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教案(用)
命若琴弦 ---上课用
![命若琴弦 ---上课用](https://img.taocdn.com/s3/m/ab6639e6856a561252d36f54.png)
•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 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 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 痛苦。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 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 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 便是生命之途。——史铁生《写作的事》
•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 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 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 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 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岸........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甚至一万个精神的理 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物过程,更是一个 充实、旺盛、快乐和镇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
• 躜动 鹞鹰 肋条 拎了 蹚起来 呛人 • 挎包 獾 啃 鼓捣 掬水 打岔
检测:
野羊坳 嗤嗤
• 吱声 脊背 吭声 嘟囔
• 譬如 铿锵 撅着 话茬 • 窗棂 摩挲 打盹 鼾声
嶙峋
蹿到 怏怏
裸露
嘈杂 焖饭
疯癫
戛然而止 闷头
• 喧嚣 叨咕 炽热 恓惶
• 篝火 怦怦 气喘吁吁
蹒跚
孱弱
皑皑
返璞归真
蹑手蹑脚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速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 2、时间:5分钟
• 当堂训练: • 写下你这节课的收获?
•
生命是一条河,生是此岸,死是彼 岸........ 写作就是要为生存找一个甚至一 万个精神的理由,以便生活不只是一个生 物过程,更是一个充实、旺盛、快乐和镇 静的精神过程。 ------史铁生
命若琴弦教案
![命若琴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2d26e4e2bd960591c6778f.png)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命若琴弦》教案课型:讲读课教学类型:综合训练型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力求达到共鸣。
2.分析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就是史铁生,他曾经荣获“2002年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因病至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
现在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仍坚持写作,哪怕一天只写几行。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力作《命若琴弦》。
一、阅读课文,整理故事情节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
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3.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明确:奋斗目标。
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
小瞎子喜欢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对感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4.他们的目标实现没有?明确:没有。
老瞎子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药方是一张白纸。
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二、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整理思路,回答:1.老瞎子的人生:(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015fe76c175f0e7dd13786.png)
动作:蹒蹒跚跚 神态: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沙 哑、骨头一样的眼珠、脸色骨头一样 的苍白
种种细节表明老瞎子:
深受打击、万念俱灰
❖那么他就此绝望了吗?在 寻找小瞎子的路上他顿悟 到了什么?请精读课文的 第七、八部分,划出有哲 理性的句子。
❖ 1、得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
❖
2、重要的是从那绷紧的过程中得到欢乐
❖ 3、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目的本来没有。
❖ 4、一根琴弦需要两个点才能拉紧。心弦也要两个点——一 头是追求,一头是目的——你才能在中间这紧绷的过程上弹 响心曲
❖
5、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 拉不紧就弹不响。
体悟作者的人生哲理(结合本文的故事)
❖老瞎子是顿悟了,可少不更事的 小瞎子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呢?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可见, 小瞎子的( )断了
那么老瞎子是如何拯救小瞎子的?
小瞎子
1、老瞎子为什么要把无字的药方给 小瞎子?还将琴弦数改为弹断1200 根?
2、小瞎子会重复老瞎子的路吗? 3、老瞎子暗指史铁生自己吗?
