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1 热力环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地理组梁振洪
【学情分析】
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

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

故感到很难把握对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

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

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多媒体演示和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给出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力环流教案公开课

热力环流教案公开课

热力环流教案公开课大气的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这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其形成原理是由于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具体过程如下:A地受热(温度较高),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温度较低),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在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这种现象可以用热升冷降和热低压冷高压的原理来解释。

因此,研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现象非常重要。

结论四: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不相同,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会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因此,高空的空气会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形成热力环流。

近地面的空气则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

结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需要强调的是,高压与低压是相对于同一高度的周围地区气压而言的,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高。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

等压面在高压处凸起,在低压处下凹。

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常见的热力环流有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

海陆风的形成是因为海水和陆地的热力性质不同,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

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因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城市风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内部温度较高,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形成低压,风从高压吹向低压。

课堂练:1、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4-2-3-1.2、白天陆地受热,夜晚海洋受热。

3、热力环流过程箭头图略。

课后作业:将陆地换成山顶,海洋换成山谷,情况会怎么样呢?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板书设计: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1、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不同,空气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2、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3、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等实际上,不同地区受到的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1

公开课教案课题大气热力环流授课时间2023年9月27日教学目标①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②学会运用热力环流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地理现象。

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常见的热力环流。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一、根据所学知识画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

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对流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

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强。

学生动手画图的过程中从实践上升到原理的归纳,达到思维的升华,完成思维的构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个自然现象,请你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身边热力环流的实际例子。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1.海陆风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2.山谷风根据对热力环流原理进行充分理解,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形成的原因。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增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①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和盆地,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②山坡上昼夜温差增大,白天山腰处易有云雾。

③谷地或盆地地区夜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雨。

3.城市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链接高考:链接高考,知识运用和迁移小结作业优化方案7071页的选择题设计课后反思。

热力环流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热力环流教案教学设计公开课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主要学习内容为: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意识。

其第二目内容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在该节内容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大气热力状况知识的运用,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基础,故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述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情况分析】我们学校是一所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学校,生源不好,学生的基础差。

地理又是一门“副科”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实在是不敢恭维。

而地理是一门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知识的综合学科。

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女生在初中时就畏惧数理化,空间想象力很差,到高中学地理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有些学生甚至对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冷却收缩而下沉也不理解。

经常在做题时认为受热要下沉,冷却会上升。

“一讲到气温、气压很多学生就傻了”这句话是我们地理老师的口头禅;学生也发出“读理科要是没物理、读文科要是没地理,读书其实也不难”的感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运用热力环流实验来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过程与方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自主学习或是与他人合作,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难点:高低压是指水平方向的差异【课时安排】第二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长方形玻璃缸、2.塑料薄膜、3.一杯热水、4.一杯冰块、5.一束香、6.打火机【课程安排】(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会制约大气的运动状况,那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气运动状况的一种简单形式——热力环流。

2.1.2:_热力环流【公开课】

2.1.2:_热力环流【公开课】

若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应该是平行的
假设地球的表面性质均一(那么以下A、B、C 三地的大气如何运动?
气压低 气压高
膨 胀 上 升
气压低
收 缩 下 沉
由于 地面冷热 不均而形 成的空气 环流,叫 做热力环 流。 一般用4 个箭头就 可以画出
收 缩 下 沉
气 压高 B 冷
气压低 A 热
气 压高 C 冷
冷热不均使空气产生垂直运动, 使水平方向上的空气密度不一致, 从而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
高压
冷 高压
热 低压
高压
低压
热 低压
冷 高压
下图是沿海某地区一天中某个时刻大气环流情况图,你 知道它是白天还是夜晚吗,为什么?
陆地
海洋
山谷风
白天:谷风
夜晚:山风
高 压
低 压
山 山 坡
坡 高 压
山 坡 低 压
谷地
谷地
3、城市风
气 流 上 升

郊 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市 区
郊 区
---热力环流
知识铺垫
单位面积上垂直空气柱的质量 气压:
C B A
垂直方向上: 气温总是下高上低
(对流层、一般情况)
气压总是下高上低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等 压 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 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 做等压面。
海 拔 升 高 气 压 降 低
气压高低比较 ③ > ② >① ① ② ③
B
A
C
受热均匀



地面



B冷
A热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C冷
大气的垂直运动
地表的冷热不均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差不多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使学生明白得“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的原理。

2.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温室效应”。

3.通过实验活动明白得热力环流的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增强大气环境爱护意识。

●教学重点1.地面是大气的直截了当热源。

2.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1.大气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

●教具预备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了解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重要阻碍,和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内容。

今天,我们接着就来学习下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多媒体)我们在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有学过这么一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但是真有如此的情形吗?什么缘故会产生这种奇特的现象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白天的温度能够达到127℃,夜晚的温度降到—183℃,一天中的温差能够达到310℃;什么缘故地球的日温差和月球的日温差会相差那么多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第一,我们来看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现: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要紧的直截了当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差不多原理。

