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导学案答案
2020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课时作业23: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第6课《儒林外史》——匡超人(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语言建构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染.泡(rǎn)朱履.(fù)冠.冕(ɡuān)给.事中(jǐ)B.藩.司(fān) 盘桓.(xuán) 敝.友(bì) 国子监.(jiàn)C.肄.业(sì) 装奁.(lián) 荫.袭(yìn) 拗.不过(niù)D.诰.命(ɡào) 装殓.(liàn) 什.物(shí) 补了廪.(lǐn)答案D解析A项,“履”应读“lǚ”;B项,“桓”应读“huán”;C项,“肄”应读“y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洁面如土色肄业千真万确B.粘帖竖旗杆责备沉鱼落雁C.盘桓摽梅之候装奁闭月羞花D.侥幸眼花缭乱恍若九霄云外答案B解析帖—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贫穷落魄的多。
《儒林外史》是专写知识分子的小说。
吴敬梓真是把________的知识分子写活了。
没有中举前的周进和范进等的形象,真是刻画得________,至今还________。
中国历史上有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贫无立锥之地,决不会没有面团团的富家翁相。
中国诗文和老百娃嘴中有很多形容贫而瘦的穷人的话,什么“瘦骨嶙峋”,什么“骨瘦如柴”,又是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等等,都与骨头有关。
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
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一点“赌注”,轻易不能押上的,押上一输,他们也就“涅槃”了。
然而他们却________喜欢拼命,喜欢拼这一身瘦老骨头。
他们称这个为“骨气”。
()。
要举实际例子的话,那就可以举出很多来。
《三国演义》中的祢衡,就是这样一个人,结果被曹操假手黄祖给砍掉了脑袋瓜。
近代有一个章太炎,胸佩大勋章,赤足站在新华门外大骂袁世凯,袁世凯不敢动他一根毫毛,只好钦赠美名“章疯子”,聊以挽回自己的一点面子。
课时作业17: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第6课《儒林外史》——匡超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给谏大喜,进去和夫人说下,择了吉日,张灯结彩....,倒赔数百金装奁,把外甥女嫁与匡超人。
B.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于朗朗乾坤....之下!C.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D.时间过得真快,好像昨天刚刚进入高中,可转眼间离毕业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心里不免有些惆怅。
答案 C解析C项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此处用来形容科学家的勇气不恰当,属贬词褒用。
A项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B项朗朗乾坤:指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D项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的人,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B.总是你这天灾人祸的,生生的把我一个娇滴滴的女儿送死了!C.行业标准有利于市场竞争更加规范,只有不断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才能使一家公司良性发展。
D.我们应该完全有信心吸收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包括后现代的好的方面,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迈向新时代。
答案 C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掉“的人”。
B项语序不当,“生生的”放在“女儿”后面。
D项“一切人类的优秀资源”有歧义。
3.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余素鄙陋,一事无成,反受此殊遇,非陨首结草,不可报也!B.日前,因家庭之故,辱贤弟垂示,兄非草木,宁不知感激乎?C.贵稿因排版问题所搁置,延误甚久,十分抱歉,现已出版,万乞见谅!D.礼物微薄,聊表私衷,万望笑纳,事情进展如何,仍望随时告知。
答案 B解析“垂示”,意赐示,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语境中是弟弟对兄长,所以不合适。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语或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
课时作业21: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匡超人一、课内双基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后(行进中落在别人后面) 县尊(县官)B.隐占身体(作潜伏的意思) 诰命(封建时代受过封号的妇女)C.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 补了廪(取得廪生的名义,成为资深的生员)D.掼(扔) 藩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的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没有谁能抽离时代而踽踽独行,也没有谁不被时代气质所________。
“国家一定要更开放,开放才有未来”。
任正非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
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企业家的气质,中国企业家也在不断“刷新”改革开放的风貌。
任正非身上体现出的开放气度,折射了中国改革开放年代的总体精神气质,(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是打开国门还是关闭大门?是共创繁荣还是________?答案不言自明。
华为和中国企业,顺应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发展,契合了历史发展潮流,势必获得了更多的正向回馈。
中国企业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中华民族是善于学习的民族。
