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与渗出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与渗出

药物外渗与渗出

药物外渗与渗出1.概念⑴药物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⑵药物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2.危险因素⑴患者因素。

①血管条件:患者长期输液、反复采集血标本对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血管脆性增加.弹性下降;若伴有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可利用的静脉血管减少,容易造成药物渗出。

②活动:由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或者进食、大小便,增加了患者活动的机会,针头易于滑出血管外,引起渗出;或者患者没有按正确的方法移动输液肢体,导致针尖穿破血管,引起药物渗出。

③年龄:老年人的行为失控容易导致注射针头移位,老年人的生理性退化一一反应退钝,痛阈降低,皮肤松弛,静脉脆弱也增加渗出的可能。

④沟通障碍:如气管切开的患者、听力障碍的患者难以表达自己的感觉,药物渗出后不能及时发现。

⑵药物因素。

与药物本身的刺激性、渗透压、酸碱度、浓度有关,当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大量或快速进入血管内,使血管通透性增加,超过了血管本身应激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从而对血管内膜产生不良刺激而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容易出现外渗或渗出。

⑶医务人员因素。

①护上未做到定时巡视,观察静脉通道是否通畅。

②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时针尖刺破对侧血管壁或针尖斜面未能完全进入血管腔,药物经破口和针尖斜面漏至皮下组织。

③穿刺成功后,针柄固定不牢靠,随肢体的活动,针尖滑出血管外。

④对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止血带结扎过紧、时间过长都可能造成对血管的损伤。

⑤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时.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渗出的观察。

⑥选择肘窝、手腕等关节处穿刺,这些部位感觉迟钝,早期渗漏不易及时发现.容易导致血管、神经损伤出现肌腱挛缩。

⑦拔针后按压时间太短,药物沿穿刺部位渗出。

3,危害药物外渗或渗出可导致局部肿胀或疼痛,基至发生溃烂,进而引起皮肤及组织坏死。

药物渗出或外渗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或外渗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或外渗的处理原则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药物渗出是指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皮下组织,可引起组织的肿胀不适,但通常不会引起组织出现坏死等严重问题。

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药物外渗是指腐蚀性药液进人静脉管腔以外的皮下组织,局部组织出现红肿、疼痛,甚至出现水疱、溃疡、坏死。

严重者需进行外科清创、植皮,甚至丧失肢体功能。

常见的腐蚀性药物包括部分化疗药物和血管活性药,例如长春新碱、阿霉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药物渗出/外渗程度的分级标准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渗出分级标准进行判定,静脉输液外渗程度分为: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偶尔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偶尔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皮肤发凉,轻中度疼痛,伴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有渗出,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呈凹陷性水肿,中重度疼痛。

药物渗出/外渗的处理原则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并记录。

处理要点说明:1、当发生药物外渗时,用原针连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拔除PVC,不宜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标记外渗面积,拍照留存图片,根据药物种类性质给予冷(热)敷或采用合适的拮抗药等。

2、如出现水疱,尽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直径大于2cm 的水疱,消毒后予针头从水疱边缘抽吸,避免表皮破损;不要在外渗部位的下方再次静脉穿刺。

3、做好相关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发生时间、部位、导管类型、患者体征以及处理措施等。

4、当发生药物渗出时,观察肿胀程度,进行对症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药物渗出/外渗预防五步骤与药物渗出/外渗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药物因素、疾病因素、血管因素、技术因素等等。

药物外渗渗出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渗出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渗出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一、应急预案
1、用药过程中时应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渗出时应立即停止,尽可能回抽皮下药液。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按照渗出的级别和严重性制定治疗方案,遵医嘱执行。

4、对于少量非刺激性药液渗出,应进行持续性的观察与评估,渗出部位可采用湿热敷,不必用药。

渗出量较多,症状严重者应遵医嘱局部用药或50%硫酸镁湿热敷、喜辽妥外用、局部冰敷制动。

5、发疱剂及刺激性药物外渗后,该肢体的远端不能再留置导管。

6、持续性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等,并做好记录。

7、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流程
发现药物外渗/渗出一立即停止药物输注一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一执行治疗方案一持续观察一做好记录一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编写《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2009版。

