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汉赋
汉赋、楚辞、骚体:三大先秦文学流派解析

汉赋、楚辞、骚体:三大先秦文学流派解析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汉赋、楚辞、骚体被誉为三大先秦文学流派,各有独特的风貌和表现形式。
它们不仅在形式结构上有所差异,而且在文学思想和情感表达上也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分别对汉赋、楚辞和骚体进行解析,探讨它们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汉赋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一种以比兴手法写成的文学体裁。
汉赋的特点是雄浑豪放、辞藻华丽、意象丰富。
汉赋的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子夜吴歌》等。
汉赋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以赋为宾,以比兴为主,通过对自然、历史、人物等进行比兴描写,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汉赋的影响主要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雄浑豪放的气势,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等。
楚辞的特点是情感真挚、格调悲壮、意境深远。
楚辞的主题主要是以离别、思念、怀才不遇等为主题,以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不满。
楚辞的影响在于其情感真挚、深沉,激发了后世文人的创作热情,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骚体骚体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起源于战国时期,代表作品有《国风》、《卫风》等。
骚体的特点是直率率真、清新明丽、意境优美。
骚体的主题主要是以风景描写、人物抒发感情为主,以展现作者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骚体的影响在于其清新明丽的艺术表现形式,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赋、楚辞、骚体作为三大先秦文学流派,各具特色,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们不仅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方面也各具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发展演变,从起源、特点、流派、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起源与背景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以乐府民歌为基础,经过汉代文人的创造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当时,乐府民歌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了表达人们情感的重要方式。
汉代文人在吸收乐府民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形成了独特的汉赋风格。
二、特点与风格1. 抒发情感:汉赋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要目的,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展示内心世界。
2. 修辞华丽:汉赋注重修辞的运用,常常使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 描写细腻:汉赋注重对细节的描写,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
4. 历史意义:汉赋经常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流派与代表作品1. 乐府赋:乐府赋是汉赋的早期形式,以乐府民歌为基础,有着浓厚的民间色彩。
代表作品有《孔雀东南飞》、《长歌行》等。
2. 高逸赋:高逸赋是汉赋的重要流派之一,以豪放洒脱、奔放自由的风格而著称。
代表作品有《陈情表》、《离骚》等。
3. 深沉赋:深沉赋是汉赋的另一重要流派,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以深沉、内敛的风格而闻名。
代表作品有《哀江头》、《涉江采芙蓉》等。
四、发展演变与影响汉赋在汉代达到了高峰,但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汉赋逐渐衰落。
然而,汉赋的影响力却长远而深远。
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唐代,汉赋成为了唐诗的重要源头之一,唐代的文人多以汉赋为楷模进行创作。
同时,汉赋也对后世的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经历了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
它以抒发情感、修辞华丽、描写细腻和具有历史意义等特点而闻名。
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

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汉朝。
汉赋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鼎盛、衰落等阶段,其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变化的社会背景。
汉赋的发展起源于初创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赋作者。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的赋作品以《子虚赋》最为著名,以其雄浑豪迈的辞章风格,表现了刚毅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抵御外侮的决心。
司马相如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鼎盛阶段是汉赋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汉赋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杨雄、谢灵运、枚乘等。
杨雄的《七发》描绘了壮丽的风景和豪放的情感,以其雄浑的辞章和奇特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山水和瑰丽的自然景色。
杨雄的作品开创了后世赋作家的创作方式,对后世赋作家的影响深远。
谢灵运是汉赋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具有叙事性强和情感深的特点。
谢灵运的作品《离骚》以其辞章华丽,气势磅礴,被誉为赋史之冠。
他的作品展示了个人情感的激荡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对后世赋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枚乘是又一位汉赋鼎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其辞章刚劲有力,情感丰富而著称。
枚乘的作品《七公赋》以其宏大的叙事背景和精彩的描写,展现了战争中人们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枚乘的创作影响了后世赋作家的写作风格。
汉赋的衰落阶段主要以汉代末年以及三国时期为主,这一时期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影响,赋作品数量减少,体裁特点日益模糊。
大量赋作品丧失了初期精神风貌,出现了流于形式的倾向。
综上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初创、鼎盛、衰落等阶段。
汉赋初创阶段在司马相如等作家的努力下,形成了原创性的文学作品;鼎盛阶段以杨雄、谢灵运、枚乘等为代表,汉赋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创作水平;衰落阶段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影响,作品数量减少,体裁特点日益模糊。
总体来说,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代文学4-汉-赋PPT课件

❖
.
