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要环境污染及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由环境资源固有的外部性导致的。

使外部性内在化有两种手段: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

科斯定理论证了明确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并允许自由交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是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依据。

实践中,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采用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一步证明了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可操作性。

当然,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最后,分析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关键词环境资源产权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公地悲剧、产权制度的诞生引言古往今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其实就是开发各种资源并使之为人类服务的过程。

而环境资源便是其中使用最广泛也最重要的一项。

环境资源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共有,在被人们使用、享受时,没有明确的边界或归属。

因此,一方面,面对环境资源的使用,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保护环境,从而使自己尽可能大的享受环境资源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在逐利行为的驱使下,个人或企业并未将对环境的损害作为成本进行核算,肆意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侵害问题。

某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向大气或水体排污排废, 或为谋取短期效益毁林垦荒,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

过度利用环境资源、肆意排污使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而这些成本却并非由排污者承担。

近年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五十年不遇要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抵御灾害,而先前污染环境所取得的收益,相比灾害中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界定环境产权,保护环境资源迫在眉睫。

一、产权理论概述现代产权理论来自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的“科斯定理”,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1966年出版的《价格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是现代产权理论的奠基者和主要代表,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产权理论的创始人,他一生所致力考察的不是经济运行过程本身(这是正统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是经济运行背后的财产权利结构,即运行的制度基础。

经济学原理结课论文

经济学原理结课论文

经济学原理结课论文这个学期我选修了经济学原理这门课,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在这方面的了解以后肯定会跟经济打交道的,另外自己也在这方面很感兴趣。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经济学也在各种层次上进行研究。

我们可以研究个别家庭与企业的决策,也可以研究某种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易。

我们还可以研究整体经济的运行,整体经济只是所有这些市场上所有这些决策者活动的总和。

经济学领域被分为两个分领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一个微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租金控制对纽约市住房的影响,外国竞争对美国汽车行业的影响,或者接受义务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

一个宏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联邦政府借债的影响,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动,或者提高一国生活水平增长的不同政策。

我这学期主要学习的是宏观经济学。

下面我就谈一些对宏观经济学中的成本论的认识。

机会成本是指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

就拿我们读大学为例,你不去上大学,你可能是去学某种手艺,学完可以直接去挣钱了,当让然也就不会有要交学费了,交学费钱也在机会成本之内。

显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

它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费用。

隐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它包括(1)自有资金的利息;(2)自有土地的租金:(3)经营者自身管理才能的报酬工资。

会计成本就是显成本生产成本等于机会成本总成本也就是机会成本它等于显成本跟隐成本的和。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显成本。

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成本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属于一个隐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成本。

换句话说,是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是指为了协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规则、法律、制度等。

它可以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层面。

正式制度包括宪法、法律、立法机构等,而非正式制度则包括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

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激励与约束。

激励作用是指制度安排能够对经济主体提供一定的激励机制,从而引导他们做出适合社会利益的行为。

约束作用是指制度规定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避免经济主体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制度安排能够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有效的制度安排能提供正向激励,鼓励创新和投资行为,推动经济发展。

而缺乏有效制度安排则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其次,制度安排也能影响市场竞争和公平性。

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消费者福利。

同时,公平的制度安排能够减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最后,制度安排还能影响政府的行为。

透明度、廉洁和约束性的制度能够有效减少腐败行为,提高政府效能。

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制度安排不可或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中国的开放为例,中国在开放初期采取了一系列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不同的制度安排,例如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加强企业自主权等。

这些制度安排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中国也继续在制度建设上努力,例如打击腐败、加大科技创新等。

这些努力表明制度安排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影响的学科。

制度安排作为其核心概念,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市场竞争和公平性、政府行为等方面。

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和良好性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制度安排,推动建立有效和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

新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一、新古典经济学其不足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修正新古典经济学部分地继承了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变窄了。

首先,研究对象范围变小了,新古典经济学将研究对象局限为经济领域。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们逐渐遗忘了斯密对社会分工的洞见。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假设为前提的范式。

