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1例报告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 第 6 卷第 64 期2019 Vol.6 No.64169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1例报告王德进,黄国荣,叶锡高,汪海洋(德兴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日进行的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采用二级脾蒂两步离断法。
结果 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240 min ,术中出血量400 mL ,输入红悬2 U ,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
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具有微创的优点。
【关键词】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优点【中图分类号】R6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64.169.01腹腔镜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创技术,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腹腔镜下脾切除(LS )技术,我院2017年11月20日完成1例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手术成功,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刘某,女性,年龄63岁。
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脾肿大、脾功能亢进3年。
术前检查无腹水,肝功能ChildA 级。
术前CT 提示:肝多发囊性病变,脾大,脾脏长径:15 cm ,厚度:6 cm 。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符合手术指征。
1.2 手术措施1.2.1 设备与器械的选择腹腔镜主机系统、30°摄像镜等。
1.2.2 麻醉与体位麻醉方式为全麻。
手术体位为将患者的头抬高与身体左侧抬高,并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相关手术情况做好合适的调整。
1.2.3 穿刺孔做5孔安放Trocar ,分别为:(1)脐下孔10 mm 做孔将镜头置入作为观察孔。
(2)左腋前线平脐12 mm 做孔,作为操作钳、超声刀的通道。
(3)在左锁骨中线平脐10 mm 做孔,作用同(2)。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附62例报告)
南京 医科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
1 4・ 31
ACT VERS r I DI N I A UNI r AT SME CI AL S NAN I JNG( trlS in e、 Nau a ce c
第 2 7卷 第 l 期 1 20 0 7年 l 月 1
扫小 网膜 至贲 门右侧 , 超声 刀 向下 裸 化食 管 下 段 及
查 。肿瘤 位于 胃窦 部 3 1例 , 胃底及 贲 门部 I 例 , I 胃
体 中部 8例 , 胃体 下 部 1 O例 , 革 胃 2例 ; T M 皮 按 N
胃小 弯 至肿 瘤 上 方 3c 处 , 扫 第 13组淋 巴结 。 m 清 、
远 端 胃切 除 (6 2 5±4 ) i 。术 中 出 血 量 : 胃 切 除 (4 2mn 全 2 8±1 3 m ; 端 胃 切 除 (4 8 ) l近 15±9 ) l 近 端 胃联 合 脾 脏 切 除 (2 2m ; 3 6± 17 m ; 端 胃切 除 (2 0 ) l远 17±7 ) l 6 m 。清 扫 淋 巴 结 (86±1 .) 例 。术 后 患 者 平 均 第 1次排 气 时 间 (. 1. 23 枚/ 3 7±1 ) 。 床 活 动 时 间 .天 下 2 (. 34±1 ) , 流 质 时 间 (. .天 进 0 45±1 ) 。术 后 近期 疗 效 良好 。结 论 : 腔 镜 胃癌根 治术 技 术 可 行 、 .天 5 腹 安全 , 创 伤 小 、 后 恢 复 快 。 且 术
其 中远 端 胃大 部切 除 术 4 例 , 端 胃大 部 切除 术 l l 近 3例 , 胃切 除术 6例 , 端 胃联 合 脾脏 切 除术 2例 。 全 近 结果 :2例 患者 均顺 利 完 成 6
腹腔肠系膜乳头状淋巴管内血管内皮细胞瘤一例
42 ・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 电子版 ) 2 0 1 3 年6 月第 7 卷第 3 期C h i n A r c h G e n S u r g ( E l e c t r o n i c E d i t i o n ) , J u n e 2 0 1 3 , V o l 7 , N o . 2
成 ,部分腔 内含有 透明液体 ,与海绵状淋 巴管瘤相似 ,其 内皮细胞呈立 方形或柱状 ,胞质少 ,淡嗜伊红色 ,胞核 明
显 ,鞋 钉样 突 向腔 内,核 分 裂像 罕见 ,肿瘤 腔 内及 周 围
间 质 内见 大 量 淋 巴细 胞 浸 润 。免 疫 组 化 特 点 :肿 瘤 细 胞
C D 3 1 、C D 3 4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达。本例患者为成年男性 , 肿 瘤 位 于左 上腹 腔 内 ,病 变 中肿 瘤 细 胞 C D 3 4 、C D 3 1 、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 达 ,其 中 C D 3 1 、C D 3 4表达 阳性 ,可认定 该肿 瘤为血 管源性 的肿瘤 ,而 V E G F R 一 3阳性表示 该肿瘤 有淋 巴管分化 , 因此本例病 理形态符合 P I L A瘤 的诊断标准 。
1 9 6 9 , 2 4 ( 3 ) : 5 0 3 — 5 1 0 .
Ne v e s RI , S t e v e n s o n J ,Ha n e e y MJ , e t a 1 . En d o v a s c u l a r p a p i l l a y r
问的肿物 , 质韧 , 包膜 尚完整 ( 图 3) 。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肿瘤 细 胞 C D 3 4 (+ )、C D 3 1(+ )、V E G F R 一 3(+ ) 、
完全腹腔镜腹主动脉瘤切除术1例报告
院 。查体 : 左侧 中腹 部 约 6 0 a × . m搏 动性 肿 . m 6 0c
物 。MR 腹 主动 脉下 段 约平 左 侧 肾动 脉 下 至腹 主 A: 动脉 分叉 上 呈 瘤 样 增 粗 , 宽 约 5 1a 长 约 6 0 最 . m, .
