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史铁生《命若琴弦》读书笔记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价值观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被作者独特的文字和深邃的思想所吸引,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在这部散文集中,史铁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琴弦,要经历无数次的振动和磨砺,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
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追求理想和目标,以及不断地超越自我。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我认为史铁生用琴弦来比喻人生非常恰当。
人生的路途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就像琴弦需要经过磨砺才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一样,人也需要通过经历挫折和磨难才能成长和进步。
同时,史铁生也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追求和超越自我,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舒适区,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史铁生对于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和经历它。
这个思想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示,让我更加明白了追求梦想和目标的重要性,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的必要性。
总之,《命若琴弦》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散文集,它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用史铁生的思想来激励自己,不断地追求梦想和目标,并且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
赏析鲁迅《命若琴弦》
赏析鲁迅《命若琴弦》1. 文章简介《命若琴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散文。
以音乐家陈荣昌的事迹为背景,通过描述他在艰难环境下追求音乐艺术的执着与坚持,深刻揭示了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2. 人物形象刻画陈荣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他天生对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悟力和表现力。
在封建社会的压抑下,陈荣昌无法得到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培养,但他依然毫不放弃,通过自学和不懈努力,成为了一位钢琴演奏家。
文章通过陈荣昌的坚韧毅力和对音乐的热爱,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3. 内容赏析3.1. 命运的无情在社会环境的限制下,陈荣昌的追求遭到了恶劣的命运的打击。
文章中提到,陈荣昌的音乐天赋很早就被发现,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
即使如此,陈荣昌依然决心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并通过自学和倾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作者通过描写陈荣昌与命运的对抗,以及他不畏困难、奋发向前的坚定态度,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沉思考。
3.2. 对艺术的热爱音乐是陈荣昌的生命,他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都融入到音乐中,用琴弦上的音符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文章中描写了陈荣昌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不断追求音乐艺术的情景,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抚琴、排练,用音乐抵抗着命运的压迫,用音乐表达着内心深处的无法言喻的情感。
这种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与表演,与世界产生感应和对话。
4. 文学意义《命若琴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渴望,呼吁人们勇敢面对困境,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篇文章从一个音乐家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人与命运的悲剧冲突,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深入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了鲁迅作品中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5. 总结《命若琴弦》通过描写音乐家陈荣昌的事迹,向人们传递了不畏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理想的积极态度。
作者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命若琴弦人生哲理的句子
命若琴弦人生哲理的句子1. 命若琴弦,不绷紧了怎么弹出精彩乐章?就像咱努力生活,不拼一把咋知道自己行不行呢!比如那街头卖艺的盲人,不也是靠着拉紧生命的琴弦,努力弹奏出属于自己的旋律吗?2. 命若琴弦,松松垮垮可奏不出动人旋律,你说是不是?就如同那总是偷懒的人,能有啥大出息!你看隔壁的小李,每天努力拉紧自己的琴弦,现在日子过得多红火。
3. 命若琴弦,难道要随意拨弄吗?这人生啊,得用心对待,像棋手对待每一步棋一样。
你瞧老张,以前吊儿郎当,现在明白了,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命弦,生活不就变好了嘛。
4. 命若琴弦,轻易放弃怎能听到美妙声音?好比登山的人,半途而废就看不到山顶的美景。
