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代的有机空间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是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其生存和发展都一直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
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从自然环境仲获取物质和能量,然后又把利用过的物质与能量以废物的方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不知不觉间,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逐渐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其实质是一种新陈代谢系统,或者说是一种通过人类创造的社会经济机构,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和转化的系统,人们通常称之为人类社会生态系统。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或者说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跨度,不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还包括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并且以后两者的影响更大,甚至于跨越整个生物圈;经由大规模的自然地理环境改动,人类迫使其为满足各种不同需要而服务;但与此同时,人类又必须依赖于自然提供的一切生活资料来维持生产与生活。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或者说是人类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虽然性质迥异于其他的生物生态系统,但是也同样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在该过程中,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果,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而变化;据此可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历史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种植业产生前阶段(旧石器时代)当时古人类以狩猎、捕捞和采集现成食物为生,生活范围极其狭窄,使用的都是一些石器和竹木制作的粗糙的原始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生产活动只能对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很小的影响,其中最大的也不过是纵火围猎,但那也是暂时性的,是可以在较短期的时间内慢慢恢复的;它既不会对人类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后果,也不会对人类生存构成任何威胁。
总体来说,在本原始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结构尚未建立,人类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方式也大体上相近与动物,同样都是依附着自然生存,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还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空间有机生长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间有机生长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间有机生长是一种新兴的生长理念,它通过有效利用空间资源,使得生物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自由生长、繁衍和演化。
在传统的生长方式中,生物的生长往往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而空间有机生长理念的提出,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使得生物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实现高效、可持续的生长。
空间有机生长的核心原理是通过精准的空间设计和布局,最大限度地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生物的健康成长。
在空间有机生长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生物的需求和适应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域,使得生物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同发展。
空间有机生长的应用范围广泛,从农业到城市规划,从建筑设计到工业生产,都可以应用该理念进行创新和改进。
在农业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垂直空间上进行多层次的农作物种植,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我们可以采用立体绿化和空中花园等方式,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宜居性。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空间有机生长的理念可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创造出更加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空间有机生长的优势在于能够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减少地质资源的消耗。
同时,空间有机生长也能够创造更加美观、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空间有机生长还可以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空间有机生长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生长理念。
借助于精确的空间设计和创新的生态技术,我们能够为生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空间有机生长的未来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益处。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研究和探索,为空间有机生长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油气地球化学
一、名词解释1.生物圈: 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球外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地壳表层。
2.有机圈: 是以古今生物为来源的有机质的分布、演变空间。
有机圈包括生物圈。
3.地球化学界面:又称地球化学墙,是指Eh或pH值的某种特定值或特定界限,特定的矿物或沉积物只在界限一边存在,不在界限另一边出现。
4.有机物界面:又称有机物墙,位于Eh值为零的面上,在此界面之上为氧化环境,有机质不能保存;在此界面之下为还原环境,有机质才能保存。
5.干酪根:泛指一切不溶于常用有机溶剂的沉积岩中的有机质。
6.沥青“A”:用常用有机溶剂(如氯仿)从烃源岩中直接抽提出的可溶有机质称为沥青“A”7.沥青“B”有机溶剂抽提后的残渣,经高温热解后再用有机溶剂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8.沥青“C”:使用有机溶剂从沉积物或岩石中抽提出可溶有机质后,用有机溶剂从酸(HCl)处理过的沉积物或岩石中抽提出来的可溶有机质。
9.原油族组成:是族组分分离过程中得到的组成成分,包括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
10.原油馏份组成:石油组分分析中,用某个温度范围内蒸馏出的馏分百分含量(重量或体积)所表示的石油组成11.有机显微组分:显微组分就是指这些在显微镜下能够认别的有机组分。
