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简要描述歌手大赛的规则;2.学习并运用加减法法则;3.增强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4.学会如何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以求解问题;5.提高学生口算速度和精度。

二、教学重点1.加减法法则的运用;2.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3.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法则来处理加减混合运算;2.如何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四、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教师先询问学生是否还记得加减法法则,然后通过几个例子来帮助复习和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新知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手大赛的规则,使学生了解比赛的背景和过程,并呈现以下问题:张强参加歌手大赛。

第一轮比赛中他唱了7首歌,得到了64分,平均每首歌得分多少呢?提醒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将其转化为一个数学表达式。

3. 操作演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加减法法则来解决问题,并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问题示例:晚会上有10间麻将房间,每间只能容纳8个人,如果已经有73人入住,那么至少还需要多少个人才能使每间房满员?4. 拓展延伸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更复杂且需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所学内容。

问题示例:队长拿队旗跑了30米,又跑了100米,然后又跑了x米。

这时,他离终点还有70米的路程。

终点和队旗的起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歌手大赛背景,引入了加减法法则、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如何提取出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的内容。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由于时间限制并且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来练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所以需要多次的重复演练才能达成更好的效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能够根据评委的评分计算出选手的最终得分。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3. 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每位选手演唱完毕后,由五位评委分别给出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数相加,即为选手的最终得分。

2. 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学生需要根据评委给出的分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剩下三个分数的和。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歌手大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让学生明确计算选手最终得分的方法。

3. 示例: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根据评委的评分计算出选手的最终得分。

4. 练习:提供一些歌手大赛的评分数据,让学生独立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总结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和计算方法,强调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对歌手大赛评分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评价学生计算选手最终得分的准确性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歌手大赛评分规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歌手大赛的视频资料,用于引入和展示歌手大赛的情境。

2. 歌手大赛的评分数据,用于学生练习和计算选手的最终得分。

3. 教学课件,用于讲解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和计算方法。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手大赛的评分规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歌手大赛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分数。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对分数的表示和计算方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此外,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喜欢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用分数表示部分数量,以及如何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境,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2.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的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故事素材:收集与分数相关的歌手大赛故事,为学生提供实际情境。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歌手大赛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歌手们在比赛中获得的分数是如何表示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歌手大赛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分数的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算法二:9.43-(8.65+0.40)
=9.43-9.05
=0.38(分)
通过计算得出:5号选手的总分高,比9号选手高0.38分。
3.明确运算顺序。
算式9.43-(8.65+0.40)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0.48-0.10=0.38(分)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再复述一遍笑笑的做法(板书第三种做法)
指名来答(板书答)
通过旧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类推理能力。
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深化理解,巩固应用
1.两根绳子长分别是1.18米和1.23米,爸爸把两根绳子接在一起,接头处用去0.25米。
科目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授课教师
主题单元
一、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题
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4.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拓展延伸。
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笑笑是这样做的,你能说出每一步的意义吗?
8.65-8.55=0.10(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精选4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精选4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

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

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生:(急切的)“想!”(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谁能得第一呢?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2.感受“排列”的概念3.学会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学生熟悉排列概念2.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排列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举例子,解决简单的排列问题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学习法3.举例法4.师生互动法五、教学内容1. 引入1.教师先通过举例子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对排列的认识和好奇心2.然后教师再发现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开展问题的提出过程2. 新课讲授1.通过演示法,让学生亲身接触一下来理解排列的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排列有正确的认识2.接着通过给学生一些排列对象的方法来让学生能够理解。

3. 合作学习1.教师为学生制定排列类问题,不同的组先来进行比较,看看各自的分析方法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开展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锻炼与评价1.让学生通过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加深自己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题和思维能力2.评价学生的表现,同时提供反馈。

六、教学评估1.测验结果的分析2.对于学生提问的回答状况3.对于学生的表现给出积极的鼓励和反馈七、教学总结1.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总结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以及掌握的知识点3.单独处理困难学生的问题八、课后作业1.布置简单的数学练习题目2.将排列概念与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

2.能够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2.学生通过歌唱形式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数学知识点与歌唱艺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点。

四、教学内容1.介绍歌手大赛主题,即本次数学活动的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即两位数的拆分和合并。

并结合歌曲《十位拆一下》和《十位合成一》,通过教师唱、学生跟唱的方式来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3.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

每个小组通过各自演唱一首歌曲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在现场进行评分,根据演唱的深度以及准确度来评分。

4.整堂课结束,在评分后公布获胜小组及其获得的奖项。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歌手大赛主题和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

2.唱歌法,通过教师唱、学生跟唱的方式来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点。

3.演唱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以此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一) 导入1.热身活动:师生一起唱一遍课文《十位拆一下》。

(二) 学习过程1.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两位数的拆分和合并。

2.学习:教师通过唱歌的方式来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点。

首先教师唱唱课文《十位拆一下》和《十位合成一》,并让学生跟着唱。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唱,达到独立掌握的目的。

