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生死疲劳》解读4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45f4d14f12d2af90242e6b9.png)
◎王 中慧 王忠聪 Fra bibliotek旦发 表 以后 , 有些读 者也 不高兴 。 因为我 把有 些 当然我不 会迎合 这样 的读 者 , 的作 品都是 高密东 北乡 版图上 的建筑 , 那《 生死 疲 黑 暗暴露 得太 彻底 。 劳》 应该 是标 志性 的建筑 。” 2 0 0 6年 3月 1 5日, 莫 而牺牲 自己文 学创 作 的原 则 。我最 近写 了一部 长 指《 生 死 疲 劳》 ) , 写 了一个 后记 , 最 后一 句 言做 客新 浪 读书 名人 堂 谈《 生 死疲 劳 》 时 如是 说 。 篇 小说 f “ 哪 怕 只剩 下 一 个 读 者 ,我 也 要 这 样 作为 “ 标志 性建 筑” , 《 生死疲 劳》这 部 4 9万 字 的 话 就 是 说 : “ 《 生 死疲 劳》 打一 个形象 化 的 比喻 , 如 果说 我
益 ,也会 大 大影 响文学 的品格 。 因为好 的文学 作
由于奠 言在 三十余 年 的写作 中执着 于有 价值 个性 的追求 ,诺 贝尔 文学奖 最终 才幸运 地落 在 了他 的
头上 。
“ 我 手写 我 口” , 莫 言 这 种精 神 生命 情 愫倾 注 在《 生 死疲 劳 》 的创 作 中 , 倾 注 在 蓝脸 身 上 , 不只 品, 肯定 有一个 真实 的东西 在里 边 , 尤其 是真 实地 使 自己 “ 可 以感受 到一 泻千 里很 畅快 的感觉 ” , 也 反 映 了下 层 人 民群众 的生 活 面貌 。我 有 一 种 偏 使读 者伴 随着小 说 中人物历 史命 运 的多舛 产生真 见, 我 觉得 文 学艺 术 , 它永远 不 是 唱赞 歌 的工 具 。
蓝脸 的原型 是莫 言六七 岁时 就读 的学 校旁 边 判 现 实作 为 自己的创 作 出发 点 ” , “ 自然 地 关注 人 的一位农 民。这位农 民以个 人 的力量 与公 社化 运 性 、 呈 现 人性 并 发 现现 实 社会 中 的 ‘ 荒诞 ’ 属性”
莫言《生死疲劳》讲义
![莫言《生死疲劳》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58882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07.png)
莫言《生死疲劳》讲义《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历史画卷。
小说的主人公西门闹本是一个家境殷实的地主,在土改中被冤杀。
他经历了多次转世,先后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又转世为人。
这种奇特的设定让读者能够从不同的动物视角去观察和体验农村的变革与人性的复杂。
莫言通过西门闹的多次转世,巧妙地跨越了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新千年的漫长岁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对农民生活的深刻影响。
比如,在人民公社时期,大家一起劳动,吃大锅饭,生产效率低下;而在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渐改善。
在人物塑造方面,莫言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形象。
西门金龙是西门闹的儿子,他精明强干,但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迷失了自我,为了追求权力和财富不择手段。
蓝脸则是一个坚守土地和个人信念的农民,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单干,成为了那个特殊时代的“异类”。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生动鲜活,而且反映了不同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和命运。
作品中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莫言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和民间故事,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农村世界。
比如“猪十六,你这杂种,你的血不配做酒,只配做尿!”这样直白而富有冲击力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粗粝与真实。
《生死疲劳》所探讨的主题也是多维度的。
一方面,它揭示了历史的无常和命运的捉弄。
西门闹的冤死以及他在转世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让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和人生的无奈。
另一方面,作品也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在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有人变得贪婪、自私;而在困境中,也有人坚守善良和正直。
此外,小说还对生死轮回、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西门闹的多次转世,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息循环,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冤结孽缠的生命轮回_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_生死疲劳_
![冤结孽缠的生命轮回_解读莫言的长篇小说_生死疲劳_](https://img.taocdn.com/s3/m/11698285bceb19e8b8f6bac6.png)
西门闹的表述,颠覆了我们传统观念中对地主身份的认 定。显而易见,莫言是有意抛却了社会学的有色眼镜,而从 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来阐释人物,使之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 目。正如西门闹所说,“我虽是高密东北乡第一的大富户, 但一直保持着劳动的习惯。三月扶犁,四月播种,五月割 麦,六月栽瓜,七月锄豆,八月杀麻,九月掐谷,十月翻 地,寒冬腊月我也不恋热炕头,天麻麻亮就撅着个粪筐子去 捡狗屎。……一个地主,如果对狗屎没有感情,算不上个好 地主。”甚至在乡间,还流传着西门闹因起得太早错把石头 当狗屎捡回来的笑话。这些都说明西门闹是一个勤俭持家, 依靠劳动致富的地主。不仅如此,他还从荒郊野外捡回一个 被冻僵的孩子——蓝脸,并一直抚养他长大;大荒之年,他 平价粜出二十石高粱,并免除了所有佃户的租子等等。别的 不说,单单是他的怪癖吧——“每逢喜事手就发痒,非努力 劳动不能解除”——即可证明,西门闹何止是一个勤俭持家 的地主,他更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庄稼人呢!还有西门闹的亲 密朋友——屯里的富农伍元,“善拉京胡,能吹唢呐,农闲 时节,喜欢跟着响器班子串街走巷,不图挣钱,图个欢 乐。”在他们的身上,何曾有恶霸地主的印迹?
