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通过静脉管道将药物输送至血液循环系统,以快速有效地发挥药效。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和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指将药物或营养液等输送到静脉内,这种治疗方式在现代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然而,由于输液时周围组织与输液管道之间的压力差异,导致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

不仅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本文将就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以及预防和护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静脉内压力过低:输液管道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压力差是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静脉内压力过低,不仅会导致药液输送不畅,同时也会促使药液渗入周围组织,从而引起外渗。

2、输液管道损伤:输液管道在穿刺或移动中容易受到损伤,管道损伤会改变管道周围压力,导致药液流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3、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静脉内压力增大,使药液通过输液点直接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外渗。

4、输液部位不当:输液部位不当很容易导致静脉内的流速减慢,并同时造成药物积聚,压力过高等因素。

这些因素均会增加药液外渗的风险。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对策1、注重输液部位的选择:由于输液部位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和安全性,因此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输液部位。

一般来说,选择靠近心脏的静脉更稳定,不易出现外渗或溃疡等问题。

2、严格控制输液流速:护士应根据医嘱要求,合理控制输液的流速,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内压力过大,增加外渗的风险。

3、注意输液管道的保护:输液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输液管道,避免摆动、扭曲等损伤,防止周围组织与管道之间的压力差进一步加大。

4、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输液管道或敷料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老化和变形等问题,会直接影响输液的安全性。

因此,护士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和敷料,确保输液的效果和安全。

5、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渗现象:护士需要及时观察病人的输液情况,发现外渗现象后需要立即处理。

处理方法可以包括更换敷料、更换输液部位等,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带来的不良影响。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

输液的外渗常见原因及处置1、药物因素:主要指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和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2、患者因素: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3、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4、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同一部位多次穿刺。

二、药物外渗的分度及临床表现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I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H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o川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

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W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

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三、药物外渗分类:1、化学治疗药物外渗2、非化学治疗药物外渗四、渗漏后对血管组织危害性较大的常见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七叶皂甙钠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4、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碱类、诺维苯、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五、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2、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首先,静脉药物外渗可能与注射技术不当有关。

如果在注射过
程中使用了不合适的针头或穿刺技术不正确,可能会导致药物外渗。

此外,如果注射部位的静脉壁受损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也会增加药
物外渗的风险。

其次,药物本身的性质也是导致外渗的原因之一。

一些药物可
能对血管壁产生刺激作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促使药物外渗。

此外,一些药物的pH值过高或过低,或者浓度过高,也可能导
致药物外渗的发生。

此外,静脉注射部位周围的组织状态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外渗情况。

如果患者的静脉通畅性不佳,血液循环受阻,或者局部组织水肿、炎症等情况存在,都可能增加药物外渗的风险。

最后,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例如,老
年患者由于血管脆弱性增加,静脉壁弹性下降,可能更容易发生药
物外渗。

此外,肥胖患者由于组织厚度增加,注射技术相对困难,
也可能增加外渗的风险。

综上所述,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包括注射技术不当、药物本身的性质、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状态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

为了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掌握注射技术,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和浓度,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和处理。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静脉的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皮下。
严格控制药物浓度和输液速度
根据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调节输液速 度,若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或高渗性液体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 度。
在输入发疱剂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前, 应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并在穿刺成功后,先输入等渗盐水, 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药物。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向患者解释输液外渗的原因、 后果及处理方法,取得患者的 理解和配合。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1 2 3
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课程,对静脉输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渗的定 义、原因、危害、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
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分享
部分学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静脉输液外渗 的情况,并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 处理的。
学员对课程的建议
学员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如增加实际操作 演示、提供更多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大家更好地 掌握相关知识。
局部外敷药物促进吸收
外敷药物
根据外渗液体的性质和量,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外敷,如硫酸镁、喜辽妥等,以 促进液体的吸收。
注意事项
在外敷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浓度、温度和使用时间等,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或 损伤。
物理治疗如冷敷、热敷等
01
02
03
冷敷
对于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 外渗,可采用冷敷的方法, 收缩血管,减少药物的吸 收和扩散。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及时给予相应的 治疗和处理,促进伤口的 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04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要点
皮肤坏死及溃疡形成
皮肤颜色变化
观察输液部位皮肤颜色,如出现苍白、 发红或紫绀等异常,应立即停止输液 并报告医生。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静脉内液体外渗是临床研究中的常见问题。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渗入皮下组织,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和肿胀。

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对治疗和康复没有用。

静脉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坏死,使患者病情恶化并延长住院时间。

因此,应注意静脉输液外渗现象,及时发现和预防,减少静脉输液外渗对患者的危害。

本研究以此为背景,分析了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临床护理;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护理对策一、静脉输液外渗常见原因分析输液外渗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血管肿胀疼痛、局部红肿、皮肤变黑。