12.稳定碳同位素相对丰度:的度量可以用12C/13C比值表示,而习惯上以δ13C表示,即(表达式略)13.腐泥质:是在滞水盆地条件下(海湾、泻湖、湖泊等)堆积的有机淤泥。
14.腐殖质:是由高等植物的细胞和细胞壁(主要由木质素、纤维素、丹宁组成)在有氧条件下沉积而成的有机物质。
15.有机质成熟度:是指有机质的热演化水平,是沉积有机质在地温升高的条件下有机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变化规律的总和。
16.原油的热蚀变作用:是指在油藏条件下经历高温作用原油发生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
17.储层的热蚀变作用:在储层中,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烃类若处在更高温的地热系统中,会向着分子结构更稳定、自由能降低的方向继续演化,最终形成在该温度、压力下稳定的混合物。
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
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将艺术与环境相结合的学科,它将艺术的美感和环境的实用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环境空间,来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体验。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仅是对环境进行装饰,更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营造一种与人们情感共鸣的环境氛围。
环境艺术设计注重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
它通过对空间布局、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一个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环境。
比如,在公共场所的设计中,艺术设计师会考虑到人们的行走路径、空间利用率等因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来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舒适感。
同时,色彩的运用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创造出活泼、温馨或者静谧的环境氛围。
环境艺术设计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设计过程中,艺术设计师会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因素,将自然元素与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环境。
比如,在园林设计中,艺术设计师会利用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来丰富空间,营造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环境氛围。
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环境的喜爱和亲近感,还可以促进人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环境艺术设计还注重传达信息和表达主题。
通过艺术元素的运用,艺术设计师可以将特定的信息和主题融入到环境设计中,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够理解和认同其中的意义。
比如,在城市雕塑设计中,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雕塑的形象和表现手法来传递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等信息。
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人们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深层次的信息和思想。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艺术的手法和环境的结合,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环境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追求美感,更注重与环境、自然和人们情感的共鸣。
它通过营造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融合自然元素以及传达信息和主题,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富有艺术感、舒适度和意义的生活环境。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1. 引言1.1 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概念城乡规划中的“三生空间”概念是指在城市和乡村规划中,将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乡发展更加和谐和可持续。
生产空间主要指工业和商业区域,生活空间主要指居民和社会服务设施区域,生态空间主要指农田、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
通过合理划分和布局这三个空间,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生空间的划定在城乡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不仅涉及城乡的空间布局,还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三生空间的划定,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乡规划者应该在规划过程中对三生空间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划分,并结合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以促进城乡空间的优化和整合。
【本文共200字】1.2 三生空间的重要性在城乡规划中,三生空间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三生空间包括居民生活空间、农田和绿地、工业区和商业区以及交通网络,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环境的质量,还涉及到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生空间的合理划定和规划,能够有效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生空间的规划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有效保护农田和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商业区的位置,可以减少污染源对城市居民的影响,促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空间的重要性在城乡规划中不可替代。
只有充分认识到三生空间的重要作用,并加强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 正文2.1 “三生空间”的划定原则1. 生态原则:在确定三生空间范围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要保留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乡生态平衡。
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F·L·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
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
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的意义有机建筑是一种崇尚自然并且赋予生命的,自然是有机建筑基本和设计的灵感之源。