❖ 老瞎子传递给小瞎子的不仅仅是一张无字白 纸,更是活下去的希望。弹断1200根琴弦, 是小瞎子的目标,让小瞎子重新找到了生命 的意义,有了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仍然牢记于我心。
或许,这就是生活。
2、通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生 平和结合自身实际,感悟生命 的意义。
学法指导:
1、篇幅较长,扫读、精读相结 合,注意把握关键句
2、结合作者身世背景及创作作 品,把握小说的深层内涵
预习检测:
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 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 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 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住在破败不堪的小 庙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大学语文第三节《命若琴弦》
![大学语文第三节《命若琴弦》](https://img.taocdn.com/s3/m/26423de0852458fb760b5641.png)
想
义。生命的残缺,人生的虚无状态,反而为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和
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命若琴弦》
人 (六)艺术分析
1.叙述朴素 文 语言自然质朴,极少直接抒情的文字,作者的情感态度
隐藏的故事背后。 2.结构清晰 理 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人物少,故事简单, 首位对应。 3.感情真挚 想 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 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 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 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理
代文学的创作与评论均发生重要变化的一年, “寻根小说”和
“先锋小说”这两类“新的、更切近于八十年代中国体验”的作
品,以不同以前的思想模式、变革的叙述方式和艺术形态,使小
想
说走出文革的阴影,面对正在裂变的世界、中国社会和人的生存
方式。此时,史铁生亦在创作道路上作出选择,那是一条“寻根”
与“先锋”结合的独特的路。
理
个人都是残疾的。站在这个角度上,才能读懂这个带有寓言性质
的两个瞎子的故事,才能看到人存在的本质困境,才能看到信仰
的力量与意义。(鲁迅的散文《过客》)
想
《命若琴弦》
人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生平
文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理
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
《命若琴弦》
人 (3)对生命意义和生命轮回的探求
文
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史铁生的答案是目的要虚设意义在过程。在
读史铁生之时,常会使我们想到加缪。加缪认为荒谬是人与世界之间
理
高中语文_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高中语文《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183760080eb6294dc886c61.png)
《命若琴弦》一、导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大家觉得生命像什么?……如果生命像一根琴弦,又赋予了生命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小说《命若琴弦》,来聆听史铁生先生的心声。
二、学习目标通过品味小说的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生命的哲理。
三、整体感知读懂一篇小说就是多活一次人生,这篇小说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呢?下面先来交流小说的故事梗概。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每人一把三弦琴,以说书为生。
老瞎子为了重见光明,50年里用心弹断1000根琴弦,可是打开琴槽,却发现珍藏了50年的药方竟然是一张无字的白纸。
为了让小瞎子好好活下去,老瞎子没有把真相告诉他,他郑重地把那张白纸封进了小瞎子的琴槽,告诉他得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
四、对话文本老瞎子和小瞎子的人生紧紧地和琴弦拴在了一起,命若琴弦,在课文中有没有点题的句子呢?明确:咱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的。
P55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P70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
P71三句一样的话——点题的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一样的?我们就此为分界线把小说分成三个部分,“如命一般”的琴弦在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生命中意味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文本找出相关的语句(紧扣琴弦),反复诵读,仔细品味人物的内心感受,写下你的理解。
五、对话文本(一)咱的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的。
P551”——三弦子是瞎子的命,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要紧紧地抓在手里,不仅仅是生存的手艺,也是重见光明的药方引子。
内心是充实踏实的。
2、“我就没听您说过,”小瞎子把“有”字说得重。
你爹让你跟了我来,是为让你弹好三弦子,学会说书。
”“可咱们不是叫花子,咱们有手艺。
”——在老瞎子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三弦琴,是他们生存的手艺,会让他们活得有尊严。
3——对于老瞎子来说,这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活着的唯一追求。
4、老瞎子再也没做声,显得有些激动,双手搭在膝盖上,两颗骨头一样的眼珠对着苍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命若琴弦》教案
![《命若琴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e88c5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9c.png)
《命若琴弦》教案第一篇:《命若琴弦》教案《命若琴弦》教案课型:讲读课教学类型:综合训练型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力求达到共鸣。
