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才” 造化自然
汲天地之造化 发笔端之微妙——创作随想
蔡芝竖 200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徐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机构收藏。
蔡芝竖山水画作品汲天地之造化 发笔端之微妙——创作随想 蔡芝竖蔡芝竖 飞鸟出林时 水墨纸本 50cm×60cm写生是创作的源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优秀作品既给我们提供可以学习的榜样,也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资源。
如何给自己的创作一个更合理的定位,我觉得要汲取借鉴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以开放的心态按自己的审美及艺术追求去表达、去阐释精微细腻的物象,乃是我创作中的主要感悟——汲天地之造化,发笔端之微妙。
汲造化之养分。
从造化中汲取养分,山水画创作才会是有本之源,山水写生不光是素材的搜集,更多的是到真山真水中去观察、感受并按自身的审美和艺术追求把其表现出来,也是蒙生活、自然之养脱尽尘浊而得山水之韵,这样作品才可能达到古人所谓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物我交融境界。
汲高格之精神。
山水创作既要汲高格之精神,亦要有自我精神上的内省。
蔡芝竖 清声一片图 纸本 32cm×41cm继承传统不光是技法,更多的是要继承高格的精神。
时下的山水画创作可谓五花八门,我觉得这不要紧,要紧的是很多作品像大妈的广场舞,参与者很多,格调不高,我们创作应以真正的大师及经典作品为榜样,五代、宋、元、明、清不乏其人、不乏其作,如董源、范宽的作品给人何其震撼;倪瓒的作品格高而超越尘俗;米氏云山平淡天真而变幻莫测。
因此面对这些高品位的作品要慢慢地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或启发点并从中不断汲取养分,以确立自己创作的品味。
在自我精神的内省上要有精神上的淡泊,作品所呈现的面貌是画家精神的外化,只有坐得住冷板凳,在内在修养不断的提升和技艺的完备中创作出高格调的作品。
汲融汇之可能。
山水创作要融会贯通,放眼世界,汲取一切可用之资源。
当今是开放的时代,任何优秀的资源都可以为我所用,不要被禁锢在自身的狭小圈子,被局蔡芝竖 童时记忆 水墨纸本 45cm×50cm蔡芝竖 如莲二 设色纸本 50cm×180cm蔡芝竖 如莲一 设色纸本 50cm×180cm 限在自身自以为是的安乐窝里。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美学散步》读后感(通用5篇)《美学散步》读后感1《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
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对于体味中国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中国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
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
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读后感2《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
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
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
不似之似似之——谈石涛山水画中的形神观美学思想
齐也。
”他指出,这些笔墨的不足,是因为艺术家对绘画艺术的体会与感悟不同而导致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又提出:“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
”[6]意思是笔墨不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的表现,如果想提高画家的笔墨技法水平,必须注重生活和蒙养。
所以在石涛的观念中,笔墨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还要在其中融入画家的主观情感,将自然的景观进行再塑造,使之成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
由此看来,石涛在笔墨语言上也没地当头劈面点,有千岩万壑明净无一点。
噫,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7]可以看出石涛反对受缚于摹写物象的“形”而提出点的技法不仅是一个技术层面上的问题,更是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甚至达到了与“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境界。
石涛对于点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在其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搜尽奇峰打草稿》和《泼墨山水卷》。
从《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以干笔皴法为主,皴法细腻而究,我们可以看出,“不似之似似之”是指融入画家个人的主观思想情感,兼备形神写照,意在突出画家主观情感的表达,而非对映入眼帘的客观事物进行简单复制。
绘画作品兼顾“神似”与“形似”,非专工于“形”而置“神”于不顾,亦非空谈其“神”而脱离其“形”。
来源于自然而不拘泥于“形”,超于自然而又不失其“神”才是真正的艺术作品。
清 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42.8cm×285.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邕是最重要的基点。
元代之后,楷书渐渐式微,几无大家出现。
(图5)五、结语晚唐书法家释亚栖《论书》曰:“凡书。
无私造化自流行 情厚灵芝万物生的意思
无私造化自流行情厚灵芝万物生的意思大自然,是一种流淌着无私而又造化的力量。
这种力量使得自然界的万物充满生机,事物得以繁荣,美丽更进一步升华。
在大自然的掌控之下,它以其变幻无常的自由舞蹈,将生命的灵魂无限注入万物之中。
灵芝是大自然中最神秘的物种之一。
它无所不能,治疗疾病,促进免疫力,平衡新陈代谢,再生细胞,令人精神饱满,乃至提高智力,拥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也拥有极强的养生功效。
历史上,人们就一直采用灵芝的物理和化学成分来制作药品,以疗养疾病、增强体质,甚至它还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抗衰老产品,被怀有极高灵芝之术的人们所认识。
