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产权制度改革研究资料共47页文档
中 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改革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改革《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参与者,知识产权制度的现代化改革对于推动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
在过去,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也有待加强。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创新的重视,中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在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新的法律法规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同时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
例如,在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领域,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明确了权利的范围和保护标准,提高了侵权赔偿的额度,增强了法律的威慑力。
在知识产权执法方面,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加强了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水平。
同时,通过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执法机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不仅如此,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执法的效率和精准度,让侵权者无处遁形。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也在不断强化。
各级法院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庭,提高了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质量和效率。
通过一系列的典型案例,向社会传递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强烈信号,树立了司法权威。
同时,不断推进知识产权司法体制改革,完善诉讼制度,为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公正的司法救济途径。
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在稳步推进。
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实现了对知识产权的集中统一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加强了知识产权的规划、引导和服务,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的有机结合。
在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产权制度改革汇报

产权制度改革汇报产权制度汇报产权制度是国家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制度。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产权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推动产权制度,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效能,中国政府一直在进行产权制度。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产权制度的现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产权制度的现状1.产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的产权制度主要包括对国有产权、私有产权和集体所有制产权的。
国有产权是中国开放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措施。
私有产权主要包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护私营经济发展权益、培育和保护市场主体等方面。
集体所有制主要包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城市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等方面。
2.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随着产权制度的不断深化,中国的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先后颁布了《物权法》、《担保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保护产权的权益和合法权益。
同时,中国还成立了产权交易中心、仲裁机构等,便利了产权交易和产权争议解决。
3.产权制度的实施成效产权制度的实施成效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健全等方面。
与此同时,产权制度也在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产权制度的进展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中国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国有企业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实现了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也有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保值增值。
2.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产权制度的推动下不断完善。
中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市场主体的培育和保护,为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强了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中国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中国实施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农民提供了产权保障,增强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意识和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产权改革管理制度

产权改革管理制度一、产权改革的背景、意义和现状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某种资产享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权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是资源分配的基本依据,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缺陷,我国的产权制度长期以来存在许多问题,如产权不清晰、产权保护不力、产权权利不能有效行使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进行了产权改革,主要包括土地、房地产、国有企业、农村经济等领域。
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措施,不断完善产权制度,保障产权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和行使。
目前,我国的产权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产权转让机制不够完善、产权纠纷处理不够及时、产权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等。
二、产权改革管理制度的组成和功能产权改革管理制度是指对产权制度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规范和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机构等各种要素。
其主要组成和功能如下:1. 法律法规产权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产权归属、产权转让、产权保护等各种权利和义务,具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
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保障产权权利得到有效保护和行使。
2. 政策政府的政策也是产权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产权激励政策、产权保护政策、产权转让政策等措施,引导和规范产权的行为,确保产权的有效管理和利用。
3. 制度除了法律法规和政策外,制度也是产权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制度包括产权登记制度、产权交易制度、产权评估制度等,通过规范的制度,可以促进产权的有效流转和使用。
4. 机构产权改革管理制度需要相应的机构支持。
包括产权管理部门、产权服务机构、产权纠纷处理机构等各种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可以健全的产权管理制度。
5.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产权改革管理制度的重要支持,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产权行为的监管和管理。
产权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研究