2.分析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曾经有个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就是史铁生,他曾经荣获“2002年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在授奖词中高度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下面我们就进一步了解一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经历过插队等一系列动荡,在风华正茂的21岁忽然因病至瘫,从此在轮椅上一坐就是30年。
1998年疾病再次袭来,他几乎失去肾脏。
他曾想过自杀,但最终找到了文学之路来解放自己。
现在他一周要做三次透析,但他仍坚持写作,哪怕一天只写几行。
他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
”他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篇力作《命若琴弦》。
一、阅读课文,整理故事情节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2.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
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
1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3.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明确:奋斗目标。
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
小瞎子喜欢一个叫兰秀儿的女孩,对感情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4.他们的目标实现没有?明确:没有。
老瞎子为之奋斗了一生的药方是一张白纸。
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二、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整理思路,回答:1.老瞎子的人生:(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d3dd3f976c66137ef0619c1.png)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品读解读文本中的重要语句,归纳文本主旨2、通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生平和结合自身实际,感悟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大屏幕展示)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他用他战斗的一生告诉我们,是生命,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一定要发出耀眼的光芒(教师活动:导入新课,板书题目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导语,对史铁生及他的小说有进一步的了解。
)设计意图:利用华语文学对史铁生的授奖词让学生对史铁生有发自内心的敬仰,从而对本篇小说有浓厚的兴趣,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二)学法指导:1、由于篇幅较长,学会扫读。
快速阅读文章的前半部分(开头至P67“兰秀儿并不躲”),勾画重要的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相关语句。
2、细读文章的后半部分(从P67“就是这天晚上”至结尾),熟悉文本的上下文语境,勾画能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
设计意图:因为本篇小说特别长,即使学生已经预习了一节课,但对于文本的主要内容并未完全的掌握,所以,教师要强调两种不同的读法,以期好钢用在刀刃上,迅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三)预习成果展示:(5分钟)1、故事围绕着和两个人物展开2、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和3、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写和4、文章的最后,主要写教师活动:聆听点拨纠正学生的回答学生活动:积极回答问题,聆听同学的答案。
)设计意图:利用4个小问题,快速理清小说的情节和小说的基本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
)(四)品读文本:(15分钟)细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对其品读和解读,把握老瞎子寻药前后的心理变化A、老瞎子寻药前的心理:1、老瞎子寻药前的心理是——(用词语概括)2、细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对其品读和解读。
要求:有序(1找2读3鉴赏)有理(抓住关键词,分析头头是道)有文采(语言流畅有表现力)示例:P56:“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说的。
2.4 命若琴弦 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 鲁人选修
![2.4 命若琴弦 教案第二课时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 鲁人选修](https://img.taocdn.com/s3/m/4c17a90af18583d04964593e.png)
命若琴弦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体会本文深沉诚挚的情感。
2.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理解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课文讲解1.课文分析(1)人物形象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子师徒,以说唱为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
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聊聊数语,勾勒出两个主人公生存的困境老瞎子:依照师父给的妙方,以为认真弹断1000根琴弦之后就能看到世界。
可惜希望破灭,那个支撑他一辈子的药方居然是一张白纸!“他只是不想动弹,吸引这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
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耳的曲子。
老瞎子的心弦断了。
现在发现那目的原来也是空的。
老瞎子在一个小客店里住了很久,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
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一天天迅速衰老。
”——支撑生命的信念轰然倒塌,目的本来没有小瞎子:涉世未深,经历了爱情的萌芽与幻灭,绝望之际从老瞎子那里继承了看世界的希望,但需要弹断的琴弦也从1000根变成了1200根。
“小瞎子正跌到在雪地里,一动也不动,想那么等死。
老瞎子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