葆有这样的大局观和胸怀,我们就不会陷入局部发展利益的窠臼;秉持这种精神气质奋力前行,我们就能取得更为________的成就。
世界十大互联网企业,中国占据四席;一批批中国企业在国内________,也积极走出国门,为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就是最好的佐证。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涵养顾影自怜丰沛风生水起B.涵盖顾影自怜丰沛风行水上C.涵养孤芳自赏丰饶风生水起D.涵盖孤芳自赏丰饶风行水上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
B.这种精神气质,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C.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和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都来源于这种精神气质。
D.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中国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都来源于这种精神气质。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可憎(zēng) 2.肄业(yì) 3.诰命(gào) 4.盘桓(huán) 5.妆奁(lián) 6.衣衾(qīn) 7.装殓(liàn) 8.招赘(zhuì) 9.权厝(cuò) 10.孝悌(tì) 11.藩司(fān) 12.泥淖(nào)(二)多音字 1.监2.差⎩⎨⎧ 差遣chāi 参差cī3.吓4.什⎩⎨⎧ 什物shí什么shén5.揣6.冠⎩⎨⎧衣冠人物guān 沐猴而冠guàn7.横 8.拗⎩⎨⎧执拗niù拗断ǎo二、写准字形1.2.⎩⎨⎧ 竖旗gān 杆立gān 竿见影3.4.⎩⎨⎧ 散qì讫qì迄今为止5.6.⎩⎨⎧ jiǎo 侥幸ráo 饶恕 7. 8.⎩⎨⎧diàn 玷辱zhān 沾染三、辨析词语1.盘桓 徘徊 彷徨例 句①这条几乎是在半山腰上开辟出来的“天路”,它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
最低海拔为146米,最高海拔达到875米,落差竟达700多米。
②当日,我市上空云量较多,温度一直徘徊在4.3℃至10.3℃之间。
外出感觉舒服。
③《单身公寓》有着浓郁的都市情调和幽默机智的对话,将中年金领的危机、年轻白领的彷徨、新新人类的洒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辨 析盘桓:①逗留;徘徊。
②回环旋绕。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疑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思量 打量 例句 遇事多思量,一打量就作出判断,往往失之准确。
辨析思量:考虑;想念,记挂。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以为,估计。
四、成语释义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2024年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
2024年匡超人教案人教课标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课标版教材,涉及章节为《数学八年级下册》的第五章“三角形”,具体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判定和应用。
重点讨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2.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图片:三角形自行车架、三角形桥梁等。
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采用三角形结构?2. 知识讲解:(1) 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 三角形的性质:角、边、面积等。
(3) 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例题讲解:例题1: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
例题2:证明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定义和分类:用图表形式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 性质和判定方法:用文字和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3. 例题解答:用步骤和图示展示解题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习题2:求证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 答案:习题1答案:图形①为等腰三角形,图形②为直角三角形,图形③不是三角形。
习题2答案:通过勾股定理证明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探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三角形结构的生活实例,深入了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课时作业20: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匡超人一、语言应用(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大肆侵害着人类健康。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为守护百姓的健康,广大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成为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主心骨”和“定心丸”。
这些“白衣战士”,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与死神竞速,用满腔的工作热情来履行自己的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
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使命担当、职业素养、专业知识,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
有人闻令而动,瞒着家人深夜驰援湖北武汉;有人主动请缨,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有人孜孜不倦,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广大医护人员经受了严峻考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病毒无情人有情。
医护人员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可敬的人。
