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_液体外渗RCA根本原因分析(内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药物外渗原因

1.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药物浓度、渗透压及药物本身毒性作用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药液、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液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

2.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溶液中不溶的微粒、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

(1)静脉穿刺时没有选择较粗、直、易固定的血管;

(2)静脉穿刺技术差,见回血后没有沿血管方向再进针,患者轻微活动,针头脱出血管

(3)缺乏责任心,没有及时巡视静脉通道及穿刺部位、固定敷贴脱落没有及时发现;

(4)病人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

4.患者因素

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血管细不够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出现失控,易导致针头移位,另一方面,由于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加、患者神志不清、躁动时易发生外渗。

5.血管因素

与输液部位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6.疾病因素

癌症患者是外渗的危险因素,为病人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全身静脉淤血,血管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二、药物外渗防护

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有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避免在关节活动部位及血管易滑动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头。对躁动不安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由于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可使静脉穿刺次数减少,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静脉输入甘露醇时局部热敷,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 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三、出现外渗的处理方法

小范围外渗

(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化疗药物外渗

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

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外敷,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内科液体外渗RCA根本原因分析

病区:内科不良事件名称:药物外渗

主持人:黄孟旭记录时间:2013年11月12日

参加人员:全体内科护士

一、临床资料:

事件描述:患者,何友好,女,62岁,诊断:冠心病,于2013-11-9入院,入院后一直予5%G.S 250ml+盐酸胺碘酮300mg 静脉滴注维持,至第三天发生液体外渗。

事件经过:患者于2013年11月9日8:10入院,入院后一直予5%G.S 250ml+盐酸胺碘酮300mg 静脉滴注用输液泵维持,至2013年11月12日5:00(N班护士)当班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正在输液的右前臂静脉红肿、条索状、疼痛,立即用50% 硫酸镁湿敷。

二、液体外渗原因分析(鱼骨图)

三、近端原因分析:

1、N班护士工作时间长,由于当天小孩不舒服,白天没有足够的睡眠,容易引起护士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2、内科当天新收病人多,重病人多,护理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工作疏忽,观察不及时,没有及时发现。

3、科室环境嘈杂,易造成护士记忆力下降,一些不明显的工作细节不容易被发现和纠正。

四、改进措施

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3、对于高渗液渗漏:我们首先是采取用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7ml进行皮下注射、打封闭,每天一次,共3-5天。但是要记住用2ml 注射器的针头,小儿用皮试针头封闭一般进针角度15~30度,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用山莨菪碱针剂外敷,山莨菪碱是抗胆碱药物,能扩张皮肤浅层血管,改善局部组织缺氧缺血症状,但是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注意:高渗液的外渗是不能够用硫酸镁和酒精的,硫酸镁和95酒精本身就是高渗液体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液渗漏者,可加重组织脱水。高渗液如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外渗如超过24h不可热敷,此时局部皮肤由白转为暗红,产生局部充血,若局部进行热敷使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内科

2013年11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