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式改良共22页

合集下载

改良腹部切口缝合法在预防浅层SSI中的应用

改良腹部切口缝合法在预防浅层SSI中的应用

是外科 常见术后并发症 , 尤其在腹部手术 发生率更 费用增加、 信任度下降和不必要的诉讼等 ) 。因此 , 如 高, 无论 在 国 内或者 国外 都是非 常棘手 的问题 。它不 何 减 少术 后 S I S 的发生 , 日益 引起 术 者和 医院感 控 已 但 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 ( 如不满 、 疼痛、 外貌损伤、 延 科重视并且是亟待解决 的重要课题。结直肠癌手术
V 1 1No2 tb r2 1 o. .O Oco e 0 0 2
HAI NAN MEDI AL J C OURNA L
< 海南医学) oo年第2 卷第 2 期 2l 1 O

经验交流 ・
改 良腹部切 口缝合法在 预防浅层 S I S 中的应用
覃怀成 钟先 荣 陈希 纲 , , (. 1广西桂 东人 民 医院普 通 外科 , 广西 梧 州 530 ; 40 1
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肝胆外科 , 南宁 50 2 ) . 广西 3 06
【 摘要 】 目的 探讨 改良腹部切 口 合法在预防浅层外科部位感染 的临床应 用。方法 对 6 例结直肠癌 缝 5
手术患者分别使用普迪斯 一 ( DS I) 抗菌微乔 ( C Y 1 P .I 、 / VIR LAniat i1及皮肤缝合器缝合腹部 的腹膜及前后 t cr ) b ea 鞘、 脂肪层 和皮肤 , 观察术后发生切 口感染 , 脂肪液化及拆线天数 , 并与传统缝合法 比较。结果 改 良切 口缝合组 在预防切 口感染和平均拆线天数方面优 于传统切 口缝合组 , 但在防止脂肪液化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良腹部切 口缝合是 一项值得推广的缝合技术 。 改
例报告) 海南医学, 0 5 1() 5 6 旧. 2 0 ,67: — . 2 2 [ 孙颖浩, 6 】 高 旭, 苏 明.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3 例报告 [ . J 海南医学, 0 7 l( :4 —4 . 】 2 0 , 8 7 8 9 8) 7

5分钟关闭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

5分钟关闭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

5分钟关闭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
近日谢教授发表了题为《留学往事(一)|莫让想当然的固有思维阻挡创新的脚步!》一文,文中论及,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修期间,看到瑞典的外科医生在腹部切口缝合中只缝合前鞘和皮肤,而不缝合腹膜、后鞘和皮下脂肪层。

原文如下:
事实上,我们手术团队近年来也是采用与这种理念类似的方法关闭腹部切口的,通常情况下数分钟即可完成切口关闭。

现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通常采用双七号线
或单十号线缝合切口:
通常两针间距离1.5-2cm:
缝合的原则是整块缝合:
过脐的切口一般缝合7-8针即可:
双七号缝线的优点是缝合确切,不易裂开,缺点是容易出现线结反应。

我们采用3-0可吸收线包埋线结,不仅可有效预防线结反应,更可以加固前鞘的缝合密度,减少腹水渗出:
可吸收线连续8字缝合完毕:
如果皮下脂肪过厚,可放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减少术后脂肪液化或感染机会:
采用上述方法,通常可以在5分钟左右关闭腹部常规的开放胃肠等手术切口。

事实上我们在绝大多数腹部开放手术中均采用正中或旁正中切口,由于不离断肌肉和神经,术后患者不适感较少。

采用整块缝合的方法也符合中线的解剖学特征,上面我们推荐的方法,基本上杜绝了切口裂开、脂肪液化、感染、缝线反应等并发症。

当然腹部切口的缝合除了要符合基本的手术原则之外,各位临床医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讨论!
也欢迎大家关注本公众号以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推送!。