老瞎子把他拖进一个山洞,他也无力反抗。
”“…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
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
‟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因为懂得,那绝不是装出来的悲哀,所以慈悲(2)艺术特色A、叙述朴素、结构清晰、感情真挚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自然质朴,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发表)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发表)](https://img.taocdn.com/s3/m/63a7a01f55270722192ef7ae.png)
发表于《语文教学之友》2012年第十期。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命若琴弦》教学设计设计:山东滨州滨城区二中曹真真教学设想《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
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问题引导,概括情节1.预设问题:⑴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明确:瞎子师徒,弹琴说书。
⑵他们在哪里弹琴说书?住在什么地方?他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明确:在一片荒凉、偏僻的大山里。
住在破败不堪的小庙里。
环境恶劣,条件艰苦。
⑶为什么生活环境恶劣,整天奔忙劳碌,瞎子师徒却很快乐呢?他们兴致勃勃地翻山越岭、弹琴说书的动力是什么?明确:奋斗目标。
老瞎子的师傅在他的琴槽里放了一张药方,只要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就可以取出药方去抓治好眼睛的药。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c00af93a6c30c2259019eaa.png)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南昌市第二中学邱慧教材分析《命若琴弦》是高中语文读本2里的史铁生的一篇中篇小说。
故事以一对以说唱为生的瞎子师徒为中心。
老瞎子从师傅那里得到了一张药方,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取出药房再服下那付药,就可以看到世界。
为了这个目的,老瞎子走过了50年风雨坎坷之路,每天和小瞎子攀山越岭,走遍大村小舍,用心去弹自己的琴。
可是在野羊坳村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弦后,老瞎子才知道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
老瞎子的生活目标轰然倒塌,坚持他一辈子的理想在瞬间破灭。
他曾沮丧不已,可是为了小瞎子,他把目标虚设到更远,给小瞎子也开了药方:弹断一千二百根。
靠着这个脆弱的信念,他们依然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自然质朴,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更为重要的是史铁生以一个寓言式的小说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这一千根琴弦就是老瞎子的灯塔,指引着他不断突围,不断追求生命的目标,找寻生命的意义。
生命本是残缺,人生本是虚无,但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就为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和小瞎子一样,在经历了无尽的绝望和折磨之后,最终还是继续上路,继续说书卖唱了,生命也在这两代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体现出别味的深沉与厚重。
教学目标A. 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及人物的细节描写2、学会长文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B. 过程与方法3、掌握对话阅读、自主朗读、共鸣朗读等阅读方法4、结合作者史铁生来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深意C. 情感态度价值观5、结合自身经历仔细体会文章想要传递的深刻内涵,学会珍惜,追求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议论语句,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难点:将作者、文章、自己结合起来体会文章所透露的对生命过程的无限追求。
2.4 命若琴弦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
![2.4 命若琴弦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鲁人选修 中国现当代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776a904bad02de80d4d8403e.png)
命若琴弦一、设计理念1、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和拓展,让学生深入阅读、自主阅读,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2、挖掘学生的潜能,以点拨为支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思路1、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安排学生预习,解决疑难字词。
2、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整体感知的环节中,要求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探究文本信息的能力;在研习文本的环节中,培养学生品读细节的能力,体味人生哲理;在拓展延伸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3、感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多元交流,感悟生命历程。
三、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深处,学会分析小说中的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自主朗读、对话阅读等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各自的生活阅历和生命历程,理解文本内涵,从而让学生树立起前进的目标,追求生命过程的充实。
教学重点:赏析文本细节,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体验生命过程的实际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略读中探究文本信息,精读中品味文中细节与哲理,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的深层内涵。
