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1例疗效

合集下载

腹腔镜技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技术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中切 口疝 : 长径 3 5 m; 大切 口疝 : 径 5 1c -c ⑨ 长 - 0 m;
L Ba c 道 了首 例腹 腔镜 下 切 口疝 补 片修 补 术 。 e ln 报 随着 腹 腔镜 技术 的发展 和 钉 合器 械 的改进 ,应 用 腹 腔镜 技 术 进 行 切 口疝 补 片 修 补 术 已 日趋 成熟 。 其 突 出的优 势有 ① 符合 微 创原 则 : 口小 , 切 不需 广 泛分 离腹 壁 , 破坏 原 疝环 的强度 ; 较 容 易发 现 不 ② 隐性 缺损 ; 补 片 的 固定 比较 容易 ; 腹 压 均匀 分 ③ ④ 散 ; 并 发症 及 复发 率 低 。其手 术 时 机 , ⑤ 一般 在 术
原 理 , 发率 高 ; 三 种 方 法 手 术 游 离 范 围广 、 复 第 创 伤大 , 有术后 积 液 、 感染 、 至复 发的潜 在 危险 。腹 甚 腔 内补 片 修 补 法 ( t pr oe l 补法 ) 其 生 物 I r ei n a 修 na t , 力学 原理 优 于前 三 种术 式 , 操作 相 对 简单 , 术后 组
后 3 6个 月 ; 于 有切 口感染 史 的切 口疝 , - 对 一般 在
④ 巨大 切 口疝 : 长径 ≥1 c 其 手 术修补 原则 是小 0 m。 切 口疝 一 般 采用 连 续缝 合 修补 技术 ;对 于 中切 口 疝 及 大 和 巨大切 口疝 ,应 采用 人工 修 补 材 料进 行 无 张力 疝修 补技 术 。后一 手术 方法 的演 进有 : 疝 ①
腔 内壁 上 。
染、 甚至感 染 的情况 下 又有 了一个 合适 的选 择 。 总 之 ,随 着外 科 医生 所 掌握 的技术 的不 断提 高 、各 类辅 助 器械 的不 断发 展 以及 材料 学 的快 速 发展 , 口疝 的修补 前景 会越来 越好 。同时也 希望 切 广 大 的外科 同 道遵 循外 科 的基 本 原 则 ,本 着实 事 求是 的精神 在腹 壁 切 口疝 的 治疗 上 进一 步 积 累经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

IO 行切 口疝修补术 6例 , PM 报道如下 。
I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本 组 6例 , 1例 , 5例 ; 男 女 年龄 5 2—6 8岁。
均有腹 部手术史 , 并有 1例 曾行 无张力 疝修补 术 , 后 1个月 术 再 次复发 。疝环最大者约 1 c 1 m, 中有 1 1 m× 4c 其 例前腹 壁可
及多发性“ 星疝 ” 卫 。我 科 20 0 8年 2月 至 2 0 0 9年 4月 应 用
3 1 围手术期准备 .
切 口疝患 者往往伴 有全 身性疾病 , 故术
前应详 细询 问病史 , 查找切 口疝 原因 , 制定 出有针对性 的治疗
计 划。例如贫血 、 低蛋 白血症 、 龄、 高 肥胖 、 尿病 、 糖 心脏 病、 慢 性 支气 管炎 、 尿路梗阻或腹 腔积 液患者 , 在术前改 善患者全 应 身状况 , 消除疝促发 因 素。该计 划 不仅 针 对传 统切 口疝 修 补 术, 针对腹腔镜切 口疝 修补术亦然 。手术 过程并不代表手术 结
部 有感 染 , 术前应用抗 生素治疗 , 感染控制 1 周后手术 。( ) 2 肺 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 可用于评估 通气 效力 和潜在 的呼吸功 能
12 手术器械 .
补片 均使 用德 国戈尔 公 司生产 地复 合 型补
片, 并使用美 国 tc 司生产 的疝 固定 器及 钩线 针 。腔镜 设 yo公 备: 因需要全面 的观察前 腹壁疝 环 , 并需方 便组织 游离及 补片 的钉合 , 故均使用 3 。 O 腹腔镜 ; 超声刀 、 电凝剪 刀、 肠钳 亦是 必备
铺 平 并保 证 粗 糙 面 ( 丙 烯 面 ) 聚 向上 , 与腹 壁 疝 环 投 影 外 3ol n处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治疗体会