但这种完全理性只能存在于理论抽象之中,实际生活中,完全理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这三种假设均存在着不现实性: (1)完全理性不现实一现实中总存在“有限理性”; (2)完全信息不存在一现实中往往“信息不对称”; (3)现实中很难做到利润最大化。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不足: (1) 忽视了制度,将企业看作是一只“黑箱”; (2)对经济学的分析停留在一定的时点上,将时间看作是不变的; (3) 交易成本为零。

而新制度经济学最大的创新,是对新古典理论前提的批判和修正。

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人这一基本假定为前提,认为经济人的活动,为经济运行及发展提供了长久动力,也构造起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

但是它没有对经济人展开具体的分析,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无处不在的隐含的前提而存在。

也就是说:第一,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抽象的经济人,而是现实中的具体的经济人;第二,经济人在理论体系中不能只是一个隐含的前提,而应该对其展开具体的分析。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人们开始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存在制度与正的交易费用的真实世界" ,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上的抽象世界。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区别1、双方假设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有三个:理性人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意义不在于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实际,而在于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对理想市场环境的总体条件设计。

第一,新古典经济学对理性人的假设是:(1)个体的行动决定是合乎理性的; (2)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3)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一:交易费用的深刻影响摘要: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已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

它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经济的均衡理论,为经济现象提供新。

目前,交易费用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成为经济增长中不可磨灭的一员。

有理由认为,交易费用对经济的均衡产生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分析交易费用下的市场及宏观经济的均衡问题。

关键字:交易费用市场均衡内在成本循环通胀1937年科斯提出交易费用后,迅速成为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增长点。

它的出现,为传统西方经济学注入新的活力。

交易费用,又被译为交易成本,那么这种交易成本与普通成本又有什么不同呢?一、交易费用与商品成本在一般经济学中将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折旧等计入产品成本中,这些成本具有一个普遍特性,就是物化于产品之中,他们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

如果将一头猪比作商品,那么给猪的饲料等促进猪健康生长的就是内在成本。

而交易成本有什么不同呢?它形成于商品之外,不构成商品的内在价值,它的意义在于促进商品的更好的交易。

就像注水的猪一样,那么注水的成本及随后可能带来的被查处罚金就可看成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就像润滑剂一样,使交易很顺滑的进行着。

可以想象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的话,交易将陷入混沌,整个市场将混乱。

比如,当没有罚金的存在,可想而知,卖方将胡作非为。

但交易费用也有坏的一面,下文中将有所论述。

如果商品只具有内在的成本,而这些成本又是必须的,那么很难推动通缩以及市场失衡的。

因为对于一个商品,如果价格偏离价值很远或很近,那么势必会由市场调节向均衡点恢复。

但如果加入了交易费用,这种外在的附加值就极有可能使市场又偏离均衡点,一般而言,会使商品价格虚高,从而催生通胀预期。

近年来,中国物价飞涨,明显的产生了巨大的通胀压力。

探索背后的原因,供求失衡并不被大众广泛接受,更主要的来自于物流费、中间商等费用。

不得不说,交易费用一方面预示着市场更细分化、更自由化。

另一方面,交易费用也是主张市场失衡的因素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经典论文在经济学领域,新制度经济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试图通过对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以及探索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进行分析和探讨。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制度包括形式制度和非形式制度,它们共同影响着个体和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不完善和不透明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新制度经济学着重研究制度变革对市场机制的影响。

制度的完善能够促进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因此,研究制度变革对市场机制的影响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也强调了个体和组织在制度环境下的行为。

制度的变革会对个体和组织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家致力于研究个体和组织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以及制度变革对其行为的影响。

总的来说,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制度变革对经济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制度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论文为我们提供了深刻洞察制度变革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其中,《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文由道格拉斯·诺斯以及奥利弗·威廉姆森两位知名学者共同撰写,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论文探讨了制度变革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制度主义的观点,在理论上为我们认识经济制度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奥利弗·威廉姆森的《市场和层次结构:分析经济组织》也是新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论文。

