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腔曲牌的音乐特征
弋阳腔传统曲牌的典型腔韵及其运用
关键词:弋阳腔;曲牌音乐;典型腔韵
中图分类号:
J
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G
2237(
2021)
05
G
0086
G
15
DOI:
10.
3969/
.
s
sn.
1004
G
2237.
2021.
05.
011
ji
弋阳腔是我国 第 一 批 国 家 级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e 进 行;落 s
o
l
mi-s
o
l和l
a-mi-s
o
l;落l
a 音的滚唱句有四种样
式(谱例 21),分 别 强 调 mi-so
l-l
a、
s
o
l-s
o
l-l
a、
例 18 属于重韵帮 腔 句,即 唱 词 完 全 重 复,且 重 复 处
do(高)-s
o
l-l
a,
r
e(高 )-s
o
l-l
a的旋律进行趋
分段落以及终止的 功 能,可 以 达 到 加 强 语 气 和 烘 托
究弋阳腔的音乐特征,让“遗产”活起来,对保护和传
实体现弋阳腔传统曲牌音乐规律的原则,以«弋阳腔
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和现
传统曲牌»中 的 215 首 谱 例 为 资 料 来 源,对 弋 阳 腔
实意义.
从中国知网论文 篇 名 检 索 “弋 阳 腔 音 乐”,检 索
“典型腔韵”进行详 细 分 析 和 归 纳 总 结,力 图 恢 复 弋
音组成,也有由四个或更多腔音组成的,由三个乐音
明万历弋阳腔《钵中莲》曲律辨析
明万历弋阳腔《钵中莲》曲律辨析
《钵中莲》,这是万历朝弋阳腔的一首经典曲子,它便以其精彩的旋律,成功地承载着古代文人墨客的空灵之情。
钦定为万历朝宫廷文坛的代表曲目,《钵中莲》属于声腔乐曲,乐曲节拍有节奏感,节奏快慢变幻,旋律和谐绵延,听之自有妙殊风情。
其中大量使用到和弦的技巧,让乐曲的音响效果显得更加丰富,历来受到歌唱界艺术家的喜爱。
《钵中莲》以八度音阶、三连音阶来设计旋律,特别是其运用腔调编排、吉他伴奏,使乐曲成型性更加明显,乐曲更有情感色彩,而且其层次完整,速度均衡,循环推出加上响亮强烈的音调,将古典诗词化为旋律,本身就像一种调色板,枝叶繁星、纷纭至极,耐人寻味。
总而言之,《钵中莲》不仅展示了古典文人的空灵之情,还以其带有千古韵律印象的优美旋律,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古代音乐的华美风貌。
因此,其延续着万历以来的文化传承,得到了极高的赞赏,今天仍受众多有识之士的倾慕与热爱,堪称古典之名的经典大作。
江西弋阳腔滚唱的艺术特色
种 形 式 的特 点 主要 是 唱 词 重 复 .其 旋 律 则 由 一 句 滚 m —a 音 的 “ 一 ” 式 所体 现 的 上 五 度 支 持 作 用 il落 滚 帮 形 唱加 一 句 帮 腔 构 成 。其 基 本 形 式 如下 :
各具特点 。f 汉腔 ] 曲牌 中的徵音八度 关系上下支 类
t 一 立 ,l 厚 , 物质文化 遗产评 介/ 0 年 期 第1 期 l戤 j } 21 第4 总 3 0 6
口杨 咏
江 西 弋 阳腔 滚 唱 的 艺术 特 色
1 阳腔是我国戏曲之瑰宝.形成于元末明初 1 、
.
一
_l●■_
、
滚 唱 的 类 型
的 江西 省 弋 阳县 。弋 阳腔 与 余 姚 腔 、海 盐
中, 寻觅到昔 日弋阳腔的袅袅 余音。明汤显祖《 宜黄 样 化 特点 , 唱 的 基本 形 式 如 下 : 滚
县 戏 神 清 源 师庙 记 》 : 江 以 西 弋 阳 , 节 以鼓 , 云 “ 其 其
调喧。” 清李 调 元 《 话 》 : 弋腔 始 弋 阳 … … , 沿 剧 云 “ 只 土俗 . 以一 人 唱 而众 和之 。” 当代 人 该 如何 解 读这 些
持 作 用 也 独 具 特 色 [ 儿 水 ] [ 云 飞 ] 类 曲牌 的 滚 唱 , 的 属 江 与 驻 两 有 于 两 曲牌 共 用 .比如 这 两 个 曲牌 的 滚 唱 都 采 用 了句
戏 曲研 究 所 乘 舟 先 生 ( 名 李 忠 诚 ) 订 了 《 剧 弋 原 编 赣
阳腔 曲牌选 编》 。该书收集整理 了弋阳腔 曲谱 共计
8 首 . 首 次 采 用 曲牌 分 类 的 方 式 . 弋 阳腔 曲 牌 8 并 把
弋阳腔简介
弋阳腔简介
弋阳腔,又称宿松腔、江淮腔、江浙腔,是江淮地区的一种民间
戏曲剧种,以安徽省弋阳县为中心,蔓延至安徽、江苏、湖北等地。
弋阳腔老剧在江苏扬州,湖北武汉等地有传承。
其状态完整的只
有安徽的弋阳版本。
它是安徽省一种比较重要的地方腔调,与安徽其
他腔调并行发,交融“六腔”中的“评梁”,成为安徽民间戏曲发展
史上与之并列的另一种盛行腔调。
弋阳腔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形成于18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
前后,在江淮地区流行。
弋阳腔以口头传播的传统办法流传。
由于近
代文化的变迁,其衰落了遍县剧发展的早期及政治经济的改变,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弋阳腔剧几乎在安徽省消失,在其他江淮地区也几
乎不再演出。
1937年,中央戏曲院对弋阳腔进行归类,为保存弋阳腔特色,1962年
安徽省文联把弋阳腔剧招收到省艺术团,开创了弋阳腔剧的现代化演
出历史。
弋阳腔戏曲实质上是一部客观艺术作品,反映着当时地方社会的
生活状况,表现了当时的思想风俗、民众信仰。
它在立意、情节、唱腔、伴奏和技巧等方面表现出清新而优美的风格,塑造出当时人们的
文化价值观念,使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弋阳腔剧种融合了《评剧》和《梆子》的技巧,特点是演出具有
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以高贵典雅的腔调说唱,以得体大气
的舞蹈诠释,以节奏激昂极具张力的乐曲配乐,将话剧和歌剧、舞蹈
和戏曲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它以浓厚鲜明的地
方色彩、抒情优美的调子,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弋阳腔简介
弋阳腔简介
弋阳腔是江西省的一种民间戏曲,流传于弋阳地区,因此得名。
弋阳腔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明代,起源于当地民间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是一种兼具戏曲和音乐的表演形式,被誉
为“江南第一秧歌腔”。
弋阳腔的表演形式独特,既有舞蹈表演,又有声乐演唱,还有曲艺表演。
整个表演过
程中,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装,互相配合,交替唱、念、说、打、舞,以不同的艺术手段,将各种情感和人物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