灵芝虽然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但它也同样受到大自然的控制。
灵芝的培育和生长需要恰当的气候,温度,湿度和雨量,在这些环境条件不太适宜的地区,自然就无法生长茁壮了。
感受最深的是,天气变化很快,自然界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脆弱的物种,它们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会受到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受到末日的威胁。
因此,人类应该努力平衡自然的力量,维护大自然的生存,尽可能地减少对灵芝以及其他脆弱物种的威胁。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大自然,约束自己,不要贪图物质利益,破坏自然环境,不要让污染物侵蚀自然,而是努力保护并改善它。
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一切都是有序的。
生与灭,辉煌与归零;百花齐放,灵芝自流行,无私而又造化。
情深而厚,意义无穷,万物生
而又息,这就是大自然的奥秘,也是人类永恒的智慧。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学散步》读后感当我把《美学散步》从某某某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
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
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
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
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中国面临某某某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某某某治、某某某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
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
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平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
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
孔子《十翼》(《易传》)原文及译文
孔子《十翼》(《易传》)原文及译文《易传》(又称《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易传全文第一章通过八卦的排列,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而将八卦两两相重,六爻亦包含在其中了;阳阴两爻相互推演,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每个爻上注上解释,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中最大的道理,就是使万物生生不息,对圣人来说,最重要的在于有权位。
如何守着职位呢?那就要靠仁爱的道德了。
如何聚合众人,是用财富。
而管理财物,匡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的是义。
古时伏羲治理天下,仰首观察天上日月星辰运行的现象,下则观察大地上的种种的法则,又观察鸟兽羽毛的文采如何和环境相适应,近的就取象于人的自身,远的就取象于宇宙万物,于是创作出八卦,以融会贯通神明的德性,参赞天地的化育,以比类万物的情状。
【名言警句】观海而心静,临风以志清 关于大自然万物造化的名言
【名言警句】观海而心静,临风以志清关于大自然万物造化的名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百灵鸟的美,在嘴上;孔雀的美,在绚丽的尾巴上,人的美,深藏在心里。
——李辉在没有绿色生命的戈壁,风沙才成了肆虐的魔王。
——秦草如果鲜花厌恶泥土,那就是失去了生命的前奏。
——文洪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就特别黑。
——吴海发光明与黑暗决然分开,朦胧却摇摆不定。
——孟庆生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宋]苏轼观海而心静,临风以志清。
——王伟强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
——陈毅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江海之所以能成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
——[春秋]老子好象是最黑暗的天空,预告暴风雨快要到来。
——(英)拜伦自然的命令何其严重:夏天不由你不爱风,冬天不由你不爱日。
自然的命令何其滑稽:在夏天定要你赞颂冬天所诅咒的,在冬天定要你诅咒夏天所赞颂的。
——丰子恺《初冬浴日漫感》尽管火山爆发是瞬间的,但它毕竟有过长时间的沉默。
——曹勇鹰尽管雪给人们带来一时的寒冷,但毕竟是春天的使者。
——董晓勇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看。
——王士祯美不美,乡中水,近义词;亲不亲,人。
——[清]吴承恩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印度)泰戈尔花自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宋]李清照阳光和鲜花在达观的微笑里,凄凉与痛苦在悲观的叹息中。
——汪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饮其水者怀其源。
——庾信别看浪花奔腾不息,其实他只是风与海的奴仆。
——王战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宋]范仲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沙热得快凉得也快,泥土却保持着常温。
——孟庆生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郭沫若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课外阅读】庄子与自然
【课外阅读】庄子与自然在庄子看来,万物都有所待。
世俗之人即便有一技之长,也难免因出类拔萃而沾沾自喜。
宋荣子列子之徒,虽能“定乎内外自分,辩乎荣辱之间”,但物我之间,荣辱之间界限分明。
庄子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合一。
丧失自我,除去功名利禄之心,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生死的界限,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