该文强调了市场和层次结构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并且分析了交易费用在不同市场结构和组织形式下的变化。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企业组织形式和市场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

新制度经济学 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 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制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行为被认为是基于理性的个体决策,并且这些决策是在既定的制度框架下进行的。

然而,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不仅仅是经济行为的背景,而且它们对于经济行为的塑造和影响至关重要。

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定义为规则、组织和激励机制,它们结构了社会经济活动。

因此,制度包括了法律、政府、合同、一般惯例和规范。

这些制度不仅仅影响了经济的组织形式,也影响了经济增长和发展模式。

众多研究表明,制度对经济的表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一些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而另一些则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

例如,存在良好的产权保护和有效的司法体系的国家,往往有更好的经济表现,而缺乏这些制度的国家,则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

制度变迁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得到改革之后,投资者可能会更加愿意在该国投资,因为他们对自己权益的保护更有信心。

这种变迁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并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新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理论框架,强调制度对经济活动的深刻影响。

研究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行为的根源,并且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在理论和政策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安排及其与经济表现之间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使我们意识到,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对资源配置、创新和整体经济绩效产生巨大影响。

这一洞察力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尤为重要。

由于这些国家的制度环境通常不够健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他们提供了改善制度环境、加速经济增长的指导。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还强调了对于制度安排的演变和创新的关注。

制度安排是动态的,它们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变化。

因此,要持续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就必须促进制度的革新和变革。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制度经济学论文参考[摘要]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

这应建立在国有企业实施了正确的产权改革的基础之上。

通过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归属以及权责利边界、调整产权布局结构、推动产权交易市场日趋发展和成熟,增强国有企业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 产权国有企业市场经济一、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内涵产权这一概念,既是一个古老的范畴,更是一个现代的范畴。

从亚当斯密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没有间断过对它的研究。

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产权都被当作已经存在的条件被排除于正统经济学以外。

虽然所谓正统的经济学承认产权的重要性,但是认为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关于产权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他们的产权理论,引起不小的轰动,产权问题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产权究竟是什么呢制度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定义它的呢《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是: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著名的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所下的定义是:产权是一个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定义是从权利的可选择性和权利的实施来定义产权的。

另一位产权经济学家德姆塞茨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定义产权,同时,他十分强调产权的功能和作用,他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

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

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

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鼻祖科斯则是从产权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产权的。

科斯指出:人们通常认为,商人得到和利用的是实物(一亩土地或一吨化肥),而不是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系别: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专业:工程管理班级:项管Q0941姓名:赵叁林学号: 0907030132012年 5 月 25 日--------------------------------------------------------------------------------------------------------------------------------------论制度的实施机制对制度效率的影响---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效率的影响内容摘要:一国正式制度实施效率的高低不但受到该正式制度本身指定是否公平的影响,还受到该国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公众对正式制度公平认同度差异进而影响正式制度实施效率。

文章分析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公平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嫁强非正式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制度效率Abstract: A formal system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not only by the formal system itself specify whether it is fair,but also bythe informal system of the country.The informal system by the public onthe formal system of fair recognition of differences in turn affect theformal system is implemented efficientl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the impact mechanism of the informal system of fair degree of the formal system,and proposed to marry a strong informal institution building proposalKey Word: Informal system, Formal system, System efficiency新制度经济学还把制度从形式上划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两种类型。

制度经济学论文:资产专用性、“敲竹杠”与新制度贸易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论文:资产专用性、“敲竹杠”与新制度贸易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资产专用性、“敲竹杠”与新制度贸易经济学摘要:新古典自由贸易经济学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假设前提,其中一个重要的隐含前提是各类资产具有完全通用性,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或产业。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产在国际间的流动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专用性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总量和产品构成,而且还会影响一国贸易格局和贸易政策的选择。

如果一国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就会使其在贸易谈判中陷入进退两难困境,失去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影响其在贸易利益上的分配格局,进而严重影响一国的贸易不公平结构。