3.运用: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歌唱表演。

每个小组通过各自演唱一首歌曲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其他小组可以在现场进行评分,根据演唱的深度以及准确度来评分。

4.结束:整堂课结束后,公布获胜小组及其获得的奖项。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种融合数学知识和歌唱艺术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歌手大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第三章《图形的变化》的第三节《轴对称》。

我们将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够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理解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剪刀、彩纸。

学具:剪刀、彩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见过的轴对称图形,如衣服、窗户、剪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知识点讲解:通过PPT展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解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即存在一个轴,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关于轴对称。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蝴蝶、兔子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并贴在练习本上。

同时,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轴对称图形。

5. 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让学生用彩纸剪出自己的轴对称设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特点及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所有的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2)一个圆无论怎么折,都是轴对称图形。

()(3)一个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

()2. 选择题:A. 三角形B. 平行四边形C. 圆D. 正方形(2)一个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A. 一条B. 两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1. (1)√ (2)√ (3)×2. (1)C (2)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识别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创造自己的轴对称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导语】《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最后一课,实质教学内容是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

3、在通过分类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主动探究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表现比较好”的问题。

教学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怎样判断谁的表现好呢?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分和综合素质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二、探索计算方法1、根据题目列式,估算结果。

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后,先估算结果。

2、探索计算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讨论“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通过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只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就能对齐,然后就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一样了。

3、研究问题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独立解决,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三、当堂训练(一)火眼金睛辨对错。

(10分)1、0.3与0.300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2、小数点的后边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3、4.4时=4时40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歌手大赛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1单元歌手大赛 教案

《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歌手大赛》。

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歌手大赛》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以“情境”+“问题串”的形式,首先呈现了“歌手大赛”的情境,接着安排了三个递进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用不同的方法估算谁的总分高;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计算高出的分数进而引出并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个问题是拓展解读不同的算法。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学习的,使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此基础上,通过估算、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教学的。

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掌握较好,但是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仍有欠缺,解决问题的策略单一。

另外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探究能力,再加上天性的好奇心,所以真实的情境和丰富的课堂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

4、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感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学方法:抓住“歌手大赛”这一主题,播放视频,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估一估、算一算、论一论等教学活动。

给学生充足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估算、计算、观察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7、媒体资源: PPT课件8、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播放视频(少儿歌手大赛的片段)。

2、请大家谈谈对歌手大赛的了解。

1、观看视频。

2、谈对歌手大赛的了解。

老师在大屏幕上播放歌手大赛的视频,吸引孩子眼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情境中走入新课,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设计一个歌手大赛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情况下的图形变化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发现并总结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歌手大赛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平移和旋转的规律。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

4.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大赛场景的课件,展示图形的变化。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图形,用于学生的操作和实践。

3.教学卡片:制作一些有关平移和旋转的卡片,用于学生的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手大赛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统计》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一场歌手大赛,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歌手大赛为背景,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数据。

但是,学生在整理和分析数据方面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歌手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

2.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表示数据。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统计知识。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收集和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歌手大赛的相关资料,包括参赛选手的照片、歌曲等信息。

2.学生准备调查工具,如问卷调查表、记录本等。

3.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歌手大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歌手大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帮助我们班的歌手们收集比赛数据,为他们加油助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参赛选手,进行数据收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变化》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设计歌手大赛的场景和规则,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操作,既注重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知识,对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是,对于如何将平移和旋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歌手大赛的场景和规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意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能够将平移和旋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意义,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方法,能够将平移和旋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平移和旋转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歌手大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展示歌手大赛的场景和规则。

2.学具: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具,包括彩纸、剪刀、胶水等。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歌手大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手大赛的规则,并提出要求:用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歌手形象,然后通过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将歌手形象排列成一组。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分析,提出问题、假设和结论,形成逻辑思维链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歌手大赛》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你们可能参加过班级的投票选举,或者帮助父母统计家庭开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图的奥秘。
在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但我也意识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直观的方式来进行解释,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他们能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设置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数学思维:在观察、分析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实践应用: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4.团队合作:分组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的团队协作能力。
5.问题解决:通过解决歌手大赛投票问题,激发学生面对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方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比如如何利用统计图来优化决策。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7歌手大赛|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 歌手大赛|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7节——歌手大赛。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们将通过实际的情境——歌手大赛,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理解歌手大赛中的得分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 教学重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歌手大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得分。

2. 新课导入:介绍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法则。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歌手大赛2. 板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七、作业设计(1) A歌手得分为8/10,B歌手得分为7/10,请问A歌手比B歌手多得了多少分?(2) A歌手得分为9/10,B歌手得分为6/10,请问A歌手比B歌手多得了多少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歌手大赛,还有哪些情境可以运用到分数加减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非常关键。

我选择了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7节——歌手大赛作为教学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实际的情境——歌手大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7《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7《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1.7《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7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歌手大赛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