弋阳腔的歌唱方式鲜明独特,以婉转柔和、丰富多彩的演唱风格著称。
同时,弋阳腔
的音乐也极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江南地区乐曲的特点,如曲调平稳流畅、音韵
优美、起伏跌宕等,充分表现出江南地区优美的音乐魅力。
弋阳腔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方
面的内容,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艺价值和历史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弋阳腔在传承和发展中经历了不少困难和挫折,历经多年努力,如今
已经逐渐走向繁荣和兴盛。
弋阳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并在国内外多次演出和
比赛中获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和荣誉称号。
总的来说,弋阳腔是江南地区的一种重要民间戏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值得广大人民群众认真学习和传承发扬。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声腔之弋阳腔的音乐流变与社会意义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四大声腔之弋阳腔的音乐流变与社会意义项目: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视域下我国高校师范音乐教育改革的新设想——以河南高校为例”1 弋阳腔的地区分布及研究状况弋阳腔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四大声腔,并有“南昆北弋”之称。
2006年弋阳腔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西省首批入选文化遗产保护的戏曲声腔。
产生于江西省弋阳县的弋阳腔在戏曲中属于古典的戏曲声腔,她形成于我国南北戏曲交替的年代,大约在14世纪中后期。
对中国的四十多个剧种,比如京剧、秦腔,豫剧,川剧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明朝嘉靖年间,不同于清新优雅的的昆山腔,有着极强的民间生活化的弋阳腔,用她通俗易懂的文化内容和极富观赏性的视觉冲击与昆山腔争奇斗艳。
随着余姚腔、海盐腔逐渐衰落,弋阳腔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昆山腔一道有力地、完整地推动着中国戏曲的发展。
对于弋阳腔这个概念,人们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弋阳腔指的是弋阳人在生活中自由传唱的本地民歌、小腔等腔调,有的认为是指流传在弋阳地区的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有的还把“弋阳乱弹”也称之为弋阳腔,我们这里研究的弋阳腔专指的是戏曲中的弋阳腔。
五百多年来,弋阳腔就像一位辛劳的母亲孕育并直接影响的剧种多达47个,流传的范围包括安徽、河南、江苏、湖南、福建、广东、山东、山西等在内的十三个省份。
戏曲史家万叶先生把她称之为“弋阳诸腔”或“弋阳腔腔系”。
弋阳腔作为我国民间古典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弋阳腔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如专著方面主要代表有:赵景琛的《读曲小记》、《戏曲笔谈》,王芷章的《腔调研究》,周贻白的《中国戏剧史长篇》、《中国戏曲史纲要》,黄芝冈的《弋阳腔考》,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欧阳予倩的《中国戏曲研究资料初辑》,张庚、郭汉城的《中国戏曲史》,流沙的《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廖奔、刘彦君的《中国戏曲发展史》等。
戈阳腔名词解释
戈阳腔名词解释
戈阳腔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个地方腔调,主要流行于河南、山西、河北等地。
它以其抒情、婉转的唱腔风格而闻名,被称为“北方西河腔”。
戈阳腔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是由宋元戏曲演员所创立的,后经过明清时期的整理和改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戈阳腔。
戈阳腔的唱腔特点是音调高亢,旋律优美,流畅婉转。
它的唱腔技巧独特,腔调转换灵活,能够体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戈阳腔的演唱方式注重情感的表达,以真挚、细腻的演唱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戈阳腔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独唱,也有对唱、合唱等形式。
它通常以曲艺和小曲的形式进行表演,内容涵盖了生活、爱情、官场、历史等各个方面。
戈阳腔的表演还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通过舞蹈的动作和音乐的旋律来表达情感和故事情节。
戈阳腔在表演上注重舞台效果的营造,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化着浓妆,舞台设置精美,灯光布置炫丽。
这些都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增强了戈阳腔的艺术感染力。
戈阳腔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唱腔风格和表演形
式使其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如今,虽然面临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但戈阳腔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在一些戏曲节目和演出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关于弋阳腔调曲牌的初探
并未标注曲牌名,其汲古阁本名为《七娘子》,但其语 句改动较大 ;《南曲九宫正始》亦保留“元传奇”《刘志 远》的引子,曲牌名则为《梁州令》,曲文几同于成化本, 其汲古阁本改动明显。又如《十义记》内大部分甚至直 接省略引子,多标作“旦上唱”。还有的戈阳腔本将滚 调曲子用作引子,如《古城记》中常以“七言句”或上 扬诗为首曲,却不标注引子。