腹部手术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术口愈合情况对比分析

腹部手术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术口愈合情况对比分析

收稿日期:2018-01-19文章编号:1004-4337(2018)12-1752-02 中图分类号:R 615 文献标识码:A㊃临床科研分析㊃腹部手术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术口愈合情况对比分析陈俊辉 陈国强 郑进福 马华姣 邹 丰(丰顺县中医院 梅州514300)摘 要: 目的:对腹部手术切口应用不同的缝合方法后患者术口愈合情况进行研讨㊂方法:随机将住院医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腹部术口缝合,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㊂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㊁手术时间㊁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对进行腹部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除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治疗外,改良腹部术口缝合治疗效果更好,在临床中有显著作用㊂关键词: 腹部手术; 缝合方法; 愈合情况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8.12.006腹部手术包括肝㊁胆㊁胰㊁脾㊁肾㊁胃㊁肠㊁腹膜等部位的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手术,术后术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对于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完善的缝合方法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1]㊂常规的腹部术口缝合术虽然对患者腹部切口有一定的缝合作用,但术后易出现术口的脂肪液化,以及术后皮下凹陷等并发症[2]㊂改良腹部术口缝合术是在常规腹部术口缝合的基础上将患者腹部皮肤层作精细缝合,不缝合患者脂肪层,减少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利于患者伤口的愈合[3]㊂本文主要探讨腹部手术切口不同缝合方法对术口愈合情况的对比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探讨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住院医治的200例腹股沟疝患者,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排除了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㊁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㊂在随机情况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㊂对照组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8ʃ1.9)岁,女性患者49例,男性患者51例,腹股沟直疝患者51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患者4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9ʃ1.8)岁,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5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5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44例㊂对比两组患者性别㊁年龄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 >0.05㊂1.1.1 纳入标准(1)经体格检查及B 超检查就基本可以确诊患者;(2)病例完整且愿意接受随访的患者;(3)既往无精神疾病以及严重的认知障碍患者;(4)无传染性疾病患者㊂1.1.2 排除标准(1)所有病例均经体格检查及B 超检查,合并有其他腹部疾病患者;(2)精神异常的患者;(3)药物过敏史以及具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合并恶性肿瘤㊁消化道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㊂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方法:患者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逐一将患者腹膜层㊁肌肉组织㊁腱膜㊁脂肪层缝合,最后将患者皮肤闭合,或者逐一将患者腹膜层㊁肌肉组织㊁腱膜缝合,最后将脂肪层和皮肤一起缝合㊂观察组患者改良腹部术口缝合方法:患者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逐一将患者腹膜层㊁肌肉组织㊁腱膜层㊁皮肤逐一缝合,或者逐一将患者腹膜层㊁肌肉组织㊁腱膜以及皮肤缝合,需注意的是在缝合的过程中,患者的脂肪层不予缝合,皮肤层需作精细缝合㊂1.3 临床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临床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经手术缝合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手术缝合指标㊂评价标准和方法为:(1)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经手术缝合后,医务人员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出血,感染,术后术口疤痕,术口皮下凹陷,术后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比例;(2)各项手术指标:患者经手术缝合后,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㊁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㊂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 P S 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㊂计量资料采用(x ʃs )表示,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㊂以P <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㊁出血量㊁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㊁出血量㊁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3 讨论目前腹部手术逐渐向微创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注重术后伤口愈合以及术后伤口的美观问题㊂患者腹部伤口早期易出现红肿,主要原因是患者伤口浆液以及白细胞出现应激反应,随后转变为巨噬细胞,患者伤口的血液和渗出液的纤㊃257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V o l .31 N o .12 2018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n(%)]组别例数术后出血感染术口皮下凹陷术后术口疤痕术后脂肪液化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001(1%)0(0)0(0%)1(2%)0(0)3%对照组1005(5%)2(2%)10(10%)10(10%)20(20%)47%a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㊂表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ʃs)组别例数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1004.15ʃ1.03a12.34ʃ9.07a4.15ʃ1.23a 对照组1008.18ʃ1.6721.67ʃ11.646.78ʃ2.34注:a与对照组比较,P<0.05㊂维蛋白原凝结成块,凝块逐渐变成痂皮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4]㊂2~3d后,患者伤口开始缩小,伤口底部和缘开始生出肉芽组织从而将伤口填平,5~6d后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瘢痕开始形成[5]㊂根据伤口愈合情况来看,腹部手术缝合方法在于尽快缩小患者的伤口的创面,防止组织伤口出现再损伤,促进患者伤口组织的再生[6]㊂由于伤口愈合过程中,会产生瘢痕组织,而瘢痕组织可以造成对患者的伤害,因此需要抑制瘢痕的形成[7]㊂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方法常出现术后术口脂肪液化㊁术后术口皮下凹陷等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伤口的美观,主要有以下原因:医务人员在缝合患者腹部伤口时,术口脂肪层缝合较难对合至原位缝合;缝合脂肪层打结时易造成脂肪组织撕裂;缝合脂肪层打结过紧易造成局部脂肪组织缺血,影响脂肪组织血运,从而导致脂肪组织液化发生率增加,脂肪组织缝合打结的松紧度较难把握㊂改良腹部术口缝合方法,不缝合脂肪层,皮肤层作精细缝合,皮下脂肪自然对合㊂此方法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术口感染㊁脂肪液化及皮下凹陷,此方法有效预防术后术口疤痕及术口出血,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无明显增加其它手术并发症,方法可行[8]㊂由结果也可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㊁感染㊁术口皮下凹陷㊁术后术口疤痕及术后脂肪液化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远远低于对照组47%发生率,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㊁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㊂综上所述,对进行腹部手术的腹股沟疝患者除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治疗外,改良腹部术口缝合治疗效果更好,对其他常规腹部手术术口缝合同样适用,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㊂参考文献1王灿,果磊,李晶,等.不同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91~894. 2劳景茂,何文海.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与防治.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2):25~26.3宋鹏宇,薛斌,丁云鹏,等.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3种不同方法疗效比较.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1):1400~1401.4李传真,杨铁成,刘美娜,等.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原因分析与治疗体会.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106.5宋加平.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312.6I z u m i S,M u a n oT,M o r iA,e t a l.C o mm o nC a r o t i dA r t e r y S t i f f-n e s s,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F u n c t i o na n dL i p i d M e t a b o l i s m a f t e r M e n o-p a u s e.L i f eS c i,2015,78(15):1696~1701.7苏权厚.普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46):8973~8973.8徐俊.外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原因分析及诊治.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5):36~37.C o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 o fW o u n dH e a l i n g i nA b d o m i n a lO p e r a t i o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S u t u r eM e t h o d sC h e n J u n h u i,e t a l(F e n g s h u nC o u n t y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H o s p i t a l,M e i z h o u5143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s t u d y t h ew o u n dh e a l i n g i n a b d o m i n a l o p e r a t i o n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s u t u r em e t h o d s. M e t h o d s:200c a s e s o f i n g u i n a l h e r n i a t r e a t e d i nah o s p i t a l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 o g r o u p s.C o n t r o l g r o u p:p a t i e n t sw e r e g i v e n r o u t i n e a b d o m i n a l s u r g e r y s u t u r e;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p a t i e n t sw e r e t r e a t e dw i t h m o d i f i e d a b d o m i n a l s u t u r e,t h e r e s u l t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c o m p a r e da n d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T h e l e n g t h o f s t a y t i m e,o p e r a t i o n t i m e,t h e a m o u n t o f b l o o do f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p a t i e n t s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l o w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I n a d d i t i o n t o r o u-t i n e a b d o m i n a l s u t u r e,m o d i f i e d a b d o m i n a l s u t u r e i s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n g u i n a l h e r n i a,w h i c h p l a y s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r o l e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K e y w o r d s a b d o m i n a l s u r g e r y;s u t u r em e t h o d s;h e a l i n g㊃357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年第31卷第12期。

