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情感和认知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及其心理特点的学科。
它对儿童的成长、学习、行为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旨在帮助儿童充分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并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重要阶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个体差异原则:儿童的心理发展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特点。
2. 离散阶段原则:儿童的心理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会经历离散的发展,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任务和特征。
3. 预测性原则:儿童的早期发展能够预测其后续发展的趋势,这使得我们能够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来促进儿童的良好发展。
4. 动态互动原则: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文化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阶段1. 早期婴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和运动能力,形成感觉和认知的基础。
2. 幼儿期(2-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逐渐发展出思维的表征能力,开始探索周围世界并建立适应性行为。
3. 儿童期(6-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展认知和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并通过学习和社交来塑造自己的个性和身份。
4. 青春期(12-18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的重要变化,开始独立思考和建立自我认同。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的遗传特征会对儿童的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2. 家庭环境:愉快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发展。
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提供了儿童认识世界和学习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4.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儿童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人际互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小学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小学儿童教育心 理是研究小学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也就是研究在小学儿童阶段教育、教学情境中, 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心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1、小学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对社会关 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是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 体验);二是小学儿童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对权威关系的认识、对友谊的认识,如赛尔曼的儿童 友谊发展的五阶段:未形成友谊阶段、单向帮助阶段、双向帮助阶段、亲密的共享阶段、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核心部分主要涉及随年龄增长的行为(因而普遍称之为儿童心理学)。 它研 究个体在儿童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所表现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揭示儿童由初生到青春期的心理过程 的规律;研究儿童随着年龄典型发生的行为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是儿 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儿童身心发 展的特殊性。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 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小学儿童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 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各个阶段,旨在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性别发展和道德发展。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感知与认知:儿童在早期的感知与认知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并逐渐发展出对物体、形状和颜色的认知能力。
1.2 认知发展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年龄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在幼儿期,他们开始通过模仿和操作来学习和解决问题;而到了学龄期,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1.3 认知发展影响因素: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交环境都会对儿童的认知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情感发展:2.1 情感的起源:儿童在早期的情感发展中,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建立起情感联系和依恋关系。
2.2 情感表达与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和调节情感。
他们开始体验到更复杂的情感,如自尊、同情和责任感。
2.3 情感发展影响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情感发展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情感支持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社会发展:3.1 社会认知: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学会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
3.2 同伴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与同伴建立起更为复杂的关系,通过游戏和互动来学习社交技能和解决冲突。
3.3 社会发展影响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儿童的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庭的支持和社交环境的刺激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社会关系。
四、性别发展:4.1 性别认同:儿童在性别发展中逐渐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开始学习性别角色的行为和期望。
4.2 性别差异:在性别发展过程中,儿童逐渐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如在兴趣、玩具选择和社交行为上的差异。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从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性格等方面,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是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过程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动作期、前运算期和具体运算期等阶段。
