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选线

合集下载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隧道路线设计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隧道路线设计
◆具体方法可参见铁路选线知识相关内容。
25
第 1 章 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小结
思考题: 1.隧道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地质调查后应提供的主要资料 2.越岭隧道选择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3.隧道洞口位置选择的总原则与目的 4.隧道纵坡的型式、适用条件、限制坡度
26
5
1.3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1.3.2 洞口位置选定的原则和要求
6
1.3.2 洞口位置选定的原则和要求
2.洞口应尽可能设在线路与地形等高线正交处 线路与等高线斜交
无法避免时: ◆可采用斜交洞门,
但围岩类别应不小于Ⅲ 级。且斜交角度一般不 小于45
◆接长明洞 ◆采用台阶式洞门
7
1.3.2 洞口位置选定的原则和要求
24
1.4.2 隧道线路纵断面设计
5.坡段连接
◆为了行车平顺,两个相邻坡段坡度的代数差值不宜太大。 从安全的观点出发,坡段间的代数差值△ip不应大于重车方向 的限坡值 ,否则就应在两个坡段之间插入一段缓和坡段。
◆当相邻坡度差大于一定限值时,设置缓和坡段已不解决问 题,而应在变坡点处设置竖曲线,还要注意竖曲线不应与缓和 曲线重叠。这些规定与洞外明线的要求是一样的。
《隧 道 工 程》
第 1 章 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第2 讲
中南大学隧道与地下工程系
1
第 1 章 隧道工程勘测设计
1.1 隧道工程勘察 1.2 隧道位置选择 1.3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1.4 隧道线路设计
2
1.3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本节主要内容:
➢洞口位置选定的重要性
➢洞口位置选定的原则和要求
3
1.3 隧道洞口位置的选定
18
1.4.1 隧道线路平面设计

隧道选线报告标准模板

隧道选线报告标准模板

隧道选线报告标准模板1. 选线需求本次隧道选线的建设需要考虑以下需求因素:•隧道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要求较高;•建设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包含山区、江河等多种地形;•对于建设项目的成本和环保要求有一定的考虑。

2. 选线原则本次选线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建设隧道的地理区域内,需要考虑环保和文物保护问题;•路线必须考虑通行性和安全性,选择如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隧道建设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考虑后期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3. 选线方案经过对选线需求和原则的分析,本次隧道选线方案如下所述:1.路线A路线A从起点开始朝西南方向延伸,先经过一段崎岖的山路,再经过一条宽阔的江河,最终在终点附近进入平原地区。

路线A选址优势在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低、地质状况稳定,全长达120公里。

2.路线B路线B从起点开始向东南方向延伸,也需要经过一座高山,在山腰处穿越山体,后经过一小段平原地带,在一条小河前漫长而平缓的弯道路段之后抵达终点。

路线B全长约95公里。

4. 选线方案比较分析在对两种路线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路线A在建设难度、通行能力与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路线B;•路线B在建设成本上优势较为明显,但是在通行能力与安全性等方面均逊于路线A。

因此,鉴于本次隧道建设所需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要求较高,我们建议采用路线A作为最终选线方案。

5. 选线方案实施方案本次选线方案实施方案如下所述:1.需要对路线进行详细的地理勘探,以确保选址地质状况稳定;2.针对路线选址地区的环境和文物,制定详细的保护计划;3.对于路线建设成本的控制,应该进行详细的证券评估和预算规划;4.认真考虑各阶段建设与维护费用,根据必要情况,采用阶段性建设方案。

6. 结论通过本次隧道选线的分析与比较,我们得出了最终选线方案,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