咱村的小王,当初遇到困难差点放弃,还好坚持下来了,现在多有成就。
5. 命若琴弦,不精心调试怎么能发出和谐音符?这不就和我们的人际关系一样嘛,得用心经营。
你想想,和朋友闹矛盾了不主动去调和,那感情不就疏远了?6. 命若琴弦,乱弹一气可不行啊!人生也得有规划有节奏呀。
就像那个没头苍蝇似的小赵,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现在还没个正经事做呢。
7. 命若琴弦,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奏出激昂旋律,对不对?就像运动员为了冠军努力拼搏,他们不就是在拉紧自己生命的琴弦吗?8. 命若琴弦,你不拨动它会自己响吗?我们得主动去创造人生的精彩呀。
就像那勇敢追求梦想的人,不主动出击怎么能实现呢?你知道的那个画家,不就是自己努力争取机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9. 命若琴弦,随意对待可就辜负了这生命的馈赠!好比不好好珍惜粮食的人,是会遭报应的。
咱得像爱护宝贝一样对待自己的命弦呀。
10. 命若琴弦,你不认真调弦能弹出好曲子吗?人生也是如此啊,不认真对待怎么能有好结果?你看看那些成功的人,哪个不是精心对待自己生命的琴弦?。
《命若琴弦》读后感(6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读了现代作家史铁生的作品集《命若琴弦》,它讲的是七十岁的老瞎子带着十七岁的小瞎子走乡穿寨,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地说书卖唱,三弦琴上的琴弦断了一个又一根。
原来五十年前,老瞎子的师傅说过:只有弹过的琴弦到了一千根,用它们做药引子,那个让眼复明的药方才管用。
老瞎子抱着“要看看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信念,弹亲卖艺为生,不知不觉终于凑够一千根了,他兴冲冲地照方拿药,可是谁都说他拿的是一张白纸。
他惊呆了!在药铺前的台阶上坐了几天几夜,想起了师傅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老瞎子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他知道自己死期将至,可那孩子在等他回去。
原来当他们经过一个小山村时,小瞎子情窦初开,喜欢上一个姑娘,老瞎子劝他不要想得太好,因为他比谁“看”得都清楚。
果然,老瞎子赶回时,正是小瞎子痛不欲生之时,因为来他心爱的姑娘已经嫁人了。
等到小瞎子缓过劲来,问老瞎子:“我们为什么是瞎子呢?我也要看看世界的模样。
”老瞎子说:“要想复明,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然后用药才有效。
我记错了,所以眼睛没法治了,你还小,一定好好弹下去。
”于是,他们又像往常一样走街串巷了。
作家对于读者,呈现于文字背后而见,清晰而又模糊。
对于史铁生,我更多了一份猜想。
对于身残的史铁生,开始并没有志坚。
曾经千方百计寻找自杀机会的史铁生,不会想到今天已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
之所以能活下去,是因为它为活着找到了充分的理由。
他选择了写作,写作成了他的生存方式。
可以说,他是被生活逼上文学道路的,可他却比比别人走得更远,因为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
因为身残,他有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因为身残,他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因为身残,他更懂得了人的生存境地;所有这些,为他铸就了长远的文学道路,而且越走越远。
读完《命若琴弦》让人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重要。
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
《命若琴弦》读后感(6篇)
《命若琴弦》读后感琴声四韵,命若琴弦。
独坐于窗前,手捧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思绪随着那动人心弦的琴声,悄悄走进了只属于“他”的那个世界。
一个削瘦、佝偻的背影出现在小港的尽头,我快步跑上前去,只见那人双腿盘卷在土地上,衣服布满了尘土,打满了补丁儿。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磨满茧子的手、他是一个瞎子,他看不到外面的一切事务!他是在孤独与寂寞中度过的!我放缓了脚步,悄悄走到他的面前,他的双手在琴弦上熟练地来回拨动,好像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那柔似的小桥流水,时而刚劲有力,时而低宛回旋的琴声从未间断过。
我俯下身去用幼嫩的腔调对他说:“叔叔,您这么迈力地弹奏又没有人有闲情逸致来听,您这到底是问什么?”在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仿佛流露出了一丝微笑,用他那厚重低沉的嗓音对我说:“孩子,我是为了重见光明!师傅曾经告诉过我,这琴槽里有一个能治好我眼镜的药方,只有在我拉断一千二百跟琴弦后,才能把它打开,我就可以重见光明了!”在他年少时,他又何曾没有哭过呢?但是他的师傅却说:“只要还能哭就还有救,只要还能哭就有哭够的时候!”他原本就是一个瞎子,哪能还能重见光明的药方呢?那只不过是一张无字的白纸罢了!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光明的向往,所以他拥有了存活下来的勇气,几十年如一日的决心与战胜一切的信念!“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他的双目虽然失去了看到光明的权利,但上帝却为他的心灵开启了一扇光明之窗,他的心灵是光明而又美好的!为了一个目标,他才有了现在无人能敌的魄力与生存下去的欲望,因为他心里明白:在第一千二百根琴弦断开之时,那也是他见到光明的幸福时刻!所以不管条件有多艰苦,生活有多劳累,他都没有失去生存下去的意念!因为有梦。
所以他还在顽强地活!行于《命若琴弦》字里行间,品尝黑暗世界里的酸甜苦辣,品味当时的世态人生,一路尽是辛酸,一路尽是悲痛。
黑暗的人生之路,又是何其地坎坷与漫长!师傅并不是故意地欺骗而是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他知道,总有一天瞎子会发现,谎言终将被揭穿。
命若琴弦摘抄
命若琴弦摘抄
以下是关于“命若琴弦”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命若琴弦”是一种比喻,原指人的生命像是一根琴弦一样,稍有不慎便可能断裂。
因此,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艰难、生命危险的情况。
2. 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其中描写了一个遭遇不幸的女子:“凄凄别易语,骅骝川流早,户外群
山路,行人独愁多。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
