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展开全文

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

二、汉代骚体赋及其流变

三、枚乘与司马相如

四、东汉辞赋与张衡

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

(一)汉赋的涵义

汉赋是兴盛于汉代的,以体物为内容偏重,以铺排夸饰为其艺术特点的便于吟诵的散文文体。

1、关于“体物为主”

体物,即描摹景观和器物。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洞箫赋》《屏风赋》《柳赋》

《笙赋》《扇赋》《灯赋》

2、关于吟诵

吟诵也就是带着特别声调的朗诵。

这恰恰显示了汉代文学过渡性的特点。汉赋已经是较为纯粹的书面文学样式,但仍追求声韵的和谐、语句的整齐,以求诵读时的朗朗上口。

3、关于汉赋这种文体的名称由来

一种认为取于诗六义中的第二义,风赋比兴雅颂,赋,即“铺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另一种认为赋之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取义于诵读。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

还有第三种综合意见,认为赋作为文体之名,兼取铺陈与诵读二义。

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

(一)汉赋的涵义(二)汉赋的来源

“诗源说”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

“辞源说” 《离骚序》又说《离骚》“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战国诸子说”刘师培“诗赋之学,亦出于行人之官”

(二)汉赋的来源

汉赋即是在《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文学样式。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

赋的产生与楚地创作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就现有资料来看,赋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提到“屈原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选》所收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就都是以赋名篇的作品。

《登徒子好色赋》已经具有散体赋的结构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赋篇》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箴(针)礼、知、云、蚕、针

汉代最早的赋作大多都是骚体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更直接是一篇拟骚之作。

(三)赋体兴盛于汉代的原因

直接原因是汉最高统治者多楚人,好楚歌,好楚辞。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壮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戚夫人歌

根本原因还是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开疆拓土的气势,需要这种铺排夸饰的文体加以表现,所谓“润色鸿业”。特别是汉武帝时代,达到了兴盛的顶峰。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汉武帝一改前代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稳健作风,开始横越四海的伟业,在北方击退了为患多年的匈奴,东方平定了朝鲜,南方安抚了南越

辽阔的疆域不但拓宽了视野,也拓宽了心胸。此时人们的审美追求是向外的,是占有的,用司马相如的话来说,就是“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汉大赋正是因此而盛极一时

另外从文人来看,纵横家退而为赋也是原因之一

大一统的汉代已经不需要游说,文人便转而为赋,以侍从王侯。作为文学侍从,有着以文章来炫耀才学的需要。

(四)汉赋发展的分期

汉初60年是骚体赋的时代;

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大赋兴盛到渐衰的时代;

东汉中后期是汉赋走向抒情小赋的时代。

二、汉代骚体赋及其流变

目前学界对什么是骚体赋有分歧

有的学者认为骚体赋是指句式酷似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亦有学者认为本于《诗》,《骚》而以抒情写志为主的,可说是骚体赋;

(一)贾谊之赋簴古代悬挂钟罄的纵柱为簴

贾谊赋今存5篇。

《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残赋《簴赋》,还有刘向编《楚辞》中收入《惜誓》, 但东汉王逸《楚辞》注认为“疑不能明”

《吊屈原赋》

第一段吊屈原的缘起

第二段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愤慨和悼惜

第三段是讯辞,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原因

这是一篇骚体赋.

在形式上,它有'讯'辞,通篇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在手法上,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有的还是屈,宋反复用过的, 体现了由辞而赋的过渡痕迹。

《鵩鸟赋》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天命,故止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