说白了,庄子将自己一如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顺其自然,自生自灭,这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庄子的这一哲学思想虽于世无利,但也无害;虽不值得提倡,但也不至于完全抛弃。
请仿造下面的例句,以“庄子与自然”为话题,选取自然中的一物来形象地阐述庄子。
庄子是一条溪流。
它因刚正不阿而不惮于碰撞,因心存高远而一路欢歌,因不计较功名而回赠以晶莹洁白的浪花,因恪守自我而升华为永恒。
庄子是一树怒放的梅花。
它无意和百花争春,无畏于寒风的凛冽,不在乎万物的艳羡。
它只愿在白雪中坦然释放,只愿在孤独中那份守望。
庄子与自然庄子是一朵云,一朵洁白无暇的云,变幻多端的云,一朵清新飘逸的云,无拘无束的云。
它可点缀蔚蓝的天空,是天空的精灵;它也可以遮掩火热的骄阳,是天空的卫士;它可以化为雨滴润泽大地,也可以秀成风采点缀心情。
庄子是一轮明月。
它用自己的圆缺演绎着人间的美满与忧伤的故事,它用光明与黑暗背负着人间的希望与阴谋,它用自然的运转昭示人间的兴衰荣辱、际遇得失。
它有说不尽的梦幻的童年,神秘的青年,刚健的中年,释然的老年。
庄子是一颗启明星。
它为温馨的人间默默守护着漫漫的长夜,为失意迷茫的人们带来丝丝安慰,为追求理想的人撒播希望的种子,为勤劳的人带来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庄子是夕阳。
它从不留恋远山,阔海,村野,林梢。
它淡然于自然的花开花落、潮涌潮跌,它无意于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随光阴荏苒,执著于无尽长路;任风云变幻,相守在地球家园。
庄子是一滴水珠。
虽兴不起滔天巨浪,却有执著的梦想;不能承载巨沉,却有穿石的恒心;绽不出朵朵浪花,却充满灵秀;没有惊天壮举,却能牵人愁肠。
心智无常物尽其妙
心智无常物尽其妙作者:叶航来源:《北方人》2013年第04期邻居告诉我,我们小区里的一位智障人毛毛炒股票发财了。
我陡然想起今天又有人说我:“你会画画?还画油画?”一下子我似乎无以应答,我只能用简单的道理来阐述我的理论:绘画是不需要多少本事的,绘画比写文章容易多了。
或者也可以说,炒股票是不需要多少本事的,比买其他东西容易多了。
俗话说:“心智无常,物尽其妙。
”“心智无常”说的是,一个人的智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或者说人不会一直聪明或者一直愚笨。
“物尽其妙”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妙不可言之处。
我30岁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我会画画,去苏州的时候,偶尔看到十全街上的画家绘画、制作画框、卖画的全过程,突然心血来潮,觉得绘画原来这么简单,天底下活得最潇洒的莫过于画家了,他们把色彩玩弄得斑斓灵动,把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后,我就开始画画了,先是画好送给朋友,当然从来不说是自己画的,后来把家里挂的画都换上自己的“大作”,当别人问起这些画的内涵时就用“抽象”一言以蔽之。
再后来,我真的投资开了画廊。
那些时候,我每天下班后都是在画廊里度过的,有时候晚上也不回家,可以用“尽情”来形容我那时候对画画的痴迷。
我还喜欢唱歌,唱摇滚,认识我的人或许更不相信。
平时工作中我老成,甚至有些迂腐,没有人看得出我“物尽其妙”的一面。
我拿自己的绘画作品参加文广传媒集团的书画比赛时,许多人打电话问我那个名字是不是我。
在卡拉OK歌厅我一展歌喉的时候,有人把眼睛凑到我脸上看了几遍。
我说:“太太出差不在家,孩子又上学住校的时候是我最能暴露本质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无拘无束地躺在地板上看天花板,或者来一杯色彩诱人的芝华士加冰块,你觉得不能尽兴,还可以在芝华士里面加自己研磨的巴西咖啡,然后,把音响的音量开到听不到电话铃声,你就可以完全沉醉在你的摇滚之中了。
”不说我自己行吗?那就说我们小区的毛毛是怎么炒股票发财的。
毛毛从小智力就有问题,上学好几年一直是二年级,后来就不上了,整天在小区以及附近街道游荡。
意境美
意境美世界是无穷尽的,艺术也是无穷尽的。
“意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整个艺术作品的生命和一种律动的表现,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特有的文化观念。
意境不仅是山水画中抒情和造境的审美表现,更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而呈现于世,有其特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追求意境美也是传统美学的特质。
标签:山水画;意境;美一、意境的意义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融入画家的思想感情,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称之为“意境”。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之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虚实结合,相辅相成,在有限的画面中营造一种氛围,将无限体现于有限之中。
龚定庵曾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
”西山的忽远忽近,不单是眼前景象上的远近,更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意”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具有高低、深浅、文野之分。
“境”作为美学范畴的提出标志着意境说的诞生。
“意境”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画论中首用“意境”概念的人是清人笪重光,他在谈实境、空境、真境、神境时特别强调了“空”和“虚”,即“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毕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山水画中的“意境美”,有时会为其内在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并与画中的意趣所表现的主观思想相交融,为其画外之意、弦外之音所陶冶感染。
艺术境界主要源于“美”,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渗透,从而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
传统工艺造物文化基本范畴【正文】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具备相当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承载着衣食住行的工艺造物文化。