覆陇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横。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豆蔻年,雨中客舍同。
书生意气新,窗外泪难垂。
春日秋兴发,绿竹烟笼。
女儿今别离,闻此次中忧。
命蹇时需命,命若琴弦急。
”
3. “命若琴弦”表达了人生命脆弱、不可预测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危险的警觉。
因此,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中,这个成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解读。
赏析___《命若琴弦》
赏析___《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是北宋大文豪___创作的一首诗,通过琴弦的比喻,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不仅有着精妙的表达技巧,而且从琴弦的角度出发,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
___以琴弦作为隐喻,将自己的命运与琴弦的命运相比较。
他
写道:“命如秋蓬,惊予一夕然。
”___是草木枯黄飘落的象征,暗
示命运的脆弱和不稳定。
诗中的“惊予”表达了对于命运转变的突然
之感,比喻命运如同琴弦一样忽然而变。
___以琴弦为背景,凸显
了人生无常的特点,表达了对于命运轮转的无奈。
在诗的后半部分,___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这里作者用重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加强了命运的严酷与无情。
寻觅觅和冷冷清清表达了对于命运的焦
虑和迷茫,凄凄惨惨戚戚则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苦和痛楚。
通过这
种写法,诗人将他的命运之苦与琴弦的凄凉相结合,使诗歌情感更
加深刻。
此外,___在《命若琴弦》中还运用了许多形象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弦断音绝知还宛”中的断音绝指的是弦断音止,音音不继,意味着人生的终结,命运的终结。
这种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具有力度和冲击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终结的思考。
总体来说,___的《命若琴弦》通过琴弦这一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绝无常希望。
诗歌中采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使诗作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入思考。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恐惧和思考。
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
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荒凉的企盼意义的探求——赏析史铁生《命若琴弦》“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这是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中,最能打动我的一句话。
他们带着三弦琴,四海为家,说书为生。
老瞎子的师父临终时告诉老瞎子: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副复明的药方,而他自己记错了,只弹断了八百根,所以不灵了。
老瞎子紧记师父的话,弹了五十年,盼了五十年,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才发现那药方只是一张白纸。
于是终于明白了师父的话:“……弹好了就够了。
”目的本来没有。
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于是告诉他的徒弟小瞎子:必须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让他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
人生必须有目的,希望给人力量。
老瞎子给了小瞎子一个希望,所以小瞎子能从人生的痛苦中走出,为了这个希望去拉紧琴弦。
艺术本身对于他们来说还没有成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人永远功利地希望在现实中得到实在的好处。
卖艺瞎子深知这一点,所以代代流传了这个美丽的谎言。
其实不仅是他们,人生不都是这样的吗?“事实上你唯一拥有的就是过程。
”<1>如果希望达到了,那时的希望已经不成为希望,人又有新的希望了。
因此人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满足。
希望如遥远的不可抵达的地平线。
《命若琴弦》中,史铁生告诉我们:目的是虚设的,但虚设的目的却能指导着实在的进程。
这就是人生的怪诞,也是人生的悲剧。
试想,你相有一天可能会实现,你才有了活着的动力。
一旦发现药方实际上是一张白纸时,“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准确地说,是有一端空无所系了。
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进程上弹响心弦。
”你的希望其实是无望,它成了荒凉的企盼。
正如史铁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在爬很高很高的山。
他很寂寞,于是他开始给自己讲一个故事——有一只猫,如何爬上大树,如何跳上屋顶,又如何弄到了一条鱼,又如何失去了这条鱼……他讲得镇静了……心里脚下都添了力量。
赏析李白《命若琴弦》
赏析李白《命若琴弦》《命若琴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作,该诗充满了浓烈的音乐情感和意境,通过对琴弦的比喻,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内容和结构《命若琴弦》共分为五个节段,每个节段均以“如”字开头,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的命运比喻为琴弦的振动。
诗人通过对琴弦不同状态的描绘,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全诗气势恢宏,从现实到抽象,从局部到整体,逐渐升华,将琴声与命运融为一体。
诗人通过带有音乐性质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深邃思考。