e 近端瘤 颈 向左侧 弯 曲近 9 。 图 1 。 m, 0( ) 病例 选择标 准 : 考虑 近端 瘤颈 弯 曲角度 大 , 不适 宜行 动脉 瘤血 管腔 内修 复术 , 为减 少 经济 费用 , 我们 采用 腹腔 镜腹 主动 脉瘤切 除人工 血管 置换术 。
中国 微 创 外 科 杂 志 2 1 年 1 01 1月 第 1 1卷 第 1 1期 C i JM nIvS r, oe e 0 1 V 11 . o1 hn i n ug N vmbr 1 , o. 1 N .1 2
・1 5 ・ 02
・
新 技 术
・新 方 法
・
完全 腹腔 镜 腹主 动 脉 瘤 切除 术 1例 报 告
[ 括 荷 兰 腹 主 动 脉 瘤 腔 内治 疗 研 究 ( R A 、 包 D E M) E A V R—1 , ] 围手 术 期 E A V R较 开 放 手 术 有 明显 优 势 , 其 优 势 并 不 能 持 续 至 术 后 1年 。 中 远 期 但 E A 的并 发 症较 多 和花 费 巨大 的 问题也 越 来越 受 V R
许 军 关 英 辉 殷 和 良 方 泰 石 王 知 非
1 00 ) 50 1
( 尔 滨 医 科 大 学 附属 第 四 医 院 普外 科 , 哈 哈尔 滨
中 图分 类 号 : 7 2 2 R 3 . 1
文 献 标 识 : B
文 章 编 号 :0 9—6 0 ( 0 1 1 —1 2 10 6 4 2 1 ) 1 0 5—0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病历汇报PPT课件
0 直接转移:主要扩散方式之一
1
转移 途径
0 淋巴转移:主要转移途径
2
0 血形转移;好发生于晚期,肝转移最常见
3
0 腹腔种植转移
4
4
【临床表现】
症状 1、早期胃癌: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可有 腹部隐痛、嗳气、反酸、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 状无特异性。 2、进展期胃癌: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消化道 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病情进展, 上腹疼痛加重,常伴有纳差、厌食,体重下降。 根据肿瘤部位不同,也有其他特殊表现。检查 常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沉增快 2、粪便隐血实验 多持续阳性 3、内镜检查 4、X线钡餐检查 为重要诊断方式之一 5、螺旋CT
7
【治疗方法】
1、手术 2、化疗 3、高频电凝切除术、内镜下激光(早期胃癌) 4、放疗
8
一 息般
信
06
2018年12月13日入院
05
汉族
04
14
治疗措施:
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尚可,遵医嘱给予二级护理, 流食,血压脉搏2⁄日,测三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 血压在100-125⁄ 70-90mmHg之间 血糖:餐前6-8mmol⁄L
餐后控制不太稳定最高的时候 13.9mmol⁄L
15
治疗措施:
患者于1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胆囊切除术,术后安返病房,遵医嘱给一级护理, 禁食水,吸氧3L⁄ min,行床旁监护,胃肠减压, 留置尿管,吻合口后方有一根引流管,动静脉置 管,抗炎补液治疗,测4⁄日血糖。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指导患者及家属保 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密切监测体温和 血糖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5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80例胃癌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治疗手段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研究组采取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51.3±15.2)ml、术后排气时间(2.1±0.3)d、住院时间(10.4±2.3)d与对照组的(249.3±61.3)ml、(4.7±1.2)d、(15.7±4.5)d比较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应用于治疗胃癌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腔镜;胃癌;胃癌根治术;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curative effect by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stomach cancer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treatment measures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laparotomy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instead.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as (151.3±15.2)ml,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 as (2.1±0.3)d,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0.4±2.3)d,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lower than (249.3±61.3)ml,(4.7±1.2)d and (15.7±4.5)d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operation time,lymph node dissection amount,mortality rate an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aparoscopic 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 shows satisfactory effect in treating stomach cancer,and it contains value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Laparoscope;Stomach cancer;Radical operation for stomach cancer;Clinical effect胃癌根治術是由日本學者Kitano等于上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该种术式凭借其创伤小、恢复迅速等优势[1-3],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后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物边 界后 先抽 吸囊 液减 压再 逐 次剥 离 , 果满 意 。注 效 意尽量 避 免早 期使 囊壁 破损 , 以免囊 壁塌 陷后 失去 解 剖层次 给 手术 增加 难 度 。但 对 于 有 “ 侵袭 性 ” 的淋 巴 管 瘤 而言 , 其体 积 偏 大且 与周 围脏 器 血 管 包 绕 粘连 ,
