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5-08-18T09:22:43.857Z 来源:《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孟丽娜[导读] 山东省青岛市盐业职工医院双筒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浓度360g/mL。

孟丽娜(山东省青岛市盐业职工医院山东青岛266112)【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58-01【摘要】目的:分析病人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385例,行CT增强扫描,对扫描后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患者进行分析,寻找导致造影剂外渗的高危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临床发生率,降低造影剂外渗患者不良反应。

结果:渗出>50ml2例,渗出20~50ml7例,渗出<20ml4例。

经积极处理恢复正常,肿胀消退。

结论: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与医护人员操作技术、患者自身、仪器、造影剂有关,发生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尽快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出现。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385例,其中男性202例,女性183例,均行CT增强扫描后,有13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外渗现象,发生率为3.37%,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36.8岁。

1.2检查方法造影剂采用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CT增强扫描仪采用飞利浦Bril liance16层螺旋CT机。

双筒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造影剂浓度360g/mL。

注射速度为2.2ml/s,根据患者体重计算造影剂用量,按照每1.5mL/kg体重确定。

1.3护理措施首先,注射造影剂之前,要确保患者符合CT增强扫描造影剂注射指标,对于过敏患者,可考虑更换造影剂种类;另外,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要注意密切监测,一旦注射过程中发现有造影剂外渗情况时,需立即停止注射,并尽量回抽药液。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

导致CT增强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分析CT增强为一种连接高压注射器的快速注射方式,在注射过程中,发生造影剂渗漏的原因很多,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1 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

特别是黏滞性的药物可损伤微循环。

高压注射由碘海醇的药理性质决定,碘海醇是高渗性药物,黏滞性强,CT增强扫描时,由于高压注射器自动注射速度快、压力大、造影剂黏稠度大、渗透压高,进药速度达2-5.5ml/s,对血管冲击力强,易导致造影剂外渗而引起大面积软组织损伤。

1.2 物理因素:环境温度、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药液量、温度、速度、时间、压力与静脉管径、舒缩状态是否相符,针头对血管的刺激,旧法拔针(先按压,后拔针)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等。

1.3 病人的自身条件因素。

如老年病人的皮肤松弛,不易观察早期渗漏;糖尿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血管硬化或变细变滑、穿刺不慎易刺破或部分穿透血管;长期放化疗病人,营养状态较差,组织有效循环灌注不足,血管通透性增加,注入造影剂后,静脉血管发生痉挛,静脉壁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肥胖病人及幼儿的血管显露不明显,影响穿刺成功率;躁动病人及幼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针的移位而致造影剂外渗。

1.4 责任因素:操作者未能与患者进行足够的沟通与配合,操作前未做好解释工作,过早地帮患者留置静脉针;病人扫描结束后护士宣教不够,穿刺点压迫的时间不够,穿刺部位的肢体过早的用力,均可导致迟缓性渗漏,因而引起肢体肿胀;责任心不强,注药前未能仔细观察,麻痹大意,造影剂注射速率未认真评估,选择不合适,护士和技术员沟通欠佳,密切配合程度不够;穿刺前对血管无正确评价,选择血管的粗细度或位置不当,同一部位多次穿刺;针头的胶布固定不牢固,尤其是穿刺针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高压注射时针头易移位、松脱造成造影剂外渗。

1.5 穿刺时的心理因素:对患者造影时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将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使心理处于紧张状态,而影响工作。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病人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 R4 7 2 . 9
文献标识码 : A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0 1 . 0 0 6
文苹 编 号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O 1一 O 0 1 3—0 3
血, 并伴 有 疼 痛感 。其 中外 渗 量 <2 0 mL病 人 1 8例 ,
外渗 1 4 . 8 mL±4 . 5 5 mI , 经密切 护理, 于 2 4 h内 消 肿, 淤血 也 于 3 d内消散 。另 外 l 3例 外渗 量 > 2 0 mI 的病 人 , 外渗 3 3 . 8 mL- 4 - 7 . 2 1 mL ; 经 密切护理 , 于2 d ~
强扫描 病人 2 8 9 4例 , 男 1 6 4 7例 , 女 1 2 4 7例 ; 年龄 6 岁~ 7 7岁 ( 4 2 . 7岁 ± 1 1 . 8岁 ) 。本 组 病 例均 采 用 非 离
子型 碘 造影 剂 , 增 强 扫 描 部位 包 括 腹 部 、 胸部、 颈 部 和 头部 , 共计 3 1例发 生造 影剂 外渗 。
有3 1例发 生造 影剂 外渗 。现 总结 其外 渗原 因 , 探 讨 防
范和 护理 措施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一般 资 料
2 0 1 0年 6月一 2 0 1 3年 6月 行 C T 增
行 上肢扭 转 活动 , 促进 患肢 血流 代谢 和功 能恢 复 。 1 . 2 . 3 统计 学方 法 所有 数 据 均 采 用 S P S S 1 7 . 0进
全科 护 理 2 O l 5 年 1 月第 1 3卷 第 1期 ( 总第 3 4 6 期)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