【 关键词】 腹壁切 口疝 ; 腹腔镜疝修 补术 ; 补 片
腹壁切 口疝是腹部手术后 的常见并发 症之一 , 其发 生率
为 2 ~1% , 不 能 白愈 , 手 术 治 疗 。组 织 缝 合 修 补 曾 经 % 1 其 需 是 主 要 的 治 疗 方 法 , 而 有 大 量 临 床 观 察 显 示 , 织 缝 合 修 然 组
了 5例腹腔镜腹部切 口疝 修补术 ( aaocpcic i a hr Lp rsoi n io l e sn -
较 大 , 腔 粘 连严 重 中转 开 腹 。全 组 无 肠 管 损 伤 、 连件 肠 梗 阻 及 其 他 切 1 发 症 发 生 。 结 论 腹 腔镜 下 腹 壁 切 口 腹 粘 : 3并
疝 修 补 术 安 全 可 行 、 伤 小 、 后 恢 复 快 、 发 症 少 , 得 临 床 推 广 应用 。 创 术 并 值
采 用 气 管 插 管 全 麻 , 者 取 仰 卧 位 。 不 同 患
部位 的切 口疝 选 择 的穿 刺 套 管 置 人 点 不 同 , 入 点 与 疝 环 要 插 有 一 定 的距 离 , 者 常 选 用 在 距 原 切 口对 侧 上 腹 部 2~ m 笔 4e 处, 建立 气 腹 , 腹 压 力 维 持 存 1 气 2—1 m H 。先 置 入 摄 像 5m g 孔套管 3。 腔镜探查 腹腔 , 0腹 了解 缺 损 状 况 及 腹 腔 内粘 连 程 度, 然后 在 直 视下 在 远 离 原 切 口及 疝 环 边 缘 4c 以 上 另 做 m 2~ 个 切 口 , 入 套 管 。采 用 超 声 刀 或 剪 刀 对 腹 腔 内粘 连 进 3 插
2 结 果
补 的复发率在 3 % ~ 5 , 0 5 % 因此有人 主张完 全用补 片修补来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病例讨论引言: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

传统的开放手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术后恢复慢、疼痛感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

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出现则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选择。

病例讨论:最近,我参与了一例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手术,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病例的经过和治疗效果。

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是右侧腹股沟区域的突出物,伴有轻度疼痛。

体格检查显示在右侧腹股沟区域可见一个可触及的肿块,咳嗽时肿块明显突出。

通过超声检查,确诊为右侧腹股沟疝。

在手术前,我们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和手术相关情况。

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疾病,且血液检查无异常。

术前准备包括禁食禁水、清洁肠道等。

手术过程中,我们首先给患者局部麻醉,并进行腹腔镜探查。

通过腹腔镜,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腹股沟区域的疝囊和疝环。

然后,我们使用特殊的缝合线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以防止再次脱垂。

最后,我们检查了其他可能存在的疝囊,并确保修补完全。

手术进行顺利,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小时。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随访两个月,患者未出现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1.微创性: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

2.可视性好:腹腔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野,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疝囊和疝环,有利于手术的精确进行。

3.修补效果好:通过腹腔镜,可以精确地将疝囊与腹腔壁固定,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4.并发症少: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当然,腹腔镜疝修补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手术时间较长等。

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治疗腹股沟疝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病例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优势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更多的腹股沟疝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分析
2 L e Bl a n c KA, Bo o t h W V.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r e p a i r o f i n c i s i o n a l
连, 还纳疝 内容 物。补片 系 聚丙烯 和 聚 四氟 乙烯 的复 合材
料, 其大小超过疝 环边缘 3 c m以上 。在 补片 四周各缝 一悬 吊固定缝 线 , 经1 2 mm T r o c a r 送 人腹 腔 , 聚 四氟 乙烯 面朝 向
l 2个月 , 平均 7 . 5个月 , 未见 复发。说 明在 腹腔镜 下行 腹腔 粘连松解 , 采用疝钉合器 与缝线贯穿腹 壁全层 固定 补片可 以
阻、 绞窄等情况 。单纯 缝合 修 3年 , L e B l a n c和 B o o t h 首先 报道 了腹 腔镜切 口 疝修补术 。随着修补材料及专用腹腔镜手术器 械的研发 , 为 此技术 的 临 床 应 用 提 供 了更 多 的 选 择 。2 0 1 0年 4月 至 2 0 1 2年1 0月 , 河南省焦 作煤 业集 团 中央 医院应用 腹腔 镜下 腹壁 切 口疝修 补术治 疗 3 4例 腹壁切 口疝患者 , 取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 现报道如下 。

修补大多数腹壁切 口疝 , 是一 种安 全、 有效 的微创手术 方法。 赵景林 等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 术 l 2例患
者 的临 床 资 料 , 结 果显示 手 术时 间 5 0 —1 2 5 mi n , 平 均

资料与方法
1 . 一般 资料 : 本 组 患者 3 4例 , 男2 0例 , 女1 4例 ; 年 龄
月, 未见复发 , 说 明腹腔镜下腹壁切 口疝修补方法安全可行 。 我们体 会如下 : ( 1 ) 在腹 壁疝 环投影线 上和补 片周边 做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治疗体会
吸 收线 结扎 缝 合 。

般 资料
20 0 5年 6月~ 0 9年 9月 , 6例 切 口疝 在 腹 腔 镜 下 20 对
超 声 刀行 腹腔 内粘 连 松 解 及 美 国 ct 司 疝 修 补 枪 行 补 片 yo公 (rce s) 定 修 补 术 , 4例 , 2例 , 龄 3 poedmeh 固 男 女 年 2~7 8 岁 ,均6 平 3岁 。切 口疝 原 手术 类 型 : 囊切 除 术 1 , 结 胆 例 乙状 肠 造 瘘 术 1 , 疝 修 补 术 2例 , 例 脐 阑尾 切 除 术 2例 。术 前 行 B超 或 C T测 量 切 口疝 的大 小 , 壁 缺 损 长 径 3~2 T, 径 腹 6C I宽 l 3~1 m。 次手 术 至 本 次 手术 时 间 1 0年 , 均 5年 6 9c 上 —2 平 个 月 , 有 腹 部 坠 胀 不 适 症 状 , 动 后 症 状 加 重 , 前 患 者 身 均 活 术 体 综 合 条件 能 耐 受 气 腹及 手术 。
二 、 法 方


