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手术切口的设计
手术讲解模板: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层注入皮内、皮下和帽状腱膜下,再用长 针头 从切口线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一面注射麻 醉溶液,一面向皮瓣基底推进,直至整个 皮肤-腱膜瓣的帽状腱膜下充满药液为止 (图4.1.1.1-7)。颞顶部开颅 时,因皮肤腱膜瓣和骨瓣均翻向耳部,不 必与颅骨瓣分离,浸润麻醉时仅需浸润切 口线各层和皮瓣基底部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脑膜,损伤脑组织。线锯导出后,借助导 板的保护,以45°角斜行向外锯开两孔间 的颅骨(图4.1.1.1-13A)。线锯牵拉时 角度应大, 拉锯不必过猛过快,尤其接近锯完时,以 防线锯折断或弹出。拉锯过程中,应不断 滴水,防止线锯过热断裂,依次锯开各骨 孔间颅骨后,在颞肌蒂两侧的骨孔处以尖 咬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以 骨蜡封闭破裂的额窦。如粘膜已破,则可 刮除窦腔内粘膜,或将粘膜剥离后经额鼻 管推入鼻腔,额窦腔内填塞浸有庆大霉霉 素的明胶海绵或肌块,再以骨蜡封闭。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钻孔完毕后,锯开颅骨时应先从无重要血 管处开始,最后锯开中线处。应用气动或 电动钻时,钻头换上铣刀进行切开;应用 线锯导板时插入应轻柔,紧贴颅骨内面渐 进,颅骨板过厚处插入困难时,可用咬骨 钳扩大骨孔再插入。若途中受阻,不易通 过时,应将导板拔出,改从另一骨孔插入。 不可强力插 入,以免插穿硬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各孔钻好后,以小刮匙或 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 否则线锯导引板不易插入,或插入时带入 碎骨片可损伤脑膜。 颅骨钻孔时钻头应与颅骨面垂直。做额颞 瓣时,在额角突后必须钻一孔。在颞骨鳞 部钻孔时不可用力过猛,因此处骨质很薄, 颅内压增高病人骨质更薄,用力过度可使 钻头突然 插入颅
神经外科合理设计切口(9种)

神经外科合理设计切口(9种)
合理地设计皮肤切口是成功神经外科手术的先决条件。
在此,小编各位看官整理了如下9种手术切口,且看下面分解!
1.马蹄形(n形或U形)切口最为常用
颞下入路切口、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口、颞顶部切口、元外侧入路切口、冠状切口等
2.弧形
翼点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切口
3.直切口
枕下后正中入路、颞肌下减压术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切口
4.拐杖或倒拐杖切口
小脑半球肿瘤或血肿手术切口
5 “S”状切口及梭形切口
颅骨肿瘤切除切口、头皮肿瘤切除切口
6.问号形切口
标准外商大古板减压术切口、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7.抛物线切口
8.“T”形切口
9.三角形切口。
切口设计PPT课件

镰旁脑膜瘤
3.注意皮瓣血运:
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倍至2倍. 皮瓣基底部有一定宽度且朝向供血动脉处. 皮瓣应包括一组动静脉.
4.避开主要功能区: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等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避免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发际内.
额颞部切口 扩大、改良翼点入路
(三)颞部入路:
1.适应证: 1)颞叶病变:尤其--颞叶中、后部病变. 2)海马病变、侧脑室颞角病变 3)颞部硬膜外、下及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基底节区血肿. 2.切口: 颞部n形切口:皮瓣基底部在下方,皮瓣翻向颞部。
颞部马蹄形皮瓣及骨窗
例 颞部脓肿
(四)颞下入路
6.注意体位: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总的原则:利于脑保护,便于术者操作. 注意: (1)避免过度扭曲颈部--避免静脉瘀血.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减少脑的人为牵拉. (3)考虑体位对脑灌注压和脑血液的影响. 头位抬高20-30度时--降低颅内压--不影响脑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则:
前颅底病变. 3.体位:仰卧位,Mayfield头架或头托固定,头顶向地面后伸10-15度. 4.切口:双侧额部冠状切口,从一侧耳屏前方到另一侧耳屏前方.