资料 , 回顾 性 分 析 其 l 特 征 及 影 像 学 表 现 。2例 均 为 女 性 , 龄 分别 为 3 岁 及 4 临床 年 9 5岁 。患 者 均 无 特 征 性 临 床 表 现 。超 声 及 C T
均 表 现 为边 缘 光 整 的 囊 性 肿 块 。2例 患 者 均 在 全 麻 下 行 腹 腔镜 腹 膜 后 肿 物 切 除 术 , 检 索 P b d和 C M 数 据 库 , 该 疾 病 相 并 u me B 对 关 文 献 进 行 复 习 。 结 果 2 均 成 功 切 除 病 灶 并 经 病 理 诊 断 为腹 膜后 囊 性 淋 巴管 瘤 。 术 后 随访 5和 2 例 4个 月 , 发 现 肿 瘤 复 发 。 未
病 。20 0 9年 6月 至 2 1 0 1年 1月 我 院 收 治 2例 腹 膜
例 l 女 ,9岁 , 因左上 腹 间歇性 胀痛 2 月 于 , 3 主 个
消 化科 就诊 时腹 部 B超 提示 左 肾 中极 外 侧 可 见 直径
约 5 5c . m×6 2c 无 回声 占位 , . m 内无 血 流 信 号 ( 图 1 。后 转入 泌尿 外科 就诊 , A) 常规 查 体及 泌 尿 系查 体 无 阳性体 征 。c 检 查 提 示 左 。 水 平 肾 内侧 可 见 T 肾门 4 9e × 4 5 m 囊 性 低 密 度 肿 物 , 扫 C 值 . m . c 平 T 1 , 强扫 描未 见强 化 ( 1 1 。拟 诊 腹 膜后 6Hu 增 图 B、 C)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1 临床资料我院2016年4月19日收入一名男性患者,53岁。
上腹部胀痛不适1 w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左侧包块,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遂收入院。
入院查体:T 36.2℃,P 76次/min,R 20次/min,BP 135/75 mmHg,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脐周轻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及肿物包块,肝脏、脾脏未及肿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化验检查:血常规HB 101 g/L,凝血功能正常,免疫三项(Anti-HBC,Syphilis T,HIV)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CA-125,CA-199,CA-153)正常。
腹部CT报告:腹主动脉下段左侧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约4 cm×3.4 cm×5.0 cm,边界清楚,肿瘤左外侧缘临近左侧输尿管,见图1。
入院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腹膜后神经鞘瘤。
患者于2016年4月2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见图2、图3。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位,左侧躯体垫高,距离肿物右侧缘5 cm取10 mm切口,穿刺针置入腹腔制造气腹,压力微持12 mmHg,置入10 mm Trocar,穿入腹腔镜探查,肿瘤来源于后腹膜,位于腹主动脉的左侧,分别于右中腹、右下腹、左中腹部围绕肿瘤呈扇形取三个切口,置入5 mm Trocar,助手通过左中腹部Trocar操作孔置入无损伤钳将左侧降结肠牵向右侧,显露左侧结肠旁沟,术者用超声刀沿降结肠外侧分离融合筋膜,将降结肠完全游离,并将其推向右侧,显露肿瘤表层,后在Toldt筋膜层游离找到左侧输尿管,沿输尿管从下向上游离,找到肿瘤的左侧缘,超声刀沿肿瘤包膜进行切割分离,由肿瘤的外上、外侧、外下向肿瘤内侧分离,直至肿瘤与腹主动脉左侧致密处,分离时遇到较粗的血管用Hemolock阻断血管。
腹腔镜胃切除治疗胃间质瘤可行性及病例资料报告
腹腔镜胃切除治疗胃间质瘤可行性及病例资料报告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胃切除术治疗的3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切除术,其中,14例行胃底楔形切除术,5例行胃前壁楔形切除术,2例经胃前壁造口楔形切除术,7例近端胃切除术,2例远端胃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85±55.21)min,术中出血量为(36.55±5.53)ml,术后住院时间(7.32±2.14)d,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结论:腹腔镜胃切除治疗胃间质瘤近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间质瘤;腹腔镜;胃切除术【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86-02胃间质瘤(GIST)是一种源于胃间叶组织、由不成熟梭形细胞或者上皮样细胞出现过渡增生引起的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少见,约占胃肠道肿瘤总数的2%~3%[1]。
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手术认为临床治疗GIST的主要手段。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胃切除术逐渐应用于治疗GIST。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30例采用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总结腹腔镜胃切除术治疗GIST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0~75(51.12±2.14)岁;病程0.5~3(1.45±0.12)年。
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经胃镜检查发现,26例存在腹痛、呕血或便血等就诊。
均经术前CT检查显示存在胃壁肿块,经未见检查显示存在黏膜下肿物,肿瘤直径1.6~8.2cm。
1.2 方法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取分腿平卧位,术者与助手分立于患者的右侧、左侧。
十二指肠淋巴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十二指肠淋巴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陈菲宁波DOI: 10. 3969/j. issn. 1673-534X. 2024. 02. 013淋巴管瘤是淋巴管的良性过度增生,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胚胎时期单个淋巴管不能与正常淋巴系统建立连接,这些淋巴管在淋巴积聚的压力作用下扩张成囊状,也可能继发于炎症反应、创伤和感染等[1]。
