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影响汉大赋兴衰的因素
从赋家主体角度看汉大赋的兴盛
从赋家主体角度看汉大赋的兴盛
李荣昌
【期刊名称】《淄博师专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汉大赋的兴盛有其时代原因,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汉赋兴盛,客观上是汉代大一统的强大的封建国家为汉赋提供了描写对象;主观上,则是赋家在继承前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独立创造。
从创作论角度看,主体是汉大赋兴盛的关键因素,客观因素须通过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产生影响。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李荣昌
【作者单位】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系,山东淄博2551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4
【相关文献】
1.从赋序看赋家赋文的题材意识 [J], 刘伟生
2.纵横既黜,退为赋家——论战国士风流变对赋家主体人格的影响 [J], 韩高年
3.从班固的《两都赋》看汉大赋的体制 [J], 徐好文
4.试从系统论看汉大赋的兴盛和消亡 [J], 谢明仁
5.从政治学角度看历史上湖州桑蚕业的兴盛 [J], 胡忠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赋中的时代风貌与社会背景
汉赋中的时代风貌与社会背景
引言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通过对历史时代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背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汉赋中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以及背后的社会背景。
1. 初盛汉朝:繁荣和富裕
•盛世气象:具体描述初盛汉朝时期政治稳定、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等情况。
•地理环境:解释大汉帝国广袤疆域和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社会结构:说明当时的阶级分化,贵族权贵、士人阶层以及庶民百姓等各个社会群体。
2. 中兴与风云变幻
•政治动荡:描述宦官专权导致了王莽篡位乱政,并分析其对社会作用上可能产生的影响。
•经济发展:介绍建武中兴后经济较为繁荣,商业活动和文化交流频繁。
•文化变迁:讲述新文化运动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涵盖政治改革、学术思想等方面。
3. 前汉末年:危机与分裂
•匈奴威胁:阐述匈奴入侵导致边境冲突加剧,国家陷入危机之中。
•权利斗争:讨论皇权强大与诸侯之间的紧张关系,描述权谋和政治斗争对社会整体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社会动荡:分析民众反抗以及农民起义多发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秩序破坏程度的影响。
4. 新朝与东汉时期:复苏与复兴
•公共安全:解释地方自治制度改革对减少盗贼和增加民众安全感的作用。
•经济重建:讲述经济复兴和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物质文明进步,以及官方商业活动推动城市发展。
•学者士人:描述东汉时期士人相对自由和重视学问、文化传承等情况。
结论
通过深入剖析汉赋作品,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背景。
汉赋中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描写和反映,是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汉代的衰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论汉代的衰落内容摘要:汉武帝统治时期是西汉历史中辉煌的一页,前经“文景之治”,后显“昭宣中兴”,但在武帝末年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究其原因,众说纷纭,多数人都从武帝屡兴兵役,赋敛无度,好大喜功等社会政治因素寻求原因。
本文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从农业、商业两个方面论述汉代衰落的原因。
关键词:汉末经济衰落农业商业人们历来把中国历史解释成是一再重复的王朝循环史,这一传统的说法掩蔽了某些时期在循环表象背后发生的一些根本性变化。
当然,诸王朝的兴亡确是呈循环式。
凡是王朝的创立者总是一个有才干、有魄力的活动家,但是几代以后在宫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其子孙后裔,很可能变得软弱无能、放荡不羁。
虽然有时会出现一个强悍的统治者或一个能干、忠诚的大臣来设法阻挡这种堕落,但总的趋向是朝下坡路走,直到成功的起义推翻王朝,重新开始大家所熟悉的循环。
到了汉朝末年,同样的是战争不断、自然灾害严重、徭役繁重、人口减少……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汉末经济从各个方面衰落,也就决定了整个王朝的覆灭。
一.汉代末年的农业到了汉代末年,农业领域商品生产普遍性与狭小性并存。
在汉代,农业经济中医交换为目的的各种经营专业户,有进一步的发展。
战国时期,园圃、林、牧、渔业中专业性生产者多,但规模较小。
当时的园圃业主要分布于城郊,《韩诗外传》卷二记载,宋国贵族桓司马到鲁国国都,在临门附近马逸踏坏种葵之园,结果当年“园人亡利之半。
”指明了其私人经营的性质。
而林、渔业更多的依靠自然品。
到了汉代,尽管经营林、牧、渔业的小生产者仍然占主体地位,但是各种经营专业大户纷纷涌现。
因此,商品生产存在着一个普遍性。
但是,商品生产的长足发展,并不能改变其传统农业的基本性质。
就经营专业户而言,他们生产的东西是商品生产性质,但是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例确是很小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至于个体小农的商品生产,其狭小性更是不言而喻。
他们生产中所带的商品生产成分,始终作为自给性生产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展现了辉煌的光芒,但最终也走向了衰落。
本文将从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其辉煌和衰落的原因。
一、政治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
刘邦建立了西汉,开始了汉朝的统治。
西汉的统治者深得民心,社会秩序稳定,迅速恢复了战乱后的秩序,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随后的东汉时期继承了西汉的政治制度,发展了朝廷官制,建立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行政体系,并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中央集权。
二、经济繁荣汉朝时期经济繁荣,封建制度稳定,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人口增加。
农业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同时还形成了以手工业为主的城乡经济体系。
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也得到了大力推动,提高了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增加了农田的利用率。
繁荣的经济为政府提供了丰富的税收,也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汉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繁荣的贸易。