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CT增强扫描是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检查的方法,是CT检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注射于体内的造影剂显影达到鉴别相应疾病的目的,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1]。

螺旋CT与专用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技术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多为经肾脏排泄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2]。

外渗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为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现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18例造影剂外渗案例,进行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分析资料来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8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26~86岁,平均52.1岁;扫描部位:头颅5例,胸部4例,上腹3例,下腹3例,全腹2例,颈部1例;留置部位:手腕静脉4例,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各3例,贵要静脉、头静脉各2例,桡侧静脉1例。

1.2方法1.2.1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造影剂患者外渗情况收集表。

项目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疾病诊断、留置针开始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是否配合、肿胀情况描述、外渗原因。

CT室护士发现患者肿胀后通知护士长,一起对患者进行处理,并收集资料。

1.2.2注射方法该院住院患者行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均要求在患者科室根据检查项目采用18G、20 G或22G静脉留置针提前穿刺后带到CT室。

进行CT 增强扫描的为GE公司lightspeed VCT64排螺旋CT,使用欧力奇高压注射器,常规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mg/mL,注射流率根据检查部位为3~5mL/s。

2结果2.1外渗原因患者造影剂外渗原因分布构成比,见表1。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使用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从而更准确地诊断疾病。

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有时会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即造影剂从静脉注射的部位外渗到周围组织中。

造影剂外渗不仅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

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讨论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CT造影剂外渗的原因造影剂外渗是指在CT造影检查中,注射造影剂后造影剂未能完全停留在血管内,而是从注射部位渗出到周围的软组织中。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静脉穿刺技术不够娴熟。

静脉穿刺是注射造影剂的第一步,如果静脉穿刺技术不够娴熟,有可能会损伤血管壁,造成造影剂外渗。

2. 静脉通透性差。

有些患者由于自身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静脉通透性较差,造影剂注射后不易完全停留在血管内,容易造成外渗。

3. 造影剂注射速度过快。

造影剂注射速度过快,血管内部的压力将增大,容易造成造影剂外渗。

4. 造影剂的性质。

不同种类的造影剂其黏性和渗透性不同,某些特殊性质的造影剂更容易引起外渗。

1. 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

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对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因穿刺损伤导致的外渗情况。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患者的静脉通透性差的情况,可以选择其他静脉通路进行造影剂的注射,避免造成外渗。

4. 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种类,避免因造影剂的特殊性质引起外渗。

5. 观察患者反应。

在注射造影剂后,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上述是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一些措施,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做好预防工作。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难免会出现CT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时造影剂渗漏后的处理方式及护理措施近几天,科室的一位年轻同事因为造影剂渗漏问题挨了患者的一顿骂,并且这件事还差点闹到医务处。

其实这类事件完全属于正常现象,即便遇到也无需过分紧张。

鉴于患者对于这类问题缺少正确的了解,因此笔者针对造影剂渗漏的具体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将其分享给需要的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矛盾或冲突。

一、造影剂泄漏的原因第一,患者主观因素。

在检查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缺乏专业的CT检查常识,以及对疾病的恐惧担忧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甚至会出现肢体抗拒等不配合治疗的行为。

第二,患者自身血管条件。

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血管硬化、变细的情况;肥胖患者还会因为体重原因导致血管不易显露;晚期癌症患者经过多次的化疗治疗后其血管弹性会逐渐变差,且变得越来越狭窄,这些都会增加造影剂泄漏的风险。

第三,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个别医护人员缺少责任心,诊疗前观察不仔细,再加上技术和经验问题,导致其在穿刺熟练度以及对血管的判断上不够精准,且穿刺后没有及时检查针头固定胶布是否牢固。

二、预防造影剂泄漏的有效措施第一,做好患者穿刺诊疗前的告知工作。

正式穿刺前,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造影剂的安全性,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要及时引导患者及家属了解造影剂过敏症状与泄漏之间的本质区别,并说明泄漏可能导致的后果,并将药物注射过快可能导致的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轻微恶心等负面症状告知到患者,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心情,配合医护人员完成造影剂注射工作。

当患者注射位置出现疼痛或者针头上方出现轻微肿胀时,要提醒患者及时告知到医护人员,方便其加以处理。

第二,穿刺前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做好准确评估,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治疗状况、配合依从度。

静脉炎、严重缺血性疾病、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是造影剂泄漏的高危人群,面对这些患者群体医护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特别是对于肿瘤或长期接受化疗的病人,因其血管弹性较差,且具有一定的脆性,如果穿刺不慎很容易刺破血管,因此需要加强防范。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1. 引言1.1 什么是CT造影剂外渗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检查过程中,注射的造影剂未完全留置在血管内而外渗至周围组织或器官的现象。

造影剂是一种可以增强影像对比度的药物,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人体内部的器官结构和病变情况。

