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口设计
神经外科切口设计

6.问号形切口: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切口、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7.抛物线切口: 8.T形切口: 9.三角形切口:
额颞部切口
三、经典入路切口
(一)、额部冠状开颅切口: 1.用于:经额叶入路、额下入路、经终板入路、经胼胝体间入路. 2.适于:额叶病变、鞍区及鞍上病变(鞍结节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
① CT: 病变上下界距扫描基线的层面数:
确定病变上下界距基线的距离--确定病变的上下界. 测量病变最大层面前后界距正中矢状线的弯曲长度:
软尺标出头皮相应点. 测量病变前后界距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
在头表面标出相应点--确定病变的前后界--病变头皮表面的投影.
② MRI: 测量病变至正中矢状线的垂直距离. 测量病变距鼻额点、枕外粗隆的距离.
一、切口设计原则
1.最佳途径: 将病变包括在内 离病变距离最近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 尽量减少对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损伤
2.病变精确定位: (1)颅底病变或靠近颅底病变:
可利用CT、MRI显示的解剖标志做到 较精确定位.
左侧蝶骨嵴脑膜瘤
(2)颅底以上部位的颅内病变可通过:
利用解剖标志:做到较精确定位. 测量:
患者外伤,右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
2.弧形: 翼点入路切口 枕下乙状窦后弧形切口
前交通动脉瘤 翼点入路
3.直切口: 枕下后正中入路切口 颞肌下减压术切口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切口
4.拐杖或倒拐杖切口: 小脑半球肿瘤、血肿手术
左侧听神经瘤
术前切口标记线
5.“S”状切口及梭形切口: 颅骨肿瘤切除、头皮肿瘤切除.
翼点入路切口标志线
翼点入路钻孔位置及骨瓣范围
术中骨膜瓣及颞筋膜瓣
翼点入路所见结构
邓思敏-下颌骨骨折手术切口设计

软组织挫裂伤创口
软组织挫裂伤创口
• 清创 • 止血 • 消灭死腔 • 修复重要解剖结构
– 面神经分支、三叉神经 分支、腮腺导管
• 分层缝合
– 骨膜,表情肌,颈阔肌 /SMAS,皮下及皮肤
口内前庭沟切口
• 适用范围
– 下颌骨颏部、体部的简 单骨折
– 结合穿颊器也适用于下 颌角及下颌升支的简单 骨折
经腮腺切口
腮腺后切口
Facelift切口
• 适用范围
– 下颌升支骨折、髁突骨 折
小结
• 能充分暴露术区的前提下,首选挫裂伤创 口
• 在能获得良好复位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口 内切口
• 口外切口适用于下颌骨所有部位的骨折, 但存在术后疤痕,影响外观的风险
谢谢
下颌骨骨折切口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 骨折部位 • 面神经 • 下牙槽神经与颏神经 • 颊神经 • 皱纹&皮纹 • 面部轮廓线
下颌骨骨折手术相关解剖
颏神经与颊神经
皱纹&Langer皮纹
下颌骨骨折常用手术切口
• 挫裂伤创口 • 口内前庭沟切口 • 口内下颌角切口 • 下颌下切口 • 下颌后切口 • 除皱术切口 • 耳屏前切口
下颌骨骨折手术切口设计
邓思敏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下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
• 病因
– 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跌打损伤、运动损伤、 医源性损伤
– 交通事故是主要的致伤原因
• 约占颌面部骨折的50%左右 • 好发部位
– 正中联合、颏孔区 – 下颌角、髁突颈部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 按骨折部位分类
• 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 无牙颌骨折等复位困 难,需置入重建板的 情况
整形外科切口的设计原则

整形外科切口的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整形手术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功能,切口设计必须考虑到手术目的和需要。
例如,对于重建乳房手术,首先需要考虑乳房形态和位置,切口位置要与乳房位置相符合,以实现乳房的修复和重建。
2.美学原则:整形手术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外貌和提高自信心。
因此,整形外科切口设计要充分考虑手术后的美观度。
切口位置和形状应尽可能与自然轮廓相匹配,避免在显眼位置留下明显的疤痕。
切口线条应平滑,避免凹凸不平或明显瘢痕的形成。
3.安全性原则:整形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很大的创伤,手术切口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安全性。
切口要避开神经、血管和重要脏器的区域,以减少手术风险。
此外,切口选择要遵循切口易于操作、减少术中出血和组织损伤的原则。
4.动静脉相应原则:整形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完整的组织血供,因此切口的位置和方向要与动脉和静脉相应。
例如,对于重建乳房手术,切口应位于乳房丰满的区域,以保留乳房的营养血供。
5.神经保护原则:整形外科手术涉及到神经解剖结构的修复,因此切口位置和方向要避开重要的神经结构,以减少神经损伤的风险。