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里,医护人员和患者竖起大拇指互相鼓励,定格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温暖瞬间。
这是的决胜战线,也是不容有失的生命防线。
我们向每一个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致敬,向每一位奉献在救死扶伤岗位的白衣天使学习。
只要万众一心、,疫情防控阻击战定能捷报频传,广大医护人员定能早日凯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展现彰显同仇敌忾同舟共济B.展现彰显众志成城风雨同舟C.彰显展现众志成城同舟共济D.彰显展现同仇敌忾风雨同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使命担当、职业素养,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屏障。
B.疫情当前,广大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使命担当,是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屏障。
课时作业7: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匡超人一、夯基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染.泡(rǎn)朱履.(fù)冠.冕(ɡuān)给.事中(jǐ)B.藩.司(fān)盘桓.(xuán)敝.友(bì)国子监.(jiàn)C.肄.业(sì)妆奁.(lián)荫.袭(yìn)拗.不过(niù)D.诰.命(ɡào)装殓.(liàn)什.物(shí)补了廪.(lǐ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怠慢教习沉鱼落雁张灯结彩B.女婿嫦娥九宵云外闭月羞花C.吹嘘泥淖戛然而止赏罚分明D.轴心拙稿眼花缭乱大吹大擂3.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 )A.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B.到织锦店里织了三件补服:自己一件,母亲一件,妻子一件。
C.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呼?”D.自从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账,共是九十五本。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B.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C.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D.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清时期,社会小说的两种表现形式主要是“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匡超人导学案(公开课课件)
《匡超人》导学案第一课时我们的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自主预习,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及小说第15-18回里的匡超人的形象。
反复诵读,积累基础知识,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探究欣赏,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名著《儒林外史》的文字魅力。
☆本课时的学习重难点:探究欣赏,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我们的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1、阅读课前提示,了解《儒林外史》复杂的主题思想。
2、补充介绍:《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儒林外史》全书56回,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
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3、有关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吴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匡超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匡超人》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学习课文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
3、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学习重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学习难点】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学习时间】1课时【学法导航】1、依托文本理清情节线索;2、通过情节分析人物性格;3、透过形象挖掘主题内涵;【学习过程】一、作品及作者1.介绍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
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该书中《范进中举》一文还被选入八(初二)年级下册的语文书。
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他近20年的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
语文同步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
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
例句 a.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__________。
b.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__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辨析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例句 a.桂花蝉,______________,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b.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______________,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