YISHUTIANDI 文艺天地来自关于弋阳腔调曲牌的初探
金鑫
戈阳腔调曲牌音乐历史悠久,但从建国至今受到社 会或认为因素影响,既往遗存的曲谱资料相对分散,可 见戈阳腔抢救保护工作非常迫切。当前学术界主要就史 学、文学两方面探讨戈阳腔,但缺乏对其形态学的研究, 特别是各类戈阳腔曲牌音乐特征的研究较为浅显。为此, 本文将主要探讨有关戈阳腔曲谱音乐的相关事宜。
而尾声中“双煞”体式也比较特殊,多为本宫调 中尾声再辅以一宫尾声,比如《拜月记》中“喜无穷煞” 与“情末断煞”相连的例子,这都是戈阳腔善用体式。
(二)连套 从连套层面而言,戈阳腔调曲牌连套方式相对芜 杂,相较昆山腔与北曲来说更自由随意,但总体具体以 下特点 : 1. 叠唱体,即反复叠唱同一曲牌,也叫过曲叠用。 比如,《赤松记·游本》整出戏仅反复叠唱七遍一曲“出 队子”。 2. 缠达体,即子母体,主要为二曲轮流反复连套 形式。比如《金印记》第 29 出交错使用曲牌“二犯朝 天子”与“清江引”,形成回旋反复体式。同时戈阳腔 内还有滚调曲与曲牌体交互套曲使用的形式,比如,《目 连救母劝善戏文·三殿见母》中,其曲牌体“红纳袄” 交错与齐言替滚调“七言词”使用 ;或《古城记·秉烛》 则交替使用滚调“驻云菲”和“闹更歌”。 3. 北套体,即全套纯北曲,戈阳腔内极少见。比如, 《破窑记》第 27 出、《游观破窑》首二支与次用,为南 曲吕宫引子“菊花新”和不知宫调者“鹤冲天”,之后 便全用北套“仙吕点绛唇”。 4. 大曲体,如《琵琶记》第 16 出《丹陛陈情》一 套级大曲形式,此后的《寻亲记》《彩毫记》《娣袍记》 等均与大曲体相似。 5. 滚调体,主要构成均为滚调曲或与滚调相似的 山歌,比如,《刘汉卿白蛇记》第 7 出,整出全为滚调 体唱法的四支齐言体“山歌”。或《古城记·钱别》以 “贺新郎”“天下乐”“滚”“前腔”等为连套方式,共连 用滚调曲子五支。此外,还有虽非整出为滚调,但时常 有滚调体曲牌穿插的形式,如《古城记·却印》中首支 为“五言律”引子,中间穿插五支“杏花天带过黎春调”; 且该剧第 17 出穿插“棱瞪歌”,该方式虽明代善用但非 戈阳腔所喜。 6. 南北合套体,通常戈阳腔本极少使用。如《破窑记》 第 18 出《虎进窑门》前为南套“斗鹌鹑”,后则为北套。 四、结语 戈阳腔虽然是一项民间艺术文化,但其极具独特 艺术魅力,善于表演连台大戏如历史、神怪剧,再加上, 戈阳腔肠腔风格明快激越、粗狂豪放,其简单明了深受 百姓认可。因此,党和政府应予以其相应的重视,鼓励 广大戏曲音乐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创新,进而更好、更完 善在现代艺术舞台上呈现戈阳腔。
弋阳腔简述(和闽剧关系)
闽剧的曲牌大部分从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有不少唱腔仍保留有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弋阳腔?弋阳腔简述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
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四大声腔。
后来昆山腔中国风行,将海盐腔和余姚腔取而代之,但最早的弋阳腔仍在与之齐头并进。
在当时中国舞台上,为人所推崇的“雅音”昆山腔和所谓的“俗唱”弋阳腔,形成了戏曲界著名的“剧坛两大盟主”、“南昆北弋”的局面。
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
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弋阳腔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打击乐和丝、竹、弦、管等乐器配乐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
其唱腔结构最初采用曲牌联套体,演出时仅辅以锣鼓而不用管弦伴奏,演员一人演唱,数人接腔,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明代中叶又发展出打破曲牌联套体制的滚调,进一步增强了声腔音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弋阳腔的艺术风格是质朴的,不是粗率的;是激情澎湃的,不是冷漠悲戚的;是统摄人的灵魂的,不是喧闹低俗的;是恣肆汪洋的,不是孱弱轻浮的。
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弋阳腔在流布、发展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各地群众的需要和爱好相结合的规律,也是它每流传到一地,必然要和当地语音、民间艺术相结合而发生变化,最终形成当地高腔的艺术原因。
自诞生以来,弋阳腔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
至明嘉靖年间,向着北京、南京、湖南、广东、福建、安徽迅猛发展,达到高峰。
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并以其为首,在全国各地组成了庞大的高腔体系,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奇丽的高腔体系,影响着南北十三个省四十几个声腔剧种,推动着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进程,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弋阳腔传统曲牌音乐研究——兼论音
弋阳腔传统曲牌音乐研究——兼论音乐属性与戏曲行当的关系■ 林 宇摘 要:弋阳腔的唱腔音乐结构沿用了南戏的曲牌体制,角色行当亦是如此。
鉴于行当与音乐的密切关系,本文试图借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对弋阳腔传统曲牌的音乐属性进行分析、总结,以音乐学视角为戏曲行当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解读,即阐释弋阳腔的行当属性与特征是如何通过音乐元素得以强化的。
关键词:弋阳腔;传统曲牌;音乐属性;行当江西是戏曲资源大省,高腔鼻祖弋阳腔即诞生于此地,故有“高腔发源地”之称。
弋阳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1],其唱腔音乐结构沿用南戏的曲牌体制,角色行当亦是如此。
弋阳腔曲牌音乐整体呈现出高亢、激越的格调,“改调歌之”“不入管弦”“错用乡语”等特征,徒歌、帮腔、滚唱等演出形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但已有研究多集中在音乐形态和音乐理论上,而戏曲音乐的基础性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作为由多种艺术形式构成的戏曲,其艺术结构与属性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对其艺术规律的探索自然需要采取打破学科界限、突破专业视角的研究方法与手段。