产权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研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权制度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产权制度的完善和优化,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究产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及其政策调整,分析产权制度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宏观层面上的影响1. 提高市场化程度产权制度改革对于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在于提高市场化程度。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有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从而可以更加明确地参与市场竞争。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并不明确,而不清楚的财产所有权难以有效地调节市场价格和利润,更难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并推动经济增长。
2.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产权制度改革之前,许多资源是由国有企业管理的,但这种垄断系统并非高效的,缺乏激励和竞争机制。
而引进产权制度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市场竞争,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 促进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也具有很好的意义。
通过转换产权,国有企业可以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中,并逐步改变过去单一的经营思路。
而通过股权的转让和债务重组,一些不良资产也可以得到有效化解,为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支持。
4. 促进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在促进流动性和金融市场发展方面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股权转让和流动性改善的过程中,股权融资成为了重要手段,资本市场随之发展。
同时,产权制度改革能够加强股权投资者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促进安全和透明度,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微观层面上的影响1. 促进技术创新由于私营企业投资的意愿和创新能力比国有企业要强,产权制度改革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
通过缩小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差距,产权制度改革也能让私营企业和创新者得到更好的市场回报,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2. 改善收入分配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财产和收入分配都受到了政府的控制,而这种分配方式并不合理。
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一、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起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从最开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到现在的国有企业改革和房地产领域的改革,都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不良资产高企,效益低下;在房地产领域,产权不清晰、土地财政化严重,违法建设问题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来解决。
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体系,以保护各种产权的合法权益为核心,使各种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平、公正、法治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产权保护和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全面的产权权责清晰的制度体系。
同时,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房地产风险。
三、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 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要坚持国有资产的宪法地位和宪法保护,加强国有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监管和评价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2.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要建立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流转制度,实现农民的土地产权保护,解决农民搬迁和就业问题,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
3. 房地产产权制度改革在房地产产权制度改革中,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和产权交易制度,实现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保护购房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房地产风险。
四、产权制度改革的保障措施产权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和产权交易制度,确保产权权益受到有效的保护。
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产权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于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目标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背景中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改革。
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土地使用权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家庭所有。
此举为后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
然而,中国的城市产权制度改革相对滞后。
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土地由国家所有,一切收益归国家占有。
这种产权制度严重约束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动力,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二、目标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鼓励创新和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具体来说,目标如下:1. 建立产权保护制度:保护私人财产权益,提升投资者信心。
这对于引入国内外资本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 调整国有经济的产权关系: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在城市地段,建立土地市场,使土地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流转和利用。
三、措施为了实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立法保护产权: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明确产权的定义、范围和保护措施,为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2.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国有企业的效能和竞争力。
3. 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在农村地区,加强土地承包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
在城市地段,完善土地市场,便利土地的流转和利用。
4.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的保护至关重要。
中国加大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5. 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竞争,推动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以市场供需关系为基础决定资源配置,提高效率。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章节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国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SOE)产权制度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SOE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支点。
改革SOE的产权制度,是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文将着重研究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并探讨其实施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章节二: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概述国有企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企业类型,其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即实行了对企业的集中统一经营模式。
但随着19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开展,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逐渐显露出其弊端,其股权相对集中、所有权不清、治理结构僵化等问题不断浮现。