注意: 1)切口不要低于颧弓或太远离耳屏,以免损伤面神经浅部分支. 2)眶下神经出现时,注意保护. 3)皮瓣可翻向眶上缘,直至鼻额缝. 4)第1个颅孔位置:双侧的McCarty关键孔区,再在冠状缝前方骑跨中线钻孔. 5)不要损伤中线下方的上矢状窦. 6)病变--前颅窝底或鞍区--骨瓣下缘尽量靠近颅前窝底. 7)额骨瓣:可分成两块或整块骨瓣. 8)注意额窦。若额窦开放,需将额窦密封.
切口设计

(5)骨膜periosteum:较薄,紧贴于颅骨表 面,因而此区很少发生骨膜下血肿。骨膜与 颞肌之间,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称颞筋膜下 疏松结缔组织,并经颧弓深面与颞下间隙相 通,再向前则与面的颊脂体相连续。因此, 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出血或炎症时, 可向下蔓延至面部,形成面深部的血肿或脓 肿,而面部炎症,如牙源性感染也可蔓延到 颞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中。
颅脑手术切口设计
王江飞
切口设计原则:
1 距离病变最近,尽量避开功能区 2 对脑组织的牵拉最小 3 能尽早阻断病变的血供 4 皮瓣基底不得小于5cm
颅部重要骨性标志
头部以眶上缘、颧弓上缘、外耳门上 缘至乳突的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 颅部和前下方的面部。
颅部的骨性标志对了解相对应的颅内 结构,尤其脑组织的重要功能部位, 以便在进行颅脑手术时尽量避免或减 少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浅筋膜:所含脂肪组织和纤维小隔较少。 耳廓前有颞浅血管和耳颞神经,耳廓后有耳 后血管和枕小神经,沿颞区自下而上呈放射 状向额顶枕区走行。经此区进行开颅术时, 皮瓣的基部应在下方,既包括上述的血管和 神经,以保证皮瓣的存活和感觉。
(3)颞筋膜temporal fascia: 1)颞浅筋膜:为帽状腱膜的延续,较薄弱, 向下渐与颞深筋膜相延续。耳前肌和耳上肌 起于膜状腱膜,耳后肌起自乳突根上方,三 肌均止于耳根。 2)颞深筋膜:上方附着于上颞线,向下分为 深、浅两层附着于颧弓的内、外侧面,两层 之间夹有脂肪和血管,颞中动脉(发自上领动 脉)及颞中静脉由此经过。由于此筋膜非常致 密,检查伤口时手指可摸到坚硬的筋膜边缘, 可能被误认为是颅骨的损伤。
9. 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是由枕外隆 凸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外科手术教学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讲解模板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手术步骤:
咬去。但枕骨大孔后缘和寰 椎后弓咬除宽度应限于每侧 距中线1~1.5cm,以防止损 伤椎动脉,导致不良后果 (图4.1.1.3-6)。
11.3 3.硬脑膜切开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手术步骤:
硬脑膜切口视手术需要而定。 一般均做瓣状切开,向横窦 方向翻开,下方附加正中切 开。颅后窝硬脑膜中线处有 小脑镰,内含枕窦,沿枕骨 大孔缘有环窦。枕窦和环窦 的发育程度因人而异,发育 良好者切开时可能出血较多, 需以电凝或缝合止血,或用 银夹夹闭(图4.1.1.3-7)。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概述: 科技术的推广应用,麻醉方法及术中各项 生命体征的监测,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 压等综合措施进步的结果。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概述:
开颅术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骨窗开颅和 骨瓣开颅。骨窗开颅是咬除部分颅骨入颅, 术后留有骨缺损。颅后窝手术、颞肌下减 压、开放性损伤清创术属于此类。骨瓣开 颅是做一带肌肉骨膜蒂的骨瓣或游离骨瓣, 将骨瓣翻开入颅,手术结束时放回骨瓣缝 合固定,术后不留有骨缺损。大多数小脑 幕上手术属于此类。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适应证: 7.某些止痛手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 神经血管减压和延髓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 等。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手术禁忌:
1.病人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如严重心、 肺、肝、肾功能障碍。严重休克、水电解 质平衡紊乱、严重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应暂 缓手术。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手术资料:颅后窝颅骨切开术
术前准备:
3.颅后窝病变常伴有明显颅内压增高和阻 塞性脑积水,为便于手术的暴露和操作, 常需先穿刺侧脑室后角放液减压。穿刺可 在开颅时进行,也可在开颅术前进行,先 放置引流管,外引流1~3天后再开颅。
开颅手术切口设计ppt课件

改良Yasargil切口
后正中线切口
后旁中线直切口 侧室三角部入 路
乙状窦前入路 改良垂体4瘤7 切口
三、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48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手术切口所辖病灶范围:
上海华山医院病理报告毛细 胞型星形胶质瘤(WHO1级)
63
64
8
9
中央沟呈70度向前
10
11
12
13
学习要认真, 理念要清楚
14
手术前一定划好颅表解剖线-----线的前后左右上
下内外告诉了脑功能区解剖部位(做了没有?)
15
16
17
病灶部位一定要认清楚(正确), 才能使切口设计好。(是开好刀前提)
囊外岀血
囊内岀血
脑室岀血
18
囊内岀血
囊外岀血
3.从简单---复杂, 再从复杂---简单。 ---技术不断向前进.
4.作为一名外科医师: 一方面要学辨证法, 诊治疾病。 一方面不断阅读文献, 学习新技术, 跟上新时代。
35
开始讲解----开颅手术切口设计---供参考
你做好术前一切准备了吗?
36
颅内分多少区域 ?---34个区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39
四、其它:4个区域
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又分 前1/3、中1/3、后1/3) 颅鼻沟通区 颅眶沟通区 颅中-颞下沟通区
很难记,慢慢来,大区不能错,上下左右不能错
40
这就是切口设计目的
桥小脑角
鞍区
小脑幕缘
神经外科切口设计【最终版】PPT课件

7
Mayfield头 架
7.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术的应用:
利用同心圆原理. 定位精确,误差小. 但需安装定向仪定位头架,且安装后需行颅脑CT或MRI再次扫描.
8.神经导航的应用:
定位精确. 皮瓣小. 损伤小. 但费时、费力、费钱.
8
二、颅脑手术的切口形状
1.马蹄形、“n”或“u” 形切口:最为常用. 颞下入路切口、枕部经小脑幕入路切口 颞顶部切口、远外侧入路、冠状切口
16
17
18
额下入路所显示的结构
19
垂体瘤,经额入路
20
(二)翼点入路:
1.适应证: 1)前循环动脉瘤. 2)基底动脉分叉部较高的基底动脉瘤、小脑上动脉瘤 3)额叶、前颞叶--动静脉畸形; 4)额颞叶病变 5)鞍区、鞍上病变 2、体位: 仰卧位,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向对侧旋转20-30度, 前部病变旋转角度可加大,后部病变旋转角度可减少 头顶部向后倾10-15度,颧突--视野最高点 3、切口: 在发际内行弧形切口,切口始于:耳屏前方 不超过颧弓根部:以免损伤面神经分支 尽量靠近耳屏:不要损伤颞浅动脉 终于:眉弓中点或上矢状线
(三)颞部入路:
1.适应证: 1)颞叶病变:尤其--颞叶中、后部病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海马病变、侧脑室颞角病变 3)颞部硬膜外、下及脑内血肿、脑挫裂伤;基底节区血肿. 2.切口: 颞部n形切口:皮瓣基底部在下方,皮瓣翻向颞部。