我们知道,弋阳腔行当与其他剧种不同,它“由三花、三生、三旦构成,俗称‘九行头’,即包括正旦、小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老生、正生、小生”[2]。
当下专业从事弋阳腔表演的院团,如弋阳腔艺术保护中心、江西省赣剧院仍沿袭这种行当体制。
因此,本文试图借助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对弋阳腔传统曲牌的音阶结构、调式色彩进行分析,阐释弋阳腔的行当属性与特征,以音乐学视角为戏曲行当研究提供全新的解读。
本文的写作难度在于研究对象的材料相对缺乏,在于“口传心授”始终是弋阳腔演唱的主要承袭方式,如李调元《剧话》所言,弋阳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
而弋阳腔曲谱资料的正式收集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第一次戏曲普查,江西省文化局于1953年对十余位民间弋阳腔艺人所掌握的弋阳腔唱段做了录音与记谱,整理出部分曲牌音乐曲谱。
赣剧弋阳腔特点研究
赣剧弋阳腔特点研究作者:谌佳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6期【摘要】赣剧是江西省地方戏种,前身是弋阳腔,其剧目分为弋阳、青阳、乱弹三类,是古代著名的四大声腔之一。
赣剧弋阳腔起源于江西弋阳,自诞生起就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创造了中国戏曲的新形式,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以弋阳腔《还魂记》为例,对赣剧弋阳腔的特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赣剧;弋阳腔;《还魂记》;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28-02赣剧是我国的多声腔戏曲剧种,其兼具高腔、乱弹等多种声腔,前身为弋阳腔。
弋阳腔起源于江西弋阳,于1950年进入江西省南昌市,1953年正式更名为赣剧。
一、弋阳腔概述(一)弋阳腔的地位。
弋阳腔,简称“弋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结合演变而来的,是活跃于我国古代民间的主要声腔。
弋阳腔可以称作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奇葩,自诞生以来就在中国戏曲界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弋阳腔产生至今的五百多年时间里,其逐渐形成高腔体系,影响了我国的京剧、秦腔、川剧等四十多个剧种,在我国的戏曲历史舞台上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
(二)弋阳腔剧目。
在我国古代,弋阳腔的剧目有“十八本”之说,也就是《卖水记》《金貂记》《鹦鹉记》《三元记》《白蛇记》《珍珠记》《长城记》《八义记》《十义记》《乌盆记》《青梅会》《古城会》《风波亭》《定天山》《洛阳桥》《摇钱树》《龙凤剑》和《清凤亭》。
然而到了1949年,这些剧目多不能继续演奏,只能上演四本正戏和部分单折,剧目被整理改编为了以下几种——《还魂记》《珍珠记》《张三借靴》《送衣哭城》《尉迟恭》《西域行》。
本文在分析弋阳腔艺术特点时,主要是以《还魂记》为例。
二、弋阳腔的艺术特点——以《还魂记》为例弋阳腔艺术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一唱众和,注重帮腔。
民间的劳动号子通常是一人演唱,多人帮腔,这样容易使劳动节奏更为统一,更能鼓舞人心。
弋阳腔的特征风格
弋阳腔的特征风格弋阳腔是我国传统曲艺之一,具有独特的特征风格。
它以江西弋阳方言为基础,融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形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表演风格。
下面我将从语言特点、表演形式、深入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弋阳腔的特征风格。
弋阳腔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而闻名。
弋阳方言作为弋阳腔的基础,具有浓厚的江西地方特色。
在表演中,演员们运用地道的弋阳方言进行对白,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情感。
弋阳方言独特的音调和语调,使得弋阳腔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更加贴近生活,增强了表演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弋阳腔以其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而备受称赞。
在弋阳腔的表演中,演员们不仅仅是在舞台上演唱,还会配合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而且,弋阳腔还融入了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武术、舞蹈、杂技等,使得表演更加多样化,更加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
弋阳腔深入生活、贴近人民的特点也是其独特的风格之一。
演员们常常选取当地的民俗故事、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等为题材,通过表演来展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
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真实的情感,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弋阳腔所描绘的人民生活的真实与深刻。
弋阳腔的特征风格不仅体现在语言和表演形式上,还体现在其丰富多样的剧目内容上。
弋阳腔的剧目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如家庭琐事、爱情婚姻、社会风俗、历史传说等等。
不同的剧目内容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使得观众在欣赏弋阳腔的同时,也能够思考一些人生道理和社会问题。