药物外渗、渗出相关知识

药物外渗、渗出相关知识

药物外渗、渗出相关知识主要内容:1、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与分级2、药物外渗的常见成因及临床表现3、临床常致渗漏性损伤的药物种类4、药物外渗/渗出的预防5、药物外渗/渗出的处理一、概念药物外渗: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

二、根据INS的标准,将药物渗出分为5级0级:无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15cm,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15c m,皮肤发凉,轻到中度程度的疼痛,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陷性水肿,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cm,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程度疼痛,任何容量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的液体渗出。

三、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1、生理解剖因素①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剌激作用增强②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两者均引起炎性介质释放,致血管损伤并液体外渗。

2.疾病因素①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通透性增加②癌症患者反复使用化疗药物,血管脆性增加③糖尿病: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④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及乳癌术后3.药物因素■药物酸碱度(pH值):过酸/过碱的药物影响血管内膜通透性■药物渗透压■药物浓度(稀释程度)■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40-340mOsm/L■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低滲溶液:<240m0sm/L如0.45%氯化钠溶液等渗溶液:240-340m0sm/L如0.9%氯化钠溶液、5%‰GNS溶液高渗溶液:>340m0sm/L如10%葡萄糖20%甘露醇渗透压越高,对血管内膜刺激越大高度危险>600m0sm/L中度危险400-600m0sm/L低度危险<400m0sm/L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0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药物名称渗透压mosm/L阿霉素 2805-Fu 650长春新碱 610TPN 140020%甘露醇 10985%碳酸氢钠 119050%葡萄糖 25264.护力人员因素①专业知识缺乏,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等②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能力差③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择不当④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⑤责任心欠缺,巡視不到位⑥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四、药物外渗局部临床表现■高渗性药物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8-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或黑色。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物渗出和外渗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处理药物渗出和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1. 药物浓度高:高浓度的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风险。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使药物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渗出血管。

3. 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血浆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可能性。

4. 血管选择不当:在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容易导致药物渗出。

5. 穿刺技术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不当等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6. 患者因素:患者的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等,也会增加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风险。

二、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血管: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2. 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确保一针见血,固定血管和穿刺部位。

3.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性,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4. 了解药物特性:用药前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对抗机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提高患者意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危害,指导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6. 严密观察: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痛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方法1. 立即停止输液:发现药物渗出或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病情加重。

2. 评估渗出程度:根据渗出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轻微渗出可局部按摩、热敷;严重渗出需立即拔针,并报告医生。

3. 局部处理:根据药物特性,采取相应的局部处理方法。

如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药物外渗,可用50%硫酸镁湿敷;化疗药物外渗,可用生理盐水或解毒剂冲洗。

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

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药物渗出与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1. 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概念在医疗保健领域,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是两个常见的术语。

药物渗出指的是药物从容器或制剂中通过渗透、扩散或溶解等方式逸出的现象。

而药物外渗则是指药物从目标部位或靶组织中通过渗出的方式外泄。

2. 药物渗出的原因药物渗出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容器材料的特性、药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外部环境等。

药物容器材料的渗透性能会直接影响药物渗出的程度,容器内的药物分子也可能通过扩散或溶解等方式逸出。

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也会对药物渗出产生一定影响。

3. 药物外渗的处理原则药物外渗是指药物从目标部位或靶组织中渗出,这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或导致不良反应。

合理处理药物外渗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处理原则:3.1 调整给药途径当药物外渗严重影响疗效时,可以考虑调整给药途径。

将口服药物改为静脉注射或其他适合的给药方式,以减少或避免药物外渗对疗效的影响。

3.2 考虑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药物外渗程度与剂量和给药频率密切相关。

在处理药物外渗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频率,以确保药物在有效浓度内维持在目标部位或靶组织。

