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实施方案
地方课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地方课是指在地方特色和地方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组织开展的具有地方特色、地方优势和地方需求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实施,可以促进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促进学校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4. 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
1. 地方历史与文化课程,通过学习本地区的历史、名人、传统文化等内容,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热爱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 地方科技与创新课程,结合本地区的科技资源和特色产业,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地方生态与环保课程,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和生态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地方传统手工艺课程,通过学习本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传承和发展地方传统文化。
四、课程实施。
1. 整合资源,学校可以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等,组织开展地方课程的实施活动。
2. 核心课程,确定地方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3.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践活动、作品展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
4. 社会参与,鼓励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开展地方课程实施活动,促进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互动。
五、课程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品展示、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2. 教师评价,通过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教学反思等,评价教师对地方课程的教学水平和实施效果。
3. 社会评价,通过社会的评价和反馈,评价地方课程对地方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河南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河南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
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是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地方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
3.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课程内容。
1.优化课程结构,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上,加强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2.开设跨学科课程,促进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通过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
1.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2.鼓励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项目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作品展示、实践成果等方面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
2.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地方课计划(优秀范文5篇)
地方课计划(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地方课计划2008~2009学年度地方课教学计划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人才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
二、安全教育内容安排: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路对的管理。
2、防溺水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溺水者的救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防触电的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讲座,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触电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4、防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请医生来校进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5、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的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6、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1、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使学生了解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2、二月二龙抬头节的来历:使学生了解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传说。
3、植树节的来历教育。
4、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学生了解五一劳动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5、元宵节的起源、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使学生了解元宵节的传说。
6、学习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清明节的习俗有: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等。
7、了解腊月最重大的节日,腊八节的习俗和由来。
四、实施措施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023年地方课实施方案
2023年地方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地方课是指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决定的学科课程。
地方课的实施旨在贯彻国家教育政策,促进地方特色教育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23年将继续推进地方课的实施,为地方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目标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2. 弘扬地方文化:利用地方课程,传承和发扬本地优秀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地方课程,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三、实施重点1. 广泛征集意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广泛征集意见,了解社会各界对地方课程的期望和需求,确保地方课程的设计符合实际情况和本地特色。
2. 制定地方课程标准: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地方课程的标准和要求,明确各个学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
3. 加强教师培训:各地要注重提高教师的地方课程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确保教师能够适应地方课程的教学需求。
4. 完善教材建设:各地要加强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推动地方课程教材的质量提升和更新换代。
5. 组织实施与评估:各地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组织地方课程的实施和教学,同时加强对地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监控。
四、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对本地教育发展和地方特色进行研究和调研,为地方课程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
2. 课程设计: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制定地方课程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将地方文化和传统融入到课程中。
3. 教师培训:各地要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地方课程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
4. 教材编写:各地要组织教材编写工作,编写符合地方课程标准和要求的教材。
地方课程整体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整体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地方课程是指在国家课程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实施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地方课程整体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地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
本地方课程整体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方针,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步骤。
1. 审视现状,对本地区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等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制定方案,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地方课程整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
3. 资源整合,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4. 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课程开发和教学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实施地方课程。
5. 实施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地方课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关键措施。
1. 强化课程开发,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地方课程的开发工作,注重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和针对性,确保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
2.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强化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局限于知识的获取,更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品德素养。
4. 加强社会支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形成社会共识,共同推动地方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五、保障措施。
1. 资金保障,加大对地方课程实施的经费投入,确保课程开发、教学设备更新等方面的资金保障。