在感知动作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世界,对事物的认知以直接感知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进入前运算期,开始形成一些概念,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分类。
到了具体运算期,儿童的思维逐渐具备了具体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二、儿童情感发展儿童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心理上对情绪的感知、表达和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
儿童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儿童情感发展中,父母和亲近的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婴儿期,儿童的情感主要表现为对主要照料者的依赖和信任。
到了幼儿期,世界观逐渐扩大,儿童开始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如快乐、悲伤和愤怒等。
同时,儿童也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逐渐适应和融入的过程。
在社会发展中,儿童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和分享,同时也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儿童的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幼儿园和学校生活中的社交互动。
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儿童学会相互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
同时,儿童也开始在社会中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性格是指儿童在个体差异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性格特点。
儿童的性格发展与基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儿童性格发展中,性格特点逐渐显现。
有些儿童天性活泼外向,善于表达和与人交往;而有些则内向、较为安静。
儿童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学习、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为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期间,他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的学科。
它探讨了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的重要阶段。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行为和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点之一是儿童认知发展。
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经历了重要的变化。
许多经典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理论,都为我们描述了儿童从无能为力到成为能独立思考的主体的认知发展足迹。
通过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此外,儿童发展心理学还研究了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
儿童情感的发展包括情绪表达、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等方面。
儿童的社会发展则关注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友谊和道德发展等。
这些发展与儿童的行为、关系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了解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行为问题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此外,儿童发展心理学还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指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个体特质和行为方式。
儿童的个性特点早在出生时就开始显示,而且逐渐稳定下来。
研究表明,个性对儿童的行为、情绪和社交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并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支持和指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还研究了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如遗传基因)、环境因素(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个体自身的特点(如智力、性别和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儿童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总之,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春期期间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发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儿童行为和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
了解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提供更恰当和有效的支持和指导,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发展的学科,对于理解儿童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特征和影响因素。
一、儿童认知发展特征:1.1 儿童认知水平逐渐提高: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逐渐掌握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1.2 儿童思维方式逐渐成熟:儿童的思维方式从具体操作向抽象思维过渡,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思维模式。
1.3 儿童对外界信息的理解逐渐深化:儿童能够逐渐理解和处理更加复杂的信息,对世界的认知逐渐丰富。
二、儿童情感发展特征:2.1 儿童情感逐渐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感逐渐稳定,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2 儿童社会情感逐渐丰富: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情感,并形成亲社会行为。
2.3 儿童自我认知逐渐建立:儿童在情感发展中逐渐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儿童社会发展特征:3.1 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形成社会化行为。
3.2 儿童人际关系逐渐丰富: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逐渐建立友谊、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3.3 儿童社会适应能力逐渐提高:儿童在社会发展中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学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
四、儿童身心发展特征:4.1 儿童身体发育逐渐完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身体各系统逐渐发育完善,体能和协调能力逐渐提高。
4.2 儿童大脑发展逐渐成熟: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神经连接逐渐建立,认知和情感功能逐渐完善。
4.3 儿童心理健康逐渐稳定:儿童在身心发展中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具备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因素:5.1 家庭环境: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5.2 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学习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对儿童认知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内因说:坚持内因说的研究者认为,学前儿童是一个能动的个体,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真正原因是其内部矛盾的产生,是其主动改造自然的结果。
