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选-人教鄂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选-人教鄂教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精选-人教鄂教版本文档将精选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第一章:生活中的力-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速度。

-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等。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使物体朝地面落下。

- 摩擦力:物体表面之间的阻力,使物体停止或减慢运动。

- 力的方向:力可以有不同的方向,可以使物体朝同一方向运动,也可以使物体相互拉扯或推动。

第二章:物体的颜色- 光的传播:光可以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吸收、反射或折射。

- 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光所决定的。

- 白光和彩色光: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彩色光是由一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 物体的透明度:透明物体可以让光线穿过,不透明物体无法让光线穿过。

第三章: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使空气中的分子振动,从而传播声音。

-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强弱和长短之分。

- 声音的速度: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第四章:水的变化- 水的存在形态:水可以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

- 水的变化:水可以通过加热变为水蒸气,通过冷却变为冰。

- 水的循环:水在地球上形成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

第五章:风的存在- 风的形成: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的辐射,不同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压,从而形成风。

- 风的表现:风可以使树叶摇动、旗帜飘动,也可以使风车转动。

- 风的方向:风有不同的方向,可以从东、南、西、北吹来。

- 风的强弱:风的强弱可以用轻风、微风、大风等来描述。

第六章:日常生活中的电- 电的存在:电是一种能量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 电的产生:电可以通过摩擦、化学反应等方式产生。

- 电的应用:电可以用于点亮灯泡、驱动电视机等各种方面。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编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编

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

本文档汇编了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单元的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水
- 水的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 水的来源:自然界和人工水源
- 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
-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
第二单元: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 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
- 物体的颜色:红、黄、蓝、绿、橙、紫、黑、白
第三单元:阳光对物体的作用
- 阳光的来源:太阳
- 阳光对物体的作用:物体变亮、物体变暖、物体产生影子
- 阳光的方向:东、南、西、北
第四单元:空气的存在
- 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无形、有重量
- 空气的存在对生活的重要性:呼吸、飞行、传声、运动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
- 物体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
- 物体的速度:快慢
- 物体的力:推力、拉力、重力
第六单元:地球与月球
- 地球的特点:有大陆、有海洋、有大气层
- 月球的特点:无大气层、有山、有坑
- 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地球是月球的母星、地球和月球一起绕太阳运动
以上是人教鄂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汇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一.我们又长大了1.青少年的身体是在不停地生长发育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身高在逐渐增长。

二.升旗台在哪里1.八个方位分别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2.要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描述方式也不同。

3、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辨认方向?答:白天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晚上北斗星在正北方;还可以利用自然界的植物辨认方向,枝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

3、国旗是怎样升起来的1、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2、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能改变方向不能省力。

3、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动滑轮的作用能省力,不能改变方向。

4、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方向。

5、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该处运用滑轮有什么好处?答:窗帘上用到了滑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起重机上也用到了滑轮,这些滑轮是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

6、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会向上升呢?答: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向下用力,国旗就向上升。

7、仔细观察旗杆,发现了什么?答:旗杆的顶部有一个滑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

4、旗杆的影子1、太阳每天都在运动,早晨太阳在东方,旗杆的影子在西方;中午太阳在南方,旗杆的影子在北方;傍晚太阳在西方,旗杆的影子在东方。

可见太阳方向与旗杆影子的方向总是相反。

2、一天中,阳光下旗杆的影子最短的是中午,最长的是早上和傍晚。

3、不透明的物体在光照下都有影子。

4、旗杆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答:旗杆在阳光的照耀下才会有影子。

5、旗杆的影子在一天中是怎样变化的?答;旗杆的影子是这样变化的:早上影子最长,落在西方,逐步偏向西北,到了中午影子最短,落在北方,从下午到傍晚影子又逐渐变长,方向由北偏向东北,最后落在东方,影子最长。

6、一天中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发生了变化;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同一时刻,不同的物体,在阳光下影子的方向一致,大小长短不一样。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1、与一年前相比,我们身体的身高和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我们的指纹、血型、2、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如果选定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同一个物体的位置描述结果有可能不相同。

“在”字后面的事物就是参照物。

如:升旗台在校门的对面,“在”字后面是“校门”,那么“校门”就是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面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站立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根据滑轮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类。

定滑轮的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便利。

动滑轮连同支架是可以移动的,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6、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位置变化形成的。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影子指向西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物体影子指向东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正午,物体的影子指向正北方,此时影长最短,温度为一天中最高。

上午影子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升高,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温度由高降低。

7、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所有的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它适应的环境中,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是用触角进行交流的。

它们力气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喜欢吃甜食,不会游泳。

9、蝗虫、蝴蝶、蜻蜓、蟋蟀、蚊子、苍蝇都和蚂蚁的特点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就是昆虫。

蜘蛛、蜈蚣不是昆虫。

10、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学问点汇总第一单元学问点1.在宽广的大自然里,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不同的〔动物〕不仅〔身体〕有差异,〔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