9
❖ 对汉大赋的评价
汉赋反映出封建王朝在全盛时期的宏大规模和 气象。
汉赋的铺陈夸张细腻的描写,丰富的词汇对后 世有积极影响,给魏晋南北朝的骈文开了先路, 但也导引了魏晋南北朝诗文创作中的形式主义。
.
10
司 马 相 如
.
11
抒情小赋
❖ 小赋的特点 内容上侧重咏物和抒情, 形式上篇幅较大赋短小, 不用问答体, 通篇用韵文,个别的也用楚辞体句式。 东汉抒情小赋可分为纪行赋、述志赋两种。 张衡《归田赋》:表达作者向往闲逸的田园生活,追求 人身自由的思想感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 隐居乐趣的作品。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 品所展示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
间的、以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 文体 。吸收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如楚辞的主客问 答、史书的叙事 (一)汉赋的形成阶段 骚体赋 ———主要继承楚辞的余绪 贾谊《吊屈原赋》 《鵩鸟赋》 枚乘《七发》 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
4
❖ (二)汉赋的兴盛阶段 ❖ 这一时期盛行汉大赋,是汉赋的主体和代表
1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其作品代表新体赋的最高成就
2 扬 雄 《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河东赋》
3 班 固 《两都赋》(长安、洛阳) 4 张 衡 《二京赋》(模仿《两都赋》)
❖ ———上述四微阶段 这一时期出现了反映黑暗现实、讥讽时事 的短篇抒情小赋。 1 张衡 《归田赋》 ——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 蔡邕 《述行赋》 3 赵壹 《刺世嫉邪赋》 4 祢衡 《鹦鹉赋》
劝,鼓励,勉励。讽,讽谏。劝百讽一是汉 大赋常见的表现原则和结构模式。 讽谏一般 只是在篇末提一下,即曲终奏雅。而大量的 笔墨却用于铺陈渲染作者所不赞成的社会现 象,“劝”和“讽”的篇幅相差悬殊。
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

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起源于汉代。
汉赋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楚辞》,但它在东汉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繁荣。
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
在前期,汉赋的代表作品主要是《楚辞》,这是一部以辞章形式表达情感的诗歌集合。
楚辞的诗歌具有浓郁的个人色彩和激情澎湃的感情表达,它以独特的辞章技巧和艺术手法成为汉赋发展的奠基石。
中期的发展阶段是东汉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汉赋作品。
代表人物有刘向、班固、司马相如等。
东汉时期的汉赋开始注重文辞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以及情感的细腻描写和类比比喻的运用。
这时期的作品多以咏史怀古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的特色。
后期是汉赋的成熟期,宋初的文赋被认为是此阶段的巅峰之作。
宋初汉赋以文辞的博大精深和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表达而被誉为华丽绮丽的古文体。
同时,这一时期的作家们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结构的变化,使作品表达更加细腻、生动。
宋儿时期的汉赋采用了更多的修辞和比喻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
这一时期的汉赋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在历史
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楚辞》到东汉时期再到后期的逐渐发展和演变。
汉赋以其独特的文辞、瑰丽的修辞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汉代文人的情感和才华,同时也为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珍贵的借鉴和启示。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发展演变,包括其起源、特点、流派以及代表作品。
一、起源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秦朝的统一使得文化交流得以发展,汉代文人开始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和模仿。
在这个时期,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二、特点1. 抒发情感:汉赋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时事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文采华丽:汉赋注重修辞技巧和文采展示,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3. 音律优美:汉赋注重音律的运用,追求韵律的和谐,使作品具有优美的音韵效果。
4. 主题多样:汉赋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历史人物的赞美,还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等。
三、流派1. 高才流派:高才是汉赋的代表性流派之一,其作品以文采华丽、情感深沉为特点。
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班固的《两都赋》等。
2. 风雅流派:风雅流派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作品更加婉约动人。
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刘向的《七发》等。
3. 田园流派:田园流派以描写农村田园生活为主题,作品朴实自然。
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佚名的《广陵散》等。
四、代表作品1. 《长门赋》: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长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爱情的留恋之情。
2. 《两都赋》:班固的代表作品,以洛阳和长安两都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
3. 《七发》:枚乘的代表作品,通过对七种发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4.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描绘了作者归隐田园的生活,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然的向往。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它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注重文采华丽和音律优美,主题丰富多样。
汉赋的文学特点