象征主义的乡村叙事——评莫言的《生死疲劳》
![象征主义的乡村叙事——评莫言的《生死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7d2ca20b02020740be1e9b1c.png)
。
无 意义 的 较 逃 的困境
。
婚 姻 也 罢 爱 惰 也 罢 不过 是一场 这 也使 方鸿 渐 逐 步陷 入在 劫 难
, ,
,
,
三 阎 大 学 求 职途 中 和 在 学校 期 间 方 鸿 渐
中 围 的 心 城
希 望 摆脱 中 田 都 市 的 栓 桔 寻 求 新 的 起 点 的 打 算又一 次 落空 了 混 迹 学 界 的 各 色人 物 使 虽 不 思进 取 却 还 正 直 的 他 更 真 切 地 体会 到 了 世 态 炎凉 人 心难 测 在受到 学 校 帮 派利 益 的 倾 轧 之 后 他 游 离 的 目 光不经 惫 地 放 到 了 孙 柔 鹅 的 身上 孙 小姐 柔顺 的 外 表下 深藏 着心 机 在 她 诡 秘 不察 的 进 攻 下 方鸿 渐 阵 脚 大 乱 孙 柔 寮 论 相 貌不 如 鲍小 姐 论 才 学 不 如 苏 文 统 论 纯 情 可 爱 不 如 唐 晓芙 那 么 她邢 什 么 抓 住 了 方鸿 渐 呢 结论 是靠 装俊 孙 柔充在 男 人 世界 的 规 则 前 游 刃 有余 并看 睡 了 男 人 们外 表 强 大 下 的 一 颗柔 软 的 心 她 用 自 己 的 俊 曾 充 天 真 在 满足 了 方 鸿 渐 的 虚荣 心 后 网 住 了 他 的 身 体 她 用 自 己 的 俊 骗 得 了 方鸿 渐 的 同 摘 认 为 她 只是个 可怜 的 女 孩子 进 而 使 这种 同 悯上 升 到 了 婚 姻 关 系 但 是 同时 这种 俊 是 装 出 来 的 一 旦和 方 鸿 渐结 婚 后 孙 柔 弃 立刻 显 出 了 在人 际 关 系 等许 多 事 物 上 的 老练和 世 故 她 识 破 了 三 阎 大 学 高 校 长 的 诡计 保 住 了 尊 严 回 到 上 海后 她 又 巧 妙 地 利 用 姑 妈 的 关 系 为 方 鸿 渐 找 工 作 为 家 庭 发 展 想 办 法 她还 运 用 心 机 疏 离 了 方 鸿 渐 和 家 人 的 关 系 而方 鸿 渐 呢 在这 焦头 烂额 混乱 无 序 的 现 实 生 活 中 失 败 的 方 鸿 渐 如 溺 水 人 抓 住 救 命 稻 草 一样 抓 住 了 爱 倩 也 不 去 考 虑 这 爱 情 是 妥 协 还是一 种 错 觉 方 鸿 渐 的 被 俘 虎 以 其 主 观 来说 是 其 在 困 难 倩 况 下 寻 求 认 同 获 得 帮 助 改 变现 状 的 愿 望 的 体 现 但 事 实往 往 和 愿 望 背 道 而 驰 为 了 摆脱 困 境 他从 一个 环 境走 向 另 一个 环境 但 背 后 限 定 的 空 间 越来 越 窄 其 自 由 程 度也 越 来 越小 与孙 柔 赛之 间 短 暂 的 和 谐 很快 过去 他们 之 间 逐 渐产 生 了 裂 痕 冲 突 和 恶 语 中 伤 逐 渐成 为 家 常 便 饭 无 休 止 的 热 战 和冷 战 使 两 个 人 身心憔 悴 这 绒 许 才 是 生 活 的 本 来 面 目 和 两 个人 关 系 的 正 常 状态 吧 方 鸿渐最后 因 为 不愿 背 叛 自 己 的 政 治 立 场而 辞去 报馆 工 作 他 与孙 柔 嘉 的 关 系 实 际 上 划上 了 句 号 浪漫 倩怀 已 经 被完 全 消 解 了 爱 情 也 烟 消 云 散 了 小说 通 过 对 那座 老 钟 的 描 写 结 束 了 全 篇 这 个 时 间 落 伍 的 计 时器无 意 中对 人 生 包 含 的 讽 刺 和 感 伤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d65ca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a.png)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重要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其中的战争题材部分时,又能从中读出许多深刻的内涵和启示。
战争,往往是残酷与血腥的代名词。
在《生死疲劳》中,莫言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战争的狰狞面目。
战场上,硝烟弥漫,枪炮声震耳欲聋,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生命瞬间消逝。
这种残酷的场景描写,并非是为了渲染战争的血腥,而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破坏性和对人性的摧残。
书中的人物在战争中经历了生死考验,他们的命运也因战争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比如主人公西门闹,原本是一个富裕的地主,却在土地改革的浪潮中被镇压,含冤而死。
他的灵魂经历了多次轮回,见证了不同时代的战争与变革。
这种轮回的设定,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在每一次的轮回中,西门闹都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去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战争不仅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也对整个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社会秩序被打破,新的阶级和权力关系逐渐形成。
土地改革、合作社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变革,都与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战争成为了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但这种变革往往是以巨大的牺牲和痛苦为代价的。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战争更是对人性的一次大考。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们的善恶、勇敢与懦弱、自私与无私都被放大。
有些人为了保卫家园和亲人,英勇无畏地投身战斗;而有些人则在战争的恐惧面前选择了逃避或者背叛。
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在战争中的表现都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
同时,战争也让我们思考和平的珍贵。
当我们看到书中描绘的战争惨状,更加能体会到和平环境下的安定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社会的公正与公平。
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人们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身的价值。
此外,《生死疲劳》中的战争题材还让我们反思历史。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
![《生死疲劳》的互文性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75dcb3fbd64783e08122b10.png)
赵丽丽成汹涌内容摘要:《生死疲劳》是莫言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作,其对章回体和民间叙事的运用,对佛教文化的吸收,对历史的重述,及受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赋予了小说显著的互文性。