三、文化繁荣汉朝时期,传儒家思想取代了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成为了汉朝的官方思想,并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同。
司马迁的《史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文化史和历史学发展上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在科技、文学、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如张衡的地动仪和史书,汉赋的发展等。
然而,汉朝的辉煌最终走向了衰落。
以下是一些导致汉朝衰落的原因:一、宦官干政东汉末年,宦官势力逐渐壮大,对朝政产生深远影响。
他们将官员任免权掌握在手,酿成了一系列政治腐败的问题。
宦官干政导致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不再按照能力和品德进行,使得朝廷腐败不堪,权臣掌握大权,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
二、内外夷狄侵袭东汉末年,外族侵略逐渐加剧,特别是北方的匈奴入侵频繁。
长期的战乱使国家财政紧张,军队的实力衰退。
汉朝政府因此征发大量的士兵和农民参与战争,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受到影响。
三、分封制度的腐败汉高祖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是为了达到分权和平衡各方势力的目的。
汉大赋兴衰的历史背景
汉大赋兴衰的履历背景之阳早格格创做即炎汉大赋兴衰于汉初,衰降于汉终.它的兴衰战衰降与时代有着稀切的闭系;与帝王自己快乐喜爱的变更战对付它的利用程度也有着稀切的闭系.人们正在道到汉大赋兴衰的本果时,多以为是汉帝国的强衰给文教家以创做的激情,客瞅上为赋提供了创做的环境.本去小心逃究起去,除此除中另有许多的履历奇然与巧合,正是那种奇然与巧合,成为汉大赋的兴衰战日后衰降的要害本果之一.必须启认,汉代的几位皇帝对付汉大赋的繁枯战日后的衰降起了要害的效率.武帝动做一国之君不但有治国的才略,还具备了文教家所应有的创做战观赏程度.正在他即位之时,政事经济的死少为文化修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他正在文化职业上钩罗人才,主动修造,正在那个前提下大赋应运而死,其符合面便正在枚乘身上.《汉书籍·公孙弘传》载:“上(武帝) 圆欲用文武,供之如弗及,初以蒲轮迎枚死,睹主女而叹息.”不幸的是枚乘病死途中,不享受到武帝将要赋予他的礼逢,然而是,那却预示着大赋将要引收汉代文坛的前景.枚乘的代表做《七收》被毁为是汉赋死少史上戴有转合性意思的做品,它不然而从结媾战道话上对付厥后的创做效率很大,为司马相如的做品奠定了前提,而且正在真量上,厥后诸家并不跳出它的范畴:“莫不下道宫馆,壮语畋猎,贫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武帝提议辞赋的另一个本果是出于政事上的思量.汉初,一些不循分的诸侯王以招贤纳士为名,网罗人才,积蓄势力,企图与天子而代之,吴王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共时势力比较薄强的另有楚元王、河间献王、淮北王等,百般人才也多集结于诸王门下.武帝大倡辞赋,为赋家提供一定的待逢战机会,将诸侯王安排的游士吸引到中央政权周围,为汉天子的兴兴继绝而润色鸿业,完毕了汉代文士从诸侯王的收天背中央政权靠拢的政事变化,包管了大一统帝国的少治暂安.步武帝后尘热衷于辞赋的是汉宣帝.他有一段闭于辞赋的下论时常为钻研者所引用.《汉书籍·王褒传》载:“上曰:‘不有专弈者乎? 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古诗共义,小者辩丽可喜,辟如女工有绮,音乐有郑卫.今世雅犹皆以此虞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瞅,贤于倡劣、专弈近矣.’”从好教角度去瞅,宣帝把赋的价格世雅化、真用化了,把赋与专弈、流通音乐相提并论,认为它除了不妨遣兴娱志除中另有一面面传播培养效率,宣帝的那一认识虽然不得其客瞅性,然而比之武帝那种附庸风雅、兴兴继绝、润色鸿业的审好央供是大大倒退了一步.武帝的文化修造既是统制的需要,也是一代天子的审好需要,而宣帝则多了享受死计的成份,他的止语侍从们也由于体验到赋家职位的微亢,果此那种进与的主动战关切皆减强了许多,然而又果为解脱不启所处的境逢,而真真沦为杂粹的止语侍从,“所幸宫馆,辄为赞美,第其下下,以好赐帛”扬雄认为大赋的华丽形式益伤了它应具备的讽谕功能,正在搞预政事圆里,不但不收挥讽谕的效率,反而帮少了皇帝的俭欲,加之他极不谦意赋家正在帝王心目中类似倡劣的职位,果此不但辍不复为,而且攻打有加.扬雄对付于大赋的批评恒暂今后背去深刻天效率着人们的瞅法,认为大赋浪漫的设念、夸饰,道话的华好是腴辞害骨,不该提议的.班固正在《汉书籍·艺文志·诗赋略》中对付枚乘、司马相如的代表做皆批评道:“竞为侈丽闳衍之词汇,出其风谕之意.”他所认为的大赋该当是以儒教为思维前提,以朴真的中表,道述与国家战社稷有闭的真量,而不该夸而得本去,丽而出其量.大赋的创做正在扬雄、班固那里爆收了较为明隐的变更,一圆里是果为履历条件的变更,另一圆里也是果为扬、班两人的思维限制.大赋初创时期的浪漫战关切洋溢、文辞斑斓等,皆为凝沉、呆板战经教气息所代替,模拟的做品越去越多,道经论道的分量愈益加沉.东汉后半期的100 年中,帝王一改前辈的励粗图治而死计趋于俭靡, 帝王对付辞赋的兴趣再次削强.马融正在《广成赋》中果为讽刺了那些兴文德、兴武功的当权人士,得功了掌权的邓太后及其中戚兄弟,滞留东瞅十年不得降迁,那对付当时的赋家是一个深刻的教导,赋家也便渐渐天从皇权的死计中退了进去.今后除了弛衡的《两京赋》中,汉代再无其余大赋做品出现,所有赋体文教的中心呈多元化倾背,各道其事,各抒其情.从大赋死少的履历背景去瞅,它的衰变主要表示正在: (一) 大赋的兴衰战出落与帝王自己快乐喜爱的变更战对付它的利用程度有着曲交的闭系.(两) 赋家的职位问题不办理,使得做者企图以文搞政的手段易于真止,必定效率他们的创做情绪战做品走背,从司马相如何处便启初出现了苗头,他时常称病不去待诏.(三) 随着王往的日益出降,皇帝自己多无所动做,他们不什么不妨让赋家用宏辞丽句去赞扬的物品,大赋自然丧得了它好以存留的土壤.所以东汉中叶今后,再不气魄恢宏的大赋出现,应是情理之中的事.。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
汉朝的辉煌与衰落一、引言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其辉煌与衰落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变幻。
辉煌的汉朝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衰落的原因也值得深思与探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析汉朝的辉煌与衰落,并从中寻找启示。
二、政治辉煌1. 刘邦开创汉朝汉朝的辉煌在于刘邦的英明决策。
刘邦推行德政,尊崇儒家思想,通过减轻农民税赋、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汉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汉朝政治的辉煌阶段,刘邦的继任者多为明君。
汉武帝推行开疆拓土的政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使得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汉武帝高度重视教育,提拔和支持儒学,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大批的文人。
这一时期汉朝的疆域不断扩大,政权得到巩固,国力达到鼎盛。
三、经济繁荣1. 垦荒开拓汉朝的辉煌在于垦荒开拓。
汉武帝下令大规模开展的“推恩令”,号召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解决了人口过剩和农业生产的矛盾。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汉朝的经济得到了长期繁荣和发展。
2. 物质生活的改善汉朝的繁荣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上,也体现在人民的物质生活上。