弋阳腔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多样化的表演形式、深入生活的特点以及丰富多样的剧目内容而闻名。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观赏弋阳腔,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江西弋阳的民俗文化,感受到人民生活的真实与深刻,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弋阳腔所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情感共鸣。
弋阳腔的独特风格正是这一切的源泉和支撑,使得它成为了我国传统曲艺中的瑰宝。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调研报告1
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调研报告摘要弋阳腔(又名高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起源于江西省弋阳县,自诞生以来,它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和“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
在广泛流播的过程中,弋阳腔繁衍出多种变体,由此形成高腔体系。
对南北各地的四十几个声腔剧种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中国地方民间戏曲的发展流程。
弋阳腔曾经有过怎样辉煌的历史,经过几百年的岁月,弋阳腔的发展现状如何,在未来,弋阳腔又将何去何从。
本调研报告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解说弋阳腔。
弋阳腔的形成与演变弋阳腔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南戏,产生于弋阳县,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它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声腔,有“南昆北弋”之称。
据乾隆版《弋阳县志》载:“弋阳腔杂剧曲调名,考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1119——1125)南渡之际,位置温州杂剧,今遂遍满四方,碾转改益,如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之类,云云。
据此,则弋阳腔即属南戏,当是我弋之征?而汝南弋阳矣。
”据《猥谈》记载,弋阳腔属南戏的一直流派,它和海盐、余姚、昆山等声腔一样,是南戏在各地流传、演变的产物。
宋朝南渡以后,南戏盛行,弋阳县地处赣东,属广信府,又与饶州府毗邻,为浙、皖、闽交通要冲,常有南戏演出活动,其时,当朝宰相陈康伯和礼部尚书周执羔均为弋阳人士,文人往来及各类文艺戏曲交流频繁。
据传,浙江温州乐清人王十朋考中状元后,赴饶州任职路经弋阳县,就在碧落洞天书院讲学,并拜访陈康伯,王赠陈一批南戏剧本,这些剧目在弋阳县及赣东一带流传的很快。
南戏在赣东北地区受地方语言、民间风俗已经龙虎山道教、目连戏的影响,辗转改益,遂形成了弋阳腔戏曲。
自明初至嘉靖、隆庆年间,弋阳腔流传分布的范围最广,除江西之外,盛行于安徽、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及北京和南京等地,并逐渐在不同的流行地区演变为新的地方的剧种,成为一个庞大的声腔系统。
明嘉靖以后,弋阳腔在弋阳及其邻县贵溪、万年、乐平一带十分活跃。
弋阳腔〔香罗带〕类曲牌音乐辨析
者们 多从 文学 及史 学 角 度 探 讨 弋 阳腔 , 弋 阳腔 形 对
态学 的研 究一 直较 为 薄 弱 , 于 弋 阳腔 各 类 曲牌 的 关 音乐 特征 也有 待深 入研 究 。本文 拟从 音乐 形态 学 的
角度 , 入 辨 析 弋 阳 腔 [ 罗 带 ] 曲牌 的音 乐 特 深 香 类
特色。
江西弋 阳腔 曲牌 原 以行 当分类 ]至 18 , 92年江
墓金项目 2 1 0 — 6 收稿日期: 1 — 3 0 0
弋 阳腔 [ 罗 带 ] 曲牌 的音 乐 特 征 主要 表 现 香 类 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
:0 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20 弋阳腔音乐 的保护 与传承研究 ” 0 Y 7 0 2 ) 2 1 江西省 高校 人文社会科 学 ( 9 GA 6 0 8 ;0 0年 研 究 项 目“ 西 弋 阳 腔 曲牌 分 类 研 究 ” Y 1 1 ) 江 ( S 14 。 作者简介 : 杨咏 (9 9一) 女 , 16 , 江西上饶人 , 副教授 , 从事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研 究。
第4 2卷第 4期
2 1 年 7月 01
南昌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J OURNAL OF N ANCHANG UN VE nI I RS Y
Vo . 142 No. 4
J12 1 u.0 1
弋 阳腔 [ 罗 带 ] 曲牌 音 乐 辨 析 香 类
杨 咏
直 为人们 所 约定 俗成 的 曲牌 名 称 惯 例 , 文仍 以 本
[ 罗带 ] 曲牌命 名 之 , 于 曲牌 分类 的分 歧 问题 香 类 关
盾性 , 江西弋 阳腔音乐 在呈 现 刚强一 面 的 同时 , 仍具 有 妩媚 动 人 的 另 一 面 。 [ 罗带 ] 曲牌 音 乐便 是 香 类
初探“弋阳腔”之流变
初探“弋阳腔”之流变弋阳腔是江西民间音乐艺术的代表,这种音乐以“弋阳调”为基础,吸收了各种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被广泛传唱于江西宜春、上饶、赣州等地。
这种音乐特色独特,以悠扬动听、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被誉为“江南音符之花”,然而除此以外,弋阳腔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流变。
所谓流变,顾名思义,就是指弋阳腔中曲调的变化。
在民间,弋阳腔曲调一般由地方流传、口口相传,因此,各地的弋阳腔曲调可能存在差异。
更为重要的是,纵观江西各地的弋阳腔,不同的歌手也有着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色,因此在演唱弋阳腔时,歌手也会根据不同的情感和气氛,创造自己独特的曲调和风格,这就是流变的体现。
从形式上看,弋阳腔的流变可以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由歌手主动创新的,即歌手在唱歌时,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情感创造新的曲调和风格。
这种方式体现了歌手的创意和艺术性,也使歌曲更富有情感,更加动人。
第二种形式是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变迁而自发产生的。
