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合集下载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理解信息处理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处理工具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2. 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如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的使用方法。

3. 信息处理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4. 信息处理工具的优缺点分析。

5.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信息处理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信息处理工具的优缺点分析,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实际应用场景为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技巧。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过程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定义及分类,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

3. 演示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并解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4. 分析信息处理工具的优缺点,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处理工具的双面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任务完成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后任务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信息处理工具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使用信息处理工具的心得体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介绍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

12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 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 计算机 教案

12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教案第一部分:引言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最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商业应用,计算机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特性、功能和应用。

第二部分:计算机的特性计算机以其高速运算、大量存储信息和精确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独领风骚。

首先,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快,可以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数学建模等任务。

其次,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如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此外,计算机的精确处理信息能力使得其在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部分:计算机的功能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包括计算、存储、通信和信息处理。

计算功能让计算机能够解决各种复杂的数学和逻辑问题。

存储功能使得计算机能够保存程序、数据和文件。

通信功能则让计算机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

而信息处理则是计算机应用的精髓,它可以对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管理。

第四部分: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教学、科研和远程教育。

在商业领域,计算机被用于财务管理、资源管理、电子贸易等。

在科学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气象预报、地质勘探、生物研究等。

在娱乐领域,计算机被用于游戏、影视制作等。

第五部分:结论总的来说,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工具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将会进一步提高,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因此,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将是我们适应信息社会的重要能力。

第六部分:教学建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

例如,我们可以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体验计算、存储、通信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导学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导学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导学案计算机网络技术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了解网络安全和互联网的发展。

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导学案将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讲解,从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可以方便地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交流速度。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规模和用途,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

局域网适用于较小的地理范围,城域网覆盖城市,广域网跨越不同地区,而互联网连接全球各个网络。

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最简单的网络连接方式,各个节点通过总线连接,数据由一端发送到另一端,具有成本低、扩展方便等优点。

2.星型拓扑结构星型拓扑结构以中心节点为核心,各个节点与中心节点相连,数据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具有可靠性高、易管理等优点。

3.环型拓扑结构环型拓扑结构中各个节点通过环形链路连接,数据沿着环形路径传输,具有传输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

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1.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定义和作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通信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约定。

它确保了网络中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有效交换。

2.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通信协议,它包括传输层的TCP协议和网络层的IP协议等,提供了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

五、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的发展1.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网络安全的保障对于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2.网络攻击与防御网络攻击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恶意破坏,包括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初中信息技术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初中信息技术第二课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学习目标】(1)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3)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4)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自主学习】要求: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及问题导航,高效预习课本。

问题导航: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进行快速、高效预习。

2、按照合作探究要求,积极讨论,精彩展示。

【自学提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信息处理工作。

信息处理工作可以是信息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环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的,下面就以计算工具为例来了解一下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

一、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

电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自从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史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1]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1]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1.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文档处理、电子表格制作、演示文稿设计等。