在选择切口位置时,要考虑到神经解剖结构的位置,以避免过度牵拉或压迫。
6.可隐藏原则:为了保持手术后的外貌美观,切口应尽可能隐藏在自然皮肤的皱褶、发际线、自然隐蔽区域等位置。
这样可以减少术后疤痕的显著性,提高手术效果的满意度。
总之,整形外科切口设计的原则是功能性、美学性、安全性、动静脉相应性、神经保护性和可隐藏性。
医生在进行整形外科手术时,应根据具体的手术情况和患者的需求,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制定合理的切口设计方案。
只有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切口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整形手术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开颅手术切口设计ppt课件

改良Yasargil切口
后正中线切口
后旁中线直切口 侧室三角部入 路
乙状窦前入路 改良垂体4瘤7 切口
三、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48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手术切口所辖病灶范围:
上海华山医院病理报告毛细 胞型星形胶质瘤(WHO1级)
63
64
8
9
中央沟呈70度向前
10
11
12
13
学习要认真, 理念要清楚
14
手术前一定划好颅表解剖线-----线的前后左右上
下内外告诉了脑功能区解剖部位(做了没有?)
15
16
17
病灶部位一定要认清楚(正确), 才能使切口设计好。(是开好刀前提)
囊外岀血
囊内岀血
脑室岀血
18
囊内岀血
囊外岀血
3.从简单---复杂, 再从复杂---简单。 ---技术不断向前进.
4.作为一名外科医师: 一方面要学辨证法, 诊治疾病。 一方面不断阅读文献, 学习新技术, 跟上新时代。
35
开始讲解----开颅手术切口设计---供参考
你做好术前一切准备了吗?
36
颅内分多少区域 ?---34个区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39
四、其它:4个区域
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又分 前1/3、中1/3、后1/3) 颅鼻沟通区 颅眶沟通区 颅中-颞下沟通区
很难记,慢慢来,大区不能错,上下左右不能错
40
这就是切口设计目的
桥小脑角
鞍区
小脑幕缘
手术切口的概念

手术切口的概念手术切口是外科手术中,医生通过切割患者皮肤和软组织来进入体腔或处理病变的一个常用过程。
切口的设计和处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手术和术后的效果。
手术创口的设计与处理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目的、病变性质、手术方式等。
针对不同的手术目的和疾病特点,医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切口,如皮肤切口、黏膜切口、肌肉切口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切口,如骨切口、血管切口等,用于处理骨骼、血管等相关问题。
切口的设计应以患者的整体情况、手术目的和术中操作要求为基础,兼顾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美容效果。
一般来说,切口应该尽量位于自然皱纹或皮肤褶皱处,以减少瘢痕的产生。
同时,还要考虑肌肉、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位置,避免损伤这些组织。
对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多个切口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处理病变或实施复杂的修复。
手术切口的处理是指切割后的处理方式,包括切口边缘的处理、止血、缝合和敷料等。
处理切口时,首先要将活动组织和非活动组织分开处理,以避免切口周围的感染。
通常,医生会选择相应的止血措施,如电凝、结扎或使用止血剂等。
接下来是切口的缝合,可以选择传统的手工缝合方法或使用缝合器进行机器缝合。
缝合后,通常会敷上敷料,以保护切口,并促进创面的愈合。
敷料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普通的敷料,也可以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敷料,用于不同类型的切口。
敷料的选择应根据切口的特点和目的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切口还可以使用特殊的修复技术,如皮瓣移植、组织扩张等,以改善切口的愈合效果,减少瘢痕的产生。
手术切口的处理不仅要考虑手术过程中的需要,还要兼顾术后的恢复和美容效果。
术后切口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在术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护理方法,常见的包括局部冷敷、伤口清洁、药物涂敷等。
术后的护理也包括定期复查切口,检查切口愈合情况,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感染、出血等。
手术切口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是外科手术中的基本内容,它关系到手术的成功和术后的效果。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II期暴露术课件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切口的选择