6 例 手 术 均 顺 利 完 成 ,无 中 转 开 腹 ,手 术 时 间 8 5~ 10ri 平 均 9 i 术 中 出血量 l 7 n, a 0m n, 0—3 , 均 2 l 5ml平 0m 。 术 后 疼 痛 程 度 低 ,排 气 等 肠 功 能 恢 复 时 间 为 2 2~4 , 6h 平 均 3 。 1h 术后 排 气后 进 流 质食 物 较 好 , 腹 胀 。 后住 院 时间 无 术 3~5 , 均住 院 时 间 3 平 d d。2例 腹部 疼 痛 时 间较 长 , 1 , 约 5d 给 予 止 痛 药 物 等 对 症 处理 症 状 好 转 。6例 随 访 6~2 3个 月 ,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01
疝气的定义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定义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气修补的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建立人工气腹,插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将疝囊高位结扎,并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复查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复查项目,如血常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微创性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精确性
腹腔镜手术通过高清摄像系统提供放大、清晰的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
腹腔镜探查
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评估疝气的具体情况。
疝囊处理
将疝囊回纳至腹腔内,如疝囊较大或粘连严重,可进行适当修剪或切开。
修补缺损
根据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如直接缝合、使用补片等。
检查与止血
修补完成后,再次检查腹腔内情况,确保无出血和其他异常情况。
精细操作
彻底止血
合理使用修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器人辅助手术
01
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未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精准度。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
02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疝气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挑战与问题
03
尽管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同时,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规范化培训。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体会及随访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体会及随访
其一大缺点。
参 考 文 献
[ ] 程玲.K P 1 T 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 ] J .眼外伤职业眼 病杂志 , 0 1 2 ( ) 0 . 2 0 , 3 1 :10 [ ] 马千丽 , 2 阴秀霞. d: A N Y G激光泪道成形术 [] 1 J .临床眼科杂 志 ,19 , ( ) 4 3— 0 . 9 8 6 6 : 0 4 4
腹 、 下腹 。 左
镜手术 ,0 4年 7 至 2 0 20 月 0 5年 8 月共进行 3例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片手术并追踪 6个月 , 效果 良好 , 现报
由于激光治疗泪 道阻 塞具有操 作简 单 , 织损 伤 组 小, 极少出血等优点 , 因而具有实用价值 。例如 泪小管 阻塞 , 传统 的各种 手术 方法操 作难度 大 , 成功 率低 , 而 激光治疗相对来说要简便得多 , 通常可在表麻下 完成 , 且治愈率也较 高。但对外 伤性 泪小 管阻塞 , 宜单 纯 不
( 收稿 日期 :07一 4—1 编辑 : 20 o 6 张素文 )
腹腔镜 下腹壁 切 口疝 补片修 补术 的体会 及 随访
梁 国健 洪楚 原 陈德
广州 医学院第二 附属 医院 胃肠外科( 广州 5 06 ) 12 0
【 要】 目的 探 讨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片修补 手术的手术适应证 , 摘 手术步骤及并发症预 防。方法
例腹腔镜 下腹壁切 口疝补 片手术进行手术过程 回顾并 随访 6个 月。结 果 处理 , 无修补 区感染 , 无浆液肿 , 无早 期复发 。结论
对3
3例均手 术成功 , 需 中转 开腹手术 , 不
平均手术 时间 12 i, 3 n 术后平 均住 院7d 随访 6个月 3 均有近期 ( m , 例 平均术后 2个月) 修补 区隐痛不适 , 不需特 别

腹腔镜下腹壁疝的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下腹壁疝的治疗和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般 1 m×1 m) 将 补 片 卷 成 一 个 卷 , 1 / m套 管 孔 一 2c 5c , 经 0m
放入腹腔 , 展开后放 人 已分离好 的间 隙中 , 可用 1 m或 5 Om m m钉合器钉合 。网片可 先固定在 中下方 的 c oe 韧带上 , opr 然后 向中上方 固定 于腹直 肌背面 , 再折 向外侧方 固定 ( 时 此 应 注意勿 损伤腹 壁下动脉 ) 网片外侧 固定后 , , 最后将腹横肌 弓状 下缘 与补 片固定 , 网片外侧方的 固定用 1~ 2枚 钉 即可 。 网片下沿 的固定钉 不要放在髂耻柬 以下 , 防止 咬伤生殖股神 经或股外侧 皮神经 , 引起 术后 神经痛 。补 片 固定完毕 后 , 用 钉夹 或者可 吸收缝合线 间断缝合关 闭腹膜 , 补片和腹腔 内 使 脏器 隔离。缝 合要 严 密 , 留腹膜 间隙 口是很 重要 的, 免 不 以 术后 肠管疝入腹膜间隙裂 口或卡在其 中引起肠梗 阻。 3 腹腔镜经腹膜外疝修补术 的手术方法 : 1 麻 醉成功 . () 后, T P 取 A P法 同样 的体位 , 做脐下 的小切 口, 达腹直肌前 深 鞘后 在中线切 开前 鞘 , 将腹 直肌 向两侧牵 拉 , 开始分 离腹膜 外 间隙。分离有两种方法 : ①气 囊、 水囊 分离法 : 手指在腹直 肌后鞘 与腹膜 之间向耻 骨方 向作小 小的分离后 , 将分离囊放 入, 将囊充入气体或者液体 , 完成分离后将 囊排空取 出 , 再将
钉 合 间距 约 为 15c 钉 合 网 片上 缘 时 要 避 开 腹 壁 下 血 管 。 . m,
分离腹膜 外 间 隙 , 离 一直 应 持续 到下 抵耻 骨 联 合 , 侧 分 两
c 0e 韧带都可见到为止 ; 2 插入 1/ 1m 钝头鞘 , opr () o1 m 导人 腹腔镜 。即可充入二 氧化碳气体 。 并在腹腔直视 下再 分别插 入 l 0mm和 5m m套管 。这两个 套管分别在腹 中线 、 与耻 脐