因此,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议题。
章节三: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1. 产权制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产权制度是企业经营的法律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股权分散化有利于调整公司治理、限制内部控制、激发股权持有人的监管效力和处置权利。
同时,股权的稳健、透明和受到法律保护也是股权分散化的关键。
2. 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需要分级进行,改革的效果依赖于“产权体制,股权激励,大股东治理,复成代理”的整体提升。
章节四: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和成效1. 国有企业管理权下放中央政府逐渐下放了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权,由企业股东(包括企业管理层)自行管理公司,并提出了对国有企业股权集中的要求,以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分散化的过程。
2. 国有企业上市绩效分析如今,多数中国国有企业开始走向市场化,迈向资本市场,其中有些企业也通过上市改变了企业的所有制。
对这些企业股权结构的分析表明,这种制度改革已产生新的经济价值。
3. 国有企业改革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国有企业也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更好地适应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推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必要的,它将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产权改革调研报告

产权改革调研报告产权改革调研报告一、引言产权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石,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产权改革,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产权保护等手段,力求建立起健全的产权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产权改革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本报告即基于该调研结果。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人参与,涉及到企业家、专业人士等不同群体和领域。
三、调研结果1. 对产权改革的认识在调研中,我们首先向受访者了解对产权改革的认识。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市场竞争加剧和创新激励增强等。
2. 产权制度建设在产权制度建设方面,受访者普遍认为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法律体系建设方面,需要继续完善产权法律法规,明确产权界定和保护范围;在行政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产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在产权交易市场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提高交易效率和竞争性。
3. 产权保护产权保护是产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对产权保护依然存在一定的担忧。
他们普遍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加大对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以提高产权保护的效果。
4. 产权改革成效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产权改革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们认为产权改革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企业竞争意识和创新活力的增强,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竞争和激发创新活力。
2. 产权制度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加强法律体系建设、行政管理和产权交易市场发展。
3. 产权保护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法律意识、加大打击力度和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
4. 产权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探讨

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探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的规定和保护的制度。
这个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经过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效益、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首先,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权责不清。
在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制度下,往往出现了各种权力不匹配、责权不清的情况。
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或者控股股东占有经营权,但其实并不拥有实际的所有权,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难以得到落地和执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权力和责任的主体,确保国有企业的权责清晰。
其次,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监管不够严格。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控股股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导致了他们的行为不规范,甚至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问题的发生。
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行为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套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控股股东能够依法依规行事,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此外,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转让和交易机制还不够完善。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和交易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和管制,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性较差,无法有效实现市场化运作。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可以考虑进一步放宽对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和交易的限制,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来。
最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一个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
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经常受到侵害,造成了国有资产的财产权益受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的保护,建立一个严格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维护国有企业的产权安全。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产权纠纷的解决机制的建设,提高产权纠纷的解决效率,确保产权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制度创新研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制度创新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权制度创新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重中之重,是保障市场经济稳定发展和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条件。
产权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种权利人对财产享有的权利与义务的有组织的一种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实际操作。
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权制度的现状我国的产权制度是在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目前,我国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权利,其中资产所有权是最重要的基础权利,产权的确权和保护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下,物权包括房地产权、土地使用权、抵押权等权利,债权则包括借款、信用、担保等权利,知识产权则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权利。
但在实际运行中,我国的产权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土地产权方面,由于我国的土地制度和政策不充分,土地私有化程度还不够高,导致土地权利的归属和流转不够顺畅。
此外,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创新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