如果造影剂外渗,不仅会降低图像质量,还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造影剂外渗可能会导致图像模糊不清,影响诊断准确性。

造影剂外渗还可能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甚至造成组织损伤或神经损伤。

及时预防和处理造影剂外渗至关重要,可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CT造影剂外渗并不是一个罕见的问题,但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及时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发生率。

加强对造影剂外渗的认识,及时识别和处理外渗情况,对于提高CT检查的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CT 造影剂外渗,以及如何识别外渗情况和常见的并发症。

1.2 为什么需要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CT造影剂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工具,用于增强CT影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有时候在进行CT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可能会外渗,即从血管系统漏入周围组织或腔隙中,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或及时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显得尤为重要。

CT造影剂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甚至导致感染或溶解组织的情况发生。

这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医疗成本。

如果造影剂外渗进入神经系统或其他重要器官,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CT造影剂外渗还可能对医疗人员造成健康威胁,因为他们可能接触到外渗的造影剂,从而导致皮肤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为了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处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CT造影剂外渗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措施1. 确认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等,以避免造影剂外渗带来的并发症。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

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如何预防?怎样护理?高压注射进行CT增强检查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病人对造影剂过敏或者造影剂发生渗漏,尽管发生造影剂渗漏的危险比较低,但是如果发生不仅影响病人的检查,引发医患纠纷,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时发生造影剂渗漏?该怎样护理?一、造影剂渗漏的原因1、造影剂药理作用造成的渗漏:①渗透压:当造影剂的渗透压比血液的渗透压高出2-5倍的时候,内皮和血就容易发生屏障损害、血管扩张、肾毒性、红细胞被破坏以及心脏产生毒性等。

②水溶性:造影剂与周围液体达到充分混合后,才不会与其他物质合成异物,但是造影剂中含有高度疏水性的碘原子,所以很难达到完全的水溶性。

③电荷:电荷会增强身体的传导性,干扰了电解质平衡与电离环境,人体正常生理过程会受到破坏,同时电荷还会加大造影剂的疏水性,进而促进造影剂与蛋白结合。

④粘稠度:注射造影剂后,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减慢血流情况。

⑤化学毒性:造影剂的疏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产生化学毒素,影响到造影剂的正常功能与作用。

2、病人因素:如果病人的年龄比较大,血管就更易脆,所以发生造影剂渗漏的情况就会增多。

再加上长期化疗后,病人血管弹性差,还有就是小孩的血血管比较细。

3、医务人员造成的:如果医务人员的责任心比较差,或者是穿刺的技术水平不佳都可能会发生造影剂渗漏。

4、医护人员与病人间缺少沟通,所以进行检查时病人的配合度比较差,也会增加造影剂渗漏的风险。

5、合理选用留置针型号,选择耐高压留置针,型号,20号或者22号二、如何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的渗漏1、要认识到造影剂渗漏的危险:造影剂通常是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的,特别是重度反应与使用剂量有很大关系,如果发生渗漏会造成肉皮与血发生高血容量、肾毒性、红细胞受损以及心脏毒性等。

2、造影剂渗漏的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措施:可使用低量非离子型造影剂,也可在做CT增强扫描前先用抗组织胺药H1受体阻断药,预先用药稳定住心血管系统,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会造成肾脏毒性的药物等。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由于注射造影剂的位置不当或患者的生理状况等原因,造影剂从静脉内外渗出,导致周围组织损伤或不良反应的现象。

造影剂外渗不仅可能影响影像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

预防和正确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

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选择合适的静脉注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肘窝静脉是最适合进行静脉注射的部位。

因为肘窝静脉通常较粗,位置较浅,易于找到和穿刺,同时也较为稳定,不易外渗。

2.检查静脉通畅情况: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的静脉通畅情况进行充分的检查。

如果发现患者的静脉有明显的血栓、狭窄或其他异常情况,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造影剂注射的通畅度。

3.确保注射技术娴熟: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造影剂注射时,应该确保自己具备娴熟的注射技术。

注射时应该注意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壁或周围组织,从而导致造影剂外渗的风险。

4.提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务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介绍造影剂注射的注意事项,告知他们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外渗的可能性。

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减少外渗的风险。

1.及时发现并停止注射: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医务人员应该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避免造影剂继续外渗,造成更大的损害。

2.局部冷敷:在发生造影剂外渗的部位,可以采用冰袋或冷敷物进行局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同时减缓外渗的速度。

3.局部按摩:适量的局部按摩可以帮助造影剂更快地被吸收,减少外渗引起的不适。

但是要注意力度,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伤。

4.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在处理造影剂外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5.根据情况处理:如果遇到较为严重的造影剂外渗情况,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酌情使用局部止痛药、局部肝素溶解等。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在进行CT造影检查时,注射的造影剂发生漏注或外渗,导致造影剂在血管外渗出。

造影剂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剧烈疼痛、局部肿胀、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注射技术操作1. 确认穿刺部位:在进行注射前,医务人员应仔细确认穿刺部位,确保准确的血管定位,避免造影剂注射到血管外。