汉武帝时期,私人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
手工业的兴起,使得民间手工艺品各种各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四、军事强盛1. 高效的组织和统一指挥汉朝军事的辉煌与衰落,与其高效的组织和统一指挥密不可分。
汉朝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事制度,将地方军队融入到国家统一的指挥体系中。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汉朝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军事技术的进步汉朝的辉煌还在于军事技术的进步。
汉武帝时期,火药的发明和使用使得汉朝军队在战场上占据优势。
箭塔、霹雳车等军事装备的使用,使得汉军在对外征战中屡屡获胜。
五、文化繁荣1. 儒家文化的兴起儒家文化在汉朝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刘邦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儒家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汉武帝时期,更是提倡儒学,将儒家思想定为国家的正统思想。
汉朝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
汉朝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探析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经济发展对于中国历史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那么,汉朝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地理环境首先,地理环境是影响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汉朝位于黄河中游及长江流域这一重要农业区域,这些区域因其肥沃的土地和优越的水利条件而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
同时,汉朝沿海地区的交通和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汉朝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其次,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也对汉朝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朝实行的封建制度为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社会经济的调节提供了基础。
在汉朝,封建地主成为了经济和政治的核心力量,同时汉朝为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同时税收的实行也间接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科技水平另外,科技水平也是推动汉朝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汉朝的出现和经济的繁荣与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例如,张衡发明了地动仪,郭守敬发明了第一架天文仪器——石板仪,这些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水平,使农业和工业更加高效、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马蹄石、浇铸铁器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汉朝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外部因素最后,外部因素也对汉朝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例如,汉朝战争的频繁发生、与匈奴的征战等都对汉朝经济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
同时,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也为汉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汉朝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科技水平以及外部因素等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动着汉朝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历史的进步。
汉赋兴盛的主要原因
汉赋兴盛的主要原因赋是汉代.较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四百年间,一般文人都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极盛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渊源:产生战国后期的楚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是荀子的《赋篇》和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
汉赋发展过程:骚体赋――大赋――小赋特征:A、骚体赋:内容侧重抒情,形式与楚辞差别不大,只是语句开始散文化; B、大赋: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侧重铺叙描写,辞藻富丽,运用夸张手法,主旨既美且刺;多采用主客问答结构;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 C、小赋:内容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的,篇幅短小,文辞清丽,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韵文句式多样。
二、汉赋兴盛的原因(观点一)1 、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这一时期正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
这在一般封建文人的眼里,无疑是一个值得歌颂的盛世,也开拓了文人学士的胸襟和眼界,使他们的赋反映出汉帝国的面貌,表现出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
2、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诱以利禄,因而以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汉大赋就产生、兴盛起来。
(观点二)1、经济的发展为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军事上的胜利、外交的活跃扩大了汉人的眼界;3、润色鸿业、歌舞升平的需要;4、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观点三)1、政治经济的影响汉初统治者吸取秦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恢复经济的政策,重视农业,减轻赋税,缓和阶级矛盾,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并有极大的发展。
