙C、一D、二25、独立建造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B、二C、三D、四26、消防电梯机房应与普通电梯机房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分开,如开门,应设甲级防火门。
A、1.00hB、1.50hC、2.00hD、2.50h27、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的有关规定。
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不应大于()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kVA。
A、1200,560B、1260,630C、1260,560D、1200,63028、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级。
A、一B、二C、三D、四29、建筑物内燃气锅炉房的门应采用()级防火门。
A、甲B、乙C、丙D、普通30、锅炉房布置在民用建筑内,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级防火门。
A、甲B、乙C、丙D、普通3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
A、5B、6C、8D、1032、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分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h的防火隔墙。
A、1.50B、2.00C、2.50D、3.0033、建筑防火平面布置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卡拉OK厅室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墙面和1.5m的不然性楼板和乙级防火门分隔B、柴油发电机内的储油量(储油量油量为0.8m3)。
采用防火极限为2.50h的防火隔墙和1.5h的不燃性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C、高层住宅建筑下部设置的商业服务网点,采用耐火极限为2.50h且无门、窗、洞口防火隔墙和1.5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D、医院病房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采用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分隔34、某办公楼建筑,地上28层,地下3层,室外地坪标高为-0.600m,地下三层的地面标高为-10.000m。
下列关于该建筑平面布置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A、将消防控制室设置在地下一层,其疏散门直通紧邻的防烟楼梯间B、将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常压锅炉房布置在屋顶,与出屋面的疏散楼梯间出口的最近距离为7mC、将消防水泵房布置在地下三层,其疏散门直通紧邻的防烟楼梯间D、将干式变压器室布置在地下一层,其疏散门直通紧邻的防烟楼梯间35、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并选择通风良好的地点独立设置。
A、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B、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侧风侧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D、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6、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和可燃粉尘的车间、装置等,宜布置在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或()向。
A、正风B、上风C、侧风D、对风37、某厂为满足生产要求,拟建设一个总储量为15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
该厂所在地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
在其他条件均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该储罐区宜布置在厂区的()。
A、东北侧B、西北侧C、西南侧D、东南侧38、易燃材料的露天堆场宜设置在天然水源充足的地方,并宜布置在本单位或本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侧。
A、下风B、上风C、侧风D、对风39、建筑选址应考虑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地势条件要求和()。
A、经济条件B、主导风向C、交通条件D、管理条件40、乙炔站严禁布置在()的地方。
A、地势较高B、多面环山C、附近无建筑物D、地势低洼41、某机械加工厂所在地区的年最小频率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频率风向为西北风,在厂区内新建一座总储量15t的电石仓库。
该电石仓库的下列选址符合防火要求的是()。
A、生产区内的西南角,靠近需要电石的戊类厂房附件地势比较低的位置B、辅助生产区的东南角,地势比较低的位置C、储存区内的东北角,地势比较高的位置D、生产区内的东北角,靠近需要电石实务戊类厂房附近地势比较低的位置42、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布置,以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A、分散B、分组C、集中D、独立43、在建筑总平面布局时,应合理确定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不宜将民用建筑布置在()厂(库)房附近。
A、甲、乙类B、甲、乙、丙类C、甲、乙、丙、丁类D、任何44、两座民用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m 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A、10B、15C、20D、2545、相邻两座民用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屋顶无天窗且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5m ;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m。
A、4B、5C、6D、946、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2D、1347、一、二级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2D、1348、高层民用建筑与一、二级耐火等级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2D、1349、民用建筑中,高层建筑与相邻高层建筑裙房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米。
A、6B、9C、12D、1350、一般情况下,多层木结构民用建筑与多层砖混结构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m。
A、6B、7C、8D、951、两座多层民用建筑的相邻外墙为非燃烧体,且无外露的燃烧体屋檐,当每面外墙上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外墙面积的(),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时,其防火间距可减少25%。
A、3%B、5%C、6%D、8%52、相邻两座多层民用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且屋顶无天窗,相邻较高一面外墙高出较低一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开口部位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防火门窗其防火间距不宜小于()m。
A、3.5B、4C、6D、不限5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时,其防火间距()。
A、不限B、不小于3mC、不小于4mD、不小于5m5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确需布置在地下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m2。
A、50B、100C、150D、20055、对于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人,可设置一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