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
腹部横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全层缝合的临床观察
层 、 膜 层均 采 取撕 拉 的方 法 , 腹 使行 走 于其 中的 血管 、 神经 借
助 于其 血管 、 神经 本 身 的弹 性完 整地 保 留下 来 。这 样 既减 少 了手 术 中出血 , 减 少 了因 出血 而结 扎 血管 或 电凝 止 血造 成 也 的局 部 脂 肪组 织缺 血 、 死 , 坏 因此有 利 于手 术后 恢 复 。 肤 皮 及皮 下脂 肪 全层 缝 合 , 使脂 肪 细胞 破 坏小 , 肪 液化 减少 。 脂 但 不缝 合皮 下 脂肪 层 担心 留有 死 腔 , 因此 皮肤 及 皮下 脂肪 全 层
间缩 短 、 出血 量减 少 、 术后 并 发症 少 、 后恢 复 快 、 术瘢 痕小 等优 点 , 得 临床 推 广应 用 。 手 术 手 值
『 键 词 1 部 横 切 口 ; 肪 组 织 ; 合 技 术 关 腹 脂 缝
【 图分类 号] 1 中 R6 5
【 文献 标识 码]C
【 文章 编 号】1 7 — 7 1 2 1 ) 8 b 一 5 — 1 6 4 4 2 (0 0 0 ( ) 1 7 0
合腹 直肌 前鞘 , 再用 传统 方 法皮 肤及 皮 下 脂肪 分 两层 4号 丝 线 间断缝 合 , 术后 第 7天拆 线 。 手
1 . 计 学 方 法 3统
[ 参考 文献】
『1 马彦 彦 . 式 剖宫 产 术 『 . 京 : 京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9 . 1 新 M] 北 北 1 7 9 『l汪 良能 . 形 外 科 学 f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9 914 . 2 整 M1 北 人 1 8:0 4
妇产科腹部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1 . 缝 合 方 法 4
2 结 果
21 患者 年龄 .
观察组年龄 1 8—5 2岁 , 均为 2 . ; 照组年龄 l 4 平 8 4岁 对 7 9 岁 , 均 2 .岁 , 平 73 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0 )见表 2 P .5 , 。
21年7 00 月第 4 卷第 2 期 8 1
一
・
临床 探讨 ・
妇 产科腹 部切口 两种缝 法的比 合方 较
周 芸
( 西省 铅 山县 中医 院妇 产科 , 西铅 山 34 0 ) 江 江 3 50
[ 摘要】目的 改进妇产科下腹部切 口的缝合方法 , 提高切 口 I 愈合率 。方法 将 下腹部手术切 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 期
22 下腹 部 脂 肪厚 度 .
带 圆针 微 荞线 连 续 腹 膜 、筋 膜 后 ,观察 组 在 对 脂 肪层
彻 底 止 血 后 不 缝 合 脂 肪 , 接 皮 内 缝 合 皮 肤 , 体 方 法 如 直 具 下 : 术 中 预 留好 的带 薇 荞 线 三 角针 从切 口一 端 前 方 或 上 将 方 O 5m 皮肤 处进 针 进 入 真 皮 层 未 达脂 肪 层 , 露 线 头 长 .e 外
表 2 观察组与对照组 年龄、 下腹部脂肪厚度、 缝合时间的均数 比较
将 2 0 年 1 ~20 08 月 0 9年 1 2月妇产科手术 6 0例设为观察 3 组 ,0 5 1 一20 20 年 月 0 6年 1 , 2月 妇产科手术共 57例设 为对照 6 组, 具体两组资料 比较见表 1 。
约 2 m, 连 续 褥 式 缝 合 真 皮 层 , 合 切 口两侧 皮 肤 , 后 e 呈 对 最
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
-24主国塞旦医刊垫!Q生!旦筮!!盔筮!!翅£堕墅!墼』!望垡璺!堂里塑鲤塑!丛鲤i!i咝!业:垫!Q:!!!:≥!t盥!:!§腹部再次手术切口两种缝合方法比较徐勇超王刚成韩广森任莹坤李剑【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再次手术切口新缝合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80例再次原切口进腹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常规缝合方法和改良缝合方法的耗时及愈合效果。
结果改良组腹部切1=/缝合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o.05),改良组加例腹部切口术后无一例裂开,对照组6例切口裂开。
结论改良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切口缝合方法。
【关键词】切口;缝合;裂开C om pa r i s on be t w ee n t w o s ut ur e m ot hods of sec onda r y expi or y l apar ot om y X U Y o ng—c hao,W A N G G an g—che ng,H A N G uan g—s en,R E N Y i ng-kun,L I J i an.D epar t m ent of G ener al Sur ger y,H enanT um or H o s pi t al,Zhen gzho u450008,C hi na【A bst r act】O bj ect i v e T o s t udy t he m odi fi ed m et hod of sa t ur a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 ci si o n of ab—dom i nal oper at i on.M ethods A l l of80pat i en t s w er e ope r at ed s econdl y.A m ong of t hem,t he i n ci si o n of40pat i en t s w e re s ut ur ed w i t