运用腹腔镜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术式选择

运用腹腔镜修补腹壁切口疝的术式选择
ta a do n ls t r s r c d e n 8 r ns b mi a u u e p o e ur a d 0-1 i fr ta s bdo i ls t r s o i e wih sa e p o e ur 20 m n o r n a m na u u e c mb n t tpls r c d e
r s e t e y t e b o d ls s 1 - 0 ml t e t fsa fl u d d e s6 h whl h ai n sb g n t a k e p ci l ; h lo swa 0 3 ; h i o t r o q i it v o me t i wa i t e p t t e a o w l e e

25・
临床 研究 ・
运 用腹 腔 镜 修 补 腹 壁 切 口疝 的 术 式选 择
章鲁艇 牟 一平 徐 晓武 陈其 龙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腹 腔 镜腹 壁切 口疝 修 补 术 的 可 行 性 、 全 性 及 优 点 。 法 对 1 安 方 8例 腹 壁 切 口疝 患 者 施
悬 吊 法 8 — 2 m n 出血 1 — 0 l 后 6 0 10 i; 0 3m; 术 h进 食 . 下床 活 动 , 后 4 6 并 术 — d出 院 。 患 者 随访 3 5 — 7个 月 , 均 平
f82  ̄1 .5 月 , 见 复 发 。 结论 2 .6 04 ) 未 腹 腔 镜 切 口疝修 补 术 符合 疝修 补 的 生 物 力 学 原 理 , 是 切 口疝 修 补 的 理 应
wee d n u c sf l ,n n s c n e e o o e ug r .T e o e a in t r 1 0- 8 n fr t tl r o e s c e su l y o e wa o v r d t p n s r e t y h p rt i o me we e 0 1 0 mi o a o

腹腔镜下腹壁复发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腹腔镜下腹壁复发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1370
实用医学杂 志 2013年第 29卷第 8期
腹 腔镜 下 腹壁 复 发切 口疝 修补 术 的 临床体会
白明辉 刘建 洛 张 少伟 薛玉龙 韩 杰
2010年 1月 至 2012年 10月 我 科 修 补术 ,1例术 中发 现分离 粘连时损 伤 着 腹壁 ,当腹 内压 力增大 时 .产 生 的张
报 告 如 下 。
腹 腔引流管 ,恢复 良好 。手术 时间 50~ 缓 解 。对 于这 样 的疼 痛一 般不 用特殊
1 资料与 方法
105 r ain,平均 75 rain。术后住院 时间 3 处理 。而对于 慢性疼 痛或 不 明原 因的
1.1 一 般资料 本组 11例 中男 8例 . ~ 5 d。术 后血 清肿 3例 .2例 经 3~5 疼痛 可通 过 封 闭或 者 止痛 药 物缓 解 ,
镜 下 了 解 原 补 片 的 情 况 .疝 环 位 置 。疝 小肠 的全层损 伤可 以一 期缝合 .本 组 新 补 片 覆 盖 原 补 片 。
环 的大小 ,疝 的数 量 ,探查 有无 隐匿 有 1例即属 小肠 全层损 伤 .予 以缝 合 4 参考文献
疝 。 通 过 腹 腔 镜 用 记 号 笔 在 腹 壁 标 出 后 ,稀碘 伏 冲洗 腹腔 ,患 者未 出现 补片 l1 J Sanchez L J, Bencini L, Moretti R.
(2)尽 量将 Trocar放 置 在上 腹 部 。这
生产 的聚丙 烯 和聚 四氟 乙烯 防粘 连 双
复 发腹壁 切 口疝患 者腹壁 的抗 张 是 由于上 腹 壁一 般 是 动静 脉 丛 .而 下
面复合型补片(Bard Composix Mesh)。 力强度 及顺应 性差 .而 且患 者腹壁 结 腹壁 以单独 的大 动静 脉 为 主 。故 下 腹

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1例报告

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1例报告

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51例报告叶晓明洪晓明周连帮滕晓平王志炎【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应用和体会。