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汉赋的定义、发展历程、文学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对汉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又称“汉文”、“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早形成的一种文体,也是汉代最流行的文学形式之一。
它是以诗歌为基础,融合了散文、楚辞、历史、传记等多种元素,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创始期、发展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1. 创始期:汉赋的创始期可以追溯到汉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贾谊。
他的作品以《吊屈原赋》为代表,表现了对屈原的敬仰和同情。
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城市风貌的作品,如《旱云赋》、《鸟赋》等。
2. 发展期:汉赋的发展期是在汉武帝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司马相如,他的作品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描写了帝王游猎的盛况和自然景色。
此外,还有东方朔、枚皋等人的作品,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
3. 兴盛期:汉赋的兴盛期是在东汉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班固和张衡。
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是汉赋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描写了帝王都城的繁华景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 衰落期:汉赋的衰落期是在魏晋时期。
这一时期,随着文学形式的多样化,汉赋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
然而,一些文人仍然坚持创作汉赋,如曹植、陆机等。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为主,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三、汉赋的文学特点汉赋的文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自由:汉赋在形式上非常自由,不受传统诗歌的限制。
它可以根据作者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元素,如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对话、分段、叠句等表现形式。
这种形式自由的特点,使得汉赋在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时更加生动、形象。
2. 内容丰富:汉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自然景色、城市风貌、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汉赋的文学史意义

汉赋的文学史意义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而且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汉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之一。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而且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而且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
汉赋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文学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汉赋的出现也使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文言文等,这些文学体裁都是从汉赋中发展而来的。
总之,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而且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学体裁,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汉赋名篇欣赏

汉赋名篇欣赏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是汉朝时期最高水平的文学形
式之一。
汉赋的特点在于咏物、咏志、咏情三个方面都非常突出,风
格优美华丽,词藻华丽而严谨,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就来
欣赏一些汉赋名篇。
《长门赋》是汉代儒生杨雄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长门为主题,
全篇表达出作者对长门从历史、文化和人文方面的赞美之情,既有情
感的表达,又有典故的描绘,赋中琐事无遗,极尽细腻之能事,被人
称为汉赋之极品。
《扬雄赋》是扬雄为他的老师司马迁所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司
马迁为主题,比较具有人文学的特色。
全篇描写了司马迁一生的经历
和他为汉朝史书《史记》所作的贡献。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献、人物铭记的高度敬重之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是汉赋中的
佳作之一。
《白马篇》是汉代书法家张怀瓘所作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白马为
主题,描写了白马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赋中用词华丽,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于精神品质的重视和人
性的追求。
汉赋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表达和感情描写,深深地打动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回顾这些传世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
感知古人的文化、思维和审美情趣,也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
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汉赋的发展历程

汉赋的发展历程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立文体,起源于汉代,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形式化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三个阶段。
汉赋的形式化阶段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
在当时,汉朝开始倡导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之风盛行。
然而,由于儒家文化强调礼法的约束和规范,限制了个人创作的自由度。