任何活着的有机体,它们的外在型式与内在形式结构都为设计提供了自然且不破坏的思想启迪,有机建筑与造型理论由“自内设计”理念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每一次设计都始于一种理论、一种概念,由此向外发展,在变化中获得形式,不仅如此,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有机体,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人类也是属于大自然生态的一部份,也不能超越大自然的力量,所以在对自然生态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生态环境发展对未来的启示相当重要。
有机建筑起源有机建筑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正向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方向发展,它并非一种统一的运动,而是具有多元、反常、矛盾和善变的特征。
有机建筑总是容易引起争议又难以描述,或是加以定义,所以领略观感知一座有机建筑的最佳方法就是全面地进行实地考察。
有机建筑有时也被称为“另类传统”,其历史长久而名声威吓,从古希腊一直延伸到新艺术运动时期。
有机建筑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和自然型态的情感中,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生物多样性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摄取营养。
有机建筑中自由流畅的曲线造型和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强调美与合谐,与人的身体、心灵和精神融为一体。
在一个设计良好的“有机“建筑中,我们真正可以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
直线与直角构图的建筑模式之所以在20 世纪占据了传统的地位,是由于大工业时代的维物主义价值观作用的结果。
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
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城市建筑艺术的新文脉主义走向》读书笔记【作者简介】(一)生平卡米诺西特(CamiloSitte)奥地利人,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著名的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
他于1889年出版《城市建设艺术》(TheArtofBuildingCities)一书,当时在技术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几乎为零,壮观的纪念性建筑往往屹立在缺乏构思的、尴尬别扭的环境之中,该书批评了当时在城市设计中盛行的形式主义刻板模式,认真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努力探索城镇建设的内在规律。
他非常强调城市空间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影响他的这些理论都是从大量分析中世纪欧洲城镇的实例中总结出来的,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了城市的艺术(CivicArt)这一专门领域。
对伊里尔沙里宁(ElielSaarinen)的“有机生长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外许多近现代城市设计著作如《城市艺术》(CivicArts)、《城镇设计》(TownDesign)、《城市空间》(UrbanSpace)等都引用他的论述。
英国建筑师吉伯德设计哈罗新城时,不能不说是受到西特的城市艺术学说的影响。
”(三)地位西特的《城市建设艺术》在西方规划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常常将西特和他的这本书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开端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西特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人,将此书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第一本经典著作是不为过誉的。
”【历史背景】西特考察了大量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广场和街道,总结出这些街道和广场的特点:以人为基本出发点,提供了大量宜人尺度的公共空间,人们乐于在户外交流、活动。
而他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发展,城市不再以人为基准点而是汽车,快速路为设计原则。
而当时建筑的内部变得日益舒适,从而使人们失去了对在外部空间中进行露天活动的欲望,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外出活动。
他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中世纪的城市原则,归纳出适应当时条件的城市建设艺术原则,提出了一条在城市内形成一种具有文化和情感刺激的室外生活环境的美学途径,同时也奠定了建筑应是反映时代条件的有机的城市形态环境的一部分,注重城市空间形态与形体的设计。
生态环境保护
区域性
因为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球体,因此地球表层的自然生态环境由于所处纬度 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带来生态条件各不相同,进 而产生了生态环境区域分异。这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的区域性。
由于纬度位置不同主要产生光热的差异,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 寒带的区域分异。
区域性
水循环不仅保证了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而且还对其他生 命支持系统产生影响;
水还为众多生物提供栖息的环境。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自然不可改良,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命支持系统
岩石圈
岩石圈是指地球外圈层薄而坚硬的岩石层。它主 要由地球的地壳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顶部组成, 从固体地球表面向下穿过地震波在近33 km 处所 显示的第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软 流圈为止。
生态保护工作的关键是保护自然生态环 境,其次是农业环境的保护;另外城市的 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应包括在内。我们这本 教材主要讲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01 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02 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 (1)物质与能量组成 (2)化学组成
03 环境结构
生物圈 生命支撑系统
6
5
4.3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自然不可改良,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尊崇自然、敬畏生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生命支持系统
水循环(water recycling)
水分在太阳能的作用下,通过蒸发转化为水汽从海洋等环境进入大 气圈,在大气中遇冷后,又以降水或降雪等形式使水部分地贮存于 地表,部分渗入土壤供植物所需,部分集聚在河流、湖泊和池塘, 其余则通过江河返回海洋或再次蒸发,这个过程被称为水循环。
海洋、湖泊、沼泽、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特点