方式回忆分析同意TAP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刻、住院时刻及医治结果、并发症。

结果共有51例58侧腹股沟疝同意TAPP手术,3例归并胆囊病变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2例单侧疝,无并发病者,手术时刻50~90min,平均;住院时刻4~7d,平均。

术后显现腹股沟区疼痛2例(2/58,%),腹股沟区积液血肿7例(7/58,%)。

经8~60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复发,无粘连性肠阻塞发生。

结论 TAPP医治腹股沟疝是平安有效的。

【关键词】腹腔镜腹股沟疝疝修补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repair(TAPP).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ceiving TAPP clinical material operativ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reatment results complication. Result Receiving TAPP operation of 51 patients 58 site, Laparoscopic operation cut gallbladder why 3 patients complication of cholecystopathy, 50~90min operation time, average , hospitalization 4~7 dayaveage day. Postoperation with inguinal hematomas and hydrops 7 cases, with pain 2 cases, 8~60 month follow up non recurrent, n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nd non adhesion. Conclusion TAPP is safety and effective of therapy.【Key words】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a Inguinal hernia repair经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laparoscopic inguinal herniorrhaphy, TAPPLIH, TAPP)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入门术式及经典术式,在许多国家取得普遍应用并普及。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在国内开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在国内开展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医生 明显增 多 , 并 取 得 了较好 的疗 效 。经 过 对维 普 全 文数 据 库 和 万 方 全 文 数 据 库 的 检 索 结 果 统 计 , 1 9 9 4年 ~2 0 0 0年 发 表 的关 于腹 腔 镜 下 腹 股 沟疝 修 补术 的论 著 每年 仅 有 2~5篇 , 而到 2 0 0 7年 和 2 0 0 8 年, 每年 发表 的 相 关 论 著 已分 别 高 达 7 0余 篇 和 5 0 余篇 , 内容也从 单 纯的病 例报 道 , 发 展到包 括有 腹腔 镜下 腹股 沟疝 修补 术与各 种 开放修 补术 的随机 对照 研究 , 有对 该术 式 不 同麻 醉 方 法效 果 评 价 的对 照 研 究报 道 , 有对该 手 术 围手 术 期 并 发症 处 理 的 专题 报 道, 还有 护理 配合 的经验 报道 , 卫生 经济学 评估 报道 以及 腹腔 镜下腹 股 沟 区 域应 用 解 剖 的研 究 报 道 等 。 国内许 多地方 每年 对该类 术式 进行 多次现 场手术 演 示 以及学 术研讨 , 腹 腔 镜 腹 股 沟疝 修 补 术 正逐 步 成 为微 创外科 医生 拓展 的一 个新 领域 。 1 . 2 腹腔 镜下 切 口疝 修 补术 1 9 9 3年 L e B l a n c 等 首次 报 道将 I P O M方 法 应 用于 切 口疝 的治 疗 , 在腹 腔镜下 分离 腹壁粘 连 , 然 后 将 防粘连 补片覆 盖腹 壁缺 损 , 并 与腹 壁 固定 , 手术 取 得 了很 好 的 疗 效 , 相 比开放术式具有损伤小 、 恢 复 快、 并 发 症发 生率 和复发 率低 等优 势 , 并迅 速成 为切 口疝 修补 的较 为理 想 的术 式 。 国内 1 9 9 6年首先 由金 灿等 报道 1例腹 腔 镜 下切 口疝 直接缝 合 修 补 术 , 随 后腹 腔 镜 下 无 张力 补 片修 补术 式逐 渐得 到更 多 的运 用 , 到2 0 0 5年也开 始 有较 多 的文献 报 道 , 多 为 病 例 经验 报 道 , 到 2 0 0 8年 有 与开放 修补 术式 对照研 究报 道 , 见表 1 。 从2 0 0 8年 国 内文献报 道来 看 , 腹 腔镜 下切 口疝 修补 手 术相 比开放 术式具 有损 伤小 、 恢 复快 、 住 院时 间短 、 复 发率低 等 优 势 , 但是 存 在 学 习 曲 线长 、 手 术 技术 难度 高 、 医疗 费用 昂贵等 不利 条件 , 阻碍 了该术 式在 国内广泛 开 展 。 目前 , 该 手 术 主要 集 中在几 个 经 济条 件较好 的城 市 中进行 。 1 . 3 腹 腔镜下 造 口旁疝 修补术 造 口旁疝 是 一 种特 殊 类 型 的腹 壁疝 , 产 生 的原 因主要 是造 I S l 区域 腹 壁 缺 损加 上 造 口肠 道 不 断 地 “ 集 团蠕 动 ” 的 冲击 。由 于 开放 修 补 手 术 并 发 症 发 生率及 复发 率高 , 手术疗 效 有 限 , 外科 医生多 主张保 守 治疗 , 但仍有 1 5 % 左 右 的 病 人 需 要 急诊 手 术 治 疗 。1 9 9 8年 法 国的 P o r c h e r o n等¨ 首先 报道 腹腔镜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附12例报告)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体会(附12例报告)
补 术 1 的 临床 资料 , 2例 包括 患 者 年 龄 、 别 , 壁 缺 损 的 位 置 、 小 , 的 内容 物 , 补 网 片 的 大 小 , 术 时 间 , 院 时 间 , 性 腹 大 疝 修 手 住 术后
并发 症等 。结果 : 术时间5 手 0~15 i, 2 mn 平均 8 m n 0 i。术后住 院时间为2~1d 平均 3 5 。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为8 3 , 例术 5, .d .% 1
维普资讯
第1 2卷第 2期
20 0 7年 4月