h t he new m et hod,t he ot her s w i t h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 t i onand st i che s r em ove w a s com p ar ed re spec t i ve l y.R e sul t s C om par ed w i t h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t hod,w i t h t hem o di f i ed m et h od t he t i m e of sa t ur at i on w a s shor t e r(P<0.05).T he r e w a s n o i nc i si on of pa t i ent s t o s pli topenw i t h t he m od i f i ed m et hod.B ut t he i nci s i ons of6pa t i ent s w e re spl i t ed open w i t h t he t r adi t i onal m et h—od.C oncl us i ons T he m et h od of m od i f i ed sa t ur a t i on of s econdar y i nc i si on of abdom i nal ope ra t i on i s m or esuper i or t ha n t he t r a di t i on al m e t hod.【K ey w or ds】I nc i s i on;S ut ure;Spl i t open再次手术切口愈合是外科切口愈合的难点之一,由于受瘢痕、血供、异物、炎症反应及局部张力过高的影响,往往发生切口感染,延期愈合。
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 词 】 下腹 部手 术 ; 内 缝 合 ; 通 缝 合 关键 皮 普
【 图分 类 号 】R 1 .8 中 7 99
随着 社会 的不 断进 步 . 们生 活水 平 日益 提 高 。 人 手术 患 者对 术 后伤 口的愈合 也 有 了更 高 的要 求 . 如 要求术 后 伤 口愈 合快 、 痕小 、 院时 间短 等 。腹 部 疤 住 切 口缝 合是 外科 的基 本操 作之 一 妇 女下腹 部 脂肪 层 很厚 . 术后 易 出现液 化 . 如何保 证 手术 切 口愈 合 良
1 统计 学处 理 采 用 x 检验 和 t . 5 z 检验 。 2 结果
此 .我 们将下 腹 部手术 切 口皮 内缝 合与普 通 缝 合进
行 了 0 7年 1月 ~ 2 0 0 8年 1月 在 我 院
施行 腹部 手术 的 2 0例 患者 实 验组 行剖 宫 产手 术 0 7 6例 . 妇 年 龄 2 ~3 孕 0 5岁 。 均 年 龄 2 . . 均 平 66岁 平 体重 6 .k , 科 手术 2 47 g 妇 4例 , 中子宫 切除 术 9例 。 其 子宫 肌瘤 剔 除术 1 2例 . 附件 切 除术 3例 . 年龄 2 ~ 8
好 同时又减 少瘢 痕 . 合 的技术 和 方法 十分 重要 。 缝 对
替 对 应缝 合 。 紧 缝 线 , 合 两侧 皮 肤 , 连 续 缝 合 拉 对 呈
至 另一 顶端 .纵 切 口针 距 为 O5 08m.横切 口约 . .e 1 e1最后 将 线残 端埋 人 距该 顶 端 外侧 约 1 c . /. 01 . m皮 5 内 对 照组按 常 规缝 合 。 根据脂 肪 层厚 薄情 况 , 选择 是否 缝 脂肪 层 . 1号丝 线 间 断缝 合 腹部 切 口皮 肤 . 两 组缝 合 完毕 后 用敷 料 履盖 切 口并 用 纱 袋压 切 口 6 h 术后 使用 氨苄 青霉 素预 防感 染 . 有青 霉素 过 敏史 者 。 使用 头孢 噻肟 钠 预防感 染 1 临床观察 . 4 观 察 两 组 手 术 时 间 及 皮 肤 缝 合 时 间 、 口愈 合 、 院天数 、 切 住 皮肤 疤痕 等 指标 。
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部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贺玲;王淑
【期刊名称】《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13)004
【摘要】目的:比较剖宫产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腹部切口愈合情况.方法:选择2000年11月至2001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产妇18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人)及对照组(80人).实验组采用医用可吸收连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切口,对
照组采用普通线缝合腹部切口.结果: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无显著差异,在镇痛药的应用、禁水禁食时间及排气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相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医用可吸线皮内缝合,切口愈
合好,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总页数】1页(P329)
【作者】贺玲;王淑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濮阳,457000;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濮阳,4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剖宫产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临床分析 [J], 廖爱芬