音乐情感以琴弦为主题,诗人将其与命运结合,图景动人,在读者心中勾起对生活的思考。
诗中琴弦的“若泣”、“欢笑”、“凝然不恐”等状态,通过音乐情感的运用,传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音乐性质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琴弦与命运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艺术形象和意境通过对琴弦状态的描绘,诗中呈现了一系列优美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比如,“命如青烟碧煮丹”,表达了命运悄然迸发的炽烈之势;“命如朝霞千里秋”的形象,则展示了命运带来的丰收和美好。
除了琴弦与命运的形象描绘,诗人还通过色彩的运用,增加了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将琴弦比作青烟、碧煮的丹、朝霞,笔调婉转,意境深远。
主题与意义这首诗诞生于李白的思考与感悟之中,探讨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通过琴弦的比喻,向读者传达了生命在不同阶段的起伏和变化,以及在面对命运时的态度。
诗中所表达的主题与意义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思考,也传递出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即使命运波折,也要以欢笑面对,相信命运的变化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悲观畏惧。
总结《命若琴弦》是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对琴弦的细腻描写和音乐性的表达,生动地展现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充满艺术感染力,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并鼓励积极乐观地面对挑战。
这首诗作具有普遍的意义,不论在唐代还是现代,它都能触动读者内心的共鸣。
赏析白居易《命若琴弦》
赏析白居易《命若琴弦》《命若琴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抒情诗。
这首诗以琴弦比喻人生命的短暂和变幻无常,通过描绘琴声悠扬、情感真挚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的第一句“命如琴弦短暂长”直接点明了主题。
琴弦作为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脆弱易断的特点。
诗人借此比喻人的生命如同琴弦一样,存在着短暂和易逝的特点。
人生如琴弦,与琴弦的长度相对应,有短暂和长久之分。
这种对于人生短暂的深思熟虑,让人不禁思考自己的人生,给人以警示和思考的空间。
接下来,诗人以琴声来表达对于人生的感叹和关怀。
“疏疏更相遥,其夜何苦寒。
”描绘了琴声的悠扬和空旷,仿佛在夜幕中寂寞地回响。
这种孤寂的琴声与人生的无常不禁让人思考生命的延续和无法回避的孤独。
在琴声中,人们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沮丧和消极。
他通过描绘琴声的情感真挚和优美,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以弦铮清和,音应千万邦。
”这句诗用弦音的清和与音乐的影响力,来寄寓对于人生的美好展望。
这也是诗人对于生命的一种肯定和对人类精神力量的赞颂。
《命若琴弦》以琴弦为隐喻,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和人生的类比,生动地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感悟和思考,同时向人们传递出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信息。
这首诗丰富了白居易的抒情作品,以其独特的比喻手法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读者的关注。
它也让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白居易以他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观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诗歌作品令人难以忘怀。
总之,《命若琴弦》通过琴声象征人生,以音乐的美妙来描绘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诗中充满感慨和思考,让读者在品味美好的同时,也唤起了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这首诗成为了白居易不朽的经典之一,也激励人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珍惜每一个瞬间。
史铁生《命若琴弦》经典语录
史铁生《命若琴弦》经典语录史铁生《命若琴弦》经典语录11、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史铁生《命若琴弦》2、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史铁生《命若琴弦》3、人人都称赞他那三弦子谈的讲究,轻轻漫漫的,飘飘洒洒的,疯癫狂放的,那里头有天上的日月,有地上的生灵。
——史铁生《命若琴弦》4、记住,人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得好,弹好了就够了,目的本来没有《命若琴弦》5、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去。
——史铁生《命若琴弦》6、雪停了。
铅灰色的天空中,太阳象一面闪光的小镜子。
鹞鹰在平稳地滑翔。
——史铁生《命若琴弦》7、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史铁生《命若琴弦》8、人不能没有爱,尤其不能没有所爱。
不能被爱固然可怕,但如果你爱的本能无以寄托就更可怕。
假如不能被爱是一条黑暗的小路,燃着爱的心还可以照耀着你前行,但倘若全无所爱,便如那绵绵的秋雨,把你的生活打的僵冷。
——史铁生《命若琴弦》9、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
心弦也要两个点:一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绷的过程上弹响心曲。
——史铁生《命若琴弦》10、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史铁生《命若琴弦》11、其实人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所知猜测着无穷的未知,以自己的感情勾画出世界。
