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把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把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特别,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头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受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糊涂的熟悉。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头,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伴侣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其次十回“匡超人快乐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表达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里,他结识了冒充名士的头巾店老板景兰江和衙门里当吏 员的潘三爷,学会了代人应考、包揽讼词的“本领”。又因 马二先生的关系,他成了八股文的“选家”,并吹嘘印出了 95本八股文选本,人人争着购买,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都 在书案上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
不久,那个曾提拔过他的李知县被平了反,升为京官, 匡超人也就跟着去了京城,为了巴结权贵,他抛妻弃子去 做了恩师的外甥女婿,他的妻子在贫困潦倒中死在家乡。 这时,帮助过他的潘三爷入了狱,匡超人怕影响自己的名 声和前程,竟同潘三爷断绝了关系,甚至看也不肯去看一 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马二先生他不仅不感恩图报,还妄 加诽谤嘲笑,完全堕落成了出卖灵魂的衣冠禽兽。
户也一反常态,到处说他早就知道他的女婿是文曲星下凡, 不会与常人一样的,对范进更是毕恭毕敬。后来,范进入 京拜见周进,由周进荐引而中了进士,被任为山东学道。 范进虽然凭着八股文发达了,但他所熟知的不过是四书五 经。当别人提起北宋文豪苏轼的时候,他却以为是明朝的 秀才,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科举制度不仅培养了一批庸才,同时也豢养了一批贪 官污吏。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 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 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 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 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 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 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 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 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 一能员”。
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 身上。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 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 的道理。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 夜晚伴父亲,念文章”。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 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后 来知县被审,他唯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 杭州。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 来聚会,互相唱和。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 顾,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的帮助下娶了妻。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语文同步优化指导人教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2.珠围翠绕: _形__容__厅__室__的__布__置__富__丽__豪__华__。__也__指__女__子__衣__饰__华__丽__。__又__形__容__随_ _侍__美__女__众__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眼花缭乱:_眼__睛__看__见__复__杂__纷__繁__的__东__西__而__感__到__迷__乱__。____ 4.面如土色:__形__容__极__端__惊__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形辨认 yì 肄 业
1.酒sì 肆 招zhuì 赘
3.桀ào 骜 不驯 直duō 裰
5.点zhuì 缀
竖旗ɡān 杆 2.立ɡān 竿 见影
bì 敝 人 4.荫bì 蔽
反被斥逐,心中越发气愤。自此,他与统治者的距
离越来越远,对社会现实也日益不满,特别是对八
股取士恨如仇敌。大约从36岁以后至49岁以前,他
写成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艺术 他“寓庄于谐”的叙事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 评价 足轻重的地位。
四、词语积累
1.宴尔: _安__乐__。__《__诗__经__·邶__风___·谷__风__》__有__“__宴__尔__新__昏___(婚__)_”_的__诗__句__。__后_ _来__就__用__“__宴__尔__”__指__新__婚__。__也__作__“__燕__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日 , 我市上空云量较多 ,温度一直徘徊 在4.3℃至 10.3℃之间,外出感觉舒服。
③《单身公寓》有着浓郁的都市情调和幽默机智的对话, 将中年白领的危机、年轻白领的彷徨、新新人类的洒脱都刻画 得入木三分。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小说欣赏)教师用书: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课文节选的部分为匡超人二到杭州,灵魂发生急剧蜕变之后的故事。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1.可憎(zēng) 2.肄业(yì) 3.诰命(gào) 4.盘桓(huán) 5.妆奁(lián) 6.衣衾(qīn) 7.装殓(liàn) 8.招赘(zhuì) 9.权厝(cuò) 10.孝悌(tì) 11.藩司(fān) 12.泥淖(nào)(二)多音字 1.监2.差⎩⎨⎧ 差遣chāi 参差cī3.吓4.什⎩⎨⎧ 什物shí什么shén5.揣6.冠⎩⎨⎧衣冠人物guān 沐猴而冠guàn7.横 8.拗⎩⎨⎧执拗niù拗断ǎo二、写准字形1.2.⎩⎨⎧ 竖旗gān 杆立gān 竿见影3.4.⎩⎨⎧ 散qì讫qì迄今为止5.6.⎩⎨⎧ jiǎo 侥幸ráo 饶恕 7. 8.⎩⎨⎧diàn 玷辱zhān 沾染三、辨析词语1.盘桓 徘徊 彷徨例 句①这条几乎是在半山腰上开辟出来的“天路”,它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