2. 慢速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注射速度缓慢,特别是刚开始注射时,应更加缓慢,以便观察是否有外渗的迹象。

3. 组织紧压:在注射造影剂后,应用纱布或手指轻轻按压注射部位,维持一段时间,以防止外渗。

二、患者提醒和配合1. 提醒患者:在进行CT检查前,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解释CT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注射过程中应告知患者有关感觉变化的反馈。

2. 提高患者配合度:在注射过程中,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让患者感到安心和放松,有助于减少紧张和不适感。

三、监测和观察1. 观察注射部位:术前和术后要对注射部位进行仔细观察,特别是注射完成后的15-30分钟内,要密切观察有无局部红肿、疼痛等异常反应。

2. 翻盖观察:注射造影剂后,可用翻盖法抬起皮肤,观察注射部位下方是否有造影剂外渗。

四、处理措施1. 尽早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措施处理。

2. 医学急救处理:在外渗发生后,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医学急救室进行处理。

医务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冷敷、局部止痛、止血等。

3. 密切监护:外渗发生后,患者应继续进行观察和监护,随时关注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4. 避免感染:外渗处应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目的讨论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选取进行CT 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8462例,男性患者为10826例,女性患者为7636例。

平均年龄为(49.54±2.7)岁,统计发生渗漏的患者数量,并分析渗漏的原因。

结果经研究发现在18462患者中,出现渗漏的患者为36例,其中普通增强32例,血管增强为4例。

结论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在扫描过程中可以避免对比剂渗漏的情况。

标签: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创新,CT增强扫描技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在进行此项检查的同时,需要用高压注射器将对比剂短时间的注射到患者的体内,但由于药物的浓度较高,对血管的刺激较大,易发生对比剂渗漏的情况,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1]。

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必须时刻预防对比剂的渗漏。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共18462例。

男性患者为10826例,女性患者为7636例。

平均年龄为(49.54±2.7)岁。

发生渗漏的患者为36例,发生率为0.19%。

其中普通增强32例发生渗漏,血管增强发生渗漏4例。

1.2方法采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飞利浦双筒高压注射器,威海法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20~22G留置针,静脉内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碘佛醇或碘克沙醇,规格为300~350mg/ml,给药量按1.2ml/kg 计算,注射流率为2.5~5ml/s。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扫描部位的不同来确定高压注射器的各项参数。

在注射之前,仔细的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及禁忌症,通过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方法以及存在的危险性,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并让患者签署碘剂使用知情书。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

2 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对比剂渗漏的人数有36例,发生率为0.19%,表现为不同程度肿胀,疼痛。

CT增强扫描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探讨

CT增强扫描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探讨

CT增强扫描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探讨发布时间:2022-09-28T06:24:14.02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3期作者:尹成文[导读] 目的针对CT增强扫描,分析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

尹成文敖汉旗四道湾子镇中心卫生院内蒙古赤峰024328【摘要】目的针对CT增强扫描,分析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

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录的97例患者进行研究,皆实行CT增强扫描,对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防治路径。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渗透压、注射速率、患者依从度以及护士操作技术是影响大量造影剂外溢的独立危险因素,数据显示(P<0.05)。

结论 CT增强扫描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渗透压、注射速率、患者依从度以及护士操作技术,应做防范措施,来降低外溢的发生率。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溢;原因分析;防治路径 CT增强扫描作为临床常见的检查手段,对于扫描过程中可能否发生的造影剂外溢问题,需要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做好防范措施。

本次研究通过我院收录的97例患者为对象,皆开展CT增强扫描,探究大量造影剂外溢原因及防治路径,阐述至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录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总计97例患者为对象,年龄为9~73岁,平均(41.37±3.58)岁,其中男性52例(53.61%),女性45例(46.39%)。

1.2纳入标准纳入标准: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皆资源接受CT检查。

排除标准:排除依从性不足的;排除认知障碍的;排除存在全身感染性疾病的。

1.3方法选择西门子的64排CT扫描仪,让患者维持合适的体位,进行平扫与增强扫描,搭配德国的MEDTRON AG数控注射系统以及配套的注射器与非离子型静脉注射造影剂,注射选择患者的正中静脉。

先开展过敏试验,前壁静脉注射1ml的碘海醇,观察是否发生恶心、呕吐、心悸、发热以及过敏等不良反应,若存在异常需先进行处理,之后静脉穿刺留置针,注射10ml的生理盐水,穿刺完成后加压注射器,并结合情况来调整注射剂量与速率,针对<18岁者,剂量控制在1.0~1.5ml/kg,速率控制在1.0~2.0ml/s,≥18岁者,剂量控制在1.5~2.0ml/kg,速率控制在2.0~4.0ml/s。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指注射造影剂后,造影剂从血管外泄出来,导致局部肿胀、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的情况。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注射的技术操作不当,或者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在进行CT造影检查前,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静脉通道进行造影剂的注射。