海洋、湖泊、沼泽、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特点专业:xxx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一、海洋滨海(潮间)带,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浅海带,低潮线至200m水深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架(陆棚);其中,浪基面以上的部分,包括滨海带和浅海带的上部,又称为滨岸相(或海以上的部分,包括滨海带和浅海带的上部,又称为滨岸相(或海岸相、海滩相);浪基面以下的浅海相可称为浅海陆棚相;半深海带,水深200~4000m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坡和陆隆,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合称为大陆边缘;深海带,水深超过4000米的连续水域,海底地形包括大陆基、海沟、大洋盆地等。
1.海洋环境的发育特点(1)、基质特征:水生环境的共同基质有其共同特征:海水容量大,吸收热多,导热性小,散热慢,水温稳定但含氧量低。
(2)、空间巨大:现代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约为陆地和淡水的2倍。
(3)、水体连片,组成连续循环: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使海洋产生风生环流和温盐环流,这使得海洋许多理化因素比陆地、湖泊差异小。
(4)、波浪和潮汐作用强烈:波浪、潮汐可使海水混合,把大陆营养物质带入海洋。
(5):分带行明显:海洋水深,盐度,阳光等差异明显,造成分带性明显。
(6)、海洋生态的限制因子:海洋中某些营养物质平均浓度低,如N、P、Fe等为其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海洋生物发育特点(1)、群落结构:主要生产者为浮游植物,现今如硅藻、甲藻等;主要初级消费者为浮游动物,现今如有孔虫、放射虫等。
(2)、能量和食物链:海洋生态中的体型微小,海洋能流和食物链主要以“生食型”为主。
(3)、狭区现象:海水含盐度稳定,使很多生物属于狭盐性的。
(4)、生物分布: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是海洋中最终演的生产过程。
故生物几种在强光带。
2.海洋环境有机质的沉积特征海洋是最大的生物生活空间,也是有机质得以沉积和保存的最大空间。
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机质沉积。
自然环境中的空间设计
设计院工作实习总结我于2002年12月到2003年4月在重庆宏建建筑设计事务所实习,参加了两项工程的设计,下面我将设计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一、工程概况与环境认知沪宁高速公路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线长274公里,总投资62亿元,整个工程已全部峻工通车,它像一条“金线”把长江三角洲腹地的颗颗“明珠”串连成一条价值连城的“项链”,被誉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黄金通道。
沪宁高速公路沿线共设置六个配套生活服务区,向过往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餐饮、住宿、加油、购物、休息、车辆维修等服务,依托于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是这条经济大动脉上的“输液站”。
阳澄湖服务区是沪宁高速公路沿线上最大的,规划面积40h㎡,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建成1.2万平方米,工程设施全部按三星级标准建造,为过往车辆提供安全、快速、便捷、舒适、优质的服务。
服务区北倚阳澄湖,山水秀美,风光旖旎,规划现状用地是一片极富自然景观特色的农田,区内河网自然划分成四个岛区。
湖边的芦苇,湖中采莲捕蟹的小船,以及湖畔的村庄、田野、港汊,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
古人曾以山水写意的手法把阳澄湖的景色概括为“彭堰渔灯”、“岘山春日”、“芦苇低雁”、“莲池击棹”等十大胜景,给人以无尽的想像空间。
这里是阿庆嫂的故乡,战争年代发生在沙家浜茶馆里的故事至今道来,仍娓娓动听。
千百年来在阳澄湖的怀抱里,产生了一代代名人贤士、艺术精萃,诗人范成大、文学家冯梦龙、思想家顾炎武、散文家归有光、评论家金圣叹,还有那古老的昆曲,饮誉海内外的阳澄大闸蟹。
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天赐的创作素材。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对环境脉络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这里的广义环境概念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历史环境和当代环境。
尊重环境、讲求文脉,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服务区的规划设计如何在自然环境中创适出富有人性及地方特色的空间氛围,如何满足高速交通的功能要求,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
建筑空间组合论
建筑空间组合论通过对传统庭园与现代建筑空间的研究,可发现二者存有某种共性——空间结构有机性,这种有机性具体体现在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组织关系、空间的表达方式、空间的界面处理几个方面。
产生空间结构有机性的重要原因是在于人们对空间的识读都偏爱有适度的“复杂的刺激”,符合了人在空间认知层面的心理需求。
建筑空间是通过人为手段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空间建造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从人类启蒙时代寻求安全、被保护等简单和原始的需要,逐步发展为种类复杂、层次各异的心理需求。
正如罗伯特.舒尔茨(ChristianNorberg-Schulz)所指出,人们的居住有两种基本需要:获得居住某地的特有经历和敞向世界的精神感受,也就是既强调人从自然中分隔(居住某地),又强调人与自然的交流(敞向世界),人们主要是以这两种基本的需要为目的而建造建筑空间的。
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建筑空间都以各自的方式,表现出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但是在结构层次上,却存在着某种相类似的地方,其主要的原因是在于人们对空间的识读都偏爱有适度的“复杂的刺激”,这造就了空间结构某种共性。
通过分析,岭南传统庭园的空间结构与现代建筑的空间结构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征,我们称之为空间结构有机性。
空间结构有机性具体表现在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之间的关系,空间自身的表达方式,空间的界面处理4个方面(表1)。
1空间与环境的关系空间与环境的关系是空间结构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任何人与空间构造物都是处于自然环境或人工环境(如城镇)中,并以它所处的环境为背景的。
与中国传统思想相一致,岭南传统庭园如东莞可园、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萌山房①等等,它们的空间注重与环境的融合,表现传统的“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思想。
而岭南庭园比皇家园林、江南园林更接近世俗生活,岭南庭园将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溶于自然因素之中,强化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这里,建筑空间与环境产生相互融合的关系。
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空间
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空间在如今这个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空间。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健康、舒适的体验。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从装修材料的选择说起。
在装修过程中,尽量选择环保型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选择水性涂料而非传统的油性涂料,因为水性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较低,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对于地板,可以考虑使用实木地板或者经过认证的环保木地板,避免使用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复合地板。