从互文性解读《生死疲劳》可以揭示小说中包含的多重文化与历史内涵,也为全方位阐释该作品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生死疲劳》互文性创作手法传统文化一.引言莫言力作《生死疲劳》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划时代的长篇巨著,作家莫言也凭借这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生死疲劳》借用了佛教中六道轮回的意象,以动物的独特视角,以主人公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中国乡村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小说审视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也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问题,而作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方式去叙述,却采用生死轮回的叙事空间,对历史经验进行重述和想象,把沉重的故事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娓娓道来。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集大成之作,这样一部气势恢宏的巨著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从民间话语[1]、佛教意识[2]、叙事艺术[3]、英译[4]等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的文章不乏其数,而作品中显著的互文性却被忽略,鉴于此,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生死疲劳》进行解读。
二.文献综述互文性理论是在西方文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5]。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称文本间性,是由法国著名符号学家Kristeva向欧美介绍Bakhtin 的理论时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6]。
互文性指“任何语篇都是由引语拼凑而成的,任何语篇都是对另一语篇的吸收与转化”[7](p37)。
互文性理论得以发展的两大基石是Saussure的符号学和Bakhtin的对话理论[8]。
Saussure[9]认为语言是一个由相互差别的符号构成的系统,而且符号本身并不会产生意义,只有通过与其他符号产生相异性和相似性而产生意义。
语言符号的差异性和非指称性为互文性理论奠定了基石。
《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
![《生死疲劳》的荒诞暴力与禅意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6ddacf54a8956bec0975e33f.png)
鄢玉菲内容摘要: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莫言的《生死疲劳》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描述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后所经历的传奇发展和变化以及过程中的种种苦难和血腥。
《生死疲劳》展现了中国50年来农村的发展史和农民的生命状态。
它是对一个时代的解读,是对一段历史的解读,更是对一个时期人性的解读。
关键词:《生死疲劳》暴力荒诞六道轮回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莫言的《生死疲劳》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以佛家的六道轮回辅以古典的章回体模式为结构,描述了中国农村从解放后所经历的传奇发展和变化以及过程中的种种苦难和血腥。
下面,就小说中的荒诞暴力和禅意内涵做一个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1.极强的视觉冲击——血腥而躁动的暴力莫言一直追求一种“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的矛盾思维,偏好用恶心的事物、血腥的东西来映衬世上最圣洁、纯净的美好事情。
敢于撕开现实血淋淋的外衣,直击最深处的、最本质的人性。
书写暴力一直是莫言小说的一大特色。
《生死疲劳》中,作者的这一特色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字字挑战着读者的神经,一幅幅血腥的画面自觉地浮现在眼前,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
小说的开篇,作者就为读者上了一道大餐,呈现了人鬼受难的暴力场面。
首先叙述西门闹受尽了地狱里面的酷刑——“他们使出了地狱酷刑中最歹毒的一招,将我扔到沸腾的油锅里,翻来覆去,象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我的身体滴油淅沥,落在台阶上,冒出一簇簇黄烟。
我焦干地趴在油汪里,身上发出肌肉爆裂的噼啪声,头颅似乎随时会从脖子处折断。
”本来在油锅里被炸就是一件极其残忍的酷刑,作者还针对它用过分细腻的文字来描叙整个细节,让人不自觉地感同身受,仿佛听到了油炸所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响声,鸡皮疙瘩骤起。
除了开头,后文中有关暴力的情节比比皆是,给了我们一个有一个赤裸裸的视觉冲击。
如第二世西门驴竟让人民公社社员给活杀分食,第三世西门牛惨遭西门金龙折磨至死,第四世西门猪遇大水灾救人而溺亡,第六世西门猴被派出所副所长蓝开放用枪击毙,无不以枉死告终。
《生死疲劳》名词解释
![《生死疲劳》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d97f27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7.png)
《生死疲劳》名词解释说起《生死疲劳》,这可真是一部让人感慨万千的作品!那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里面的一些名词。
先来说说“生死疲劳”这四个字本身。
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不是吗?生,意味着诞生、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未知;死,却是终结、离去,带着无尽的悲伤和无奈。
而疲劳呢?就像是你不停地跑啊跑,累得气喘吁吁,却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四个字凑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漫长旅程,充满了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疲惫不堪却又无法摆脱。
再看看书中的“西门闹”,这个名字您可得记住了。
他原本是个地主,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和磨难。
这就好像我们生活中那些曾经风光无限,后来却遭遇困境的人。
他的命运多变,一会儿高高在上,一会儿又跌入谷底,像不像坐过山车?还有“蓝脸”,这可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
他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就是要走自己的路。
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有个性,敢于与众不同的人吗?他们不随大流,坚守着内心的那片净土。
“驴折腾”,听到这个名字您是不是觉得有趣?这其实是西门闹轮回成驴之后的称呼。
它在世间折腾来折腾去,经历了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难道不像我们有时候,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碰得头破血流?“牛犟劲”呢,这头牛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犟劲。