3.3 使用控释技术控释技术可以帮助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少药物外渗。

使用缓释剂型的药物,可以使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

3.4 增加封闭性和防护性在药物制剂或容器设计中增加封闭性和防护性是减少药物外渗的有效方法。

选择合适的材料,调整容器结构,使用密封盖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药物外渗的程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合理的处理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药物外渗对治疗效果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与此良好的药物设计和制剂技术也是解决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问题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深入研究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机制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结回顾: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是在医疗保健领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药物外渗/渗出预防及处理一、药物渗出/外渗:在日常输液工作中很常见,常继发于静脉炎或感染,同时又可与后两者相互作用。

1.渗出:指由于非腐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表现为肿胀疼痛等。

渗出液体不具有腐蚀性或细胞毒性,很少造成组织坏死或溃烂,渗出液也可逐步吸收,组织肿胀疼痛等症状可逐渐缓解。

2.外渗:指由于腐蚀性药物或液体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因外渗药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和细胞毒性,可能造成皮肤、脂肪甚至肌肉坏死,甚至需要手术清创或植皮。

3.腐蚀性药物:是指PH<5、PH>9、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或发泡性药物统称为腐蚀性药物。

其外渗到血管外,对皮下组织造成损害,出现皮肤和皮下组织变性、水泡、发黑及组织坏死等。

常见的腐蚀性药物有抗肿瘤药物、缩血管药物、造影剂、高渗透压电解质等。

4.PH:正常血液PH为7.35-7.45,PH<7为酸性,PH<5强酸性,PH=7.0为中性,PH>7为碱性,PH>9强碱性。

液体PH在6-8时对静脉影响较小,PH超过此范围的药物均可损伤静脉内膜上皮细胞,引起化学性的静脉炎。

5.药物或液体渗透压:高度危险:>600mmol/L,中度危险:400-600mmol/L,低度危险:<400mmol/L;渗透压>600mmol/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的静脉炎。

6.渗出/外渗的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指静脉穿刺及导管留置过程中对静脉壁造成的破坏或继发于机械性静脉炎。

2)生理因素:指静脉穿刺及留置导管之前就存在病变或之后突发血管急性情况,破坏了静脉壁的完整性,也可继发于血栓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感染。

3)药理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药物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4)疾病因素:在整个外渗发生因素中占8.54%,如糖尿病,肿瘤患者。

5)年龄因素: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因素和自理能力低下导致渗出和外渗增加。

药物渗出与外渗分级标准

药物渗出与外渗分级标准

药物渗出与外渗分级标准
咱今儿就来说说药物渗出与外渗分级标准这事儿。

你想想啊,这药物就好比是我们派出去打仗的小兵,要是它们跑偏了,那可不得了!
这药物渗出呢,就像是小兵没走对路,在半道上溜达开了。

而外渗呢,那就是直接跑到别的地儿撒欢去啦!那怎么来给它们的这种“跑偏”情况分个级呢?
咱先来说说一级。

这就好比是小兵只是稍微溜达了一下,造成了一点点小影响,皮肤有点发红啦,或者有点肿啦,但没啥大不了的,咱稍微注意一下就能搞定。

二级呢,就像是小兵溜达得有点远了,这影响就稍微大了点,皮肤不仅发红发肿,可能还会有点疼呢。

这时候咱就得重视起来啦,可不能让小兵继续瞎跑啦!
三级呢,哎呀呀,这就比较严重咯!小兵简直是在外面撒野啦,皮肤不但又红又肿又疼,可能还会出现水疱啥的呢,这可真让人头疼呀!
四级那可就更糟糕啦!这就好比小兵在外面惹出了大祸,皮肤都破溃啦,甚至可能影响到深层组织啦,那可真是让人愁得慌!
咱可得把这些分级标准牢记在心呀,这样才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该怎么应对。

就像我们走路一样,知道了哪条路好走,哪条路不好走,才能走得稳稳当当的,对吧?
你说要是我们不重视这些分级标准,那会怎么样呢?那岂不是就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啦!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呀!咱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对吧?
所以呀,大家一定要重视药物渗出与外渗分级标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呢!咱要好好对待这些小兵,让它们在该去的地方发挥作用,而不是到处乱跑惹麻烦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让我们的身体棒棒哒!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哦!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