一字形、弧形切口 环形切口 H形、T形切口 微创切口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一字形切口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环形切口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II期暴露术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潜入式种植体优缺点
潜入式种植的优点: 1.种植体愈合的内环境与口腔外环境隔离,基本上消除了细
菌等微生物的侵袭,降低了潜在的感染危险。 2.种植体愈合不受咬合力的影响,可以保证愈合的初期稳定,
避免微动可能导致的骨结合失败和纤维骨性固位。 3.避免了上皮细胞向骨——种植体界面生长导致的上皮化生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II期 暴露术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潜入式种植和非潜入式种植
在愈合期,种植体被埋置在软组织内还是暴露于口腔 内是潜入式种植(submerged implant)和非潜入式种植 (non-submerged implant)的根本区别。
潜入式种植和非潜入式种植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种植 体的植入深度不同。潜入式种植,种植体顶部低于或 平齐于牙槽峭平面;而非潜入式种植,种植体顶部和 领口往往位于骨平面之上。
种植手术的软组织切口设计种植体 II期暴露术
潜入式种植
潜入式种植,种植体在愈合期完全埋置于软组 织内,与口腔环境相隔离,需要两次手术来完 成种植体的植入和安装愈合基台。I期手术将 种植体和覆盖螺丝植入牙槽骨内,严密关闭软 组织创口。种植体愈合后再进行II期手术,安 装愈合基台以替代覆盖螺丝,术后愈合基台暴 露于口腔内。2-4周后进行种植修复体的制作。
下颌智齿翻瓣切口设计教科书

下颌智齿翻瓣切口设计教科书切口的设计原则首先,根据种植手术的方式与患者牙槽嵴解剖条件来设计手术野暴露的方式。
遵从手术切口的设计原则能方便术中操作与创面闭合,有利于组织愈合,减小创伤,增加软组织的美学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一期手术切口,切口设计原则如下:①充分暴露手术野。
②保证组织瓣有充足血运循环。
③不能损伤邻近重要解剖结构。
④根据手术需要设计切口范围。
⑤保护形态正常健康的龈乳头。
⑥形成良好的龈缘形态。
⑦尽量减少或者隐蔽瘢痕。
切口的角度设计垂直形切口是指刀刃与骨面成近似90°角。
常用于穿龈的非埋入式种植手术。
斜面形切口是指刀刃与骨面成近似45°角。
切口的适当倾斜,可增加创缘面积和表面贴合面积,增强早期愈合中创口复合体的稳定性。
由于瓣的收缩减少,出现凹痕和瘢痕的情况也会较少,从而提高了切口处的美观效果。
常用于不穿龈的埋入式种植手术。
切口显露方式翻瓣术是指通过剥离(dissection)黏骨膜瓣来暴露手术区牙槽骨的一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种植手术显露方式。
其优点在于视野清晰,有利于观察是否存在骨缺损或异常,适用于潜入式和非潜入式种植手术。
按照不同的手术作用可将翻开的软组织翻瓣分为全厚瓣、部分厚瓣和复合瓣三种。
①全厚瓣:是在种植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组织瓣。
该瓣包含了全层黏膜和骨膜。
即从骨膜下翻起的组织瓣。
由于全厚瓣包含骨膜,因此比较容易切开、剥离,不易造成黏膜撕裂穿破。
但是该瓣的游离动度有限,适用于大多数种类的种植手术。
②部分厚瓣:该瓣仅包含全层黏膜,即从骨膜上方翻起的软组织瓣。
此种瓣较薄,剥离难度大,操作不慎时易造成黏膜穿破,其游离度较大。
可用于牙龈局部转瓣技术、游离牙龈移植术等。
③复合瓣:该瓣的游离端部分包含骨膜,而在瓣的蒂部与骨膜分离,手术时需要在瓣的蒂部做减张切口来切断骨膜,以增加瓣的游离度。
此种瓣兼有上述两瓣的优点,可用于骨增量种植手术。
不翻瓣术是指不剥离翻起黏骨膜瓣而直接植入种植体的方式,用于非潜入式种植。
乳腺癌手术切口设计

患者A的保乳手术切口设计,通过精细的手术规划和操作,成功切除了肿瘤并保留了乳 房外形,术后恢复良好。
成功案例二
患者B的改良根治术切口设计,通过巧妙的手术技巧和缝合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手 术创伤和疤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验总结
成功的手术切口设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手术目的和美学要求等多个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注重手术操作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缺点
手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较高 的手术技巧。
垂直切口
切口方向
沿乳房垂直方向作切口。
优点
能够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彻底切除肿瘤。
适用范围
适用于肿瘤较大或位于乳房深部的情况。
缺点
术后疤痕较明显,且可能影响乳房形态。
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关切口
切口位置
位于腋窝处,用于清扫腋窝淋巴结。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清扫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 患者。
乳房形态与皮肤张力
乳房形态
不同的乳房形态(如圆锥形、圆盘形 、下垂形等)会影响切口的设计,以 确保手术后乳房外观的自然和美观。
皮肤张力