最低海拔为146米,最高海拔达到875米,落差竟达700多米。

②当日,我市上空云量较多,温度一直徘徊在4.3℃至10.3℃之间。

外出感觉舒服。

③《单身公寓》有着浓郁的都市情调和幽默机智的对话,将中年金领的危机、年轻白领的彷徨、新新人类的洒脱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辨 析盘桓:①逗留;徘徊。

②回环旋绕。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疑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思量 打量 例句 遇事多思量,一打量就作出判断,往往失之准确。

辨析思量:考虑;想念,记挂。

打量: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以为,估计。

四、成语释义1.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2.光天化日:文中比喻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7.《儒林外史:匡超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7.《儒林外史:匡超人》

《匡超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4、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作品及作者1.介绍作者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汉族,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岁(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赣榆10年,在南京21年)。

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

移家金陵,为文坛盟主。

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

后卒于客中。

敬梓生平最恶举业,费20年心血所著《儒林外史》五十五回,专写熬中于此者之真相,幽默诙谐,读之捧腹。

他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

吴敬梓22岁时,父亲去世,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经历了这场变故,吴敬梓既无心做官,对虚伪的人际关系又深感厌恶,无意进取功名。

安徽巡抚推荐他应博学鸿词考试,他竟装病不去。

他不善持家,遇贫即施,家产卖尽,直至1754年53岁去逝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语文同步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语文同步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还说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他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在潘三的招待宴请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隐瞒婚史,再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可笑可鄙之徒。
(一)《儒林外史》独特的艺术成就
问题一作品的独特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立足文本,通过品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悟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解读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3.课堂体验
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
课后练习
对照课后问题进行思考,读出自己的感悟,记下发现并思考的问题。
章节:从士林到官场课时:3课时备课人:郑旭二次备课人:
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这些是形成小说讽刺艺术的基础。
(二)中外文学视野中的《儒林外史》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几种经典性著作中,《儒林外史》是最受冷落的一种,以至鲁迅要为之抱不平:“《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穷极文士情态,争传写之。(程晋芳《吴敬梓传》)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

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

例句 a.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__________。

b.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__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辨析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例句 a.桂花蝉,______________,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b.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______________,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

四、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你如何看待匡超人的这一转变?请写一个片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7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7 《儒林外史》—-匡超人◎课文导读“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篇语,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权势,为了财富,儒林学子废寝忘食地读书,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

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小说中,被鲁迅许以“伟大”二个字的只有两部作品,一是《红楼梦》,一是《儒林外史》。

《匡超人》一文中,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名逐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文痞的现象,充分揭露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思路梳理匡超人错误![国学知识诵读区]◎背名句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2.《论语》中孔子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两句,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读经典经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大学》翻译: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

所以,有修养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

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赏析:从词语关系看,国和家的关系是如此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尤其是在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时代,家是一个小小的王国,家长就是它的国王;国是一个大大的家,国王就是它的家长。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课件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课件1
此番话语。就这样,作者通过对一连串人物的描写,揭 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 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
多维探究
1.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
堕落成为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
事情反映出来的?
提示:①对待家人的态度,如:执意送夫人下乡;隐瞒婚 史,再结夫妻;置办丧事。②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如: 潘三入狱,恕不探望,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③恬不知 耻自夸,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吴敬梓,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随着家道衰落,
他饱尝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
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
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世俗的浅
薄、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使他胸中 郁结了愤世嫉俗之情。乾隆十六年(1751),皇帝南巡, 别人都去瞻迎“盛典”,而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 表示了对最高封建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 林外史》就是作者在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点评:原本朴实勤劳、孝顺父母的匡超人在功名富贵的 诱惑下,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的人格已经扭曲, 在逼迫妻子下乡时表现得极为专制,以至于最后使他的 妻子病死在乡下,这也彻底地暴露出了他的冷酷自私。
3.“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 妨!”即便应允了。
点评:到京城攀高结贵,抛弃结发妻子,并恬不知耻地说
氓恶棍的营生,勾结潘三,做尽了种种坏事:假刻图章,
短截公文,设计代考……
此处表面是写潘三的恶行,可是又有几件匡超人不曾参 与?难怪“匡超人不看便罢,看了这款单,不觉飕的一声, 魂从顶门出去了”。
2.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 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第7课《儒林外史》之《匡超人》 课件(55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 第7课《儒林外史》之《匡超人》 课件(55张)