该病多见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部位以颈部最常受累(75%),其次是腋窝(20%),其余5%发生于躯体其他部位,胃肠道受累较少见,十二指肠淋巴管瘤更罕见[2]。
根据淋巴管瘤的类型和发病部位,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梗阻、出血和局部激惹症状[3]。
淋巴管瘤被认为是良性疾病,很少需要特异性治疗,除非发生明显梗阻或出血;但因临床上部分淋巴管瘤表现出交界性病变风险,故一旦确诊为淋巴管瘤应积极治疗[4]。
1例腹痛、腹胀患者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本院)行胃镜检查时发现十二指肠降段占位,经超声内镜等检查提示淋巴管瘤,内镜下切除后经病理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反复中上腹胀痛2年余,加重4天”来本院消化内科门诊。
患者曾于2020年12月2日因中上腹胀痛来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
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全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降段淋巴管扩张症(图1A)。
13C呼气试验示:幽门螺杆菌(Hp)阳性。
予抗Hp及保护胃黏膜治疗,未复查胃镜及13C呼气试验。
患者于2023年6月15日再次出现中上腹胀痛,晨起时加重,伴恶心、反酸、纳差,无呕吐、腹泻、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
查体: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其余器官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十二指肠降段主乳头下方见黏膜隆起,表面可见白色颗粒样物质,仔细观察为白色点状扩张淋巴管,局部黏膜粗糙(图1B、图1C)。
超声内镜示:隆起处及十二指肠乳头下方见来源于黏膜下层(第三层)类圆形高回声为主混合回声结节,截面大小为13.2 mm×12.0 mm,内部回声欠均质,多普勒未见内部血流信号,局部十二指肠壁层次结构尚清晰,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未见明显侵犯,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图1D)。
1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联合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切除报告
1例腹腔镜下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联合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切除报告【关键词】腹腔镜脾脏胰体尾切除卵巢肿瘤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视野清,可以施行多器官联合手术[1]。
但罕见包括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联合手术。
本次研究对1例胰体尾占位病变伴左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者,成功进行腹腔镜下联合切除,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女性,38岁,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2个月于2007年10月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查体:左中腹部可及一个4cm×4cm大小包块,质软,无压痛。
妇科检查:子宫前倾位,略增大,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佳,无压痛。
左侧附件区可及一个4cm×4cm大小包块,质地中等,无压痛,右附件区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CEA 6 557.7 ng/ml,Ca125 26.1U/ml,Ca199 415 800 IU/ml。
影像学(B超、CT、MRI)检查:胰体尾4cm×5cm囊性病变,左附件区3cm×4cm囊性肿块,子宫浆膜下2cm×2cm肌瘤,见封三图3。
诊断为:①胰体尾占位病变,囊腺瘤?②左卵巢肿瘤,畸胎瘤?③子宫肌瘤。
2006年1月4日行腹腔镜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联合左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切除术。
1.2 方法患者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
于脐下作弧形小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15mmHg气腹,置入10mm套管作观察孔,插入30°腹腔镜探查全腹。
直视下分别于脐与耻骨联合中点、左锁骨中线与脐水平线交叉点置入5mm和10~12mm套管作操作孔。
先行左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切除。
再分别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4cm处及右腋前线肋缘下两横指处置入5mm套管作操作孔,进行胰腺手术。
左卵巢肿瘤和子宫肌瘤切除:改头低脚高左侧抬高位,用双极电凝切开左卵巢皮质,沿肿块包膜钝性或锐性分离,完整切除肿瘤,卵巢创面双极电凝止血。
单极电凝切开子宫肌瘤表面浆膜,用抓钳和剥离棒顿性剥出肌瘤,创面用3-0 Vicryl线连续缝合。
右侧腹膜后巨大囊性淋巴管瘤1例
为明确诊断 , 急行剖 腹探 查 , 现右 上腹 发
有 一 包 块 , 肝 脏 , 结 肠 , 结 肠 , 二 与 升 横 十
指肠 , 胃粘连致密 , 切除升结肠 回盲部 , 阑
尾; 十二 指 肠 坏 死 , 肠 管 切 除 , 壁 修 行 胃 补, 胃空 肠 吻 合 , 二 指 肠 吻 合 , 囊 造 十 胆 瘘, 回肠 末 端 单 口造 瘘 , 腔 引 流 处 理 。 腹 肠 系 膜 淋 巴结 活 检 : 霍 奇 金 淋 巴瘤 。术 非
便或水样便 , 有黏液 , , 温 3 . ( 量 同 体 8 0—
3 .  ̄ 曾在 当地 诊所及 医院 以“ 儿腹 9 OC; 小
泻 ” 以 消 炎 药 、 泻 药 , 服 及 输 液 治 予 止 口 疗, 无效 。今 前 来 我 科 就 诊 , “ 热 , 拟 发 腹
儿童 ,/ 12~13病 例原 发 于腹 腔淋 巴组 / 织, 可有腹痛 、 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 , 此病
例原发于结外器官 : 胃肠 道 , 床 少 见 , 临 更 易误诊 。
参 考 文 献
1 吴 宝龙 . 见 的 恶 性 淋 巴 瘤 —— 附 4 罕 o例 分 析. 中华 肿 瘤 杂 志 ,9 5 3 2 1 18 , :1 .
