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1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
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问题、歧义句问题、语法结构及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格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 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
第十一章为可选章, 可让学生自行阅读。
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语法和语法学一、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这一概念、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 特别是了解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一)识记:1.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历史比较语法、描写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2.我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草创、模仿时期(1898-1936,),代表作有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句本位”。
二是探索革新时期(1936一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
三是振兴、繁荣时期(1949一现在),解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①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丁声树等着《现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121—125:DDDAD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 6—10:√√√√√11—15:×√√√√ 15—20:√√××√21—25:√√√×× 26—30:√×√×√31—35:√√××× 36—40:×√×√√41—45:√×√×√ 46—5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现代汉语2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2复习⼤纲(语法语⽤部分)《现代汉语》复习⼤纲(语法、语⽤部分)⼀、总体框架: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第三章短语结构和层次分析法第四章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第五章歧义现象分析第六章复句(排除多重复句)第七章语⽤⼆、各章的重点第⼀章现代汉语语法概述⼀、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等语⾔单位的结构规则。
⼆、语法的基本特征①抽象性——语法是从⽆数具体的语法结构组合中概括、抽象出来规则。
②⽣成性——根据语法规则可以产⽣出⽆限合法的结构(包括句⼦)。
③递归性——指在语⾔单位的组合过程中,语法规则可以反复地⽆限地使⽤。
④系统性——语法是⼀个严密的系统⽹络。
⑤民族性——指⼀种语⾔的语法区别于别种语⾔语法的个性。
三、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汉语语法最根本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段来表⽰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总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①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影响。
②虚词的运⽤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
③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
④短语的结构跟句⼦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第⼆章词类和功能分析法⼀、词类的划分标准充当句⼦成分的能⼒语法功能实词与实词的组合能⼒词与词的组合能⼒实词与虚词的组合能⼒形态标志三标准形态形态变化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所具有的概括意义和类别意义●在汉语词类的划分中,语法功能是主要标准,形态和意义只能作为辅助和参考的标准。
⼆、汉语的词类体系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实词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修饰词:副词、区别词词类声⾳词:叹词、拟声词虚词关系词:介词、连词语助词:助词、语⽓词第⼀层第⼆层第三层三、需要掌握的语法要点(⼀)实词部分1、能指出具体词语的词性关键是要掌握每⼀类词的划类标准:名词:+[数量短语+ ~]动词:+[∽+宾]形容词:[很+∽]区别词:[+定]、—[很+∽]副词:[+状语]数词、量词、代词(⼈称代词、疑问代词、指⽰代词)、拟声词、叹词的辨别⽐较简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江苏]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江苏]](https://img.taocdn.com/s3/m/2dbffc572b160b4e767fcffe.png)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江苏]教材——朱德熙《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性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一门学问。
任何语法研究成果都有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也都有主观性、相对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旨在揭示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它以当代人口头使用的活生生的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又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语法学是语言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包含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的结构规律。
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
词法学研究的是词的结构和词形变化以及词类,句法学研究的是词组、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句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
3、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组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经典语法名著学习,理解、领会语法学家分析语法现象的方法、技巧,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语法的目的学习语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自己的素质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不论我们学习什么专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使用语言这一工具。
如果我们对语法规律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自如地运用本民族语言,而且可以借此工具,理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性是语法的性质之一。
它要求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语言事实中总结出有限的语言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律,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法是为了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利用它来指导、调解我们的语言实践;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用词造句,分析语言结构,纠正语言错误,把话说得比较通顺流畅,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考试大纲一、考试课程名称与考试方式:汉语言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考试方式为:闭卷二、本课程考试内容、基本要求与复习方法建议:本课程考试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词类研究,主要是从词的语法角度对汉语的千千万万个词进行分类;汉语句法分析,主要是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范畴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语义范畴对句法进行研究;汉语虚词研究,主要从虚词的用法和虚词的意义这两个方面以实例着重介绍说明虚词研究的方法;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介绍当今这两大语法研究学派的观点和研究思路即与汉语研究的关系;汉语语法应用研究,通过研究现代汉语语法,让汉语更好地为我们的交际活动、创造活动服务。
三、考试试题的基本题型和所占分数比例:考试题型为填空题占20%、名词解释占30%、简答题占30%、问答题占20%,总计100分。
四、本课程期末复习的范围或各章节复习要点:绪论:三组重要的概念重点掌握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一般掌握第一章词类研究,主要是从词的语法角度对汉语的千千万万个词进行分类。
第一节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重点掌握第二节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第三节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第四节关于词的兼类问题一般掌握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主要是从句法的角度来解释说明种种语言现象。
不考虑意义的句法分析时代已经过去,句法研究与分析发展到今天,必须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道路。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重点掌握第二节变换分析法重点掌握第三节语义特征分析法一般掌握第四节配价分析法一般掌握第五节语义指向分析一般掌握第三章范畴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语义范畴对句法进行研究,不同的语义范畴代表了不同类型的语法意义。
第一节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第二节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重点掌握第三节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重点掌握第四节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一般掌握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主要从虚词的用法和虚词的意义这两个方面以实例着重介绍说明虚词研究的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试题库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5题)1—5:BADBA 6—10:CDBDC 11—15:CADCB 16—20:CCBDA 21—25:ABCCD 26—30:CADDD 31—35:CCBDA 36—40:ABCDA 41—45:DCDDC 46—50:DBDBC 51—55:DCDCC 56—60:DBBBC 61—65:BCDCD 66—70:BBCCD 71—75:BAADC 76—80:BBCBD 81—85:ABCDC 86—90:DCBBD 91—95:DDCDD 96—100:DCCCD 101—105:AAAAA 106—110:AABCB 111—115:DAABC 116—120:DCCDD 121—125:DDDAD二.判断题(下列判断对的在括号内填入“√”,错的填入“×”;每题1分,共50题。
)1—5:√√××√6—10:√√√√√11—15:×√√√√15—20:√√××√21—25:√√√××26—30:√×√×√31—35:√√×××36—40:×√×√√41—45:√×√×√46—50:√××√√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5题)1.语法: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或者说语法就是一种语言之间相互组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指语法成分中能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
3.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不是通过词汇形式而是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的一种抽象的非具体的意义。
4.时:指动作或过程发生的时间,一般分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