二、课程内容2.1 计算机基础知识2.1.1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2.1.2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2.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2 操作系统2.2.1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2.2.2 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2.2.3 操作系统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2.3 文档处理软件2.3.1 Word基本操作2.3.2 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2.3.3 表格制作与编辑2.3.4 图片插入与编辑2.3.5 页面设置与打印2.4 电子表格软件2.4.1 Excel基本操作2.4.2 单元格格式设置2.4.3 公式与函数的使用2.4.4 数据排序与筛选2.4.5 数据透视表的创建2.5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2.5.1 PowerPoint基本操作2.5.2 幻灯片设计与布局2.5.3 文本与图片的插入与编辑 2.5.4 动画效果与切换方式的设置 2.5.5 演讲者视图与幻灯片放映三、课程安排3.1 第一周: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简介●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简述3.2 第二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Windows和iOS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方法3.3 第三周:文档处理软件●Word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文档●文本编辑与格式设置:字体、段落格式、对齐方式等●表格制作与编辑:插入表格、调整表格样式、合并单元格等●图片插入与编辑: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样式、调整图片位置等●页面设置与打印:页面边距、纸张大小、打印设置等3.4 第四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工作簿●单元格格式设置:数字格式、对齐方式、字体样式等●公式与函数的使用:基本计算公式、常用函数的调用●数据排序与筛选:按列排序、条件筛选数据●数据透视表的创建:选择数据源、设置行列字段、计算数值等3.5 第五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演示文稿●文本与图片的插入与编辑:添加标题、正文内容、插入图片●动画效果与切换方式的设置:为元素添加动画效果,设置幻灯片间的切换方式●演讲者视图与幻灯片放映:预览幻灯片放映、设置演讲者视图附件:1.课程PPT2.Word文档样例3.Excel电子表格样例4.PowerPoint演示文稿样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导学案教学案目标:本教学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掌握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的知识点及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涵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的所有知识点和技能。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基本认识2. 操作系统的使用和设置3. 文档编辑和处理工具的使用4. 图像和多媒体文件的处理技巧5. 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安全注意事项6. 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方法7. 信息检索和利用的技巧8. 创建简单网页的基本步骤教学方法:本教学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参与度:1.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态度。

2. 结合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学生能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小组合作、讨论等,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本教学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介绍每个知识点的相关概念、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实际操作相关软件、工具或设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课堂练:布置各种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提问:通过问题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评估方式:本教学案采用以下评估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

3. 综合测试:定期进行综合测试,测评学生对全册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意事项:1.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3.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课稿:(1)教学目标:《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及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信息及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功能。

(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4)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介绍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

3. 讲解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和功能:介绍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处理工具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信息处理工具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二、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和功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2. 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功能及应用(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难点: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信息处理工具的优缺点。

(5)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

3. 讲解信息处理工具的种类和功能(10分钟):介绍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小学信息技术优秀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处理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概念,理解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习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信息处理的工具的使用。

教学内容:1.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用文字、数字、图像等方式表达的知识、消息或数据。

2. 信息处理的概念:信息处理是指用计算机等工具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3. 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信息处理工具是指用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备。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信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意义。

3. 教师演示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信息的概念。

2. 学生能理解信息处理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3. 学生能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的处理。

第二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2. 学习使用鼠标和键盘,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界面。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启动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打开和关闭应用程序等。

2. 鼠标的使用:掌握鼠标的移动、、拖动等基本操作。

3. 键盘的使用:掌握键盘的布局,熟悉常用的键位和功能。

4. 计算机操作界面:熟悉桌面、菜单、窗口等基本界面元素。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鼠标和键盘的练习,提高操作熟练度。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学生能正确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3. 学生能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界面。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和排版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文字处理软件是指用于文字输入、编辑和排版的计算机软件。

《信息》 导学案

《信息》 导学案

《信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能够准确区分信息与非信息。

2、掌握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存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3、了解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运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2)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2、难点(1)对信息特征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2)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准确筛选和有效利用有价值的信息。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过程,加深对信息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对信息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4、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信息获取和处理任务,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在当今社会,信息无处不在。

从早上醒来查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到工作中查阅资料、与同事交流,再到晚上观看电视节目获取新闻和娱乐信息,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么,究竟什么是信息?信息又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信息的奥秘。

(二)信息的概念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通过一定的符号、信号、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反映事物的特征、状态、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内容。

例如,一张地图展示了地理区域的分布和地形特征,这就是一种信息;一则新闻报道了某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也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2、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等的记录,它是信息的原始素材。

而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数据。

例如,“180 厘米”这个数字本身只是一个数据,但如果我们说“小明的身高是 180 厘米”,那么它就成为了信息,因为它传达了关于小明身高的具体情况。

(三)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比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现象都是信息的表现;人类社会中的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也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七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

2. 教学PPT。

3.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

2. 教师介绍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如搜索引擎、办公软件等,并演示基本使用方法。

3.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巩固所学内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信息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处理工具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信息处理工具,提高信息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处理工具的高级应用技巧。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高级应用技巧。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所学高级应用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处理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进行信息处理实践,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课堂练习作品,评价学生对信息处理工具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处理行为,评价学生对信息处理工具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案实施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部信息技术导学案