3 10 5. 9
般 为多 囊 腔 , 一个 大 囊 腔 旁 伴 有 许 多 在
量 淋 巴细 胞 , 个 囊 腔 形 成 , 腔 形 态 不 多 囊
小囊 腔 , 也可 为单 囊 。囊 液 含 有 丰 富 的 蛋
规则 , 内含淡黄色清凉液体 , 囊壁菲薄 , 考 虑为右腹膜后囊性 淋巴管瘤 。
养 : 致 病 菌生 长 , 培 养 : 性 。经 治 疗 无 血 阴 患 儿 年 龄 小 , 发热 、 泻 为 主 征 , 以 腹 易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类癌1例报告
标准 , 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应根据 胃类癌的分型和病灶的 大小及转移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Oai t 等 认为腹腔镜 n 手术是安全有效 的, 但要根据肿瘤大小 、 侵犯深度、 组织病
理学 恶性程 度严格 选择病 例 。K i 大学 医院报 道腹 腔镜 切 e o 除的 4 胃类癌 , 例 1 随访无 局部 复 发 。因此 也 有 学者 认 O年
与常见消 化道疾病 , 胃溃疡 等表 现类 似 。 胃镜 检查 、 与 胃镜 下 组织病 理 检 查 及 免疫 组 化 是 术 前 发 现 胃类 癌 的重 要 手 段 。本例 患者无 类癌综 合征 , 病理 未行 免疫 组化 , 组织 因此 未能得 到确诊 。 目前 国内外对 胃类癌 的治疗方 法 尚无 统一
缘 切开 皮肤 约 1 m作为 主观察孔 , e s法建 立气 腹 ( 0m V rs e 气 腹 压力 控制在 1 m g以下 ) 插入 t cr 4m H , r a 及腹 腔 镜镜 头 ; o 左 腹直 肌外缘 平肋 缘处 作 1 m切 口作为 主操 作 孔 ; 腹 0m 右 直肌外 缘平 肋缘处 、 剑突 下 3a m分 别做 5m m切 口作 为辅 助操作 孔 , 置入 t cr r a。全 面探 查 腹 腔 , 未 能 明 确 病灶 位 o 但 置 。在 腹腔 镜监视 下 , 胃镜经 食道 进入 胃内 , 胃后壁 近 胃 见
的。
后 第 2天有排 气 , 可进 流食 , 术后无 感染 等并 发症 , d后 出 7
院。病理检查提示 : 胃小弯侧类癌 , 直径 0 5c 癌组织局 . m,
限黏膜 固有 层 , 未侵 及肌 层 , 缘 未 见癌 组 织 。免 疫 组化 : 切 cA g (++)Sn 、y(+ +) N E 、 S (+) 。随 访 5 月 , 消化 4个 无 道症 状 , 复查 B超 、 片无 转移 灶发 现 。 胸
腹膜后淋巴管瘤1例
张 余 地 。因 此 , 巴管 瘤 的早 期 因体 积 小 而 常 常 没 有 症状 , 淋 只 有 淋 巴管 瘤 长 到 一 定 大 小 压 迫 邻 近 神 经 、 管 、 器 时 才 会 出 血 脏
现 相 应 的 症 状 , 而 增 加 了本 病 的 早 期 发 现 及 诊 断 难 度 。术 从 中操 作 时 应 该 尽 量 保 证 肿 瘤 的 完 整性 , 免 囊肿 破 裂 , 则 囊 避 否 液 溢 出 , 壁 与 周 围组 织 界 限 不 清 , 增 加 手 术 难 度 | 。腹 膜 囊 会 5 J 后 淋 巴 管 瘤 发 病 率 极 低 , 内报 道 多 为 个 案 。应 积 极 完 善 相 国 关 检 查 以 明 确 诊 断 并减 小 手 术风 险 , 中 完 整切 除囊 肿 , 后 术 术
管 瘤 ( 称 囊性 水囊 瘤 ) 弥漫 性 多发 性 淋 巴管 瘤 ( 又 、 又称 淋 巴管
患 者 , ,4岁 。 因 间 断 性 左 上 腹 酸 胀 3a 体 检 发 现 腹 女 2 , 部 肿 物 3 月入 院 。患 者 3 前 无 明显 诱 因 出现 左 腹 酸 胀 感 , 个 a 并伴有偶尔恶心 呕吐 , 吐物 为 胃内容物 , 予 重视 ; 呕 未 3个 月 求 根 治 遂 住 院 治 疗 。现 今 患者精神 、 睡眠 、 欲 可 , 便 正 常 , 质 量 增 加 1k ( 食 二 体 g 1a内 ) 。
[ 参 考 文 献 ]
[ ] 吴 江 , 庆 荣 , 根 树 , .d J 淋 巴 管 瘤 病 泻性 质 的 探 讨 [ ] 1 黄 汪 等 ,L J.
中华 d J  ̄ 科杂 志 , 0 2 2 ( ) 1 8 2 ,D b 2 0 , 3 6 : l —1 0
全身淋巴管瘤病1例
1 . 中所 见 :横结 肠 系膜 根 部 与胰 颈部 下 缘之 间 4术 可见 一 巨大囊 肿 、 肥 厚 、 1 x O 9 m, 壁 约 2 l x c 内容 物 为 乳糜 样混 浊液体 。 胃结肠 韧带 左侧 、 胃韧 带前 后两 脾 叶之 间 、 腺包 膜 、 网膜 囊 可 见成 片 的扁 平 、 蜂 胰 小 有 窝状 间隔囊 肿. 内容 物为粉 红 色混浊 液体 。脾脏大 小 正 常 . 面 可见 多 个 直 径 1 c 的 囊 肿 。 薄 、 表 ~3 m 壁 内 容 物为 清亮 液体 行脾 切除及 横结 肠系膜 根 部囊肿 切除、 胃结肠韧 带左 侧及 脾 胃韧 带 切除 、 腺包 膜切 胰 除 、 网膜切 除术 。 小
敞 开几针 , 有利 于组 织液 的溢 出 ;4 术后患 肢 抬高 , ()
避免 血管蒂受 压 。 响皮 瓣血运 。防止血 管受 压 , 影 皮
下遂道 应宽松 . 或采 用 明道 。 对血 管蒂走 行方 向及 皮 瓣 区皮肤 软组织 挫伤 的 患者慎 用 .因挫伤 可 能损 伤 营养血管 及深 筋膜 内的血 管 网 .影 响血供 而导 致失 败 改善 皮瓣 静脉 回流 . 由于静 脉 回流不 畅和淋 巴回
维普资讯
江西 医 药 2 0 0 8年
第 4 3卷 第 2 期
此 血管 网非 常丰 富 . 必能 加强皮 瓣 的血供 . 高皮瓣 提
的成 活长 度和 成活质 量 ( ) 筋膜 是组织 层 次 的明 2深 显 分界 线 。 容易 辨认 。 且在 深 筋膜 下 问 隙解 剖 。 捷 快 方便 。 时短 。( ) 耗 3 深筋 膜结 构致 密 , 有一 定 的韧性 , 便于 手术 中的操作 . 皮下组 织松 软易碎 . 不起 手 而 经 术器械 的提拉 。 易撕裂 。 响血运 。 中、 后注 意 容 影 术 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淋巴管瘤一例
·病例报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食管淋巴管瘤一例唐瑶谭玉勇刘德良食管淋巴管瘤临床较少见,其诊断在普通内镜检查时常难以明确,需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结果证实。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2015年3月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3岁,主诉既往体健,无消化道肿瘤家族史,因上腹部疼痛2个月来院就诊,于2014年10月8日收入院。
胃镜检查示:食管距门齿25cm 处可见一处直径约0.6cm广基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光滑(图1),食管下段黏膜粗糙,齿状线尚清晰,位置正常,齿状线上方可见数条长约0.6 2.0cm 条形糜烂。
诊断:(1)食管中段隆起性病变性质待定;(2)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B级)。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术前请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完善术前检查。
操作步骤:患者取左侧卧位,胃镜进入至病变处,术中以CO2注气,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美兰混合配制成的注射液,行黏膜下注射示抬举征阳性(图2),予圈套器行EMR(图3 4)。
术后病理结果:镜下见黏膜慢性炎(图5),固有肌膜及黏膜下淋巴管不规则扩张,管壁厚薄不一,符合淋巴管瘤(图6)。
术后患者禁食1d,流质饮食3d,并予以抑酸、止血、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4d出院。
术后遵医嘱规律服用质子泵抑制剂2个月,随访6个月,上腹痛症状缓解,胃镜复查未见病变残留及复发。
讨论淋巴管瘤为源发于胚胎早期异常淋巴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或畸形,多发生于儿童,成人少见。
淋巴管瘤可发生于除脑组织外的所有器官,有1%发生于胃肠道,常见部位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和胃,极少见于食管[1]。