每个人的世界就都不同。
——史铁生《命若琴弦》12、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史铁生《命若琴弦》13、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史铁生《命若琴弦》14、盼了多少年了呀,老瞎子想,盼了五十年了!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得,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
《命若琴弦》读后感
《命若琴弦》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命若琴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命若琴弦》里讲述了一个老瞎子和一个小瞎子的故事,他们是师徒俩,一落生就瞎了眼睛,从没有见过这个世界,靠弹三弦琴说唱为生。
整篇小说透露着悲凉的气息,阐明了人生即苦熬的过程。
老瞎子跟他师父的愿望一样,就是弹断1000根琴弦后,买药治眼睛,睁开眼看看这个世界。
结果老瞎子真的弹断了一千根琴弦,可他从师傅那儿得来的药方却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字,老瞎子很绝望,临死想到了自己的徒弟。
于是他跟自己的徒弟讲,要弹断1200根琴弦才可以看见光明。
因为他的师傅弹断了800根琴弦没能见到光明,他弹了1000根也没见到世界,他认为自己的修行还不够,又给徒弟加了200条琴弦。
不知道他的徒弟会不会坚持弹下来。
我认为自己就某件事很难坚持很久,原因有多种,第一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第二没有激励政策,第三外界的干扰信息很多,第四家庭的不支持。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错过了。
现在我终于结婚安定下来了,慢慢地我会养成自己的习惯,先养活自己,再谈爱情。
不是人有欲望,而是人即欲望,想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
现在我们知道做眼科手术可以使人返清复明,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找到对症的药就不错了,然而老师傅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头来只续了个徒弟接着传递手艺,然而老师傅真的是在认真弹,并且弹好了,真想看到史铁生写个续集,写徒弟功德圆满,重建光明了,并把三弦琴普及开来。
书中的师徒俩生来残疾,他们不是正常人,所以深刻地急切地想看见世界,然而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只有接受残缺,接受苦难,接受墙的存在我们才能好好过完自己的一生。
与人交往中,轻最是可怕,每个人都有自尊,都不愿意被别人轻视。
我觉得我如果被人轻视了,征兆很大,血会一股脑儿迸进头部,脸涨的通红,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以还击。
命若琴弦题目的含义
命若琴弦题目的含义“命若琴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命运像琴弦一样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很危险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保全自己,保全生命,养亲尽年。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通过比喻来说明人生的道理。
他认为,人的生命就像一根琴弦,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如果一个人过于追求名利,就会像琴弦一样紧绷,最终可能会断裂。
因此,庄子主张人们应该顺其自然,不要过于强求。
“命若琴弦”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人生的命运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
我们应该学会适应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因为过于追求名利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需求。
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
这样的人往往会在最后发现自己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却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相反,那些懂得珍惜生命、注重内心修养的人往往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总之,“命若琴弦”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顺应自然,不要过于追求名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关注他人的需求,关爱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命若琴弦的相关作文
命若琴弦命若琴弦每个人的生命都像一根琴弦,拥有不同的音质和强度。
有些琴弦柔和细腻,有些琴弦结实有力,而有些琴弦则是高亢激烈的。
但无论如何,每个琴弦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命运。
命若琴弦,就是说人的命运如同琴弦一样,要受到很多的考验和挑战,而且需要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和情绪,才能保持稳定的声音。
在我的生命中,我也经历了很多的考验和挑战,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根被拉扯着的琴弦,无法自主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但是,我也明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努力尝试,信念坚定,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道路,弹出自己的美妙旋律。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人影响了我,让我变得更加坚强。
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的父母。