四、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展示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解决方式:学生自由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名言警句对生命进行初步感知。
【幻灯片】谈一谈:生命1、导入新课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是有着沉甸甸的分量的。
但是,有的人却把自己的生命系在了细细的琴弦上。
这就不免让我们产生了疑问:细细的琴弦如何承载起生命的重量?今天,让我们在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中来寻找答案。
【幻灯片】命若琴弦史铁生2、文本阅读(1)初读感知,梳理情节。
【幻灯片】读一读: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解决方式:学生相互补充,完成故事复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梳理情节,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2)再读文本,品味细节。
【品一品】文中相关的细节描写①老瞎子刚刚弹断1000根琴弦时的心情如何?请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理解。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鲁人选修 命若琴弦 教案2
![高中语文 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 鲁人选修 命若琴弦 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319f1f2856a561252d36f5c.png)
《命若琴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了解史铁生,培养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
理解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2、过程方法:与文本对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直觉,理解老瞎子的生命历程品味人物情感,体悟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直面人生苦难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活出精彩人生。
教学重点:体会本文传达出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意蕴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人生中失望总是难免的,生命难免会遭受苦难,那么我们该如何跨越困境,活出精彩的人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命若琴弦》,相信这篇课文将给你以人生的启迪。
二、初读感知:本文讲述了一老一少两个瞎子的故事,同学们读后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什么?三、走进文本深入探究(一)课文的题目是《命若琴弦》,“若”是什么意思?(像,好像;题目的意思是:人的命像琴弦。
)请大家浏览课文,找出文章中点题的句子。
(生齐读: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师:这是一个意蕴深刻的句子,人的命怎么会像琴弦呢?如何理解“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也就够了。
”我想老瞎子的生命历程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最形象的诠释。
老瞎子有过拉紧弦的生活吗?(生答:有)但是当老瞎子发现师父传给他的药方是假的时候,他的心弦断了。
(二)自由朗读1——64段,讨论:“拉紧弦”和“断了弦”的老瞎子各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说一说。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拨、追问。
朗读体验。
参考:“拉紧弦”的老瞎子1、第1段:老少瞎子跋涉于荒芜的山野之间,生活贫困艰辛,却逆风飞扬。
2、第8段:“咱们不是叫花子,咱们有手艺。
”表现了老瞎子在生活精神上的自尊与无穷的追求,3、是什么让这两瞎子这么从容地生活于底层的贫困之中?请用原文的一句话解释老瞎子拥有这种心态的原因。
(明确:“咱这命就在这几根弦上,……”卑微的生命有存活的原动力——睁眼看到世界。
)4、第22段对他五十年的心路历程作了高度的概括,朗读体验。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334f4476c66137ef06190e.png)
《命若琴弦》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南昌市第二中学邱慧教材分析《命若琴弦》是高中语文读本2里的史铁生的一篇中篇小说。
故事以一对以说唱为生的瞎子师徒为中心。
老瞎子从师傅那里得到了一张药方,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取出药房再服下那付药,就可以看到世界。
为了这个目的,老瞎子走过了50年风雨坎坷之路,每天和小瞎子攀山越岭,走遍大村小舍,用心去弹自己的琴。
可是在野羊坳村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弦后,老瞎子才知道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
老瞎子的生活目标轰然倒塌,坚持他一辈子的理想在瞬间破灭。
他曾沮丧不已,可是为了小瞎子,他把目标虚设到更远,给小瞎子也开了药方:弹断一千二百根。
靠着这个脆弱的信念,他们依然顽强地踏上了人生之路。
作品基本上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语言自然质朴,描写细致深切,比如小瞎子爱情萌芽的朦胧和甜蜜,爱情失去之后的绝望和痛苦,老瞎子对光明和信念的极度渴望,希望破灭之后的伤心和无助,以及两代人之间相依为命的深厚感情,都表现得真挚感人。
更为重要的是史铁生以一个寓言式的小说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这一千根琴弦就是老瞎子的灯塔,指引着他不断突围,不断追求生命的目标,找寻生命的意义。
生命本是残缺,人生本是虚无,但人战胜自己、超越困境就为证明存在的意义敞开了可能性空间。
《命若琴弦》里的老瞎子和小瞎子一样,在经历了无尽的绝望和折磨之后,最终还是继续上路,继续说书卖唱了,生命也在这两代人身上得到了传承和延续,体现出别味的深沉与厚重。
教学目标A. 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及人物的细节描写2、学会长文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B. 过程与方法3、掌握对话阅读、自主朗读、共鸣朗读等阅读方法4、结合作者史铁生来更深刻地领悟文章的深意C. 情感态度价值观5、结合自身经历仔细体会文章想要传递的深刻内涵,学会珍惜,追求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议论语句,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难点:将作者、文章、自己结合起来体会文章所透露的对生命过程的无限追求。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册 《命若琴弦》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必修第二册 《命若琴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805ac9336c1eb91b375d7b.png)
