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合集下载

真实验与准实验

真实验与准实验

准实验、真实验的判断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 • • • X :一种实验处理 C :控制的变量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什么是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 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 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 的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 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 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 中。准实验具有推广到教育实际 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 实验……
什么是真实验研究
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 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 纵研究变量的实验。真实验有 很高的外部效度,很难在实际 的教育情境中普遍推广应 用……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

实验心理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

这种现象称为实验者效应。

2.韦伯定律:韦伯定律,即感觉的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表现为一定的规律性,用公式来表示,就是△Φ/Φ=C,其中Φ为原刺激量,△Φ为此时的差别阈限,C为常数,又称为韦柏率。

3.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是一个表达简单的定律,其公式为S=KlgR,其中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是常数。

简单来说,这个定律说明了人的一切感觉,包括视觉、听觉、肤觉(含痛、痒、触、温度)、味觉、嗅觉、电击觉等等,都遵从感觉不是与对应物理量的强度成正比,而是与对应物理量的的强度的常用对数成正比的。

这个定律是19世纪德国心里物理学家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1801~1887)在他的表兄和老师韦伯(Ernst Heinrich Weber,1795~1878)的定律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又称为韦伯-费希纳定律,也正是因为这个定律,心理物理学才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建立起来。

4.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5.真实验设计: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分配被试,能够充分控制全部内在的无效变异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的设计。

它是相对于准实验设计而言的,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6.自变量的混淆:自变量混淆——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这时,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没有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种情况就称为自变量混淆。

7.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一种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通常使用与人文科学(humansubjects),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subjective bias)和个人偏好(personal preferenes)。

准实验研究界定

准实验研究界定
Second Increasing Treatment Effect
comparison
Experimental
Pretest
Posttest
交叉效果
•可能解释 可能解释 可能
–操纵有效果 操 –成熟的威胁较低 成熟的 成熟 –回归的威胁较低 回归的 回归
【Crossover Effect】 an outcome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performs better at pretesting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erforms better at posttesting
问题与思考 1. 这是什么类型的“研究设计”? 这是什么类型的 研究设计”
不等比较组准实验设计,其理由如下: 不等比较组准实验设计,其理由如下: 比较组准实验设计
不等比较组准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 不等比较组准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有实验组 比较组准实验设计 与对照组,但是二组不等组 中的实验组 与对照组,但是二组不等组。本題中的实验组 是被认为较具发展潜力、在论文发表数量、取 被认为较具发展潜力、在论文发表数量、 得最终学历学校以及推荐信等方面都较对比组 优秀。 优秀。
处理组与对照组都增加
•可能解释 可能解释
–操纵有效果 操 –选取/成熟偏误 成熟偏误 选
【Increasing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an outcome in which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ffer at pretesting and both increase from pre- to posttesting, bu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s at a faster rate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的类型

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修订细节1刘良华这几天接连不断地给“教育硕士”讲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这门课程,也开始启动对《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这本书的修订。

希望在2009年有一个“修订版”。

如有可能,以后每两年“再版”一次。

第一个大的修改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问题。

2007年版将教育研究分为三个大的类型:实证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含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与应用研究。

原文如下(刘良华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0页。

):一、实证研究/描述研究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描述历史现象、田野现象或实验中的现象。

与之相应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显示为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描述的方法也就是描述历史现象、田野现象或实验中的现象。

与之相应的具体的研究方法显示为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

(一)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对过去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

好的历史研究总是还原历史现象,把人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

历史研究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遥远。

可是,历史不过是任何一个人的昨天。

人的生活虽然一直在进步和进化,但人类的历史也一直在以它的节奏不断地重复。

这也正是历史研究之所以重要的基本依据。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历史研究尤其重要。

(二)调查研究如果说历史研究是对过去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那么,调查研究则是对正在发生或刚刚发生不久的教育现象或教育观念的实证研究(描述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历史研究与调查研究是相同的方法:它们都是调查研究,前者是对过去的现象的调查,后者是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的调查。

认可历史研究的价值的人,也必认可调查研究的价值。

反之,重视调查研究的人,也必重视历史研究的价值。

(三)实验研究(描述性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在有一点上与历史研究和调查研究保持了区别:实验研究并不满足于对现象的描述,它更多地显示为一种假设和预测以及为了验证假设和预测而采用某种干预和介入的态度。