这些是由于输液引起的外渗症状。

如果静脉有外渗,不治疗会受到影响。

患者的后续治疗也显著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因此,医务人员需要清楚地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才能充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以下是原因列表:(一)患者个人情况不同年龄的患者有不同的外渗原因。

比如老年人,体液外渗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变厚变硬,血管弹性明显下降,增加液体溢出的可能性。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天生活跃的。

在穿刺过程中,他们害怕疼痛和哭泣;一旦穿刺完成,针尖由于随机运动而滑出血管,会发生注入溢出。

(二)医务人员的技术因素造成输液外渗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务人员的穿刺技术,一般是因为医务人员没有专业知识,不知道血管的位置,穿刺技术不足。

同一部位有多处穿刺,穿刺完成后,由于没有定期巡检,输液造成外渗。

(三)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多患者由于自己的疏忽或粗心大意,导致针头松动或拔出,导致输液溢出。

此外,一些失去知觉的患者可能会随意移动,可能会出现针头。

(四)个人疾病因素个别疾病对静脉输液外渗有较大影响。

不同疾病(例如更严重的癌症)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

该病需要长期化疗,由于患者长期接受化疗,患者的静脉比较脆弱,大大增加了患者穿刺的难度。

此外,在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很难将针头保持在血管内,因为患者的血管更硬,更容易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物渗出和外渗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

因此,预防和处理药物渗出和外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一、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原因1. 药物浓度高:高浓度的药物容易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风险。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使药物在血管内压力作用下渗出血管。

3. 药物引起血浆pH值及渗透压改变: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血浆pH值及渗透压的改变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药物渗出的可能性。

4. 血管选择不当:在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容易导致药物渗出。

5. 穿刺技术不当:穿刺技术不熟练、固定不当等可能导致药物外渗。

6. 患者因素:患者的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等,也会增加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风险。

二、药物渗出和外渗的预防措施1. 合理选择血管: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选择合适的头皮针。

2. 提高穿刺技术:熟练掌握穿刺技巧,确保一针见血,固定血管和穿刺部位。

3.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性,合理控制输液速度。

4. 了解药物特性:用药前了解药物的特性和对抗机制,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5. 提高患者意识:向患者讲解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危害,指导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6. 严密观察: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痛等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药物渗出和外渗的处理方法1. 立即停止输液:发现药物渗出或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避免病情加重。

2. 评估渗出程度:根据渗出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轻微渗出可局部按摩、热敷;严重渗出需立即拔针,并报告医生。

3. 局部处理:根据药物特性,采取相应的局部处理方法。

如甘露醇、山梨醇等脱水药物外渗,可用50%硫酸镁湿敷;化疗药物外渗,可用生理盐水或解毒剂冲洗。

药液外渗的处理措施

药液外渗的处理措施

冷敷、热敷、药物外敷等。
04
应急处理方案
Chapter
发现药液外渗立即停止输液
立即关闭输液器
在发现药液外渗时,应立即关闭 输液器,停止输液,避免外渗情 况进一步恶化。
拔针并压迫止血
迅速拔针,并用无菌棉签或纱布 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药液继 续外渗。
评估外渗程度和范围
观察外渗部位
仔细检查外渗部位,了解药液外渗的程度和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背景
药液外渗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之一,其发生率较 高。药液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炎症、坏死、瘢痕 形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 程。因此,及时处理药液外渗至关重要。
适用范围
本文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等 ,涉及静脉注射或输液的患者。
药液外渗处理措施适用于各种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 物、营养液等。
本文所述处理措施适用于成人和儿童患者,但需注意儿 童和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如皮肤薄嫩、血管脆弱等,处 理时需更加谨慎。
02
药液外渗原因及危害
Chapter
药液外渗原因
药物因素:与药液酸碱度、渗透压梯 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 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 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 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 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必要时可以使 用丝裂霉素以及长春新碱等化疗药物 ,多次使用,容易引起静脉管壁变薄 ,皮肤变黑,从而出现药液外渗的情 况。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轻度外渗可采用局部冷敷、抬 高患肢等方法;重度外渗需使 用解毒剂、局部封闭等方法进 行处理。
观察与记录
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变化,记录处理措施及效果,
为后续改进提供参考。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
(3)患者因素 ①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较细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
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②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
加、情绪易出现失控,可导致针头移位,发生药液外渗。
(4)疾病因素
①患者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痉挛、通透性改变等,均与药液 外渗有关;
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理化因素,是引起药物外 渗的主要因素。
药物性质分类
药物分类
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 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高渗性药物
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 酸、碳酸氢钠等;
血管刺激性药物 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等
药液外渗范围较大者(超过2-3cm2),尽量抽吸外渗药液。
外渗后果并:轻指者导可出患现者局部及组织家肿属胀、自疼我痛,观严察重者,可发如生果皮肤出坏现死、注溃射疡,部甚至位导疼致筋痛膜、间隔肿综合胀征时等。及时报告。
据药物渗出范围作局部皮下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行多点注射,目前临床中已很少应用。 卡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替尼泊苷。 能够通过收缩血管延缓渗漏液向周围邻近软组织的扩散。 顺铂、柔红霉素脂质体、多西他赛、多柔比星脂质体、米托蒽醌、奥沙利铂、拓扑替康。 CT增强扫描是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碘对比剂是不可缺少的造影剂。 654-2外敷时间一次不宜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过度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每天3-4次。
①幼儿哭闹、不②配合输、注血管化较疗细不药易物显露或,给其静他脉穿易刺引增加起了难组度织; 坏死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③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时及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1 患者因素1.1.1 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1.1.2婴幼儿婴幼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家长都很紧张无形中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压力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一旦发生外渗又难于表达疼痛的感受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1.1.3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容易失控导致注射针头移位; 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增加送馍目赡堋?/P>1.1.4 无法沟通的患者此类患者主要包括接受麻醉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1.1.5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1.2 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钙剂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的高危药物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1.3 疾病因素1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2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3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4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1.4 技术因素护理技术缺陷造成外渗的情况: 1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2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3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4使用钢针据有关文献报道钢针外渗是留置针的2倍。