2.水牛和牛背鹭是常见的动物,它们常常消灭在〔水田〕、〔沼泽地〕等处。

3.鸟有〔翼〕和〔羽毛〕,多数擅长〔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足上有〔鳞片〕。

4.绵羊、梅花鹿、猫和兔的身体外表都有〔毛〕,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属于〔哺乳动物〕。

5.有〔翼〕、能〔飞行〕是鸟的重要特征。

6.用〔鳃〕呼吸、在〔水中〕生活是鱼的重要特征。

7.依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科学家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8.蝗虫、蝴蝶的身体有头、胸、腹三局部,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这样的动物叫作昆虫。

9.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特点〕等。

10.两栖动物的皮肤裸落,一般没有〔鳞〕或〔甲〕。

它们的幼体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11.野生动物身上常有〔致病微生物〕,不能〔食用〕。

12.鲤鱼和鲨鱼一样的地方是有〔鳃〕和〔鳍〕。

13.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它们身体外表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14.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民的宠爱。

15.〔白头叶猴〕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

〔中华秋沙鸭〕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生殖。

〔扬子鳄〕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长江。

〔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的山区。

16.白鱀豚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

濒危动物白鱀豚主要以〔鱼类〕为食。

17.人类的一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如〔砍伐森林〕、〔盗猎〕、〔修建建筑物挤占野生动物栖息地〕等。

18.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在西北很多地方都曾有分布。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多样的动物1 鸟和哺乳动物1、鸟有翼和羽毛,多数善于飞行、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可以降低飞行时的阻力,有角质的喙。

足上有鳞片。

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

3、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的身体表面都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它们都用乳汁喂养后代,用肺呼吸。

4、鱼终生生活在水中。

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个部分、大部分有鱗、用鳃呼吸、用身体的摆动和鳍的协作进行运动。

2 动物的分类5、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

这样的动物叫做昆虫。

6、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一般没有鳞和甲。

它们的幼体用鳃呼吸。

适于水中生活。

成体主要用肺呼吸,适于陆上生活。

7、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它们的身体表面一般有鳞或甲,用肺呼吸。

8、动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身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胚胎发育特点等。

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椎,将动物分成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3 我国的珍稀动物9、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0、我国的珍稀动物及主要分布区域珍稀动物名称分布区域大熊猫四川、甘肃、陕西的山区中华秋沙鸭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白头叶猴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扬子鳄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中华鲟长江白鱀豚长江中下游普氏原羚西北地区11、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人类为了获取资源而疯狂猎盗;人类修建的建筑物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人类的这些活动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12、野生动物生存受威胁的等级划分为濒危、易危和稀有。

濒危,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已降到濒临灭绝的程度。

而且危险依然存在。

易危,指野生动物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稀有,指动物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量就有限。

第二单元动植物的繁殖4 动物的繁殖13、进入繁殖季节,雄孔雀会展开美丽的尾屏并起舞,开始求偶。

14、青蛙、鸡和黄牛繁殖后代时,都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幼体。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鄂教版

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鄂教版第一单元:生活和科学1.科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方法和知识体系。

2.科学的四种基本技能包括观察、比较、分类和实验。

3.观察是运用感官来获取信息的过程。

4.比较是将事物的特点进行对比,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5.分类是将事物按照某种特点进行归类。

6.实验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

7.科学家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员,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解释规律。

第二单元:天文地理1.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蓝色的球体。

8,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9.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10地球上有五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

11地球上有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2我们生活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

13地球表面有许多地理现象,如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第三单元:生物世界1.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

14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等。

15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16植物可以分为水生植物、陆地植物和空气植物等。

17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和释放氧气。

18植物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可以提供食物、氧气和美丽的环境等。

第四单元:物质与能量1.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行转换。

3.物体的重量是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

4.物体的形状是由物体的性质和外力共同决定的。

5.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产生工作的原因。

6.能量可以分为机械能、光能、声能、电能和热能等。

7.能量可以转换和传递,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第五单元: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是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

2.科学实验要进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实验计划、收集实验材料和准备实验器材等。

3,科学实验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等。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分析-人教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分析-人教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分析-人教鄂教版
本文档将对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该教材采用人教鄂教版。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分类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

- 液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流动。

- 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知识点二: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判断。

-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三: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或状态上发生的改变,如溶解、熔化等。

-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发生的改变,如燃烧、腐烂等。

知识点四:物质的存在状态
- 物质的存在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 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状态。

知识点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通过物质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离和提纯的过程。

- 常见的物质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沉淀等。

知识点六:物质的转化
- 物质的转化是指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 物质的转化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实现。

以上是对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简要分析,该教材涵盖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变化、存在状态、分离与提纯以及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与一年前相比,我们身体的身高和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我们的指纹、血型、DNA都不会发生改变,另外头部相貌变化不明显。