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局限:多次测验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提纲
准实验研究的概念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准实验设计的方式
局限:被试不是随机抽样,不能保证被试的代
表性,会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前后测验也可 能产生一定的交互作用。
准实验设计
2. 时间序列设计:
按一定时间间隔对一组非随机抽样
的被试进行一系列测验,而把实验处理
安排在这一系列测验的某些两个之间。
时间序列设计
优点:从总体上理解实验处理的作用,
可以验证不同的自变量在实验中可能出 现 的不同结果。
有自然条件下的两个组,先对两个组进行
前侧,然后,对第一个组实施实验处理,第二 个组不接受实验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个 组再进行后侧。
不等控制组设计
优点:由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进行前后测
验,可以消除由于履历效应、被试成熟、测验 工具、统计回归等因素对实验内在效度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的效度。
提纲
准实验研究的概念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知识回顾
教育实验验研究法: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的控制 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的影响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之间 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知识回顾
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1.重点在于论证因果关系 2.研究者可主动控制某些条件 3.具有可重复性
二者的比较
准试验研究 控制 水平 研究 环境 内在 效度 外在 效度 真试验研究

高 人工环境
现实和自然
差 好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1. 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准.
2. 与现实的联系密切. 3. 内在效度低,外在效度高.
谢 谢 大 家!

谈教育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_省略_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_邹霞

谈教育研究中的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_省略_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_邹霞
五、科学的尝试是能得到人们的肯定的
教育研究中 / 经学0 的研究方法多于 / 科学0 的研究方法, 所以一切科学研究的尝试都是应该得 到肯定的。在 5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 用6 一文中也肯定了何教授在这方面的尝试, 同时 提出应该客观地看待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并不是都 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推广性的, 特别是准实验研究, 其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是需要给予逻辑上的论 证的。
/ 实验是一种研究情境, 在此情境中至少涉及 一个自变量, 即实验变量, 它受到研究者的精心处 理或改变。0 / 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变量可能不止一 个, 并且, 为了使已完成的研究被认为是一个 -真 实验. , 实验的参与者在实验处理中应是随机指定 的。0[ 4] / 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 而不是随机地安 排被试进行实 验处理0[ 5] 的实验, / 准实验研究与实验研究一样包含一个或多个实验 变量。但是, 与参加者被随机地分配的实验处理不 同, 研究中被试是被 -自然. 地分配组别, 比如班 级。0[ 6]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 其主要区别在于对 实验的处理上, 一个要精心地进行随机处理, 另一 个却不进行随机处理, 只是 / 自然0 地采用原始群 体, 缺少随机组合本身则潜在地影响着实验的内在
袁磊博士最后在 5也论实验研究方法在教育研 究中的应用6 中谈 及的 / 语文 教育跨越式创 新试 验0 / 现已开展 6 年, 还将继续下去0, 作为准实验 研究, 尽管进行了实验设计, 现在涉及的地区、学 校和学生人数还在逐渐增加, 实验中的被试群体间
的对等性更难以确定, 对其被试群体的 / 代表性0 和 / 可推广性0 的论证难度加大。如果没有对相关 数据的分析论证, 做出 / 现在已拥有 400 多个实验 班的全部统计数据。在实验已经完成的测试数据分 析证明, 此实验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效度, 实验 设计科学, 实验结果解释合理0[11] 这样的结论仍然 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为什么要进行准实验研究呢?实验研究很精确,但进行环境过于理想化,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去控制对象和环境,但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要进行有效控制是很难的,因为教育实验的对象常常是人而非物,不可能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实验中对研究者的要求也很高,让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感到有压力,而且还要受到受试单位、学校配合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上述的局限,实验这种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不如其它研究方法广泛,没有发挥出它的优势和作用。

为了解决实验的这些不足之处,发挥实验研究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采用原始的组,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下以类似实验的方法设计方案来进行研究。

准实验研究的特点(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准实验设计是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

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遵照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相对而言,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组的要求较高,在操作上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2)进行研究的环境不同进行准实验研究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很密切。

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较难。

(3)效度准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是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组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