2.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138例临床分析 [J], 侯秋环
3.下腹部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与普通缝合的临床分析 [J], 袁绍梅;黄峰;夏小兰
4.剖宫产术腹部纵切口皮内缝合306例临床分析 [J], 李星华;李庆文
5.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不缝合脂肪层皮内缝合的价值研究 [J], 王志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临床分析
css a e wh c o e o h s wh l l y r i e r p e nt a u a e us ut r n e i r b ly t a s e s i i i n. s ls Th s u g o p a o e a e nt r u t d i r c t n o s u e i f r o e l r n v r e nc s o Re u t e t dy r u h s no
Me h d Th r we e to s ee r 86 e l te t o c s n ei r b ly r n v re i c so de gy e oo c p r tn fmas pai n s wh ho e i f ro e l ta s e s n iin ma n c lgi o e a i g. The sud g o p t y ru
论
著
Cl F RI M0 A H A0E NEl L N G C
全 层 间断 外 翻 缝 合 下 腹 部 横 切 口的 临床 分 析
江凌 陈丽平 林 炫
( 东省 高 州市 人 民 医 院 广 东高 州 5 5 0 ) 广 2 2 0 【 要 】目的 探 讨 全层 间 断外 翻缝 合 下腹 部 妇科 手 术横 切 口的 临床 价 值 。 摘 方法 8 例选 择 下腹 部横 切 口作 妇科 手 术 的女性 病人 , 6 其 中4例 采 用全 层 间断外 翻缝合 下腹 部横 切 口的病人 为研 究组 , 3 另外4 例采 用全层 皮下 问断缝 合下腹 部横 切 口的病人 为对 照组 。 3 结果 研 究组全部 病人 的切 口于手 术后8 内无切 口感染 症状 。 照组 少数 病人 的 切 口于术 后 第4 后 出现 切 口感染 感染症状 。 d 对 天 结论 全层 闻断 外 翻缝合下腹 部横 切 口的方 法比全层 皮下 间断缝合 下腹 部 切 口的 方法更利 于下腹 部横 切 口的愈 合 。
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分析何菊【摘要】目的:评价剖腹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随机选取120例进行改良式缝合法作为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115(95.8%)例,乙级愈合5(4.2%)例,对照组甲级愈合80(83.3%)例,乙级愈合10(16.7%)例,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式缝合法用于剖宫产腹部纵切口的临床效果好,能减少对于产妇切口的异物刺激,提高了腹部切口的甲级俞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sutures for abdominal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210 parturient women who underwent Cesarean Section in our hospital during January 2013 and December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120, by modified suture) and control group (n=90,by traditional suture).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healing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gradeA healing incision was achieved in 115 (95.8%) cases, gradeB healing in B5 (4.2%) cases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0(83.3%)and10(16.7%), 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modified suture method for bdominal longitudinal incision in cesarean section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foreign body's stimulation to incision andimprove the rate of grade A healing incis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20【总页数】2页(P64-65)【关键词】剖宫产;改良式缝合法;腹部切口【作者】何菊【作者单位】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贵州黔南 55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9.8剖宫产手术中,切口缝合是手术完成所必须的步骤,传统缝合方式是将手术切口结构进行逐层缝合,其缝合效果较好,但在切口愈合过程中容易出现切口液化、裂开等不良情况,影响产妇术后恢复,改良式缝合法是将传统缝合方式简化,即皮下组织不缝合,仅对皮肤进行内缝合,该方法能显著减少患者切口并发症的产生,但对于改良式缝合法的缝合效果研究较少,具体疗效并不确切[1]。
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和分析