《命若琴弦》教案一、设计理念:1 、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和拓展,让学生深入阅读、自主阅读、学会阅读。
同时要让学生有阅读、有合作、有探讨。
2、挖掘学生的潜能,老师要以情感为动力。
以点拨为支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要海纳百川,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知识,教学中要有随机应变、满腹经纶的激情,从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设计思路:1、课前先要让学生整理思路,培养学生探究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把握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
2、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在朗读与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彼此探讨,揣摩课文的内容与本文所包含的哲理。
3、老师甘当“琴师”,要善于拨动“琴弦”,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情,品出味。
4、感悟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一个“生活的精彩在于过程的诠释”话题作文导写训练,让学生进行多元交流,感悟生命历程。
三、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领悟本文所传达出的人生哲理,要让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共鸣。
2、技能目标:学会分析小说的环境特点,让学生掌握对话阅读、自主朗读、共鸣朗读等阅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各自的生活阅历和生命历程,理解本文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珍惜拥有,追求过程的完满。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议论语句,感知文章深刻内容.教学难点:理解体验“生命的精髓在于过程”。
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悟课文的深层内涵。
对话法:让学生在对话中得到情感的流露,教师要适宜点拨。
开拓法: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导向课外,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瞎子是看不见东西的,没有光明,没有希望,他看不见自己最亲密的朋友,看不见世间的一切,甚至连他自己长成什么样子,他也无从知晓,同学们,请你们全体闭上眼睛,当五分钟的瞎子,思考问题:我是瞎子,我该如何去描绘我未来的前途,我还有追求吗?我还会努力去执着生命的精髓吗?组织准备:以同桌两个人为单位,互相进行述说。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语文_命若琴弦教学课件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fd1be46edb6f1afe001fc0.png)
A、(5分钟)老瞎子寻药前的心理 1、用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 急切、期盼、渴望、日思夜想
2、细读相关段落,找出相关语句,并对其品读和解读
要求:有序(1找2读3鉴赏)有理(抓住关键词,分析头 头是道)有文采(语言流畅有表现力)
示例:P56:“咱这命就在这几根琴弦上,您师父我师爷 说的。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 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 就能看见东西了。我听您说过一千遍了。”(“一千 遍”是数量词, 说了一千遍,每天都在说,嘴里说着, 心里想着,无比期盼)
2、通过熟读文本、了解作者生平和结 合自身实际,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法指导
1、由于篇幅较长,学会扫读。快速阅读文章的前 半部分(开头至P67“兰秀儿并不躲”),勾 画重要的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相 关语句。
2、细读文章的后半部分(从P67“就是这天晚上” 至结尾),熟悉文本的上下文语境,勾画能揭 示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
P66:“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要不怎么着? 就这么死了去?”(不服气,不甘心,如果看不 到,就死不瞑目。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每一个 毛孔,每一滴血液都在期盼,满满的期盼)
B、(5分钟)老瞎子寻药后的心理:先是
崩溃、绝望
P69:琴柄上空荡荡已经没了琴弦,”“老瞎子面容也憔 悴,呼吸也孱弱,嗓子也沙哑了,完全像变了个人。 (肖像描写:三个 “也”字连续使用,是内心绝望透 顶的外在表现)
史铁生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华语文学杰出 成就奖获得者史铁生的授奖词(1分 钟)
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 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 乐。他用他战斗的一生告诉我们,是 生命,哪怕是残缺的生命,也一定要 发出耀眼的光芒。
浅谈《命若琴弦》的教学设计
![浅谈《命若琴弦》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5cc85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6.png)
浅谈《命若琴弦》的教学设计12000字的文本,45分钟的课堂。
人生目的本虚设的主题,不断规划目标管理梦想的校园氛围。
一个残疾的中年人对人生困境的哲学思考,一群未经人生风浪、不谙世事的初二学子。
《命若琴弦》的教学存在着诸多可设计的点,作为初中提升类自选课程,笔者把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定位在以下方面:贴近学生的认知,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实现老师的高位引领,在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的同时走进作家构筑的生命意识的世界。
并且,本着“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教学理念,课堂上采用品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个别化。