但是由于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真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因此,在考虑准实验研究的效度时,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并注意确定实验组之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足之处。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准实验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效度上真实验优于准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
版)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 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实验室内的实验往往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低;学校、教室内的实 验往往外在效度高、内在效度低。
三、实验设计类型(*)
前实验设计
特点:前实验设计对无关变量是完全没有控制,但可以操纵变 化自变量。
外 高(三个越来越低) 效
内 低(三个越来越高) 效
类 单组后测设计 单组前后测设计 型
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 XO 本 模 式
评 优点:由于利用随 价 机分派分出两个等
组,就可以控 制“选择”、“被 试缺失”等因素对 实验结果的干扰; 都进行了后测,便 于作对照比较。如 果在前后测期间, 有什么情况影响,
优点:能消除前测 与后测、前测与自 变量的交互影响, 内在效度较高。既 具有前一设计的优 点,同时避免了练 习效应的影响,节 省了人力和物力。 由于随机取样、随 机分组以及设控制
系列的前后测均 有可能引起被试 的疲劳,敏感与 练习效应。
念。另外,被试 与实验间有交互 作用。
真实实验设计
特点:能使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 较严格的控制,即它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 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 和随机分派到组。
类 实验组、控制组前 实验组、控制组后 所罗门四组设计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完整版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完整版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维度
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
环 境
外部测定变量很精确,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实验研究的环境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实的联系较难。
准实验的环境自然而现实,它在外部效度上能够且应该优于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设计利用原始组进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无法证明实验组是否为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同时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体起作用,所以因被试挑选带来的偏差将损害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从而影响了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因此在内在的效度上,实验研究优于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进行实验的环境是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得多。

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实验控制: 检查各班的相似性 30位老师,每位老师仅采用一种方案。 可能影响阅读成绩的因素: 每10个教师的构成实验组间是否相同呢 各个教师间可能存在差异 从全体教师考虑,10个教师一组的小组间则可能 很相似,其中要检查的一个要素就是每个教师教学 经历的长短。 • 如果所有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集中到一个组里,那么 在各组之间就会存在一种系统性差异。
准实验研究
• • • • • 一、准实验研究的性质 二、准实验研究的特点 三、准实验研究的设计 四、准实验研究的效度 五、单一个案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研究的性质
•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 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 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 本来是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近年来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中, 为了能在教育技术领域运用这种方法,这 里特对准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 方法进行阐述。
• 准实验设计图解: 原始教学班 前测 G1 第1班 O1 … 第10班 G2 第11班 … 第20班 O3
实验变量 新方案(X1)
后测(因变量) O2
新方案(X2)班
O5
传统方法(—)
O6
教学时间:18周 一项新阅读方案对阅读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 • • • • • •
• 案例1: • 一位初级中学的老师,教授初三年级4个班 的自然科学课,要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新方 法和传统方法(控制)对本学科实验部分 的教学的影响。 • 这位老师对4个班级分别采用一种不同的教 学方法。因变量是对该课程中的实验内容 实施期末考试的成绩。 • 研究问题的陈述: • 一项关于教学方法对初三年级自然科学考 试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
• 30个班级所在的学校分布地区 • 把一种方案限定在一种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于其他地区的学校,实验将不会得到满意 效果,因为这样会造成学校影响和阅读方 案影响相混淆。 • 理想的安排方法: • 每3个社会经济条件相同的学校,各执行一 种方案。 • 某些学校将可能执行两个或3个方案,会因 不同班级学生间的相互交往而导致实验数 据的“污染”。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从研究设计的思想与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就是一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通常应用的情况就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与分配被试。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用于针对不同被试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的比较,实验程序安排如表7-6所示:表7-6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程序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进行前测就是用于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组与控制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它因素。

只有当两个组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能进行该种准实验研究。

⑵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对R3与R4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而非简单比较平均分、方差等,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组之间就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例6-1] 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

为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在某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现成的整班参加实验。

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对该年级所有的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个水平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保证选出的两个班在物理学习上总体水平相同或相近。

然后从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同时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按照原有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物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进行后测。

准实验研究设计课堂用[1]

准实验研究设计课堂用[1]

例1:
假设某医疗研究机构研制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为了试验此 种药物是否真的有效,研究人员筛选了20名多动症儿童参加试验。为 了试验的实施,他们编制了甲、乙两套学习材料,这两套材料经检验 在难度等方面相当,以分别用于前测和后测。 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比较,他们选取了年龄相近的某个年级一个班的 学生(30人)作为对照组。 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使用甲套材料 进行前测,即均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学习材料甲,然后检测学习成绩; 第二阶段,多动症儿童接受药物治疗,而对照组不接受;第三阶段 是两个组儿童各自都学习材料乙并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这是后测。
四、时间序列设计(the time-series design):
定义:时间序列实验设计是指对某个被试组或被试个体进行周 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这一时间序列中的某一点上呈现实验 处理变量,然后观察施加实验处理之后的一系列测量是否发生 了非连续性变化,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过程是:先进行一系列的观测,接着引入一种处理或者加入其 他事件,然后再进行第二个系列的观测。通过比较处理前和处 理后的观测值来评估干预处理或事件的影响。 In a simple time-series design, researchers examine a series of observations both before and after a treatment.
准实验设计的概念:
所谓准实验,是相对于真实验而言的,是指那种既不能直接操 纵自变量又不能对研究中的额外变量作较严格控制的研究。它 像实验一样一般要比较不同的组或条件,但这种设计用不可操 纵的变量来确定要比较的组或条件。不可操纵的变量通常是被 试变量(如性别的男和女)或时间变量(如处理前和处理后)。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 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准实验研究 概念