它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想想咱们自己,是不是也有那么几次,为了心中的目标,咬着牙硬撑,那股子劲就和这头牛一样!“猪撒欢”,猪的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也有它的烦恼和无奈。
它撒欢的时候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可真到了关键时刻,也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不就跟咱们偶尔想要放纵一下,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是一个样吗?《生死疲劳》里的这些名词,就像是一面面镜子,映照着我们生活中的种种。
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称呼,更是一个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符号。
总之,《生死疲劳》这部作品通过这些独特的名词,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充满酸甜苦辣的人生画卷。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波折,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后感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f576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5.png)
《生死疲劳》:从沉重的历史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当我翻开莫言的《生死疲劳》,我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沉重历史和庞杂社会背景的世界。
这部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无尽的震撼与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蓝解放是一个经历了六道轮回的地主,他先后变成驴、牛、猪、狗、猴,最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
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莫言通过这个轮回转生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人与动物、生与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个既真实又荒诞的世界。
读完《生死疲劳》,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脆弱。
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巨大变迁,从土地改革到改革开放,历史的每一次巨变都给他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莫言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充满了反复和不确定性。
个人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奈,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勇敢地面对和努力地抗争,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生死疲劳》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动物形象不仅是对人的象征和隐喻,更是对人性多面性的揭示。
通过动物的眼睛,我看到了人性的贪婪、自私、残忍和善良。
莫言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性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
我们应该正视人性的复杂性,努力去追求真善美。
此外,《生死疲劳》还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轮回转生,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看到了死与生的循环往复。
莫言通过这部小说让我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
总的来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关于历史、人性、生死与轮回的长篇小说。
通过莫言的细腻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生命的脆弱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72cf8a9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3.png)
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了原西门屯的地主“西门闹”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死去并进入地狱,为了复仇,西门闹在阎王的安排下,先后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等动物,上演了五幕啼笑皆非的喜剧,最后转世为大头儿蓝千岁的故事,六世的主人公共同叙述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和以东北高
密乡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的发展历史。
小说采用复合式的叙事视角,先后从驴、牛、猪、狗、猴等动物的眼中,结合它们身上特有的兽性,以审视现实的荒诞,并深刻地展现中国农村社会50多年来的变迁。
从小说的内容与形式来看,莫言将《生死疲劳》的主题放在人与土地的关系问题上,并借助六道轮回进行结构布局,同时把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古典章回体的写作手法;在小说的结构方面,莫言通过六道轮回的叙事结构对中国当代小说进行了一次突破性的尝试,借助人与动物视角的糅合交织构成叙事视点的变换,使小说不论从自身的文学创新性,还是对历史的隐喻和审判、对乡村变迁的思考,都迈进了一大步。
《生死疲劳》首次出版于2006年,发行之初便引起诸多反响和争议,曾获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问世后被译成各种文字,在多国出版。
莫言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b923371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2.png)
莫言生死疲劳莫言曾在《生死疲劳》中写道:“生死疲劳,由贪而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人生的终点不是山穷水尽,也不是在生命结束时,而是在当你放下欲望的那一刻,纵然这一生颠沛流离,亦可笑看风轻云淡,安宁自在。
”是啊,人生不就是四个字嘛,生死疲劳,生,你来到了这个世界,死,你离开了这片土地,疲劳,才是你这一生走过的路。
人这一生,活着就是一个过程,该来的一个都少不了,该走的你也一个都抓不住。
我们只不过是红尘悲客,匆匆一世又能留下什么呢?既为过客,又何必执着呢?生死疲劳,由贪而起。
死去的人,再有权势也再难活,活着的人,再苦也要活下去,哭着也要活下去,笑着也要活下去,何必执着一点不放呢?有欲望是好事。