药液渗出和外渗后的处理原则1. 药液渗出和外渗的概述说到药液渗出和外渗,很多人可能会想:“这到底是什么鬼?”其实简单来说,药液渗出就是药物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不小心跑到血管外的情况。

外渗就更简单了,就是药物意外“走了岔路”,流到了不该去的地方。

这样一来,患者不仅会感到不适,甚至可能影响疗效,搞得医生和护士也要忙得不可开交。

谁都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遇到这些麻烦时,该怎么处理。

1.1 及时发现问题首先,发现问题是关键。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察言观色。

如果病人感觉到注射部位不对劲,像是疼痛、肿胀,甚至是皮肤发红,那就得马上留意了。

这时,护士可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转,而是要冷静下来,仔细检查一下。

及时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不至于让情况恶化。

真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越早发现,越能减少后续的麻烦。

1.2 处理步骤一旦确认了渗出或外渗的发生,接下来就得动手处理了。

这可不是随便抓抓就行的事,得有一套流程。

首先,应该停止药物的注射,千万别继续加剧“伤情”。

然后,仔细观察注射部位,看看肿胀程度如何,疼痛感有没有加重。

这里有个小窍门,如果用手轻轻按压,看看有没有水肿,能帮你判断情况严重与否。

2. 具体处理措施2.1 评估情况这时候,评估情况可不能马虎。

根据渗出程度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得有所不同。

如果只是轻微的肿胀,通常可以通过冷敷来缓解。

这就像小时候摔了跤,冰敷一下,立马舒服多了。

不过,冷敷的时间也别太久,一般15到20分钟就差不多了,别让皮肤受冻了。

2.2 药物处理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可能就得考虑使用药物来消炎了。

比如,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或者消炎药。

这里得注意,千万别自己随便用药,那可是“自作自受”。

这时候,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毕竟他们是专业人士,能给出最靠谱的方案。

3. 预防措施3.1 技术要到位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那下次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首先,技术要到位,注射时要仔细,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药物外渗,渗出,溢出的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渗出,溢出的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渗出,溢出的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药物外渗、渗出、溢出是指药物在输注过程中,从血管内渗漏到周围组织中。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概念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概念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概念
药物渗出与外渗,这可不是个陌生的概念呀!咱就说,就好像水管漏水一样,药物在进入我们身体的过程中,没按照既定路线走,跑错地方啦!药物渗出呢,就是说药物进入了周围的组织,但还算比较温和的情况。

可外渗就不一样啦,那简直就是药物撒欢儿似的跑到了不该去的地儿,而且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呢!
你想想看呀,我们本来是希望药物乖乖地去到它该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打败病魔,让我们恢复健康。

但要是发生了渗出或外渗,那不就像是一场计划好的战斗出了岔子嘛!这能不让人担心吗?这就好比我们要去一个重要的地方,结果迷路了,那得多着急呀!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可得时刻保持警惕呢!他们得像侦探一样,密切观察着药物的走向,一旦发现有异常,就得赶紧采取措施呀!不然的话,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呢。

那些渗出或外渗的药物,可能会让我们的皮肤变色、肿胀、疼痛,甚至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问题,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那怎么才能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操作啦!他们得准确地选择注射部位,熟练地掌握注射技巧,就像武林高手一样,精准地出招。

而且在用药过程中,要不停地观察、观察、再观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呀!
我们自己也得有点意识呀!用药的时候多留个心眼,要是感觉哪里不舒服,赶紧告诉医护人员,可别不当回事儿。

毕竟这是关乎我们自己身体健康的大事呀!难道我们不应该重视起来吗?
药物渗出与外渗,看似只是个小问题,但真的不能小瞧它呀!它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隐患,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大麻烦呢!所以呀,不管是医护人员还是我们自己,都得对它高度重视,不能让它在我们身体里兴风作浪呀!这就是我的观点,大家说对不对呢?。