5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 1 ) 渗透压高的药物 开始肿胀、疼痛、红润约 8-
12h呈灰白色或皮下出血,2-3天呈暗紫色、黑色 (2)血管活性药 数分钟至2-3h局部红肿或苍白或红
白相间,呈条纹状,刺痛、烧灼痛,约8-10h变性坏死 (3) 化疗药 当即或数分钟内刺痛感,根据毒性不同
数分钟至数小时变性坏死,局部红润苍白灰白继之黑红、 紫黑、黑痂形成或继发感染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
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 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 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 水肿。
静脉输液外渗局部的临床表现
7、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软膏; 8、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化疗药物外渗局部封闭
方法:环形封闭+冰敷(或结合药物特性热敷)
药物:生理盐水5-10毫升+2%利多卡因100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 结合外渗范围大小选择多个穿刺点,按下图方法边推注药物边退针 进行环形封闭
湿敷法
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在输液中, 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 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由于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 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 成静脉输液外渗。 3)患者输液时间过长或是挂水过程中如厕等。
4)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 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4级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
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输液外渗是指液体药物或输液液体从输液装置、输液管路或患者静脉注射点外泄的情况。

造成输液外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输液装置故障:输液器、输液管路、针头等输液装置的连接不牢固或损坏,导致液体泄漏。

2. 静脉注射点插管不当:插管插入不深或插入时损伤血管壁,使液体渗出。

3. 静脉注射点血管壁损伤:注射时针头移位或移动,损伤血管内壁,造成液体外渗。

4. 静脉压力异常:静脉压力过高或过低,会导致液体不正常流动或外渗。

为了预防输液外渗,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输液技术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装置的连接牢固,输液管路无损坏。

2. 注意静脉注射点的选择和插管技术:选择适当的注射点,插管时要准确把握插入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血管壁。

3. 定期观察输液情况:操作人员应定期观察输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控制静脉压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合适的输液速度和压力,避免静脉压力异常。

5. 加强培训和质控措施: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输液相关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建立质控机制,及时纠正问题。

药液外渗改进对策方案

药液外渗改进对策方案

药液外渗改进对策方案简介药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药液通过输液器、输液管或静脉针头等部位溢出体外,造成药液浪费和感染风险。

药液外渗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药品资源,还给患者的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因此,制定科学有效的药液外渗改进对策方案,对于提高输液安全性和药物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药液外渗的原因,并提出几种改进对策方案,以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

药液外渗的原因药液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设备的失效: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头等设备的制造工艺、材质质量等因素会导致设备的漏液、松动等情况发生,进而引起药液外渗。

2.操作不当:在输液操作过程中,若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操作,例如使用过期的输液器、过度拧紧或松动输液器的连接等,都会增加药液外渗的风险。

3.医患因素:患者因个人体质差异、静脉通道情况等原因,容易出现输液过快、输液压力过大等情况,进而导致药液外渗。

改进对策方案1. 优化输液设备输液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对于减少药液外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进输液设备:•采用优质材料:选择耐腐蚀、柔软耐用的输液器、输液管以及静脉针头,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强化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把关每个环节的质量,确保输液设备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定期检测维护:设立设备检测和维护制度,定期检测设备的密封性、连接性和性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2. 提高操作规范性良好的操作规范是减少药液外渗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提高操作规范性的几个方面:•培训操作人员:对医务人员开展药液外渗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意识,教育他们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输液操作。