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比较

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比较

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腹部横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效果。

方法将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的90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对照组采用丝线间断缝合。

结果观察组患者缝合时间为(8.48±2.21)min,V AS评分为(5.33±4.43)分,切口甲级愈合42例,切口乙级愈合3例。

对照组患者缝合时间为(16.37±3.39)min,V AS评分为(7.24±1.32)分,切口甲级愈合37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2例。

观察组患者的缝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以及切口愈合等级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部横切口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的效果明显优于丝线间断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部横切口;连续缝合;间断缝合腹部横切口是普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具有顺应腹部解剖特点、操作简单方便、切口张力较小、术后疼痛较轻、愈合快、术后美观等优点。

但是腹壁横切口的愈合不仅与患者的身体素质、手术创伤情况以及术后感染等因素有关,还与缝合方式和技巧有很大关系。

保证腹部横切口愈合良好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腹部横切口常用的缝合方式包括分层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1-3]。

本文比较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分层连续缝合和间断缝合的90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3年1月采用腹部横切口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5例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24.51~65.32岁,平均(45.36±4.56)岁,其中Ⅰ类切口27例,Ⅱ类切口18例,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

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23.79~64.73岁,平均(44.67±4.26)岁,其中,Ⅰ类切口26例,Ⅱ类切口19例,采用丝线间断缝合。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

腹部的切口与缝合腹部的切口与缝合【名称】腹部的切口与缝合(Abdominal Incisions and Sutures)【概述】做腹部手术时,先要考虑腹壁切口的位置及其走行方向。

理想的切口,应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使手术顺利进行,并可避免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