墙面材料方面,环保的硅藻泥、天然壁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选择家具时,也要留意材质,实木家具往往比人造板材家具更加环保,而且耐用。
其次,室内的通风换气不能忽视。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的空气。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它能够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实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即使没有新风系统,也要经常开窗通风,尤其是在新装修后的一段时间内,更要加大通风的频率和时间。
这样可以帮助散发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
照明方面,尽量利用自然采光。
合理规划窗户的位置和大小,让阳光能够充分照进室内。
白天的时候,尽量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不仅节能环保,还能让我们享受到自然光线带来的舒适感。
在需要人工照明的区域,选择节能灯具,如 LED 灯。
LED 灯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相比传统的白炽灯泡能大大降低能源消耗。
接下来谈谈家居用品的选择。
床上用品、窗帘等纺织品,选择有机棉、麻等天然材质的产品。
这些材质在生产过程中较少使用化学药剂,对人体和环境都更加友好。
厨房用品方面,选择不含双酚 A(BPA)的餐具和厨具,避免有害物质在高温下释放。
清洁用品也尽量选用天然成分的产品,减少化学清洁剂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绿植是打造绿色环保空间的好帮手。
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含量。
全球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
无机自然地理环境时期
• 在地球形成的最初几亿年内,曾发生过大量的重大事 件,这些事件主要包括: • 第一,地球的物质分异作用,使得地球形成了它的主体结 构并分离出其主要的子系统:地核、地幔,岩石圈、水圈 和大气圈,形成其独特的圈层结构,并产生了对于我们今 天居住的地球系统有巨大影响的磁场。 • 第二,原始地壳的形成与破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频繁的 天体撞击导致早期地球表面冷却而形成原始地壳破坏 • 第三,原始大气被主要由地球排气作用产生的还原性的次 生大气所取代。 • 第四,受外来天体的碰撞作用,地一月系统形成。 • 太阳的光度,沉积岩的出现
观测的技术手段
• 以各种遥感手段为基础的空基观测
• 基于地面监测的海基和陆基观测
• 在陆基和海基观测中,气象观测的历史最 为悠久,在某些地区已有300多年的观测记 录。 •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监测应从国际地球物理 年(1957-1959)开始,它揭开了第一次全 球多相多种大气成分测量的序幕。
• 各种观测数据在经过校准和预处理之后, 可以转换成各种有价值的反映全球变化的 信息。如火山爆发指数,降水范围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土地利用变化指数,云的 数量、类型、高度,土壤湿度与蒸发等。 • 认识全球变化的过程、揭示全球变化的规 律。
•
• 陆地脊椎动物经过从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 在陆地上生存的两栖类动物到可以完全脱 离水体在陆地繁衍生存的爬行类动物的进 化阶段之后,进化为哺乳动物。 • 陆地植物也从藻类植物、经裸子植物进化 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的起源 与进化发生在距今2—1.4亿年以后,而人类 的起源与进化大约出现在2一3MaBP。
• 由于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度梯 度,气候纬向分异明显,石炭一二叠纪冰 期期间尤其显著,该时期气候带的排列大 致与古纬度平行
建设当代生态城市的景观设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建设当代生态城市的景观设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居家生活的和谐,渴望远离大都市的喧闹,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从过去单纯追求室内豪华装修转变为如今注重室内、室外和谐共存,讲求人与自然的相互交流。
各种以山景、江景、湖景、园景、都市景观为主题的绿色生态景观住宅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市场魅力。
由此推动了当前住宅景观设计的蓬勃发展,并进入了更加讲究精、美、意境的新阶段。
良好的景观设计把人工与自然、技术与艺术、功能与观赏、时尚与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拥有住宅的同时又拥有一座公园或一片绿地,尽情享受阳光、空气、绿色、人、自然与建筑构成的和谐的居家环境。
一、传统的承继中国传统的造园术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空间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解欣赏方式和创造构筑程式,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对当今的住宅景观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园林中常用的风景开合、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园林艺术手法是我们在当前住宅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加借鉴的宝贵遗产。
其倡导的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意境可以大大提升住宅景观的空间意韵,让居者真正在自然中得到精神的贻养。
中国传统园林,其造园手法在遵循“中和”,追求意境的大法则前提下,从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及其理论中获取启迪,充分发挥传统的“有法无式”的设计理念,以达到感性与理性、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建造技巧,巧妙地将空间创造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起来,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构筑与观念体系,在当今特别是在南方城市的住宅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继承与发展。
二、布局的合理任何一个设计都应有全局的观念,把客观存在的“境”与主观构思的“意”相结合,因地制宜,结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利用水面环境以及实际环境中有特色、有利的因素,加以适当的改造,通过合理布局对构成小区景观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安排,按不同功能用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与衔接,既考虑到主景区、活动区、休闲区、主要出入口和干道的区分,又充分考虑平面和立面之间的关系,通过造景、借景等手法使整个设计突出主体,分别主次,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
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物是美国建筑师赖特。
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
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
部环境,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这个流派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这个流派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