弋阳腔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现实背景。
因此,在弋阳腔演唱中,也会反映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这种反映和体现也贯穿了弋阳腔的流变过程中,使得弋阳腔的曲调和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中。
这种方式体现了弋阳腔民间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具体来说,在弋阳腔中,歌曲的流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曲调变化。
因地域差异、歌手表现场合不同,同一歌曲的曲调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如《杏花天》,在江西各地和不同歌手演唱时,曲调可能会完全不同。
第二,歌词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歌曲中所表现的内容也会不断变化。
有时为了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或思想,歌词也会进行改编和增补,以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
第三,歌唱风格变化。
在不同的地方、场合和歌手演唱时,歌曲的艺术表现也会不同。
例如,有的歌手强调情感表达,而有的则更注重节奏和节拍。
这种变化使得同一首歌曲在演唱时,有时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效果。
弋阳腔剧目《江边会友》音韵考察与弋阳腔音韵构拟
弋阳腔剧目《江边会友》音韵考察与弋阳腔音韵构拟
江西的戏曲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弋阳腔是戏曲史上“四大声腔”之一,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0多个剧种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在戏曲整体上趋于衰落的背景下,弋阳腔已经面临濒危状态。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为戏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就弋阳腔这一剧种而言,如何更好地保护、发掘、传承、发展,是与弋阳腔有关的政府部门、演出团体和戏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论文从语言学角度对弋阳腔作考察。
戏曲音韵是戏曲舞台表演唱念说白的汉语音韵。
到目前为止,弋阳腔舞台音韵还没有相关的描写记录,也没有可以反映其剧种特征的韵谱。
本文以弋阳腔传统剧目《江边会友》舞台艺术片为研究对象,描写、归纳其音系面貌和韵辙特点,在明确弋阳腔舞台语言的语言性质的基础上,按照体现弋阳腔音韵的区域特色、形成弋阳腔音韵的剧种特征的原则,以《江边会友》舞台音韵为基础,结合弋阳腔发源地和主要流播地乐平、万年、鄱阳、弋阳等地方言情况,构拟弋阳腔音系,编制弋阳腔韵谱。
本论文研究可以帮助弋阳腔的编、导、演人员从语音学和音韵学角度了解弋阳腔舞台语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所归纳的韵谱有助于建立和统一的弋阳腔的字音规范,便于新演员的培养;对弋阳腔的传承发展在确立舞台语言标准方面可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本论文对弋阳腔音韵所作研究对于弋阳腔剧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急迫的意义。
弋阳腔[驻云飞]类曲牌音乐及特征分析
弋阳腔[驻云飞]类曲牌音乐及特征分析作者:王绍盛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0期摘要:弋阳腔是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共存有二百余只曲牌,可分为五种,而[驻云飞]类的曲牌更为特殊,其是弋阳腔的母曲。
这一种曲牌的调式、板式以及滚调等多个方面均具有显著特征,是弋阳腔中的典型,对此种类型的曲牌进行分析探索,有助于深入把握弋阳腔的音乐内涵。
[驻云飞]类的曲牌弋阳腔音乐独一无二的原始音乐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弋阳腔;[驻云飞];曲牌;音乐一、引言我国总共有360多种戏曲,其中起源于江西省弋阳县的弋阳腔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并且于2006年被纳入了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其对我国戏剧的继承与发扬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就连明朝的著名文学家徐渭也在其著作《南词叙录》中对其赞赏有加,其和昆腔、海盐腔和余姚腔合称为我国明朝的四大声腔,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极为推崇的艺术形式。
[驻云飞]类曲牌是弋阳腔中的较为典型的曲牌之一,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掌握弋阳腔的主要音乐特点。
二、曲牌弋阳腔隶属于长短句结构的曲牌体唱腔体系,对于其数量总则有以下这几种情况。
在明朝,弋阳腔的曲牌数量大概有四百支,清朝末年的“弋阳腔江湖十八本”当中总共保存了百余首弋阳腔原始曲牌。
如今,弋阳腔曲牌已经失传了近一半,仅留下了218支。
笔者收集了大量文献,并且对曲谱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之后发现,除去一些重复了的谱例,得出江西弋阳腔的总数大概在220首左右。
依据调式和旋法等多种特征,弋阳腔曲牌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为[汉腔]、[驻云飞]、[新水令]、[江儿水]以及[红衲袄],在这当中[驻云飞]类的曲牌总共有70多支,大概占了总数的1/3。
这种类型的曲牌主要由23支在调式音阶、帮滚、板式以及锣鼓伴奏等方面类似的曲牌构成。
除了[驻云飞]曲牌之外,还有[半飞天]、[一江风]、[哭相思]、[马不行]以及[降黄龙]等多种类型。
论弋阳腔[驻云飞]正体曲牌音乐特征
论弋阳腔[驻云飞]正体曲牌音乐特征
杨咏
【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9)003
【摘要】江西弋阳腔最具有代表性的[驻云飞]曲牌,其正体在唱词句法、旋律结构、锣鼓伴奏等方面具有典型的艺术特色.该正体曲牌语言朴素自然,道白及滚唱生动灵活,帮腔形式丰富多姿,锣鼓伴奏热烈刚毅,形成了这类曲牌的共同音乐特征.