药物外渗和渗出预防和处理

药物外渗和渗出预防和处理

癌症患者反复化疗,血 管脆性增加
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及乳癌 术后
药物性质
01
药物值:>或<
02
药物的渗透压>
03
药物的浓度(稀释程度)
04
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
反应
常用溶液的 药物名称
范围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氏注射液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灭菌注射用水 碳酸氢钠

因被素视为异常事件报告给医生和相关医疗人员,并根据医疗

机构的制度和程序填写《异常事件发生报告》
.关于外渗的发生率、程度、原因和处理措施的统计都要归
总、分析,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相关的医疗制度和程序中,应将外渗发生率作为评估治
疗结果和质量改进效果的手段
药物外渗和渗出的影响因素 生理解剖
护士因素

.当腐蚀性药物渗出后,肢体远端的部位不能再留置导管
.在渗出标准量表中,外渗属于第级
外渗的概念
.当使用标准量表记录新生儿或儿科患者时,应记录外渗面
外 渗
积所占体表面积的百分比
.所有外渗的发生都应被看做是警惕事件的发生,要记录和 分析外渗的原因

.根据医疗机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渗出都应作为异常事件
施 生理通解知剖主管医生或相关医疗机构人员,任何外渗的发生都应
外渗:是指输液管理疏 忽造成的腐蚀性药液进 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 组织。
国内外文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 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渗出的标准
渗出的发生应被作为不利于病人的结果 对渗出的发生率、程度、原因和处理措施的统计数字应被妥善保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性蜂窝组织。 三.局部炎症进一步发展、药物毒性作用过强或致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均可造成局部组织糜烂坏
死,称为渗出性坏死。
主要内容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及分级 二、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
马铃薯片外敷方法,材料易得,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家属依从性高, 预后良好。
造影剂外渗处理--24h绝对不能热敷
立即将留置针拔出。考虑到高压注射器流速较快,药物会渗入局 部组织,尽可能用注射器回抽渗出的药液,并用棉球紧压穿刺点, 防止药物外流加重肿胀。
评估外渗程度,实施对症处理。目前临床常采用外敷、药物封闭 等方法处理外渗,同时配合患肢抬高;24h后停止外敷等处理后, 可以予肿胀部位湿热敷,减轻水肿、压力,减轻疼痛。
1、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垂体后叶素、等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高渗造影剂等 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柔红霉素、长春新碱等 5. 其它药物:胺碘酮
其它-----需要重视
灭菌
复方
注射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血管活性药物、刺激性药物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多巴 胺外 渗
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卡氮芥、氮烯、环磷酰胺、氟尿嘧 啶、顺铂等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 苍白、灰白,继之(烧伤样改变)黑红、紫黑、黑痂或继发感染。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27/41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28/41
•药品方法
硫酸镁湿敷:惯用于静脉外渗局部湿敷药品是25%硫酸 镁,分别用于多巴胺、化疗药品、高渗液、脑垂体后叶素 、氯化钙、氯化钾等药品外渗。硫酸镁遇冷后轻易结晶, 对高渗性液体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所以只能用于血管 通透性高引发外渗。
方法:将25%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 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连续湿敷。
40/41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41/41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34/41
氯化钾外渗/渗出处理
• 1、早期处理:发觉外渗时依据药品特征及局部组织反应
采取对应处理办法,马上停顿输液回抽残留药品,更换 输注部位,抬高患肢、制动。
• 2、 局部封闭:惯用0. 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针5mg或1% 普鲁卡因皮下环形注射,可降低药品与组织细胞结合减
轻局部组织反应,减轻疼痛。也能够应用静脉应用硫酸 镁。从而有效地预防静脉反应和疼痛。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6/41
• 患者原因
新生儿:仅能穿刺地方只有头皮,可见血管少,穿刺 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造成外渗。
婴幼儿:因为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输液过程 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发生外渗,发生外渗又 难于表示疼痛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
老年人:因为生理心理行动功效减退,轻易失控造成注射 针头移位,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等 增加外渗可能。
药物的外渗与渗出
9/41
•解剖位置
远端小静脉轻易发生外渗; 静脉炎血管,因为血管收缩,血管内压力 增加,轻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部位因为活动度大,易 外渗。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最佳证据总结实践建议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最佳证据总结实践建议