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西塔里埃辛冬季营地
这个流派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以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这个流派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实现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城市功能的合理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比如,一些城市定位于工业中心,那么就需要规划相应的工业园区,配备完善的交通、能源和物流设施;而对于以旅游为主导的城市,则要重点打造旅游景点、配套优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
同时,要注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不能相互孤立,而应通过合理的交通线路和公共设施实现有机连接。
以商业区为例,如果周边没有便捷的住宅区和交通设施,就很难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和从业人员,从而影响其商业价值的发挥。
在空间优化方面,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盲目地扩张城市边界,而应通过科学规划,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可以建设高层建筑,增加单位面积的使用功能;对于老旧城区,可以进行改造和更新,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提升空间的利用价值。
交通规划也是城市空间优化的重要环节。
一个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这包括合理规划道路网络,优化公交线路,发展轨道交通等。
例如,一些大城市通过建设地铁,有效地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交流和发展。
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同样影响着城市功能与空间的优化。
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应该根据城市人口的分布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不能出现某些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过度集中,而另一些区域却严重匮乏的情况。
比如,在新建的住宅区,应该同步规划建设学校和医院,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也不能忽视。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留出足够的绿地和水体空间,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质量。
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化带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城市气候。
基于有机更新的旧工业空间再设计——以成都市石油总机厂片区改造为例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持续存在的主题,以综合的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对既有环境实现有效再开发利用[1]-[2]。
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工业化时代,旨在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美化,其后经历了物质环境的更新、公众参与治理等阶段。
近年来,城市更新的内涵从单一的物质环境更新发展到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目标的综合更新[3]。
我国的城市更新经历了工业化发展指导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城市现代化建设、大规模城市更新和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存量改造等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历史城区改造、城中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旧工业区更新和工业遗产保护等方面。
现阶段正处于“拆改留”向“留改拆”的转变期,其中城市老旧工业区问题较为突出,有机更新理论成为当前广受推崇的改造思路[4],用来指导旧工业区空间提升与产业转型,重塑工业遗产活力。
基于有机更新的旧工业空间再设计——以成都市石油总机厂片区改造为例■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纯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域建筑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毅有机更新的提出1979年- 1980年,吴良镛教授在北京旧城改造的什刹海片区规划中首次提出有机更新的概念,后来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中得到实践,并取得了国内外享誉的效果,从此有机更新愈加受到业界关注。
有机更新理论不是横空出世的产物,是以“田园城市”、有机疏散等经典理论为基础,按照城市发展规律,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探索城市更新与发展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得出的成果[5]-[6]。
基本概念有机更新理论将城市视为有机生命体,它的发展如同组织的新陈代谢过程,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保持生命的延续[7]。
同理,城市的发展会面临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城市的有机更新是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方法。
直观理解,“有机”指遵循城市发展的规律,妥善平衡目前与将来的关系;“更新”指面对环境质量较差、规划理念落后、片区经济衰退的现状,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实施规划设计来改善空间环境,以适应新的生活需求。
有机主义建筑美学
精品..
珊纳特赛罗市政厅 阿尔托巧用地形,创造了一条动人的流线,他还把市政厅一 组放在坡地的高处,使得进建筑群体层层涌起。 在对比中求统一,在对话中求融合,质朴亲切,富于人情味。
精品..
汉斯•夏隆的有机思想
隐喻自然一夏隆与爱乐音乐厅 爱乐音乐厅除了通过用点、角和弧线创造出丰富的建筑外 观轮廓以外,室内设计也是超乎常理般的不同凡响,成为继 流水别墅之后,有机建筑领域最著名的建筑。
巴特•普林斯:“形式—来自于我对场地特征的理解,它像
是从那里生长起来的植物,其特有的形式只属于那里,而不 能在其他任何地方重现。”
精品..
赖特的有机思想
莱特有机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⑴整体性:建筑与周围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建筑自身的各个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赖特的草原式的住宅反映了人类活动,目的,技术和自然的综合
精品..
安藤忠雄的有机思想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 在这片土地上,既能最大限 度地活用其传承至今的记 忆以及其特性,而同时又保 有美术馆所应具备的静谧内 敛的空间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精品..
建筑是一种人工产物,有其自身的受力与结构特征,并且 受到经济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特别是现代建筑的影响, 使建筑师远离了复杂的形体及过多的装饰,所以建筑师必 须对有机的本质进行抽象,但这并不阻碍建筑师表现自然
精品..
流水别墅:被称为有机建筑的代表,它被称为建筑与环境 的最好结合,建筑如同一棵树一样从泥土中生长出来,跟植 于大地,仲展枝叶以保护基地免受日晒雨淋。
“建于山中”要比“建在山 上”好得多。——赖特
精品..