皮肤张力是决定切口愈合质量的重要 因素,设计切口时应充分考虑皮肤张 力,以避免术后疤痕过宽或乳房变形 。
患者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年龄
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乳房的美观度,而老年患者可能更注重手术的彻底性和 安全性。
展望
未来乳腺癌手术切口设计将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完 善和创新,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和全面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考虑皮肤纹理和张力线
切口设计应考虑皮肤纹理和张力线方向,使术后疤痕尽可能不明显 。
功能性原则
01
颌面部切口的设计要求

颌面部切口的设计要求
颌面部切口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要求,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效果。
以下是设计颌面部切口时需要考虑的一些要点:
1. 暴露手术区域:切口的位置和方向应能够充分暴露手术区域,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同时,要避免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和组织。
2. 考虑美学因素:由于颌面部位于面部显露部位,切口的设计应考虑美学因素,尽量减少术后疤痕的形成,提高术后恢复的美观度。
3. 隐蔽部位:切口应选择在颌面部比较隐蔽的部位,如发际内、耳后、颌下等,以减少术后疤痕对美观的影响。
4. 顺皮纹方向:切口的走向应尽量与皮肤的自然纹理相一致,以减少术后的张力,促进术后愈合,减少疤痕的形成。
5. 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在选择切口时,应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腮腺导管等组织结构,以免造成损伤。
6. 适应手术需要:切口的位置和长度应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设计,能够满足手术操作的需要,同时也要考虑到术后的恢复和功能需求。
7. 考虑患者情况:在选择切口时,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切口的设计。
总之,颌面部切口的设计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需求和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既要满足手术需要,又要考虑美学和术后恢复的要求。
颅脑手术切口的设计原则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中央区肿瘤
中央区的定位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中央区肿瘤—— 注意切口应尽量 保护中央区
大脑半球深部肿瘤
中央区附近的深部 肿瘤
大脑半球深部肿瘤
丘脑、基底节肿瘤
颞下入路
侧脑室内肿瘤
前部胼胝体入路——注意从非优势半球进入以减轻 失语
侧脑室内肿瘤
经额叶前部皮层入路
颅脑手术切口的定位
手术入路的选择 体表标志 CT/MRI影像定位 神经导航定位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大脑半球凸面 半球深部 中央区 侧脑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鞍区 三脑室 CPA 四脑室/小脑蚓部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颅底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幕下肿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动脉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颅底手术
肿瘤 动脉瘤 其他
前颅底肿瘤
► 扩大前颅底入路
中颅底肿瘤(包括海绵窦肿瘤)
眶颧翼点入路切口
► 颞下入路 ► 联合入路
斜坡肿瘤
枕大孔腹侧/颈静脉孔区肿瘤
枕下远外侧入路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性质(良恶性、周边水 肿程度、肿瘤性质)
侧脑室内肿瘤
经三角区入路
鞍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1. 枕下小脑上入路 2. 枕叶经天幕入路 3. 经胼胝体后部入路 4. 经胼胝体前部经侧脑
室经透明膈入路 5. 经胼胝体镰间入路 6. 幕下外侧旁正中入路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CPA 四脑室/蚓部 小脑半球
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PPT课件

入路设计原则
以最小的损伤达到目标区域 以最短的路径到达目标区域 充分考虑到重要的结构对入路的影响 为扩大暴露留有余地
切口和入路的关系
同一切口可有不同的入路
冠状切口经纵裂,经额下
相同的入路可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
额下入路中的冠状切口,额颞切口 颞下入路中的颞部切口,扩大额颞切口
切口
冠状切口 额部马蹄形切口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二、幕上中线及前中颅底:11个区域
鞍区(包括蝶骨平台) 嗅沟区 胼胝体区(又分 前部、体部、压部) 松果体区(5个方向生长) 小脑幕缘(上区 ) 前颅凹底 中颅凹底区, 蝶骨嵴外1/3、内1/3(海绵窦区) 侧脑室 (包括三角部---枕角) 三脑室