颞部马蹄形皮瓣及骨窗
36
例 颞部脓肿
(四)颞下入路
1.适应证: 1)鞍旁、颅中窝底的病变 2)上斜坡的病变 3)通过小脑幕裂孔向上生长的肿瘤,幕上部分较大 4)岩尖部病变 2.切口:同颞部入路切口
手术讲解模板:后颅窝开颅术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注意事项:
2.颅后窝开颅过程中易出血的部位是 枕下肌肉,枕骨中线旁导血管和乳突后导 血管,枕骨大孔和寰椎间的枕下静脉丛。 为减少出血,取枕下中线切口时,严格沿 正中项韧带切开,尽量避免切开肌肉。若 取中线旁切口、钩形或倒钩形切口,切断 肌肉时可用电刀或用电凝止血;导血管处 软组织应剥离干净,以骨蜡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手术步骤:
形及倒钩形切口 以及乳突后的切口,适用于一侧颅后窝病 变。两侧的弓形切口损伤大,目前已很少 应用。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手术步骤:
选好体位后,以龙胆紫或亚甲蓝划出切口 线。常规消毒,消毒范围应上至额顶,下 达双肩,两侧达耳前及颈侧部。铺盖单巾 并用切口膜粘贴或缝合固定于皮肤上,防 止术中滑动。沿切口线以0.25%~0.5%普 鲁卡因(加肾上腺素)浸润各层组织,在 切口线两侧分点以长针头刺至枕骨或近第 1、2颈椎椎板,每处
术后处理:
术后24~48h一般不予饮食,以免呕吐。 频繁呕吐可增加颅压,为术后一大禁忌, 对颅后窝手术者尤为紧要。吞咽障碍病人, 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 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 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昏迷或吞咽障碍 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 管鼻饲。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注意事项: 填塞止血;枕下静脉丛出血可用电凝控制 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注意事项:
椎动脉由寰椎上关节块后方入颅。剥离及 咬除枕骨大孔后缘和寰椎后弓时不可过宽, 每侧限于1~1.5cm范围内,以免损伤椎动 脉。
手术资料:后颅窝开颅术
注意事项:
硬脑膜切开时,枕窦及环窦有时出血较多, 可用银夹夹闭,或用缝合或电灼止血。硬 脑膜表面出血尽量少用电灼,以免硬脑膜 皱缩,缝合困难。
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护理课件

特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脑脊液漏
观察引流液情况,保持引流管通 畅,避免过度搬动头部,预防脑
脊液漏。
颅内压增高
密切监测颅内压情况,遵医嘱使 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
形成。
神经功能障碍
观察患者有无肢体活动障碍、语 言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及
时采取措施进行康复治疗。
头皮切口设计原则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 的切口位置,尽量避开重 要的血管和神经,减少创 伤。
常见头皮切口类型
包括直线形切口、弧形切 口、锯齿形切口等。
颅骨解剖结构与切口设计
颅骨解剖结构
颅骨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 等组成,具有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
颅骨切口设计原则
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位 置,尽量避开重要的骨缝和血管, 减少创伤。
设计切口线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设 计合适的切口线,确保手术操