简言之,良好的腹部切口应满足三个要求:易达性(accessibility),可延长性(extensibility)及安全性(security)。

腹壁具有保护和支持腹内脏器、参与呼吸和躯干运动及产生腹压以利于咳嗽、排便等功能。

腹前壁平整且富于弹性,开腹后容易获得较大范围的显露,绝大部分手术均通过腹前壁进行。

腹壁的上界为胸骨剑突、肋弓下缘、第11肋和第12肋下缘;下界为耻骨联合、腹股沟韧带和髂嵴;侧界是腋后线,与腹后壁相接。

腹壁的重要表面标志有剑突、肋弓、腹白线、脐、髂嵴、耻骨联合和腹股沟韧带。

在确定腹部切口的位置和方向时,必须利用这些标志,才能表达清楚。

腹前壁由浅及深由6层组织构成。

第1层为皮肤。

其皮纹方向大致为横行。

第2层为皮下组织。

在下腹部,皮下组织又可明显分为两层,浅层为脂肪层,深层为纤维层。

第3层为肌层(图1),分为两组。

在两侧者为3层扁平肌,由浅及深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其纤维方向,前者由外上走向内下方,中者由外下走向内上方,后者为横行走向。

此3肌的外侧部分为肌纤维,内侧部分为腱膜;腱膜部分约占全肌的1/3。

开腹时,如循3肌纤维方向进行分离,便可减少损伤,又便于操作。

在中间者为腹直肌,被腱鞘包绕,鞘分前后两层。

腹直肌后鞘在脐与耻骨联合的中点处形成弧状游离缘,称为半环线。

在半环线以上,腹直肌前鞘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前层所构成;腹直肌后鞘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和腹横肌腱膜所构成。

在半环线以下,3肌腱膜均移行至腹直肌前面构成前鞘,而后面缺乏腹直肌后鞘(图2)。

第4层为腹横筋膜。

该筋膜在上腹部较薄弱,在半环线平面以下即有所增厚,对腹直肌后鞘的缺如有补偿作用,及至腹股沟区则更形增厚,构成坚实的腹股沟管后壁。

一种新的腹部切口缝合方法

一种新的腹部切口缝合方法

的切 口会形成 4层结 构 , 层之 间形成潜在 腔隙 , 各 术后 由于 切 口的炎症反应 , 会有组织 液渗 出积聚在这 些腔隙 内 , 为 就
细菌 的感染创造了条件|。在切 口中最容易形成腔隙的部位 4 _ 在前鞘和皮下组织之 间. 我们采用皮下层与前鞘 同时缝合 的
方法 , 有效地关 闭这 一重 要间隙 , 免了切 口积液继发感染 。 避
2 王红梅 , 赵怀舟 , 张恒. 丁香配伍郁金对 胃肠运动影响的药理实



术 ・

种新 的腹部切口缝合 方法
李 强
外科 手术后切 口的愈合 情况与 医生的切 口缝 合技术关
吸收缝合材料 , 异物刺激小 , 口中的异物少 , 口感染的风 切 切 险就小 。P S D 对腹膜的连续外翻缝合使切 口的腹腔 面更好地 浆膜化 , 减少了切 口下方肠管粘连梗 阻的发生 率。以往切 口 的缝合 由于使用 间断缝合 , 强调各 层之 间的相应对合 , 缝合
点, 降低了术后切 口哆开或疝 的发生率 。D P S是人工合成 的可
作者单位 :30 3太原 , 00 1 山西省肿瘤 医院普外科
4 羊妙贞 , 施伟亚. 下腹部直切 口缝合 方法探讨. 医学 , 0 , 浙江 2 1 0
2 ( )4 7 4 8 37 :2 - 2 .
5 Do ma Ri c n A, h  ̄tH_ C o e y t c o i c e n f n S, n o S o h le se tmy v a Ko h r i —
另外 , 在缝合 皮下层 和前 鞘时 , 注意保 持切 口两 侧皮下组织 层进针和 出针处于 同一高度 , 这样在缝合皮肤 时就很容 易做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论文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论文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再次手术切口新的缝合方法效果。

方法将82例再次原切口进腹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常规缝合方法和改良缝合方法的耗时及愈合效果。