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环境与教育对其发展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
②外因说:遗传论者、环境论者坚持认为儿童发展的外因论,他们都将学前儿童视为消极被动的个体,儿童心理的发展要么是受外部环境所驱使,要么是被内部生物学因子所规定,这中间,没有儿童自我的力量。
学前儿童发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①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②解释和测量学前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③揭示学前儿童发展的原因和机制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⑤提出帮助与指导学前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皮亚杰的临床法:一般做法:由主试提出任务(以口头、实物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由被试者回答(以口头、操作与口头结合的方式),主试者根据回答情况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深入了解儿童未能表达出的心理活动。
如此连续要求被试者做出解释,直到主试者感到满意为止。
对主试者的要求(特点):要求主试者具有高度的机敏,善于恰当地提出问题,立即作出判断,并迅速提出新的问题;主试者必须熟悉所研究的领域,同时要求了解并熟悉被试者的一般情况。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与弗洛伊德不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①信任对不信任(0~1.5岁):这一阶段为婴儿期。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②自主行动对羞怯疑惑(1.5~3岁):这一阶段为儿童早期。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③主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这一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
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出生到青年前期(即0-17、18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
2.发展心理学:狭义上说,就是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上说,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
3.关键期:一个系统在迅速形成时期,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起源于动物学家劳伦兹对动物印刻行为的研究,他认为这种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无法在学会,故又称“最佳学习期”,有人用“早期学习”来代替。
4.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又称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5.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
6.跨文化研究: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7.习惯化: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
8.去习惯化:在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的个体又发生了反射行为。
9.视敏度:眼睛区分对象大小,形状微小细节的能力。
10.空间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知觉,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1.深度知觉(立体知觉):对立体物体成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12.方位知觉: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
13.图式:一个场景中典型的独特的特征或事件的程序组成。
14.映像:感觉印象心理上的再产生。
15.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16.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
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17.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步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的强度,让患者逐步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18.模特塑造法:通过模特或榜样,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情绪。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
(完整版)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旨在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性别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它对于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进一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1. 儿童的身体和感知发展儿童在早期的身体和感知发展中,经历了从无法抬头,到会爬行、站立,再到最终掌握走路的过程。
同时,他们的感官也逐渐成熟,能够感知并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 儿童的认知发展在认知发展方面,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也会逐渐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从而解释了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能力。
3. 儿童的情感和社交发展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学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体验和表达各种情感,并与他人建立起情感联系。
同时,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儿童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儿童的性别和身份认同在性别和身份认同方面,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从小就开始形成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并逐渐接受并理解社会性别角色。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性别教育和性别平等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1. 家庭教育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认知、情感和社交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行为习惯。