这一方案的实施,将确保隧道建设的高通行能力和高安全性,同时也要求我们保护地方环境,充分考虑成本和保养等因素。

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

隧道线路及断面设计
24
• 黄土地区
黄土具有干燥时甚坚固,遇水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的特征。选 择隧道时应避开沟壑及地下水活动和地面陷穴密集的地区。
• 高地温地区
地球核心有巨大的热量隧道如果埋置很深,地温太高,将会降 低施工效率。隧道通过高温、高热地段,会给施工带来困难。 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可能不把隧道放在山体太深处。遇到部 分地区埋深太大或高地温时,则应作好通风降温措施。
在越岭位置选定后,越岭标高影响展线及越岭隧道方案: ※ 隧道标高越高,隧道越短,施工期短,两端展线长度 增加,运营条件差; ※ 隧道标高低,隧道加长,施工期长,运营条件较好; ※ 选择越岭隧道标高时,综合考虑施工、运营等多因素 比较确定最优隧道标高。
4
2、河谷线上隧道(傍山隧道)位置的选择
铁路沿河傍山而行时称之为河谷线。这种线路左 右受到山坡和河谷的制约,上下受到标高和限制坡度 的控制,比选方案时,可能移动的幅度不大。但是, 虽然摆动的幅度很有限,可对工程的难易、大小都有 关系。
22
23
• 瓦斯地区
在煤系地层中,蕴藏着甲烷(CH4)和CO2等有害气体。隧道开挖 时,有害气体逸出,轻则致入窒息,重则引起爆炸,危害甚大。 选择隧道位置时,应尽量避开。不得已时,应做好通风稀释的 措施。
• 地下水地区
地下水多是由地表水的渗透或地下水源补给的。例如岩层裂隙 中的裂隙水,或溶洞中储藏的岩溶水,它们有时是流动的,有 时是静止的,有时还有压力水头。它们的存在,使岩石软化、 强度降低,层问夹层软化或稀释,促成了层间的滑动。裂隙中 的水在开挖时涌入坑道,使施工发生困难,给以后养护也带来 无休止的灾害。选择隧道位置时.最好不从富水区经过。不得 已时,也要尽可能地把隧道置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方,或在不 透水层中穿过。

公路隧道洞口选线及线形设计

公路隧道洞口选线及线形设计
式 隧 道左右 幅洞 口位 置 可 以根 据地 形 、 地质 条件 , 拉大 或 缩 小洞 口间距 , 用 不 平 行 布 线 方 式 。图 5所 示 隧 采
道为山西某高速公路为争取有利洞 口位置而采取 了拉 大洞 口间距 的处理方 式 。
图 1 基本与等 高线垂直 进洞的隧道
图 2 沿 沟 心 出洞 的 洞 口处 理
采用明洞接长及洞 口开挖及 防护措施 , 同时做好 洞 口 排水 , 终确 定如 图 3 图 4所 示 位置 。 最 、
公 路隧道洞 口选线 及线形设计 : 袁英 爽
6 3
图 4 沟 心 出洞 纵 断 面 线 形
3 2 分 离式 隧 道 洞 口位 置 的 设 置 .
受 地形 条件 控制 时 , 口位置 可 以灵活选 择 , 洞 分离
关键 词 公 路 隧道 洞 口 线 形设 计 文献 标 识码 : B
进洞 。
中图分 类 号 : 4 2 3 U 1. 2
1 概 述
近年来 , 随着高速公路 网不断向山区延伸 , 山区隧 道也 越 来越 多 。 由于 隧道 洞 口位 置 选择 的不 合理 导致 施工期 间的坍塌 、 开裂 , 在近年来高速公路隧道修建工 程 中成 为 了施 工处 理 最 主 要 的 问题 之 一 , 且 运 营 过 而 程 中由于 隧道 洞 口线形 的一致 性不 满 足规 范要 求而 导
3 洞 口选 线 实 例
很 多情况 下 , 受地 形及 其他 因素 的影 响 , 隧道洞 口
难 以避免 在 沟谷 出洞 时 , 采 用接 长 明洞 的方 式 , 应 避免
施 工爆 破 对人 身及 房 屋等设 施 的影 响 和采取 环 境保 护 措 施 。 隧道 洞 口位 置 的 选 择 应 与 隧道 前 后 构 造 物 协 调 。在 桥 隧 紧接 的情 况 下 , 综 合 考 虑 洞 口与 桥 跨 布 应 局 、 构处 理 的整 体性 , 免桥 隧 工程 施工 相互 干扰 。 结 避 隧道 洞 口的选择 主要 受地 形 和地 质条 件控 制 :