吴敬梓饱尝了 世态炎凉,逐渐认 识了八股科举的腐 朽糜烂,产生了厌 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 同官僚、政客、名 士之流的周旋,使 他对官场的腐败, 儒林的堕落,有了 较深刻的认识。
“儒家”和“儒林”
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汉班固在 他的《汉书· 艺文志· 诸子略序》中是这样说的:儒家者 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 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 “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 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 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 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 吴敬梓笔下的儒林是个怎样的社会阶层?这些人物 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之流吗?读一读《儒林 外史》,理一理其中的人物关系,答案便不言自明。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
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全书共五十五回,约四十万字,描写了近 两百个人物。小说假托明代,实写清朝康 乾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功名和生活。 作者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 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 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小说 成为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也使作者 吴敬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 杰出作家之一。
第 七 讲
有一种冷峻的小说, 它涉及的是人生现实中 灰色甚至黑色的一面。 这类小说深入社会,关 注现实,笔调冷峻,笔 法比较写实,结构较为 灵活,情感表达近乎理 智,可称为社会小说。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典型代表: 《儒林外史》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老残游记》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掌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课件(系列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课件(系列二)

读法指津
首先要仔细阅读前面几回的内容,全面把握匡超人的性
格特征和生活经历。
品味赏析
节选的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 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 变。转折点是岁考的成功:取在一等第一,又被宗师题了优行。
此时的匡超人可谓踌躇满志、春风得意。也就在此时,心里也就
的功名,也就摇身一变,成了儒林中人。这类人物,出
4.真儒贤人奇人 从三十一回起,作者理想中的人物依次登场,主要有杜少卿、 迟衡山、虞育德、庄绍光、萧云仙、沈琼枝、余大先生、余二先生 、虞华轩、凤四老爹等人。这些人物是根据作者的道德观念、
回环式结构
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以许多次要人物构成一个社 会环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种种日常生活活动中,来表现人的 思想性格与内心世界。总是在这一回为主要人物,到另一回即退居 次要地位,而以另一人居于主要:如此传递、转换,各有中心,各 有起讫;而各个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活片段,又互相勾连着,在 空间上、时间上连续推进;多少的社会生活面和人物活动面,好像 后浪逐前浪,一一展开、彼此连贯,成为巨幅的画面……正如绘画 上《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或《长江万里图》之类“长卷” 形式相类。若要将它取个名目,可以叫做“连环短篇”。
对比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梅玖前面对周进讥诮无情
,后面对着周进的牌位毕恭毕敬,口称“门生”;胡屠夫
前面骂范进赶考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中了举人, 却又认为他是“天上的文曲
戏拟指的是通过对文内和文外某件事情的戏剧化模仿,让读者 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产生对比,并由此产生讽刺的艺术效果。比 如娄三、娄四公子“尊贤养士”的一段,那种豪爽、贤能,不禁让 我们想起战国时期以“尊贤养士”著名的信陵君,而他们三次拜访 杨执中的情景,又有点类似三国时期刘备的“三顾茅庐”。这种类 似并不是偶然的,应该是作者刻意为之。当八位名士齐集,好像也 是“一时之盛会”,足够青史留名。但当杨执中与权勿用因为钱财 发生龃龉,“侠士”张铁臂虚设“人头会”骗取钱财之后,我们就 会发现世易时移,这帮所谓的“贤士”根本不能与古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匡超人》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第7课《匡超人》教学设计

匡超人枞阳三中刘林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3、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借助同步练习了解《儒林外史》的整体内容。

2、教师借助PPT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分析法等方法。

3、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领悟匡超人变化的原因,剖析封建制度的腐朽。

2、进一步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争做健全人格的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1、立足文本,疏通文意,从作品的语言文字描能够读出作者的情感态度;2、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全面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