其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大小和部位,主要为上腹部疼痛和吞咽困难。
胃镜下可见肿瘤为半透明状、半球形黏膜下隆起突入管腔,表面黏膜光滑、完整。
上消化道造影的典型表现为突向管腔的充盈缺损、边界光滑清晰、管壁柔软,图1胃镜示食管中段黏膜隆起,表面光滑,有弹性图2黏膜下注射示抬举征阳性DOI:10.3877/cma.j.issn.2095-7157.2015.02.012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卫办医政函(2012)650号]作者单位:410011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通讯作者:刘德良,Email:liudeliang@medmail.com.cn作者简介:唐瑶(1992-),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内镜下诊治研究。
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疗效评价与分析
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治疗胃良性肿瘤疗效评价与分析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在治疗胃良性肿瘤中的临床疗效,以此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胃良性肿瘤患者,共5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腹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
比较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程三方面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程三方面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腔镜下胃局部切除术在治疗胃良性肿瘤中,有其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性,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长与住院时程,进而减轻患者的病症痛苦及其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腹腔镜;胃局部切除术;胃良性肿瘤;疗效评价据相关的临床医学研究显示[1],传统的开腹手术会给患者带来众多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直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传统的手术方式已然不能成为当今临床治疗中的最佳治疗方式。
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治疗临床各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也随之广泛,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2]。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胃良性肿瘤患者,共5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对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
实验组中有26例患者,男性患者占14例,女性患者占12例,年龄均在33~63岁,平均年龄(47.12±5.56)岁;对照组中有24例患者,男性患者占13例,女性患者占11例,年龄均在32~63岁,平均年龄(47.11±5.55)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主要的临床症状,且排除心、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病变者。
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对比。
腹腔镜下治疗胃脂肪瘤1例报告
腹腔镜下治疗胃脂肪瘤1例报告白松涛;张月蒙;丰宗锋【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22)008【总页数】2页(P639-640)【作者】白松涛;张月蒙;丰宗锋【作者单位】曹县人民医院;曹县人民医院;曹县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胃脂肪瘤是胃良性间质性肿瘤,发病率低,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进展缓慢,恶变极少,预后良好,可发生于胃体、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95%源于黏膜下,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5%~10%源于浆膜下,向胃外腹腔突出形成胃外型。
此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为1例患者行腹腔镜胃脂肪瘤切除术的体会报道如下。
患者女,60岁,因“上腹部疼痛伴呕吐1个月”于2016年12月25日入院。
入院时CT检查提示:胃窦前壁近幽门处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最大径约3.5 cm,边界清,密度欠均匀,CT值约-80HU,考虑为良性病变,脂肪瘤可能性大(图1)。
电子纤维胃镜示:胃窦前壁近幽门口处见直径约3.0 cm黏膜隆起病变,表面光滑,病变延伸至幽门口,导致幽门口轻度狭窄、开放受限,考虑为平滑肌瘤或间质瘤(图2)。
术中见:胃前壁近幽门浆膜向外突出,纵行切开胃壁浆肌层,见肿物位于胃壁内,包膜完整,形状不规则,淡黄色,最大径约4.0 cm(图3),未突破黏膜层。
术后病理:大体见淡黄色质软肿物一块,体积约4.0 cm×2.0 cm×1.5 cm,包膜完整,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切面灰黄质细;经HE染色,镜下提示为脂肪细胞(图4)。
讨论胃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组织紧密排列而成,有纤维组织形成的包膜,极少见,约占胃良性肿瘤的3%,90%~95%位于黏膜下层(胃内型),5%~10%位于浆膜下层(胃外型),一般为单发,偶见多发[1]。
本例符合胃内型表现,但亦有向胃外突出趋向。
虽然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逐年增多,但目前仍局限于个案报道,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
胃脂肪瘤好发于中老年人,无性别差异[2],多位于黏膜下层,一般体积小,发展较慢,多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当瘤体增大或累及周围组织时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症状;如果瘤体位于胃窦部且较大带蒂,活动时可脱垂至幽门或十二指肠,出现梗阻症状[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1例报告由田;梁俊杰;胡友主【期刊名称】《腹腔镜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23)006【总页数】3页(P478-480)【作者】由田;梁俊杰;胡友主【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24岁,未婚,因“腹痛1周”入院。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中下腹部为主,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约3 min,有时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胀,无发热、黄染,可自行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且疼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逐渐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就诊,具体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于2017年5月26日入住我院消化内科。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查体无特殊,腹肌稍紧,中下腹部隆起,可扪及12 cm×12 cm的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可,皮温未见升高,质软,伴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Murphy征(-),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肝区、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3~5次/min。