5.体:是动词的一种语法范畴,表明动作行为的状态,如英语中的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等。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1. 引言1.1 汉语语法与语用的定义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学科,主要探讨词语如何组合成句子,句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汉语的构词、词类、词序等基本规则。
语用学则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利用语境和语言外的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1.2 研究语法与语用的意义研究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内在规律,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研究则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增进跨文化理解,对促进人际沟通、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3 本复习大纲的结构与目标本复习大纲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汉语语法和语用的基本概念、关系、现象分析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巩固汉语语法和语用知识,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学奠定基础。
2. 汉语语法概述2.1 词法2.1.1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数词等。
各类词在句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了解各类词的特点对于掌握汉语语法至关重要。
2.1.2 词的构成与变化汉语词的构成主要有复合、派生、重叠等方式。
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尾、词缀等方面,如动词的时态、体态、语气等变化。
2.2 句法2.2.1 简单句简单句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汉语的简单句具有灵活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
2.2.2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一定的关联词或关联手段组合而成的句子。
常见的复合句类型有并列句、主从句、递进句、选择句等。
2.3 语法范畴汉语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数量、时态、体态、语气、情态等。
这些范畴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达句子的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语法概述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类词的特点、词的构成与变化、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以及语法范畴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现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一、考试教材《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下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校教育出版社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现代汉语方言3、现代汉语的特点第二章语音第一节1.性质2.语音单位3.汉语拼音方案第二节声母的发音第三节1.韵母的发音2.押韵第四节1.调值和调类2.普通话的声调第五节1.音节的结构2.音节的拼写规则第六节1.变调2.轻声3.儿化第三章文字第二节1.汉字形体的演变2.现行汉字的形体第三节1.构造单位2.笔顺3.造字法第四节汉字的整理第五节纠正错别字第四章词汇第一节词汇单位第三节义项第四节1.语义场2.同义义场和同义词3.反义义场和反义词第六节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第七节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第五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第二节1.词类的划分2.实词3.实词的运用第三节1.虚词2.虚词的运用3.词类小结第四节1.短语及其分类2.短语的结构类3.多义短语第五节1.主语谓语2.动语宾语3.定语4.状语5.补语6.中心语7.独立语第六节1.句类2.句型3.几种动词谓语句4.句子的变换5.句子分析例解第七节.常见的句法失误第八节1.复句的类型2.多重复句第六章修辞第四—八节.辞格第十节.语体风格三、考试形式及题型1.考试形式为闭卷2.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分析比较题、改错题、简答题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江苏]教材——朱德熙《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性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一门学问。
任何语法研究成果都有其客观性和科学性,也都有主观性、相对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旨在揭示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它以当代人口头使用的活生生的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又具有共时性的特点。
语法学是语言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包含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的结构规律。
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个部分。
词法学研究的是词的结构和词形变化以及词类,句法学研究的是词组、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2、句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
3、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4、词组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经典语法名著学习,理解、领会语法学家分析语法现象的方法、技巧,提高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语法的目的学习语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自己的素质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不论我们学习什么专业,不管我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使用语言这一工具。
如果我们对语法规律有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自如地运用本民族语言,而且可以借此工具,理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性是语法的性质之一。
它要求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语言事实中总结出有限的语言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律,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法是为了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利用它来指导、调解我们的语言实践;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用词造句,分析语言结构,纠正语言错误,把话说得比较通顺流畅,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理论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也必然是盲目的自发的,即使学习了一些语言分析技巧,也是事倍功半的。
但是仅仅掌握理论还不行。
脱离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洞的,无用的。
考生自学时,应该把分析汉语的理论、方法和汉语的语言实际联系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语言结构,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分析、归纳语言规律。
(二)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综合、判断、分析和理解能力。
自考专科段开设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中的语法部分和本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相通的。
不同的是,本课程专门讲述现代汉语语法,在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讲得更深、更细,对语法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涉及较多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这些都体现了专家语法体系的特点,也是教材特点的具体体现,自学时应该深刻领会,认真把握。
另外,本科段开设的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门讲授人类语言分析、语言规律的课程,学好语言学概论,对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这门课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自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语法现象,归纳出语法规律。
(二)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第一章语法单位一、考核知识点(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二)确定词的方法(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二、考核要求(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一、考核知识点(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二、考核要求(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一、考核知识点(一)划分词类的根据(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三)词的兼类问题(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五)体词和谓词二、考核要求(一)划分词类的根据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体词一、考核知识点(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二)处所词的类别(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六)量词的类别(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二、考核要求(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2、领会:(1)名词的语法特点;(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二)处所词的类别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复杂的系位构造;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用:(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六)量词的类别1、识记:(1)量词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谓词一、考核知识点(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五)名形词(六)谓词的体词化二、考核要求(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二)动词的分类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五)名形词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六)谓词的体词化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代词一、考核知识点(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二、考核要求(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主谓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二)主语的类型(三)谓语的类型二、考核要求(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1、领会:(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会:(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
(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