《史记·平淮书》说:“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贷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汉武帝一展雄图,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学术思想的统一;对外不断用兵,东平朝鲜,南平南越,通西南夷,北平匈奴,西定西域,打通了河西走廊,沟通了西域诸国直到波斯的商路。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秦汉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秦汉文学-秦汉散文1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与门客集体编著一部的系统论说散文集。
今存《内书》二十一篇,也称《淮南鸿烈》,约完成于武帝即位初。
其编撰的目的是要总结古今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探寻天道、人事的规律,以备帝王之道。
全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先秦诸家,文风不拘一格。
它是汉代学者对古代文化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和综合。
2、骚体赋:赋的一种,指体制上模拟楚辞而以赋名篇的作品。
以“兮”字句为主,句式已经散文化。
汉初骚体赋最流行,后世各代皆有创作。
3、散体赋:也叫大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以写帝王贵族生活为主,既讽且劝,曲终奏雅,客主首引,韵、散结合。
奠基之作为《七发》、成熟之作为《天子游猎赋》。
4、“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扬雄的《法言》。
“劝”是鼓励的意思,“讽”即讽谏。
其意是说赋中鼓励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助长了帝王的奢侈心理。
这是扬雄对汉大赋的批评。
5、汉赋四大家:指汉代以创作大赋出名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
前二人为西汉赋家,后二人是东汉赋家。
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好玩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结构严密。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拒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是贾谊散文的重要特点之一。
如《治安策》开头即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三。
”二.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
如《论积贮疏》是贾谊散文中的名篇。
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从商品经济学角度剖析汉帝国兴衰
从商品经济学角度剖析汉帝国兴衰农学(本硕连读)丰安徽20116053摘要:西汉初年社会会经济萧条,再加上政府的抑商政策,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国力较弱。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实行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大力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然而,汉武帝时期,对北方匈奴连年征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汉武帝后期推行的一系列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大受打击,西汉国力开始衰退。
此后帝国经济陷入深深的泥潭,后来王莽当政,也没有把帝国从颓败的边缘拉回来,强大的帝国就这样没落了下去。
关键词:汉代兴衰商品经济抑商政策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一代王朝的兴盛,一个帝国的崛起,起背后必然有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那就是经济基础。
反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衰落也必然是失去了这种支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汉代繁荣的商品经济造就了一个空前的帝国。
当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衰落,帝国也走向了它的黄昏。
由此可见商品经济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推动作用。
一、汉朝走向兴衰的原因:在《帝国的兴衰》记录片中,仔细的剖析了中国西汉王朝的兴衰史,汉代的崛起有着励精图治的宏才伟略也有历史机缘的巧合,汉代的没落有着昏君的无德无能亦有着奸臣贼子混乱朝纲,内忧外患使得明君让汉代走向了自己的兴盛也使得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前人一起又一次的制度改革史成为了王朝兴衰的主线,在制度的改革中土地的分配成为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始终是古代王朝不可变更的真理,对汉代走向兴盛的原因总结如下:(一)鼓励农耕生产;(二)放宽土地限制;(三)减轻田税负担;(四)重视兴修水利。
二、汉代赋税制度:汉代赋税制度托生于土地制度,而汉朝的土地制度在秦朝的基础上又有着发展与变化。
西汉初期,《二年律令》让我们可以窥见帝国的赋税制度的结构。
西汉政府凭借中央集权的权威与权力,以法令的形式将全国的土地根据爵位的不同授予全体臣民。
汉赋的价值、成就及其嬗变的根本原因-文学编年-国学论坛
汉赋的价值、成就及其嬗变的根本原因-文学编年-国学论坛展开全文[秦汉] 汉赋的价值、成就及其嬗变的根本原因汉赋, 成就, 价值, 嬗变, 根本汉赋的价值、成就及其嬗变的根本原因汉赋作为两汉四百年间文学现象的主体,其本身客观存在的重大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价值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汉赋是我国古代文学从自在、自为向自觉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最早脱离先秦文学不同程度地附着于音乐歌舞的状况,率先成为以文字为唯一载体、纯语言艺术为特征的文学品种,从而在文学史上掀开了不再借助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立的文学创作新时期。
其意义的巨大、影响的深远,就文学本体的发展而言,不啻于革命性的变化。
第二,汉赋是这一历史时期审美意识不断丰富和提高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势必冲破传统的相对封闭的自我,对多姿多彩的客观世界投入更多的关注,精神需求、审美意识也逐渐趋向多元化。
而汉赋则正是这种文明进步在文学上的物化。
它将先秦时以《诗经》、楚辞为代表的文学创作重在内心情绪的感发,延展到对外界事物形象的艺术再现,从注重美政、美德,扩大到包括自然美在内的一切客观美的追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愉悦性情的需要,从而对使文学的艺术功能更趋完善作出了贡献。
第三,汉赋是后世津津乐道的两汉文章之盛的主要体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风采。
正是汉赋,以前所未见的浓笔重彩,形象而细腻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呈现的享誉世界的辉煌景象,不仅艺术地描绘出当时诸如自然山川、都会城邑、宫观园囿、帝王生活、民生疾苦、婚姻爱情、经济生产、物质文化等极为广阔的社会画卷,而且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在特定环境中饶具特色的诸如进取意识、自我完善意识、补衮意识、悲剧意识、怀旧意识、隐逸意识等精神心理,从而成为人们认识当时社会无可替代的珍贵艺术资料。
汉赋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令人瞩目的。