血清学检查肝肾功能正常,CA125:118.78 U/ml,CA19-9:4.74 U/ml,AFP:1.73 ng/ml, CEA:0.52 ng/ml。
全腹CT示: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约8 cm×15 cm×22 cm大,考虑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图1、图2)。
消化内科行彩超引导腹腔囊肿置管引流术,共抽出淡红色囊液约450 ml。
引流液送细胞学检查示:涂片可见较多淋巴细胞、红细胞、少量组织细胞,未见癌细胞。
经我科会诊后,转入普通外科,复查腹部CT: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6.9 cm×12.7 cm×19.6 cm大,较前缩小,盆腔积液较前增多。
患者两次CT检查均提示囊性病变,性质待定,淋巴瘤可能性大,不排除恶性可能,遂于2017年6月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胃壁肿物切除术。
患者取大字位,术者立于患者两腿间,扶镜手立于患者右侧。
术中见左侧腹腔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分离松解腹腔粘连,游离肿块,见其基底部可能来源于胃壁,质软,约20 cm×15 cm 大,呈多房分隔,邻近肠管、胰腺受压,胃受压前移,见肿物内引流管留置状态(图3)。
术中分离松解腹腔粘连,切开胃结肠韧带,将胃向右上方上挑,确定肿物基底部来源于胃后壁,沿肿物边缘分离周围粘连,剥离肿物,超声刀于胃后壁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处切开胃壁,以肿物基底部为中心,完整切除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的胃后壁一圈(包含肿物在内)(图4)。
标本装入标本袋内。
用可吸收倒刺线全层缝合关闭胃前壁,并予浆肌层包埋。
经胃管注入美蓝溶液测漏。
撤除腹腔镜器械,延长脐部切口,至约6 cm,切口保护套保护切口,取出标本,再次置入腹腔镜器械,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见无活动性出血及胃肠副损伤,吸尽冲洗液。
分别于左上腹、盆腔留置多侧孔引流管。
清点手术器械、用品无误,缝合脐部切口及腹部各穿刺孔,结束手术。
标本送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回报:(胃壁肿物)脉管源性肿瘤,倾向良性。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约210 min。
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提示:(胃壁肿物约12 cm×9 cm×2 cm大)镜下见肿物位于胃浆膜,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构成,衬覆扁平上皮,呈海绵状淋巴管图像,伴有巨大囊腔形成,间质见灶性的淋巴细胞聚集与厚壁血管。
免疫组化:CD31(+),D2-40(+),HMA-45(-),CD117(-),DOG-1(-),Calretinin(-);符合:淋巴管瘤(海绵状与囊性混合)。
患者术后第7天痊愈出院,随诊6个月未见明显肿瘤复发、转移征象。
图1 水平面CT见左侧腹腔内见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图2 水平面CT见左侧腹腔内巨大不规则囊性肿块图3 术中引流管头端位于病灶囊性成分内图4 完整切除距肿物基底部约2 cm的胃后壁一圈讨论淋巴管瘤是发生在淋巴系统较少见的肿瘤,以前曾称“湿瘤”、“囊状水瘤”等,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1],它可发生在人体任何包含淋巴管道的部位[2-4],多为颅面与颈部、胸部、腋窝与腹腔[5],成人腹腔内的淋巴管瘤发病率更是少于1%[6],其主要表现为肿块、周围器官受压迫产生的症状,术前确诊比较困难,常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确诊[7]。
淋巴管瘤的发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手术、外伤、感染、癌肿、放疗及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等均能引起淋巴管瘤的发生[8-10],多数学者认为淋巴管瘤由于淋巴管先天发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发病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碍,造成淋巴液潴留导致淋巴管扩张、增生而形成[11-13],也有学者提出此病可能因淋巴管异常发展或炎症、发达淋巴管阻塞所致[14]。
多数学者按Wegener分类方法[15]将淋巴管瘤分为三类:单纯性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
1989年Kennedy[16]在Wegener的基础上建议将其分为4类: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水囊瘤)、弥漫性多发性淋巴管瘤或淋巴管瘤病、表皮皮肤淋巴管瘤(包括单纯性淋巴管瘤、曲张性淋巴管瘤)。
腹部淋巴管瘤属于良性病变,生长较缓慢,早期体积较小,常无临床症状,当其长大并压迫邻近神经、血管、脏器时,可出现呕吐、难以用其他疾病解释的短暂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血便等消化道症状,甚至长期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
本例患者也是因腹痛、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就诊。
术前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17-18]。
本例通过CT检查明确腹部囊性肿物,内科通过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细胞学化验检查辅助诊断。
腹部淋巴管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方案,此外,还可酌情使用硬化剂注射、放射治疗、穿刺抽液及切开引流等治疗[19]。
也有报道指出,较小的消化道淋巴管瘤可在消化道内镜下切除[15],但由于本例患者肿瘤体积较大,且位于消化道腔外,呈外生性生长,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减少复发[20-23]。
成人腹腔内淋巴瘤十分少见,其发病率小于1%[6],且肿瘤多位于肠系膜,来源于胃壁更为罕见[24]。
1996年Kenney等[25]报道了第一例腹腔镜下腹腔内淋巴管瘤切除术。
国外有学者[20]指出淋巴瘤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腹腔镜手术是较好的选择。
Trcoveanu等[5]进行的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对于腹腔内淋巴管瘤,腹腔镜是诊断与治疗的最佳选择,不仅可明确诊断腹腔内肿物,还能安全地完整切除,有效减少了肿瘤复发。