无欲无求的人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没见过繁华的世界,一个是见惯了纸醉金迷。
而对于在社会中漂浮的人说,无欲,不是夸夸其谈就能做到的,世界很大,我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这很正常,世人皆是如此。
错就错在我们的行动配不上野心,步伐跟不上思想,幻想超过了现实。
从此庸庸碌碌,世间便多了一个人背着巨大的欲望,在凡尘中的行色匆匆的人。
上天给我们的本就一样,乐也好,苦也罢,每个人都在经历。
生命本就是一个悲喜自渡,苦乐自尝的一个过程,如果路太难走,那就不妨拐个弯,不纠结过去,不好奇前方,换条大道,换种心态。
就如同禅语说到:“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只要心无杂念,人间处处是净土,不要太苛求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任世事千变万化,我自悠闲自在。
这世上,谁又能恨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呢。
花开花落,人聚了又散,在这个慌慌张张的世间,我们不过是边走边爱,边走边忘罢了,那些道理都懂,但总放不下的人,其实也只是没懂罢了,理解了字面,却忘了放过己心。
只有自己再提起这事,心中风平浪静,面上一笑而过的时候,也许才懂得释怀。
世间事无非是幻,世上人又何必太较真,人有三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五篇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e9c487f242336c1fb95eb0.png)
莫言的《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五篇莫言的《生死疲劳》读书笔记1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出自《佛说八大人觉经》。
意思是:那些疲惫,疾病和死亡都是由贪婪欲望引起的,清心寡欲,不争名利,身心都会舒适。
零零碎碎一个月的午休晚休前的闲暇时间,终于看完了一本莫言的《生死疲劳》电子本。
作为对莫言的敬意,总想写点什么。
先是划了几句,觉得极不称心,没有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者说我无能为力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于是上网,查看别人的读后感,受到一定的启发,因所言和自己的感受有想通之处,反倒受其影响,更加想不出更好的表达。
只得尽可能用自己的几句话凑数。
这本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高密东北乡西门屯地主西门闹在解放后被枪毙,自觉委屈冤枉,先后转生为驴,牛,猪,狗,猴,最后成为一个患有血友病世纪婴儿,而全小说就是大头婴儿蓝千岁回忆叙述,借这些动物,以及被地主西门闹救了的一个长工蓝脸的儿子蓝解放,还有故事中起补充,增加立体的描述的“莫言”来叙述完成的。
小说的叙述时段从1950年到2000年,跨度长达50年,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看莫言的《生死疲劳》第一个感觉是:抓人心。
小说从一开始“我”西门闹在阎王爷那儿叫屈喊冤的荒诞不经的描述,牛头马面两个既是民间神鬼故事的原型,又经过作者加工的新鲜形象送“我”投生。
那鲜明的出神入化的语言特点,一下子吸引着你,激发着你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以往看电子书,总是一次性的在几部图书间不停的游走,切换。
可是自从开始看《生死疲劳》就没有动过去看其它电子书的欲望。
而且,抓心挠痒,心猿意马,总想多一会时间可以多看一些。
看莫言小说的缺点是:严重干扰了自己的工作,这也侧面说明莫言小说的魅力。
读完此书,真真正正体会到莫言作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真是名至实归。
正如诺贝尔委员会给莫言的颁奖词所讲: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ccdb5b3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2.png)
《生死疲劳》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生死疲劳》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6年。
小说以1950年代到2000年代的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西门闹轮回转世的故事,展现了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各种运动、变迁和文化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二、深入分析1. 轮回转世小说中的主角西门闹,因为地主出身和冤屈死亡,开始了他的轮回转世。
他在不同的生命形态中,经历了新中国历史中的各种运动和变迁,如土改、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等,同时也见证了农村社会的巨大变化。
通过轮回转世,西门闹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也呈现了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2. 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各具特色。
例如,蓝解放和黄合作等人物,他们的命运与西门闹紧密相连,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另外,小说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如蓝脸、洪泰岳等,他们代表了不同思想和价值观的冲突。
3. 叙事手法莫言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叙事手法,如第一人称叙述、多角度叙述等,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和人物。
此外,小说中还充满了各种隐喻和象征,如驴、牛等动物形象,它们寓意着人类的某种特质和情感。
三、个人观点《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莫言通过西门闹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同时,他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小说中的各种叙事手法和象征形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感悟。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描写新中国历史的小说相比,《生死疲劳》更注重从人性的角度去揭示历史的残酷。
例如,在描写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莫言没有将其简单地描绘成一场罪恶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各类人物的刻画,展示了运动背后的复杂人性。
五、结论和评分总体来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独特风格的小说。
莫言通过丰富的叙事手法和象征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命运的不可知性。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对新中国历史的一次深刻反思。
《生死疲劳》点评