结果改良组腹部切口缝合时间远短于对照组,改良组41例腹部术后切口无一例裂开,对照组4例切口裂开。

结论改良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缝合方法。

【关键词】切口;缝合;裂开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99-01再次手术切口愈合是外科切口愈合的难点之一,由于受瘢痕、血供、异物、炎症反应及局部张力过高的影响,往往发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对82例腹部再次手术切口进行了改良缝合处理,通过随机对比,认为改良后的切口缝合方法操作简便,大大提高了一期愈合率。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82例腹部再次手术切口病人,排除有严重瘢痕体质及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

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

由同一组医师进行处理,对照组按传统常规方法处理切口,实验组按改良方法处理切口。

1.1.1 两组患者的年龄、腹部脂肪厚度、切口长度见表1。

表1 两组年龄、腹部脂肪厚度、切口长度情况比较组别年龄(岁)*腹部脂肪厚度(cm)**切口长度(cm)***观察组(41例)63.25±10.223.275±0.86824.150±4.87对照组(41例)61.40±11.023.601±0.91026.125±4.046*p>0.05,**p>0.05,***p>0.05。

1.1.2 切口位置情况观察组12例旁正中切口,29例正中切口。

对照组11例旁正中切口,30例正中切口。

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0.060;p=0.806)。

1.2 处理方法1.2.1 对照组40例再次手术切口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旁正中切口分别用7号丝线缝合腹膜、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前鞘,4号丝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4号丝线缝合皮肤。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

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与传统缝合方法的对比分析作者:王会先李金枝鲁文君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美容缝合方法的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择产科215例采用美容缝合法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并设同期常规缝合方法的215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无1例切口感染裂开,4例有较轻微的线结反应,经过TDP照射术后3~5 d出院。

对照组1例脂肪液化较重,以致术后发热,伤口裂开;7例较轻的脂肪液化,11例线结反应,术后5~16 d伤口拆线出院。

结论:腹部切口美容缝合较传统缝合,操作简单,伤口局部反应少,甲级愈合率高,遗留瘢痕小,符合美学要求;不需要拆线,可缩短住院时间,床位周转快,符合产科以年轻女性患者为主、住院病源多的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科;腹部切口;美容缝合;传统缝合本科自2003年美容缝合腹部切口,期间不断改良,近5年广泛采用可吸收线美容缝合,具有伤口感染少、甲级愈合率高、腹壁瘢痕小、术后无需拆线、可以尽早出院等优点,比较理想。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5年来在本科住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4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15例。

观察组:年龄19~36岁;横切口207例,纵切口8例;大于或等于两次下腹部手术者3例,肥胖者(体重达到或超过90 kg)9例,消瘦者(体重低于50 kg)2例,合并贫血21例,合并低蛋白血症5例。

对照组:年龄20~39岁,其他资料均与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术中术后大出血(出血大于1000 ml)、DIC施行子宫切除或其他原因放置引流管者除外,而且排除严重内外科合并症者。

1.2 方法关腹均用1-0号可吸收线荷包缝合腹膜(纵切口可“U”字缝合)、“8”字缝合肌肉层、连续缝合筋膜,络合碘消毒切口边缘皮肤,有瘢痕者先切除再修剪消毒。

观察组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连续皮内缝合皮肤。

自切口远端缝合皮下脂肪层1针,打结,连续真皮层内缝合皮肤(进针深度以接近脂肪层又不致引起切口对合不齐为宜,尤其腹中线对合),到对侧切口外约2 cm处出针,适当拉紧缝线,贴近皮肤剪除尾线,皮肤外不可见缝线。

改良减张缝合法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治疗体会

改良减张缝合法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治疗体会

改良减张缝合法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2-11-23T09:55:23.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罗金泉[导读] 术后注意伤口情况,如切口有无疼痛或加剧,有无渗液、积液,必要时拆开引流,保持伤口干燥。

罗金泉(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 362241)【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减张缝合法在预防腹部切口裂开治疗体会。

方法对23例应用改良减张缝合法预防腹部切口裂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选的23例病人中,有中重度肥胖、糖尿病、癌症、贫血、低蛋白血症、高龄等患者,采用改良减张缝合法均未出现切口裂开。

结论改良减轻缝合法能较好地预防腹部切口裂开。

【关键词】改良减轻缝合法腹部手术切口切口裂开【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311-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肥胖患者明显增多、人口老年化、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及肿瘤患者增多,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改良切口减张缝合一般在两侧皮肤张力大、腹压高或营养差的患者中使用,目的是减少切口张力,防止切口裂开,改良法与传统外减张方法相比,可避免减张缝合线所致的疤痕,减轻术后减张线对切口的压迫致血供差,减轻切口疼痛,减少减张线所致的逆行感染。