作的安全和充分暴露。
确定切口深度
根据手术需求和患者情况,确 定切口的深度,确保手术操作
的顺利进行。
评估术后效果
预测术后效果,评估切口的美 容性和患者对术后外观的需求
。
切口设计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手术需求
不同的手术需求对切口设 计有不同的要求,如肿瘤 切除、整形手术等。
CHAPTER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因脑部肿瘤需要进行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需考虑肿瘤位 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案例二
患者因颅脑外伤需进行清创缝合,切口设计需遵循创伤最小化原则 ,同时考虑美观和功能恢复。
手术讲解模板颅切开术部位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仔细观察硬脑膜表面有无病变,确定其紧 张 度及搏动情况。如颅内压很高,硬脑膜 张力 很高且无搏动,应尽力设法减低压力 后再切 开,防止切开时损伤脑组织或脑组 织膨出。 减压方法包括输注脱水药(一 般应在钻颅骨时即用药,切开硬脑膜时压 力 己降低),穿刺侧脑室放液减压,先切 一小 口放出硬脑膜下积血、积液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灭酊、碘尔康等消毒两次,待干后再以 75% 乙醇消毒2〜3次。消毒时一律用纱布 块而不 能用棉球,以免棉丝遗留于头皮上。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亍术步骤:
铺盖消毒巾前应放好头上方的器械盘。消 毒 巾一端应翻转置在器械盘上,以免直接 盖于头闹部影响病人呼吸及麻醉医生操作。 消毒巾用切口膜 定或缝丁头皮上,以免 术中移动而污染术口。外盖以头颅手术大 单,仅暴露切口。
口线分
手术资料:颅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层注入皮内、皮下和帽状腱膜卜,再用长 针 头 从切口线刺入帽状腱膜下层,一面注射麻 醉 溶液,一面向皮瓣基底推进,直至整个 皮肤 -腱膜瓣的帽状腱膜下充满药液为止
(图4. 1.1. 1-7)。颞顶部开颅 时,因皮肤腱 膜瓣和骨瓣均翻向耳部,不 必与颅骨瓣分离, 浸润麻醉时仅需浸润切 口线各层和皮瓣基底 部
资料:顾切开术部位的再切开术
手术步骤: 的肌肉即可(图4.1.1.1 一8)。
开颅手术的手术技巧

开颅手术的手术技巧
开颅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专业的技巧和经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技巧:
1. 定位:在手术开始前,需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准确的定位。
这通常需要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病变的位置和大小。
2. 切口: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切口。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3. 暴露病变:通过切除部分脑组织或打开硬脑膜等方式,暴露病变区域。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神经和血管。
4. 切除病变:使用特殊的工具或器械,如电钻、铣刀等,切除病变组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特别小心,避免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
5. 重建:在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重建工作,包括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关闭切口等。