2. 幼教实践幼儿教育工作者可以运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游戏和互动,促进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3. 心理咨询与干预儿童发展心理学也为心理咨询与干预提供了理论指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一、儿童的概念: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一段时间(如幼儿、小学生),一般指从出生到青年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3岁)4、学前期或童年早期(3—6、7岁)5、小学期或童年中期(6、7岁—11、12岁)6、少年期或童年晚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儿童学要探讨的问题是一个在生理上和心理新生儿是如何怎样一步步生长、变化和发展起来的)。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主要回答引起儿童心里变化发展的原因)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虽然每个儿童的发展模式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心理发展速度、发展到达的水平、行为特点是不一样的)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和原因,帮助儿童顺利的度过每个发展阶段三、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1、绝对决定论:遗传绝对论:创始人代表—高尔顿环境绝对论:创始人代表—华生2、共同决定论:代表人物:斯腾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在不同的时间开始训练爬楼梯,最后达到的成绩是一样的,说明成熟前的训练不起多大作用。
观点:等待儿童能接受未来学习的水平的观点。
他认为影响发展的机制是生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变化过程。
还认为儿童发展有一定的内在生物进度表,他与一定年龄相对应。
3、相互作用论:代表人物:皮亚杰四、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3、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4、不同情境的一致性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问题:关于心理发展是否有关键期,即是否有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最早起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
六、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于1882年撰写并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概述主要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结合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
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从广义上讲,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广义: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阶段:(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2)乳儿期(1个月——1岁)(3)婴儿期(1岁——3岁)(4)幼儿期(3岁——6、7岁)(5)童年期(6岁——11、12岁)(6)少年期(11、12岁——14、15岁)(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8)青年晚期(17、18岁——35岁)(9)中年期(35岁——60岁)(10)老年期(60岁——死亡)•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注意: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世到青年前期,即从出世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发展的普遍模式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第二节基本理论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是强调遗传因素对发展的影响,还是强调社会条件对发展的制约?•遗传与环境之争,即天性与教养之争是贯穿发展心理学历史的红线之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05
问题解决:学前儿童对 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06
创造力:学前儿童对事 物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情感发展
1
情感认知:学前儿童 对情绪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调节:学前儿童调
3
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
2
情感表达:学前儿童表 达情绪的方式和技巧
情感体验:学前儿童对
4
不同情感的体验和感受
社会性发展
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念和意义
特殊儿童心理干 预和康复措施Leabharlann 家庭、学校和社 会对特殊儿童的
支持和帮助
关注特殊儿童需 求的重要性和意
义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
02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进行个性化教育
01
利用大数据分析学 前儿童发展特点
04
结合互联网技术进 行远程教育与辅导
03
利用虚拟现实技 术进行模拟教学
02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03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04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前 儿童发展心理学 的重要应用领域
家庭教育可以帮 助家长了解孩子 的心理发展特点, 提供合适的教育
方式
家庭教育可以培 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主性
家庭教育可以帮 助家长及时发现 和解决孩子在成 长过程中遇到的
01
家庭教育:家长如何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02
学校教育:教师如何针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 行教育
03
社区教育:社区如何为 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成 长环境
04
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 组织如何为学前儿童提 供支持和帮助
跨学科研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探索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下面将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介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思维、知觉、记忆和语言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根据许多研究,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1.感知和注意力:婴儿时期,儿童开始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通过感知和注意力来获取信息。
研究表明,婴儿对于声音、颜色和形状等刺激具有敏感性,他们会对新奇的刺激产生兴趣。
2.认知和思维: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世界,逐渐形成概念和思维能力。
例如,儿童在3-4岁时开始使用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形成简单的概念和逻辑推理。
3.记忆和学习:儿童的记忆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增强。
他们通过不断重复和练习来巩固记忆,同时也能够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二、儿童的情感发展儿童的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情绪、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情感对儿童的行为和社交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儿童的情感发展对于理解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情绪表达:婴儿时期,儿童通过哭泣、笑和面部表情等方式来表达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情绪调节: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通过学习和经验,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适应不同的情境和挑战。
3.情感认知:儿童的情感认知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发展。