Vo . 2, . 1 1 No 2
Ap . 0 7 r2 0
J RNAL OF L AROS OP C S GE OU AP C I UR RY
文 章编号 :0 9— 6 2 2 0 ) 2— 13— 2 10 6 1 ( 0 7 0 0 4 0
t n s te lc t n a d s eo s i ee t ,h y e o e isa d t erc n e t ,h ie a d tp f s e s d i e a r o ea ie i t ,h o ai i f a ca d f cs t e tp f r a n i o tn s t e s n e o h su e r p i , p r t e o n z f l hn h z y me n v t i me, n t fh s i ty,n o tp r t ec mp ia in , s a ay e er s e t e y Re u t T e me n o e aie t a 0 mi l g h o o p t s e l a a a d p so e ai o l t s wa n z d r t p ci l . s l v c o l o v s: h a p r t me w s8 n v i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课件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课件
3
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注意事项
手术技巧
腹腔镜操作: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巧,提高手术效率
切口选择: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术后护理:注意术后护理,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缝合技巧:熟练掌握缝合技巧,保证缝合质量
并发症预防
术前准备: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做好术前检查和评估
术中操作: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处理并发症
预防感染:保持手术环境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
术后随访
术后1个月内,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和长时间站立
2
术后1年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4
术后1周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1
术后3个月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3
术后6个月内,患者应避免提重物和长时间站立
04
关闭:关闭腹腔,缝合切口
05
术后护理:观察患者恢复情况,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06
术后处理
观察患者术后反应,如疼痛、恶心、呕吐等
01
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02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03
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如呼吸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04
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05
2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将疝囊和腹壁缺损进行缝合,以修复腹壁的缺损。
3
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4
手术适应症
腹壁切口疝
01
腹壁缺损
02
腹壁薄弱
03
腹壁感染
04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与护理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研究与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vhr)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vhr)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ovhr 组44例,lvhr组20例。

结果:lvhr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提升护理质量方面明显优于ovhr。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月~2年,ovhr组复发3例,lvhr组未见复发。

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同样安全有效,但lvhr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腹部切口疝疝修补术腹腔镜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47-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之一,其手术方法包括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vhr)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vhr)。

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对6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开放切口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腹壁切口疝患者64例,其中开放修补44例,腹腔镜修补20例。

见表1。

1.2 围手术期护理。

1.2.1 术前护理:做好患者生活护理,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2 术中护理:巡回护士应与病人沟通并讲解麻醉的方法、手术体位及手术过程。

严格无菌操作。

1.2.3 术后康复指导:所有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7天,常规使用腹带3个月。

给予适当营养支持,润肠通便。

注意病人保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或x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lvhr组在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上明显优于ovhr 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切口疝出现的原因与切口愈合不良和腹腔压力异常增高有密切关系,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vhr)手术创伤大,对组织破坏多;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切口小且远离原手术切口,置入补片后腹内压力分散到整个补片上,更符合人体力学。

对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附47例病例报告)