额颞切口 额颞顶切口
入路
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额部经纵裂入路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扩大经额入路
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额颞顶切口(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 ,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 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 骨瓣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 状窦2~ 3cm
3.颞叶切口
适应证
颞叶病变 岩斜区肿瘤 小脑幕切迹肿瘤
整形外科切口的设计原则

整形外科切口的设计原则1.切口位置的选择:切口位置应该能够满足手术需要,同时要尽量隐藏在皮肤皱褶或自然局部凹陷中,以达到更好的美观效果。
切口位置也应考虑血供情况,以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2. 切口方向的选择:切口方向应遵循皮肤松弛纹(Langer纹)的方向,以减少手术切口的张力和瘢痕产生。
尽量避免在皮肤张力线上切口,以免切口张开。
3.切口长度的确定:切口长度应根据手术的需要来确定,既要保证手术操作的空间,又要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切口的长度应足够小,以减少术后疼痛和切口愈合时间。
4.切口的层数设计:根据手术目的和情况,切口可以设计成单层切口或者多层切口。
一般来说,切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单层切口;若需要更好的张力分布和修复效果,可以选择多层切口。
5.切口缝合的选择:切口缝合一般包括传统的手工缝合和自体吸收缝线等。
根据手术部位、切口张力和外科医生的经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和缝线材料,以获得良好的切口闭合效果。
6.切口附近皮肤的处理:手术时要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止术后皮肤损伤和创面感染。
切口附近的皮肤可以采取局部退红、清洁消毒等方法,以提高术后创面愈合的质量。
7.切口固定和保护:手术结束后,应采取适当的切口固定和保护措施,以减少手术切口的张力和创面感染的机会。
切口固定可以通过使用压力敷料、吻合针或引流装置等方式实现。
8.术后切口护理:术后切口护理非常重要,包括清洁、消毒和更换敷料等。
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进行术后切口护理,以预防感染和促进创面的愈合。
总之,整形外科切口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手术需要、美观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等多种因素。
合理的切口设计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皮肤切口设计课件PPT

皮肤切口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皮肤切口设计能够使手术医生更好地 暴露手术区域,满足手术操作的需求, 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率。
提高术后愈合质量
提升美观度
皮肤切口设计也可以考虑到术后美观 的问题,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 设计,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提升患 者术后的美观度。
皮肤切口设计的未来展望
创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 多具有优良性能的材料应用于皮肤切口设
计,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有望在皮肤切口设计中发挥 重要作用,为遗传性皮肤病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方案。
3D打印技术
3D打印技术将在皮肤切口设计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实现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手术设 计。
切口的缝合
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和方法, 确保切口对合良好,减少术后
并发症的发生。
皮肤切口设计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感染
感染是皮肤切口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定期 换药、保持切口清洁等。
出血
切口出血可能是由于手术操作不当或 止血不彻底所致。处理方法包括压迫 止血、使用止血药物等。
智能化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 能和大数据分析,皮肤切口设计 正逐步实现智能化,提高手术的 精准度和安全性。
微创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皮肤切口 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微创化,以减 轻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间。