他们能够辨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逐渐形成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
三、儿童的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交交往、人际关系和道德意识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儿童的社会发展对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概念:1.客体永久性客体永久性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概念,讲的是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并不认为物体不存在了,而是相信它仍在某个地方。
(具有客体永久性的婴儿在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会继续寻找)2.婴儿期的记忆缺失现象婴儿期有记忆现象,但人们又发现儿童并不能回忆起自己在婴儿和幼儿早期(3岁以前)的事情,有人认为婴儿主要运用内隐记忆,外显记忆的功能较差,也有人认为,婴儿与年龄大的儿童和成人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婴儿采用非言语的编码方式,年龄大的儿童和成人采用言语编码方式。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儿童认知的潜在的出发点,表现在年幼儿童的思维逻辑、言语和关于世界的表象之中。
这时期儿童的表象和言语,与具体事物的连接太直接,因而他们紧紧地束缚在他们自己关于世界的观点之中,不能采取更加客观的观点。
4.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特定情绪交流模式,是人际间,特别是婴儿和成人间的主动的情绪交流活动。
6-8个月的婴儿学会了活动中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不确定性增加的环境中,儿童需要从照看者,主要是母亲的面孔上寻找信息支持,从而决定自己该怎么办。
5.依恋依恋是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系。
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它是一种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或打算帮助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趋向。
其他识记知识点1.心理的器官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视觉在婴儿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活跃、最主动、最重要的感官。
2.新生儿的视敏度新生儿的视敏度为20/200到20/600的范围之内。
3.听觉妊娠20周的胎儿已经具备听觉能力。
4.形状知觉出生2个月的婴儿对图形的视觉能力有所提高,开始注视几何形状的边缘以及人脸的突出部位,如眼和口部。
5.视觉悬崖实验(详见书上50-51,要求简要理解)6.方位知觉的顺序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个听起来有点儿复杂的名字,实际上就是研究孩子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和行为变化的学问。
哎,想想我们小时候,那真是个奇妙的阶段,从咿呀学语到叽叽喳喳,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探索和惊奇。
那么,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底研究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聊聊吧。
1. 生理发展与心理变化1.1 生理发展首先,生理发展是个大头。
其实,孩子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说,宝宝从坐起来到学走路,身体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
想想看,刚学会走的那一刻,宝宝的脸上那种得意洋洋的表情,简直像是赢得了奥运会金牌!这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也在悄悄滋长。
1.2 心理发展再说心理发展,孩子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以及社交能力,都是这部分研究的重点。
你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会开始问“为什么”,这可是他们好奇心爆棚的表现哦!而这种好奇心其实是他们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学龄前的孩子,像小海绵一样,啥都想吸收,真是个不停嘴的小家伙。
2. 认知发展2.1 语言能力接下来,咱们来聊聊认知发展。
说到认知,语言能力绝对是个关键因素。
孩子们从最开始的咿呀学语,到后来的完整句子,简直是如鱼得水,语不成句的日子可真让人捧腹!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在学习语言,还在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比如,哭哭啼啼的要糖果,或者一脸无辜的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些都是他们在语言表达上不断进步的表现。
2.2 逻辑思维而在逻辑思维方面,孩子们的脑袋瓜也是奇奇怪怪的。
比如,拿个玩具放进盒子里,结果想了半天怎么才能把盒子打开,心里那个纠结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在探索因果关系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在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比如,玩拼图的孩子,越拼越熟练,心里其实是在锻炼空间思维能力,真是让人惊讶!3. 社会情感发展3.1 社交能力好了,再说说社会情感发展。
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建立社交能力,从一起玩游戏、分享玩具,到后来的小伙伴关系,都是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人相处。
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1,发展:个体在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系统的身心变化,这些变化是有顺序的,相对持久的,并且使个体行为具有适应性,组织性和更为复杂。
儿童心理发展常分为三个领域:①生理的成熟和发展②认知和语言的发展③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2,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发展又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②人类心理的发展③人类个体心理发展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注意此处的儿童,不是我们一般意义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十七八岁这一年龄段的个体)。
一般分为5个阶段:出生前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9个月时间内,一个单细胞有机体发展成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类婴儿。
婴儿期:0-2岁,身体和脑发育迅速,个体从嗷嗷待哺到独立行走,会用语言表达,并发展了自我再认能力,与主要照料者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系。
幼儿期:2—7岁个体身体机能更加协调,游戏成为主要活动吧,语言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道德感更加明显。
童年期:7—12岁,个体通过学习以及学校中的师生交往,同伴交往,不断地促进思维,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的发展。
青少年期:12—18岁,这是儿走向相成年的过渡期.个体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性意识萌动。
确立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自我同一性,走向独立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4。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4个基本主题①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各起多大的决定作用②儿童在自身的发展中是主动还是被动③发展是连续、渐进的还是阶段性的④发展是开发的还是稳定不变的对于以上基本主题,现代已不在采用极端的观点,而是同时采纳多家优点,采取一种综合性的立场,它们相互发展、互为补充(一)儿童心理发展学简史几个关键人物事件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荣格)2.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约(约翰。