隧道工程路线方案选择

隧道工程路线方案选择

隧道工程路线方案选择一、隧道工程路线选择的影响因素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影响隧道工程路线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层的稳定性、地下水的情况、岩石的硬度和破碎度等都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后期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软弱地层和地下水的情况都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后期隧道的稳定性风险,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财力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营。

因此,在选择隧道工程路线时,需要充分了解地质条件,选择相对稳定、地下水位较低的地质条件更加有利的地段。

2.地形条件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隧道工程路线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山地、溪谷、平原等不同的地形条件都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后期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地形复杂的地区需要更多的隧道长度和施工难度,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工程风险和后期维护成本。

因此,在选择隧道工程路线时,需要充分了解地形条件,选择地势平坦、地貌开阔相对有利的地段。

3.环境保护隧道工程往往需要穿越山地、森林、湖泊等各种自然环境,因此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原则。

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尽量避免对其产生破坏;对于一些生态环境受限的地区,要尽量减少对其影响。

因此,在选择隧道工程路线时,需要充分了解周边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合理规划隧道工程的路线。

4.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影响隧道工程路线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隧道工程的施工和后期运营都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通过科学的经济评估来选择最具有经济效益的路线。

通常,成本低、效益高的路线更具有吸引力,但也需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二、隧道工程路线选择的分析方法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确定隧道工程路线的首要任务。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地下岩层、构造断裂带、地下水位等情况,为路线选择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确定隧道工程路线的重要工作之一。

通过地形测量,可以了解地表地势、地貌结构等情况,为确立隧道工程的路线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评估环境评估是选择隧道工程路线的重要依据之一。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3000字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3000字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3000字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

隧道作为一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是隧道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从隧道选线方案比选的角度出发,对隧道选线方案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隧道选线方案的概念和意义
隧道选线是指在隧道设计过程中,根据交通流量、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最优的线位建造隧道。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是指在隧道设计的基础上,通过比较不同选线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案。

隧道选线方案比选对于提高隧道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隧道选线方案的比选方法
隧道选线方案的比选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指通过对交通流量、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政策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最优的线位建造隧道。

该方法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对不同的因素进行权衡,从而得到最佳的选线方案。

2.数学模拟法
数学模拟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选线方案的交通流量、车辆延误等指标进行模拟分析,选择最优的选线方案。

该方法可以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对不同选线方案的交通运行状况进行精确的模拟和预测,为隧道设计提供重要的
决策支持。

3.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指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选线方案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

该方法可以通过对实际隧道的建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了解隧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从中寻找解决方案。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选线_施工与管理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选线_施工与管理

建设管理收稿日期:2010-05-17作者简介:胡子平(1964 ),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4年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工学学士,主要从事铁路勘察、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中铁四院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E-m ai:l ts yhz p@vi p .163.co m 。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选线、施工与管理胡子平(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摘 要:宜万铁路横穿南北向的齐岳山山脉,设计总长10528m 的齐岳山隧道。

隧道进口至宜万铁路终点万州站航空直线距离40k m,高差约900m,地面坡降达0 023。

隧道进口段穿越齐岳山背斜,为灰岩地层,占隧道长度的47%,岩溶、岩溶水极其发育;出口段为碎屑岩地层,节理裂隙发育,富含高压裂隙水。

区内发育有15条断层,其中F 11断层规模宏大。

隧道灰岩地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灰岩地段断层破碎带等极可能发生涌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

针对坡降大、岩溶发育、穿越规模宏大的F 11高压富水大断层等3个不利条件,通过对单面坡和人字坡方案从安全、投资、运营等多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了单面坡方案。

齐岳山隧道工程实践证明,选线方案是正确的。

施工过程中,针对极其复杂的岩溶及岩溶水、高压富水大断层、砂岩段高压裂隙水,研究并采取了注浆堵水、注浆加固、先排后填、泄水洞排水、释能降压、信息化注浆、绕行规避等多项施工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隧道施工难题,丰富了高压富水岩溶及断层区隧道修建技术。