自然化 皮肤切口设计越来越追求自然化, 使术后疤痕尽可能地与周围皮肤 融合,减少明显的手术痕迹。
适用于不规则的形状或 需要灵活变化的手术部
口腔外科切口设计指南

口腔外科切口设计指南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口腔外科切口设计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切口设计,那可真是跟裁缝做衣服似的,得讲究个精细!咱先说说这位置吧,就好比你要在一块布上裁剪,你得选对地方呀,不然裁出来的形状可就歪七扭八了。
口腔里那么多地方,得找个既好操作又能让后续恢复顺利的地儿,这得多考验咱的眼光和经验呀!要是位置选错了,那不就跟衣服裁错地方一样,难看不说,还可能不实用呢!再说说这形状,你看那些高级裁缝做出来的衣服,那线条多流畅,多好看呀!咱这切口也得设计得恰到好处。
不能太长,不然创伤大;也不能太短,不然操作不方便呀。
这就跟走钢丝似的,得掌握好那个平衡度。
还有啊,这切口的深度也得拿捏准了。
浅了不行,深了也不行。
浅了达不到目的,深了又可能伤到不该伤的地方,这多闹心呀!就好像你挖宝藏,挖浅了找不到,挖深了可能把宝贝给弄坏了,你说冤不冤?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口腔外科切口设计,它可是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恢复呢!你想想,要是切口没设计好,那手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麻烦,术后恢复也可能不顺利,患者得多遭罪呀!这就跟盖房子一样,根基没打好,那房子能牢固吗?大家可别觉得我在这夸大其词啊,真的是这样!一个好的切口设计,那就是成功的一半。
就像厨师做菜,食材准备好了,调料放对了,这菜才能美味呀!咱这切口设计就是那准备工作,得做足了,做细了。
所以啊,咱口腔外科的医生们可得瞪大眼睛,好好琢磨这切口设计。
多积累经验,多学习新技术,把这门手艺练得杠杠的!让患者们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我们,术后能开开心心地恢复健康。
总之呢,口腔外科切口设计可不是件小事,咱得重视起来,认真对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口腔外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为患者们带来健康和希望!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半圆形切口专业术语

半圆形切口专业术语一、术语解释半圆形切口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切口形式,其形状呈半圆形或弧形,常用于腹部、胸部、头颈部等部位的手术中。
半圆形切口具有以下特点:创面较小,切口张力分布均匀,切口边缘易于缝合,术后愈合较好。
二、术语列表1. 切口选择切口选择是指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合理选择半圆形切口的位置和方向。
切口选择的原则包括: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方便手术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等。
2. 切口设计切口设计是指在手术前根据手术目的和解剖结构特点,绘制出切口的形状和尺寸。
半圆形切口的设计应考虑手术操作需要,如手术器械的进出和视野的清晰。
3. 切口标记切口标记是在手术前将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标记在患者皮肤上,以指导手术操作。
切口标记应准确、清晰,并与切口设计一致。
4. 切口准备切口准备是指在手术前对切口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和局部麻醉等处理。
切口准备的目的是预防术后感染和减少手术创伤。
5. 切口切开切口切开是指在切口准备后,使用手术刀或电刀等工具将皮肤和组织切开,暴露手术操作区域。
切口切开时应注意避开重要血管和神经,创面应整齐、平直。
6. 切口缝合切口缝合是指在手术完成后,使用缝合线或缝合钩等工具将切口边缘缝合起来,促进创面愈合。
切口缝合的方法有多种,如单层缝合、多层缝合、内外缝合等。
7. 切口闭合切口闭合是指将切口缝合完成后,对切口进行压迫止血、消毒覆盖和包扎固定等处理,以维持创面的清洁和稳定。
8. 切口愈合切口愈合是指切口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和恢复,最终形成新的皮肤和组织结构。
切口愈合一般包括初期愈合、中期愈合和完全愈合三个阶段。
9. 切口并发症切口并发症是指手术切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如感染、出血、切口裂开等。
预防和处理切口并发症是半圆形切口手术中的重要环节。
10. 切口护理切口护理是指术后对切口进行定期清洁、更换敷料、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等,以保证切口的清洁和愈合进程。
三、结语半圆形切口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切口形式,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骨膜periosteum:较薄,紧贴于颅骨表 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骨膜与 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 疏松结缔组织,并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 通,再向前则与面的颊脂体相连续。因此, 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出血或炎症时, 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 肿,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 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