【总页数】5页(P139-143)
【作者】杨咏
【作者单位】上饶师范学院,音乐系,江西,上饶,33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6.56
【相关文献】
1.弋阳腔[香罗带]类曲牌音乐辨析 [J], 杨咏
2.弋阳腔[汉腔]类曲牌的结构特征 [J], 杨咏
3."云飞精神"伴我行廉洁清风驻校园——锦州市凌河区云飞小学廉政文化墙背后的故事 [J], 冯桂荣
4.江西弋阳腔曲牌音乐简析 [J], 黄慧芳
5.弋阳腔曲牌音乐与南戏诸腔的关系 [J], 樊凤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徵(商)的上下二度、三度的组合构成平稳进行,体现出平
静安详情绪效果,具有叙述般的口语化音乐特征
。
曲谱中也有一些是根据谱例 1 略作变化的滚句(见谱例
2),比如采用增加宫音、变化节奏或是扩充句幅等手段丰富
。
一、曲 牌
弋阳腔属于长短句结构的曲牌体唱腔体系,关于弋阳腔
曲牌的数量问题,大致有几种情况,即明代弋阳腔曲牌约有
400 余支;
[1]
晚清以后的
“弋阳腔江湖十八本”中保留了 100 余
首弋阳腔原始曲牌;
[2]
弋阳腔曲牌现已佚半数,今存 218 支;
[3]
赣剧中的高腔,即饶河高腔(弋阳腔),现存唱腔曲牌
1.
滚唱句
滚唱句多用于结束前部位,旋律舒缓,平稳
。滚唱句一般
为上下句结构的规整型滚句,另有部分只有上句或只有下句
的不规整滚句(旋律多反复)。根据滚句旋律及节奏等变化,
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即基本旋律型、扩展变化型及缩减型
滚唱
。
滚唱的基本旋律型是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商音(见谱例
1),这种滚句多用于〔驻云飞〕〔一江风〕〔黄莺儿〕〔半天飞〕曲
云飞〕〔驻马听〕的调式较为复杂多样,如〔驻云飞〕曲牌含徵
调式、商调和徵—商—徵转调三种形式,而〔驻马听〕曲牌则
包括羽调式
、商调式、和羽—徵转调三种形式。为了更加鲜明
地确立调式,各曲牌中采用了不同的骨干音,根据曲牌结构
的不同,骨干音有如下几种主要格式:徵—商—徵;羽—商—
徵;徵—商—羽;徵—羽—徵。其中以前两种骨干音为主要形
4 + 12 + (9) 1 + 12 变滚 + 10 1 + 12 4 + 24
商 + 徵 +(商) 羽 + 徵 徵 4 次 + 商 (徵、商)+ 徵 商 + 徵
2. 帮腔句
帮腔句在弋阳腔曲牌中的应用要多于滚唱句,是弋阳腔的
主导唱腔
。〔
驻云飞
〕
曲牌类的帮腔形式常见有
23
种旋律型(见
落 音
帮 滚
〔甘州歌〕
音 调
落 音
帮 滚
帮句
+ 帮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帮句 + 帮句(重复段)
5 + 16 1 + 9 6 + 22 3 + 22
商
+ 徵 羽 + 商 商 + 羽 商 + 羽
帮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帮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两次连续上行,把音乐推向高八度的商音(属音),造成音乐
詳 杨 咏
摘 要:弋阳腔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存二百余支曲牌,由五大类组成,其中〔驻
云飞
〕
类曲牌是弋阳腔的母曲
。
该类曲牌在调式
、
结构
、
板式
、
帮滚等方面极具特色,是弋阳腔
的代表性曲牌,研究这类曲牌对了解弋阳腔的音乐特征有重要的意义
。〔
驻云飞
〕
类曲牌集中
展现了弋阳腔音乐以徵调为主干,商、徵为骨干音以及流水板式,单乐段为主流的具有特定
种形式,其中徵调式占 65%,羽调式占 19%,其它转调曲牌 7
首,商调式曲牌 6 首。曲牌中徵调式的应用面最广,羽调式主
要用于[驻马听] [马不行]两大曲牌中,商调式散见于〔驻云
飞〕〔驻马听〕〔榜粧台〕中,转调主要用于〔驻云飞〕〔驻马听〕
曲牌中。由此可见弋阳腔〔驻云飞〕类曲牌中的主干曲牌〔驻
中心出版
《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
·
江西卷
》
(上)
。
通过对上
述曲谱资料的比较分析,除去部分重复谱例,笔者认为江西
弋阳腔曲牌数目在二百二十首左右是比较客观的
。根据调式
旋法等特征,弋阳腔曲牌可分
〔
驻云飞
〕〔
江儿水
〕〔
红衲袄
〕
〔新水令〕〔汉腔〕五大类。
[5]
其中
〔驻云飞〕类曲牌数量总计七
旋律,使该滚唱音调不至于单调乏味,一般变化后的滚唱往
往较原型音调更具有旋律感。它普遍应用于曲中的第 3、4 乐
句,由于滚唱的句末落音无改变,故此可视为基本旋律的扩