一般来说,粗壮的静脉血管更适合用来进行造影剂的注射,可以减少外渗的风险。

2.注射技术的正确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CT造影剂注射时,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注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确保造影剂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用针头穿刺静脉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外渗的发生。

3.患者的合作和配合:患者在接受CT造影检查前,应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保持身体部位的固定,避免在注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移动。

患者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以确保注射位置准确、安全。

4.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在进行CT造影剂注射后,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外渗情况。

一旦出现外渗的症状,需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症状的进一步恶化。

1.及时停止注射: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停止患者进一步接受造影剂的注射。

这样可以避免造影剂过多外渗,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2.局部冷敷:对于已经发生外渗的部位,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法进行处理。

冷敷可以减轻局部的肿胀和疼痛,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3.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外渗部位的症状变化,包括局部肿胀、疼痛、发红等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外渗的症状,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积极处理并咨询专业医生: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外渗情况,医护人员需要积极处理,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预防CT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正确的操作技术、适当的注射部位选择和患者的合作配合,可以有效减少外渗的风险。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

CT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或处理CT造影剂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得人体内的组织和器官在CT扫描过程中更加清晰可见。

然而,在CT扫描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造影剂有可能发生外渗现象,严重影响检查效果,甚至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因此,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CT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1、无法正常注射。

由于药品配制、针头、注射方法等原因,造影剂在注射过程中无法正常进入静脉,从而外渗到皮下组织中。

2、静脉通道难以穿刺。

患者的肥胖、手术痕迹、静脉狭窄、衰竭等原因都会导致静脉通道难以穿刺,造影剂注射出现外渗。

3、注射方法不当。

在注射过程中,护理人员匆忙或者技能不熟练,可能会导致注射位置不准确或者注射压力太大等问题,从而造成外渗。

4、患者因素。

患者可能会出现惊厥、肌肉颤动、抽搐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注射造影剂时可能会发生外渗现象。

如果CT造影剂外渗,不仅会严重影响影像诊断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体损害。

主要有以下几点:1、影像质量下降。

CT造影剂外渗后,会降低造影剂在血管中的浓度,使得影像质量降低,导致影像诊断结果不准确。

2、引起局部疼痛。

CT造影剂外渗后,由于皮下组织受到了药物的刺激,可能会引起局部疼痛,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3、产生疤痕。

CT造影剂外渗后,药物会刺激皮下组织,可能会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皮下疤痕形成。

4、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造影剂有过敏史,外渗到皮下组织中的造影剂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严重的过敏休克等后果。

为了预防和处理CT造影剂外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加强护理,减少疏忽。

在注射CT造影剂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地操作,严格执行医嘱要求,降低疏忽的发生。

2、选择合适的注射位置。

在注射CT造影剂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注射位置,确保针头进入静脉后注射不会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

3、调整注射压力。

在注射CT造影剂时,要适当调整注射压力,不要注射过快,避免造成外渗。

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cT增强扫描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生, 外渗后应及时处理和总结教训 。 【 关键词]对 比剂外渗 ; 高压注射器 ; T增强 C
[ 中图分类号】 84 2 R 1.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6390(003—6—2 17— 712 1 ) 14 0 4
C T增强扫描是利用对 比剂 的显影将正 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予
重 视 ,并 与 患 者 进 行 有 效 的 沟 通 ,减 少 了 对 比剂 外 渗 现 象 的发
高、 黏度大 、 易结 晶等很容易损伤血管壁 。注射 时采 用远距离控 制, 人机 分离 , 不能及时 观察 注射局部 , 从而在 注射 中或 注射后
出现血液和对比剂外渗进入皮下间隙的情况 。 31 操作技术 .2 . 护理人员 的心理素质及工作 责任 心差 ,穿刺 技术熟 练程度低 , 未使用 留置针 , 针头未用胶 布固定牢 固 , 注射
生, 远低于 国内文献报道 。我 院对外渗患者进行及时处理并保证 治疗护理措施 的连续性 , 获得了 良好的效果 , 现报道如下 。
速率设 置过快 , 机床移动 , 技人员沟通欠佳 等 , 护 都是导致对 比
剂 外 渗 的原 因 。
31 患者 自身 .. 3
患者 自身血管情况差 ,如多次化疗 患者血 管
外渗 的原因及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 的预防护理 , 比剂外渗现象大大减少 ,5 6 对 3 70例高压注射器 静脉 内造影患者 , 只发生 3 6例对 比剂外渗 。 外渗患者 由于处 理及 时正确 , 疗效显著 。 结论 对 比剂外渗 的原 因是多方 面的, 医 护人员一定要提高警惕 , 认真做好增强 扫描 前、 后的各项预 防护理工 作 , 到预防为主 , 中、 做 避免 和减少 对 比剂外渗现象发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的操作并发症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的操作并发症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的操作并发症一、高压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一)原因1、高压注射速度快,造影剂浓度过高,冲击力强,血管阻力大。