二、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产权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形成和完善各种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更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
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市场化改革,企业人员持股、股份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企业对外部股权、股份、经营权等进行放权,进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表明了产权制度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直接联系。
广义产权制度创新需要直接面对市场经济制度下的整体市场环境。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由于产权不清、权利争夺等问题极易发生,这也是需要当前的市场经济对广义产权的创新和解决的主要原因。
诸如:土地等非常明显的商品性质较弱的产权是否需要归人,是否需要产权保护等,等等问题均需要相关答案。
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提纲

产权制度改革调研提纲一、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政策框架方面1、我省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如何定位?2、我省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应如何确定?3、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村的范围应如何确定?4、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村应具备哪些条件?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村的资产是按净资产总额还是按人均净资产来设定条件?5、将参加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集体净资产总额设定为500万元是否可行?人均净资产设定在什么水平为宜?6、“城中村”、“郊区村”和“纯农村”是否实行统一的改革政策?7、国家对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村在税收和社会保障方面应给予哪些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或资金支持?8、我省产权制度改革的时间和步骤应如何安排?9、如何建立适应我省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的工作机制?10、产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机构应如何设置?如果设置领导小组,应吸纳哪些部门参加?二、产权制度改革具体问题方面(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问题1、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如何认定?特别是对参军、上学和服刑人员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如何认定?2、对出国定居人员或其他原因离队人员及空挂户家庭成员等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如何认定?3、因国家用地动迁农转非人员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否纳入改革?4、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属应实行怎样的改革政策?5、对在村办企业工作的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实行怎样的改革政策?6、村级领导已经转为公务员但仍在村里工作,对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应如何确定?(二)清产核资和资产量化问题1、如何合理界定集体资产的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属性?2、按照资产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以及资源性质,那些资产应参加产权制度改革并进行量化折股?那些资产不宜参加产权制度改革,或应参加产权制度改革但不宜进行量化折股?3、那种类型的村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应对土地等经营性资产进行价值评估?4、对产权不清或有争议的资产是否纳入改革范围?5、参加产权制度改革的村,是否应由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工作应该由哪级进行组织?6、资源性资产应如何进行核实登记?(三)老股金问题1、合作化时期入社的老股金应如何认定?特别是对原始凭证丢失的老股金应如何认定?2、合作化时期入社的老股金在改革时应如何计算?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怎样将老股金折股?3、离队和自然减员人员的老股金在改革中如何处理?4、老股金的利息应如何计算?按照多少倍退还?(四)农龄(劳龄)问题1、设置农龄股还是设置劳龄股,还是两者同时设置?如果同时设置应如何区分?应分别实行怎样的改革政策?2、农龄(劳龄)的时间应如何科学确定和计算?特别是对参军、上学和服刑人员以及转为国家工作人员的农龄(劳龄)应如何计算?3、离队及自然减员人员的农龄(劳龄)时间应如何确定和计算?4、对老股金持有者的农龄(劳龄)实行一次性买断政策是否可行?5、对农龄(劳龄)认定有争议的,应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还是由哪个权威部门进行认定?(五)股权问题1、设置哪些股较为科学?是否设置贡献股、奖励股、惩罚股和机动股等?2、所设各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多少较为科学?3、如果设置集体股,集体股是否应实行上限控制?4、股份量化中股权分配对象应如何确认?5、是否设置现金股?如果设置现金股,哪些资产不宜进行现金量化?(六)改革后有关问题1、对改革后的村应如何管理?村党支部、村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应如何定位?2、改革后,股东具有那些权利和义务?3、改革后,股权是否可以转让?股权应如何进行转让?哪些股可以继承?哪些股不能继承?4、改革后,村集体的存量土地被征占时,对其补偿费用应如何进行分配?5、改革后,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七)其他问题1、参加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改革实施方案应该由谁负责审批?2、股东证书是否应该全省统一格式?应由谁印制?股东证书的工本费由谁来承担?3、从确保改革成功的角度出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否应由省政府进行统一组织推进?4、由省政府出台有关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关配套文件是否有必要?5、是否应由省人大出台地方性法规对改革后股份合作企业的法人地位以及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的责权利加以明确?各地如果认为还有其他涉及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内容需要调研,而上述调研提纲中没有提及,可另外列题进行补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权经济学理论和产权制度研究

科斯首次把交易成本嵌入了他的企业理论 并使其处于中心地位。科斯在《企业的性质》 论文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活动在企 业内部展开而其他活动在市场上展开?他的回 答很简单:当存在交易成本时,在企业内部从 事某些活动比较便宜。这就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和合理的经济基础。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
广东经济 / June 2021 07
FEATURE 特稿
一文中,提出类似的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产权 比其他产权得到更加明确的界定和限制?他的 回答同样很简单:因为让政府来限制权利常常 比较便宜。确实,这就是政府卷入经济活动, 不仅仅是界定产权还包括限制和分配这些权利 的一个理由。科斯明确地指出了其中的联系: “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我指出当不存在 交易成本时,企业的存在就失去了经济基础。 在《社会成本》一文中,我表明当不存在交易 成本时,法律为何物(即可交易权利的初始界 定如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③
产权改革试析论文

产权改革试析论文一、产权政府所有:中国制度现代化正常演进的主要障碍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成就不仅纵向比较巨大,而且横向比较令人羡慕。
但是,同样是这二十年,中国社会却并发出如此之多的问题,有些问题简直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程度。
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与问题尖锐并存的现实,尽管人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有说服力的分析,[4]但本文认为,其直接原因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没有同步生成并发挥相应的作用,核心障碍则是产权的政府所有--政府所有产权通过障碍中国现代制度的正当建构和演进,导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问题丛生。
之一:政治现代政治学的一个常识是,市场力量即是民主力量,现代民主政治缘于市场经济力量的支撑。
研究政治发展的著名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民主的前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前景”,[5]他明确阐释了市场经济的民主意义。
在由市场力量构成的民主力量中,主导力量是所有者力量,所有者力量强大民主力量即强大,反之即弱小。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摩尔指出”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