为此,笔者确定了如下设计思路:“以学定教,以法导学”。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学生自读文本,写出阅读疑问。
第二步,小组认领疑问进行讨论,解答同学疑问。
第三步,老师收集共性疑问,示范解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疑问。
在第一步,笔者收集上来10个疑问,经过小组的热烈讨论和同学们的积极补充,基本上解决了相对简单的关于情节等细节问题。
经过筛选,阅读障碍基本上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为了突出问题的指向性,经过和提问者沟通,将问题表述如下:1.文中多次写老瞎子“骨头一样的眼珠”,是重复吗?为什么?(王紫合)2.怎么理解“你的命就在琴弦上”?(刘子川)3.这篇文章和作者的生命体验之间有什么关系?史铁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严晚情)针对共性疑问,笔者把教学重点定位在“人物描写和小说主题”的解读上。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以法导学”,通过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具体操作如下:一、采用示例法带着学生研读问题1研读方法提示:1.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标上序号ƒ……;2.对比找出句子间表述的异同,体会人物所思所想和心情的不同。
经过小组研读、讨论和补充,学生研读出如下结果:重复的用意在于强化人物特征,突出人物情绪的变化:由期待激动到伤心痛苦到绝望无言。
二、运用研读问题1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2怎么理解“你的命就在琴弦上”?由于有了研读问题1的方法示例,同学们很快在文中找到了三处“你的命就在琴弦上”的描写,并且通过小组间的不断碰撞、质疑、补充,基本上能够结合上下文语境自主解读出如下理解:“琴弦”是瞎子活下去的希望,虽然药方是一张白纸,弹断1000根琴弦就能复明的目的是不能实现的,是荒诞的,甚至是绝望的,但是也正因为有了弹断1000根琴弦的目标,才使老瞎子的生活叮叮当当有了生气,使老瞎子在为1000根琴弦奔忙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和满足,创造了生命过程的精彩。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a67b31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a.png)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张桂珍
【期刊名称】《课外阅读:中下》
【年(卷),期】2012(000)016
【摘要】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自主走进文本语言,领悟蕴含的人生哲理。
2.研讨交流,学会筛选重要的文本信息,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
3.树立目标,追求过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富含哲理性的议论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体验“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
【总页数】1页(P191-191)
【作者】张桂珍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一中学,山东滨州25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走出人生的困境?
——《命若琴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极负盛名的一部短篇小说, 其中饱含着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对救赎之路的探索,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史铁生生命哲学的寓言。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笔者设计课上简单回顾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在此基础上,品读重点段落,通过问题引导、合作探究等形式探究小说主题。
让学生把握“命若琴弦”的含义,领悟走出人生困境需要目标的引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中获得欢乐等主题内涵。
课前预习
1.阅读《命若琴弦》导学案中史铁生的“人生经历”“文学成就”“作品摘抄”等内容,了解作者。
2.自读小说,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入,激发兴趣
课间播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刘伟的钢琴曲。
多媒体展示: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刘伟
导语:刘伟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会游泳,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9岁学会用脚弹钢琴,一年就达到手弹钢琴专业七级的水平,23岁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刘伟的生命有严重的缺憾,但他找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为之不懈奋斗,成功走出了人生的困境。
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探讨的也是人如何走出困境的问题,小说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救赎之路?让我们走进《命若琴弦》寻找答案。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介绍作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2)概括故事情节
1.字音
躜动野山坳叨咕鹞鹰瑟瑟
莽苍憔悴孱弱篝火
2.请概括瞎子师徒的故事。
老瞎子:为得到治好眼疾的药方努力弹断了一千根琴弦,结果却发现那张药方是一张白纸。
小瞎子:与兰秀儿恋爱,结果兰秀儿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了。
3.老瞎子和小瞎子最初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结合原文来回答。
4.当弦断了,追求湮灭了,他们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的?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五、品读课文,问题探究
过渡语:“命若琴弦”生命是何其庄重,琴弦是何其卑微,细细琴弦如何承载生命的力量?让我们走近师徒二人的人生,探究小说的主题内涵。
1.老瞎子的人生:
(1)老瞎子生来看不见,人生处于困境,但他有一个奋斗目标,因此过得充实和快乐。
他发现药方是一张白纸后,陷入绝望,失去了活着的动力。
读19—32段,划出相关句子,说一说小说是如何表现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的绝望心情的?