在国际化的大潮中,一旦失去本身应有的特色和风貌,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
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工艺造物文化和美学思想,是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众所周知,中国造物文化的悠久、发达、辉煌、丰厚,无与伦比、举世公认。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未能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学科。
但是没有系统整理不能误解为没有系统的工艺美学思想存在。
为此我在1989年发表的《传统工艺美学思想体系述评》一文(见《中国工艺美术》总第32期)中明确指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传统工艺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思想体系和理论形态,并从7个方面对其重要内容作了简要述评。
继续这一研究,本文将进一步对传统工艺造物文化的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及其思想特色加以述评和探讨。
一、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范畴是理论构建的基本概念,是构成体系“网结”的支点和要素。
范畴系统,是概念范畴间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
因此,发掘传统工艺文化的理论基石,寻求和建构传统工艺美学基本范畴的理论框架,是建立科学、系统理论的首要前提。
但是,要想从传世的有限几本工艺著述中找到这样的理论范畴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中国古代的设计思想、技术思想是和古代的哲学思想融汇一体的。
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于道与器、物与欲、文与质、技与艺、用与美等工艺美学基本范畴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或取譬引类,或直言阐述,连篇累牍,史不绝书。
《周易·系辞》更是一部阐释天道易理“人文化成”的宏篇巨构和百科全书,其中就包括了工艺文化“开物成务”的丰富内容。
例如制器尚象、立象尽意的致思方式;道寓于器、载礼释道的教化功能;以意立象、取象构形的造型意识;天人合一、共生共荣的美学追求等等。
如果有人说引用这些范畴概念是妄测臆改,牵强附会,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范畴概念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引言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
“适我无非新”(无羲之诗句),是艺术家对世界的感受。
“光景常新”,是一切伟大作品的烙印。
“温故而知新”,却是艺术创造与艺术批评应有的态度。
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是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
李、杜的天才,不忘转移多师。
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追摹着希腊,十九鞍经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
二十世纪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
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
新的局面必将展开。
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形重要。
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底自省工作。
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先得认识。
一、意境的意义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榻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忽远忽近,不是物理上的远近,乃是心中意境的远近。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在这几句话里。
恽南田题唐洁庵的画说:“谛视斯境,一草一树,一丘一壑,皆洁庵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
其意象在六合之表,荣落在四时之外。
将以尻轮神马,御泠风以游无穷。
真所谓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尘垢0糠,绰约冰雪。
时俗龌龊,又何能知洁庵游心之所在哉!”画家诗人“游心之所在”,就是他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象,作为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
什么是意境?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201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第八章第三节
题组一抒情方式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注】①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②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③若个:哪个。
这两首诗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
《南园》由两个反问句组成,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了。
答案:《马诗》借物抒情,写出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写出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和不得重用的感慨,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南园》直抒胸臆,连用两个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痛快淋漓。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注]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下片采用什么抒情方式?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解析:下片词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我们一时难以理解,但若知道作者是南宋的一名爱国词人,再结合最后三句,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孔颖达易学生命美学思想简论
