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首赤壁渔家傲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
《渔家傲》教案优秀3篇《渔家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重点解读全词,了解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教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对照课文注释,通读全词;2、了解作者的生平概况以及写作背景。
二、导入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唐诗、宋词更是这座瑰丽花园中的两朵奇葩。
前两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盛唐诗歌的风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进入宋词的学习。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王之涣:《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刚刚我们列举的这些诗歌,它们所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主题——边塞,因此,人们把这一类的诗歌称之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渔家傲》也是反映边塞主题的。
但是,在范仲淹以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
由于作者有丰富的边地生活经验,所以词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三、初步感知,学生朗读1、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体会词中的韵味,以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新人教版
《赤壁》《渔家傲》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
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嗟.(jiē) 谩.(màn)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4.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二学习《赤壁》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了。
2.名句赏析。
(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
(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
《赤壁赋》教案设计赤壁赋教案一等奖((1)
《赤壁赋》教案设计赤壁赋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章节。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篇散文,详细描绘了东晋末年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作者对英雄豪杰的崇敬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鉴赏、主旨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生字词的含义。
2. 分析文章结构,领会作者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及特点。
3. 鉴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4. 探讨文章主旨思想,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修辞手法的鉴赏。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主旨思想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观看视频,讨论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课文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教学活动: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其含义。
教学活动:讲解生字词,举例说明。
4.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描绘赤壁之战的手法。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5. 修辞手法鉴赏: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活动:讲解修辞手法,分析具体例子。
6. 主旨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主旨思想,激发学生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活动:完成练习题,互相批改。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修辞手法。
2. 黑板右侧:文章结构、主旨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分析《赤壁赋》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相关章节,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渔家傲教案
渔家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渔家傲》的背景、作者、词意与词形等相关知识;2. 能力目标:能听懂并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主旨等;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喜欢朗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渔家傲》的词意、情感和诗词技巧等;2. 教学难点:全面理解渔家的精神和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1. 教师启发法:通过简单的提问和情感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发言;2. 自学合作法: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3. 诊断评价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和诊断。
四、课堂设计课堂设计一:引入新课(1)初赏诗词,了解作者与背景;(2)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渔家的人生态度与精神。
课堂设计二:协作探究(1)竖立学习者的本体与目的——"+1独立思考,+2合作探究,+3分享讨论,+4自我反思";(2)说说这首诗的整体感觉;(3)探讨渔家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及其价值观;(4)合作完成诗歌解读和译文对比,并做出评价;(5)借助“情境比较法”,了解“词语”的多种含义和多样的“艺术性”。
课堂设计三:大结局(1)过程回放,总结感悟;(2)扩展阅读、涵养心灵,增长文化知识;(3)展示课堂成果,赞扬学生积极性,鼓励自主学习。
五、板书设计《渔家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六、教学反思1. 通过深入解读《渔家傲》,学生对诗词的情感和艺术性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受;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氛围的活跃化,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愉悦。
3. 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养成了诗词的欣赏和朗读习惯,增强了文化修养和思维能力。
【教学方案】渔家傲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渔家傲示范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背景,激发学生对《渔家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学生预习《渔家傲》,了解诗歌的大意。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提出疑问。
2.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景。
3. 学生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渔家傲》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2. 学生探讨诗歌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活动:1. 教师详细讲解诗歌意境,分析关键词语。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 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文学的美感。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 学生品味诗歌,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活动:1. 教师举例分析诗歌中的优美词句。
2. 学生自主找出诗歌中的亮点,分享感受。
3. 教师总结,强调诗歌语言的美感。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意境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1. 教师提出创意表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学生结合诗歌意境进行创作。
教学活动:1. 教师给出创意表达的主题和框架。
2. 学生现场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3.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第五章:课堂小结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化学生对《渔家傲》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教学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意境。
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第25课《诗词五首》之《赤壁》《渔家傲》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朗读与节奏划分:通过正确朗读,使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词的基本节奏。
举例:《赤壁》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划分节奏,体会诗句的韵律感。
2.教学难点
(1)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对于诗词中的意境,学生往往难以深入体会和理解。
举例:《赤壁》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需要教师引导和讲解。
(2)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学生识别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存在一定难度。
举例:《渔家傲》中的“千里共婵娟”,学生需要理解“婵娟”代指月亮,并掌握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其次,学生在意象分析与意境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的意象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我尝试采用了生动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比喻,但效果似乎还不够理想。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意象,以加深他们对诗词意象的理解。
2.增强文化认同感:深入挖掘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创新思维与审美情趣: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词,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诗词进行个性化解读,提高审美情趣。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词朗读、分析和讨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另外,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注重细节,导致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控制讲解重点难点的时间,确保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渔家傲教案设计
渔家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渔家傲》这首古风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渔家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朗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渔家傲》诗歌内容,PPT或黑板。
2. 辅助器材:音乐播放器,收录了古风音乐的CD。
3.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需要预习《渔家傲》的内容,并准备对诗歌进行朗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2. 欣赏与分析(10分钟)通过老师朗读《渔家傲》并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倾听、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1)教师朗读《渔家傲》。
2)学生听读诗歌并理解其意境。
3)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朗读(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领读学生。
2)每个小组按照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朗读,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3)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修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4. 合作表演(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通过诗歌的表演,展示对《渔家傲》意境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1)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进行表演,可以辅以简单的道具或小道具。