⑵自然性:建筑中体现诸多自然因素。 清水砖墙、粗砌石块、现浇混凝土等的使用,表现出一 种天然质朴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时代的有机空间作者:汤琳郁舒兰孙琦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摘要:有机建筑及其空间理论已是老生常谈,但却经久不衰。
本文将通过建筑大师赖特和阿尔托的作品玛利亚别墅和流水别墅的分析,总结其在20世纪的发展。
以中国当代杰出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三合宅解读有机空间理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中国设计为其注入的新内容。
关键词:有机空间;三合宅;传统有机空间,是有机建筑的最重要组成要素,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命的,崇尚自然的建筑空间。
有机空间之于当代建筑设计,似乎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话题,但其实应该是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之一。
有机空间的设计在20世纪的美国发展成熟,并在之后一直大放异彩。
本文将试图通过对玛利亚别墅、流水别墅及王澍作品——三合宅进行浅析,解读有机空间的定义及其在当下,尤其在中国的发展。
1 20世纪的有机空间有机空间,其实自古便有,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于自然和人有益的,皆可纳入有机空间的范畴。
但其概念的真正提出和其成熟则是在20世纪。
弗兰克·赖特是其中不可不提的人物,被称为有机建筑之父。
流水别墅便是他有机空间建筑理念的最佳说明。
如果说20世纪的欧美建筑可以合称一体,那么,另一位同时代的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和他的作品之一——玛利亚别墅,则是自成体系的北欧建筑设计界中有机空间设计观的杰出代表。
通过比较两者的代表作品,可以总结出20世纪有机空间发展的一些特点。
(1)有机空间——乡土情怀。
阿尔托与赖特都以其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情怀与同时代绝大多数现代主义大师显著区分开来。
以玛利亚别墅为例:整体空间上,玛利亚别墅采用了北欧经典的L型布局,既有利于房子的保暖,又有北欧人所需的安定感。
后单设蒸汽浴室,又把人们带到了悠久历史的芬兰桑拿生活场景中去。
室内布局上,众所周知,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空间,但整个空间又围绕着一个传统芬兰式壁炉,将家庭需要的私密和共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有人这样评价“这个作品,就算屋子里没有人,你都能想象到一家人围着火炉聊天,想象到一家人坐在室外台阶凝视。
这就是艺术,属于阿尔托的艺术。
”[1](2)有机空间——“活”的材质。
20世纪,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玻璃和金属的绝对理性的直线穿插其中,在这些遍布冷漠感的现代建筑中,有这样两位充满人情化的建筑诗人——阿尔托和赖特。
对自然并且传统的材质以及自然的线条的运用,是他们营造温暖的室内外空间的重要手法。
[2]以流水别墅为例:流水别墅的设计,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温情,而是有些冷峻,坚硬冰冷的岩石墙面和地板,还有冰凉的溪水。
但作为赖特的经典设计,又怎会让你失望?室内空间,别有洞天。
一楼的低矮的起居室围绕着壁炉展开,暖黄色的灯光,深褐色的木质窗框,桌椅沙发都采用红褐色的木材,甚至连沙发软包也是红色或者黄色。
上了蜡的微有凹凸的石地板,沐浴着透过巨大的玻璃照进来的阳光,就像起伏着涟漪的溪流,竟变得柔软了。
室外空间,亦是变化万千。
二楼、三楼出挑的露台采用白色的岩石材质,倒映着周围葱茏的树木、淅沥的溪水,随着光照和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或昏黄或耀眼。
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到露台上,营造出温暖的斑驳感。
(3)有机空间——个性万千。
关于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的释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有机建筑又是由内而外的建筑,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中的建筑性格。
不一样的外部环境,也决定了玛利亚别墅和流水别墅不一样的性格。
[3]玛利亚别墅藏身于北欧茂密的树林中,无论是从建筑整体空间的布局还是室内空间的设计上,都更倾向于把外界自然的美好和室内家庭的温暖都包裹入建筑空间内。
建筑整体的U型半围合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容易和自然环境结合,U型像是建筑的怀抱,可以把自然包围进来。
室内空间上,临街一侧窗户都开得很小,只有面向内院的一侧是大片窗户。
又将卧室、画室等相对私密的空间都安排在二楼,尤其是画室,只有一个较小的楼梯可供进入,完全照顾到使用者私密性的要求。
还有材质的安排:无论是室外墙面贴着的木条,还是室内的木地板,抑或是承重的梁柱外包的藤蔓。
都赋予了玛利亚别墅如“木”般的气质,温婉细腻,甚至有一丝腼腆。
流水别墅则截然不同,傲立于流水山石之上,几乎是敞开着想和外界融为一体。
那个为人津津乐道的通向溪流的小楼梯,像是宣告着它奔向自然的决心。
[4]两层巨大的平台向四个方向伸展,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
正面是一览无余的带型窗,像要把室内的美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室外。
建筑几乎都是用岩石和水泥筑成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坚硬的质感和线条,赋予了流水别墅有些像男子一样硬朗的气质。