这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
第一,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我国古代体物文学,使其日趋成熟。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分析汉代兴衰的原因
从商品经济的角度分析汉代兴衰的原因经管院财会11-4 张艳【摘要】众所周知,汉代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加之政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严重枯萎;西汉中期,惠帝、文、景时期,推出《二年律令》,土地分产到户,减轻赋税,鼓励私营工商业,经济得到恢复并迅速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出现空前的繁荣,国力达到鼎盛,后因讨伐匈奴国库空虚,为填补国库,武帝后期推行抑商政策,加重赋税,强行征收,造成社会动乱、工商业大受打击。
汉代的兴衰,无不给后世人启发与警示。
【关键词】商品经济抑商汉代兴衰一、汉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汉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在汉代,生产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造纸术的发明,铁器皿的广泛使用,以及汉代的丝绸之路,足以说明汉代生产力进步。
2、汉初黄老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使汉代商品经济加快发展。
汉代初年由于刚经过秦末农民战争,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经济萧条,汉高祖外出找不到住的地方,配不起一辆像样的马车,加上匈奴的威胁,内忧外患。
3、渐渐的人口增多,消费需求扩大,是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轻傜薄赋,人口的大大增加引起社会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商业的发展。
4、汉代的国土的扩张为商品经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汉代是我国大统一的时代,形成了地域辽阔的中华民族,大统一时代,国力强盛,为商业发展提供基础。
二、从商业角度论述汉代兴衰1、汉初商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①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带来的经济的繁荣。
贩卖贸易的出现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流,商业性都市遍布各地,商业行业也越来越多,在商品贸易过程中,出现一批经营出色的富商巨贾,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跻身封建经济、政治生活中,例如他们购置田地,参与封建地租剥削,取得二高利贷收入等;而西汉中后期统治者任用富商为吏,这使他们有机会参与政事。
汉初商业政策的转变促进了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汉建立之初,统治者试图采取抑商政策打压商贾,然而,在暴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西汉政权千穿百孔、百业待新,恢复和发展经济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很快成为西汉政权的主导思想,休养生息经济政策应运而生。
论汉赋兴起的地缘性要素
论汉赋兴起的地缘性要素
袁益梅
【期刊名称】《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2)001
【摘要】汉赋是一代文学的代表,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汉赋的兴起是有很多因素促成的,而汉赋具有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却少有人谈及,本文尝试从地缘性因素解读汉赋的兴起.西汉政权是楚人建立的,楚地的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在西汉得到很大程度的沿袭和发展.楚辞对汉赋的影响是直接的,没有楚辞就没有汉赋.汉文化大量继承了楚地文化传统.楚籍统治集团的偏爱与倡导进一步促进了汉赋的兴起与繁荣.汉赋以深深的楚地烙印为特色,在文学史上彪炳千古.
【总页数】4页(P77-80)
【作者】袁益梅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系,广西,南宁,53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略论汉赋兴起的地缘要素 [J], 王昭;胡辉
2.运用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分析汉赋兴起的必然性 [J], 魏红霞
3.全球化、要素分化与回应性危机——德国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田野;刘小雨
4.全球化、要素分化与回应性危机——德国民粹主义兴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田野; 刘小雨
5."皇权"与"不死"——汉赋早期两大文本主题与"梁园文学"之兴起 [J], 孙少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汉代诗歌不发达的原因
论汉代诗歌不发达的原因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
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
东汉桓帝时,仅太学生就号称有3万人。
赋,这种文体在汉代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走到了最辉煌的顶端。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而汉代除了赋这一文体,还出现了两汉乐府诗、东汉文人诗等文体。
汉代诗歌,中国西汉初至东汉末大约400年间的诗歌创作。
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
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汉代文人诗坛特别冷落的情况下放射出异常绚烂的光彩,从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
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有些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古歌》等;有些诗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弃妇的痛苦哀怨,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等;还有些诗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如《枯鱼过河泣》、《乌生》等等。
论西汉散体大赋的形成与衰微——以文学观念为中心
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西汉散体大赋的形成与衰微——以文学观念为中心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20040501中文摘要中国的文学观念,由于有外在实用和内在抒情的动力,逐渐从先秦学术一体的背景下独立出来,就其根本,还是个体情感抒发的内在动因,主情是其本质特点。
因而本身具有文质统一的内在规定性。
一味尚文,为文造情或极端尚质,为质灭文,都会最终丧失真情,产生文质问的矛盾和转化,由矛盾的另一方加以矫正。
中国文学观念就是在文质矛盾的相互推动下不断深化发展,并形成了文学史上“质文代变”的文学现象。