准实验研究 概念

准实验研究概念准实验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与实验研究相似,但又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准实验研究的概念。

第一步:理解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实验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旨在寻找因果关系。

它通过改变一些变量并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并观察这些变量对于某个现象的影响。

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控制组和实验组完全相同,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但是,实验研究无法处理某些因素,例如研究参与者的行为,社会环境和资源限制。

这时候,准实验研究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步:了解准实验研究的定义准实验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像实验研究那样完全控制变量,而是通过现有的状况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准实验研究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它没有随机分配参与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因此,在准实验研究中可能会存在其他的变量干扰,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第三步:掌握准实验研究的种类准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 非同步型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通过观察某些变量的变化,并在相关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例如,观察某个社区的犯罪率和社会杂乱无序的程度之间的关系。

2. 非等价组设计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没有随机分配参与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而是将实验组之前某些人员加入对照组中进行比较。

例如,将收到心理治疗的患者与没有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3. 匹配准实验研究:这种类型的准实验研究是将被试按照某些匹配标准进行分组,例如性别,年龄,社会经济状况等。

例如,在某项研究中可以将一个健康的控制组和一个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社会经济状况的患者组进行比较。

第四步:认识准实验研究的应用场景准实验研究适用于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法随机分配的情况,例如针对整个城市进行的社会干预措施的影响,而这些社会干预措施是不可能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小组进行的。

总之,准实验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在某些研究中无法控制所有变量的情况下,它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法。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第四讲 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一)

量化研究
量化研究的含义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是事先建 立研究假设,进行严格的研究设计,按照预定程序 收集资料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用数字或量表表述研 究结果,对假设进行检验的一种研究范式。 量化研究形成了包括严格的抽样技术(随机抽 样)、量化的资料收集技术与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 资料分析技术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体系。 由于社会科学,包括心理科学中存在的追求定 量研究的科学化的强烈倾向,自19世纪后期以来, 量化研究很快取代思辩研究的位置,成为站主导地 位的研究范式。
尽管学术界对质性研究是否应该和如何使 用“效度”概念存在着分歧,但多数质性研究 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问题。 只是这里所说的效度或真实性,是指对研 究结果的“表述”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特定 特定 条件下,特定研究者 特定研究者为达到特定目标 特定目标采用与某 条件 特定研究者 特定目标 某 一问题相适应的方法 某一对象 方法对某一对象 一问题 方法 某一对象进行研究这一 活动。它不是指研究结果与某一可以辨认的、 外在的客观存在相比较的一致程度。
研究效度涉及到以下四个问题,相应地可 以把研究效度分为四类: 1.所研究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 系,特别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 关系?这属于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问题。 内部效度 所谓研究的内部效度,指在研究的自变 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保证研 究的内部效度,主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 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
量化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适合在宏观层面大面积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 统计调查。 2.对研究者事先设定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3.可以使用实验干预的手段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 行对比研究。 4.通过随机抽样获得有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 5.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标准化,研究的信度和效 度较高。 6.适合对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概述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概述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概述引言: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是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两种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有助于确定因果关系,通过控制其他变量来确定一个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本文将概述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定义、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实验研究的定义、步骤和注意事项:1. 定义: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一切可能影响独立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其他变量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实验组接受某种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处理。

2. 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并制定实验假设。

(2)策划实验设计,包括选择实验因素、测量方法和样本。

(3)随机分配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4)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即介绍所要研究的变量)。

(5)收集数据,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6)解释结果并讨论结论。

3. 注意事项:(1)随机分组:通过随机分配受试者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有效控制可能干扰结果的个体差异。

(2)控制外部变量:保持除独立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其他变量恒定,以确保所观察到的效果是因为实验因素引起的,而不是其他变量的干预。

(3)样本代表性:确保实验样本能够代表整个人群,从而推广实验结果并进行外部效度检验。

(4)隐瞒实验目的:有时,在实验开始时,不披露实验目的,以避免受试者主观影响实验结果。

(5)伦理问题:考虑到实验可能给受试者带来的影响,需要尊重伦理原则并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二、准实验研究的定义、步骤和注意事项:1. 定义:准实验研究是一种类似于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但与实验研究不同,准实验研究中无法对变量进行随机分配。