四、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你如何看待匡超人的这一转变?请写一个片段。
九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人物之严匡超人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九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人物之严匡超人学案(教师版)【相关回目】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人物介绍】外貌描写:那少年虽瘦小,却还有些精神,却又古怪,面前摆着字盘笔砚,手里却拿着一本书看。
人物事件概括:1.贫穷辍学,到省城帮忙记帐。
2.靠拆字为生,马二先生资助他回到老家。
3.回老家后,孝养父母、杀猪、磨豆腐、读书。
4.因为深夜用心读书,被知县李本瑛赏识,考取秀才。
5.李本瑛莫名被参,匡超人怕牵连杭州躲祸。
6.和赵雪斋、支锷支剑锋、景兰江等一批假名士交往,组织参加西湖诗会。
7.看见盐商支锷支剑峰假冒秀才被抓,和景本蕙景兰江偷偷溜了,可见他狡猾,此时已经变成了小人。
8.帮潘三伪造婚书;替金东崖的儿子金跃考取秀才;潘三资助匡超人娶妻郑氏。
9.潘三事发,进京躲祸;逼迫妻子郑氏回大柳庄乡下生活。
10.到京城当教习,隐瞒婚史,再结妻辛小姐。
11.考取教习,回省取结(地方官府的证明文书),得知妻子郑氏郁闷而死。
12.潘三潘自业入狱,拒绝探望。
13.取结回京,偶遇牛布衣,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匡超人思想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少年时期,转折时期,变质时期三个阶段。
1.匡超人年少是心地善良,事亲孝顺,是个淳朴可爱之人。
书中描述:他在马二先生资助下回到家见到娘亲就“放下行李,整一整衣服,替娘作揖磕头。
”父亲卧病在床,他晚上拿个被单,睡在父亲脚跟头。
他白天里杀猪,卖豆腐,晚上便服侍父亲。
他父亲夜里睡不着,要吐痰,吃茶水,一直到四更鼓,匡超人就读书陪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2.匡超人初到杭州后,就卷一帮无法取得功名的假名士之中,年少时那朴实敦厚的人品开始受到这些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命清高,却意图投机取巧侥幸名利双收的理论污染,思想开始蜕变,被这些人同化。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新步步高.】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解析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一、作者名片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二、内容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
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
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
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
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杭州。
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
课时作业15:第6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儒林外史》——匡超人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憎.恶(zèng) 诰.命(gào)擂.鼓(léi) 差.劲(chà)B.装殓.(liàn) 拗.断(ǎo)泥淖.(nào) 什.物(shí)C.黏.稠(nián) 揣.知(chuǎi)孝悌.(dì) 衣衾.(jīn)D.丝绦.(tāo) 国子监.(jiān)横.死(hèng) 冠.军(gu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招赘面如土色肆业千真万确B.粘帖嚎天喊地旗竿沉鱼落雁C.盘桓摽梅之候妆奁闭月羞花D.侥幸粉底皂靴恍若九宵云外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一轮一轮激烈的角逐中,各种技术各种打法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最后,来自人大附中的袁继平老师夺得了男单的冠军。
B.这些天才少年作家,使得一些杂志社和出版社的生意日进斗金。
甚至一些出版社在明知作者是抄袭的情况下,仍大吹大擂....地将其作品推向市场。
有了这样的培养环境和土壤,试问如何不出现“姚抄抄”这样的“才女作家”?C.冰灯是黑土地的杰作,也是哈尔滨人的骄傲。
每当华灯初上时,公园里到处是珠围..翠绕..、彩灯璀璨,满园生辉,宛如水晶宫一样。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在当下,行走也不失为一种治疗诸多“现代病”的途径。
作为与行走者完全不同的人群,“宅男”“宅女”既是信息时代的产物,______________。
在长时间面对屋内沉重压抑的白墙和单调乏味的摆设之后,行走显然有助于排遣精神的忧郁。
此时,行走不再是一项单纯的运动,而是已经转化成为一种改善人类生存形态的方法。
A.更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剂良药B.同时折射出这一时代生活方式的不健全,而行走的生活方式可以弥补其缺憾C.也是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的折射,而行走无疑可以成为一种对治之策D.也折射了这一时代不健全的生活方式,而行走才是一种健全的生活方式二、阅读鉴赏(36分)(一)课内阅读(19分)阅读课文从“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至“宴尔新婚,享了几个月的天福”,完成5~8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
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
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
社会给他这样三条路,他巧妙地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当他侍奉久病的父亲,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能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洋洋得意了。