难点:1、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2、了解小说讽刺的艺术手法,深入挖掘作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初中课文《范进中举》引入正文的学习)二、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播放ppt材料)吴敬梓(1701-1754年),汉族,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代小说家。

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幼即颖异,善记诵。

稍长,补官学弟子员。

尤精《文选》,赋援笔立成。

不善治生,性豪迈,不数年,旧产挥霍俱尽,时或至于绝粮。

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巡抚赵国辚举以应"博学鸿词",不赴(参加了学院,抚院及督院三级地方考试,因病未延试)。

【新步步高.】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解析

【新步步高.】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Word版含解析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一、作者名片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在他手里斥卖殆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二、内容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

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

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

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

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杭州。

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含答案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对应学生用书P35)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可憎.(z ēng ) 2.踌.躇(ch óu ) 3.诰.命(g ào ) 4.盘桓.(hu án ) 5.妆奁.(li án ) 6.衣衾.(q īn ) 7.装殓.(li àn ) 8.戛.然而止(ji á) (二)多音字1.差⎩⎪⎨⎪⎧差.遣(ch āi )参差.(c ī) 2.监⎩⎪⎨⎪⎧ 国子监.(ji àn )监.牢(ji ān ) 3.粘⎩⎪⎨⎪⎧ 粘.贴(zh ān )粘.液(ni án ) 4.拗⎩⎪⎨⎪⎧ 拗.不过(ni ù)拗.口(ào )拗.断(ǎo )5.揣⎩⎪⎨⎪⎧ 揣.知(chu ǎi )挣揣.(chu ài ) 6.冠⎩⎪⎨⎪⎧冠.冕(gu ān )沐猴而冠.(gu àn ) 二、写准字形《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

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在《儒林外史》中与“匡超人”相关的情节有: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我为人子的,不能回去侍奉,禽兽也不如”。

但是,他逐步发生了变化。

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利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流氓恶棍的营生。

语文同步指导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语文同步指导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课件: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bì 敝 人 4.荫bì 蔽
lǐn 廪 生 6.lǐn 檩 条
三、词语辨析 1.盘桓·徘徊·彷徨 辨析:盘桓:①逗留;徘徊。②回环旋绕。徘徊:①在一 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 来回浮动、起伏。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 向去。
例句:①这条几乎是在半山腰上开辟出来的“天路”,它 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最低海拔为146米,最高海拔达到875 米,落差竟达700多米。
7.诰命夫人: _封__建__时__代__指__受__过__封__号__的__妇__女__(_多__见__于__早__期__白__话__)_。_________
一、走近作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 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安徽 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曾祖辈“兄 作者 弟五人,四成进士”“五十年中,家门 生平 鼎盛”。到他祖父以后,家道开始衰落。 其父吴霖起是康熙年间的拔贡,做过江 苏赣榆县的教谕,为人方正,后丢官回乡,抑郁而亡。
5.《匡超人》这篇小说中,讽刺手法有哪些特点? 点拨:①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 化讽刺效果。如:离别新婚妻子辛小姐时,匡超人“含着一包 眼泪”;而闻结发妻子郑氏死时,却是“落下几点泪来”。匡 超人与潘三狼狈为奸,做了不少坏事,可潘三出事后,却避之 不及。②善于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夸张的描写,以揭示 出这个人的真实面目。如:匡超人吹嘘曾经选过九十五种制艺 选本,风行海内,连“外国都有”,北方五省读书人都拜“先 儒匡子之神位”,被当场揭穿还嘴硬。
5.大吹大擂:_比__喻__大__肆__宣__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摽梅之候: _摽__,__坠__落__的__意__思__。__摽__梅__的__原__意__是__形__容__梅__子__纷__纷__落__地__,__比__喻_ _青__春__易__逝__。__本__是__女__子__等__待__求__偶__的__委__婉__说__法__,__不__适__用__于__男__子__。___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四单元  第7课  《儒林外史》——匡超人