小学部信息技术导学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小学部。

小学部初次接触《微机》这门课程,由于农村学生信息比较闭塞,,对于微机的基础知识根本不了解,但多数同学由于认为其能打游戏的功能,因此对“微机”还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还比较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挥其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教材分析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和计算机的软件,让电脑开始工作---开机和关机,认识windows视窗的组成等内容。

小学部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用途及其组成,能够正确地开机和关机,能够输入汉字等内容。

重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二、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开机、关机,认识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的组成,认识windows窗口的组成。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四、教学措施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认识计算机第一课:认识计算机- 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计算机的外观和常见硬件设备。

- 内容:- 计算机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计算机的外观特征有哪些?- 计算机的常见硬件设备有哪些?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 活动建议:- 观察身边的计算机,了解它的外观特征,并尝试命名每个硬件设备。

- 与同学分享自己所了解的计算机知识。

第二课:鼠标的使用- 目标:了解鼠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使用鼠标进行简单操作。

- 内容:- 鼠标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 怎样使用鼠标进行单击、双击和拖动操作?- 活动建议:- 练使用鼠标进行单击、双击和拖动操作。

- 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绘图活动,如画线条、填充颜色等。

第三课:键盘的使用- 目标:了解键盘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学会使用键盘进行简单操作。

- 内容:- 键盘的作用是什么?它有哪些功能?- 怎样使用键盘进行字母和数字的输入?- 活动建议:- 练使用键盘进行字母和数字的输入。

- 进行简单的打字练,提高键盘操作的熟练度。

第四课:电脑的开机和关机- 目标:学会正确地开启和关闭计算机。

- 内容:- 如何正确地开启计算机?- 如何正确地关闭计算机?- 活动建议:- 与同学一起操作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过程,相互指导。

- 注意正确操作,避免对计算机造成损坏。

第二单元:认识字处理软件...(继续编写其他内容)第三单元:认识网络...(继续编写其他内容)第四单元:使用广告制作软件...(继续编写其他内容)总结本教材以小学三年级上册为基础,分为四个单元,通过学习计算机、字处理软件、网络和广告制作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使用信息技术。

每个单元都以明确的目标和相关的活动建议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实践,学生将逐渐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计算机和软件。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课稿:教案名称:《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说课稿及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信息技术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掌握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

2. 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使用方法。

3. 网络资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网络资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二、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和网络资源,了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介绍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习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信息处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习网络资源的使用方法。

4.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网络资源的利与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网络道德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方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网络资源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

4. 学生分组讨论的活跃程度和心得体会的分享。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设计: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 -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 -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信息。

2、使学生了解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掌握其基本功能和用途。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处理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常见信息处理工具的功能和使用。

2、教学难点对信息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处理工具。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相关知识。

2、演示法:通过演示信息处理工具的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如人们通过手机获取新闻、用电脑办公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涉及到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式。

提问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信息的概念(10 分钟)讲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

举例说明:天气预报是关于天气状况的信息,商品价格是关于商品价值的信息。

3、信息的特征(15 分钟)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信息。

例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都能传递信息。

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和传递。

比如,文字依附于纸张,声音依附于声波。

时效性:信息具有时间价值,在特定的时间内才有意义。

像新闻,如果过时了就失去了价值。

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和分享,而不会减少或损耗。

例如,老师传授的知识可以被全班同学共同学习。

价值性:信息能够为人们带来收益或帮助,具有一定的价值。

但信息的价值因人而异,取决于使用者的需求和利用能力。

4、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15 分钟)介绍计算机:是一种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可以进行数据计算、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网络通信等多种操作。

手机:除了通信功能,还能拍照、录像、上网、处理文档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简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简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导学案简版导学目标: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等。

1.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最早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0世纪40年代,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随后,计算机发展迅猛,从大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和云计算等,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暂时存储程序和数据。

硬盘是计算机的永久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程序和数据文件。

3.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软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的非物理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基本的系统功能。