第 4期
林国兵 , 等 : 孔颖达易学生命美学思想简论
% 73%
有 至乐 !。老子 及后来 的庄 子等 , 主 张自然 无 为 , 他们所追求的 至乐 !, 侧重 于以人事合天地 自然之道, 侧重于人事的自然而然的品格。在某 种意义上 , #礼 记 % 乐记 ∃所描 绘的天 人之 和的 无声之乐 !, 重在王道教化, 重 在圣人统治下的 社会人伦之和。魏晋玄学, 虽经有无之辨而将常 人无法企及的儒道两家于天地人模式中所体现的 超越人格及 至乐 !拉回到现实中, 但也剥去了它 们赖以存在的律历融通这一思想基础 , 虽然它在 那时难免有神秘成分。 孔颖达在高层 次上恢复 卦气理论 , 认为 律、 历、 易象与义的要义均在阴阳二气的变转。传统 的律历融通思想的神秘色彩被剥离 , 哲理性被突 出。昔日的天地人模式在气本论基础上演奏出新 的乐章。万事万物在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下自然而 然 , 由无到有 , 无为无不为, 演绎出丰富的宇宙图 景。这一图景, 构成了唐及其后艺术家的艺术世 界。这是一个以感性形象体现造化的真精神的境 界 , 是一个 元气淋漓、 气韵生动的 境界。如 顾况 #范山人画山水歌 ∃: 山峥嵘 , 水泓澄。漫漫汗汗 一笔耕 , 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 , 物中有 声。复如远道望乡客, 梦绕山川身不行。 ! 从范 山人的山水画创作及顾况对山水画的评论看, 把
万事万物、 人伦社会 , 二者共同构 成了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感 应之道遍布 于宇宙万 物的各个层 面。心物彼 此感受对方的节奏和生 命。人心 感万物所生的念虑之情在自然而然的本性的指引下成为审美之情 , 生生之宇 宙由此而成为人情化、 审美化的宇宙。 关键词 : 孔颖达 ; #周易正义 ∃; 咸卦 ; 生命美学 中图分类号 : I20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8078( 2007) 04 0071 05
物尽其“才” 造化自然
物尽其“才”造化自然摘要:通过挖掘地方传统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地方特色教材,在编排构想上融地方文化、铸特色理念,寻生活之源、造自然之化,以及在实践中的开发运用上谈了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地方特色生活之源编排构想实践运用“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问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如何使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变成振兴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审美情趣的教育资源,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作为一名校外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开发、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且科学、合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编排构想1.融地方文化,铸特色理念美术教育要走向世界,不是崇洋求奇,而应靠我们的努力,去建设具有民族精神、地方魂魄的现代美术体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李约瑟曾预言:未来世界的拯救,将依靠中国文化。
因此,我们不必俯就西方人的审美需求,而应本着继承民族精神、深蕴民间文化内涵的意识,开发和挖掘地方性教材,创出自己的特色。
2.寻生活之源,造自然之化苏州历史源远流长,2500多年积淀而起的秀丽的自然景观、深厚的人文传统及浓厚的民俗意蕴使之成为传统文化的摇篮和中心。
苏绣、桃花坞木刻、丝绸文化……这些丰富的地方特色资源使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实践中笔者根据教学具体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编制美术地方特色教材。
在编排挑选材料过程中还特别提倡让学生自己从身边、周围环境中寻找感兴趣的素材,充分让每一位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自主地吸取营养,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造化自然”,切实地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与实践精神。
另外就素材本身,注意根据其特性最大地发挥其功能,让学生有“做头”。
二、具体选材实践(一)工艺类项目1.扬蚕桑文化,掘地方教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苏州历来是我国丝绸生产的重要基地,其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生产和技艺在全国负有盛名,是吴地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侧记
【内容摘要】“自然”这一概念,在中国古典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富有哲学内涵的范畴。
对于古典山水画来说,“自然”就是“道”,就是“真”,就是“美”,就是“生命”。
“妙造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等等命题足以佐证。
文章通过对中国古典山水画的发展作一番深入的分析,追根溯源,旁征博引,企图把握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脉络之根本所在——“艺法自然”这一审美特征。
【关键词】道;自然;古典;山水画一世有评画者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如此矣,是能尽其技。
”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曰:“殆谓自然。
”其问自然,则曰:“不能异真者,斯得之矣。
”且观天地生物,特一气运化尔,其功用秘移,与物有宜,莫知为之者,故能成于自然。
今画有信妙矣,方且晕形布色,求物比之,似而效之,口序以成者,皆人力之后先也。
岂能合以自然者哉? (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三《书徐熙牡丹图》)朱自清先生解释说:“‘生意’,是真,是自然,‘是一气运化’。
‘晕形布色’,比物求似,只是人工,不合自然。