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最佳证据总结实践建议药物渗出和外渗是指药物从药物制剂中渗透出来,进入周围环境或人体组织的过程。

以下是关于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最佳证据和实践建议的总结:1. 最佳证据:- 在药物渗出方面,体外扩散实验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估方法。

研究者使用人工皮肤模型或动物皮肤来评估不同药物制剂的渗透性能,并测量药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渗透率和累积渗透量。

- 对于外渗的研究,实验室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研究动物模型评估药物在人体组织中的外渗情况。

这些实验提供了药物在体内组织中的外渗速率和外渗量的定量数据。

2. 实践建议:- 选择药物制剂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渗透性能。

高渗透性的药物制剂更容易渗出,因此可能会导致药物外渗的问题。

在选择和设计药物制剂时,应该考虑使用渗透性更低的药物载体或添加有效的控制渗透的载体材料。

- 了解药物的外渗行为对于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至关重要。

外渗药物可能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性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药物的外渗情况,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以确保药物在目标组织中的合适外渗量。

- 研究外渗行为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

通过研究药物在组织中的外渗特征,可以更好地优化药物的给药方案和治疗方案,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该密切关注药物的外渗情况,并及时纠正不良的外渗情况。

在给药过程中,可以考虑使用局部封闭包扎或使用局部贴剂等方法,减少药物的外渗。

另外,定期评估病人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对于确定药物适宜剂量也非常重要。

总之,药物渗出与外渗的最佳证据可以通过体外和体内动物模型实验获得。

在实践中,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和监测药物的外渗行为对于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难以获得静脉通路(长期静脉输 液的患者)
8、固定不当及机体活动导致的导管 尖端移动,导致血管侵蚀和外渗
9、输液港的无损针型号及穿刺不当, 反复穿刺
阻塞性因素
1、置入部位和尖端位置近 心端的静脉血栓 或管腔狭窄
2、淋巴水肿
1、疼痛肿胀或其他不适 2、精神状态的变化
患者相关因素 3、与年龄相关的皮肤、血管及皮 下组织的变化 4、疾病的特殊(引起血管变化或 血液循环受损的疾病) 5、改变痛觉或抑制炎症的药物 6、感染状态
药理因素
1、药物浓度 2、渗漏到组织中的溶液量 3、高渗性药物 4、PH5.5-8.5 5、药物与DNA结合,杀死复制 细胞,和/或引起血管扩张 6、药物中的辅料,如乙醇或聚 乙二醇
7、发疱性药物注入或输入的时 长
机械性因素
1、使用钢针或头皮针 2、置入部位为关节处 3、静脉置入导管长度不够 4、第一次穿刺部位再置入导管 5、速度过快、压力过大 6、外周导管留置时间过长(24小时 后不建议输入高危药物)
请输入你的标题
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读 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 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读 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
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标题 的内容请输入适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 释说明以便于读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 输入适量文字。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 释说明以便于读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 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标题 的内容请输入适
药物外渗与渗出的处 理
2019年11月29日
目录
1.药物外渗/渗出的定义 2.风险因素 3.预防措施 4.处理措施
药物外渗/渗出
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 蚀性药物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 组织。
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 性药物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 织。
相关因素
1、药理因素 2、机械性因素 3、阻塞性因素 4、患者相关因素
一点法
以水肿部位正中心为穿刺点, 即输液穿刺点上约2cm处穿刺 后回抽无回血,先推药0.5ml, 形成一小皮丘,再向四侧分别 皮下注射,每侧注射时均要先 抽回血,再边退针边推药,以 皮丘高于皮肤0.5cm-1cm为度, 形成一个高于皮肤的环形隆起。 封闭时间在发生渗漏2h内
2019《临床静脉导管维护 操作专家共识》
冲管与封 管
静脉导管拔 除
敷料更换 与导管固