从资产专用性角度探讨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的合理性,由新古典国际贸易经济学走向新制度国际贸易经济学,更加具有现实性。

为了摆脱这种被要挟和被控制的风险,除了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外,还需要政府实行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

关键词: 资产专用性;新古典经济学;“敲竹杠”;新制度贸易经济学一、问题的提出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基础的,其隐含的假设条件是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具有充分流动性,最终会出现萨谬尔森—斯托尔珀定理———生产要素等价现象。

也正是由于资本是均质的,也就没有资产专用性问题。

同时,由于资本和劳动是充分流动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就被抽象掉了,要素价格成了生产的唯一成本。

然而,生产要素或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却使企业不能自由(无成本)地进出某一产业。

在产业组织理论上,大量文献都研究了资产专用性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证明了资产专用性的存在形式及其承诺价值。

所有这些进展都表明,无成本地进出某一产业的经济模型是一种过度简化,应将其视为一种特例,而将有资产专用性的经济模型视为一种扩展或常态。

由于克鲁格曼兴起的新贸易理论也探讨了狭窄的保护带问题,隐含引入了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再次将产业组织理论上的资产专用性分析方法应用到自由贸易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无摩擦的竞争模型和不完全竞争模型似乎不再具有合理性,因为这些模型是建立在零交易成本、完全个人理性和外生的给定制度结构这样一些严格的假定之上的,看不到交易成本或制度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无法理解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家之间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这一问题上的分歧。

2021年制度与经济发展论文

2021年制度与经济发展论文

2021年制度与经济发展论文一、制度的涵义及其功能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家更加关注制度安排不同,马克思则更加关注经济增长与制度结构变迁的关系。

马克思认为,制度是包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在内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和,社会经济制度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反过来,制度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制度既能促进经济发展,也能阻碍经济发展。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那时,社会变革的时代就到来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健康发展,就不能只是搞经济建设,而是要首先实行社会改良。

只有政治的、文化的和社会条件具备了,才会使经济发生质的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第三个十年发展战略吸纳了他的此项研究成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不发达和不完善不仅体现在生产力方面,还体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制度创新不仅局限于交易规则的制度安排层面,还必然涉及资源配置方式乃至社会制度等制度结构方面的变革。

对于正处于制度转型期,不仅各种制度安排不健全、不成熟、不协调,而且整个制度结构也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制度创新就更具现实意义。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变迁更是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七大关系探究1968年诺斯开拓性的把制度因素内生于生产体系,把制度看成是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甚至比资本和技术更为重要。

保罗克鲁曼认为:在制度有保证的条件下,技术跨越才是有可能的。

吴敬琏也认为,制度重于技术,决定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状况的最主要因素不是物质资本的数量,而是人力资本的发挥、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因素。

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讲到:每个人不过是一只拴在树上的狗,制度就是拴着狗的绳子的长度,正如绳子的长度决定了狗的活动范围一样,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范文制度经济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是一门从制度角度研究经济现象的学问。

它强调经济行为是由制度框架所决定的,而不仅仅是由个体理性所决定的。

本文将探讨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首先,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制度。

制度是指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习俗和约定。

不同的制度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制度经济学关注的不再是理性经济人的行为,而是考虑到制度因素对经济行为的重要性。

其次,制度经济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分析传统的经济问题,如产权问题、市场失灵等,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如政府管理、法律体系等。

制度经济学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使得经济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制度经济学对经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的功能和效率,而忽视了制度对市场运行的影响。

制度经济学则认为,市场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一系列制度的支撑。

强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例如,制度经济学对于解决贫困、不平等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制度经济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经济学过于关注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如技术进步、人口变动等。

此外,制度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困难,例如如何有效地改变不良制度,以及如何引入新的有效制度等。

总之,制度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它从制度的角度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制度经济学需要深入探索制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以提供更有力的理论和政策支撑。