”①盖“自然”,在中国古典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美学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复杂丰富的范畴。
“同自然之妙有”,“凝神遐想,妙悟自然”,“妙造自然”等等命题,以及“度物象而取其真”,“澄怀味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身即山川而取之”,“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等等命题,无不说明“自然”这一概念范畴在中国古典山水画中的本体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握好“自然”这一概念范畴,无疑就把握了中国古典山水画之特点和本质。
那么,“自然”这一范畴在中国古典山水画美学中是什么概念,意义何在呢?追根溯源,在老、庄哲学(美学)思想体系中可以找到其最早的归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
庄子发挥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并且把人之性情也纳入了这一规律体系。
《秘传水龙经》·卷一
《秘传⽔龙经》·卷⼀《秘传⽔龙经》·卷⼀【明】不详撰【明】蒋平阶辑【提要】《秘传⽔龙经》五卷,撰者不详,【明】蒋平阶辑。
平阶字⼤鸿,松江华亭(今江苏松江)⼈,为明季著名堪兴家。
是经述⽔区寻龙点⽳之法,图⽂相配,蒋⽒序中极为推重。
《借⽉⼭房汇钞》本、《指海》本、《泽古斋重抄》本等。
此据《借⽉⼭房汇钞》本整理。
《秘传⽔龙经》卷⼀·⽬录秘传⽔龙经序秘传⽔龙经叙秘传⽔龙经;第⼀卷总论⽓机妙运论⾃然⽔法形歌分论(原书⽆此总标题)⼲⽔城垣格(⼀种)⼲⽔散⽓格(⼀种)枝⽔效界格(四种)典⽔朝堂格(六种)曲⽔单缠格(五种)两⽔夹缠格(⼀种)⽔缠⽞武格(四种)顺⽔界抱格(⼀种)顺⽔曲钩格(⼀种)曲⽔倒勾格(⼀种)斩⽓迎朝格 (⼆种)远朝接秀格 (⼆种)流神聚⽔格(五种)⼀⽔横栏格(三种)界⽔前抱格(⼀种)界⽔外抱格(⼀种)湖荡聚砂格(双盘龙势;⼆种)湖荡聚砂格(⼗⼆种)曲⽔斜飞格(⼆种)⽔城反跳格(⼆种)来⽔撞城格(⼆种)界⽔⽆情格(三种)秘传⽔龙经序⼤鸿⽒所传地理之书,惟《归厚录》最着,世多有之。
此《⽔龙经》五卷绝⽆见者。
不知何时⼊⽟峰席⽒质库。
其⼈得重价以去,遂置不取,逮质库易主,杂乱字纸中。
余发覆得之,识为秘本,常⽪⾏笈,⼘兆相居,颇得其⽤。
念世⽌有此本,恐遂沦失,且原书多有颠倒错互,及脱句讹字,并妄添作书姓名杨筠松、刘伯温之类,因概加厘正,重录⼀过,⽽以原书仍归清河⽒。
尝出以⽰云间为⽔龙家⾔者,如张式之、王理光辈,咸诧叹为仅见,各钞录以去,亦可知其书之⾜贵重已矣。
余考⼭龙⽔龙,从古各判在《诗·公刘》之篇,“涉则在{⼭献},乃陟南冈”,则视⼭龙之法也;“观其流泉,芮鞫之即”,则视⽔龙之法也。
⽽《定之⽅中》亦以升墟降观对举,则知混合为⼀者,乃后⼈浅说⽽⾮古法。
安得以是为⼤鸿之创见也乎?独是古法既莫传,⽽历史《艺⽂志》咸以其术为形家者⾔,何居?岂⾮度地之法全在辨形?⼭之形尚烦登涉眺望,复岭重冈难于移远。
山水的传统精神
山水画在南北朝时期有独立的趋势,在唐代已脱离人物故事而成独立画种,宋代更为成熟,元、明、清达到顶峰,山水画每个时期风格都有变化,在美学思想上受禅宗教义和老庄思想影响,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来摆脱人事的束缚,获取心灵的解放,追求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山水画表现形式的一个基调。笔墨是中国绘画造型直接付诸的物质材料,使之对象化,视觉化的最后手段。它是体现中国绘画远近透视,经营位置,意象造型的重要前提,使笔墨趣味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感,通过这种方法把人的精神文化及思想情感经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
中国画家乐于山水之间,却不是带着写生夹,油画箱对自然做一笔一画的模仿,他不关心对象的数理形式,几何比例,色彩光线和物理时空,而是把自己进入宇宙万物之中,去体味道之苍茫,悠悠无限和纯净的自我胸怀。去感悟心灵的澡雪与美的观照精神,“钟隐卜居闲旷,结茅以养恬和之气,亦为画花竹禽鸟以自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这种独特的审美观照方法,决定了中国画家不是直接向自然索取创作母题,而是在自然中虚静养气,诱发灵感。一旦静观进入“不知我之为草虫,草虫之为我”(罗大经《鹤林玉露》)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李日华在(《怀麓堂诗话》)说;“终日处乔松修竹之下,未必能写松与竹”。这种注重创作精神感受和西方的模仿有本质的不同。静观的过程是一个物我相交相融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表象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典型表现,而是一种沁透画家情感的表象,物我表象。在情感思维的支配下,物我表象具有提炼,概括的品质。在客观世界中,抛开一切外在关系而存在的事物,使物我表象达到统一,中国画的抒情写物才能得到显示。中国画的用笔,各种点线皴法溶解万象超灵虚妙境,融诗心,诗境于画景,成为中国画一大特色。用毛笔勾的线条及墨色的浓淡直接表达生命的情调,透人物象的核心,其精神简淡幽微,“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方士庶在《无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比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比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画靠笔墨的黑白关系营造绝妙之意境。马远的,《寒江独钓》除一孤舟和老人垂钓外,周围一片空白,但空白并非虚无,而使你感到江水宽阔,烟雾生腾。中国靠墨营造的物象是开放的,流转的,无限的。不象西洋画表现的是一个有限的世界,静止的空间,内容被限一框之中,只能成为墙上装饰之物。油画的色彩在视觉上给观者带来急噪,不安的情绪。而中国画则以含蓄为美,墨分五彩,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欣赏山水画如同夏日喝到甘露,神清气爽,意韵深远。山水画体现的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几株小树,几棵小草则表现一个独特的世界,方寸之间能感受到宇宙之大,在一景之中能感悟到“一草一天堂”一花一世界“的生命意义。山水画不是画景,而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寻求生命内水画的风格已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无论表现北方山水的雄浑高大或南方山水的秀丽景致,虽表现形式各异,但都采用了笔墨的表现方法,笔墨是山水画的精髓,就好比是音乐的音符,如果没有音符就不会有优美的旋律,没有笔墨就构不成独特的山水文化,所以笔墨是绘画之根。