这个过程也需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技巧,具体操作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进行调整。
此外,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也需要得到充分的评估和预防。
因此,建议由专业医生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并实施手术。
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切口设计的重要性 02. 切口设计的原则 03. 切口设计的方法 04. 切口设计的注意事项
切口设计的重要性
影响手术效果
04
切口方向:影响手术 操作和术后功能恢复
03
切口形状:影响手术 操作和术后美观
02
切口大小:影响手术 难度和术后恢复
01
切口位置:影响手术 视野和操作空间
降低手术风险
切口设计合理, 降低手术难度
01
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并发 症风险
02
04
降低术后感染 风险,提高患 者康复速度
03
提高手术成功 率,降低手术 失败风险
提高患者满意度
切口设计合理, 降低术后并发症
风险
切口美观,提 高患者自信心
切口位置隐蔽, 保护患者隐私
切口设计符合患 者需求,提高患
者满意度
切口设计的原则
安全性
01
避免损伤重要神 经和血管
03
降低术后感染风 险
02
确保手术视野清 晰,便于操作
04
减少术后并发症 和后遗症
功能性
保证手术 操作的顺
利进行
减少对周 围组织的
损伤
便于术后 引流和缝
合
降低术后 并发症的
发生率
美观性
01
切口位置:选择隐 状:尽量选 择直线或曲线,避
分布
设计切口时, 尽量避开重 要神经血管
手术过程中, 密切观察神 经血管反应, 及时调整手
术方案
术后,密切 观察患者神 经功能,及 时发现和处 理神经血管
损伤问题
保持切口清洁
01
手术前彻底清洁皮肤, 去除油脂和污垢
颅脑手术切口的设计原则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中央区肿瘤
中央区的定位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中央区肿瘤—— 注意切口应尽量 保护中央区
大脑半球深部肿瘤
中央区附近的深部 肿瘤
大脑半球深部肿瘤
丘脑、基底节肿瘤
颞下入路
侧脑室内肿瘤
前部胼胝体入路——注意从非优势半球进入以减轻 失语
侧脑室内肿瘤
经额叶前部皮层入路
颅脑手术切口的定位
手术入路的选择 体表标志 CT/MRI影像定位 神经导航定位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大脑半球凸面 半球深部 中央区 侧脑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鞍区 三脑室 CPA 四脑室/小脑蚓部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部位
颅底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大脑半球凸面肿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幕下肿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动脉瘤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颅底手术
肿瘤 动脉瘤 其他
前颅底肿瘤
► 扩大前颅底入路
中颅底肿瘤(包括海绵窦肿瘤)
眶颧翼点入路切口
► 颞下入路 ► 联合入路
斜坡肿瘤
枕大孔腹侧/颈静脉孔区肿瘤
枕下远外侧入路
颅脑手术切口选择的依据
病灶性质(良恶性、周边水 肿程度、肿瘤性质)
侧脑室内肿瘤
经三角区入路
鞍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1. 枕下小脑上入路 2. 枕叶经天幕入路 3. 经胼胝体后部入路 4. 经胼胝体前部经侧脑
室经透明膈入路 5. 经胼胝体镰间入路 6. 幕下外侧旁正中入路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
CPA 四脑室/蚓部 小脑半球