2、年老体弱、肿瘤化疗、糖尿病等患者血管弹性差,血管不明显。

3、穿刺不当,针头刺破血管壁或固定不妥。

4、患者活动不能自控无法配合。

(二)机制和对策1、不同类型的造影剂因渗透压、粘稠度与溶液粒子的比率不同有密切关系,碘海醇和碘普罗胺属高渗性溶液,当渗漏到皮下间隙后细胞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压可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席保平严重脱水。

所以,造影剂渗漏后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不适甚至水泡。

2、首先用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

因利多卡因是局麻药,穿透力强,弥散广,对组织无刺激,有局部麻药和扩血管的作用,提高痛阈,加快吸收,还有镇静作用,消除患者紧张心理。

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质释放,减轻炎症扩散,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

其次硫酸镁冷湿敷,其化学性质稳定不被吸收,因它属高渗溶液可产生渗透压,是肿胀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消肿,从而减轻对局部组织损伤。

(三)处理流程二、注入空气(一)原因1、抽吸造影剂后针筒内空气排的不够彻底。

2、针筒与延长管连接的不够紧。

(二)机制和对策1、排气不当会导致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增强扫描时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操作时必须谨慎,各个接口必需拧紧,严防在高压下脱裂。

2、注射前一定要将针筒、连接管、导管针头中的空气排排空,注射时注射头朝下,使一些小气泡浮向针筒尾部,注射量小于吸入药量及0.9%氯化钠溶液量,针筒内应残留药液1~2ml,预防高压注射时将空气压入患者血管内。

(三)处理流程。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1例作为研究对象。

结果:患者配合程度、血管因素、护理人员注射水平等是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护理干预措施【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184-0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增强扫描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为临床科室医生诊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可有效提高疾病的检出符合率[1]。

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给药,因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患者在静脉高压注射的过程中出现造影剂外渗的不良情况[2]。

在CT增强扫描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做好护理预防工作,以确保CT扫描得以顺利完成。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造影剂外渗可能,不但不利于CT扫描检查,还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

因此,本次研究探讨了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7年6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52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3例,女性258例,年龄19~93岁,平均年龄49.23岁。

结果有11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

1.2 检查方法CT增强扫描机型为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造影剂为碘佛醇350mg/L,以1.5~2.0mg/kg计算。

成人用量80~110ml,注射速率为每秒2.0~5.0ml高压注射,注射部位选择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2.造影剂外渗原因及预防2.1 造影剂外渗原因经过对11例患者的分析,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患者自身因素:如患者长期接受化学药物治疗,且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由于其血管弹性不佳,血管脆性就会有大幅度增加,进而加大了静脉留置针稳定的难度,可能导致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发生。

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25·CT增强扫描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李 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 266071摘 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后,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7例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护理措施CT增强扫描是指通过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对患者进行CT扫描,CT增强扫描可以发现CT扫描中不能发现的问题,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广泛,但是造影剂通过注射器注入静脉,容易出现外渗的情况,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大。

我院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入院接受治疗的94例CT增强扫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CT增强扫描患者共9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研究组47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7±1.25)岁;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参照组47例患者年龄分布居于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1±1.36)岁;对比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发生几率。

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研究组……接受预见性护理。

(1)预见性宣讲:对于年龄较大或年龄偏小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检查之前就要积极与患者交流,降低患者对于CT增强扫描的顾虑,检查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检查体位,固定好仪器,告知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存在疼痛感,造影剂具有高浓度、大分子量和低温下易结晶的特点,极易损伤血管壁。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发表时间:2015-06-12T11:15:08.4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涵[导读] 由于CT高压注射器注药速度非常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很大,血管较脆弱易导致血管破裂,造影剂漏出血管后渗入到邻近组织。

张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浙江杭州 310000)【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方法:21600例增强CT患者中有19例发生造影剂渗出。

结果:认为护理工作应谨慎有序,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具有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外渗的发生。

【关键词】CT 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预防;高压注射【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3-0175-02The reasons of the contrast agent extravasation in CT enhancement sca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Zhang Han.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310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ause of the enhanced CT scan of the contrast agent extravasatio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 June 2014 CT enhanced scan in 21600 cases. Results Have 19 cases occurred in 21600 patients with enhanced CT contrast agents. Conclusion Nursing should be careful and orderly, nursing staff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has the consummate nursing technical operation, to minimize the occurrence of leakage.【Key words】CT enhanced scan; The contrast agent extravasation; Prevention; High pressure injectionCT增强扫描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使造影剂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峰值,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由于需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快,故易发生造影剂外渗,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可导致皮肤坏死[1],引起医患纠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及对策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中静脉注射造影剂造成外渗的原因分析,制定有效措施,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减少对病人组织的损伤。

方法分析18例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总结归纳发生原因。

结果造成造影剂外渗的原因分别是: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7例(38.89%)、患者因素5例(27.78%)、固定不良3例(16.67%)、其他因素3例(16.67%);在原因分析时还发现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与造影剂外渗也有一定关系。