从2009年开始,本人进修期间及在我科所经管的患者中应用微荞可吸收线或普通丝线行腹部手术切口改良减张缝合处理的共23例,切口均未裂开,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病人中,肥胖12例,糖尿病2例,癌症患者9例,贫血、低蛋白血症患者8例,年龄大于70岁12例,使用电刀者23例,7号普通丝线5例,1号可吸收微荞线18例,I类切口5例,II类切口13例,III类切口5例,切口甲级愈合15例,乙级愈合5例,丙级愈合3例,处换药处理后愈合,均未出现腹部切口裂开。

1.2方法:改良减张缝合方法是在减张缝合法基础上改良的。

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与切口愈合的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与切口愈合的临床分析

腹部切口缝合方式与切口愈合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皮下脂肪缝合与否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分析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式的优缺点。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层间断缝合法缝合皮肤和皮下脂肪层。

观察组采用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

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不予缝合脂肪层直接给予皮内缝合皮肤的方法优点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下腹部横切口缝合方法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切口缝线异物反应是切口非甲级愈合的主要原因,同时手术刀口疤痕小,美观是广大产妇关注的焦点,而腹部切口的缝合方法有多种,为求愈合快、术后病率低、疤痕小、美观等优点,我院产科自2007年以来对腹部切口进行了改进,与传统方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7.2.1-2012.2.1 我院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病例2242例,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9.25岁,孕周34+2周—42+2周,随机对照组1024例,观察组1218例,两组年龄、体重指数、营养状况、高危因素、剖腹产指征、孕周、产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色素水平、术后抗生素应用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为下腹部横切口,钝性分离腹壁各层次,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常规方式连续缝合腹膜,间断缝合腹直肌,连续缝合前鞘,皮下脂肪彻底止血,扣线(3-0南通华尔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对照组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5针,观察组皮下脂肪不予缝合。

术后常规沙袋压刀口6小时,术后常规护理,一代类头孢菌素或青霉素抗生素常规静点72小时,3天换药,5天拆线出院,6周后门诊随诊。

2 结果两组缝合方法愈合情况对照组别例数(例) Ⅰ期愈合(例) 延期愈合(例)观察组 1218 1212 6对照组 1024 1010 14观察组中延期愈合的6例患者均为刀口液化,对照组延期愈合的患者中10例为刀口液化,4例为刀口感染,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两组数据行卡法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1,p<0.05),观察组患者Ⅰ期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438例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438例体会

腹部手术切口的改良缝合438例体会作者:汪贵清李海春汪沛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方法,优点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10年9月。

使用改良缝合方法438例,上腹部手术168例,下腹部手术270例。

结果438例病例中除有3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因体质肥胖,皮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

2例大肠癌梗阻,术后切口裂开,二期缝合痊愈。

其余全部甲级愈合。

结论该方法缝合快捷方便,手术切口瘢痕小,无任何切口并发症,很值得推广运用。

【关键词】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膜前鞘手术切口传统缝合方法腹膜、前鞘分层用7号丝线间断缝合,缝线粗,线结大,组织包埋不好,易产生线结反应,红肿感染,线结脱出,形成腹壁窦道,长期不愈,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

尤其Ⅱ类切口或感染手术、低蛋白血症、腹水、糖尿病及晚期癌症患者最为明显。

作者于1999年8月至2010年9月使用该缝合方法关腹,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38例,男178例,女260例,年龄18至79岁,平均32岁,上腹部手术切口168例,下腹部手术270例,均为二类手术。

最短切口10 cm,最长切口35 cm。

使用强生怡乔牌进口可吸收线缝合416例,国产双箭牌,金环牌可吸收线缝合22例。

1.2 缝合材料强生怡乔牌进口可吸收线,产品标准编号:YZB/IND1912-2008,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3651720号及双箭牌,金环牌国产缝合线,产品标准号:YY0166-2002,产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准)字2006第3650666号。

1.3 缝合方法首先用中弯血管钳提起切口四周腹膜,用一号可吸收线从切口一端缝合打结,保留约10~15 cm线尾,助手提起缝合线,术者边缝边缩紧缝线,直至关闭全部腹膜。