明确:
①环境描写:漫天大雪天空灰暗空旷沉寂衰草瑟瑟
点拨:作者设计老瞎子回到野羊坳时是冬天,改为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好不好?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不好。
环境描写渲染了苍凉、沉寂、萧瑟的气氛,烘托老瞎子悲凉、绝望的心情。
②动作描写:蹒蹒跚跚
点拨:老瞎子平时弹琴说书翻山越岭,应该习惯了走山路,这时走路为什么蹒蹒跚跚?
明确:蹒蹒跚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这个动作表现出遭受巨大的打击之后,老瞎子的精神和身体都不太好了。
③肖像、神态描写:骨头一样的眼珠脸色骨头一样的苍白面容憔悴呼吸孱弱嗓音沙哑
明确:神态描写和肖像描写表现了老瞎子遭受打击之后形容憔悴,精神绝望。
(2)老瞎子一度精神崩溃,但最终走出了绝望的深渊,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阅读19-57段,划出相关语句,请学生读一读。
明确:
老瞎子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总结:
①目的成空,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失去了活着和奋斗的动力。
②回忆过去,发现辛苦的生活之所以快乐而充实是因为有个目的把心弦扯紧。
③人生需要目的,即使是虚设的。
没有目的,琴弦就拉不紧,人生就没有追求过程的欢乐。
④不必在乎最终的目的,在目的的牵引下,获得过程的欢乐最重要。
老瞎子的心路历程:
心弦断了———————回忆思考—————彻悟
(目的成空)(目的让生活充实快乐)(命若琴弦)
老瞎子一生的经历:
老瞎子的人生
困境————目标——————落空————绝望————彻悟
(残疾)(弹断一千根琴弦)(药方是白纸)(命若琴弦)
探究总结:
命若琴弦: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人生哲理:走出人生的困境需要目标(哪怕是虚设)。
生命的意义是在过程中获得欢乐。
琴弦的象征意义:人生如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因此,永远拉紧生命之弦,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小瞎子的人生:
(1)小瞎子陷入了什么困境?他和兰秀儿感情发展很好,兰秀儿为什么嫁到了山外?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什么?划出相关语句,体会含义。
原文句子:终于小瞎子说话了:“干吗咱们是瞎子!”“就因为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
明确:小瞎子失恋的原因是残疾。
小瞎子陷入了和师傅一样的人生困境。
(2)小瞎子濒临绝境时,师傅是如何拯救他的?小瞎子的路在何方?阅读小说第八、九部分回答。
明确:老瞎子像他师傅当年一样传给小瞎子一个美丽的谎言——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就可以复明,为他找到奋斗的目标和活下去的勇气。
小瞎子将像师傅一样翻山越岭弹琴说书,在虚设目标的牵引下过完紧张、充实、快乐的一生。
3.小说结尾为什么又回到了开头?“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这句话有何含义?
点拨:瞎子师徒的故事反映的只是残疾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吗?与我们身心健全的人有没有关系?结合导学案内容思考。
导学案内容:
人有三种根本的困境,于是有三种获得欢乐的机会。
第一,人生来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会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
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这意味着痛苦。
第三,人生来就不想死,可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无限的坦途与无限的绝路都只说明人要至死亡休地行走, 所有的行走加在一起便是生命之途。
——史铁生《写作的事》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总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瞎子。
即使我们身心健全,人生也处于种种困境,比如孤独;也无法逃脱生命固有的残缺,比如死亡。
瞎子师徒的故事是人的生存困境的直接隐喻。
小说借瞎子师徒的故事为所有的人探索出“确立目标,追求过程的欢乐”这一条走出困境的救赎之路。
小说结尾又回到开头,寓意人类带着生命固有的残缺、不完满和心灵的创痛,代代无穷已,重复着悲壮的孤独旅程。
五、结束语:
残缺是生命固有的形态,人生本多困境。
如果逃避生活中的不幸和苦难,那么同时也放弃了生命过程的精彩和欢乐。
让我们坦然面对困境,用目标拉紧心弦,在无惧无畏的抗争中绽放生命炫目的光彩,展示出永恒的精神魅力。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附板书设计: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过程
人生困境目标
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