(重点) 2.把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重点)3. 明白得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对应规律。

(难点)带着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来完成下【探究一】:读下图,并结合课本28页图2.1完成下列问题:上图显示了大气受热过程的几个环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100%什么缘故到达地面才吸取47%?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层时被削弱掉了53%,一部分被大气吸取走19%,一部分被大气或者地面反射。

热力环流(公开课)

热力环流(公开课)

压向低处弯曲。
E
D
F






冷却 B
受热 A
冷却 C
1、近地面,气温和气压通常有何关系?
2、同一垂直面,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有何差异?
3、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的凸凹方向有何关系?
高压 C
低压 D
等压面
2000米
低压 A 受热
B 高压 地面 冷却
(1)C、D气压高低比较? C﹥D
(2)A、B哪受热,哪冷却?
·C
·D
请比较ABCD的气压高低:
·B
·A
A>B>C>D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B
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右图中,弧线为等压线,虚线表示水平面。读图回答:
(1)A、B两点,气压
H
较低的是__B_点,气
C
D 温较高的是__B_点。
增温慢
(热源) (冷源)
降温快
降温慢
(冷源) (热源)
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形成
1、据图分析城市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若在郊区建有大气污染工厂,应布局在A 还是B?为什么?
上升气流
A 郊区 B
市区
B 郊区 A



一、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
二、 热力环流的形成
地面冷 热不均
气流上升或 下沉运动
(3)在A、B、C、D之间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3)把A至D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_B__、__A__、__C_、D

热力环流(公开课)

热力环流(公开课)


山谷或盆地地区 多夜雨
常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应用
壁式空调
暖风片
1、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 F C E D
高空等压面Biblioteka AB 热冷
地面
1、判断AB处的冷热状况?
2、补充ABCD处的环流? A>B>D>F=E>C
3、比较ABCDEF气压值的大小?
2002年春,上海市在进行取消统购粮后的城市新规划设计时,决 定拿出1/3的土地大搞植树造林。 1、根据城市环流原理,上海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在( ) A.农村 B.市区 C.郊区 2.造林重点区对上海市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保持水土 C.降低噪声D.净化空气
在“地面和高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中, 正确的是( ② ④) 1000米 海拔 地面 1000米 海拔 冷 热 冷 ① 1000米 海拔 地面 冷 热 冷 ②
1000米 海拔 地面
地面
热 冷 热 ③
热 冷 热 ④
1C
2D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
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 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甲>丁>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 则甲、乙、丙、丁四地的 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 乙 丁 丙 甲 B丁 丙 甲 乙 丁 C乙 甲 ,丙 丁 D乙 甲 丙 丁 乙
热力环流
《火烧上方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一、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哪里?
太阳辐射
2.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均匀 吗? 3.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什么?
地面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公开课1PPT课件

热力环流公开课1PPT课件
2、课内活动:学生阅读课文、观察课件演示、小组讨论、代表总结、课 堂活动等。
3、课后活动:通过对“火烧上方谷“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学会调查、查 找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整理等学习方法
三、说过程
学 习 流 程
导入新课 原理分析 深化演绎 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
三、说过程


总结日常生活中热胀冷缩
市风理等知问识题。的探讨 ,将所
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三)教学重点、难点

分 析
1.教学重点、难点:
1 地表冷热不均造成热力环流的形成
过程。
2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
的弯曲方向。
3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郊环流形成。
二、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确定理念、依据:首先,“兴趣是第一老师”
下垫面性质
合 作 探 究
城区、郊壮观景象
案例探讨三
三、说过程 城市风的形成——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合 作 探 究
工业区、绿化带、卫星 城应该如何布局?
三、说过程
巩固练习
1.下列热力环流图示,画法正确的是( D )
学 以 致 用
2.想在图中布局化工厂,最合适的位置应选在
(A )
CD
B
A
三、说过程
甲村庄受到的污染,白天与夜晚相比,何时更严重?

的例子:

热水袋受热胀大,水烧开时
锅盖上跳,水银体温计的原
理。
三、说过程
实 验 结 果
热毛巾包住 的瓶子:
烟雾往上流 出
冷毛巾包住 的瓶子:
烟雾往下流 出
三、说过程
1、冷热不同地区空气在垂 原 直方向上将怎样运动? 理 2、空气密度和质量大的地 分 方密度大还是小? 析 3、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热力环流公开课

热力环流公开课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导学案编制人:向晴教研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使用时间:2013- 11-6 班级:高一3班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学.....案.....装.....订.....线...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及成因分析,并学会判读、绘制风向。

学习重点:1.通过观察实验,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绘图并解释热力环流的例子:海陆风。