然后从切口另一端顶部反方向连续缝合前鞘,将前鞘完全缝合后与原线尾牢固打结,检查前鞘缝合满意,清洗手术切口,皮肤皮下用4号丝线一层间断缝合,全切口不残留丝线线结。

改良新式剖宫产腹部切口缝合方法的体会

改良新式剖宫产腹部切口缝合方法的体会
1 方 法 . 2
3 结 果
两组间切 I缝线反应 、 : 1 甲级愈合率、 无统计学意 义 ,关腹时 间、切 I硬结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 : 1 P<
00 )见表 1 .1 , 。
1. . 1麻醉: 2 持续硬膜外麻醉
1, .2术式: 2 腹部横切 口, 子宫下段剖宫产
1 。 腹部 皮肤 切 口缝合 方法 : 组病 例进 腹 步骤 、 .3 2 两 子
表 1 两 组 关腹 时 间 、 口缝 线 反应 、 级愈 合 率 、 口硬 结 比较 切 甲 切
4 讨 论
提高。对女性而言其要求就更高 , 加之我国的生育政
4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 人们对美 的要求也在 策及产科的高风险 ,近几年剖宫产率上升趋势明显 , 如何既能提高剖宫产手术 的安全性 , 同时又能满足女 性对美 的要求 ,这对我们产科工作者提出更高地要
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病例共计 12 例 ,选择作 2 统 计 学处 理 09
者主刀并于产后 4 d 2 门诊随诊病例 10 , 0 例 其中改进 采用 t 检验和 x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三针缝合法 5 例, 内缝合法 5 0 皮 0例, 两组年龄 , 孕周
及其他情况 比较无差异。
维普资讯
第3 0卷第 4期
20 年 1 07 2月 源自遵义医学



Vo .O 13 No4 .
De .2 o7 c o
AC A I ACADEMI ' AE MEDI NAE CI ZUNYI
改 良新式剖 宫产腹部切 口缝合方法的体会
求。新式剖宫产的诞生基本满足 了上述要求 , 但仍有
【 收稿日 期】 20- 71 【 070—2 修回日期】 20—0 1 07 1—2 改进之处。 新式剖宫产腹部切 口的三针缝合方法是由 【 作者简介】 王少军(94 , 山东临沂人, 16一)男, 副教授, 硕士研

腹部伤口缝合及术后切口愈合中应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的优势

腹部伤口缝合及术后切口愈合中应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的优势

腹部伤口缝合及术后切口愈合中应用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的优势李嫦;陈苑红;黄力力;郭莉【摘要】目的:观察腹部伤口缝合与术后切口愈合中各项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例行连续皮内缝合患者;20例行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患者;20例行间断垂直褥式缝合患者;对比采用不同缝合方式,患者切口愈合情况、瘢痕发生情况以及缝合效果.结果: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组切口愈合情况与手术疤痕情况均优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缝合效果中,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组在缝合时间中高于其他两组,而在住院时间以及伤口愈合时间中少于其他两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垂直褥式缝合技术在腹部伤口缝合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切口愈合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9(032)002【总页数】2页(P296-297)【关键词】腹部伤口缝合;术后切口愈合;改良埋没垂直褥式缝合技术【作者】李嫦;陈苑红;黄力力;郭莉【作者单位】东莞市常平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000;东莞市常平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000;东莞市常平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000;东莞市常平医院妇产科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人们对于医疗行业的要求开始变得越来越高;在腹部伤口的缝合中,缝合技术不但需要能够取得良好的缝合效果,同时还需要减少患者手术瘢痕的情况;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缝合技术,提高患者的缝合效果[1]。

本次研究了60例行腹部伤口缝合患者,分析了腹部伤口缝合与术后切口愈合中各项缝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所收治60例行腹部伤口缝合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缝合技术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改良的垂直褥式缝合组、连续皮内缝合组、间断垂直褥式缝合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

改进二期缝合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24例体会

改进二期缝合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24例体会
略加 压 包 扎 , 带 固定 使 产 生 固定 和 加 压 腹
口感染具有 明显 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1 吴在德. 外科学 [ . 京 : 民卫生 出版 M] 北 人
社 , 0 0:6 . 2 0 1 0
双重作用 , 流管接引流袋 。术后选用第 引
三代 头孢 菌 素 类抗 生 素 治疗 , 条 件 的 可 有
髌 骨 骨 折 是 所 有 骨 折 的 1 , 位 固 % 复 定要 求 较 高 , 引 起 严 重 的 并 发 症 , 易 手术
… 一
资料 与 方 法
20 0 7年 2月 一 00年 2月 采 用 钢 丝 21
】 2 中 国社 区医 师 ・ 2 医学专业 2 1 年 第 3 00 3期 ( 2 第1 卷总 第2 8 … 5 期
论 著 ・ 临 床
论 坛
C Hf S C 0 M M 【N{ v B0 C T RS N E J T 0
改进 二 期缝 合 方 法治 疗 腹部 手 术切 口感染 2 4例 体 会
者 ) 平均 3 . , 12天。行 二期缝合 2 4例 , 全
詹 超
部采取改 进二 期缝 合方 法 治疗 ,4例均 2