教育培训
输液接头
1 23 4 5 6
感染预防与 控制
7 89
静脉导管种类
外周静脉导 管(PVC)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
0
脉导管(PICC)
1
0
0
4
2
中心静脉导管 0
(CVC)
3
输液港 (PORT)
冲管与封管
溶液与浓度
冲洗液宜使用一次性单剂量生理盐 水,防止交叉感染 药物与NS不相容时应先使用 5%GS,后用0.9%NS冲管 PVC 宜使用生理盐水 PICC、CVC 0-10u/ml肝素溶液 PORT 100u/ml肝素溶液
b.去甲肾上腺素:将5-10mg酚妥拉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15ml,迅速在外漏处作局部浸润注射。
c.20%甘露醇: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并热敷处理。
d.10%葡萄糖酸钙:生理盐水局部冲洗注射,局部给予 氢化可的松、1%利多卡因和透明质酸,并抬高局部肢体 及热敷。
封闭处理
多点法
消毒局部皮肤,从正常皮肤与缺血 坏死皮肤交界处开始,呈放射状进 行皮内注射,直至缺血坏死皮肤中 央部位。根据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 范围,确定注射点,约每隔0.5cm 定一个注射点。根据局部组织缺血 坏死的程度不同,每4-6h重复局部 封闭注射。
冲管与封管
工具与操作
10ml或以上注射器 脉冲式,即“推-停-推”方式 正压封管,防止血液回流 无损伤针针尖斜面宜与输液港港座 出口反方向
冲管与封管
量与频次
冲洗液量应为导管及附加装置的内 腔容积总和的两倍及以上 封管液量为1.2倍 暂不使用的PVC24h冲管一次 治疗间歇期的PICC一周一次 治疗间歇期的PORT4周一次 双腔及多腔导管宜单手同时冲封管
造影剂外渗后 每日照片对比
请输入你的标题
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读 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 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读 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
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标题 的内容请输入适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 释说明以便于读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 输入适量文字。请输入适量文字在此处进行解 释说明以便于读者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 合理理解上述标题的内容请输入适量文字标题 的内容请输入适
造影剂造成的外渗如形成水泡需抽吸水泡,PVC输注发疱性药物时不应使用输液泵、
外渗处理
1、停止输液 2、不要按压外渗区域 3、评估外渗药物的名称、量、程度 4、详细记录外渗或渗出的部位皮肤情况,如: 颜色、温度、疼痛、皮肤受损情况 5、给外渗区域做标记和拍照。每日对比外渗 部位是否好转 6、根据外渗药物和程度遵医嘱选择相应的拮 抗剂
1 疼痛
2 水肿
3 颜色
4 液体流 5 水疱 出
外渗的预防
建立高危
药物清单
S
制定外渗
管理规范
O
W
护士培

高危药物
T
警示标记
请输入你的标题
高危药物分类
高渗性药物
10%-50%GS、脂肪乳、 甘露醇、 造影剂等
高渗性阳离子
钙盐、钾盐、钠盐、镁盐
血管活性药物
收缩剂、舒张剂、酸性或 碱性 (pH值5.5-8.5)。一般来自理①停止输注,回抽药液。
②抬高患肢。
③外敷(常规方法):
a.50%硫酸镁湿敷
b.2%利多卡因10ml+山莨菪碱10mg+地塞米松 5mg+10ml生理盐水,混合液湿敷,c.金黄散外敷。
d.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疗妥)外擦。
e.土豆切片外敷。
④外敷(针对性处理方法)
a.多巴胺:5-10mg酚妥拉明稀释溶液在注射部位作浸润, 在外渗12小时内使用。
评估
应在给药前确定抗肿瘤药物和非细胞毒性药物 的性质,并准备对每种药物使用正确的热敷或 解毒剂的治疗。
识别渗出/外渗的症状和体征
6P
疼痛 Pain
皮肤发白 Pallor
麻木 Paresthesias
无脉博 Pulselessness
压迫感 Pressure
麻痹 Paralysis
识别渗出的症状和体 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