他们是我生命中最坚强的支柱,无论我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他们总是在我身边,支持我,鼓励我,让我坚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你就像一根琴弦,每一次的拉扯都是在锻炼你的强度和韧性,你只需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坚定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弹出美妙的旋律。
”除了我的父母,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也在我的生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或是我的老师,或是我的朋友,或是我的亲人。
他们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和帮助,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但是,命若琴弦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维护。
如果一根琴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受到了损伤,就可能会出现音质不好,甚至是断裂的情况。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和疲劳之中,或者受到了心理上的创伤,也会出现身心健康的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命运。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关注自己的健康和内心的平衡。
可以通过运动、音乐、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自己,减轻压力。
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交流等方式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命若琴弦,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和信念,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无论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的生命弹奏得更加美妙,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魅力,让自己的命运更加光彩照人。
命若琴弦名词解释
命若琴弦名词解释
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才能活下去。
命若琴弦出自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
“苍茫的深山之中,匆匆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他们流窜于各个村落之间,以拉三弦说书为生。
老瞎子有一个心愿,他的师傅曾经告诉他琴槽里有一张治疗失明的药方,只有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把药方取出来抓药。
于是老瞎子天天盼、夜夜盼,盼了五十年,尽心尽力的弹断一根又一根,终于有一天大功告成了,他欣喜激动的取出了药方去药铺子抓药,结果没料想到那里面竟是一长无字的白纸。
生命本身是无意义的,你赋予它什么意义它就是什么意义。
心怀信仰,一切幸福或者痛苦的遭遇便转化为崇高的价值,于是产生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本能的顺应了天命承受的生命之重。
赏析杨绛《命若琴弦》
赏析杨绛《命若琴弦》
《命若琴弦》是杨绛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琴弦的比喻,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使人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章开篇,作者以“一生愈演愈奇,如琴弦一般被摔得奏出了悲壮的音调”来形容人的一生的曲折和磨砺。
这种描写巧妙地将人生与琴弦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深邃的哲理:生命如琴弦,经历了风雨洗礼,才能奏出绚丽的音响。
文章中,作者将琴弦比作生命的韧性和坚韧不拔。
她写道:“琴弦淡然而安详,不为名利所动,依然奏音。
”生命本身也应如琴弦般,坚韧地去面对众多的挑战和困难,但仍然能够发出动人心魄的音符。
同时,作者对人生的渺小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她写道:“众人俾狗马之形,我则鸦雀无声地藏在一卷书里。
”通过对自己的生命态度的反思,作者想要表达出人生应该有一种宁静和独立的精神境界,不受外界的干扰而保持内心的平静。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透过琴弦与生命相互呼应的意象,表达了
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琴弦如水般平静,音声令人深悟。
一弦之声,人意殊深。
”这句话凝聚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就如同琴
弦一般,平静安详,只有通过深深地悟透,才能领悟到其独特的价
值与意义。
总而言之,杨绛的《命若琴弦》通过琴弦的比喻,表达了对生
命的深刻思考和独特理解。
她认为生命应该像琴弦一般,坚韧而安详,面对一切挑战勇敢前行,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独立的精神境界。
这篇文章给予人们启示和思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加珍
惜生命,理解其中的真谛。
赏析陶渊明《命若琴弦》
赏析陶渊明《命若琴弦》《命若琴弦》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名篇,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人生哲理使其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诗歌的形式、内容和意义三个方面对该篇诗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看诗歌的形式。
《命若琴弦》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五个字。
设置得当的韵律使得诗意更加凝炼,表达更加精确。
作者调整字序、运用修辞手法,使得每个字都能恰当地发挥作用,给读者以深刻的抒情效果。
其次,我们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命若琴弦》以琴弦为形象,借以比喻人生的不易和苦痛。
诗中提到的“五十弦翕颍颍,音挟悲风生”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因为各种命运的打击而痛苦不已的心情。