山水画笔墨的色彩观最早可追朔到老庄思想,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知其白,守其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黑色是深远,神秘,微妙,难测,丰富的色彩。山水画是白和黑营造的世界,白不是死的空间,而是创造万物永恒运行着的道,如同庄子说的,“瞻彼阙者,虚室生白”。这“白”是“道”的吉祥之光,象征着生命的无限延伸。中国画的空白在意境上并非虚无,而是藏境。藏,使人由一点而想到更多的物象文化。清初画家箪重光在《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现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齐白石画的虾,没有水草池塘但却令人感到满幅水溢。如果画上背景,终觉限于一个角度,并把自己缚在一个封闭的角落里,或者感到画蛇添足,而不画背景,则似邀游于画境之中,四面环顾,如饶前后,并令人遐思瞑想,回味无穷。“黑”,就是在笔墨处下功夫,坚守传神,尽心刻划,很抓笔墨生动的笔情墨韵,使物象与空白之处相映相辅,引起隐喻与联想,加强艺术感受。“知白守黑”,黑处则是更鲜明集中地表现形象使简约的画面取得丰富的联想。在笔墨组织上,白就是虚,疏,黑就是实,密,白与黑相互呼应,渗透,使黑中有白,白中有黑,计白为黑,墨出形,白藏象。“知白守黑”,立足于黑,还要考虑到白,如恽寿平《南田化跛》所说;“古人用心在无墨处”,正是无墨之处,使画面松灵虚幻,当然,“白”的妙处,还在于“墨”的点醒,经营,才能更佳的艺术效果。庄子认为:“五色乱目”,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五颜六色的世俗之美,只能刺激感官,非真美。早期有隐士思想的画家摒去绚丽的“五色”代之而起的是“素朴”的水墨山水画,千余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墨,是中国画画家表现客观物象形神和表达作者主观情思的一种强有力的绘画艺术手段,通过水与墨的巧妙配合,运用正侧,拖逆,提按,顿挫,揉摆,泼墨,破墨,积墨,等不同笔锋,笔法和运墨的变化,可以创造出浓,淡,干,湿,实,虚,等极其丰富,千姿百态,妙不胜言的墨象效果。墨通过水的调和产生不同的墨象变化,表达出不同感觉情绪内容的墨意之美,使各种不同的墨象重迭交错,组成象交响曲般既有节奏变化,达到墨调的墨律之美。这种墨的墨意感与墨律美的高度统一形成了“墨韵”。“墨韵”能够结合“骨法用笔”和其他表现手段,鲜明地表现客观物象的“形神”和表达作者主观的“情意”这也就是“墨韵”生动。石涛在作品《丛竹散天芙蓉出水中提到;“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需完”。可以体会到他对水墨淋漓,墨中见笔的理解,同时也蕴涵了艺术对自然情怀。西方的风景是用黑,白,灰,光影,五大调子来真实再现自然,而中国的山水画是以“气韵生动”为核心,将诗,书,画融为一体来表现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五色”代替景物的黑,青,赤,黄,白五色,也就是以墨代色之意,还能表现空间远近,明暗阴阳,干燥湿润以至人品,性情等更丰富更复杂的内容。王维和吴道子也提倡“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的思想。在创作上没有受当时彩色绚烂的风气影响,而坚持走舍形悦影。以墨为主的道路,依据中国宇宙观和道家思想构造一种玄妙的空间意识。中国画靠笔墨来营造独特的空间意识,这空白有如老庄的,“道”自然“虚无”儒家的“天”。中国哲学中“虚”“实”是辩证运动的,中国绘画中的白与黑也是对立统一的。虚中有实,其表现就是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运用不同笔法和墨法产生的各种墨象,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墨意和墨律,墨意感和墨律美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墨韵”。故“墨韵”是形式也是内容,它是墨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墨韵”是墨本身的形式美的语言和节律,它配合用笔,造型,章法等艺术手段,为创造山水画“形神兼备”的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地表现作品的主题和意境服务。山水画色彩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色中之变化”注重单纯,讲究厚薄浓淡的微妙变化,这是由于中国画以墨为特色所决定的。因为驳杂的色彩和过多的装饰会破坏,防碍墨的表现,而一旦失去墨的作用,整个画面就会散漫分解,作品也就失去了韵味和表达意境的力度。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900字2022文档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900字2022文档《美学散步》可以看作是宗白华先生六十多年美学探索生涯所形成美学观、艺术观的一次完整诗化叙述。
从五四到当代,中国的美学家们多从哲学建构人手去探讨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学散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散步读后感1宗白华一生著述不多,虽与朱光潜先生是同时代的人,年纪相仿,但是他却不像朱光潜一样著述甚多,宗先生极少写作,《美学散步》是先生生前唯一一部美学著作。
这部著作教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理解欣赏美及怎样建立审美态度。
“美学散步”顾名思义,我们应当怀着一种轻松愉悦像散步一样徜徉肆恣,有感即发。
我们可以一边散步一边享受宗先生在这部书里给我们搭建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
1用美产生的影响来表现美本身宗先生翻译莱辛的《拉奥孔》里有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凡是荷马不能按照着各部分来描绘的,他让我们在它的影响里来认识。
诗人呀,画出那“美”所激起的满意、倾倒、爱、喜悦,你就把美自身画出来了。
”举个例子,特洛伊战争是以争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为起因,当海伦到特洛伊人民的长老集会面前,那些尊贵的长老们瞥见她时,一个对一个耳边说:“怪不得特洛伊人和希腊人为了这个女人这么久忍受苦难呢,她看来活像一个青春永驻的女神。
”还有什么能给我们一个比这个更生动的美的概念,当这些冷静的长老们也承认她的美是值得这一场流了许多血,洒了那么多泪的战争呢所以,有时候通过“美”周围的人事物衬托出来的美以及“美”自身给周围人事物产生的影响比直接描述‘美’更有渲染力和表现力。
2诗和画的辩证关系书中在《诗和画的分界》一章中提到:“诗和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
但各自又可以把对方尽量吸进自己的艺术形式里来。