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设计软件、游戏软件等,用于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一套规则和语法,常用的编程语言有C、C++、Java等。

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等不同规模和范围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路由和协议等。

数据传输指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的过程,常用的传输方式有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数据路由指的是决定数据包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的传输路径。

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用于控制和管理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5.计算机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交通、金融、娱乐等。

在教育领域,计算机可以用于教学、学习和管理等方面。

在医疗领域,计算机可以用于医疗影像诊断、病历管理和医疗设备控制等。

在交通领域,计算机可以用于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流量监测和导航等。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导学案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导学案


重 点
掌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难 点
如何根据问题类型和任务需求,建立模型,寻找合适的算法和工具,用计算机来处理。




教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引导学生搜集并分析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基本特征,把握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关注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信息文化内涵。
那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呢?同学们可以想一想数学中我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1.4用计算机解决并问题的一般步骤,分9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计算机处理信息,一般要经历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用计算机处理等三个阶段。
教材上的图3.1.1、图3.1.2和图3.1.3提出的只是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大致的流程。我们以一个实例来说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指纹锁是如何识别指纹的,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析问题(这个指纹正确吗?)——>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与标准指纹进行比对,使用图像识别软件)——>用计算机处理(计算两个指纹的匹配度,如果正确则开锁,否则就报警)。
教学资源
1、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3.1节;配套光盘
2、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
教学情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杂志、书籍、因特网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特别是通过因特网来获取大量信息。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在因特网上浏览和获取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现在我们回顾一下。
在”信息编码“这一节中,我们得知,计算机中的字符、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什么形式来存储的?现在计算机能够在众多领域里应用,是因为人们发现了把各种形态的信息转换成二进制的方法,计算机就是对不同的编码方式进行计算后完成了对信息的处理。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

《信息与信息处理工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2、了解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及其功能。

3、掌握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4、培养信息素养,能够正确、有效地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2)常见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

2、难点(1)理解信息的含义及价值。

(2)信息处理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三、知识讲解(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能够被接收者所感知和理解的内容。

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形式。

例如,天气预报告诉我们明天的天气情况,这就是一种信息;书籍中的知识、网页上的新闻也是信息。

(二)信息的特征1、普遍性信息无处不在,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等各个方面。

2、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存在和传播。

比如,语言通过声音传播,文字通过纸张等介质传播。

3、共享性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者同时获取和使用,而不会因为被使用而减少或消失。

4、价值性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对决策和行动产生影响。

5、时效性信息往往具有时间限制,在特定的时间内才有价值。

(三)信息处理工具1、计算机计算机是现代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可以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等多种工作。

2、手机手机不仅可以用于通话和短信,还能拍照、录像、上网、办公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

3、扫描仪用于将纸质文件、图片等转换为电子文件,方便存储和处理。

4、打印机将电子文件输出为纸质文件。

5、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用于展示和传播信息。

(四)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1、信息获取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所需的信息,如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

2、信息存储将获取到的信息以适当的方式保存起来,便于后续使用。

3、信息加工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筛选、计算等处理,使其更有价值。

4、信息传递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或部门。

5、信息应用将信息用于决策、解决问题、指导行动等。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导学案导学目标本章节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作用;2. 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操作;3. 掌握一些常见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和工具的使用方法;4. 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整理和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内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 计算机的操作与控制;3. 常见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和工具;4.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研究活动为了达到上述的研究目标,我们将进行以下研究活动:1. 研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和其相互配合的关系。

2. 研究计算机的操作与控制,通过模拟实际操作场景,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输入和输出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3. 研究常见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和工具,通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幻灯片演示软件等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

4. 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评价本节课的研究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研究笔记:学生需要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重要内容,形成研究笔记。

2.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研究态度将作为评价指标之一。

3. 研究成果展示:学生需要通过小组展示、个人演示等形式,展示所研究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资料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建议你参考以下资料:1.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2. 互联网上的相关研究资源和教学视频;3. 同学之间的合作研究和互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拥有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你能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共同进步!。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 教学设计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 教学设计