制度经济学论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

制度经济学论文制度经济学是一门关注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结果影响的学科。

该学科的核心观点是经济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体的理性选择,还取决于制度环境。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安排能够塑造个体行为,从而影响整体经济效果。

本论文将探讨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制度变革是指制度规则、制度组织和制度认知的改变。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综合经济表现的指标,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制度变革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传统制度下,资源配置常受到政治和权力的干扰,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而制度变革能够消除这些干扰,建立透明、公平的市场规则,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的提高通过激发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制度变革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市场竞争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它能够激励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变革能够消除垄断和垄断性竞争,建立公平的市场规则,鼓励市场竞争的秩序和活力。

通过市场竞争的激发,企业能够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增长。

此外,制度变革对创新的影响。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转型。

制度变革能够提供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规规范、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改善。

制度变革能够激发创新动力,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配置、市场竞争和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制度变革能够提供一个有利于这些驱动力发挥作用的环境。

因此,推动制度变革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应该加强对市场机制、法规规范、政府监管等方面的改革,以推动制度变革,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制度经济学为我们理解经济行为和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对制度变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制度环境对经济的重要性,并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希望本论文能够为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示。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论文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论文•相关推荐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综述论文一、产权和交易成本理论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他首次创造性地通过提出“交易费用”来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企业扩展的边界问题。

科斯还认为,一旦交易费用为零,而且产权界定是清晰的,那么法律也不会影响合约的结果。

他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①企业的显着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原因似乎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关价格的工作。

随着出卖这类信息的专门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绝不能消除。

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

企业的扩大必须达到一点,即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要的成本或者等于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的成本。

1960年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首次明确使用了交易费用的概念,他指出对损害负有责任实行定价制度,并分析了交易费用与产权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运用交易费用将产权制度问题纳入到经济分析之中,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形成。

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两类认为,交易费用分为两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等所花费的费用。

二是签订契约后,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等所花费的费用。

事后交易费用包括:当交易偏离了所要求的准则而引起的不适应成本;为了纠正事后的偏离而作出双边的努力,由此引起的成本;建立和运作管理机构而付出的成本,管理机构也负责解决交易纠纷;保证契约生效的抵押成本。

对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威廉姆森在科斯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对交易成本的认识后,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来分析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

其中,人的因素是指他对人的行为的两个假设: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

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2篇制度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排污收费制度经济学思考在大力发展工业来促进国民经济的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雾霾、温室效应这些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排污收费是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是从经济学角度制定出来的、典型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法律制度,因此本文将试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排污收费制度。

一、排污收费制度概述排污收费,又称为征收排污费,是根据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污染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和数量,向法律授权的行政主管部门缴纳一定费用的行为规范。

①排污收费是一项重要环境保护制度,要求污染者承担环境污染对社会损害的经济责任,使得“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促进污染者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我国排污收费的征收主要有:污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超标、废气、危险废物和噪声超标排污费五项。

排污费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保部门征收,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污染者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与数量,环保部门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

所有收缴的排污费,都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应用,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二、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经济学分析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庇古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外部性实质是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差额问题,这种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决策行为产生的结果,没有全部被该经济主体承担。

如果行为产生的收益全部或部分被他人占有,则产生的外部性是正外部性;反之,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全部或部分被他人承担,这时产生的外部性是负外部性。

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基本途径是使负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确立一定的制度使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的成本和收益之间重新具有一致性,排污收费是实现“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治理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制度。

2020年从制度经济学原理论信用制度的建设论文

2020年从制度经济学原理论信用制度的建设论文

从制度经济学原理论信用制度的建设论文在一些市场经济活动中,不仅大部分交易活动不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出现,而且货主供货和买主付款并不同时进行,于是出现了卖主与买主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由债权人给予债务人一定数量的信用,债务人承诺在一定的时限内付还。

后来,这种信用关系越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信用货币)本身也加入了流通的过程,由专门机构银行来经营。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乃是信用经济。

而信用水平要得到提高,根本上是需要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以制度作为推动信用发展的保障。

但是究竟什么是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又是如何产生发展的?要明究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制度的本质机理入手。