![《生死疲劳》点评](https://img.taocdn.com/s3/m/82105f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d.png)
《生死疲劳》点评《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杰作,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六道轮回,深入探讨了生死、轮回、农民与土地等宏大主题。
首先,该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读者。
它打破了传统长篇小说的叙事模式,采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幻想、人间与阴间、生与死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奇幻色彩,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其次,作品深刻揭示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在莫言笔下,土地不仅是农民生存的基础,更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
西门闹虽然历经六道轮回,但始终离不开他的家族和这块土地。
这种对土地的执着和眷恋,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家园的无限眷恋。
此外,作品还通过西门闹的轮回经历,探讨了生死和轮回的哲学意义。
生死轮回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莫言将其巧妙地融入到小说中,通过西门闹的多次转世,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轮回的无奈。
这种对生死和轮回的思考,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内涵,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生死疲劳》的艺术成就。
莫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高超的叙事技巧,将这部小说打造成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对场景的描绘,都展现了莫言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综上所述,《生死疲劳》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价值的文学佳作。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农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和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更通过主人公西门闹的六道轮回探讨了生死、轮回等宏大主题。
这部作品不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敬,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https://img.taocdn.com/s3/m/758d91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7e.png)
生死疲劳的六大隐喻生死疲劳是一本由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小说,小说中穿插了许多隐喻,用以揭示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
下面列举了一些与生死疲劳相关的隐喻,用以解读小说的一些象征意义和内涵。
1. “无绳电铃” - 隐喻虚假的期望和奢求在小说中,有一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的农村家庭,他们用宝贵的积蓄买了一个无绳电铃,期望这个高科技产品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
然而,当他们使用无绳电铃的时候,却只是听到了远处雷电风暴的电声,无法传达自己的需要。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和虚幻的期望,而这些期望往往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
2. 羊 - 隐喻生活的束缚和剥削在小说中,人们的生活像一群无助的羊一样在山一般的艰苦环境中艰难前行。
他们被剥夺了自由,只能依赖于牧羊人的安排和管理。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被社会和现实生活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3. “千年王国” - 隐喻追求幸福的荒谬和虚幻在小说中,有一个主人公脱离现实,幻想着一个不存在的“千年王国”,他认为只要有了这个王国,人们就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后来发现这个“千年王国”只是一个脆弱的幻影,毫无实质。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追求幸福时的幻想和错误判断,只看到表面的美好,却忽略了实际的困难和挑战。
4. “修炼者” - 隐喻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在小说中,有一位主人公参加了一家“修炼者”的培训班,他们要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经过训练,以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应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
5. “风筝” - 隐喻人们追求自由和解脱的心理状态在小说中,有一位主人公喜欢放风筝,通过放风筝来追求一种自由和解脱的心理状态。
这个隐喻象征着人们对于自由和解脱的追求,通过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摆脱生活的困扰和疲劳。
6. “鸭”和“爬山竹” - 隐喻对于价值观的反思和思考在小说中,有一段描写主人公与鸭和爬山竹的对话,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和反思,对于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提出了一些问题。
《生死疲劳》解读
![《生死疲劳》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d4008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a.png)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代表作。
莫言生于1955年,祖籍山东高密。
作为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叙事磅礴,文字洒脱而富有张力。
他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从1988年的《红高粱》开始,莫言的作品便被广泛地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
同时还获得过国内外诸多文字奖项的肯定。
《纽约时报》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
我们今天解读的《生死疲劳》,就是这样一部在海内外广受欢迎,散发着奇幻光芒的小说。
小说中的故事在莫言脑海中酝酿了43年,但由于没有一个满意的架构,莫言迟迟没有动笔。
直到一次,他看到一面精美的六道轮回壁画,这才有了灵感。