(对应学生用书 P35)
2.踌躇(chóu) 4.盘桓(huán) 6.衣衾(qīn) 8.戛然而止(jiá)
2.监Error! 4.拗Error! 6.冠Error!
2.Error! 4.Error! 6.Error!
7.Error! 三、用对词语
1.抚养 扶养
例 父母有抚养子女的责任,子女也有扶养父母的义务。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可憎(zēng) 3.诰命(gào) 5.妆奁(lián) 7.装殓(liàn) (二)多音字 1.差Error! 3.粘Error! 5.揣Error! 二、写准字形 1.Error! 3.Error! 5.Error!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评价: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参透时世,揭露丑态 吴敬梓的一生,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 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 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 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 那批“上层人士”的翻云覆雨的嘴脸,很容易察觉到。 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 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 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不愿参加考试, 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以讽 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术3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儒林外史》——匡超人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

3.练: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刻画一个人物形象。

一、诵记名言警句《儒林外史》中的名言警句1.清官难断家务事。

2.医家有割股之心。

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天上神仙府,人间宰相家。

5.读书好,耕田好,学习便好;创业难,守城难,知难不难。

6.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

7.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出身于官宦家庭。

他的父亲为人清正耿直,不以功名为重,对吴敬梓有着深刻影响,吴敬梓自幼聪颖异常,20岁时中秀才。

父亲死后,因其不善经营,家产挥霍俱尽。

后又屡试不第。

33岁,他移家南京,开始了卖文生涯。

36岁时,安徽巡抚荐以应博学鸿词科,以病不赴。

40岁后生活陷入窘境,靠友人接济度日。

由富转贫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尝世态炎凉,对现实有较清醒的认识。

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

2.相关链接《儒林外史》全书的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批判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选文中的匡超人在马二先生的训导下,逐渐热衷功名,并且到京城攀高结贵,停妻再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人物活动,揭示了八股文、科举制度是怎样使一些朴实的年轻人逐渐堕落为追求名利的庸人,甚至变成了忘恩负义的无赖的,斗争矛头直指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生平行事。

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中碰到匡超人。

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

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

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

其孝心与苦读精神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和举人。

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来到杭州。

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往来聚会,互相唱和。

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顾,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的帮助下娶了妻。

接下来就是节选部分。

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念亲戚老夫卧病”,写的是牛浦郎在庵里念诗,趁和尚下乡念经,偷看牛布衣诗稿,喜出望外,想在同姓“牛”字上做文章。

于是请郭铁笔刻了“牛浦之印”“布衣”阴阳二方图章。

卜老爹将外甥女嫁与牛浦郎。

一日牛浦郎讨赊账路过庵前见几匹马在庵门口,便大着胆进去看,原是老和尚的学生做了京里九门提督,现齐大人请老和尚到报恩寺去做方丈。

老和尚将庵中之事托于牛浦郎就走了。

牛浦郎的祖父见店里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气出病来,不久归天,卜老爹帮办了后事。

牛浦郎从坟上回来,要棺材钱的,要布钱的都来了,只得把间半房子典给屯浮桥上抽闸板的闸牌子,小两口儿搬到卜老爹家去住。

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可憎.(zēn ɡ) ②踌躇..(chóu chú) ③诰.命(ɡào) ④盘桓.(huán) ⑤装奁.(lián)⑥衣衾.(qīn ) ⑦装殓.(liàn) ⑧戛.然而止(jiá) (2)多音字①拗⎩⎪⎨⎪⎧拗不过(niù)拗断(ǎo ) ②揣⎩⎪⎨⎪⎧揣知(chuǎi )挣揣(chuài )③冠⎩⎪⎨⎪⎧衣冠人物(ɡuān )沐猴而冠(ɡuàn )④横⎩⎪⎨⎪⎧ 蛮横(hèn ɡ)纵横(hén ɡ)(3)辨形组词①⎩⎪⎨⎪⎧肄(肄业)肆(酒肆) ②⎩⎪⎨⎪⎧杆(旗杆)竿(立竿见影) ③⎩⎪⎨⎪⎧赘(招赘)骜(桀骜不驯) ④⎩⎪⎨⎪⎧敝(凋敝)蔽(蔽塞)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①肄业:a.修业,学习(课程)。

b.(学生)没有达到毕业年限或程度而离校停学。

②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③光天化日: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④冠冕:a.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b.冠冕堂皇,体面。