B。
华生,斯金纳,阿尔伯特,班杜拉)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科学儿童研究的先驱)5.普莱尔《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6.霍尔《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二)研究方法⑴基本研究方法Ⅰ系统观察法(①自然观察法②结构观察法)Ⅱ自我报告法(①访谈法②问卷法和测验法)Ⅲ个案研究另外还有人种志研究法、心理生理学法⑵保证科学研究的信度与效度信度:信度指的是行为测量的一致性,可重复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
概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儿童在身体、心理、情感和认
知方面随着年龄增长所经历的变化的学科。
通过研究儿童的发展过程,心理学家们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在世界,引导其健康成长。
儿童认知发展
感知
儿童在早期主要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他们通过五官获得
的感觉信息来探索周围的环境。
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也不断发展。
他们逐渐
学会利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来解决问题,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
儿童情感发展
情绪表达
儿童通常会通过情绪表达来与他人交流和表达内心的感受。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理解他人的情感。
社会情感
儿童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会了解社会规范和情感表达的适
宜方式,这对他们日后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儿童发展的特殊阶段
婴儿期
在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情感来认识世界,他们对
生活中的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依赖于主要照料者的情感支持。
幼儿期
在幼儿期,儿童逐渐学会独立行为和自主思考,他们开始
建立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探索社会生活。
学龄期
学龄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希望未来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能够为儿童的幸福和健康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
儿童发展心理学简述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体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其目的在于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办法。
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即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青少年期到青年期)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夸美纽斯、卢梭、福禄贝尔等一批文艺复兴以后的人文主义教育学家为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则有利的推动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达尔文通过观察自己孩子的发展过程而写出的《一个婴儿的传略》,是儿童心理学早期的研究成果。
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通过观察自己孩子出生到3岁的发展过程,而记录整理的《儿童发展》一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该书于1882年出版,普莱尔也因此成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诞生后至今,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早期,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形成阶段。
被誉为“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霍尔,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料;弗洛伊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是西方儿童心理学迅猛发展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心理学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儿童心理学及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
皮亚杰、格赛尔和华生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在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现出阐明和解释儿童行为,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偏爱实验室研究的特点。
从儿童心理学研究工作和著作的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看出,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已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期儿童的身体生长
二、幼儿期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幼儿期儿童的游戏 四、幼儿期语言发展
一、幼儿期儿童身体的生长
• 躯体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 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躯体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一)躯体的生长
一般来说幼儿躯体的生长首先表现在身体外形各 部分的比例变化上。 下面看一张图片
首先幼儿的大运动技能的 发展主要现在跑、爬、跳 跃和投掷等方面。这主要 是因为大脑皮层感觉和运 动区域的发展,让幼儿在 他们想做的和能够做的之 间有了更好的协调。
其次幼儿精细运动技 能的发展涉及眼—手协 调以及小肌肉的协调, 比如扣衣服扣、绘画 (在这一时期非常吸引 人)、搭积木等。这些 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多 些自我照料。
1、兴奋和抑制的过程不断增强,且二者日趋 平衡。 兴奋过程的加强明显表现在幼儿每日睡眠的 减少。由新生儿每日平均22小时——3岁时的 14小时—7岁时的11小时。 幼儿抑制的加强尤其是内抑制,突出表现在幼 儿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减少 冲动性。 介绍抑制的分类:
消退抑制 条件性抑制 内抑制 分化抑制 延缓抑制 抑制 狭义的条件反射 外抑制 非条件性抑制 超限抑制 (保护性抑制)
1280
75%
91%
从上可以看出,个体脑重量的增长到幼儿期基 本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脑重量的增加并非由神 经细胞大量增殖所致,而主要是由神经细胞 结够的复杂化和神经纤维的不断增长造成的。 幼儿的神经纤维在不段增长的同时,还进行 着髓鞘化,神经纤维的髓鞘化的主要功能是 使神经冲动传导的更快更准确,不在受其他 神经冲动的影响。
4`~5
5~6
用刀切软的食物。系鞋带。画人。描 摹一些数字和简单的字。
第三节 幼儿期儿童的游戏
• • • • 游戏的理论 游戏的种类 游戏的发展 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 的源泉。因此,有效地组织幼儿的游戏活动成为学 前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一 游戏的理论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 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 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被称做“经典的游戏理 论”。由于游戏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者们从不 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游戏进行研究,提出各 自的观点。