作者阅读相关文献,国内外学者对于胃壁淋巴管瘤切除术鲜有报道[24,26],且多采用开腹手术切除[22-23,27]或内镜下切除[15],腹腔镜胃淋巴管瘤切除术尚未见报道。
此例患者,我们采用腹腔镜探查明确病灶来源,并彻底清除病灶,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预后良好,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胃镜未见肿瘤复发、转移。
【相关文献】[1] Grasso DL,Pelizzo G,Zocconi E,et al.Lymphangiomas of the head and neck in children[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08,28(1):17-20.[2] Watanabe T,Kato K,Sugitani M,et al.A case of multiple lymphangiomas of the colon suggesting colonic lymphangiomatosis[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6):781-784.[3] Konez O,Vyas PK,Goyal M.Disseminated lymphangiomatosis presenting with massive chylothorax[J].Pediatr Radiol,2000,30(1):35-37.[4] Sun JC,Maguire J,Zwimpfer TJ.Traumatically induced lymphangioma of the ulnar nerve.Case report[J].J Neurosurg,2000,93(6):1069-1071.[5] Trcoveanu E,Moldovanu R,Bradea C,et paroscopic Treatment of Intraabdominal Cystic Lymphangioma[J].Chirurgia(Bucur),2016,111(3):236-241.[6] Erguney S,Teksoz S,Erdamar S,et al.Extended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a huge cystic-cavernous lymphangioma:a case report[J].JOP,2012,13(3):289-291.[7] 李建军.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4,7(1):10-12.[8] 林罗强,刘明,赵家宏.胃淋巴管瘤1例报道[J].肿瘤学杂志,2008,14(12):1040.[9] Erdem S,Iskender C,Avsar AF,et al.Benign cystic lymphangioma presenting as a pelvic mass[J].J Obstet Gynaecol Res,2006,32(6):628-630.[10] Leung TK,Lee CM,Shen LK,et 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ystic lymphangioma of the pancreas based on imaging features[J].J Formos Med Assoc,2006,105(6):512-517. [11] Seki H,Ueda T,Kasuya T,et al.Lymphangioma of the jejunum and mesentery presenting with acute abdomen in an adult[J].J Gastroenterol,1998,33(1):107-111. [12] Shahriari A,Odell JA.Cervical and thoracic components of multiorgan lymphangiomatosis managed surgically[J].Ann Thorac Surg,2001,71(2):694-696.[13] Alqahtani A,Nguyen LT,Flageole H,et al.25 years' experience with lymphangiomas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1999,34(7):1164-1168.[14] Leland HA,Lee JT,Tan JH,et al.Cystic lymphangioma of the lesser curvature of the stomach-case report[J].J Radiol Case Rep,2011,5(5):31-37.[15] Zhao ZF,Kuang L,Zhang N,et al.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cavernous lymphangioma[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13,23(3):299-302. [16] Kennedy TL.Cystic hygroma-lymphangioma:a rare and still unclearentity[J].Laryngoscope,1989,99(10 Pt 2 Suppl 49):1-10.[17] 梁理娟.经腹超声、64排螺旋CT对腹腔淋巴管瘤的诊断价值(附5例报告)[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5):869-871.[18] Weeda VB,Booij KA,Aronson DC.Mesenteric cystic lymphangioma:a congenital and an acquired anomaly?Two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ediatrSurg,2008,43(6):1206-1208.[19] 陈创奇,詹文华,汪建平,等.腹部淋巴管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7):37-38.[20] van Oudheusden TR,Nienhuijs SW,Demeyere TB,et al.Giant cystic lymphangioma originating from the lesser curvature of the stomach[J].World J GastrointestSurg,2013,5(10):264-267.[21] 毛永忠,汤绍涛,阮庆兰,等.小儿淋巴管瘤的治疗体会(附204例报告)[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6):395-396.[22] 蔡华杰,郑志海,暨玲,等.成人胃巨大囊性淋巴管瘤一例[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2):178.[23] 毛岸荣,盛援,方国恩.胃浆膜面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2):202.[24] Makni A,Chebbi F,Fetirich F,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tra-abdominal cysticlymphangioma.Report of 20 cases[J].World J Surg,2012,36(5):1037-1043.[25] Kenney B,Smith B,Bensoussan paroscopic excision of a cystic lymphangioma[J].J Laparoendosc Surg,1996,6 Suppl 1:S99-S101.[26] Singer T,Filmar G,Jormark S,et al.Rare case of ovarian cystic lymphangioma[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0,17(1):97-99.[27] 陈文科,王成文,吕国庆,等.胃黏膜下囊状淋巴管瘤[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