(2)近义词辨析 ①刻不容缓·迫在眉睫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非常紧急。

其中,“刻不容缓”侧重于不容拖延,可用于形容客观的形势紧急,也可以形容主观的要求迫切;而“迫在眉睫”侧重于已在眼前,只能形容客观的形势紧迫。

例句a.楼市提案各有各的理,多数认为抑制房价刻不容缓。

b.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说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已经迫在眉睫。

②顾名思义·望文生义辨析两个成语都是连动结构,但意义差别很大。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望文生义: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

后者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例句a.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

b.这几天“智运会”三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容易望文生义,把它和残疾人联系在一起。

四、速读感知课文初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文章节选部分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收到来信、参加科举)、潘三遭祸(被抓)、探视刑房——匡超人骗妻进京、停妻娶妻——回乡取结、厚葬妻子——拒探潘三、路遇牛布衣等情节。

一、重点突破1.课文节选部分中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事情反映出来的?表现了其怎样的性格特点?阅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2.结合课文谈谈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通过描写匡超人由一个纯朴善良的农家子弟,最终堕落为士林的丑恶之人,通过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等一系列的言行展现,揭示了在科举制度毒害之下人逐渐变为衣冠禽兽的社会现实。

匡超人的转变是科举之毒的“巨大”作用。

作者对匡超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

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二、疑点探究3.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

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

当尽孝与科举功名的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后者,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

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

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

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

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三、美点赏析——成功的细节描写手法4.课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离别新婚妻子辛小姐时,匡超人“含着一包眼泪”,而闻结发妻子郑氏死时,却是“落下几点泪来”,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的虚伪。

再如:匡超人吹嘘曾经选过九十五种选本,风行海内,连外国都有,北方五省读书人都拜“先儒匡子之神位”,被当场揭露还嘴硬,对人物最富特征的细节进行了夸张描写。

四、随堂写练5.本文中,堕落以前的匡超人,是一个比较淳朴善良的农村青年,是一个真实可感的匡超人。

他在外漂泊时内心仍旧牵挂着父亲;在兄长面前懂得谦卑;父亲生病时他会悉心照顾。

但是,他的人性逐渐被扭曲,人格逐渐蜕变。

为了名利逼妻回乡,为了前途忘恩负义,为了实现他自己心中的人生价值暴露了他的虚伪,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你如何看待匡超人的这一转变?请写一个片段。

3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俗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是千百代人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或许你会说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但那样的概率极小,否则,孟母干嘛三迁家门?因为两千年前,她老人家就明白“近墨者黑”的道理。

匡超人本是淳朴善良的青年,但在社会这个染缸里逐渐堕落,成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

试想,如果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充满温暖与和谐,个人能够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人生的成功,他的人性又怎会扭曲?电影《刑杀之法》中,卧底警员JOE,在与毒犯共居同处两年后,彻底变成了认同黑道生存法则,不愿再做回警察的毒犯。

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奇医·奇方张舟平先生姓宋名华,幼时聪慧过人,饱读诗书。

十岁便随父习医,深得祖上真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即成阿城名医。

宋先生的药铺开在阿城的东街上,号“一文堂”,意即有一文钱可求医问药,无一文钱也可求医问药。

药房门前大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宋先生怀有超绝的接骨医术。

无人就诊时,他就在后院练手功。

他将瓷碗砸成碎片和着胶泥装在一条布袋里,双手伸进去捏着,摸着,直到把碎瓷片捏成碗的全形。

久之,那双手就有了起死回生的神力。

遇到腰酸腿痛的,只需他轻轻一捏,便立时见效;折胳膊断腿儿的,一摸一捏也就接上了;有在别处断骨没有接好,到了宋先生手上,只见他冷观一眼,然后一个箭步冲上前,朝那坏腿弯膊处猛地一推,一提,一拉,一捏,眨眼工夫,就给弄好了。

就这样,宋先生每日坐诊“一文堂”,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有时,也有人请他去出诊。

他从不要求来人为他配马备鞍,只骑着自家那头毛驴前去,嘚嘚嘚,洒一路清脆的蹄音,奔走四方,不辞辛劳,治病救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