腹部切口裂开的治疗和分析作者:杨伟华麻东风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3期杨伟华麻东风(吉林省九台市中医院吉林九台 130500)【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
方法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
结果有效地预防了腹部手术切口裂开。
结论减少腹部手术的切口裂开,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关键词】腹部切口裂开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 R6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1(c)-0106-01腹部切口裂开是腹部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现回顾我院外科5年临床资料,对其病因及防治加以讨论。
1 资料及结果我院从2004年至2008年2月期间,普外科的3860例腹部手术中有27例切口裂开,发病率0.7%,男性18例,女性9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从41~79岁,平均年龄64岁。
恶性肿瘤病人17例,良性疾病病人10例,择期手术19例,急诊手术8例。
其中急性消化道穿孔5例,急性胆道感染3例,乙状结肠癌伴结肠梗阻2例。
本组病人体重在50~89kg之间,平均体重69kg。
围手术期中,1例病人用过化疗或放疗,仅1例病人在术后用过地塞米松,每日20mg,共计3d,有3例伤口存在明显感染或组织坏死,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4例。
27例切口裂开后均立即采取急诊清创缝合,17例全层张力性缝合,10例分层缝合,无一例再裂开。
4例死亡,病死率为14.8%,均为晚期恶性肿瘤病人。
2 讨论腹部切口裂开因素繁多。
有缝合技术和所需材料的问题,亦有术后腹压增高,电刀应用,年老体弱,急诊手术,肥胖症,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黄疸,腹水,肾功能不全,维生素C缺乏症,恶性疾病,切口感染,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围手术期的化疗或放疗诸多因素均可发生切口裂开[1]。
根据我院全外科多年统计18000例腹部手术,切口裂开均表现为0.4%,其原因主要为肥胖者(40%),肠胀气(35%),切口感染(33%),但急性切口裂开的主要原因,从机械力学研究表明[2],可以断定切口裂开基本上是发生在手术后的即刻。
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全层裂开15例临床观察
表皮基底细胞术后 2 小 时开始增生 , 4 向中心迁移 。先 形成
单 层 上 皮 , 后 增 生 分 化 成 鳞 状 上 皮 , 渐 覆 盖 肉芽 表 面 , 而 逐 健康肉芽外 表皮再生提供结构基础 、 营养和生长因子 , 存在 异 物 或 感染 时表 皮 再 生 受 阻 , 肤 切 口直 径 超 十 数 厘 米 时 , 皮 需 要 植 皮 。
法。
321 全身因素 ①年龄 : .. 可能与老年人血管硬化血液供应 减少 , 细胞 老化 和 生 长 因 子 减 少 有关 。 营养 : 白质 、 生 ② 蛋 维 素、 、 、 钙 鳞 锌等 的严重缺乏 , 可影响胶原合成而使切 口愈合 延缓 。如维 生素 C具有催化羟化酶作用 , 当其缺乏 , 此酶催 化脯氨酸赖氨酸形成前胶原分子的功能受阻。含硫氨基酸 ( 如甲硫氨 酸、 氨酸 ) 胱 缺乏 , 可造成 肉芽组织形 成不 良。微 量元素锌则参与细胞 内氧化酶功能 ,促进胶原合成 。③药 物 :肾上腺糖皮 质激 素和垂体促肾上腺糖 皮质 释放激素抑
外 科腹 部 手 术后 切 口全 层 裂 开 1 临床 观 察 5例
毛 由军
( 州友 好 医 院 , 苏 扬 江
扬 州 ,2 2 1 256 )
【 摘要 】 目的 : 探讨切 口全层裂开 的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 方法 : 回顾分析我 院 自2 0 年 6 一20 年 6 02 月 09 月我院收治的
收治各类腹部手术患者共 3 7 , 8 例 均为外科 急腹症 , 中男 其 16例 , 1 女性 2 1 , 7 例 年龄 6 ~8 0 5岁,0 例有 明显合并症 , 32 其 中 27例 有 糖 尿病 及血 糖 值 高于 正 常 ,心 肌 缺 血 及 冠 心 6
215例腹部手术皮下全层缝合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分析
李 大 鹏 ,苏 大 宇 ,公 兰 兰 ,等 . 卡 维 地 洛 地 洛 对 充 血
性心 衰患 者 Q T间期 离 散度 的影 响 『.职 业与 健 康 , j 1
e 1 a v d ll r d c s s san d o g tr t a .C re i p o u e u t ie ln — e m b n f s o e e t: i
fl — pa 1 as ] o gs H a a , 0 , ( : 8 o o u t 2y r[. n et erF i2 91 15 . lw e JC t l0 5 )2
云南 医药 2 1 0 0年第 3 1卷第 3期
・
3 7・ 8
表 1
2组 患者 临床 疗 效 比较
组别 治疗前
L F( VE %) 治疗后 P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左室舒 张末 内径 m ) m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6i m n步行试验 ( ) m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改 善 。 卡 维地 洛还 能 够 有 效 地 减 少 循 环 及 心 肌 组
20 ,2 (0:7 3 7 4 0 6 21) 9 — 9 .