2. 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并制定研究假设。

(2)选择适当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比如前后测设计或非等价组设计。

(3)选择研究样本。

(4)介入或操作独立变量。

(5)测量或观察因变量。

(6)进行数据分析。

(7)解释结果并讨论结论。

3. 注意事项:(1)组间差异:准实验研究在确定因果关系时需要格外小心,因为不随机分配可能导致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初始差异。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实验组 控制组
心理学研究方法
O1
X
O1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O2 O2
11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7)
由于实验组和控制组不是等组,所以, 不仅要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成绩, 更重要的是要比较两组被试前测和后测 各自成绩的变化。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2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8)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3
一、准实验设计(3)
准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使用自然发生 的自变量,并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准实验设计在吸收实验设计优点的同时, 又结合了观察法和相关研究的特点。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4
一、准实验设计(4)
库克和坎贝尔(Cook & Campbell,1979)提出准实 验设计的各种变化形式,并应用这些设计来解决大量 的社会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设计模式中符号的下脚标是
指处理(辅导)期间的月数。假定因变量是
每组被试在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的频率,
辅导期的长短与因变量的分数有明显的负相
关,即辅导期越长,假释期间违犯假释法律
的次数越少。由于本设计中的被试并非随机
分配到不同的组,所以,我们对结果的解释
只能强调辅导期与假释期间违犯法律次数之
间的关系,而不能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
系。
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五讲准实验设计和比较研究
10
(一)不等比较组设计(6)
3、不等控制组实验设计(非处理比较组前测后 测设计 )
– 我们可以用以下符号表示该实验设计:
– O1和O2分别代表前测(pretest)和后测(posttest), X代表实验处理。表明两组被试都接受了前测(O1), 其中一组接受实验处理(X),另外一组不接受实验处 理,两组被试都接受后测(O2)。研究者最好以随机 方式决定哪一组接受实验处理。

真实验与准实验

真实验与准实验

......
O3 O4 (2)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OOOOXOOOO
(3)平衡设计 基本模式:X1 O X2 O X3 O
X3 O X2பைடு நூலகம்O X1 O
X2 O X3 O X1 O
-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
2.准实验
• 准实验介于前试验和真实验之间,与真实验最大的不同是 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 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 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度,教育实验大多属 于准实验。准实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不等控制组设计 基本模式:O1 X O2 教育实验中应 用普遍
-
准实验、真实验的判断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X :一种实验处理 • C :控制的变量 •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
维度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环境外部效度内在效度
实验研究
真实验设计的控制水平很
高,操纵和测定变量很精确,
但是它对于实验者和被试的
要求较高,带来操作上很大
的困难,现实性比较低.
实验研究的环境
与实际生活中的
情况相差很大,
完全是一个“人
工制作"的环境,
与现实的联系较
难。

准实验的环境自
然而现实,它在
外部效度上能够
且应该优于真实
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设
计利用原始组
进行研究,缺少
随机组合,无法
证明实验组是
否为较大群体
的随机样本,同
时任何因素都
可能对原始群
体起作用,所以
因被试挑选带
来的偏差将损
害研究结果的
可推广性,从而
影响了准实验
研究的内在效
度,因此在内在
的效度上,实验
研究优于准实
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将真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
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
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
平。

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
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
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
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
行实验处理实施的。

因此准
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
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
实性较强。

进行实验的环境
是现实的和自然
的,与现实的联
系密切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区别维度比较角度
控制水平、现实性环境外部效度内在效度
实验研究真实验设计的控
制水平很高,操
纵和测定变量很
精确,但是它对
于实验者和被试
的要求较高,带
来操作上很大的
困难,现实性比
较低。

实验研究
的环境与
实际生活
中的情况
相差很
大,完全
是一个
“人工制
作”的环
境,与现
实的联系
较难。

准实验的
环境自然
而现实,
它在外部
效度上能
够且应该
优于真实
验设计。

准实验
研究设
计利用
原始组
进行研
究,缺少
随机组
合,无法
证明实
验组是
否为较
大群体
的随机
样本,同
时任何
因素都
可能对
原始群
准实验研究将真实验的方法
用于解决实际问
题的一种研究方
法,它不能完全
控制研究的条
件,在某些方面
进行实验
的环境是
现实的和
自然的,
与现实的
联系密切
降低了控制水平。

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真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

因此准实验研究的实验结果较容易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即现实性较强。

得多。

体起作
用,所以
因被试
挑选带
来的偏
差将损
害研究
结果的
可推广
性,从而
影响了
准实验
研究的
内在效
度,因此
在内在
的效度
上,实验
研究优
于准实
验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