3. 绘图分析近地面和高空风的受力状况,并解释其风向的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绘图分析近地面和高空风的受力状况,并解释其风向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运用《解密》这档节目的形式开展教学,总共分为5个部分进行展开,层层深入。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一课时)开场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解密》之“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学习过程】一、《解密》之《自主探秘》——[自主学习](一)热力环流(1)受热均匀时:在图a中,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空气没有和运动(2)受热不均时:①大气的垂直运动:在b图中,A地受热,空气——;B、C两地冷却空气这是由于地面形成的大气垂直运动。

②同一水平面气压的变化: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大气密度,气压比同一平面,形成压;B、C两地空气下沉,大气密度,气压比同一水平面,形成压。

上空:A1大气密度气压比同一水平面,形成B1、C1大气密度,气压比同一平面,形成压。

③大气的水平运动:画出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气流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压流向压。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风的作用力有以下几个:①风的原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力方向始终垂直于________,由_____指向________;该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等压线越密集,说明风力越____(大/小)。

②风形成后就会受到_____________的影响;该力方向始终垂直于风向,北半球___偏,南半球____偏。

公开课热力环流教案

公开课热力环流教案
教案
学校 班级 高一(13)班 开课教师
2009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三 ) 第 三 节课 教学课题 热力环流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必修1 第 二 章
一 节
自用 人教版普通高中地理教学参考书 参考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

传统教具
1、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能够运用图示说明大
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
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热力环流的小实验,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态
度。
教学重点
1、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热力环流中气压大小的判断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验导入】先请学生花一分钟时间阅读思考P30页实验. 教师在黑板画出简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会看到什 么现象,提出疑问,从地面温度的差异来引导学生思 考,最后点出这就是今天要学的热力环流.
二、城市风 画图讲解 问题设计:给出两点,判断建水泥厂的合理位置
三、山谷风 画图讲解
【课后作业布置】 名师一号
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
自我 分析 和教 师评 议意

气的受热过程,并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
热源;(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并能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热力环流实例;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以及热力环流形成模式图的演
教学目标
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海陆风形成过程课件的操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
及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热力环流
教学目的: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教学方法:通过绘制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点燃小纸堆,纸片和灰烬从火堆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又从火堆四周
下沉,然后进入火堆。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让我们学习接下来的内容,谜题就会为大家揭晓。

阅读教材P29,找出热力环流概念和形成根本原因。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
1、热力环流的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
简单的形式。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过渡:那么热力环流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30,结合图2.3,思考热力环流的
形成原理?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在中学物理已学到:P=ρgh,
这里为同一高度,h是不变
值,因此ρ大,P也大。

1、假设:A、B、C三地受热均匀。

(等压面: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结论一: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等,等压面互相平行。

提问:在同一地点,气压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
结论二:同一地点,随海拔高度升高,气压下降。

提问:想一想,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在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相同吗?这时空气会不会运动起来?
(三地温度相同,同一高度,密度相同,气压相同,不会运动起来)
过渡: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

如果A地受热,B、C两地冷却,那么A、B、C三地的近地面空
气会怎样运动?A、B、C三地的近地面和高空空气密度(气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

(1)大气的垂直运动
【总结讲解】A地受热(温度较高),A地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冷却(温度较低),B、C两地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提问:分析完高空气压,接下来请一位同学来分析近地面的气压如何变化?
【学生回答】在近地面,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结论三:大气的垂直运动:近地面热→空气上升→气压低(热升冷降)
近地面冷→空气下沉→气压高(热低压冷高压)。

结论四: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正好相反。

过渡:此时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值还相同吗?空气在水平方向上会怎样运动?
(2)大气的水平运动
【总结讲解】由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不同,而产生气压差异。

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A′地的气压较小,B′、C′两地较大,在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就从气压高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

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形成热力环流。

结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强调:高压与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的周围地区气压而言的,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
压数值高。


过渡: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还是水平面吗?
【总结讲解】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在A处往下移,在B、C处往上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此时的等压面在高压处凸起,在低压处下凹。

结论六: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下凹的地方为低压。

(凸高为高,凹低为低)
【课堂练习】
过渡: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热力环流有哪些?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材P33活动中的海陆风及P56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理。

1、海陆风 (绘图:“海滨地区海陆位置图”)。

(1)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水热容量大,陆地热容量小,因此海水升温降温较慢,陆地升温降温则较快。

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

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在图中标出:图A 中,陆——低,海——高;图B 中,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影响: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城市风
绘图:“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如果将陆地换成山顶,海洋换成山谷,情况会怎么样呢?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换成冬季,情况又会怎样?
【板书设计】一、热力环流的概念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假设:A 、B 、C 三地受热均匀。

2、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 1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2、A 、B 哪受热,哪冷却?
3、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5
三、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1、海陆风(绘图)
2、城市风(绘图)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