对腹壁切口疝的临床分析(附47例病例报告)
肥胖病人更容易发生切 口疝。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14 , 2 ,肥胖者 由于 缝合困难, 常不能将壁腹膜、 腹横筋膜有效缝合, 加之下腹部腹壁压力高于 上腹部, 因此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戳孔处疝常见于脐上戳孔。 营养不 良者 , 如贫血、 低蛋白血症、 维生索C 缺乏者可导致切1水肿、 2 1 缺氧、 前胶原
例 :c  ̄1c 4 , l m O 。 并症 : 尿病 7 , 5m 0m2 例 ≥ O t例 合 c 糖 例 营养 不 良5 , 例 慢 性咳 嗽4 , 例 高血压 、 缺血 3 。 心肌 例
1 手 术方式 . 2
2 单纯直接 缝合 .1 2
目前直 接缝合修 补 仅适 用于 缺损< c 、 切 口疝 3m4型
合成 不足 , 口或筋 膜不愈 合从而 造成 切 口裂开 或 切 口疝 。 切 合并糖 尿病 者 ,
腹壁切1疝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2 1 据文献报道发生率约3 %~l O %, 我院自20年1 ~20 年6 05 月 09 月共诊治腹壁切1疝患者4 例。 2 7 现将其病
因、 防和 治疗 问题 作初 步探讨 。 预
根据腹壁缺损大小、 缝合张力、 腹腔粘连等个体化选择术式。 围手术期积极处理合并症、 避免腹内压增加是防止复发的必要治疗。 【 关键词 】 腹壁切 口疝 病 因 外科手术
【 中图分类号 】 6 9 9 R 1+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 6 2 2 2 ( 0 1 1 - 0 6 0 17 — 5 3 2 1 ) 0 0 0 — 2
聚 四氟 乙烯材 料直 接与腹 壁 缺损 的边 缘进行 缝合 修补 。 肌后和 腹 膜前 ③ 的修  ̄: 法(u lyRearPe prtna e i)常采 用聚 丙烯 材料 b - S ba pi,r- ei el p r, h o Ra 或聚丙 烯与聚 四氟 乙烯复 合材料 , 腹直肌 肌肉与 后鞘之 间或腹直 肌与 腹 对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LIHR)
----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一种安全、技术合理的无张力修补手术。
LIHR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比较
2003年 Cochrane医学网站公布了 41个 随机 对照实验的 Meta分析随访 7 161例患者 6~ 36个月结果:
患者术后疼痛、 神经感觉异常轻于 传统手术 . 恢复正常活动时间短于传统开放手 术 两者总并发症发生率相同
LIHR的方法㈠
单纯疝环缝合法: 相当于开放式手术 中疝囊的高位结扎, 因未对腹股沟管后壁 进行修补,仅适用于 小儿腹片植入术 (IPOM ):
在腹腔内将补片 钉合在疝缺损的腹膜 上,IPOM是目前治疗 切口疝的主要方法。
LIHR的方法㈢
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TAPP): 在腹腔内打开腹膜, 解剖腹膜前间隙,将补片 与Cooper's韧带、耻骨结 节、腹直肌外缘和联合肌 腱钉合,再关闭腹膜。
探讨较经济的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 TEP)的可行性 疝修补术 ( TEP)的可行性
-----------为TEP的推广提供借鉴 为 的推广提供借鉴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2006年 月至2007年12月对23例腹股沟疝进行TEP 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23例腹股沟疝进行TEP 的临床资料 结果 :23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膜撕裂3例,中转开 23例腹股沟疝患者腹膜撕裂3 放手术2 中转全麻1 均发生于斜疝) ;手术时间 放手术2例,中转全麻1例(均发生于斜疝) ;手术时间 40~180 min,平均住院 5 d,住院费用 4500~5000 40~ min,平均住院 d,住院费用 4500~ 元;术后无疼痛、血清肿、感染、疝复发等并发症发 生。 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分离器, 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免气囊分离器,国产 聚丙烯补片不予钉合固定的 TEP是可行的,为其在基 TEP是可行的, 层医院的开展提供了借鉴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6-0476-03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41例疗效分析谢佳明,吴浩荣,谷春伟,徐燕【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长、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41例切口疝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修补,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时间3~16d,平均6d,术后随访2~65个月,平均25.6个月。

发生血清肿4例,术后疼痛8例(术后3~6周缓解),补片感染1例,复发2例。

结论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Outcomes of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XIE Jia-ming,WU Hao-rong,GU Chun-wei,et al.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004,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U Hao-rong,E-mail:wuhaorong@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41cases of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performed from March 2006to July2011at the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ll cases were performed by laparoscopy successfully with a mean operation time of60mins(45to150mins)and a mean time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stay of6days(3to16days).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25.6months averagely(2to65 months).Seroma occurred in4cases.Eight cases had abdominal pain and most of the pain could be alleviated in3-6 weeks.One case had mesh related infection and2cases recurred.Conclusion The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minor injury,quicker recovery,fewer complications and lower recurrences.Keywords incisional hernia;laparoscopy;hernia repair腹壁切口疝是剖腹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5%~15%[1]。

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完成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IHR)41例,本文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女30例,男11例。

年龄35~86岁,平均66.4岁。

初发切口疝37例,复发切口疝4例;41例切口疝中多发切口疝2例。

7例体重指数(BMI)>28。

腹壁缺损面积2.25~150(平均35.7)cm2。

下腹部正中切口10例,脐部切口12例,右肋缘下切口(胆囊切口)4例,阑尾切口5例,乙状结肠造口8例,右下腹直肌旁切口及左侧旁正中切口各1例。

1.2手术步骤(图1)病人取仰卧位,根据术中需要灵活调整体位,以增加暴露、便于手术操作。

在体表测量疝环大小并用美蓝在皮肤上做标记。

根据疝环大小选择合适补片,确保补片覆盖疝环周围5cm以上。

安置点尽量远离疝环,保证手术视野开阔及充足的操作空间。

在远离原切口及疝环边缘7cm以上做3个切口。

探查腹腔粘连情况,分离与腹壁粘连的大网膜和肠管,回纳疝内容物,显露疝环,无须刻意分离疝囊,分离粘连尽量少用电热及超声设备,防止肠道热损伤。

粘连分离后须对整个腹壁情况作一探查,以防遗漏隐匿疝。

确认无出血及肠道损伤后,将补片非防粘连面边缘及中央用不吸收线对称缝合4~6针,保留两端线头。

从trocar孔将卷成条状的补片置人腹腔。

腹腔镜下将补片铺平,补片的防粘连面对腹腔组织。

在腹壁外预先标记的位置以toy-smoot针垂直穿刺腹壁全层引出补片预留缝线(每个点的两线间隔1cm以上),拉紧缝线,使补片悬吊在腹壁上。

使用螺旋钉将补片钉于腹壁,间隔约10mm钉合钛钉,在补片边缘及疝环边缘固定2圈后将悬吊缝线打结于皮下组织内。

检查无腹腔及穿刺孔出血后,解除气腹,缝合切口。

加压腹带包扎。

术后常规预防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江苏苏州215004通讯作者:吴浩荣,E-mail:wuhaorong@性应用抗生素1~3d,疼痛时给予止痛治疗。