通过设计一个有趣的歌手大赛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板书。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一个有趣的歌手大赛场景,引出本节课的问题:小明和小华各自捐款数,求两人共捐款多少元?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解决。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歌手大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式中加减数的交换律;2.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分组合作,提高集体协作精神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数学寓教于乐,通过歌曲《歌手大赛》的引入,寓教于乐,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歌曲歌词如下:不进退步不会掉队打败对手才是胜利的道别忘了欢呼声一起合唱你我他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歌曲《歌手大赛》唱段,让学生听一遍,并思考如何将歌曲内容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2.讲授知识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内容:加、减、乘、除和加减法的交换律。

然后,教师以一道例题为例,让学生体会加减法交换律的特点。

如下:小明手里有 15 元钱,他又收到了 10 元钱,请问他现在共有多少钱?教师讲解说,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一:先用 15 加上 10,再得到答案。

15+10=25方法二:先用 10 加上 15,再得到答案。

10+15=25所以,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出,在加法中,加数交换后得到的和也是相同的。

3.分组活动教师宣布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组 4 到 5 名同学。

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将小组分成几个类型,并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支持者。

支持者的职责是带领小组进行活动,给予小组情感上的支持,让小组成员更好地合作。

小组活动的内容是,在一个组织有序的情况下,学生们尽量提出多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教师会在活动结束后,为每个小组评分,以奖励其中的优秀表现。

小组示例题目如下:“众数”是指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如果有以下这个数据:1,2,3,4,4,4,5,5,6,6,6,6,请问这个数据中的众数是多少?4.展示结果教师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并解释各小组的答案的特点,让学生分析这些答案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1.7歌手大赛_教案

《歌手大赛》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第7课时2.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结构特点: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学习的。

教科书呈现了歌手大赛的情境,并安排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不同方法估算谁的总分高;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计算高出的分数进而引出并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个问题是拓展解读不同的算法。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的最后一课,教学内容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的混合运算,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运算律,能正确进行整数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

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又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经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感,积累了自主探究算法的活动经验,在学习新知的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在交流估算方法、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时,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完整性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将整数运算律迁移运用到小数混合运算中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一难点,需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中加以突破。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包括核心素养):①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

②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学生在参与、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养成严谨仔细的计算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在歌手大赛这一主题下,我将带领四年级的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

教材章节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77页至第78页,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数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学生们将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线、分母、分子等。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将分数化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计算。

3. 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水果分给几个朋友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演示如何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

3.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分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一个苹果可以表示为2/2个,一块蛋糕可以表示为8/8块,一本书可以表示为1/1本。

答案:1/4 + 1/4 = 2/4 = 1/2,3/4 1/2 = 3/4 2/4 = 1/4,2/3 + 1/6 = 4/6 + 1/6 = 5/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知识。

拓展延伸: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烹饪、购物等方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歌手大赛》 北师大版

《歌手大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本活动旨在通过模拟歌手大赛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本册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歌手大赛的规则,理解评分标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分。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其能够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其沟通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2.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4.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手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规则:教师详细讲解歌手大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确保学生理解。

3. 分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

4. 数据收集:各小组收集参赛选手的得分数据,填写统计表。

5. 数据整理: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求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6. 数据分析:各小组分析数据,找出最高分、最低分、差距等,进行合理推断。

7. 评分:各小组根据评分标准,为参赛选手打分,填写评分表。

8. 结果公布:教师汇总各小组的评分,公布最终结果。

9.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手大赛规则和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能力。

3. 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能否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沟通与表达能力。

5. 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本次《歌手大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歌手大赛》(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歌手大赛(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P16-P17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脱式计算:789-(364 +205 )
说说整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为后面学生自主迁移旧知.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2、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教材P16情境图)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CCTV歌手大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 5号选手和9号选手得分如图所示。

(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分”“综合素质得分”是什么意思。

专业得分:唱歌得分;综合素质得分:音乐知识得分等)(设计意图:通过解释情境中的专门用语.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
解题意.拓宽学生知识面。


3、谁的表现更好一些呢?怎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谁的总分高?
(1)怎样估计呢?学生思考。

(2)学生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估计方法的不同。

①估出两人各自的总分来比较。

②分别比较两人的专业得分与综合素质得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 2、算一算.高出多少分?
(1)学生独立探索.分别列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

(2)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方法一:(分步列式)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才是数学教学的最好方法。

合作学习既可以学会新知识.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方法二”的算法。

①结合具体问题说说.每一步的意义是什么?
②为什么用上小括号?小括号中的运算求的是什么?
③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④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和整数混合运算相同吗?
⑤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导帮助学生体会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仍然适用。


3、分析解读笑笑的算法。

(1)出示笑笑的算法.学生小组内进行解读交流。

(2)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这种解法的思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读他人算法的能力。


三、拓展练习:
你能又快又正确地计算出下面的题目吗?
0.25+0.68+1.75 24.87-6.6-3.4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6.78-3.1-2.9 9.8+12.7+
7.3+0.2
15.65-(5.65+8.98) 2.54+1.88+3.46-1.54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方法一: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方法二: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高出0.38分。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整数加、减法的简便方法.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