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时代的有机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时代的有机空间

作者:汤琳郁舒兰孙琦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

摘要:有机建筑及其空间理论已是老生常谈,但却经久不衰。本文将通过建筑大师赖特和阿尔托的作品玛利亚别墅和流水别墅的分析,总结其在20世纪的发展。以中国当代杰出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三合宅解读有机空间理论的发展现状,尤其是中国设计为其注入的新内容。

关键词:有机空间;三合宅;传统

有机空间,是有机建筑的最重要组成要素,顾名思义,就是有生命的,崇尚自然的建筑空间。有机空间之于当代建筑设计,似乎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话题,但其实应该是现代建筑最大的贡献之一。有机空间的设计在20世纪的美国发展成熟,并在之后一直大放异彩。本文将试图通过对玛利亚别墅、流水别墅及王澍作品——三合宅进行浅析,解读有机空间的定义及其在当下,尤其在中国的发展。

1 20世纪的有机空间

有机空间,其实自古便有,它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只要是于自然和人有益的,皆可纳入有机空间的范畴。但其概念的真正提出和其成熟则是在20世纪。弗兰克·赖特是其中不可不提的人物,被称为有机建筑之父。流水别墅便是他有机空间建筑理念的最佳说明。如果说20世纪的欧美建筑可以合称一体,那么,另一位同时代的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和他的作品之一——玛利亚别墅,则是自成体系的北欧建筑设计界中有机空间设计观的杰出代表。通过比较两者的代表作品,可以总结出20世纪有机空间发展的一些特点。

(1)有机空间——乡土情怀。阿尔托与赖特都以其作品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情怀与同时代绝大多数现代主义大师显著区分开来。

以玛利亚别墅为例:整体空间上,玛利亚别墅采用了北欧经典的L型布局,既有利于房子的保暖,又有北欧人所需的安定感。后单设蒸汽浴室,又把人们带到了悠久历史的芬兰桑拿生活场景中去。室内布局上,众所周知,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空间,但整个空间又围绕着一个传统芬兰式壁炉,将家庭需要的私密和共享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有人这样评价“这个作品,就算屋子里没有人,你都能想象到一家人围着火炉聊天,想象到一家人坐在室外台阶凝视。这就是艺术,属于阿尔托的艺术。”[1]

(2)有机空间——“活”的材质。20世纪,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玻璃和金属的绝对理性的直线穿插其中,在这些遍布冷漠感的现代建筑中,有这样两位充满人情化的建筑诗人——阿尔托和赖特。对自然并且传统的材质以及自然的线条的运用,是他们营造温暖的室内外空间的重要手法。[2]

以流水别墅为例:流水别墅的设计,可能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温情,而是有些冷峻,坚硬冰冷的岩石墙面和地板,还有冰凉的溪水。但作为赖特的经典设计,又怎会让你失望?室内空间,别有洞天。一楼的低矮的起居室围绕着壁炉展开,暖黄色的灯光,深褐色的木质窗框,桌椅沙发都采用红褐色的木材,甚至连沙发软包也是红色或者黄色。上了蜡的微有凹凸的石地板,沐浴着透过巨大的玻璃照进来的阳光,就像起伏着涟漪的溪流,竟变得柔软了。室外空间,亦是变化万千。二楼、三楼出挑的露台采用白色的岩石材质,倒映着周围葱茏的树木、淅沥的溪水,随着光照和季节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或昏黄或耀眼。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到露台上,营造出温暖的斑驳感。

(3)有机空间——个性万千。关于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的释义很多,其中一条很重要的:有机建筑又是由内而外的建筑,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特定环境中的建筑性格。不一样的外部环境,也决定了玛利亚别墅和流水别墅不一样的性格。[3]

玛利亚别墅藏身于北欧茂密的树林中,无论是从建筑整体空间的布局还是室内空间的设计上,都更倾向于把外界自然的美好和室内家庭的温暖都包裹入建筑空间内。建筑整体的U型半围合空间,有一定的私密性,又容易和自然环境结合,U型像是建筑的怀抱,可以把自然包围进来。室内空间上,临街一侧窗户都开得很小,只有面向内院的一侧是大片窗户。又将卧室、画室等相对私密的空间都安排在二楼,尤其是画室,只有一个较小的楼梯可供进入,完全照顾到使用者私密性的要求。还有材质的安排:无论是室外墙面贴着的木条,还是室内的木地板,抑或是承重的梁柱外包的藤蔓。都赋予了玛利亚别墅如“木”般的气质,温婉细腻,甚至有一丝腼腆。