头部开颅手术切口设计PPT课件

入路设计原则
以最小的损伤达到目标区域 以最短的路径到达目标区域 充分考虑到重要的结构对入路的影响 为扩大暴露留有余地
切口和入路的关系
同一切口可有不同的入路
冠状切口经纵裂,经额下
相同的入路可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
额下入路中的冠状切口,额颞切口 颞下入路中的颞部切口,扩大额颞切口
切口
冠状切口 额部马蹄形切口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二、幕上中线及前中颅底:11个区域
鞍区(包括蝶骨平台) 嗅沟区 胼胝体区(又分 前部、体部、压部) 松果体区(5个方向生长) 小脑幕缘(上区 ) 前颅凹底 中颅凹底区, 蝶骨嵴外1/3、内1/3(海绵窦区) 侧脑室 (包括三角部---枕角) 三脑室
额颞切口 额颞顶切口
入路
右(左)额开颅额下入路 额部经纵裂入路 双额开颅额下入路 扩大经额入路
经额叶皮质-侧脑室(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室间孔入路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
(标准)翼点入路 改良或扩大翼点入路
经翼点-颞前入路 经翼点-胼胝体联合入路 眶颧入路 颧弓翼点人路
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
颞顶枕切口
改良翼点入路切口
额颞顶切口(外伤大骨瓣开颅)
切口开始于颧弓上耳屏前1cm ,于耳廓上方向后上方延伸至顶 骨正中线,然后沿正中线向前至前额部发际 骨瓣采用游离骨瓣或带颞肌骨瓣,顶部骨瓣必须旁开正中线矢 状窦2~ 3cm
3.颞叶切口
适应证
颞叶病变 岩斜区肿瘤 小脑幕切迹肿瘤
十张图揭秘开颅手术

⼗张图揭秘开颅⼿术神经外科医⽣是个神秘的群体,即便在医疗圈内,神外⼿术也是公认的⾼精尖,他们触碰着⼈类最核⼼最精密的器官——⼤脑。
定位、划线完毕,为患者上头架、头托等器材是为了固定体位以利于⼿术操作。
任何⼿术,均从洗⼿、刷⼿、消毒开始,这是⽆菌术的基础。
准备就绪,穿⽆菌⼿术⾐,戴⽆菌⼿套。
切开头⽪,⼿术开始。
上头⽪夹,快速⽌⾎⼜不损伤头⽪。
分离开⽪肤、浅筋膜、帽状腱膜、肌⾁、⾻膜,暴露出颅⾻,开颅钻钻孔,铣⼑铣开颅⾻。
咬⾻钳修剪⾻缘,充分暴露术野。
开颅完毕,上显微镜。
显微⼿术是神经外科的基础也是最⼤优势。
显微镜下分离脑组织,暴露病灶⼗分清楚。
但术⼝极⼩,对于技艺要求极⾼。
⼿术完成,挽救⼀条⽣命。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起涨姿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侧听神经瘤
2、后颅凹正中切口:
四室 枕大孔区 小脑半球 小脑蚓部 脑干(下部区) 松果体区(偏后下占位)
T型后颅凹切口
后颅凹旁正中切口 后颅凹正中切口
3、后颅凹-改良Dandy切口或后颅凹旁中线切口:
小脑半球 CPA 岩斜坡 脑干 颈静脉孔区
4、改良Yasargil切口:
额颞交界区 颞叶 额叶(外侧部)听神经瘤切口(Dandy切口) 鞍区, 蝶骨嵴内1/3、中1/3、外1/3 脑岛 囊内 囊外 前颅凹底 中颅凹底 岩斜坡
开颅手术切口的设计
教育课件
1.手术者必需要了解脑组织解剖位置和功能. 目的—减少切口不正确,造成乱切脑组织带來后遗 症、并发症。 2.充分了解病灶准确位置在脑组织解剖什么位置上, 这样才能使手术切口完美—人人称赞。
脑解剖-----从手术中认清解剖部位, 难吗?
中央沟呈70度向前
学习要认真, 理念要清楚
1.改良垂体瘤切口。 2.改良yasargila切口。 3.标准顶叶切口。 3.枕叶”西瓜皮”切口。 4.乙状窦前入路。 5.后颅凹正中切口和旁中线切口
或乳突旁直切口。
垂体瘤切口 标准顶叶切口
改良yasargila切口 乙状窦前入路
枕叶”西瓜皮”切口
乳突旁直切口 三叉神经入路 后颅凹正中切口 旁中线切口
改良Yasargil切口
后正中线切口
后旁中线直切口 侧室三角部入 路
乙状窦前入路 改良垂体瘤切口
三、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右眶上锁孔入路 颞下锁孔入路
半球间锁孔入路 经皮质-脑室锁孔入路 乳突后枕下锁孔入路
手术切口所辖病灶范围:
你做好术前一切准备了吗?
颅内分多少区域 ?---34个区