结论严格落实静脉穿刺前对血管的正确评估,提高护士穿刺技能,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改进高压注射器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标签: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护理对策CT增强扫描是静脉内注射一定剂量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检查的方法,是CT检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靠注射于体内的造影剂显影达到鉴别相应疾病的目的,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1]。

螺旋CT与专用高压注射器联合使用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技术重要手段,目前用于增强扫描的造影剂多为经肾脏排泄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高速注射,会使造影剂外渗的概率增高,导致局部红肿、疼痛,严重的可出现皮肤溃疡甚至坏死[2]。

外渗一旦发生不但给患者带来不适,还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为降低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现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的18例造影剂外渗案例,进行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资料来源于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18例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26~86岁,平均52.1岁;扫描部位:头颅5例,胸部4例,上腹3例,下腹3例,全腹2例,颈部1例;留置部位:手腕静脉4例,手背静脉、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各3例,贵要静脉、头静脉各2例,桡侧静脉1例。

1.2 方法1.2.1 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造影剂患者外渗情况收集表。

项目包含: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疾病诊断、留置针开始留置时间、留置部位、是否配合、肿胀情况描述、外渗原因。

CT室护士发现患者肿胀后通知护士长,一起对患者进行处理,并收集资料。

1.2.2 注射方法该院住院患者行CT增强扫描静脉注射造影剂,均要求在患者科室根据检查项目采用18 G、20 G或22 G静脉留置针提前穿刺后带到CT室。

进行CT增强扫描的为GE公司lightspeed VCT 64 排螺旋CT,使用欧力奇高压注射器,常规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 mg/mL,注射流率根据检查部位为3~5 mL/s。

2 结果2.1 外渗原因患者造影剂外渗原因分布构成比,见表1。

其中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占最多为38.89%,其他原因为16.67%。

其他原因是指排除前3项原因后,考虑与药物和高压注射相关的因素。

2.2 外渗置针时间外渗情况收集表中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分布构成比,见表2。

其中留置1 d以上和留置1 h以内分别为44.44%和16.67%。

表2数据因没有统计所有CT增强扫描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因此没有做统计学处理。

但就18例患者造影剂外渗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分布构成比分析,对于临床科室什么时间留置留置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3 药物外渗皮肤损害分期根据对患者肿胀情况的描述及追踪,依据药物外渗皮肤损害分期标准,18例外渗患者中16例为Ⅰ期,即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泡和坏死,肿胀面积在4 cm×4 cm以内;1例为Ⅱ期,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起了水泡,肿胀面积8 cm×6 cm大小。

16例Ⅰ期外渗患者均在3 d内皮肤恢复正常,2例Ⅱ期皮肤损害外渗患者经积极处理,皮肤创面分别于第7天和第9天结痂脱落痊愈。

3 讨论3.1 造影剂外渗原因分析3.1.1 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发生外渗的几率明显增高。

如选择了前臂掌侧静脉、手背静脉及不能伸直的关节部位穿刺,或在皮下松弛的部位穿刺[3]。

其中有3例外渗患者在穿刺血管的近心端近几天有抽血、注射史,该次注射时又选择了该血管远心端或原针眼,因液体静压增加导致造影剂从未长好的原针眼处渗出到周围组织引起肿胀。

3.1.2 患者因素①疾病种类。

发现外渗患者中占位性病变占8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占6例,糖尿病占2例,其他疾病占2例。

考慮主要是与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反复穿刺;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等有关。

同时患者躁动、不配合引起穿刺针移位也导致了外渗的发生。

②特殊体质。

有研究表明,恶液质、动脉硬化、糖尿病为对比剂渗漏的高危人群[4]。

所谓恶液质是指体重不断减轻及肌肉逐渐耗损的症候群,其症状包括厌食、长期恶心、便秘、四肢无力、皮肤干燥松弛、肋骨外翻、舟状腹,也就是人们形容的“皮包骨头”的状态[5]。

经评估18例造影剂外渗患者中恶液质的有6例,结果与研究报道相似。

③年龄。

老年人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容易发生液体外渗。

3.1.3 护士因素①固定不良。

一方面病房护士对留置针的固定技术掌握不好,固定位置不佳。

缺乏预见性,不配合患者未使用夹板和适当约束穿刺侧肢体。

另一方面高压注射器管道连接不紧密使管道脱落而造成外渗。

②责任心不强。

因该院住院患者留置针均在患者科室由负责护士预先留置,而注射造影剂由CT室护士完成,存在病房護士工作忙时为完成任务,对血管的选择随意;或者看到静脉输液留置针时间在72 h内,外观无肿胀,就没有重新选择血管留置。

从表2中可以看出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注射造影剂时发生外渗的几率就越大。

③年轻护士基础知识不扎实,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穿刺前没有做好穿刺血管的评估,加上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导致注射时造影剂从血管破损处外渗。