M OCH I ZUKIM ,YANO M,ODA T,e 1 c v n i r e ta .S a e gng fe
能 改 善 心 功 能 ,提 高 射 血 分 数 ,抑 制 心 肌 重 构 ,
改善 生活质 量 。
收稿 日期 :2 1 一叭 -0 0O 6
妇产科全层缝合腹部皮肤切口法与丝线缝合法对比分析
1345 ·经验交流·
妇产科全层缝合腹部皮肤切口法与 丝线缝合法对比分析
许广宁 张广意
2003 至 2006 年我们在非洲贝宁 国家的 莫诺省中 心医院 工 作 ,其间对首次手术的妇产科各类手术腹部皮肤 切口的缝合 进 行了传统方式的缝合及 用可吸 收合 成线自 筋膜 层至脂 肪全 层 连续缝合后反转皮内缝合新方法各 104 例进行 比较 ,认为新 方 法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腹部 皮肤 不留 针眼 ,切口对合良 好 ,无 需 拆线 ,患者从心里上到生理上接受较好 ,报告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2003 至 2006 年首 次进行 妇产 科手术 的 患者 208 例 ,年龄 18~60 岁 ,平均 39 岁 。其中剖宫产术 130 例 , 妇科手术 78 例 (子宫切除术 38 例 ,附件切除术 40 例) 。均为腹 部横切口 ,术前无其他手术史 。 1.2 方法 随机将 208 例 患者 分为 2 组 ,每组 104 例 。一组采 用新方法缝合腹部切口 ,即用美国达吉公司的无 菌合成可吸 收 性合成线 ,选 择 W9027 120 淡蓝色可吸收合成线 ,长度 1. 5 m ,自 带圆针 。常规缝合腹膜后用 W9027 120 缝线从切口一侧的顶端 皮下进针贯穿切口两侧腹直肌前鞘至对 侧皮下出针 ,第一针 在 切口的顶端打结 3~4 次 ,随后连 续缝合皮下 的筋膜脂 肪全层 , 针距 1 cm 左右 ,拉紧缝线至切口的另 一端后 换穿三角 皮针 ,将 未用完的缝线反转进 行皮内 缝合 ,缝 线松紧 度适 中 ,使皮肤 对 合平整似一线状 ,缝线最 后从最 初进 针的皮 肤切 口顶端 穿出 , 不穿过皮肤 ,于顶端穿出后留 1 cm 左 右的线 头在皮肤 外 ,术后 第 2 天察看 ,线 头回缩 不见 ,不必处 理 ,如果线 头未回 缩 ,于平 行皮肤平面剪去线头 ,亦不 必再 做其他处理 。另 一组采用传 统 的缝合方式 ,即从 内到 外缝合 腹膜 、筋 膜 、皮下脂 肪 、皮肤层 四 层 ,用 720、120 丝线间断缝合 。 2 结果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是指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进行缝合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手术目的,将缝合分为不同的层级,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这一技术在腹部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腹白线是人体腹部肌肉的部分,位于两侧腹直肌之间,纵贯于腹壁的中央位置。
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的缝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手术伤口的稳固性和愈合效果。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是指在腹白线切口缝合过程中,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层级和相应的缝合技术。
这些层级包括皮下组织的缝合、腹直肌的缝合和腹膜后组织的缝合等等。
每一层级的缝合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点,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的疝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其次,它可以减少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此外,它还可以减轻手术伤口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分类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如Symmetric闭合法、包围法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在腹部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腹部手术的效果和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分为四个小节。
首先是概述,介绍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是文章结构,简要阐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是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图。
剖宫产术腹部纵切口皮内缝合306例临床分析
22术后睛况 肠蠕动恢复平均时间B c D . 、 、 组间相比差异无 有 的先 天性无阴道患者 。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意愿 、疾
而似天生 ,术后 只需短期模具顶压 ,即可使成形后 阴道达到 [】宋志浩 . 4 腹膜 代阴道成 形术[ 】 中华 妇产科 杂志 , 8 1 J. 1 2, 9 7 宽容2 , 指 深达 8 2m的理想标准 。切 口宜选用横切 口, ~1c 因 () 5 . 1 :0 、 ‘ 行纵切 口,上提 线需 固定在切 口两侧 ,提拉上提线后切 口局
2结果
4 组人工 阴道成形术手术情况见表 1 。
表 1 人工 阴道成形术 手术情 况比较 ( -± s j )
易 ,无张力 ,能保 证肠 壁血运供应 良好 ,成形的阴道成 活率
高。回肠在腹腔的位置 较乙状结肠浅 ,肠段长可拉至腹外手
术 ,手术操作方便容易 。缺点是腹部手术瘢痕 影响美观 ,肠 管较细,对于身材瘦小 患者肠管相对更细 ,移植时肠管易裂 伤而致阴道瘢痕形成 。另外 , 小肠作为吸收功能而被破坏 。腹 膜成 形术 较为简单 ,阴道功能好 ,不足是术后佩戴模型 ,阴 道易有肉芽,愈合较慢 ,个别患者感 到阴道稍短有碍性 生活 的完美 。综上所述 , ec et V ch t 阴道成形术是通过提升原有的前 i
维普资讯
长度 、宽度及 弹性 。
部所受压 力大 ,影响血液循环而影响切 口愈合 。回肠移植 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P MS 3 1 . E .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道成形术优点类似 乙状结肠 ,且 回肠血运 比结肠丰富,肠腔