此时,汉代的文人开始借助赋予文字的形式,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汉赋,形式上多采用陈述事实、描绘景物的手法,情感上多以悲愤为主,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反思。
成熟阶段是汉赋的高峰时期,代表作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赋永怀》等。
这一时期,汉赋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形式上,汉赋开始强调辞章之美,加入了更多的修辞手法,丰富了文字的表达形式。
在内容上,汉赋具有广泛的题材,既有描绘自然景物的山水赋,也有表达个人情感的辞章赋,甚至还有政论赋和辩证赋等。
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在艺术性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在思想性上也有了更深刻的探索,体现了汉代文人的个性与人生观。
然而,汉赋在公元3世纪之后逐渐走向衰落。
这一时期,曹操的《观沧海赋》等作品标志着汉赋的尾声。
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首先,曹操等文人在创作上始终受到儒家文化的束缚,缺少对形式的创新和对内容的深入思考。
其次,由于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文化环境极度恶劣,使得文人无法在赋的创作上发挥个人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汉赋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形式化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尽管衰落期已然过去,但汉赋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形式,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许多创作的灵感和范例,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734字)。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起源、特点、流派以及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
一、起源与特点汉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最早的汉赋作品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汉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以辞章华丽、意境丰富为特点:汉赋注重辞章的华丽和意境的丰富,通过修辞手法和冷艳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借古抒怀,抒发个人情感:汉赋往往以借古抒怀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借用,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量。
3. 以抒写人生、思量人生为主题:汉赋往往以抒写人生、思量人生为主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表达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二、流派与代表作品汉赋发展演变过程中,浮现了多个流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1. 乐府赋:乐府赋是汉赋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歌谣、乐府的形式表达情感,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乐府赋》等。
2. 风雅赋:风雅赋是汉赋的另一个重要流派,以文雅、清丽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刘向的《七发》和班固的《两都赋》等。
3. 田园赋:田园赋是汉赋的一个重要分支,以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题,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嵇康的《山行》等。
4. 怀古赋:怀古赋是汉赋的又一个重要流派,以怀古、叙述历史为主题,代表作品有班固的《两都赋》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
三、发展演变汉赋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1. 西汉时期:西汉时期是汉赋的起步阶段,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乐府赋》等。
这一时期的汉赋注重辞章华丽、意境丰富,以借古抒怀为主要表现手法。
2. 东汉时期:东汉时期是汉赋的发展阶段,代表作品有刘向的《七发》和班固的《两都赋》等。
这一时期的汉赋注重风雅之美和田园之乐,以文雅、清丽的风格著称。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赋的繁荣阶段,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嵇康的《山行》等。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引言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形式特点、主题内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赋的发展演变。
一、历史背景:1.1 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政治动荡、社会动乱、文化衰落。
1.2 文人士大夫的文化追求:追求文学的独立性和个性化表达。
1.3 前赋的影响:前赋为汉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启示。
二、形式特点:2.1 音律规范:汉赋注重音律,追求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流畅。
2.2 词藻华丽:汉赋注重修辞,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2.3 结构严谨:汉赋通常采用五言或者七言绝句的形式,结构严谨,分节韵律明显。
三、主题内容:3.1 怀古咏史:汉赋中常以怀古咏史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思和赞叹,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3.2 山水田园:汉赋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叹较多,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3.3 社会风貌:汉赋也关注社会风貌,描绘了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
四、代表作品:4.1 《离骚》:屈原的《离骚》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的情感和瑰丽的词藻,成为后世文人学习的范本。
4.2 《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汉赋中的佳作,通过对杨贵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朝衰落的忧虑和思量。