1.3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修补,手术时间45~150min,平均60min,术后住院3~16d,平均6d,术后随访2~65个月,平均25.6个月。

发生血清肿4例,3例经数次抽液及腹带加压包扎后消失,1例因持续血清肿和补片膨出再次行LIHR 治疗;术后疼痛8例,于3~6周后疼痛基本缓解;1例出现补片感染,为肠梗阻术后切口疝;复发2例,均为乙状结肠造口旁疝。

3讨论腹壁切口疝手术方式包括直接缝合修补和无张力修补两种。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深入,LeBlane 等首次报告了LIHR。

与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相比,LIHR 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2-3],逐步被广泛应用。

由于其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国内还缺乏大宗病例的随访结果,手术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3.1手术原则及时机(1)根据疝环缺损长径:切口疝分为小切口疝(长径<3cm )、中切口疝(长径3~5cm )、大切口疝(长径>5~10cm )以及巨大切口疝(长径>10cm )。

原则上,大或巨大切口疝和有张力的中切口疝需要采用人工材料行无张力修补术,小切口疝一般采用连续缝合修补技术[4]。

(2)手术禁忌证:心肺功能不全或其他不能耐受全麻及对补片过敏的病人;腹腔内广泛致密粘连,无法安全穿刺套管者;急腹症、腹腔感染或腹水等不适合植入人工补片者;过于巨大的切口疝(>20cm )造成腹腔镜操作空间不足者[5-6]。

(3)手术时机:对无切口感染史的切口疝可在原切口愈合后3~6个月行手术治疗,对有切口感染史的切口疝病人则要求在原切口愈合1年后才能接受手术治疗[7]。

对于已使用材料修补并感染所致复发切口疝,需在切口愈合1年后,局部组织细菌培养阴性,才可再次使用生物材料修补。

3.2手术技巧3.2.1远离原切口部位安全置入第1个穿刺套管在分离腹腔粘连时,尽量选择剪刀分离,避免电凝或超声刀的热传导所致的迟发型肠管损伤破裂。

但对于粘连严重难于分离者应中转开腹修补。

3.2.2补片的选择理想的补片材料要求防粘连、轻质、大网孔。

我院41例LIHR 均采用腹腔内网片植入法(IPOM ),要求使用具有防粘连面的复合补片[8]。

文献报告称过多的聚丙烯(重质)和小网孔补片会使新生的瘢痕组织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板状瘢痕体,这是一个过强的瘢痕组织。

轻质、大网孔的补片可使瘢痕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而非融合的板状瘢痕体,这样可降低病人术后不适或疼痛感,并更好地增加腹壁的顺应性[9-10]。

Klinge 等报告1995年以来接受补片修补腹壁疝的1070例病人中有77例因复发而再次手术。

他分析腹壁疝复发主要发生在补片边缘,提示补片与健康组织重叠不够,这是由于植入体内的补片会皱缩原补片20%以上。

因此,补片要足够大,应超过缺损边缘3~5cm,以确保在组织完全长人补片前,补片不会因皱缩而暴露缺损引起复发。

3.2.3补片的固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螺旋钉固定,二是缝线悬吊式经皮全层固定。

Cobb 等报告缝线全层固定的复发率(3.8%)要低于疝钉固定方法(5.6%)。

Rudmik 等报告两者的复发率为4.4%和4.5%。

也有作者认为单用螺旋钉固定是不牢固的,尤其当固定部位脂肪层较厚,螺旋钉(厚度约3.8mm )只能深入脂肪层,术后易引起脱落,导致复发。

因此,对于较大的缺损(直径>5cm )或肥胖病人,我们首先在腹腔镜下用不可吸收线荷包缝合疝环以关闭缺损,再用补片覆盖修补。

补片的固定采用螺旋钉联合补片四周等距离处安置不吸收缝线腹壁全层悬吊。

这样可以重建此处腹壁结构,同时保证补片与缺损周围健康腹壁最大面积重叠,降低术后复发率。

a 分离疝囊b 置入补片c 全层腹壁缝合固定d 钉枪固定图1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abc d3.3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3.3.1血清肿血清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4%,平均为11%[11],临床症状明显的血清肿占4%~5%。

少量的血清肿一般在3个月内可自行吸收,量较多、持续时间>6个月或疼痛明显时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抽吸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穿刺前应行B超检查以排除包块为疝复发所致。

为了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术后腹带加压包扎至少1个月。

因为腹带可以压迫原疝囊的死腔,减少血清肿的发生。

此外,还有报告称通过腹腔镜下全层缝合关闭缺损,用电凝烧灼疝囊内壁,亦可降低血清肿的发生率[12]。

3.3.2疼痛修补区疼痛与补片固定有关。

术后早期组织尚未长入补片,补片依靠螺旋钉或悬吊附着腹壁,当活动或咳嗽时,产生的牵张力均集中于固定处,引起疼痛。

当组织完全长入补片,补片与腹壁合为一体,疼痛将逐渐缓解[12-13]。

有些疼痛是由于缝线或疝钉对肌肉或神经压迫所致,一般可自行缓解。

若持续时间超过6~8周,则称之为慢性疼痛[14]。

治疗上除给予镇痛治疗之外还强调腹带包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