中国文学观念发端于先秦时期,在实用、抒情的动因推动下,渐次发展,其中具有文学特质的“文”的因素不断丰富、显现,并在西汉前期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以追求形式美为主的尚文文学观,与汉大赋的文学样式相结合,造就了一代文章之胜,显现出较多的纯粹的文学特征。
但是,随着汉大赋的式微,这种具有纯文学特点的文学观念很快衰落,为尚质的文学观所替代。
究其原因.就在于由于过分追求文学形式美而失去了内在情感动力,引起了文学观念内质的一面的反动。
但是,文学观念中的“文”仍在发展,中国早期的尚文文学观在质文互变的矛盾发展推动下,克服了最初的缺陷,变迁为新的文学范畴,并在新的文学样式之中得以体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形式面貌。
关键词:文学观念尚文尚质汉大赋AbstractTheliteratureideaofChina,becausethereispracticalandlyricalmotiveforce,graduallyfromacademyofpre—Qinseperateundertheintegrativebackground,atalltheir,theinherentreasonthattheindividualemotionexpresses,themainfeelingisitsessentialcharacteristic.Thereforeitselfhavegentleandqualityunifiedinherentregulationnature,buildforgentlefeelingorextremeyetquality,willalllosethetruefeelingsfinally,producethecontradictionandtransformationamongthegentleandqualities,correctedbyanotherpartyofthecontradiction.ChineseliteratureideatOdeepenanddevelopconstantlyundergentleandqualitymutualpushofcontradiction,causeliteratureliteraturephenomenonon”qualityarticleisittOtaketheplaceof”atthehistory.ItmakeastanChineseliteratureideaonpre-Qinperiod.underthepracticalandlyricalreRsoripromote,thedevelopmentgradually,amongthemthefactorwith“gentle“oftheliteraturespecialityisenrichedconstantly,appeared,andunderthebackgroundinaneraofearlierstageofWesternHanDynasty,haveformedthestillgentleliteratureviewspecializinginpursueingtheformbeautifully,combinewithgreatliteraturedesignthatcomposesofChinese,hasbroughtupthewinningofagenerationofarticles,displaymorepureliteraturecharacteristics.Butdeclineuickly,substitutedbyShangZhi’Sliteratureview.Traceittoitscause,inemotionmotiveforcewhilelyinginlosingbecausepursuetheliteratureformexcessivlybeautifully,causeliteratureideaonesideofqualityreactionary.Butliterature”gentle”ofideadevelopstill,overcomefirstdefect,changesfornewliteraturecategory,Canreflectamongnewliteraturedesign,influencingtheformappearanceofChineseliterature.Keywords:Theliteratureideahanda—fugentlequality郑重声明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学位论文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历史趣谈兴旺发达的大汉帝国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厚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兴旺发达的大汉帝国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厚葬导语:汉代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厚葬成为有汉一代的整体风气。
正如《潜夫论浮侈篇》所云:“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汉代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厚葬成为有汉一代的整体风气。
正如《潜夫论·浮侈篇》所云:“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镂、玉匣、檽梓、梗、楠。
多埋珍宝、偶人、车马,起造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
”当时之人即多有感叹:“国赀糜于三泉,人力单于郦墓,玩好穷于粪土,伎巧费于窀穸。
”这些都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一种证明。
自西汉至东汉,文献中不断记载有帝王、思想家及有识之士对厚葬的抨击与对薄葬的提倡。
西汉前期的汉文帝修建自己的霸陵时,坚持不以金、银、铜、锡为饰,专用瓦器,并在遗诏中明令不准厚葬。
东汉初期光武中兴之时,曾下诏说:“世以厚葬为德,薄葬为鄙,至于富贵奢僭,贫者单(殚)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正,仓卒乃知其咎。
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
”东汉王充在其《论衡》一书中竭力反对厚葬陋习,力主“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
当时甚至还有人身体力行倡导薄葬。
武帝时的黄老之徒杨王孙认为,“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竟以为高,靡财殚币,腐于地下。
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于是主张以布袋盛尸,入地七尺,既葬,取布,以身亲土。
他死后,其子遵父遗命,将他裸葬入土,被认为是惊世骇俗之举。
东汉卢植临死,“敕其子俭葬于土穴,不用棺椁,附体单帛而已”。
有史学家认为,兴旺发达的大汉帝国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厚葬。
厚生活常识分享。
论影响汉大赋兴衰的因素
论文摘要、关键词一 、影响汉大赋兴衰的经济因素 ⋯⋯⋯⋯⋯⋯⋯( 4 ) (一)经济发展是汉大赋产生的物质基础⋯⋯( 4)(二)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写作对象⋯⋯⋯( 5)二 、影响汉大赋兴衰的政治因素 ⋯⋯⋯⋯⋯⋯⋯( 6 )(一)君主嗜好及对礼制、 礼官的尊崇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6)(二)贵族兴衰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8)三 、影响汉大赋兴衰的文学因素 ⋯⋯⋯⋯⋯⋯⋯⋯⋯⋯ ( 10)(一)文学创作主体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10)(二)文学阅读群体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12) (三)文本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 13)结 束 语 ⋯⋯⋯⋯⋯⋯⋯⋯⋯⋯⋯⋯⋯⋯⋯⋯⋯( 15) 注释和参考文献 ⋯⋯⋯⋯⋯⋯⋯⋯⋯⋯⋯⋯⋯⋯⋯⋯⋯( 16)目录3)论影响汉大赋兴衰的因素摘要:汉大赋是汉王朝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是一种“盛世文学”。