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抱怨,又表达了对离别和困苦的无限怀念与思念。
通过对琴弦的形象描写,使诗歌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加深了人们对诗歌情感的共鸣。
最后,我们来解读诗歌的意义。
《命若琴弦》以琴弦暗喻人生,寄托了作者对于生命真谛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颓拆数弦断,手搏弦音稀”的表达,折射出人生的痛苦和无常,表达了陶渊明对于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然而,诗中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悲苦和抱怨,更是对人生境遇的剖析和思考,传达出应积极面对困苦与挫折的坚强意志。
综上所述,陶渊明的《命若琴弦》以其别样的艺术风格、深远的思想内涵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琴弦形象的巧妙运用,陶渊明表达了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思考与珍惜。
这首诗使读者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坚韧,感悟生命之美。
该篇诗作既是文学艺术的典范,也是人生哲学的精华,不愧为陶渊明诗歌创作中的杰作之一。
(字数:815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探索生命的密码 (1)二、象征主义为读者留下了遐思 (3)三、虚无飘渺的希望让读者领略了悲凉 (3)四、顿悟于极限让读者体会到了凄苦 (4)五、满足于“优哉游哉”是对人自身的超越 (5)六、“情”会让人“着魔” (6)七、美丽的谎言与勇气同样美丽 (7)参考文献 (8)史铁生小说《命若琴弦》解读摘要:小说《命若琴弦》讲述了一老一少两个说书人,两个人物两种人生,表面上看一个是早晨,一个是黄昏,但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两者命运的延续和重合:老瞎子是小瞎子的未来,小瞎子是老瞎子的过去,他们就像人生的两个半圆,各自填补着空白,一个是前半生,一个是后半生,两段经历组成了完整的一生,上演了一个或千万个“瞎子”的命运。
在《命若琴弦》里没有深沉的做作,平静甚至是平淡中,浅白甚至是直白地告诉读者一个命定的无需太多思考的命题:人的“命就在这琴弦上,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小说讲述老少两代瞎子的故事,在生存的绝境中,对爱的渴望与宿命构成不可克服的冲突。
小说直击人的心灵幽暗处,微弱的光亮闪烁着生命无奈的坚韧。
《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
本文对小说《命若琴弦》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史铁生;生命;命运;解读小说《命若琴弦》讲述了一个命运的故事。
在《命若琴弦》里描述了一老一少两个说书人,两个人物两种人生,表面上看一个是早晨,一个是黄昏,但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两者命运的延续和重合:老瞎子是小瞎子的未来,小瞎子是老瞎子的过去,他们就像人生的两个半圆,各自填补着空白,一个是前半生,一个是后半生,两段经历组成了完整的一生,上演了一个或千万个“瞎子”的命运。
小说《命若琴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直面苦难、超越苦难、感恩苦难,以永恒的生命之舞来书写抗争与超越的寓言。
本文拟对小说《命若琴弦》进行解读。
一、探索生命的密码《命若琴弦》的主人公是一老一少两个瞎子。
老瞎子七十岁,小瞎子才十七。
他们每人一把三弦琴,依一支盲杖,翻山越岭,走乡过村,靠弹唱说书为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便为整篇小说定下了悲剧的基调,让你感觉到一种直逼心底的生命的沉重与无奈。
然而,一老一少两个人心里却满怀着激情和梦想。
老瞎子从二十岁起就有一个执着的信念:一根一根真正弹断一千根琴弦。
因为真正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从琴槽中取出师父临终留给他的药方,凭它抓到治好眼病的良药。
为着这样的一个朴素而足以改变自己生命颜色的愿望,老瞎子已经情真意切地弹奏了五十年,第一千根断弦即将出现。
与老瞎子相比,小瞎子对世界和人生则有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永远令他着迷的神奇的电匣子、遥远的地方和稀奇古怪的事物使他幻想不断、还有那曲折的油狼(游廊)……在野羊坳,他还喜欢上了甜美清秀的女孩子兰秀儿,青春的躁动在血液里奔腾跳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瞎子可爱和浓密的生活诗意。
然而真实的命运总是残酷的。
当老瞎子终于弹断一千根琴弦,虔诚地从琴槽里取出师父的药方时,发现竟然是一张无字白纸,他几乎崩溃了,“老瞎子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子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一个人”。
追求光明的理想破灭了,他的精神受到乐毁灭性打击,那种绝望的心情我们是可以想象的。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然而,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人的“生命就像在非常严肃的场合的一场游戏,在所有生命都必将终结的阴影下,它顽强地生长,渴望着超越”。
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要在无法超越之中获得超越,要绝处逢生。
绝望中的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
一句“弹好了就够了”是多么重要的暗示。
老瞎子此刻“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他终于体会到了当年师父的“久久不言语”所承载的重量,正是这虚设的目的支撑着他“真正地弹断”那一千根琴弦。
“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真正地弹断”每一根琴弦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
此时的小瞎子因心爱姑娘的出嫁而对活着彻底心灰意冷,他开始意识到了人生的悲情与无望,年少无忧走到了尽头。
当老瞎子在深山里找到陷入绝望的小瞎子时,“小瞎子正跌倒在雪地里,一动不动,想那么等死。
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衰。