制度的定义、作用及变迁机理马克思是最早研究经济制度的学者之一,他明确提出:凡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就是有效的制度,它能对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积极作用。

而另一方面,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科斯也指出: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制度安排不仅对分配有影响,而且对资源的配置以及产出的构成都将产生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也将对产出产生影响,人们需要在不同的制度之间进行选择。

虽然马克思与诺思等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目的不同,时代背景也各异,但是他们都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技术(生产力)和制度(生产关系)共同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实绩。

诺思从人类分工及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制度的产生过程,他认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能够节约生产成本,但是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边际生产成本的降低幅度逐渐递减,这种成本的节约,会被由于信息不完备和市场中的机会主义倾向所带来的边际交易成本的逐渐增加所抵销。

因此,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就需要建立一套能够规范和约束人们的交易行为的制度,从而降低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备性和市场中机会主义行为所导致的交易成本。

无论是正式的规则,还是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非正式规范,其变迁是否有效,取决于它们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

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制度经济学课程论文

制度的可设计性与制度变迁的演化经济与金融学院区域经济学彭冬玲0900206004[摘要]:本文把上帝的存在与灭亡作为问题切入点对其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本文认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表明,上帝代表着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它是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相结合的一种规则设计,而上帝灭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种种可能性可以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加以理解,制度变迁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而且有其一定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上帝;非正式制度;规则设计;制度变迁一、新制度经济学眼里的上帝不管你信上帝或者不信上帝,你都会有一个判断,那就是上帝是什么?神学认为上帝是创造万物的主,易经里解释上帝就是自然;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还是人类创造了上帝?本文所要探讨的制度规则的设计和制度变迁,正是从以上这些问题延展开来的。

对上帝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解释至今仍没有盖棺定论的结果,无论从哲学还是神学等等角度理解都是众说纷纭,而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角度来探究这一有趣问题,上帝之子耶稣所创造的《圣经》几千年来无论是从思想、道德或行为等等约束着西方世界人们的言行举行,特别是基督教徒们无疑把《圣经》捧到了一个很难超越的高度,只有按圣经里面的各项宗旨行为,才能立地成佛,死后登上极乐世界,给活着的人以无限的希望。

本文认为上帝的存在代表着一种的制度文化的存在,上帝本虚无,但是却以圣经上黑字落白纸的条条框框为人们的言行制定了严谨的“规则”。

上帝得以活到至今,就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仙,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长生不老之术,而是他们身上所印刻的文化代代传承,才会经久不衰。

另一问题,假若上帝在明天死去,这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规则的设计者或制定者死了,世界是不是乱套了?又或者原有的规则将从明天戛然而止,而出现新的一套制度或者规则?看似有种种可能,但本作者认为,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其一,制度是复杂的,制度或规则的演化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演化中需要融汇各种复杂因素,而并不会单单因为上帝明天的死亡让这个世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二,人类社会变迁有一定的路径依赖,而路径依赖在制度变迁中有一种不可避免的行为惯性,一种制度文化一旦形成,在相当长时间里都不会显著改变;其三,制度的变迁演化意味着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必然与长期形成的制度文化相冲突,从根本上抗拒变迁,而且就其自身的性质来说也不易发生变迁,这样导致其他改革的阻力就会越大,所以制度创新也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政治经济学结课论文

政治经济学结课论文

政治经济学结课论文
深入分析行业的竞争过程从而挖掘出竞争压力的源泉和确定各个竞争力量的强大程度,这是行业及竞争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豪华手表零售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改行业内的经济结构,行业内的经济结构状况又对THG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起制约作用。

在豪华钟表零售行业中,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分析如下:
1.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影响行业内现有的企业竞争强度的因素主要有:竞争结构,需求条件,成本结构,产品差异和用户转变费用等。

THG公司现在几乎还没有竞争者。

因为THG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司,它的公司已经扩展到3大洲的8个国家和地区。