影响它兴衰的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从经济方面讲,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汉大赋提供了宏大的描写对象,汉代人固有的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得到激发,然而汉武帝晚期由于经济快速衰退,作为歌功颂德、愉悦宫廷上层的汉大赋此时则失去了描写对象和存在的客观现实;从政治方面讲,君主及其贵族对礼制、礼官的尊崇促使汉大赋兴盛,因此,贵族的衰亡就决定其衰落成为必然;从文学自身讲,文学创作主体对文治的宣扬以及他们博物知类的优势促进汉大赋产生和兴盛,然而文本自身刻意追求辞藻华美,呈现出“铺采造文,靡丽多夸”的缺陷,极大阻碍阅读群体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
这三方面的因素使汉大赋在产生、发展,达到盛极之后开始转向衰落成为文学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汉大赋;兴衰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学因素汉大赋成为汉王朝一种“盛世文学” ,无论在其产生、兴盛,还是最终走向衰亡这一过程中,导致其结果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经济、政治、文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汉大赋兴衰的经济因素汉大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式,成为汉王朝盛极一时的“盛世文学” ,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是必然的,这种影响一是体现在经济为汉大赋提供较大描写对象、对汉大赋产生和兴盛起推动作用的积极方面,一是体现在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歌功颂德的现实价值、对汉大赋的衰亡起到抑制副作用的消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论文摘要、关键词 (3)一、影响汉大赋兴衰的经济因素 (4)(一)经济发展是汉大赋产生的物质基础 (4)(二)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写作对象 (5)二、影响汉大赋兴衰的政治因素 (6)(一)君主嗜好及对礼制、礼官的尊崇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6)(二)贵族兴衰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8)三、影响汉大赋兴衰的文学因素 (10)(一)文学创作主体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10)(二)文学阅读群体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12)(三)文本对汉大赋兴衰的影响 (13)结束语 (15)注释和参考文献 (16)论影响汉大赋兴衰的因素摘要:汉大赋是汉王朝兴起的一种新型文学样式,是一种“盛世文学”。
影响它兴衰的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从经济方面讲,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汉大赋提供了宏大的描写对象,汉代人固有的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得到激发,然而汉武帝晚期由于经济快速衰退,作为歌功颂德、愉悦宫廷上层的汉大赋此时则失去了描写对象和存在的客观现实;从政治方面讲,君主及其贵族对礼制、礼官的尊崇促使汉大赋兴盛,因此,贵族的衰亡就决定其衰落成为必然;从文学自身讲,文学创作主体对文治的宣扬以及他们博物知类的优势促进汉大赋产生和兴盛,然而文本自身刻意追求辞藻华美,呈现出“铺采造文,靡丽多夸”的缺陷,极大阻碍阅读群体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
这三方面的因素使汉大赋在产生、发展,达到盛极之后开始转向衰落成为文学史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汉大赋;兴衰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学因素汉大赋成为汉王朝一种“盛世文学”,无论在其产生、兴盛,还是最终走向衰亡这一过程中,导致其结果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应归结于经济、政治、文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汉大赋兴衰的经济因素汉大赋作为一种文学体式,成为汉王朝盛极一时的“盛世文学”,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是必然的,这种影响一是体现在经济为汉大赋提供较大描写对象、对汉大赋产生和兴盛起推动作用的积极方面,一是体现在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歌功颂德的现实价值、对汉大赋的衰亡起到抑制副作用的消极方面。
(一)经济发展是汉大赋产生的物质基础西汉初年是重利求富的时代。
追逐官位名利,是汉初游士骋其智辩、游于帝王之门的主要目的。
随着西汉社会由动荡趋于稳定,游士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由政治转向经济。
在经济生活和辞赋创作的结合上,汉初游士找到了延续生命与实现价值的新天地。
汉初经济复苏和由此产生的社会侈靡风气,对汉大赋的出现起了催生的作用。
枚乘《七发》旨在“戒膏粱之子”;相如《天子游猎赋》铺陈诸侯、天子的奢侈生活,表达了“非侈”、“引之节俭”的思想。
西汉经济发展与稳定,一是为汉赋提供了已往所不具有的描写对象;二是由于社会的发展需要汉大赋这样的新文体为其唱赞歌;三是社会侈靡风气催生汉大赋产生。
在已经具有描写对象和具有出现新文体必要的双重刺激下,汉大赋以一种新的姿态问世,它既有别于现实主义《诗经》的体例和风格,又有别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楚辞》的风貌,而是一种新型的文体样式。
汉大赋兴盛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宏大的描写对象,汉代人固有的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得到激发。
一方面,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支配了汉大赋的创作;另一方面,汉大赋从体式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人这种心里定势和审美定势。
这样,现实经济为大赋提供对象之大,以及审美理想中的大与汉赋体制之大达到完美地结合,出现了一系列鸿篇巨制。
如果说经济发展需要汉大赋产生,那么经济稳定和繁荣就是使汉大赋产生由需要变为现实的最根本基础。
西汉经济的稳定和繁荣,一是促进了人民安居乐业;二是为君主和宫廷阶层的腐化埋下了隐患。
在经济日渐稳定和繁荣中,对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由担忧变为事实。
统治阶级在经济稳定中开始走向挥霍浪费的深渊。
针对这种情况,以至于汉大赋几乎篇篇在“讽谏”统治阶级的淫奢,而指归“引之于节俭”,并把反对最高统治者的骄奢淫逸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汉赋家借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对当今君主进行委婉地劝说和谏诤;有时甚至大胆地,赤裸裸地进行揭露和批评。
例如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家的作品。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惩奢劝俭的主题是很显明的。