2. 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政策,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3. 人才保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确保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支持地方课程的实施。
地方课实施方案(二篇)
地方课实施方案一、地方课程的实施目标总体目标。
以___“三个面向”和___“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区统一规划框架下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基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具体目标。
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与区域发展相关的历史和社会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___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地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国际理解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地方课程的实施原则1、整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时代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整体设置地方课程。
2、发展性原则。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结构和专题内容。
3、实践性原则。
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
尊重地方课程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中的特殊地位,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既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
2024年地方课实施方案
2024年地方课实施方案____年地方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____年地方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引入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实施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 结合地方特色:根据地方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求,设计与地方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对地方的了解和认同。
3. 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确保地方课的实施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实施内容1. 引入地方文化课程:根据地方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等特点,设计和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课程。
例如,开设地方历史和地理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开设地方民俗和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地方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统,增强对地方的认同感。
2. 引入地方经济课程: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设计和开设与地方经济相关的课程。
例如,开设地方产业发展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点;开设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 引入地方社会课程:根据地方的社会问题和需求,设计和开设与地方社会发展相关的课程。
例如,开设环境保护课程,让学生了解地方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开设社会公益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实施方式1. 课程设置:在学校正式课程中设置地方课程,作为学生必修科目。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地方课程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
中学地方课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实施方案一、前言。
中学地方课是指依据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设置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和特定功能的课程。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地方课的实施对于促进地方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学地方课的实施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以期为中学地方课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中学地方课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地方责任感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地方文化传承为基础,以推动地方教育发展为动力,以完善地方课程体系为保障,以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全面推进中学地方课实施工作。
三、中学地方课实施的基本原则。
1. 顶层设计原则,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需求,统筹规划中学地方课程设置。
2.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
3. 素质教育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与学相结合原则,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倡学生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教研相结合原则,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推动中学地方课程的不断优化和更新。
四、中学地方课实施的主要内容。
1. 课程设置,根据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中学地方课程,包括地方历史、地理、民俗、方言等内容。
2. 教材编写,编写符合地方特色和学生实际的中学地方课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教师培训,组织中学地方课程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地方课程的实施能力。
5. 学校建设,在学校建设方面,要注重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中学地方课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五、中学地方课实施的保障措施。
1. 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学地方课程实施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中学地方课程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是指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
和实施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的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设置:制定小学阶段各学科的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
等基础学科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学科。
根据地方教育发展的需要,可以增加
一些特色学科或专题课程。
2. 教学目标:明确小学阶段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等方
面的培养目标,以及具体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方法。
3. 教材选择:选择适合小学阶段的教材,包括教科书、辅助教材和教学资源等。
根据
地方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国家统编教材或地方编写的教材。
4. 教学方法:确定适合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实践性教学等。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5. 考核评价:制定小学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包括日常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注
重对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评价,包括学业水平、品德素养、实践能力等。
6. 师资培养:加强小学教师的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7. 家校合作:促进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加强家校共育。
8. 资源保障:为小学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教室设施、教
具材料、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等。
以上是小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地方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和安排。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通用5篇)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地方课程实施的方案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
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1、制订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023年地方课实施方案
2023年地方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各地纷纷推行地方课的实施。
本方案旨在制定2023年地方课实施方案,为地方教育部门提供指导。
二、目标和原则1.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原则: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实践。
三、实施内容1.选课机制(1)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地方课程。
学校提供丰富多样的选课项目,包括艺术、体育、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学校制定计划: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制定地方课程的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2.教学方法(1)项目化教学:地方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地方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实践实习:地方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实习,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考核评价(1)综合评价:地方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平时表现、项目成果、实践报告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2)量化评价:地方课程采用量化评价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项目成果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实施步骤1.课程设置(1)调研需求:学校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确定地方课程的设置方向。
(2)制定课程大纲:学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地方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3)完善教材资源:学校完善地方课程的教材和教学资源,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教师培训(1)理论培训:学校组织地方课程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