颅脑手术切口设计
王江飞
切口设计原则:
1 距离病变最近,尽量避开功能区 2 对脑组织的牵拉最小 3 能尽早阻断病变的血供 4 皮瓣基底不得小于5cm
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 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 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颅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的颅内 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部位, 以便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 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浅筋膜:所含脂肪组织和纤维小隔较少。 耳廓前有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耳廓后有耳 后血管和枕小神经,沿颞区自下而上呈放射 状向额顶枕区走行。经此区进行开颅术时, 皮瓣的基部应在下方,既包括上述的血管和 神经,以保证皮瓣的存活和感觉。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1)颞浅筋膜:为帽状腱膜的延续,较薄弱, 向下渐与颞深筋膜相延续。耳前肌和耳上肌 起于膜状腱膜,耳后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 肌均止于耳根。 2)颞深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分为 深、浅两层附着于颧弓的内、外侧面,两层 之间夹有脂肪和血管,颞中动脉(发自上领动 脉)及颞中静脉由此经过。由于此筋膜非常致 密,检查伤口时手指可摸到坚硬的筋膜边缘, 可能被误认为是颅骨的损伤。
9. 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是由枕外隆 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10. 前囟点brebma:又称额顶点,自眉间 向后13 cm处,为冠状缝与矢状缝汇合处, 故又称冠矢点。新生儿前囟位于此点。前 囟膨出是。颅内压增高的体征。
11. 人字点lambda:又称顶枕点,位于枕 外隆凸上方约6 cm处,为矢状缝和人字缝 的交点处。新生儿后囟位于此点。
(4)颞肌temporal muscle:呈扇形,起自颞 窝和颞筋膜深面,前部肌纤维垂直向下,后 部肌纤维几乎水平向前,肌纤维逐渐集中, 经颧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经颞区开 颅术切除部分颞骨鳞部后,颞肌和颞筋膜有 保护脑膜和脑组织的作用,故开闭合性硬膜 外血肿清除术及颞肌下减压术常采用颞区入 路。颞肌深部有颞深血管和神经,颞深动脉 来自上颌动脉,颞深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支 配颞肌。
层次: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 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 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 颅骨外膜。其中,浅部三层紧密连接,难以 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头 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skin: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 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 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 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出血多, 但伤口愈合较快。发根斜性穿过真皮到达 浅筋膜,附于毛囊,手术切口应与毛发的 方向一致,以减少对毛囊的破坏。
4 冠状缝:翼点与前囟点的连线。 5上矢状窦: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6 窦汇:位于枕外隆凸深面。 7 横窦:相当于上项线深面。
颅顶部的层次结构特点
颅部由颅顶、颅底和颅腔三部分组成。颅 顶又分为额顶枕区和颞区,并包括其深面 的颅顶诸骨。
额顶枕区
境界:前为眶上缘,后为枕外隆凸和上项 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
谢谢大家!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1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位置。
2 外侧沟:定眉间至枕外隆凸为矢状线,在颧 弓中点上方4 cm处(约2横指)即为翼点,从翼点 至矢状线前四分之三处(75%)的连线即为大脑 外侧沟投影线。或翼点与顶结节连线的前2/3。 3 中央沟:从翼点至矢状线中点(50%)后1.25 cm处的连线即为大脑中央沟投影线。或自矢状 线中点后方2cm处一点向两侧前下方划一线, 与矢状线成67.5角。此线上9cm一段即为中央 沟位置。