2)学生根据自己对《渔家傲》的理解进行表演,展示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特点。
3)其他学生及时给予表演小组鼓励和反馈,鼓励学生彼此欣赏和借鉴。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渔家傲》的理解和感受。
2024最新-最新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最新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这里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渔家傲秋思的相关文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难点:品味、赏析、体悟学法指导:诵读品味法。
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
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
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
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教学过程:让学生欣赏激昂豪壮和婉转阴柔不同的两首古典音乐(放音频),用合适的词形容它们的风格。
师:古曲可婉约如小桥流水,和风细雨,也可豪放如大江东去,暴风骤雨令人品尝回味,词也拥有与古曲同样的艺术特色,让我们通过学习《渔家傲秋思》来进一步体味。
板书课题:《渔家傲秋思》(一)读1、注意听范读(放音频):点评好在哪里?注意节奏、感情、意境。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个人表现读(生品评:…。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二)品3、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雁去长烟落日边声千嶂城闭我看见了一幅图(落日归雁,长烟落日,边声四起,古城落日,归雁孤城,戍边图)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5、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悲凉,寂寞,孤独,思乡6、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人教版初中语文赤壁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赤壁》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赤壁》。
(2)理解《赤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文中的难点。
(3)了解《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赤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赤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历史和人物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赤壁》的朗读和背诵。
2. 《赤壁》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赤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赤壁》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赤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赤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赤壁》,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文中的难点。
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讨论《赤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 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赤壁》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赤壁》的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赤壁》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李清照《渔家傲》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李清照《渔家傲》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李清照《渔家傲》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能够简单运用。
2.了解诗歌的格律,能够认识诗歌的结构,能够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诗歌的内涵,并能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能够简单运用。
2.了解诗歌的格律,能够认识诗歌的结构,能够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且讨论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诗歌的格律,让学生熟悉诗歌的结构,以及诗歌的表达
方式。
3.讨论诗歌的内涵,让学生深入思考,并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
4.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我主要运用了自主阅读、分析诗歌的格律、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诗歌的格律,能够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并能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渔家傲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
渔家傲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渔家傲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渔家傲李清照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
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
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
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韵律、内容、情感、语言”是诗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四个基本要素。
本课教学抓住这四个要素的学习来进行。
以初读把握韵律切入,进而再读感知内容,接着三读体味词中寄寓的情感,最后四读赏析词中优美的语言。
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初步掌握李清照词作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中的浪漫风格和豪迈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请根据我的描述说出古代诗词作家的姓名。
渔家傲教案
渔家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渔家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理解《渔家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3.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渔家傲》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渔家傲》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主题教师用图片或音乐引入渔村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渔家生活的兴趣,并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一首叫做《渔家傲》的诗歌?”“对渔家的生活有什么了解?” “你们是否听过其他类似的诗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Step 2:导入知识教师展示《渔家傲》的原文,让学生一起阅读并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要介绍《渔家傲》的作者屈原和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于诗歌背景和作者的深入思考。
Step 3:整体欣赏教师播放《渔家傲》的音乐,并配以相关的图片或动画,让学生欣赏诗歌的整体意境和气氛。
学生观察图片和听音乐,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并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Step 4: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渔家傲》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教师将诗歌逐句解读,并给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和分析。
Step 5:小组合作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渔家傲》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的意义和效果的影响。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Step 6:口语表达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每个学生准备一段关于《渔家傲》的表达,并在班内进行分享。
学生可以通过模拟情景、朗读诗歌等方式来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7:写作训练学生以《渔家傲》为题,展开写作训练。
学生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分析诗歌的主题或写一篇对诗歌的解读文章。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Step 8: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并理解《渔家傲》的主题和意义。
人教版初中语文赤壁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语文《赤壁》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赤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律美。
2. 词汇解析: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含义。
3. 句子翻译:练习将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4.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主题,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3. 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教学难点1. 古文句式的理解。
2. 文中修辞手法的鉴赏。
3.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翻译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纸质教材: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笔记。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 介绍《赤壁》的背景知识。
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翻译句子。
2.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汇和句子。
2.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课文主题。
四、课堂练习1. 练习翻译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第五章:课后作业与评价一、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
最新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汇总(3篇)赤壁赋教案一等奖赤壁赋教案共三课时篇一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二课时一、导入:前面我们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他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
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
“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
同学们,见过他的书法作品吗?在我们课本的封面。
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
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写作背景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
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一门三父子,娥眉共比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弊政的要求。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著名的诗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等。
著有《东坡乐府》。
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
九年级语文(渔家傲)教案 新人教版 教案
小组交流。
回答。
学生运用想象进行口头笔头训练,互相补充。
学生小组内学习交流:
赏读词的上片,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意境。
逐句理解、回答。
齐读上片词。
活动三
目标
赏读词的下片,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使用的手法和表达的词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独立完成。
当堂批改。
活动二
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体会词中韵味,及词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1、理解词中意境。
2、词中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好处?