2 有机空间在21世纪有机空间发展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甚至势头更猛,当代杰出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妹岛和世、萨哈、库哈斯等,都以他们的作品和设计理念,一再地丰富了当代有机建筑理论的内容。
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中国建筑师王澍,就以他的作品发展和诠释了当代特别是当代中国有机建筑的新内容。
对于王澍的获奖,《时代》杂志给出了这样的理由:“近些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试验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建筑在大兴土木中畸形繁荣,甚至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文化传袭来为这股建设热潮让路。
王澍,这位49岁的优秀建筑师,却是非常罕见地怀着对中国传统的敬意,成功将中国元素融入新颖并受人注目的建筑中。
”在之后对王澍铺天盖地的访问和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特点——最具传统文人气质的建筑设计师,而其作品呢,也可以说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当代有机建筑。
我们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传统、新颖。
以其位于南京浦口“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三合宅为例。
(1)“大”隐隐于野——外部空间。
三合宅在外观上留给人最深印象的就是它宽大上翘的“人”形屋顶。
功能上,这样的屋顶有利于排水,是中式传统建筑惯用形式;形式上,尖顶两侧又微向上翘起,犹如展翅的飞鸟。
将传统和现代糅合,三合宅的屋顶就是这样的创新。
房屋侧面对着山,屋顶顺着山势起伏,融入自然。
[5]其次,是通体古朴、天然的苏州青砖墙面,这样的材质也赋予了其江南风韵,色彩质地又与山石相得益彰。
外部处理,三合宅轻易地隐于这片江南的山野之中。
通体的苏州青砖材质,不仅是趋势古朴天然的气质,最重要的一点还有环保。
王澍曾经在一起访谈中说到,钢筋混凝土的寿命远低于石头、砖头那些原材料,而混凝土从水泥到成形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在他有生之年,他立志于废掉钢筋混凝土。
[6]这点在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瓦屋”、“国美象山校区”的对旧砖瓦的使用中也有类似体现。
三合宅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两棵黄连树,一棵穿墙而过,一棵在庭院中已然亭亭如盖,成了庭院一景。
这也是三合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这不禁让人想起王澍“杭州钱江时代垂直院宅”的设计,形似江南院落的高层公寓,家家都有前庭后院,院内都有茂密植物。
这是对现代城市形式的一种改造和对传统住宅方式的回归。
在王澍的设计愿景中,人——建筑——自然就应该是一起生长的整体。
这恰是我们常说了“天人合一”:最佳的选择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利用自然更好的生活。
传统的哲学又一次成功融入其中。
(2)“小”隐隐于“静”——内部空间。
三合宅的内部空间布局相对是简单的,三面围合,左右基本对称,由回廊链接左右厢房。
中间有一方庭院,像极了传统的三合院。
中国的庭院总是希望通过严密的围合来组织空间,高大的围墙向内的廊院来切断内外的联系,营造安逸的安全的空间和心理感受,这是根植于传统的保守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从偃师二里头中国最早出现的院落结构就是如此。
但是,王澍通过他的三合宅表达了他对有机融合内外空间组织室内结构的思考——半围合空间。
所有的空间都是三面围合,一面开敞。
这样的三面围合,也并不是绝对的。
外面,背面的墙体上均匀分布有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窗格(图1)。
形式上,极像传统剪纸艺术,这又给三合宅增添了一分传统韵味。
功能上,这大量的窗格,在营造建筑轻盈感的同时又将内外联系了起来。
内部也采用相似的形式。
采用传统园林常见的回廊连接左右,但是这里的回廊,一面为坚硬封闭的墙体,一面采用钢架玻璃结构,糅合现代又传统。
钢架玻璃通透的设计,将庭院水景自然迎入室内。
细看所有房间布局,也采用了相同的半围合形式(图2)。
在这里,空间似乎是流转相通的。
推及至内部整体空间的布置上,我们便可以发现,在三个维度上,三合宅都是“透明”的(图3)。
横向上,众多的窗户以及回廊,将自然引入室内;纵向上,中间的庭院贯穿始终;垂直方向上,屋顶中间的开敞部分,既是内部空间,又是外部空间。
仅一座三合宅,便解读出有机建筑理念在当代的新内容——“新颖的传统建筑”:能紧跟时代内容,又结合传统优秀文化内涵。
3 总结简单的分析之后,不难看出,有机建筑及其空间理论,不仅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在当前和将来,都会是建筑发展的正确指引,表现出与时代环境密切的相关性。
面对当下日益恶化的环境,有机建筑理论的处理人与自然、传统与创新的方法,都很值得借鉴。
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简单浅显的梳理,帮助找到发展优秀的中国建筑的正确道路。
参考文献:[1] 王小红.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欧利亚.人情化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托[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2).[3] 郑青松,马归民.从流水别墅分析赖特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观点[J].山西建筑,2012(5).[4] 李芸芳.永恒的建筑理想——F.L.赖特建筑[J].美与时代,2009(15).[5] 邢琛.佛手湖“三合宅”[D].南京艺术学院,2009.[6] 文敏.风土·传统·场所精神——王澍教授访谈录[J].书城,2010(8):05-11.作者简介:汤琳(1990—),女,江苏南通人,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