流水别墅则截然不同,傲立于流水山石之上,几乎是敞开着想和外界融为一体。那个为人津津乐道的通向溪流的小楼梯,像是宣告着它奔向自然的决心。[4]两层巨大的平台向四个方向伸展,好像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正面是一览无余的带型窗,像要把室内的美好毫无保留地呈现给室外。建筑几乎都是用岩石和水泥筑成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坚硬的质感和线条,赋予了流水别墅有些像男子一样硬朗的气质。

2 有机空间在21世纪

有机空间发展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甚至势头更猛,当代杰出的建筑师安藤忠雄、妹岛和世、萨哈、库哈斯等,都以他们的作品和设计理念,一再地丰富了当代有机建筑理论的内容。

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中国建筑师王澍,就以他的作品发展和诠释了当代特别是当代中国有机建筑的新内容。对于王澍的获奖,《时代》杂志给出了这样的理由:“近些年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试验场,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建筑在大兴土木中畸形繁荣,甚至以牺牲自然环境和文化传袭来为这股建设热潮让路。王澍,这位49岁的优秀建筑师,却是非常罕见地怀着对中国传统的敬意,成功将中国元素融入新颖并受人注目的建筑中。”在之后对王澍铺天盖地的访问和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特点——最具传统文人气质的建筑设计师,而其作品呢,也可以说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当代有机建筑。我们抓住了这样的关键词:传统、新颖。

以其位于南京浦口“四方当代艺术湖区”的三合宅为例。

(1)“大”隐隐于野——外部空间。三合宅在外观上留给人最深印象的就是它宽大上翘的“人”形屋顶。功能上,这样的屋顶有利于排水,是中式传统建筑惯用形式;形式上,尖顶两侧又微向上翘起,犹如展翅的飞鸟。将传统和现代糅合,三合宅的屋顶就是这样的创新。房屋侧面对着山,屋顶顺着山势起伏,融入自然。[5]其次,是通体古朴、天然的苏州青砖墙面,这样的材质也赋予了其江南风韵,色彩质地又与山石相得益彰。外部处理,三合宅轻易地隐于这片江南的山野之中。

通体的苏州青砖材质,不仅是趋势古朴天然的气质,最重要的一点还有环保。王澍曾经在一起访谈中说到,钢筋混凝土的寿命远低于石头、砖头那些原材料,而混凝土从水泥到成形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在他有生之年,他立志于废掉钢筋混凝土。[6]这点在他的其他作品,比如“瓦屋”、“国美象山校区”的对旧砖瓦的使用中也有类似体现。

三合宅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两棵黄连树,一棵穿墙而过,一棵在庭院中已然亭亭如盖,成了庭院一景。这也是三合宅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这不禁让人想起王澍“杭州钱江时代垂直院宅”的设计,形似江南院落的高层公寓,家家都有前庭后院,院内都有茂密植物。这是对现代城市形式的一种改造和对传统住宅方式的回归。在王澍的设计愿景中,人——建筑——自然就应该是一起生长的整体。这恰是我们常说了“天人合一”:最佳的选择不是改造自然,而是利用自然更好的生活。传统的哲学又一次成功融入其中。

(2)“小”隐隐于“静”——内部空间。三合宅的内部空间布局相对是简单的,三面围合,左右基本对称,由回廊链接左右厢房。中间有一方庭院,像极了传统的三合院。

中国的庭院总是希望通过严密的围合来组织空间,高大的围墙向内的廊院来切断内外的联系,营造安逸的安全的空间和心理感受,这是根植于传统的保守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从偃师二里头中国最早出现的院落结构就是如此。但是,王澍通过他的三合宅表达了他对有机融合内外空间组织室内结构的思考——半围合空间。所有的空间都是三面围合,一面开敞。这样的三面围合,也并不是绝对的。外面,背面的墙体上均匀分布有长短不一的长方形窗格(图1)。形式上,极像传统剪纸艺术,这又给三合宅增添了一分传统韵味。功能上,这大量的窗格,在营造建筑轻盈感的同时又将内外联系了起来。

内部也采用相似的形式。采用传统园林常见的回廊连接左右,但是这里的回廊,一面为坚硬封闭的墙体,一面采用钢架玻璃结构,糅合现代又传统。钢架玻璃通透的设计,将庭院水景自然迎入室内。细看所有房间布局,也采用了相同的半围合形式(图2)。在这里,空间似乎是流转相通的。

推及至内部整体空间的布置上,我们便可以发现,在三个维度上,三合宅都是“透明”的(图3)。横向上,众多的窗户以及回廊,将自然引入室内;纵向上,中间的庭院贯穿始终;垂直方向上,屋顶中间的开敞部分,既是内部空间,又是外部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