齐岳山隧道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充分发挥了核心主导作用,组织参建各方决策方案、现场落实方案、建立系统的安全体系,这是齐岳山隧道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选线;施工;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U 452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54(2010)08-0012-081 概述宜万铁路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麓长江与清江分水岭的南侧山区,沿线河谷深切,地势陡峻,地形极其困难,线路两次跨越长江及多次跨越深涧峡谷。

隧道2 水工隧洞的线路选择

隧道2 水工隧洞的线路选择

隧洞选线关系到工程造价、施工难易、工程进度、运行可靠性等。

影响因素多,如地质、地形、施工条件等。

因此,应综合考虑,进行技术比较后加以选定。

1.地质条件隧洞路线应选在地质构造简单、岩体完整坚硬的地区,尽量避开不利地质构造,尽量避开地下水位高、渗水严重地段,以减少隧洞衬砌上的外水压力。

洞线要与岩层、构造断裂面及主要软弱带走向有较大的交角。

在高地应力地区,洞线应与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尽量一致,以减少隧洞的侧向围岩压力。

隧洞应有足够的覆盖厚度,对于有压隧洞,当考虑弹性抗力时,围岩的最小覆盖厚度不小于3倍洞径。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对于围岩坚硬完整无不利构造的岩体,有压隧洞的最小覆盖厚度不小于0.4H(H为压力水头),如不加衬砌,则应不小于1.0H。

在隧洞进、出口处,围岩厚度往往较薄,应根据地质、施工、结构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情况下,进、出口顶部的岩体厚度不宜小于1倍的洞径或洞宽。

2.地形条件洞线应尽量短直,如因地形、地质、等原因需要转弯时,对于低流速的隧洞弯道曲率半径不应小于5倍洞径或洞宽,转弯转角不宜大于60°,弯道两端的直线段长度也不宜小于5倍的洞径或洞宽。

高流速的隧洞设弯道时,最好通过试验确定。

3.水流条件隧洞进口应力求水流顺畅,出口水流应与下游河道平顺衔接,与土石坝下游坝脚及其建筑物保持足够距离,防止出现冲刷。

4.施工条件洞线选择应考虑施工出渣通道及施工场地布置问题。

设置曲线时,其弯曲半径应考虑施工所要求的转弯半径。

对于长洞,应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布置施工支洞、斜洞、竖井。

以便进料、出渣和通风,改善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

此外,洞线选择应满足总体布置和运行要求,避免对其它建筑物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方案比选报告
任务给定的地形图为灞源的地形图,隧道平纵设计既要服从路线的总体走向,又要综合考虑隧道位置的地形、地质、地物、水文、气象、地震情况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尽可能使隧址位于地质条件较好、不良地质影响最小的地层中,隧道平面线形以直线为主,有利于通风和施工。

隧道纵坡设置充分考虑通风、排水、施工方案和两端接线的要求。

山区公路线性设计根据地形条件有绕行方案,路堑方案和隧道方案等,现给出以下三种方案进行比选。

方案一:绕行方案。

沿原有公路傍山修筑公路至邵家台。

优点:走廊带地形较为平坦,可克服高程障碍和平面障碍;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较小。

缺点:路线较长且多曲线段,因此施工工期长,建设投资大,营运费用大,经济效益低。

方案二:绕行加隧道方案。

绕行至苍莆湾,再修筑隧道至邵家台。

隧道长2600米,设计标高1220.0m-1280.0m,纵断面采用单向纵坡,坡度2.3%。

优点:隧道较短,可节省一定的费用。

缺点:绕行路线需要克服高程障碍,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较大。

方案三:隧道方案。

其起止桩号为K0+000~K2+900,长2900米,设计标高为1180.0m-1200.5m,纵断面采用单向纵坡,坡度0.71%,隧道出口位于山坡的坡脚,基底围岩条件较好。

优点:路线线形为直线,能使线性平缓顺直,病害少,维修简单,缩短线路,节省运输时间,还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修建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缺点:进口洞外走廊带狭窄,对进口的选择空间不大。

从线形方面考虑,方案三为直线路线,无论从设计、施工还是运营来说,都较其他方案有优势其他两个方案;考虑到经济,社会效益以及施工条件等各方面影响因素,并结合水文地质等条件,经综合比选,推荐方案三为最优方案。

做出推荐路线平面图,见地形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