4.3 《子夜吴歌》:曹操的《子夜吴歌》以其雄浑豪放的气势和独特的音律,成为汉赋中的经典之作。
五、影响:5.1 文学传统的延续:汉赋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范例,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文化交流的桥梁: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桥梁。
5.3 艺术审美的独特贡献:汉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中国文学的艺术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它在历史背景、形式特点、主题内容、代表作品和影响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赋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
一、汉赋的起源与发展汉赋起源于西汉时期,是由前代赋和骈文发展而来。
赋是一种具有辞章华丽、词藻丰富的文学形式,而骈文则是一种以对仗句式为特点的文体。
汉赋在这两种文体的基础上,融合了当时社会变革和文化交流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在西汉初期,汉赋的发展受到了儒家经典《诗经》的影响,赋作多以古代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的思考。
而到了西汉中晚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汉赋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赋作的题材更加广泛,包括了社会风俗、自然景观、人物传记等,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抒情赋和议论赋。
二、汉赋的特点与风格1. 辞章华丽:汉赋以辞章华丽、词藻丰富为特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2. 音韵优美:汉赋注重音韵的运用,追求韵律的和谐,使作品具有优美的声音效果。
作者常常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感。
3. 主题多样:汉赋的主题多样化,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又有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汉赋作品中既有对时事政治的议论,又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有对爱情、友情的赞美和抒发。
4. 情感真挚:汉赋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追求情感的真挚和深刻。
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评价,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激情和思想的深度。
三、汉赋的影响与意义汉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赋为后世文学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技巧。
汉赋的辞章华丽、音韵优美、情感真挚等特点,成为后世文人所推崇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汉赋开拓了文学题材的广度和深度。
汉赋作品的题材多样化,不仅关注社会现实,还关注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拓宽了文学题材的范围,丰富了文学的内涵。
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

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1. 引言1.1 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文体,起源于汉朝,流传至今。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誉。
本文旨在探讨汉赋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来论述汉赋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首先,我们将介绍汉赋的起源与特点,包括其历史背景、定义和形式特点,以及其在文学上所具有的价值和审美特色。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汉赋作品中表现主题多样性和艺术手法丰富性,并阐释其中蕴含的文化典故和象征意义。
然后,我们将说明汉赋对于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包括其作为文化载体的影响力以及对身份认同塑造作用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我们将总结汉赋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汉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通过深入分析汉赋的起源、特点和作品表现,揭示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和历史记忆的重要性。
同时,本文还将展望汉赋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对于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以上就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汉赋的起源与特点2.1 汉赋的历史背景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西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文人和士人。
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创新与进步为汉赋的兴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2 汉赋的定义与形式特点汉赋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描绘自然景物或抒写社会风貌等为主题的韵文体。
它以五言或七言诗为基础,常采用对仗押韵和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音韵上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汉赋在形式上有着明确规定,分为“引”、“志”、“怀”、“颂”四部分。
其中,“引”是开头部分,旨在引入主题;“志”是主要篇章,通过表述思想情感来展示作者的理念;“怀”则是寄托感情、表达思念之情;“颂”则通过歌颂或赞美来结束作品。
名词解释汉赋

名词解释汉赋汉赋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赋最早出现于汉代,而汉赋的鼎盛时期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
下面将对汉赋进行名词解释。
一、汉赋的定义汉赋是一种抒发情感、描绘景物、讴歌人物的韵文体裁。
它通过丰富的比喻、夸张的修辞和多层次的意象,以及独特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表达出作者的感受和观点。
二、汉赋的特点1.比兴手法:汉赋以比兴为其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进行类比,以达到描绘绚丽多彩的目的。