赋中,作者先安排诸侯王的代表──楚王的子虚和齐王的代表乌有先生──为其主子争奇斗胜:乌有先生以齐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田于海滨,列卒满泽,罟纲弥山”的盛况向子虚炫耀;子虚则拿楚王的“云梦之事”的排头来相压,最后作者让天子的代表亡是公出场,批评楚“游戏之乐,苑囿之大”,不合诸侯之制,赋中诸侯王的淫乐与老百姓的苦难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对天子不便由外人来加以指责,作者于是采用了让天子在淫乐之后反躬自问的手法:“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茫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太奢侈’……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
’”天子自感有失,赶紧决定推墙填堑,让百姓得以种地樵薪。
之后,扬雄以《羽猎赋》来谏讽成帝,提出帝王的饮食起居游乐礼仪应有节度,绝不能影响老百姓的生产与生活。
作者还批评成帝的老祖宗汉武帝──“武帝广开上林……游观奢靡,穷妙极丽……然至羽猎,甲车戎马……尚泰奢丽夸诩。
”和扬雄比较起来,班固的赋稍逊一筹。
他在《两都赋》强调法度,一面赞扬东都天子举止的合度,一面批判西都天子行为的逾制。
和西都天子比起来,东都天子已属俭约;但作者并未就此罢休,他还要天子“昭节俭,示太素,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继班固之后,张衡的《二京赋》对西京的宫室建筑和西京天子在游猎以及日常生活中毫无节制的骄奢淫逸作了尽情的披露和鞭挞,并把它与人民的苦难和封建王朝的安危联系在一起。
赋中说,如果为君的“必以肆奢为贤”,那么桀纣都作对了,汤武还革什么命?秦始皇筑阿房、起甘泉,“征税尽、人力殚”、弄得“百姓不能忍”,因此才“息肩于大汉”。
这里作者的是非好恶态度是极其明确的,这种明确从侧面让我们看到,经济一方面使赋得以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使产生的赋有了“说教”功能,三是让赋的内容有了讽谏的特征。
(二)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写作对象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以及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
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致使经济快速衰退,直接影响到汉大赋写作对象的衰退,因而作为歌功颂德、愉悦宫廷上层、以写大物为主的汉大赋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存在的客观条件。
京殿都邑是汉大赋出现及其写作的物质基础,成为汉大赋按照写作内容归类的一大类属,这种源自汉代的城市大赋创作,一类是由扬雄《蜀都赋》、张衡《南都赋》开启的地方都邑繁荣兴盛的描写,且千年传响,历世未绝。
都邑大赋的创作思想,主要在自然大的物像与文人风俗等方面。
如扬雄《蜀都赋》开篇说:“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亭皋弥望,郁乎青葱,沃野千里。
”继以东、南、西、北全方位描绘景观,以状其胜。
与此类赋作相比,东汉以班固《两都》、张衡《二京》为代表的京都赋更能代表都市文化风采和大赋雄阔的气派。
以班固《两都赋》为例:赋分为六大部分(31个段落),首先写西都长安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次写城市全貌,包括都市格局、经济富庶、各色人物等;三写京畿环境,包括阴阳昏晓与四郊景观;五写主体建筑,即宫殿描写,为全赋中心;六写天子游猎娱戏活动,收以颂扬盛世之德。
由此可见京都大赋有两点最为突出:一是对京都物态与文化的全面展示;一是以帝王为中心,突出宫殿的描写,再现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之美。
如《西都赋》对“昭阳殿”装饰状况的形容。
继此,班固赋作又对昭阳殿中“美人风姿”、“佐命大臣”、“典籍之府”、“著作之庭”以及其他司职进行全面描写,勾画出以建筑为主的立体形态。
又如张衡《西京赋》描述“未央宫”之外势。
综以上大赋,其大都以宫殿为主,对其装饰、结构、造型,以及对其旁近亭台、池苑进行细致刻画形容,对其建筑群体之美趣起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然而,汉武帝之后,经济的衰退,一是使汉大赋的描写成为名不副实的讽刺;二是使汉赋家面对江河日下的经济已经失去颂扬的兴趣与激情,更重要的是经济衰退使汉大赋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描写对象。
在政治内讧不断、迫害严重的宫廷中,汉赋家不再受到朝廷尊崇,于是,汉赋家开始另行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人格上的独立,以致作为御用工具的汉大赋不再被他们所重视,汉武帝后期及昭帝朝,即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去世后,将近30年的时间内,赋体文学创作都处于萎靡状态,见于记载的作家、作品较前期明显减少。
至宣帝时讲论六艺群书成风,成帝刘骜时,精于《诗》、《书》,而汉大赋则在慢慢衰亡。
二、影响汉大赋兴衰的政治因素汉大赋作为一种文学体例,在内容、思想、表现等诸方面都受到宫廷阶级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牵制,君主及其宫廷上层的喜好左右着汉赋家思想的发挥,他们的喜好直接决定汉大赋的存在与否。
源于此,从本质上讲,汉大赋是一种形式上的自由和思想内容以及表达上严重受牵制的政治性文学,是统治阶层达到政治目的或愉悦身心的一种工具。
这样的文学毕竟是政治的奴役,它的兴衰也必然会与贵族统治的兴衰相始相终。
(一)君主嗜好及对礼制、礼官的尊崇促使汉大赋兴盛西汉武帝、宣帝、元帝、成帝等诸帝都爱好文学。
他们出于自身的兴趣,大量招揽文士,许多人就是因为文才而得以在朝廷任职。
尤其是武帝,喜楚辞、好辞赋,并有诗赋传世。
他一方面削弱藩国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另一方面为“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广泛招致文学之士。
如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董仲舒、公孙弘、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李延年等人,全都集中到了武帝的宫廷之中。
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
自武帝起,藩国养士之风、文化学术衰落,文学之士的服务对象已不能自由选择,而只能为最高层的统治者效力,成为宫廷文学的侍从,帝王制礼作乐、“润色鸿业”的助手。
从此,中国文士不为山林隐逸,则为宫廷文学的侍从,这是中国文士命运的根本转变。
武帝之后,创作辞赋成为西汉朝廷的一大雅事,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汉代诸侯王、天子和外戚对文人的招纳任用,对广大士人有很强的号召力,使他们把文学创作当成博取功名的一种手段,并借助上层贵族的权势而聚集起来。
汉代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的持续生成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由于统治者对赋的喜爱和提倡,使文人士大夫争相以写赋为能事,汉赋遂成为汉代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
在汉代统治阶级需要像汉大赋这样的文学体制来表现他们威加海内的气魄,日益丰富的帝王生活及宫廷生活需要汉大赋来反映它。
汉大赋正如司马相如所说的那种“崇论闳议,创业垂统”,“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汉大赋与汉朝这个大帝国所包含的大疆域、大民众、大山川、大都市、大宫观、大林苑、大文教、大汉民族开拓生存领域的向上精神、兼收并蓄的扩大胸襟、上进的巨大热情是适应的,总之,这一时期人们的自信心、自豪感、膨胀的物欲、夸诞的心态,都是大赋之外所有文学体制所难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