小说通过匡超人的人生蜕变,对当时的社会以及士林阶层给予了无情的讽刺和鞭挞。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对应学生用书P3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可憎.(zēng) 2.踌.躇(chóu)3.诰.命(gào) 4.盘桓.(huán)5.妆奁.(lián) 6.衣衾.(qīn)7.装殓.(liàn) 8.戛.然而止(jiá)(二)多音字1.差⎩⎪⎨⎪⎧ 差.遣ch āi 参差.c ī2.监⎩⎪⎨⎪⎧国子监.ji àn 监.牢ji ān3.粘⎩⎪⎨⎪⎧粘.贴zh ān 粘.液ni án4.拗⎩⎪⎨⎪⎧拗.不过ni ù拗.口ào 拗.断ǎo5.揣⎩⎪⎨⎪⎧揣.知chu ǎi 挣揣.chu ài6.冠⎩⎪⎨⎪⎧冠.冕gu ān 沐猴而冠.gu àn二、写准字形1.⎩⎪⎨⎪⎧y ì肄业酒s ì肆2.⎩⎪⎨⎪⎧竖旗g ān 杆立g ān 竿见影3.⎩⎪⎨⎪⎧招zhu ì赘桀ào 骜不驯4.⎩⎪⎨⎪⎧九xi āo霄云外元xi āo 宵节5.⎩⎪⎨⎪⎧伏sh ì侍对d ài 待6.⎩⎪⎨⎪⎧di àn 玷辱zh ān 沾染7.⎩⎪⎨⎪⎧ji ǎo 侥幸r áo 饶恕8.⎩⎪⎨⎪⎧直du ō裰点zhu ì缀三、用对词语 1.抚养 扶养例句 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扶养父母的义务。
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套学案:第七课 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单元概述〔目标导航〕1.了解社会小说的源流与发展、笔法与结构方式。
2.了解“串糖葫芦”式的结构和“制造误会”的结构特点。
3.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和封建官场的黑暗。
〔内容概说〕本单元的两篇小说都属于古代社会小说。
《儒林外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直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事例,按照其本来面貌真实描绘,很少对讽刺的对象进行夸张和漫画式的处理。
所节选部分着力刻画了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在对前途的幻想中迷失自己的本性,最终坠入无聊、无价值的泥淖,甚至迷乱至极,丧失起码的自知,成为无耻之徒。
《官场现形记》直面晚清官场的腐败,运用漫画式夸张的笔法,笔无藏锋,大力渲染,刻画了一幅幅官场群丑图,撕开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种种假面具。
但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一味地暴露、谴责,缺乏深思和反省,更缺乏理性的光彩;对人物过分地渲染夸张,缺乏典型的概括,因而给人印象并不深刻。
课文所节选的部分讲述了何藩台与他的弟弟三荷包狼狈为奸,合伙卖官,却不想反目成仇,闹得人仰马翻,丑态毕露,充分展现了兄弟二人扭曲的人性、肮脏的灵魂。
〔赏析指导〕本单元所选的小说属于古代社会小说。
这类小说作者有着对社会问题强烈关注的热忱,他们直面现实,以冷峻的笔调、写实的笔法,刻画了一大批士林和官场人物,借此剖析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
这些小说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专制制度即将没落,各种弊端日益明显,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潮,开始反思社会问题,并用自己的创作从不同角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
这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小说的社会教化作用,开始把自己的使命交给小说来承载。
鉴赏这类小说,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这类小说或讽刺、或谴责、或温婉、或激愤的多样风格特点。
②注意将作品进行比较鉴赏。
看它们在结构安排、刻画人物、语言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第七课匡超人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有关知识及《儒林外史》的有关常识,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用法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匡超人》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走进文本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个字的只有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儒林外史》,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选自《儒林外史》中的文章《匡超人》,重温伟大作品,体会伟大之处。
二.说说你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1、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明确: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2、介绍《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3、《儒林外史》的结构:本书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人公,往往一回或者几回描写一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互为引子,例如,正文部分首先写的是周进,由周进选录范进,小说转入对范进的描写,又由范进路遇了严监生,接着小说开始对严监生的描写,严监生的遗物给他的哥哥严贡生,小说开始描写严贡生;同样,由范进写到王惠,由王惠写到蘧公孙,由蘧公孙写到娄府二公子;由蘧公孙写到马二先生,由马二先生写到匡超人,像串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糖葫芦式"结构。
鲁迅评价"虽云长篇,颇同短制",能紧紧围绕反对科举制度这个主题,让各类人物与事件轮番出场,能深刻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4、《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儒林外史》最主要的艺术成就是它所具有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讽刺艺术。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达到中国古典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
三.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近200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不惜笔墨,用了五回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书中正面人物杜少卿等也不过三回的篇幅)。
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今天我们通过节选的课文来了解一下。