之后,莫言借住在北京朋友家,用了短短43天,一气呵成了这部50万字的小说。
在这43天里,莫言平均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即便在梦中也在构思情节。
可以说,《生死疲劳》是莫言一次里程碑式的超越。
小说以轮回转世为独特线索,却没有落入因果宿命的套路,以古典章回体为表现形式,却又描写的浑厚大气、无拘无束。
作者超然物外,以生命大义的深情渗透于作品的毫发细微间,将主人公50多年坎坷多难的尘世百劫演绎的淋漓尽致。
小说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驴折腾,,、“牛举劲”,“猪撒欢”,“狗精神”、“结局与开端”。
打开小说,扉页便引用了《佛说八大人觉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从贪念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句话奠定了小说佛教轮回视角下的悲悯。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西门闹,是一个拥有一妻两妾,良田百亩的大地主。
有一天,西门闹被抓起来,一抢打掉了半个脑袋,死状凄惨。
死后的西门闹来到阴曹地府,不停鸣冤叫屈。
他自认在人世间30年修桥补路,救济穷人,从没干过亏心事,不该死的那样惨。
他喊冤的声音,惹得阎王心烦,干脆让鬼卒把他扔到油锅里,像炸鸡一样,直到炸的酥脆才把他捞起来。
然而即便是这般酷刑,也不能让西门闹服软。
他请求阎王放他回去,他要当面问问那些人,为什么要让他死得这样惨。
读书笔记 ——莫言《生死疲劳》
![读书笔记 ——莫言《生死疲劳》](https://img.taocdn.com/s3/m/e5e3bb7b33687e21af45a9ed.png)
读书笔记——莫言《生死疲劳》“想要了解我,可以先读《生死疲劳》,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写作的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探索。
”——莫言西门闹是旧时代的大地主,有三个老婆。
正妻白氏,二姨太太迎春,三姨太太吴秋香。
正妻白氏对他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可惜不能生育。
在1950年土地改革中,西门闹作为地主被枪毙,留下了迎春与西门闹的遗腹子西门金龙,遗腹女西门宝凤。
家里长工蓝脸成为了西门金龙和西门宝凤的养父。
西门闹是带着怨恨死的。
他认为自己并不是恶人,身为地主但是踏实肯干,对身边的人充满恩情:灾荒的时候免除雇佣农民的赋税,路边捡来弃婴抚养成人,成为自己家中的长工,因脸上有大块蓝色的胎记,起名为蓝脸。
西门闹死后来到阎王殿,阎王让他经历六世轮回,以忘记仇恨。
因此西门闹分别经历了驴、牛、猪、狗、猴,最后再成为人。
在1950年-1958年间,西门闹成为了一只驴,降生在自家的驴窝里。
二姨太太迎春改嫁给了西门闹家里的长工蓝脸,生有儿子蓝解放。
三姨太太吴秋香改嫁给了黄瞳,生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黄互助和黄合作。
西门闹这只驴特别聪明,很有灵性,被县长看中,成为了县长的专属坐骑,驮着县长行在地头山间。
但不小心摔断了右前蹄,回到蓝脸家中。
在人民公社运动中,所有人都加入了人民公社,唯独蓝脸不肯加入,坚持单干。
这只可怜的驴死在了人民公社和单干户的打斗中。
很快西门闹又转世投胎为一只牛,被蓝脸从集市上买回家里。
蓝解放追随父亲蓝脸一起单干,原因仅仅是好玩儿。
西门金龙作为西门屯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为了劝说其养父蓝脸入社,不惜以红色油漆泼蓝脸,又给蓝脸挂上“又臭又硬的单干户”的牌子游街示众,均以失败告终。
蓝解放熬不下去了,被孤立的感觉并不好受。
为了合群,能够和大家一起参与演出等各类集体活动,蓝解放选择了入社,仅剩蓝脸一人坚持单干。
蓝脸的牛被强制牵入公社,西门金龙始终牵不动这只有意识的牛,这只坚定地与蓝脸站在一起的牛。
西门金龙在狂怒之下将牛烧死,西门牛杀身成仁。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33d193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5.png)
生死疲劳战争题材解读读书笔记《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充满想象力与深刻内涵的长篇小说,虽然并非典型的战争题材作品,但其中所蕴含的时代背景、社会变迁以及人性挣扎,在某种程度上与战争所带来的影响有着相似之处。
小说以六道轮回的独特视角展开,讲述了西门闹在经历了多次生死轮回后,见证了家族与社会的兴衰变迁。
从西门闹最初作为地主被冤杀,到他转世为驴、牛、猪、狗、猴,再到最终转世为人,这个过程中,时代的动荡与变革从未停止。
在战争的影响下,社会秩序被打破,人们的生活陷入混乱。
这种混乱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匮乏,更体现在精神层面的迷茫与痛苦。
就如同西门闹的家族,在时代的洪流中风雨飘摇,失去了原有的稳定与安宁。
而这种失去,正是战争所带来的破坏性后果的一种体现。
战争所引发的人性扭曲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利益,不惜抛弃道德和良知。
这种人性的堕落,让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比如,在土地改革时期,一些人为了分得土地和财产,不择手段地打击曾经的地主阶级,甚至违背了基本的人性原则。
这种现象在战争时期并不罕见,战争的残酷环境往往会逼迫人们做出违背本心的选择,从而导致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
同时,战争也会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勇气。
在《生死疲劳》中,尽管主人公们经历了种种磨难,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生活着,努力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这种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希望,正是人类在面对战争等巨大灾难时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生死疲劳》也让我们反思战争的根源。
是人性的贪婪、欲望,还是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或许都有。
但无论如何,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是无法磨灭的。
它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无辜的生命消逝,让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战争对文化和传统的冲击。
在动荡的年代里,许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挑战和破坏。
人们在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过程中,逐渐遗忘了那些曾经承载着民族精神的东西。
这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在战争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生死疲劳》,本书共有47.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4期。
西门闹二次转世投胎成了牛,但是最后被西门金龙火烧时,仍屏着最后一口气走到了蓝脸的土地上。
摆脱了牛的皮囊后,西门闹的记忆便再次回来了,他决定找阎王去讨个理,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再投胎成畜生了。