《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学会使用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处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与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和习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分类。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流程。

2、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信息处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

3、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实例,如制作精美的文档、处理图片、分析数据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任务是如何通过计算机完成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工具。

2、知识讲解(20 分钟)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展示计算机的硬件图片,结合实物,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的软件分类介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区别,列举常见的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等)和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游戏等)。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以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四个环节为例,讲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流程,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如输入文字、存储在硬盘中、通过软件进行编辑处理、最后打印输出。

3、小组讨论与实践(20 分钟)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场景,并记录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学习目标】(1)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3)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4)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自主学习】要求: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及问题导航,高效预习课本。

问题导航:1、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2、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进行快速、高效预习。

2、按照合作探究要求,积极讨论,精彩展示。

【自学提纲】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信息处理工作。

信息处理工作可以是信息活动的某一过程或环节,也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

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信息输出。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的,下面就以计算工具为例来了解一下信息处理工具的发展。

一、从手脑计算工具到计算机器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从手指计数到今天的计算机,要从历史角度来认识计算工具。

电脑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对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模式产生了及其深刻的影响。

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素质中必须具备的组成部分,它与阅读、写作等基本技术一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文化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电脑,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自从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计算、工程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

信息处理需要信息处理工具,当今使用最广泛的信息处理工具是计算机。

二、计算机的发展史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及软件业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目前,计算机正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1)巨型化:高速度、大容量、功能强(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四、计算机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领域1、计算机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分类,有、、、、微型机PC()。

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两种。

我们日常使用的微机就是通用计算机;专门与某些设备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就是专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作为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它具有记忆功能、逻辑判断能力以及程序控制能力。

(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通用性强(4)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能力(5)程序控制能力3、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自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并广泛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和巨大的影响。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3)实时控制(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工程(5)计算机通信(6)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人造卫星到日常生活,从科学计算到儿单玩具都有计算机的踪影。

人们只有提高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计算机充分发挥作用。

五、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材14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

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

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介绍。

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参考教材16页的信息岛“计算机工作过程”了解。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内容,先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用word文档形式输入并打印一篇作文),再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例子剖析:首先我们先用计算机键盘将作文内容输入到word软件中——存盘——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

这里的键盘就是输入设备,存盘就是将程序和数据送入存储器,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就是让计算机分析出要完成的工作是打印,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计算机能够将文字由硬盘上暂存到打印任务中是通过运算器来处理的,所以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含义发出相应命令,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到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打印机就是输出设备,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进而也就能够读懂教材第14页中“计算机工作原理图”,也就更容易理解计算机的五大设备以及作用了。

1、“存储程序控制”原理的基本内容:(1)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需要教师解释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的原理,关于二进制是与现实生活中的十进制比较进行讲解)(2)将程序预先存放在主存储器中,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并加以执行;(3)由、、、和输入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工作过程: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含义发出相应命令,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到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

3、五大部件及其基本功能:(1)输入设备:能把数据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字信号即二进制语言并输入到计算机中。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光笔、扫描仪等。

(2)存储器(寄存器):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并根据指令向其他部件提供这些数据。

分为内存储器(内存或内存条)和外存储器(硬盘、U盘、光盘等)(3)运算器和控制器:两者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

运算器执行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分析程序指令,控制计算机的各部分协调工作。

(4)输出设备:用来输出结果的部件。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3、计算机功能特点计算机三项基本功能:、逻辑比较判断、存储和读取操作。

计算机三大特征:、、能保存数据和结果。

【合作探究】1、计算机的发展可分为几代?各代的特点是什么?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分几步?是如何工作的?【当堂训练】1、计算机按照规模大小和功能强弱分类,有巨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计算机按照设计的目的和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和两种。

2、计算机系统由、、、和输入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规定了这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课堂小结】1、2、3、【布置作业】1、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解计算机应用的行业、领域,并讨论。

2、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知识拓展】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一、计算机的发展史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

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

第二代:汇编语言。

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

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