比如将云彩比作绸缎、流水比作银河等等。
2.描写技巧:汉赋以细腻的描写技巧著称,通过详细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气味等等,使读者能够产生直观的感受,仿佛亲临其境。
3.抒发情感:汉赋追求情感的真实和直接,通过凝练的词语和精确的构思,将作者的感情直接传递给读者,引发共鸣和思考。
4.韵律和韵音:汉赋注重文章的韵律和韵音的运用。
它采用七言或五言的句子结构,注重音节的抑扬顿挫,使文章既有音乐感,又有节奏感。
5.主题广泛:汉赋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以史事为题材的史赋,也有以山水为题材的山水赋,以及以人物为题材的人物赋等等。
不同的赋体强调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彰显了作者的才情和才华。
三、汉赋的代表作品1.《离骚》:《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美得令人窒息的赋体辞章,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迹。
它以婉约的笔触和悲壮的情感,描绘了屈原自贬谪之后的心路历程。
2.《观沧海》:《观沧海》是东汉文学家张衡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对海洋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的感慨与追求。
3.《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是东晋文学家高适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宏大的气势和丰富的韵律,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和盛景。
以上是对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创作水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名词解释

汉赋的名词解释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起源于汉代,流行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汉赋是一种以辞章婉丽、意境深远、语言华美的散文体诗歌形式,常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描绘丰富的景象和表达作者的情感。
汉赋是由"赋"和"汉"两个字组成的,"赋"是指以文学形式表达感情、描写景象的作品,而"汉"则代表了这种文学形式的发源和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
汉赋的特点在于音韵优美、辞章华丽,不仅注重形式上的美感,同时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以青山、碧水、繁花、月夜等自然景观为背景,以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赋予了诸多事物以人类的情感和思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观感和思考。
汉赋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讴歌山川的,也有咏史抒怀的,有描写人物的,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
众多的汉赋篇章中,有的让人敬佩作者的雄才大略,有的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有的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例如,东汉末年文学家班固创作了《咏史赋》,通过描写古代英雄、历史事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除了内容上的丰富多样,汉赋在形式上也有其特点。
它常常运用平行句、插句、反复句等修辞技巧,以丰富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同时,作者还会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事物的形象化表达,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享受。
汉赋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其产生时期,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文人雅士追求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汉赋被后世文人不断研究和模仿,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中不可抹煞的一部分。
汉赋的名词解释就像是揭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们通过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博大。
汉赋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
它不仅照亮了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也启迪和激励着后人在追求艺术和人文精神上的努力。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汉代达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汉赋的起源汉赋起源于秦朝的辞章文学,是由辞章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
辞章是古代官方文书的一种形式,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文书的内容。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辞章渐渐脱离了官方文书的局限,形成了一种以抒发情感为主的文学形式,即汉赋。
二、汉赋的发展1. 前汉时期的汉赋在前汉时期,汉赋主要表现为对政治事件和人物的歌颂和讴歌。
这些赋作品以表达忠诚、赞美君王为主题,语言华丽、辞藻华美,充满了宫廷气息。
代表作品有《长门赋》、《孤雁赋》等。
2. 先秦汉朝交替时期的汉赋在先秦汉朝交替时期,汉赋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这一时期的汉赋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受,赋作品更加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语言更加质朴自然。
代表作品有《九章赋》、《白马篇》等。
3. 后汉时期的汉赋后汉时期的汉赋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赋作品开始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同时,汉赋的语言也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代表作品有《蜀道难》、《陈情表》等。
三、汉赋的演变1. 汉赋与后世文学的关系汉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歌和宋代的词都受到了汉赋的影响,汉赋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在后世文学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2. 汉赋的传承与创新在汉赋的传承与创新中,唐代的文学家王之涣和杜牧都对汉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创作。