诗和画的圆满结合(诗不压倒画,画也不压倒诗,而是相互交流交浸),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诗写的好自然而然就在我们心里描绘出一幅画,而一副好的画也是充满了诗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尽其“才”造化自然——临河九小美术地方特色教材教学的构想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师:王志勇
学校: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九小学
二OO七年十月二十日
物尽其“才”造化自然
——临河九小美术地方特色教材教学的构想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中突出指出:“农村中小学也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
”在我区开展“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之际就我校尝试“河套地方特色美术教育资源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在开发河套地区地方特色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实践探索,现总结之,供贤达、同仁参考,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一、整体构想
融地方文化铸特色理念
美术教育要走向世界,不是崇洋求奇,而应靠我们的努力,去建设具有民族精神、地方魂魄的现代美术体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李约瑟曾预言:未来世界的拯救,将依靠中国文化。
因此,我们不必低三下四地迎合、俯就西方人的审美需求,而应该自信、自立、自强不息,本着继承民族精神、深蕴民间文化内涵的意识,开发和挖掘地方性教材,创出自己的特色。
笔者认为:愈民间的,愈有中国特色;愈中国特色的,愈有国际性。
寻生活之源造自然之化
河套文化渊源流长,名人辈出。
塞外平原名闻遐迩。
我校位于“河套平原”,在实践中笔者结合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根据教学具体需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方特色教材。
在选材料过程中除了教师“苦心经
营”、“苦苦寻觅”外,还特别提倡让学生自己从身边、周围环境中寻找感兴趣的鲜活的素材,充分让每一位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自主地吸取营养,让学生在地方自然世界中“造化自然”,切实地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与实践精神。
另外就素材本身,注意根据其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让学生有“做头”。
二、具体选材实践
(一)工艺类项目
扬河套地方文化掘地方素材
河套地区是我国“塞外粮仓”,这里有丰富的小麦秸杆。
利用这一自然资源我校开展了“麦杆帖画”的教学,同学们不仅得到美术基本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对地方的了解和自信。
葵花艺术
选用地方文化气息的材料,对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发挥想象力的表现空间,很有益处。
为此,在葵花季节,笔者让学生将家中刚结成的花瓣,在课堂上进行联想或装饰造型(单个或组合),既可以做成动物造型、人物造型、抽象造型等,也可以进行彩绘装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联想的快乐,创造的喜悦。
蜜瓜雕刻
其作品往往以自然形态与制作者的巧妙联想相结合,从而产生别开生面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制成人物、动物及一些生活实用品(如花蓝、盆架等)。
此项目一般在兴趣小组中进行。
瓜籽工艺
美术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它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被誉为强大的秘密武器。
从德国“包豪斯”的创立到日本经济的腾飞这几十年间,我们应该清醒了,我们以往美术教育中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生产设计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培养这些能力的相关教材。
因此,笔者根据瓜籽的形态各异利于粘贴等特性,尝试多种工艺生产设计教学实践,如粘贴、点染、吸附组合等。
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感受到家乡瓜籽的魅力,既增强了生产实践能力,又增强了自豪感。
,因为瓜籽粘贴,往往比便于操作,完成作品的效果也比较好。
泥塑
在广大河套农村小学开展泥塑教学,既实际又很受学生喜欢。
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用一些粘性较好的泥代替现行美术教材中的橡皮泥进行制作,通过搓、揉、团、压、接、彩绘等,展现的作品毫不逊色于橡皮泥作品,而且有泥土的气息,有亲切感。
(二)绘画类项目
写生画教学
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主要是课外辅导),画一画家乡的桥、家乡的民居、家乡的人、家乡的田野等,有的学生在放学后还逗留在村庄前画个不停。
记忆画、命题画教学
在平时观察积累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景物或自身经历的事物,诱发动情点;启发儿童用心、用自己的意去寻觅那令人魂牵梦萦的物象,并让其充分表现出来。
如记忆画《草原风光》、
《羊与白云》等,命题画《农忙时节》、《河套蜜瓜》等。
想象画、意愿画教学
以地方特色为主素材,以色彩、形体、线条等构成,将自然或生活中感人的物象作为审美延伸,给其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使他们在想象中任意驰骋,最终在“形”与“神”的自然统一中发掘其潜能。
如想象画《蜜瓜的一家子》、《丰收了》,意愿画《家乡的……》、《梦中草原》等。
(三)欣赏类项目
欣赏教学在我国农村小学中一直比较忽视,为了培养独特的审美情操和民族魂魄的现代人,有必要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的欣赏内容。
为此除现行教材的欣赏之外,笔者还增加一些自制范作、范件和学生作品欣赏,如以上课业中的范件及优秀作品等;另外,还增加一些系统的具有江南特色的欣赏内容,如水印版画、水彩画、苏绣、桃花坞年画、石刻、木雕、风筝、民间服饰等。
总之,在研究中,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支撑,结合我们临河特点和民族特色,精心组织,现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体现张扬学生个性发展的观念,和河套特色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