西门闹的心愿能实现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解读。
01
阎罗殿上,阎王淡淡地对西门闹说道:“是的,你西门闹是一个被枪杀了的好人,但这个错误已经难以挽回了。
我没有权力让你作为西门闹重生,而且你已经轮回两次了,也应该知道西门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你的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你的尸骨也已经腐烂成泥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忘记这些不愉快的往事,去享受幸福的生活呢?”
阎王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西门闹心中虽忘不掉那些沉痛的记忆,但毕竟他在人间已是一个亡故的人了。

就在西门闹犹豫之际,阎王趁机说道:“西门闹,念你前世为人时多有善举,为驴为牛时又吃了不少苦,这一次,我送你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当富家子弟,你爹是那个国家最年轻的市长,你娘是个温柔美丽的歌唱演员,而你将会是他们的掌上明珠,长大了也是风光无限。
这样的安排总可以了吧?”
西门闹想着,这样也罢,从此以后不再去管过往的那些恩怨了。
可是阎王又一次欺骗了他,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居然成了一头小猪,并且排行十六,而给他接生的正是西门金龙和黄互助。
看到这一切,西门闹气得用绝食来抗议,因为他想快点返回阎王殿找阎王评理去。
可是西门金龙这个不孝子,居然把它的头按到母猪的身上,想硬逼它吃奶。
西门猪就是紧闭双眼不理睬;见此状,黄互助推开西门金龙,接过他手上的西门猪,然后一手轻轻地拍着西门猪的屁股劝它喝奶,一手握住母猪的奶头,对准西门猪的嘴巴轻轻地挤了几下。
也正是这几下猪奶水,让西门猪彻底放弃了绝食的念头,并激发出了猪贪吃的本性,因为它没有想到猪的乳汁竟是如此的甜美、芳香。
从此,西门猪大口大口地喝起猪奶来,并且还一边吃,一边霸占着母猪身上的其它奶头,如果有谁要上来与它抢,它就会一扭屁股把它们撞到一边。
因为西门猪的食量惊人,并且它又是那么灵活与霸道,西门金龙只好将它的十五位同胞全部带离母猪,放到另一个猪圈里进行人工喂养,让母猪身边只留下一头西门猪。
一个月后,西门猪就长得比其它的猪崽大一圈多,而母猪则因喂奶过度而后腿瘫痪。
至此,西门猪才被带离母猪身旁,转移到了一间独立的猪圈,作为重点种猪培养,而负责照顾它的,正是已年过半百的西门白氏。
02
洪泰岳想让西门屯成为养猪的典范,因为只要成为了典范,名誉和金钱就会随之而来。
西门金龙虽说是地主之子,出身不好,但他因为脑袋聪明,得到了洪泰岳的赏识。
洪泰岳对他说:“我们要在一个月之内,兴建二百间花园式猪圈,实现一人五猪的目标。
”
西门屯要搞养猪大业,所以猪便成了他们工作的核心,因而西门猪的这次投胎便是降生在了一个空前昌盛的猪时代,同时它也将在这个时代创造奇迹。

这年秋天,西门金龙从沂蒙山区购买了一千零五十七头野狼和野猪杂交的猪回来,作为备用种猪。
之后不久,高密县第一次“大养其猪”大会选在了西门屯大队举行,大批大批的高官来到西门屯开会,他们参观猪圈,对西门屯的“大养其猪”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肯定,随后上级下令调拨了两万斤饲料作为对西门屯大队的奖励。
可以说,这次会议是西门屯历史上的光荣,而且还被载入了高密史志。
此时的西门金龙和蓝解放也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只是命运和他们俩开了个玩笑。
次年开春,两人阴差阳错地正好娶了吴秋香与黄瞳的双胞胎女儿黄互助和黄合作。
黄互助和黄合作姐妹俩都钟情于西门金龙,但西门金龙娶了姐姐黄互助,蓝解放则娶了妹妹黄合作,而偏偏蓝解放也钟情于黄互助。
所以,西门金龙与黄互助可以说是两情相悦,而蓝解放与黄合作的这段婚姻却是一段没有爱的婚姻。
从“大养其猪”到西门金龙与蓝解放二人纷纷结婚,西门屯着实风光、热闹了一阵。
但是好景不长,那年八月末,一场来势凶猛的传染病袭击了西门屯的猪场,八百多头猪感染上了病毒,死猪的尸体堆积如山,九月初的几场大雨更是将猪圈冲垮,煊赫一时的西门屯养猪场就此土崩瓦解,西门金龙嚎啕大哭的声音淹没在了漫天的雨水中。
西门猪在这次天灾中存活了下来,经历了一阵流离后,它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洲野猪群里称王,做了五年的野猪王。
五年的时光,西门金龙和蓝解放也都有孩子了!而随着西门猪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想念那片他曾住过的猪圈,还有那个让它几次轮回都无法离开的西门屯。
于是,它决定在杏花盛开之时,重返西门屯,去看看它的故乡和旧识。
03
那是一九八一年的四月,正是杏花刚刚盛开的季节,西门猪迎着西门屯杏花的香味,回到了阔别五年之久的故乡。

在它路过蓝脸的一亩六分地时,它看到上面种着小麦,而两侧的大队土地里栽满了叶片肥大的桑树,桑树下有几个妇女在地里采桑。
它沿着道路两旁的侧影朝养猪场走去,却发现曾经的猪舍已经荡然无存了,那一排排完好的猪圈如今已经改成了蚕舍,国家的电网也已经通到了西门屯,使蚕房内灯火通明。
西门金龙代替洪泰岳担任了西门大队党支部书记;吴秋香开了一家“秋香酒馆”,做起了老板娘;蓝脸则依然做着他的单干户;迎春在家里带儿孙;曾经的喂养员西门白氏依然还是喂养员,只是如今,她喂养的是蚕。
西门屯变样了,一切都变样了。
改革开放后,大队生产改革,开始分田到户,想不到时隔三十年后,西门屯再次回到了原点,此时人们才发现:原来蓝脸坚持单干是有先见之明的。
而退休后的洪泰岳则是过上了整日与酒为伴、与蓝脸斗嘴的生活。
他反对分田到户的政策,坚信大队生产才是正确的方向,所以他骂人,骂身边所有人,甚至还骂西门金龙。
一天,他到西门大院里振臂高呼:“人民公社万岁!”
金龙对身边的人使了个眼色,他们急忙上去,一边一个架住了洪泰岳的胳膊。
洪泰岳挣扎着,叫骂道:“你们这些反革命,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狗腿子、猫爪子,我永远不屈服!”
“行了,洪大叔,戏演得差不多了。
”金龙把那把扁酒壶挂在洪泰岳脖子上,说,“回家睡觉去吧,我已经跟白大娘说好了,找个日子给你们结婚,您就等着和地主阶级同流合污吧!”

洪泰岳对西门白氏是心存爱慕的,但他却从骨子里认定西门白氏的地主身份与自己共产党人的身份始终是对立的,所以这份爱慕也让他感到矛盾。
这天晚上,洪泰岳借着酒气来到蚕舍抱住西门白氏,一边撕她的衣服,一边叫骂着。
而返乡的西门猪正好在这个时候来到了蚕舍,一看到洪泰岳对西门白氏做出的禽兽行为,便扑上前去掀翻了压在白氏身上的洪泰岳,然后一口咬残了他的下体。
西门猪的一时之怒,造成的后果是:西门白氏当夜就缢死在了蚕房的梁头上;洪泰岳经医院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从此他变成了一个性格暴戾的怪物;而西门猪则被西门屯的人称为“猪妖”,并且由此展开了一场兴师动众、耗资巨大的猎猪行动。
于是,西门猪带领着它的野猪群与西门屯的人们开展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人猪大战,而这场战争最终以猪群获胜结束。
数月后,在一个没有太阳的下午,西门猪趴在西门屯后边的河道里,看一群孩子在灰白的冰面上嬉戏。
远处传来了迎春亲切的叫声:“开放啊——改革啊——凤凰啊——欢欢啊——宝贝们,回家啦!”
开放是蓝解放的孩子,改革是宝凤的孩子,凤凰是金龙的私生女,欢欢是金龙与黄互助抱养的孩子。
此刻孩子们玩得正兴浓,不肯上岸,只见迎春战战兢兢地走下河堤去接孩子,却不想,河面的冰层突然坼裂,孩子们落入了冰河之中。
见此,西门猪本能地跳下河,挨个咬住孩子们的衣服,把他们一个个送到岸上,最后一个孩子被它顶着朝岸边扑腾时,迎春返回河堤,对着村庄大叫。
西门猪眼角的余光看到有许多人从河堤上奔下来。
然而,巨大的惯性使它开始下沉,逐渐沉到水底,在它灵魂即将出窍之前,它听到了那两个似曾相识的鬼卒微笑着对它说:“哥们儿,你又来了!”
西门闹为猪的这一世,最后因为拯救自己的血脉而结束。
他想去责问阎王爷为何当初要忽悠他。
阎王会给出答案吗?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期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