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和美国经营着12家钟表店。

THG还经营着一个多元化的业务组织,从零售批发到生产制造、地产开发。

总部新加坡邻近的东盟地区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政策。

这些国家的富人们齐聚新加坡,购物狂欢,他们构成豪华手表的一支重要客户群体。

对THG来说,有利因素是还没有太多竞争者进入这一细分市场。

制度经济

制度经济

这学期选了吕老师的制度经济学,刚开始以为会是一门非常严肃要求非常高的课程,但是整体的氛围非常轻松,老师也很风趣,虽然不点名但每节课都是爆满。

说说这门课带给我的思考叭,现代生活中的经济,是一个复杂而不断完善的大整体。

在人类诸多不同的欲望交织的情况中,逐渐由一种制度来平衡各方。

无论是两个人的生活,还是整个辽阔的地球,都有着内在的或者外在的制度。

而这种制度,提供着一种有迹可循的安全感,而现在的中国正缺少这种安全感,不得不否认各种制度的改革基本都是利大于弊的。

上了这门课,我才发觉自己的知识真的非常少,写论文的时候也参考了很多文章,发现自己对制度、政策这种字眼的东西关注的太少,没有专业敏感度,本科阶段若想写出一些有意义有深度的文章来,我认为从制度方面下手是比较好的选择。

最后感谢吕老师的这门制度经济学,带给我我很多的思考!老师,谢谢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学院《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〇一五年十一月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大学制度是一个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大学制度,教师职工和学生得不到行为约束,学校的各种资源也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这将导致整个教学体系的崩溃。

同样,历史也证明了大学制度对于大学的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回眸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学制度与大学组织是相伴而生的;制度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部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学制度演进史,而世界一流大学无不是制度文明的产物。

近些年来,现代大学制度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理论界的关注,在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和发展中也越来越成为热点问题。

现代大学制度的提出是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 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效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随着大学办学权力的下移,以政府为供给型的大学制度变迁必然向大学自主型的制度变迁方式转变。

正如有学者所言,“1985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思路基本明确,而且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应当适时地把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微观方面,其根本的出路就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制约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露出水面,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越来越直抵根本。

“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尤其应引起关注的是中国加入 WTO后,中国大学直接进入了国际化的大市场。

WTO 的运行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如何保证中国大学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言论发人深省:“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资金和人是可以国际流动的;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

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

”可见,中国大学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要在制度方面做文章。

目前国内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科的视角来研究,很少从制度学的视角来研究;还主要是基于“大学”本位的研究,缺乏“制度”本位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现代大学制度,通过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历史回顾与特征分析,指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有效途径。

二、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可行性分析在探讨如何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来创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这一问题之前,首先要考虑新制度经济学是否适合用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也即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否可行。

下面主要从理论的可行性这个部分来进行阐述。

为什么选择制度变迁理论,而不选择其他理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已经形成了体系并且趋于完善;另一方面是与本文的目的有关,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的过程,本文正是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大学制度生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寻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有效途径。

(一)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又称契约理论,是直接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契约的形成过程出发,探讨委托人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去设计一种契约或机制,促使代理人努力工作,以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的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利益和信息的不对称,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人问题是指委托人掌握着控制权却不承担风险责任,容易导致“廉价投票”和瞎指挥。

代理人问题主要是指代理人偷懒,工作缺乏经济性和主动性,不按照委托人利益最大化去努力,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由于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既能有效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又能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积极工作,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约束制度。

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相应会引起不同的激励约束效果。

大学委托代理制的形成,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大学合理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大学自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学管理权与办学权的分离。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大学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政府与大学的同构开始分解为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三方相互制衡的关系,同时面对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以及复杂的办学环境,无论是大学举办者的国家或社会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直接经营和管理大学,而必须把经营管理大学的责任托付给大学校长和全体教师。

这样,新的委托代理关系也就在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三权”分离中产生。

二是政府和大学的信息不对称性。

由于政府和大学处于不同的权力和地位层次上,二者均具有信息优势和信息劣势。

相对而言,大学作为自主经营系统,具有明显的关于自身发展的信息优势。

而由于政府和行政部门不直接参与大学办学活动,难以准确把握其相关信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如果政府再去干预大学微观活动决策,势必导致决策失误。