再次处理 可以一 次成功 , 缩短 病程 , 对 这 直接面对患 者的一 线管床 医生 来说势 必 会减少许多不必要 的麻烦 。我们认为 , 二
期 缝 合 技 术 是 治 疗 切 口感 染 的重 要 措 施 ,
腹部手术 切 口感染 是普 外科 医生 经 常会遇见 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 经过传 统换
资料 与 方法
丝线 缝 合 固定 妥 当 , 以大 三 角 针 7号 丝 线
充分发挥 了引流 的作用 , 通过对 常规二 期

腹部手术切口几种减张缝合方法比较

腹部手术切口几种减张缝合方法比较

注射 后 , ~ 1 2天 局 部 有 一 定 的 胀 痛 , 需 处 理 , 现瘤 体 变 无 发 硬 , 界 清 楚 , 之 较 硬 , 压 缩 , 位 移 动 试 验 阴性 , 刺 回抽 边 扪 难 体 穿 未 见 新 鲜 血 液 。5例 位 于 鼻 腔 血 管 瘤 坏 死 后 部 分 脱 落 , 鼻 内 在 镜 下 予 以清 除 ; 例 因 外 伤 所 致 上 唇 动 脉 破 裂 形 成 的 假 性 动 脉 1 瘤 , 射 后瘤 体 逐 渐缩 小 , 后 复 查 血 管瘤 已消 退 , 复 发 ; 注 6月 无 其 余 病 例 均 手 术 完 整 切 除 , 中 出血 少 , 并 发 症 及 复 发 。 术 无
止痛 防腐 , 因此 具 有 收 敛 、 炎 、 菌 、 血 等 作 用 _j 是 目前 国 致 抑 止 4, 际上 最 理 想 的 血 管 和组 织 粘 连 硬 化 剂 。 消 痔 灵 这 种 独特 的优 点 , 鱼肝 油 酸 钠 、 水 酒 精 相 比 , 与 无 注 射 到 血 管瘤 内 可 使 血 管 瘤 细 胞 变 性 、 缩 、 化 。瘤 腔 组 织 纤 萎 退 维 化 , 腔 闭 锁 , 肿 瘤 缩 小 或 消 失 。 共 次 刺 激 性 较 小 , 射 后 瘤 致 注
回抽 血 的 多少 注入 相 应 消 痔 灵 的剂 量 , 均 5 平 ML左 右 , 面 积 大 可采 用 多 点 注射 , 射 后 继 续 压 迫 约 5~1 钟 , 注 0分 注射 后 局 部 明 显 肿 胀 , 射 的 次 数 1 4次 , 天 1 或 间 隔 2~ 注 — 每 次 3天 1 。 次 2 结 果
5 6
内蒙古 中 医药
消痔 灵 结合 手术治 疗颌 面颈 部血 管瘤 3 例 的体 会 8

腹部横切口腹壁缝合方法的改良

腹部横切口腹壁缝合方法的改良

腹部横切口腹壁缝合方法的改良
胡莉琴;章贵莲;易姗祺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9(0)10X
【摘要】妇产科手术采用横切口开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切口的不同缝合方法日见报道。

我们采用4-0可吸收线皮下脂肪层间断缝合新方法运用于妇产科各类横切口手术的缝合。

切口美观,皮下无硬结,皮肤无针眼。

【总页数】1页(P764-764)
【关键词】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方法;妇产科手术;间断缝合;吸收线;开腹手术;褥式缝合法;附件切除术;连续缝合
【作者】胡莉琴;章贵莲;易姗祺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3;R719
【相关文献】
1.探讨妇产科腹部横切口皮肤缝合方法的改良 [J], 万先燕;张艳萍;郑林芳;韩春艳;吴晓燕;谷娥
2.产科手术腹部横切口皮肤缝合方法的改良 [J], 李彩霞
3.改良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肤美容缝合方法探讨 [J], 廖滔
4.腹部输卵管结扎术腹壁切口缝合方法改良 [J], 彭淑青
5.妇产科腹部横切口缝合方法的改良 [J], 陈园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