一、大脑半球:10个区域
额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颞叶(又分内、外,前、中、后) 顶叶 枕叶 中央区(指额后,中央前、后回) 额颞交界(指大脑外侧裂区) 顶枕交界区 囊外(苍白球等…) 囊内(丘脑) 脑岛(额、颞、顶交界区)
二、幕上中线及前中颅底:11个区域
四、其它:4个区域
矢状窦旁或大脑镰旁(又分 前1/3、中1/3、后1/3) 颅鼻沟通区 颅眶沟通区 颅中-颞下沟通区
很难记,慢慢来,大区不能错,上下左右不能错
鞍区
这就是切口设计目的
桥小脑角
小脑幕缘
后颅凹枕大孔区表面
中线胼胝体
常用手术切口名称:
一、典型:
额叶切口 颞叶切口 顶叶切口 枕叶切口 双额叶切口 后颅凹正中切口 T形切口 Dandy(前入路) Dandy(后入路) T/S切口 Yasargil切口(翼点入路)
额叶 嗅沟区 矢状窦或大脑镰旁前1/3、中1/3 侧脑室 胼胝体区(体部和压部) 松果体区(向三脑室内生长)
枕叶旁入路
枕叶上外入路
额叶侧室入路 额中后跨中线入路
8、颞叶切口:
颞叶
9、乙状窦前入路:
岩斜部 CPA
10、侧室三角部入路:
侧室三角部, 松果体区(向侧室生长)
乙状窦前入路
经典颞叶入路
侧室三角部入路
三叉神经入路 听神经瘤切口(Dandy切口)
T型后颅凹切口
经典枕叶入路
枕叶入路
枕叶上入路
枕叶旁入路
枕叶上外入路
二、变异形:
改良Yasargil切口, 改良垂体瘤切口,改良Dandy氏切口, 改良额、顶、枕切口(跨中线双侧切口), 后颅凹旁中线直切口, 乙状窦前入路, 侧室三角部入路、 顶枕中线上入路,顶枕中线下入路。
丘脑
侧脑室
凸面
大脑镰
双侧矢状窦大脑镰旁 蝶骨平台
后颅凹小脑幕上下
侧室三角部
海绵窦旁
嗅沟
CPA
岩斜坡 幕下小脑外侧部
鞍区
鞍区
松果体区
四脑室内
小脑半球
四脑室内
做一名称职外科医师-----竖立 好的 手术思想原则
做一名称职外科医师-----竖立 好的 手术思想原则
1.手术越做越大,切口越做越小。
后颅凹旁外直切口
Yasargil切口 改良Yasargil切口 改良Yasargil切口
5 、改良垂体切口:
一侧额叶 鞍区 前颅凹底 蝶骨嵴内1/3
经典额叶切口
Dandy切口
垂体瘤切口
6 、枕叶切口:
枕叶 顶枕叶
小脑幕上区
枕叶上入路
大脑镰旁或矢状窦旁后1/3 松果体区(偏向一侧 向后生长)
7 、 改良额或顶切口:
-----我国神外手术技巧趋势
2.给病人最小侵害(Slowest)。
-----带给患者最大刮益(hightest)。
3.从简单---复杂, 再从复杂---简单。 ---技术不断向前进.
4.作为一名外科医师: 一方面要学辨证法, 诊治疾病。 一方面不断阅读文献, 学习新技术, 跟上新时代。
开始讲解----开颅手术切口设计---供参考
手术前一定划好颅表解剖线-----线的前后左右上
下内外告诉了脑功能区解剖部位(做了没有?)
病灶部位一定要认清楚(正确), 才能使切口设计好。(是开好刀前提)
囊外岀血
囊内岀血
脑室岀血
囊内岀血
囊外岀血
颞脑叶岀血
脑室
额脑叶岀血
颞后枕脑叶岀血
SAH
SAH
脑内岀血+SAH
硬膜下血肿
再看一组片 对解剖定位认识
经典额叶切口
Dandy切口
改良垂体瘤切口
跨矢状窦双额叶切口
双额叶切口(不用)
眶上锁孔入路
经典颞叶入路
经典顶叶切口
侧室三角部入路
Yasargil切口
改良Yasargil切口
改良Yasargil切口
乙状窦前入路
额叶侧室入路
额中后跨中线入路
额后叶切口
后正中线切口
后旁中线直切口
后颅凹旁正中切口
三叉神经面神经入路
鞍区(包括蝶骨平台) 嗅沟区 胼胝体区(又分 前部、体部、压部) 松果体区(5个方向生长) 小脑幕缘(上区 ) 前颅凹底 中颅凹底区, 蝶骨嵴外1/3、内1/3(海绵窦区) 侧脑室 (包括三角部---枕角) 三脑室
三、后颅凹:9个区域
小脑半球 小脑蚓部(又分 上蚓、下蚓) 脑干(桥或延) 桥脑小脑角区(CPA) 斜坡(分上.下斜坡) 岩斜区(三叉N鞘区) 枕大孔区 颈静脉孔区 四脑室
11、顶枕中线(上、下)入路:
松果体区(向后上生长) 大脑镰或矢状窦 中、后1/312、右眶上锁孔入路:
鞍区
海绵窦
视神经管 嗅沟区
13、颞下锁孔入路:
岩斜区 三叉神经瘤 一侧小脑幕缘
枕叶入路
14、半球间锁孔入路:
鞍上 三脑室
15、皮层-脑室锁孔入路:
鞍上 三脑室
16、乳突后锁孔入路:
CPA
总结 常用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