这样,政府通过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把一些必要的办学权交给大学及其校长代理,就成为有益的选择。

委托—代理理论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大学运行机制,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二)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

作为替代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作为转换过程,制度变迁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的生产过程;作为交换过程,制度变迁是制度的交易过程。

中国学术界一般认为,林毅夫1989年发表的《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首次将制度变迁区分为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两种类型。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它是由一群人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强制性变迁指的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的变迁,一般把由国家或集团主导的制度变迁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技术因素以及对制度需求的改变和其他制度安排的改变都将导致制度的不均衡,从而产生获利机会。

为了得到由获利机会带来的好处,新的制度安排就可能被创造出来。

但是由于制度变迁主体的有限理性,自发的变迁主体之间的谈判成本可能非常高。

此外,诱致性制度变迁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

显然,制度创新不能获得专利,并具有公共性,从而产生外部性和搭便车问题。

由于广泛的外部性的存在,制度创新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必然会使得制度短缺或者说制度供给滞后。

这样,就需要国家或政府介入制度变迁的过程,从而产生强制性制度变迁。

(三)制度变迁理论用于现代大学制度创建的可行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大学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有些现象,探究我国大学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启迪性的意义。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改良、替代、转换和创新的一系列过程,制度变迁过程同时也是制度创新的实现过程。

我国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其实质就是实现“大学制度创新”。

因此,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来研究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创建就具有别的理论所没有的适切性。

借用制度变迁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寻求更加有效的途径:1.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部门也存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问题,高等教育资源的这种稀缺性不仅反映为物质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资本要素的稀缺性,还反映为制度资源的稀缺性。

因此如何防止教育领域的“搭便车”,避免教育资源的流失,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就成为我们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

借用产权理论,将产权制度引入教育领域,对于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如何处理政府、大学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建立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制度变迁理论中的国家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崭新的视角,对于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提供借鉴意义。

3.大学制度创新是在大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理念先行。

借用制度变迁理论中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在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性。

三、创办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途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其实也是对原有大学制度进行变革的过程。

实现途径的选择关系着制度变革的成本与利益大小,甚至关系制度变革的成败。

我国大学制度改革究竟适宜采用怎样的方式或路径呢?这必须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制度环境灵活加以选择。

(一)在政府强制性推动的领导下,鼓励学校自主创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大学制度的变革一直采用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

通过国家的立法和政府的行政命令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制度变迁,有效克服了学校内部的各种阻力,实现了改革的基本目标。

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在我国大学制度改革初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随着社会转型,大学外部利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政府不再是大学办学资源的唯一供给主体,大学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依靠自身制度优势吸纳资源和把握发展机遇的能力。

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大学面临的办学环境和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以政府强制推行的制度改革很难适应不同大学的具体情况,而且还往往导致制度实施中的摩擦成本增加,基于当前大学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大学主体性地位的日渐突显,我国制度环境的变革已使大学发展进入到自主创新为主的阶段。

大学自主创新必须以政府的推动为先导,政府首先必须从宏观上为大学自主创新创造条件,用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制度安排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

利用政策支持和财政资助等手段为创新主体提供必要的创新激励,并且在适当时机,对试点学校的制度创新成果以强制性的方式加以巩固和扩大。

在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和法律体系都已经健全的基础上,然后鼓励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变迁模式,形成多元化的制度变迁主体,充分发挥大学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支持大学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在大学已经具有较大自主权的专业设置、学科发展、教师聘任、教学与科研管理、教师考核评价和分配等制度领域,让学校进行自主的制度设计、调整、改造,可以充分调动学校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学术自由、创新与发展,并促使大学面向社会准确定位,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二)采取渐进性制度改革,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从建国60多年的历史来看,在我国大学办学制度改革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出台的重要制度背后,都有着以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的印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