他们在汉赋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赋作品更加富有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当代汉赋的发展在当代,汉赋作为一种古代文学形式,仍然受到一些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
一些作家和诗人在创作中运用汉赋的手法和形式,使其得以传承和延续。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从起初的辞章文学到后来的个人情感抒发,再到后汉时期的社会现实描写,汉赋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赋的发展演变

汉赋的发展演变引言概述: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汉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汉赋的发展演变,包括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流派分化以及影响力。
一、题材内容:1.1 宫廷赋:汉赋起初以宫廷为题材,描绘皇帝的威严和宫殿的壮丽。
1.2 田园赋:随着时代的演进,汉赋开始关注田园生活,描写农民的辛勤劳作和自然的美景。
1.3 历史赋:汉赋还涉及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通过叙述历史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艺术风格:2.1 辞章华丽:汉赋注重辞章的华丽与雄浑,运用修辞手法和华丽的词藻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2.2 情感抒发:汉赋强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和感受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2.3 音韵优美:汉赋追求音韵的优美,注重句子的平仄和押韵,使文章更具韵律感。
三、创作手法:3.1 比兴手法:汉赋常常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不同事物的比拟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
3.2 描写手法:汉赋注重描写,通过生动的描写来展现景物和人物的美感。
3.3 对仗手法:汉赋在句子结构上追求对仗,通过平仄和押韵的对仗来增强文章的音韵美。
四、流派分化:4.1 乐府赋:汉代乐府赋是汉赋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音乐形式演唱,表达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4.2 高逸赋:魏晋时期出现的高逸赋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以清新、豪放的风格脱颖而出。
4.3 骚体赋:骚体赋是南朝时期的一种流派,以诗经的骚体为基础,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
五、影响力:5.1 文化传承:汉赋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社会影响:汉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3 文化交流:汉赋在东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对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结:汉赋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经历了题材内容的多元化、艺术风格的丰富化、创作手法的独特化、流派分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它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还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汉赋展开全文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二、汉代骚体赋及其流变三、枚乘与司马相如四、东汉辞赋与张衡凡一代有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一)汉赋的涵义汉赋是兴盛于汉代的,以体物为内容偏重,以铺排夸饰为其艺术特点的便于吟诵的散文文体。
1、关于“体物为主”体物,即描摹景观和器物。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洞箫赋》《屏风赋》《柳赋》《笙赋》《扇赋》《灯赋》2、关于吟诵吟诵也就是带着特别声调的朗诵。
这恰恰显示了汉代文学过渡性的特点。
汉赋已经是较为纯粹的书面文学样式,但仍追求声韵的和谐、语句的整齐,以求诵读时的朗朗上口。
3、关于汉赋这种文体的名称由来一种认为取于诗六义中的第二义,风赋比兴雅颂,赋,即“铺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另一种认为赋之成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取义于诵读。
如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认为“不歌而诵谓之赋”。
还有第三种综合意见,认为赋作为文体之名,兼取铺陈与诵读二义。
一、汉赋的涵义和形成(一)汉赋的涵义(二)汉赋的来源“诗源说” 班固《两都赋序》说“赋者古诗之流”“辞源说” 《离骚序》又说《离骚》“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战国诸子说”刘师培“诗赋之学,亦出于行人之官”(二)汉赋的来源汉赋即是在《诗经》、楚辞和先秦散文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文学样式。
“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 刘勰赋的产生与楚地创作有更为直接的关系。
就现有资料来看,赋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楚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提到“屈原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选》所收宋玉《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就都是以赋名篇的作品。
《登徒子好色赋》已经具有散体赋的结构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
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
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
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赋篇》有物于此,生于山阜,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窬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纵,又善连横;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箴(针)礼、知、云、蚕、针汉代最早的赋作大多都是骚体赋,贾谊的《吊屈原赋》更直接是一篇拟骚之作。
