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一种传统食品的教学与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酸奶。
体会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能力目标:通过品尝酸奶,体验身边的发酵技术。
通过自制酸奶(酿米酒)的实践活动,了解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一般原理。
了解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生物知识的应用价值。
3、情感目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验与生物发酵技术有关的职业。
二、教学重点:活动: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教学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活动:调查发酵技术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生物技术成果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中常见的发酵产品:酸奶,调味品、米酒、味精、抗生素、加酶洗衣粉等。师生各自制一份酸奶。
六:附1、酸奶的制作原理:就是将乳酸菌接入牛奶,采用恒温发酵法,通过
乳酸菌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乳酸使牛奶中酪蛋白(约占全乳的2.9%,占乳蛋白的85%)变性凝固而使整个奶液呈凝乳状态。
酸奶的发酵条件:
1、将原料奶及容器作灭菌处理
2、原料奶中不能含有抗菌素等抑制细菌生长的成分
3、足够数量的乳酸活菌发酵剂
4、温度恒定(最佳发酵温度为40℃~45℃)
5、一定的发酵时间(一般发酵时间为6-8小时)
附2、制作过程:
1、把酸奶从冰箱拿出来,回温到室温(提高乳酸菌活性),备用。
2、把纯牛奶在热水,(袋装的,只要温热就可以了,70-80度;如果是1kg装的盒子的,要用开一点的,90-98度)泡3-5分钟,使纯牛奶加热到40度左右(有利于乳酸菌生长)。
3、在温牛奶期间,准备好一个用来做酸奶的瓶子(最好是大广口瓶,750ml左右),沸水消毒;搅拌棍一根,沸水消毒。并且把热水袋里面灌一些热水,备用。
4、把牛奶从热水中拿出,擦干表面水份(防止倒牛奶的时候,流入瓶子,污染牛奶),倒入广口瓶。打开酸奶,按照6%-10%的配比,加入酸奶种子(750ml大概加60ml,半瓶左右酸奶),用搅拌棍搅拌均匀,盖上保鲜膜或者保鲜袋,拧紧瓶口.
5、在水桶里依次放入保温材料、热水袋、广口瓶,最后用浴巾把空隙填满,盖上盖子,压上重物。
6、等待6个小时。
7、拿出广口瓶,看到牛奶已经成鸡蛋糕样子,说明制作成功。
七、评价设计:
(一)教学目标评价设计:
1、目标明确,符合学生实际。
2、“三维目标”全面、具体、适度,有可操作性,并能使知识标,技能标、情感标有机相融,和谐统一。
(二)教学内容评价设计:
1、教师能准确把握所教学科内容的重点、难点,教授内容正确。
2、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
3、教师能从教学实际出发,转变教材观念,对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唯教材,创新适用教材。
(三)教学过程评价设计:
1、课堂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有法、到位,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够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
2、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课堂上能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
3、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4、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示范操作规范,教学有一定的风格和艺术性。
1、整体性原则:(30分)
板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较好地呈现教学思路,内容完整,构思严密,重难点突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2、规范性原则:(25分)
写规范字,字迹工整,绘图正确、美观,作图过程规范,不徒手作图。
3、艺术性原则:(25分)
板书的文字、图表美观,各种颜色粉笔可以搭配运用,能较好地表现出板书的层次,知识的重难点、图形的脉络及题中的数量关系
等。
4、创新性原则:(20分)
板书设计新颖,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