(2)实践培训:学校组织地方课程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技巧。
3.学生选课(1)课程介绍:学校组织地方课程的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地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精选3篇)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精选3篇)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篇1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2. 整合性原则。
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
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
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
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篇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
开创学校办学特色。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优秀3篇)
学校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优秀3篇)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开设目的: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状况,进行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的知识、国学启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传统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专题,并不限体裁、表现形式。
每周围绕一个专题来进行教学,大力鼓励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对课堂学习进行补充,进一步探讨交流;甚至能够是具体状况开展延伸活动。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须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引导学生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透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透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4、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懂得珍爱生命,重视安全,【】拒绝吸引,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工艺,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了解齐鲁文化遗产,了解山水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教学措施: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贴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6、结合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安全交通、饮食安全、用电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
教学进度:一周防盗有妙招第二周名人长廊第三周留意煤气中毒第四周名人长廊第五周对家庭暴力说不第六周名人长廊第七周远离校园突发安全事故第八周三孔第九周健康上网快乐多第十周长江第十一周酷热天气的防护第十二周谜语第十三周地震时如何逃生第十四周谚语第十五周防止异物进器官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二一、开设目的: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2024年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2024年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____年小学地方基础课程实施方案一、引言地方基础课程旨在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本方案旨在对____年小学地方基础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进行规划和指导。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
3.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美德等。
三、课程设置1. 语文本科目通过阅读、写作、口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数学本科目通过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和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变化与关系、数据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英语本科目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词汇、句法、听力和口语训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科学本科目通过观察实验、探究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 体育本科目通过体育活动和运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包括体育锻炼、运动技能、体育游戏和体育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6. 美术本科目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包括绘画、造型、色彩、手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7. 音乐本科目通过听音乐、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知识、音乐鉴赏、音乐表演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8. 社会实践本科目通过参观社会机构、采访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能力。
中学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由学校自行设计、组织实施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1. 总体目标。
中学地方课程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地方特色和学生需求,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 实施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科学设计地方课程,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地方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3)因时促进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地方课程内容和形式,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3. 实施内容。
(1)地方文化课程,包括地方历史、地方风土人情、地方民俗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促进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2)地方实践课程,包括地方调查、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地方社会和科技的了解和参与。
(3)地方体验课程,包括地方美食、地方手工艺、地方传统节日等内容,通过体验活动,促进学生对地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4. 实施方法。
(1)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践、体验、游学等,促进地方课程的多角度和全方位展现。
(2)跨学科融合教学,将地方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促进知识的互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社会资源整合教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5. 实施保障。
(1)领导支持保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三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三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第一篇:小学课程实施方案随着教育局新一轮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各学校在实施变革课堂上都在为寻找一条符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而各出奇招、各显神通。
我校不断尝试变更教学方法与策略,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静为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办学宗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
一、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近年来,我校以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引领,不断在全校开展研究与实践。
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寻找教育教学理论与农村小学自主学习培养的最佳契合点,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小学自主学习教学理论,从而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二、具体实施总概括起来:一个转变,两个变革,三大原则(一)教学观念的转变1、开展课改总动员通过观看生本课例,大量购买变革课堂的有关书籍,让全体老师形成一种课改势在必行的氛围,意识到是时候要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了。
2、做教师思想工作思想引领行动。
要想真正变革课堂,首先就要转变领导及教师的思想观念。
我校通过多次组织教师开会,分析当前学生不学、厌学等因素,统一达成共识:除了改革,我们别无选择!3、通过学习改变认识、提升教学水平(1)专家指引,开拓视野我校邀请一些骨干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有效地调动了老师们课改的积极性。
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一、背景。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由学校自主设计和实施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确定地方课程的发展方向,明确实施目标和任务;2. 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3. 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课程定位。
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地方课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确定地方课程的学科设置和课程框架,明确课程目标和内容。
2. 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地方课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地方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明确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3. 教师培训和支持。
开展教师培训和支持工作,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
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活动,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实施课程评估。
建立健全的课程评估机制,对地方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地方课程,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领导和组织。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地方课程的实施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地方课程的顺利实施。