2、预测并不是随意想象,科学合理的预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时,需要选定另外一个物体作参照物。

如果选定的参照物不同,那么对同一个物体的位置描述结果有可能不相同。

“在”字后面的事物就是参照物。

如:升旗台在校门的对面,“在”字后面是“校门”,那么“校门”就是参照物。

4、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弄清楚方向是很重要的。

面向东方(早晨太阳升起的地方)站立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根据滑轮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类。

定滑轮的支架是固定不动的。

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使工作更加便利。

动滑轮连同支架是能够移动的,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综合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它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6、物体影子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位置变化形成的。

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物体影子指向西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物体影子指向东方,影长较长,此时温度低;正午,物体的影子指向正北方,此时影长最短,温度为一天中最高。

上午影子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升高,下午影子由短变长,温度由高降低。

7、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所有的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个它适合的环境中,不同生活习性的动物生活的环境也不同。

虽然不同的动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是用触角实行交流的。

它们力气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喜欢吃甜食,不会游泳。

9、蝗虫、蝴蝶、蜻蜓、蟋蟀、蚊子、苍蝇都和蚂蚁的特点相似,它们都属于昆虫。

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就是昆虫。

蜘蛛、蜈蚣不是昆虫。

10、空气的温度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温,常常用摄氏度(℃)表示。

11、气象站测量气温,是在百叶箱里实行的。

百叶箱一般安放在草坪上,箱内温度计的水银泡距离地面1.5米。

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背阴、离地1.5米高的地方。

12、风吹来的方向叫风向,风从什么方向吹来就叫什么风,如从北方吹来就叫北风。

如果旗帜飘向西南方,那么当时的风向是东北风。

13、风的大小用风力表示,风力有十三个等级,零级最小(无风),十二级最大。

为了准确测量风的方向和大小,气象台是用风向标和风力计来测量的。

14、空气的流动就形成了风,自然界的风是太阳使空气流动形成起来的。

龙卷风和台风是自然界中破坏性极强的风。

15、云状和云量是云的观测的重要内容。

根据外形特征,云可分成层状云、积状云和波状云。

16、把整个天空划分为十等分,估计一下天空中所有云能占几份(十分之几)就是
小学四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
几个云量。

当云量小于1时,是晴天;云量为1~3时,是少云;云量为4~7时,是多云;云量为8~10时,是阴天。

17、气象站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

降雨量以毫米(mm)为单位。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能够把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

18、测量气温、观测风向和风力、观测云等是气象工作人员观测天气的重要内容,也是气象台天气预报的有力依据。

19、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恶劣天气会影响工农业生产、交通,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我们能够通过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电话查询、上网查询等途径知道天气预报。

20、观察动物的表现和一些自然现象也能够协助我们预测天气。

如下雨前燕子低飞,蚂蚁搬家,有的地面和墙面返潮。

21、很多高科技设备的问世,提升了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如气象雷达能探测暴风、雷雨和台风;激光测云仪能测定云的高度;气象卫星能够传递云图;计算机能够分析气象数据,报告天气变化情况。

22、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

运动前,呼吸平缓、匀速,心跳正常;运动后,身体发热,呼吸急促、加快,心跳加速,汗液增多,感觉疲劳。

23、人的呼吸是一个连贯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共同配合来完成。

人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绝大部分组成。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

呼吸系统负责将含氧较多的新鲜空气送入肺中,将二氧化碳和人体不需要的气体排出体外。

24、每个人的呼吸次数与每个人的肺活量相关。

肺活量是指一个人吸足一口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10岁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呼吸次数应在25次以下。

25、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两绝大部分组成的。

通常心脏是有规律地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

在每次心跳的过程中,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脏,心脏的血液流入动脉血管。

26、心脏不停的跳动,推动血液流进血管,引起血管搏动,于是我们就感觉到了脉搏跳动。

人体的手腕部、颈部和腹股沟等处比较容易摸到脉搏。

无论是静止或运动,每个人的脉搏和心跳数是一致的。

27、人的学习、运动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大脑。

校园里的各种运动和游戏,既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又是大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法。

28、适量运动时,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兴奋,可使支配学习的思维中枢得到积极的休息,这样,再学习时,效果会更好。

29、适量运动后我们继续学习头脑感到清醒;长时间学习不运动我们会感到头昏脑胀。

我们在课间展开运动和游戏时要注意文明、健康和安全。

30、一般来说,化雪时的气温会比下雪时的气温低,这是因为化雪时,雪会吸收地表空气中大量的热。

一般来说,能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的雪比背光处的雪先融化完。

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了使积雪尽快融化,常常采用在积雪上撒盐的方法。

二、观察与实验:
1、你在校园里观察了很多小动物的家,把你观察的情况记录在表中。

动物名称“家”的地点“家”的环境和特点蜘蛛墙壁的墙角处比较高,在角落里蚂蚁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