1.精力过剩论(energy theory)
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J.C.F.S chiller)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H.Spencer)
主要观点:游戏是由 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 需要发泄而产生的。 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 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 活外,还有剩余。过 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 法消耗它,而游戏是 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 最好形式。剩余精力 愈多,游戏就愈多。
2.复演论(recapitulation theory)
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霍尔(S.Hall)
其主要观点: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 在儿童身上的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复演祖先不同 形式的本能活动,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 化的各个发展阶段。
霍尔把人类发展分五个阶段(从原始人至现代 人): 1.动物阶段,是指类人猿阶段。幼儿表 现是本能的反应,如吸吮、哭泣、抓爬、站立。 2.未开化阶段,是指靠猎取动物为生阶 段。幼儿表现玩追逐游戏,丢手绢游戏和捉迷 藏游戏等。 3.游牧阶段,靠游牧为生。幼儿表现出 爱玩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游戏,爱护小 动物的游戏等。
3、整个大脑皮质相当成熟
我们都知道a波(8~13次/秒)是人脑活动的基 本节律,它在成人期呈现相当稳定。即a波可 做脑成熟的标志。皮质上还有一种 波(4~7 次/秒),波越多,表示皮质的控制作用越弱, 相反, 波越少,皮质的控制作用越强。 波的出现说明皮质尚未成熟。
研究表明在幼儿末期即5~6岁时,a波呈现第 一个显著加速期,此时a波和 波对抗最为激 烈,对抗的结果是a波开始明显超过 波。
1.补偿说(compensation theory)又译发泄论 (catharsis theory)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认为游戏具有宣泄的效果,可以让 儿童摆脱创伤精力产生的消极情绪。可以让儿 童抛开现实,从被动的,不良经验的角色中转 移出来发泄其情绪。
、掌握论 代表人物:埃里克森
幼儿期运动技能的发展
年龄 3-4 大运动技能 两只脚交替上楼梯,上下楼梯时先迈同一只脚双 脚跳、单脚跳时会弯曲上身。投掷和抓接时上身 会参与;球砸在胸上时僵硬的抓住,骑三轮车会 转弯。 两只脚交替下楼梯。跑得更加平稳。飞跑,单腿 跳跃。通过身体旋转和转移重心脚来投射,用手 抓住球,三轮车骑得很快,转弯平稳。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 家、心理学家提扎鲁 斯(M.Lazar us),彪勒(karl Buhler)
主要观点:他们 都认为游戏是与 工作、劳动相对 的,游戏是来自 于有机体放松的 需要或是快乐的 满足,游戏更多 地并非是精力过 剩而是精力不足 造成的,游戏更 像是种积极方式 的休息 和恢复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只有参与者能够带着隐喻信息的信号进行元交 际时,游戏才能发生。因而,游戏是信息的交流 和操作的过程,其特征就是元交际。也就是说, 游戏过程要以游戏双方能识别对方的游戏意图为 前提。所以,游戏过程需要元交际,同时游戏过 程也是使儿童获得元交际能力的最好途径。
意义: •对于儿童理解和构建表征世界具有先导作用。
观点:认为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 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整合。因为游戏创造了 一种典型的情景,在游戏中过去可复活,现 在可表征与更新,未来可预测,所以游戏是 自我的一种机能,它能使身体发育和社会性 发展两种过程同步进行
(三)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理论观点:认为游戏是智力或认知活动的一 个方面,游戏是同化超过顺应的表现,即主 体完全不考虑现实的客观特征,而只为了实 现某种愿望去活动,去改变现实。
4.游戏能促进社会性发展
5.游戏能促进儿童的情绪发展
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 予强化,这样其他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
消退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 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 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延缓抑制:条件刺激物出现后,稍稍停一会儿 再用非条件反射刺激进行强化,这样,反应出 现的时间便延迟了。
研究表明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 (occipital lobe)——颞叶(temporal lobe)— —顶叶(pariete lobe)——额叶(forntal lobe)。 七岁时额叶也基本发育成熟。从这可以看出来幼儿 大脑皮质已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
(二)大脑机能的成熟 1、兴奋和抑制的过程不断增强,且二者日 趋平衡。 2、条件反射易建立,而且较巩固
狭义的条件抑制:条件发射形成后,另一无关 刺激物的出现,往往会使原来的条件刺激物也 失去信号意义。
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 工作,或者受到强烈刺激的作用,会使条件反 射受到抑制。
(三)大脑单侧化现象
第二节 幼儿期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表现在两个主要的方面,即: 大运动技能和精细运动技能。
这是一张从出生前到成人的人体外形变化图
这一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速度稍逊与婴儿期, 但也是很快的,身高平均每年大约增长7cm, 到6岁时,可达118cm左右,体重平均每年增加 2公斤,到6岁时,可达21公斤。
据研究这期间的儿童的身高是他成年期身高的 一个较好的预期指标,两者的相关约0.70. (二)骨骼肌肉系统的生长
4.农业、耕种阶段。 幼儿表现为玩娃娃、玩 具、挖地、挖河等游戏。 5.城市阶段,也称 部落阶段。幼儿表现出 小组游戏,由单个人玩 发展成为一群人一起玩。
3、娱乐论(松弛论) (recreation and relaxtion theory)、 机能快乐论 (function pleasure theory)
幼儿期肌肉组织的发育想当快。幼儿的体重每 年都在增加,而其中75%的增加是肌肉发育的 结果。
幼儿一般先发展大肌肉群,也正是由于大肌 肉群的发育,所以幼儿喜欢整天活动不停, 安静不下来。一般幼儿到5~6岁时才开始发展 小肌肉群,这时儿童可以从事一些精细活动, 如画画、手工制作。
幼儿的骨骼系统也在迅速发育。这主要表现 在软骨转变成骨骼的速度更快。使幼儿变的 更加强壮。我们也可以通过拍骨龄了解儿童 的身体状况发育是否正常。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着游戏 的发展水平。他把游戏的演化过程分为三个 大的阶段,即练习游戏(0~2岁)、象征游 戏(2~7岁)和规则游戏(7~11岁)
可以看出象征性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要游戏 形式.象征性游戏就是脱离现实生活中所实际运用 的具体事物和环境,由儿童主观地在信号物与被 信号化之物之间建立联系并加以组织的活动。 象征性游戏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发展,即理 解一种东西能代表另一种东西。这种游戏反映了 对环境的同化倾向,儿童的主要成就是学会使用 不同的象征,而象征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象 征性游戏:假装、假扮和幻想的世界。
•儿童游戏的价值不在于教会儿童某种认识技能或 承担某种角色,而在于向儿童传递特定文化下的 行为框架,并教儿童如何联系所处的情景来看待 行为,以及如何在联系中评价事物。
虽然游戏分析的角度不一致,但它们也有共同 之处: 第一:游戏是儿童在社会生活中,满足自身身心发 展需要而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它是儿童的生物性 与社会性发展的统一。
4-5
5-6
跑的速度加快。飞跑时很平稳,会真正地跳跃。 表现出像样的投掷和抓接。可以骑带辅助轮的自 行车。
年龄 3~4
精细运动技能 扣住和解开大的纽扣。不用他人帮助 就可以自己吃东西。使用剪刀。描摹 直线和圆圈。画出自己的第一张画。 有效的用叉子。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 剪东西。描摹三角形、十字、叉、一 些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