(三)赋体兴盛于汉代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汉最高统治者多楚人,好楚歌,好楚辞。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壮士兮守四方。
” 《大风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戚夫人歌根本原因还是汉代大一统的局面,开疆拓土的气势,需要这种铺排夸饰的文体加以表现,所谓“润色鸿业”。
特别是汉武帝时代,达到了兴盛的顶峰。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朽不可食。
” 《史记·平准书》汉武帝一改前代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稳健作风,开始横越四海的伟业,在北方击退了为患多年的匈奴,东方平定了朝鲜,南方安抚了南越辽阔的疆域不但拓宽了视野,也拓宽了心胸。
此时人们的审美追求是向外的,是占有的,用司马相如的话来说,就是“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汉大赋正是因此而盛极一时另外从文人来看,纵横家退而为赋也是原因之一大一统的汉代已经不需要游说,文人便转而为赋,以侍从王侯。
作为文学侍从,有着以文章来炫耀才学的需要。
(四)汉赋发展的分期汉初60年是骚体赋的时代;西汉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散体大赋兴盛到渐衰的时代;东汉中后期是汉赋走向抒情小赋的时代。
二、汉代骚体赋及其流变目前学界对什么是骚体赋有分歧有的学者认为骚体赋是指句式酷似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亦有学者认为本于《诗》,《骚》而以抒情写志为主的,可说是骚体赋;(一)贾谊之赋簴古代悬挂钟罄的纵柱为簴贾谊赋今存5篇。
《吊屈原赋》《鵩鸟赋》《旱云赋》残赋《簴赋》,还有刘向编《楚辞》中收入《惜誓》, 但东汉王逸《楚辞》注认为“疑不能明”《吊屈原赋》第一段吊屈原的缘起第二段对屈原不幸遭遇的愤慨和悼惜第三段是讯辞,旨在说明屈原悲剧的原因这是一篇骚体赋.在形式上,它有'讯'辞,通篇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在手法上,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有的还是屈,宋反复用过的, 体现了由辞而赋的过渡痕迹。
《鵩鸟赋》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
止于坐隅兮,貌甚闲暇。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请问于鵩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而本无气,杂乎芒芴(恍惚)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天命,故止也。
这是一篇用骚体写成的哲理赋. 以赋明理,为贾谊所首创。
形式上的不同◆本赋用问答结构全篇,吊赋则不是◆本赋以四言为主,吊赋以四,六言为主◆本赋中的一些比喻,如“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等,只是加强议论的形象性,不象前赋是楚辞中“香草美人”式但《鵩鸟赋》也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楚辞的影响,如通篇在用“兮”,又如主客问答的形式,在《离骚》里就已经使用了。
(二)骚体赋之变体淮南小山《招隐士》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巃嵷兮石嵯峨。
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突)。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麔麚兮或腾或倚。
状皃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招隐士》谓招回隐者,山中不可久留。
“依稀有《九歌》影象,而以雄奇出之。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招隐士》已由贾谊的重在抒情开始转向重在体物,在这一点上实已与汉代散体大赋声息相通,标志着骚体赋的转变。
九体以王褒的《九怀》刘向《九叹》王逸《九思》为代表的作品,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作为骚体赋的一种体制,虽然规模未大,却具备了独有的格局,与汉大赋“七体”互相辉映。
司马相如《长门赋》两汉骚体中最具情境的一篇抒情性是骚体赋的重要特征。
从作者主观来看,是因为屈原的身世使他的作品具备了一种悲壮怨愤的文化品格,并将这种文化品格延伸到了“骚体赋”中。
从体式方面来看,相对汉大赋,骚体参差错落的句式具有更大自由度和灵活性,特别是句中反复出现的”兮“,含有特别强烈的抒情咏叹意味,尤其适合表现那种凄楚缠绵的个人情绪。
赋这种文体其本质特征是以体物为主的。
稍后于骚体赋形成的散体大赋,是赋体文学中最具代表的一类。
但这种赋更侧重于对客观外物的平面铺陈,缺乏对人的内心的深入开掘,而骚体赋强烈的抒情性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与文体赋的描写性形成了互补,从而极大丰富了赋的表现手法和领域。
三、枚乘与司马相如(一)枚乘与《七发》(二)司马相如与《天子游猎赋》(三)汉散体大赋的文学特色(一)枚乘与《七发》真正标志汉赋体形成的是枚乘的《七发》。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
其子枚皋亦是西汉赋家1、枚乘的生平(1)两次劝谏吴王(2)为梁王文学侍从(3)“安车蒲轮”入京枚乘表现出了汉代前期文人的特点。
尚有战国士人之风,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已意识到大一统的不可逆转。
2、枚乘的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枚乘赋有9篇,但现存只有3篇,即《七发》《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
《七发》《七发》是枚乘虚构的一篇对话体文字。
情节大致就是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视,用七事来启发太子,故名“七发”。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
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乎?”太子曰:“仆愿闻之。
”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此亦天下之至骏也。
太子能强起乘之乎?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
太子能强起游乎?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
”然而有起色矣。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翟、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
孔、老览观,孟子筹之,万不失一。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
太子岂欲闻之乎?”于是太子据几而起,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
”涊然汗出,霍然病已。
《七发》的主旨在于耽乐淫逸是致病根源,要言妙道才是解病良药,以此作为对王侯的讽谏。
刘勰:“盖七发所发,发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粱之子也。
”但其重心部分,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却是对前六事的铺排描写。
犓牛之腴,菜以笋蒲。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