2. 加强宣传和推广。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地方课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师生和家长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支持。
3. 加强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
五、总结。
地方课程的实施,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要根据地方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资源整合,确保地方课程的顺利实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课程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地方课程是指基于地方特色和需求而制定的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方课程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实施地方课程课程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地方教育的持续发展。
2. 原则,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贯彻全面发展、突出特色。
三、课程设置。
1. 核心课程。
地方课程的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文化课等,其中语文和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外语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化课则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重要课程。
2.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地方课程的特色,可以根据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等特点设置,比如地方方言、地方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体育课程等。
选修课程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
1. 注重实践。
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增强对地方课程的兴趣和理解。
2. 多元化教学。
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采用讨论、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资源共享。
地方课程的教学方法要倡导教学资源共享,通过校际合作、社区资源整合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师队伍建设。
1. 专业化培训。
地方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地方文化知识和教学经验,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地方课程教学水平。
2. 团队合作。
地方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要建立良好的教师团队,共同研究、设计和实施地方课程,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评价和改进。
1. 多元化评价。
地方课程的评价要多元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持续改进。
地方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不断提高地方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二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
《编写童话》课堂实录
李庄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中旬刊)》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一、描述图意师:大家喜不喜欢上作文课?生齐答:喜欢。
师:有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吗?生:我不喜欢。
师:为什么不喜欢?生:有点难写。
师:实话实说,不错。
不过,老师向你保证,今天的作文一定不难写。
(板书:编写童话)【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李庄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阅读童话编写童话
2.插上想象的翅膀漫游童话的世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编写童话故事的经验和感受
3.写好人物对话,凸显童话人物形象——习作"编写童话"教学反思
4.写好人物对话,凸显童话人物形象——习作“编写童话”教学反思
5.童话编写逐层引导措施——以《我来编童话》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全面落实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精神,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辽教发[2002]123号),按照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结合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状况与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地方课程的实施目标
总体目标: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地方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全区统一规划框架下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地方课程新体系。
基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
具体目标: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与区域发展相关的历史和社会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地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增强国际理解和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地方课程的实施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认知规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时代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整体设置地方课程。
2、发展性原则: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更新课程结构和专题内容。
3、实践性原则:地方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要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探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独立性原则:尊重地方课程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中的特殊地位,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既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也不能用地方课程代替学校课程。
5、地方性原则:课程门类的设置突出我省我市的地方特色,课程内容注重与地区社会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相关联。
6、综合性原则:改变各类专题教育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简单重复和缺乏整合的现象,加强两大领域和各个专题之间的相互渗透,
三、地方课程的内容与科目
地方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生命教育(人对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和环境教育(人对自然、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两大领域。
依据省教育厅《辽宁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中确定的内容,结合我市、区社会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我校地方课程的内容与科目主要包括:
安全教育(含交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地震灾害教育、防雷击灾害教育等)、公共卫生教育(含食品卫生、常见病预防、青春期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性教育等)、国防教育、人口教育等。
地区自然与地理、地区历史与人物、地区工业、农业与经济、地区体育与艺术、民族常识、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科技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
四、地方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地方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管理政策,结合本地实际,自主开发并实施的课程。
其主要特点是区域性、本土化。
地方课程是独立设置的必修课。
地方课程要依照教育部下发的各项专题教育指导纲要(指南)等规定要求,参照相关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各个科目《课程标准》,按照课程建设的规定要求和程序组织开发教学用书。
五、课时安排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课时为1565节,占总课时的16.4%,其中地方课程课时为490节,占总课时的5.15%。
地方课程的课时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既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使用。
根据我校的实际,在国防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可安排在国防、学农实践基地里集中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可利用期末学生考试后放假前期间集中进行;另外要结合安全日(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周一)、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国际反毒品日(6月26日)、世界爱牙日(9月2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消防宣传日(11月9日)、法制宣传日(12月4日)等宣传活动,集中进行地方课程中的相关专题教育。
六、实施办法
地方课程的实施要鼓励学生采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向生活和社会学习,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施形式。
地方课程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报告、录音和录像、课堂讲授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辩论等探究和体验活动,提高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程评价
学校评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并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到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侧重于教师在地方课程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学生评价:应该注重其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强化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达成水平的考核,可以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方式。
八、课程管理
教材管理:地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经辽宁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并列入《省编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中的教材。
教学管理:由校级领导及教导处负责对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导和管理工作。
地方课程的任课教师由学校根据本校教师队伍的情况妥善解决。
大连市第三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