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的第4-6段以及第8-9段,思考: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什么?小结:自私蛮横--逼妻下乡(第4段)虚荣无耻--停妻再娶(第5-6段)虚伪无情--拒看潘三(第8段)厚颜无智--吹嘘自己(第9段)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是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
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丑态百出之人,是什么使他蜕变的呢?介绍节选部分的相关情节: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杭州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后遇马二先生资其路费,并嘱咐:要想在世上出人头地,必须以文章科举为重,光宗耀祖才是大孝。
回乡后,他白天杀猪,卖豆腐,给父亲做好吃的和买药。
晚上便一边服侍父亲一边读书到四更鼓,每夜只睡一个更头。
一次,家中失火,他哥独自逃命,是他冲进房内,背出父亲,又跑回来,救出母亲和嫂子,后脚刚迈出门槛,火就到了门口。
闲着时,便到门口与邻居下象棋。
一日晚上在烛光下读书时,被路过的知县发现,感其孝心和苦读,提携他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身,在潘保正的帮助下,躲回到杭州。
匡超人到了杭州,要投奔的潘三外出未归,便与一班假名士交往。
这些人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清高,内心希望借此侥幸获取名利。
于是匡超人主动地加入到这群名士中,也想从中获取些好处。
后碰到衙役潘三。
他是一个把持官府,包揽词讼,拐带人口,买嘱枪手的市井恶棍。
匡超人和他一起伪造朱签、替人考试等,颇赚一些钱。
潘三也没有亏待他,不但帮他在城里买了房子,还给他娶了亲。
小结:我们不禁叹息,这个原本淳朴善良的匡超人,怎么会堕落成无耻之徒呢?你怎么认为?明确: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马二先生、假名士们、潘三是他生活与交往的圈子。
马二先生是一心鼓吹通过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富贵的人;假名士们借附庸风雅希冀名利双收;潘三是不择手段求取功名富贵的人。
功名富贵是他们的主流意识。
在这个丑陋无形但又有巨大力量的环境的引诱与挤压下,生活其中的匡超人这样的青年士子,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淳朴的本性。
这样作者就借匡超人表达了功名富贵观念毁灭了青年士子的精神生命的深刻主题。
作者塑造了一个非常典型的艺术形象得益于他的高超的描写手法。
鲁迅评价说,吴敬梓的写人艺术高超,能摄魂勾魄,那么在节选的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匡超人的?2、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例一: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
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例二: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心理描写)例三:匡超人道:"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匡超人道:"这也是第的好友。
这马纯兄理法有余,才气不足;所以他的选本也不甚行。
选本总以行为主,若是不行,书店就要赔本;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语言描写)四.延伸拓展--《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写实:作者退居幕后,不作评介例子一:严贡生道:"实不相瞒,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所以历来的父母官都蒙相爱。
"这时一个蓬头赤足的小厮走了进来,望着他道:"老爷,家里请你回去!"严贡生道:"回去做甚么?"小厮道:"早上关的那口猪,那人来讨了,在家里吵哩。
"严贡生道:"他要猪,拿钱来!"小厮道:"他说猪是他的。
"例子二:"方先生,你收到我的信没有?"一般人撒谎,嘴跟眼睛不能合作,嘴尽管雄纠纠地胡说,眼睛懦怯不敢平视对方。
高松年老于世故,直盯着对方。
方鸿渐惶遽地说:"没有呀!我真没有收到呀!重要不重要?高先生什么时候发的?""咦!怎么没收到?"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
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
《围城》分析:通过与《围城》中的片段比较,《围城》中作者有对人物的表情做介绍与评价的语句:"一般人撒谎""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表明高松年在说谎;《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的表里不一,虚伪撒谎是通过他与小厮的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作者退居幕后,没有作评论与介绍。
2、细节:刻画形象,画龙点睛例子三: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
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分析:两个手指头,平平常常,微不足道。
可是,吴敬梓却牢牢地抓住了它,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严监生气息奄奄,连话都不会说了,可总是断不了气。
他关心着一件事情,挣扎着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关心着一件什么样的重大事情呢?不是两位亲人不得见面,也不是两笔银子没有吩咐,更不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而是灯里两根灯草费了油!点灯费油,死不瞑目!吴敬梓就是这样,通过对两个指头的着力描摩,表现了一个封建地主的悭吝、贪欲、爱财如命的性格,丰富了这一典型的文学形象。
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皇帝的新装》中的两个骗子的手段异曲同工。
3、夸张:成倍夸大,强化形象例子四:这西湖,乃是天下第一个真山真水的景致!马二先生独自一个,带了几个钱,步出钱塘门。
在茶亭里,吃了几碗茶。
起来又走了里把多路。
望着湖沿上接连着几个酒店,挂着透肥的羊肉,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咙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
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吃完了出来,从桥上走过去,门口也是个茶室,吃了一碗茶。
山门旁边一个小门,马二先生走了进去,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吃了一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