④宣教不到位。

护士没有有效和患者沟通,告知对留置针的保护相关知识。

3.1.4 其他因素包括了药物和注射速率等相关因素。

CT增强扫描时必须短时间、快速注入一定量的造影剂进入血管,即要求造影剂产生较高的时间分辨率,才能使受检器官和组织有动脉期、静脉期和延时期的对比,为诊断提供准确信息。

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为高渗性药物,浓度高,粘性大,快速注入时对血管壁冲击大,容易造成外渗进入皮下。

3.2 护理对策3.2.1 刺前认真做好对患者血管的评估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是预防造影剂外渗的关键步骤。

应首选粗、直、富有弹性,并能很好固定易保护的血管,如头静脉、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尽量不要选择末梢小静脉、近关节、皮下组织较少、局部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不利于固定容易外渗至皮下。

不选择近几天有抽血、穿刺史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的穿刺。

3.2.2 护士静脉操作技能及责任心的提升①改进穿刺方法。

护士应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采用大角度静脉穿刺法(35~40°),具有穿刺后回血时间快、一针成功率高和损伤程度轻的优点[6]。

见回血后平行进针1 cm,左手中指始终绷紧皮肤,把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固定好,比常规方法更安全可靠。

同时要避免血管的反复穿刺。

②穿刺后妥善固定,并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次性网套保护措施;对于躁动患者适当使用约束,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③CT增强扫描前高压注射器管道连接应紧密,避免连接管折叠受压。

④培养护士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重视对患者的宣教并让患者掌握。

3.2.3 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对于留置时间已超过24 h的病房护士应重新选择血管置入留置针。

管理层从人力资源方面合理安排CT室护理人员,使增强患者进入CT室后穿刺,从根本上解决留置针留置时间问题。

3.2.4 改进高压注射器操作流程,提前干预外渗发生每次在使用高压注射器为患者注射造影剂之前都应先用生理盐水15~20 mL进行试注射,以确保留置针的通畅安全[7]。

根据对外渗原因的分析后对操作流程的改进如下:调试好机器排气→接针头、抽回血→推地塞米松(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接延长管→手工按压机器试推水→预注射生理盐水20 mL(交待病人及家属发热或有呕吐感属于正常现象,如有肿胀立即呼叫,立即停止注射)→CT平扫→CT 增强→按压机器注射药物60~100 mL+生理盐水20 mL(冲管用)→边注射边观察(局部无肿胀、药物无外渗、留置针无脱落,如有肿胀立即停止注射)→CT 扫描完毕→封堵留置针→交代注意事项观察30 min后离开(如有不适立即处理)。

临床实践表明,优化流程后可以提前干预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3.2.5 严密观察高压注射过程,减少肿胀发生程度注射前告知患者在造影时,如何与在操作间的护士建立有效的沟通;注射时要同技师有效沟通,根据患者检查部位、血管情况、穿刺针的大小,在能满足病变部位动脉期、静脉期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用最小的注射流率,特别是对血管情况不好的患者,注射时要始终观察高压注射器操作界面上的压力曲线,患者一旦出现情况操作者应理解,立即在终端上点击中断或终止注射按钮,以停止远程检测器注射,减少肿胀的发生,降低肿胀程度。

3.3 外渗的处理规范处理流程。

对于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患者,立即停止注射和扫描,拔出留置针,并尽量回抽造影剂[8]。

然后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时间≥5 min。

止血后用具有通透性的敷料对外渗处进行外敷,并持续用冰袋冷敷,交代患者和家属24 h内禁止热敷,抬高穿刺侧肢体。

对发生外渗较轻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1~3 d内即可恢复。

对肿胀较明显或有疼痛者,使用局部涂利百素和硫酸镁湿敷取得较好疗效,2例Ⅱ期皮肤损害患者均在1周左右痊愈。

对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取得理解。

在該组案例中有3例患者家属早期有意见,1例投诉。

经过对创面的积极处理,在短时间内促进了创面愈合,与病房护士做好交班,医护一起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患者等多项措施,最终取得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积极有效的防治,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9]。

通过对外渗原因的总结归纳,制定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可以从提前干预、及早发现、及时处置等环节减少患者外渗的发生,降低对组织的损害,避免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1] 范芬,杨美荣,李宏.CT增强扫描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及護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729-8730.[2] 何虹,袁晓梅,林丽娟,等.MSCT增强扫描不同注射速率和穿刺针对造影剂外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4.[3] 成菊兰,张晓春,张亚莉,等.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改进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9):815.[4] 全海英,郑晓林.CT高压增强扫描局部渗漏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3):111-114.[5] 郭平,韩莹,宋虹.癌症恶液质患者压疮231例防治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98.[6] 宋晓波,杨宁江,岳建峰,等.大角度静脉穿刺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6):407-408.[7] 吴雷,李国晖,罗艳,陈志鹏.使用高压注射器下对静脉血管的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313.[8] 谢升阳.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6):471-472.[9] 郭继云,李媛媛.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0-101.(收稿日期:2017-0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