活动过程
1、创造性的赏析上阕: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写景]
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与江南风光迥然不同,别具特色:[突出“异”:总写]
活动过程
1、读一读,看看下片词中哪些句子抒了词人的情。
2、下片词中用了哪些手法?
3、理解整首词所表达的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师总结。
学生品读词作,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小组长作记录。
小组代表发言。
齐背词作。
检查反馈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哪些内容?能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并从三处来体现:[分写]
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
[极言边地荒凉,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 [视觉上悲凉]
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
边声四起:塞上四周响起了特有的边声:西风呼啸,驼马嘶明,兵士吟唱,草木萧萧,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
古诗赤壁教学设计一等奖
古诗赤壁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引言古诗赤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它描绘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战斗——赤壁之战。
该诗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韵味,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为了深入挖掘古诗赤壁的魅力,并将其传播开来,本篇文档将分享一项关于古诗赤壁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个方案获得了一等奖。
二、教学背景1. 教学对象:初中生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古诗赤壁,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a.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古诗赤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使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认识到古诗赤壁的重要性。
b. 诗歌赏析:通过分析古诗赤壁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c. 诗文演讲: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组进行古诗赤壁的演讲,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对诗歌的理解。
2. 教学步骤a. 诗歌背景介绍- 通过PPT或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古诗赤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 分享相关历史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诗歌赏析- 分发古诗赤壁的诗歌原文,引导学生读诵诗歌,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解读其中蕴含的深意。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进行深入讨论。
c. 诗文演讲-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者,进行古诗赤壁的演讲。
- 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点评,增强交流和共同学习的氛围。
四、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 考察学生对古诗赤壁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 评价学生的演讲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学生评价- 让学生填写反馈表,收集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评价和建议。
3. 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评价结果,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渔家傲【省一等奖】
渔家傲【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反复诵读,进而欣赏诗歌意境,感悟词作主旨,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2.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体味运用各种手法及炼字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歌曲《月满西楼》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从而走近李清照。
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著名婉约派词人。
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描写闺情相思,反应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明快妍丽。
后期则更多地描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其词语言自然清新、凝练新颖,有《漱玉词》传世。
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但这首词却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2.重点词语(1)生字:谩(màn)三、整体感知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
词人用“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用“转”和“舞”将人在风浪中乘船颠簸前行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
四个动词“接、连、转、舞”用的十分巧妙。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
”——“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愤懑之情。
赤壁和渔家傲教学设计
赤壁和渔家傲教学设计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故事,其中包括赤壁之战和渔家傲故事。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通过教授学生这些故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本教学设计将介绍如何利用赤壁和渔家傲的故事来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
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对赤壁之战和渔家傲故事的理解,学会分析其中的主要事件和角色。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通过讨论和写作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3. 促进学生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活动:1. 活动一:赤壁之战的角色扮演a) 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整个故事情节b) 分发剧本,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如刘备、孙权、曹操等c) 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和反思d) 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角色的行为和决策,讨论他们的动机和思考2. 活动二:渔家傲的艺术创作a) 引导学生学习渔家傲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以及其中的意义和价值观b) 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渔家傲的故事创作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音乐等c)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渔家傲故事的理解和感悟d) 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符号意义,讨论不同作品的差异和共同点3. 活动三:批判性写作和辩论a) 学生根据所学的赤壁和渔家傲的故事,撰写一篇批判性文献,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主题和道德观念b)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故事中的重要决策和事件展开讨论和争论c) 学生在辩论活动中运用逻辑推理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d) 分析辩论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他们的观点和言论三、评估方法:1. 角色扮演表演的评估:根据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对话质量,评估他们对赤壁之战故事的理解和角色分析的能力。
2. 艺术作品评估:评估学生的艺术作品质量和创新性,以及对渔家傲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渔家傲》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
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
嗟.(jiē) 谩.(màn)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
【举】高飞。
4.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二学习《赤壁》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交流点拨】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那时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了。
2.名句赏析。
(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
(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
【交流点拨】体裁是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
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步骤三学习《渔家傲》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交流点拨】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方丈、灜洲那三座海上仙山去。
2.名句赏析。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
【交流点拨】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
3.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警策深刻。
《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
2.拓展延伸:
课外搜集杜牧、李清照的诗词赏读。
3.布置作业:
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诗歌丰富的意境不是靠“教”得,而是靠“悟”得,因为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诵读、默读、吟读……在诵读中感受、体验、领悟、欣赏,从而达到体会语言,感悟意境,把握情感的目的。
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以解决言简的问题。
因为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而要感悟“形象”的内涵以及诗歌的意境,就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联想和想象是通向诗歌神圣殿堂的一把金钥匙。
其次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品读,以解决“意丰”的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改写、鉴赏、评说,以体会诗歌的丰富意韵,达到陶冶性情、激发兴趣的目的。
最后是关注背诵与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