7. 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 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8. 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 位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 枕外隆凸的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内压增 高时此导血管常扩张。颅后窝开颅术若沿 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时,注意勿伤及枕骨 导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5. 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 处,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 数呈“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 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 时,骨折碎片可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 血肿。
6. 星点asterion:位于颅后部两侧,是枕、 顶、颞三骨在乳突根后上方的交汇点。相 当于外耳门上缘与枕外隆凸连线上方1.5 cm,外耳道中心点后约3.5 cm处。星点适 对横窦转折为乙状窦处。
颞区
境界:位于颅顶的两侧,介于颞上线与颧 弓上缘之间,前方至颧骨的额突和额骨的 颧突,后方达乳突基部和外耳门。
层次: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亦有五层, 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 颅骨外膜。
(1)皮肤:颞区前部的皮肤较薄,移动性 较大,手术时纵行或横行切口易缝合,愈 后的瘢痕不明显。
(3)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为 一厚而坚韧的腱膜,前连枕额肌的额腹, 后连枕腹,在正中部向后突出附着于枕骨 隆凸,在两侧作为耳上肌和耳前肌的起点, 并逐渐变薄,续于颞浅筋膜,附着于颧弓, 犹如一顶紧扣在头顶的帽子。
枕额肌的额腹前方止于额下皮肤,部分纤 维与眼轮匝肌混合;后方在冠状缝稍前方 与膜状腱膜相连,收缩时额部产生横纹。
(2)浅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由致密的结缔 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粗大而垂直 的纤维束,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 将此层分隔成许多小格,其中充满脂肪,内 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 所以肿胀局限,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 剧痛。另外,小格内血管的壁被周围结缔组 织紧密固定,当血管损伤时不易自行收缩闭 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5)颅骨外膜pericranium:由致密结缔 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 连,二者易于剥离。但骨膜与颅缝紧密愈 着,并深入缝间,成为骨缝膜,与颅内的 硬脑膜外层融合。因此,骨膜下血肿,常 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这一特征易于 与腱膜下血肿鉴别。
颅骨外膜对颅骨的营养作用较少。剥离后 不影响颅骨的生长。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腱膜下隙 subaproneurotic space):是位于帽状腱膜与 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头皮借此 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 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 多沿此层分离。腱膜下隙出血或化脓时,可迅 速蔓延到整个颅顶,形成较大的血肿。
1. 眉弓superciliary arch:是位于眶上缘上方的 弓形隆起,此处皮肤表面长有眉毛。眉弓适对 大脑额叶的下缘。 2. 眉间glaballa:位于两眉弓之间的中点。 3. 额结节frontal tuber:为额骨外面最突出部。 深面适对大脑额中回。 4. 颧弓zygomatic arch:由颧骨的颞突和颞骨 的颧突共同构成,平颧弓上缘,相当于大脑半 球颞叶前端的下缘。
枕额肌的枕腹起自上项线的外侧部,行向 前上方,止于帽状腱膜的后缘,收缩时牵 引头皮向后。
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纤维隔与皮肤紧密相 连,临床将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三层 合称为头皮。头皮外伤时,如未伤及帽状 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 受伤,由于额枕肌的收缩牵拉则伤口裂开, 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 此层缝好,才能减少皮肤的张力,有利于 伤口的愈合和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