展变化型滚唱。
另外,曲谱中还有不少仅有基本旋律型下句反复的滚唱
句(见谱例 3),这种滚句一般也用于结束前,唱词多为四字重
复,它由两个相同的乐汇组成,均由徵音开始,句末落商音结
可见,弋阳腔在明代中叶已经风行南北各地,它
与海盐腔
、
余姚腔
、
昆山腔一起,被称为我国明代四大声腔,
600 年来弋阳腔一直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
中
〔驻云飞〕类曲牌是弋阳腔的母曲。该类曲牌在调式、结构、
板式
、
帮滚等方面极具特色,它是弋阳腔的代表性曲牌,研究
这类曲牌对了解弋阳腔的音乐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
音 调
4 + 13 1 + 21 1 + 23
落 音 商
+
徵 (羽
、
商)
+
羽 (羽
、
商)
+
徵
帮 滚 帮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
风入松
〕
音 调
4 + 19 9 + 12 1 + 25
落 音 商
+
羽 商
+
徵 (羽
、
商)
+
徵
阳腔音乐的了解和创作意义非凡。现将〔驻云飞〕类部分曲牌的
帮滚组合模式列表如下(其中音调行的数字为谱例序号):
由此可知弋阳腔
〔驻云飞〕类曲牌音乐,主要由 3 种滚唱
音调和 23 种帮腔音调构成,这些帮腔和滚唱音调相互组合
搭配,形成了该类曲牌的共同音乐特征
。根据帮腔在音乐中
应用部位的不同,可以概括为曲首帮腔、曲中帮腔和结束帮
束,内部音程结构为上下二度之后连续两次下三度、下二度进
行,在旋律和节奏上同基本音调一致,情感表达较原音调更加
简捷,它应当为缩减型的滚唱,较多应用于〔驻马听〕曲牌中。
(滚唱音调例 1-3)
杨 咏:弋阳腔
〔驻云飞〕类曲牌的音乐特征
·203·曲牌特征 第 一 段 第 二 段 第 三 段
〔
驻云飞
情更加丰富,当散板帮腔用于结构内部时,往往标志着一个旧
乐段的结束和新乐段的开始,具有划分结构的意义
。
四、旋 法
〔驻云飞〕类曲牌旋律较为规整,所有曲牌都由一些较为
固定的旋律音调组成
。每支曲牌的旋律由帮腔句、滚唱句(不
带帮腔)两种基本形式构成,此外还有滚句与帮句结合在一
起的帮滚乐句,以及一半白一半帮腔的叫板帮腔句。
散板是该曲牌类一个比较有特点的板式,散板在单支曲
牌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如流水板,可是它所涉及的曲牌量还是
较多的,约占总数的
57%
,集中于
〔
驻马听
〕〔
驻云飞
〕〔
一封书
〕
〔黄莺儿〕〔半天飞〕〔泣颜回〕曲牌,而〔红绣鞋〕〔尾声〕]曲牌则
无散板样式。散板主要应用于起首乐句,或者是一个新段落的
气》傅萝卜[小生]唱段“忽见猴精”则与〔驻云飞〕曲牌的音调与
结构如出一辙,应当归于
〔驻云飞〕曲牌,关于这种结构音调相
同,而曲牌名称不同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研究,但它对
于整个
〔驻云飞〕类曲牌音乐特征的研究没有影响。
二、调式音阶
〔驻云飞〕类曲牌的音阶约有 88%为五声音阶,12%为六
腔三种形式。
曲首帮腔即在曲牌的一开始就使用帮腔,这几乎是弋阳
腔曲牌的共同特点,曲首帮腔音调有句末落高八度的商音和
羽音两种帮腔形式,由四个字或七个字构成,末尾字帮腔,谱
例 4、5、20 为其典型音调。
谱例
4 旋律开始围绕宫—徵—宫上下四度进行,通过
羽
—宫—羽的上下三度迂回进行,随即进入上三度和上二度
220 余
支,
[4]
可见弋阳腔曲牌不少尚未挖掘出来,或者已经失传
。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现存的江西弋阳腔曲谱资料:
1959 年
5
月,江西省戏曲学校收集整理
《
江西弋阳腔曲谱
》
;
1978
年
5
月油印本
《
赣剧弋阳腔曲牌音乐汇编
》
(共
4
辑);原江西省戏
曲学校搜集整理,景德镇市文化局剧目室增补
+ 徵 +(徵) 商 + 徵 商 + 徵
帮 滚 散帮句
+ 帮句 + 帮句 不帮腔散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黄莺儿〕
音 调 4 + 17 9 + 24 1 + 24
落 音 商 + 徵 商 + 徵 (羽、商)+ 徵
帮 滚 帮句 + 帮句 帮句 + 帮句 滚句 + 帮句
〔驻马听〕
音 调
声音阶,即增加了变宫音,个别曲牌应用了清角音
。这个变宫
音只在音乐的开始乐句或一个乐段的开始处使用,具有类似
的旋法和帮滚特征,这种情况单支曲牌内使用一次,少数使
用两次,对该类曲牌的音乐特征影响不大,处于次要地位,在
六声音阶的曲牌中仍然以五声音阶特征为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