”于是,两位孤苦的瞎子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中,演绎了一场凄美、感人的人生剧。
老瞎子要像他师傅一样,要为他的徒弟小瞎子指明这条超越之路。
老瞎子告诉小瞎子复明药方的药引子,“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最后把那张无字的白纸又封在了小瞎子的琴槽里,让小瞎子“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
当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悲凉,而是坚韧的毅力、对生命过程执着的追求和美好的期盼,是强烈的生存动力。
正如史铁生自己所说:“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和悲壮。
……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创造意义”!二、象征主义为读者留下了遐思“群山”、“走路”、“琴弦”、“瞎子”、“药方”,无不包含着太多太多的难以言传的丰富情景和象征意味。
然而,谁又能否认这是作者以“真人真事”的姿态与我们倾心交谈?谁能说老少瞎子仅是“象征”而不是生命欲四溢的活人呢?用传统的文论概括,《命若琴弦》的“基调”又实在是“立足现实”的,大可以归入“民族文化派”。
同时,如果说中国的“结构主义”小说则侧重“形而上”的生命本体意义的追寻,则《命若琴弦》又恰恰表现了极浓烈的生命感觉,极丰富的内心体验,极严肃的关于本体存在价值的“形而上”思考,因此不难跻身于“结构主义小说”之列。
然而,从阐释和体验的角度上说来,《命若琴弦》作为象征小说,正好为阅读者留下了神游乎六合的广阔天地。
文字背后的含义为联想所填补,为遐思所演绎,解读者于“解构”的同时拨响了自己的生命之弦,审美之弦,正如阐释学大家伽达默尔说的:“由此,艺术作品就被理解为生命之完美的象征性再现,每一种体验似乎正走向这种再现,因此,艺术作品本身就表明为审美经历的对象,这便得出一个美学结论:所谓的体验艺术则是真正的艺术。
”其实,见仁见智,连“象征”二字也是因读者而异的。
对于这一部分感觉着"微雨夜来过”却依然“不知春草生”的读者,弹琴与生存、琴弦与命运、赶路与追寻过程并未构成对应关系,无非是老瞎子上了师父的当,辛辛苦苦奔波了半个世纪,终于发现了可以让自己重见天日的药方只是一方白纸,而后又以同样的方式欺骗了自己的徒弟小瞎子而已。
可是对于“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而且“一停下来就会变成石头”的远足者,小说中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对话,都会拨响他们记忆中的交响曲。
对于那些“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先天和后天、眼睛和心灵的失明者们,“走”和“弹琴”三个字下面,该有多少美丽而凄凉的故事啊!三、虚无飘渺的希望让读者领略了悲凉老少瞎子的希望似乎很真实:“能看一回,好好看一回,怎么都是值得的。
”殊不知过客的听和瞎子的看终不过同是虚无飘渺,是自己善良的愿望所铸成的幻影。
再扩而大之,不跛不瞎而不可一世,甚至似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鲜花著锦”而“烈火烹油”又能如何呢?结果不依旧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吗?活着或者不跛不瞎地活着并不意味着一切。
倘若没有一种“走下去”的精神力量去抵御命运的定罚,无论何人都不会比老少瞎子们更其幸运。
倒是老庄略胜一筹,道破了天下万物生于有,而有生于无。
四壁中空,方有房屋,器皿中空,方可实用。
“可见谓之有,不可见遂谓之无,其实动静有时而阴阳常在,有无无异也”。
“我想睁开眼看看,师父,我想睁开眼看看!哪怕就一回。
”“你真那么想吗?”“真想,真想——”“那就弹你的琴弦,”老瞎子说:“一根一根尽力地弹吧。
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于是,老瞎子生命的“熄灭”,希望的“无”,变成了小瞎子绷紧的琴弦,变成了“复明有望”的“有”。
无论是师傅还是徒弟,“有”的破灭和它的实现在相同的时间空间,以相同的形式完成了,这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悖论。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如果说小说开始时是一种神秘而平淡的介绍语气,那么类乎开头的结束便是走入虚无且是走出虚无的悲壮,这里的超越时间空间,起点归宿,甚至“无所谓谁是谁”的“走”,是临刑,也是将婚,是行刺,也是朝圣,是赴约,也是失恋,是踌躇满志,也是万念俱灰,其激动人心完全不下于那首奥运会的主题歌:“每当我们出征,熊熊的火焰燃烧在我们胸膛。
”四、顿悟于极限让读者体会到了凄苦当老瞎子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之奔波了半个世纪的复明之药方乃是一方白纸的时候,当“吸引他活下去、唱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时,他达到了自己全部能力的极限,败倒在命运老人脚下。
他的心死了:“面容也憔悴,呼吸也孱弱,嗓音也沙哑了,完全变了一个人。
”他感觉到自己在一节节地熄灭,因此他“骨头一样的眼珠在询问苍天,脸色也变成骨头一样的苍白”。
——像绝望的屈原夫子、刑余的太史公、写作《野草》之际的鲁迅,老瞎子虽然还“活着”,但其精神或曰灵魂却已经真真切切地“死”过了一回。
他必然绝望,他必须绝望,他没法不绝望。
然而,恰在绝望之际,他“悟”了,他一下子明白了——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地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那么快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弦”扯紧,虽然那东西是虚设。
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
他的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
“你别死,再活几年,你就能睁眼看一回了。
”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
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不错,那意思就是说:目的本来没有。
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
至此,可以说老瞎子那五十年的生命之弦没有白弹,五十年的汗水和琴声不是白纸,不是虚无。
尽管他永远睁不开那骨头一般的眼,可他一定听到那个浑厚的声音:“你走上了达到你的伟大的路!自来你的最危险的、现在成为你的最后的庇护所!你走上了达到你的伟大的路,现在临于绝地便是你的最高勇敢!”(尼采)其实,“哲学最崇高的努力,至多不过是隐隐约约地指出欲望、希望,或者顶多也仅仅揭示一种未来状态的可能性”(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