[6]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中许多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发现,当经济市场化发展到今天中国这样的水平时,许多国家不是已经民主化就是由市场力量转换或支撑的民主力量已经非常强大。
但是,在中国,到目前为止似乎还发现不了民主力量的存在。
[7]原因何在?中国的市场主体中所有者群体总体上不合格,中国的市场力量难以成为现代民主力量。
首先,中国以产权政府所有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场经济,二十年来虽然一直快速发展,但并没有同步形成具有民主性质的市场力量,因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所有者大多由党政官员直接充任,或是由与政府建立了直接和紧密政治、经济联系的经营管理者们担任--他们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他们的整个经营活动要面向市场,更要面向政府,是政府而不是市场绝对地支配着他们的命运。
政府通过产权控制了企业及其决策者,企业当然成为主要听命于政府的经济力量,而不是真正独立于政府的市场力量。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产权制度改革课题组经济生活的最深刻变化莫过于产权制度的改革。
历时10年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唤起了经济主体明确的产权意识和对产权制度改革的强烈要求,创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实践更是从深层催促着对现实产权制度作突破性变革。
但这一改革迄今进展甚微。
人们往往把更大的希望寄托于在产品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产权框架中培育出活生生的商品经济。
然而,我国改革的现实乃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都表明,无视产权同商品经济的根本联系,绕开产权而进行企业或市场改革,都不免捉襟见肘。
尊重商品经济所固有的产权及产权运动机理才是构造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最基本前提。
因此,突出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地位,或许正是巩固前期改革成果,促进改革深化,从根本上完成新旧体制转换的路径。
一、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包含着特定的产权机理。
它们包括:(1)不同主体间有明确的产权边界;(2)各主体能够充分自主地支配由其经营的资产;(3)各主体具有承担财产责任的独立资产。
这些机理归结于一点:产权主体必须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最基本单位即单个商品生产者或单个市场交换主体直接同一。
这不仅是因为唯有产品分属不同的所有者,才可能有商品交换,也才可能有全社会意义上的商品经济,而且还因为商品经济是以单个主体的产权欲望和产权约束为根本依托的,商品经济中所形成的全部机制都必须建立在单个主体具有独立的财产品性(即具有独立的产权)之上。
商品经济独特的产权机理决定了我国以统一国家所有权为主体的产权制度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经济体制改革愈是深化,既有产权制度的局限性就愈是明显。
然而,产权制度改革较之其他领域的改革更有诸多难点。
客观地分析这些难点有助于我们冷静而审慎地对待产权制度改革,并恰当地选择这一改革的具体方式。
难点之一,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给产权制度改革设定了较大的观念障碍。
长期以来,以国有制为核心的我国所有制结构与其说是一种经济制度,莫若说是一种政治现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制度及其改革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产权制度及其改革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中,产权制度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产权制度的作用、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历程以及未来改革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各类资源配置和优化配置,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影响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交易的进行以及经济主体的行为。
产权制度决定了资源和收益的归属,对市场经济的公平性、竞争性和稳定性起到关键性的影响。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发挥着多重作用。
首先,它是市场经济自由交易的前提和保障,确保经济主体在市场交易中享有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产权制度还通过明确权责,促进资源的配置和再分配,调动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良好的产权制度也可以为市场和经济体系的稳定提供坚实的基础,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公正和效率。
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中国不断推动以完善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从集体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产权制度转变,从国家主导向市场主导的体制转变。
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国有企业改革、产权保护等方面。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为农民赋予了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经济。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中推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和创新能力。
另外,为了保护产权,中国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了法律法规,提高了产权保护的力度。
然而,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产权保护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法治意识,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其次,我国股权分散程度高,股东权益保护不足,需要探索有效的治理模式,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改革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改革研究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蓬勃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研究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将从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挑战以及相关的制度研究展开阐述。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1.经济作用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独特的资产形式,对于刺激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经济回报的动力,激励创新者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
同时,知识产权还对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吸引和保留科技人才和资本。
2.社会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还能够促进社会团结、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激励创新和保护独立的文化创作,知识产权帮助我们分享和传播知识,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也为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提供了基础,鼓励企业进行持续创新和改进。
二、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1.国际风险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加剧,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风险。
例如,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日益猖獗,跨国公司和个人通过侵权活动获取不当利益。
这给创新者和知识产权所有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到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持续发展。
2.法律和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和标准的合理性、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昂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实施。
此外,一些国家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也存在滞后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制度的必要性和方向1.加强国际合作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加大打击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
此外,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
2.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各国应通过法律和制度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框架。
首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提高侵权行为的成本和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