•督促执行操作规程:制定输液操作规程,并督促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例如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正确连接输液器和静脉针头等。

•加强监测与反馈:建立一套完整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操作问题并进行纠正,同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进行评估和追踪,确保操作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用95%酒精,呋喃西林湿敷或冰敷。
抬高患肢。 避免局部按压,密切观察。 如出现组织破坏或溃疡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4、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 刺破,可用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 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疱里的渗出 液,再用碘伏外涂.
更主要的;
穿刺技术 巡视是否及时有关 -----技术和 责任心的问题
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 甘露醇 钙剂
缩血管药如多巴胺 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垂体
后叶素等
分子大的不易吸收的有低右 代血浆 白蛋白 输血
输血浆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3、疾病因素
癌症是外渗的危险因素,由于癌症患者反复接
受化疗,静脉脆弱,难以穿刺。
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
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 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 加,容易发生外渗。
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
不到,穿刺难度大。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药物因素
婴幼儿:
爱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 家长都很紧张;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 固定,易发生外渗,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
四、 处理
小范围外渗:
1 、 抬高患肢袖带解松 不能按血压袖带
2、普通液体 药物50℅硫酸镁或75℅-90℅酒精湿 热敷 温度不超过50°肿胀很快消失 3、血管活性药物:50℅硫酸镁湿敷 4、刺激性大的药物:50℅硫酸镁或75℅-90℅酒精 冷湿敷
四、 处理
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 分析及处理
概念: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在输液过程 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 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疾病因素 技术因素 解剖部位 护士心理素质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新生儿:
全身都分布有胎脂,有的皮肤苍白,有 的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 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大,固定后易脱落,加之 哺乳或喂食影响,使其易外渗。
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三 、 预防
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35%,抗
肿瘤药物占5%,其他常用药物合计占60%,
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
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
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通
5、解剖部位
远端小静脉较大的静脉容易发生外渗。
静脉炎的血管,由于血管收缩,血管内压
力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关节、皮下组织少的部位由于活动度大,
易外渗。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6、护士心理素质原因
工作中发现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情
绪,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密切的关系
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
硬化,也容易发生外渗。
静脉压增高的患者,如右心衰患者,全身静脉
淤血,血液回流受阻,容易发生外渗。
3、疾病因素
长期或快速大量输液可使局部血管长期被稀释甚至
连一般血管内血液可能为液体代替,静脉壁内营养血 管也发生痉挛、 静脉壁缺血而渗透性增加就易造成 药物外渗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
4、技术因素
局部制动,抬高患肢。
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
抗湿敷。
1 、 血管收缩药物外渗;垂体 多巴胺 间羟胺 选血管
扩张药物不要冰水敷.
① 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症反应 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 的向四周扩撒,注射量以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 针深度15-20°为宜,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 闭 根据情况2-3天封闭一次 一般封闭3-5次 局部封闭:NS5ML+酚妥拉明5MG ②湿敷:654-2或酚妥拉明5-10ml+NS20ML局部湿敷
2、钙剂外渗:用NS2ml+利多卡因+地塞米松1支局部封闭 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 3、化疗药物外渗
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以减少化疗药的渗出量,
回抽的血液药物以3-5ml为宜。
可选择性的注入25mg氢化考的松,然后拔掉针头。 用2%普鲁卡因2ml +地塞米松1ml进行局部封闭。
三 、 预防 2、选择合适静脉
长期住院的患者、化疗患者尽量使用静
脉留置针,可避免静脉的反复穿刺
输甘露醇或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选择粗
直血管,避开静脉瓣和关节处
常用药遵循由远心端由外到内左右交替使用。
三 、 预防
3、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
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修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被任何外界环境影响,增强自信心。
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
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 黑变硬,形成溃疡。
三 、 预防
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 选粗直的大血管 避免下肢静脉(循环差)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反复穿刺
畅性增高
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确保针
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三 、 预防
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 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 6、做好患者的宣教
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
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
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 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没有经验,对血管不了解,局部解剖位置不清楚。
穿刺时,针头斜面没完全刺入血管内 护理人员知识缺乏,对药物特性及使用方法
缺乏了解
同一位置多次穿刺或一个位置长时间输液
操作原因 在远端小静脉用力推注药物。
不恰当的配伍 大量脱水后再在同一静脉加用垂体可 刺激血管导致痉挛缺血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