临床手术缝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手术缝合是外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缝合方法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单纯间断缝合、单纯连续缝合、锁边缝合、内翻缝合、外翻缝合等五种基本缝合方法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 分析不同缝合方法对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质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我院普外科、妇产科、骨科等科室的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2. 实验分组:实验组采用五种基本缝合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
3. 实验方法:(1)单纯间断缝合:进针要垂直,针距1cm,边距0.5cm,收线时两手用力均匀。
(2)单纯连续缝合:同一侧进针,同一侧出针,打结时留回头线。
(3)锁边缝合:同一侧进针,同一侧出针,出针时从上一针内侧穿出,不用留回头线。
(4)内翻缝合:垂直内翻缝合,收线力度适中,一般用于缝合肠管等对创面外面要求高的切口。
(5)外翻缝合:垂直外翻(褥式)缝合,注意1.4与2的位置。
4. 观察指标:(1)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2)切口愈合质量:观察切口愈合质量,包括切口瘢痕、切口感染等方面。
(3)术后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四、实验结果1. 切口愈合时间:实验组切口愈合时间为(7.5±1.2)天,对照组为(9.8±1.5)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切口愈合质量:实验组切口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切口瘢痕、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和2%,对照组分别为12%和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实验结论1. 在临床手术中,五种基本缝合方法在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质量、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缝合方法。
两种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疗效对比
两种缝合方法对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疗效对比作者:喻毅林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第21期【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两种缝合方法在腹部二次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逐层缝合组30例与全层缝合组48例,对比分析两组缝合所需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逐层缝合组与全层缝合组的甲级愈合率分别为89.3%和100%,全层缝合组优于逐层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二次手术;逐层缝合;全层缝合很多患者因不同时期患有腹腔脏器疾病,往往需在腹部进行二次手术,由于前一次手术,腹部瘢痕组织形成炎性反应的影响,使二次手术切口更难愈合,二次手术对伤口采用不同的缝合方法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为了研究不同的缝合方法处理腹部二次手术切口的临床疗效,笔者特对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患者的切口采用逐层缝合与全层缝合对切口愈合的影响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外科进行腹部二次手术的患者7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逐层缝合组30例与全层缝合组48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24~50岁,平均(32.1±4.1)岁,旁正中切口20例,正中切口58例,肥胖9人,脂肪厚度2.3~7.1 cm,平均(4.1±1.6) cm,两组患者腹部均有瘢痕组织,排除有严重的瘢痕组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两组患者在切口方式,性别、年龄、病情、脂肪厚度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缝合方法1.2.1逐层缝合组正中线切口:先用7号丝线缝合白线,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4号丝线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针距为0.5 cm,离切口皮缘1.0 cm;旁正中切口:先用7号丝线缝合腹膜,再缝合腹直肌后鞘,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7号丝线腹直肌前鞘,用生理盐水和甲硝唑冲洗切口,再用4号丝线分别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一、腹壁切口缝合的基本原则1.术前准备对于腹壁切口缝合术,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的具体情况。
同时,需要对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进行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术中操作在进行腹壁切口缝合术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和材料。
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保持手术区域干燥,并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整洁。
3.术后处理术后处理是腹壁切口缝合术的重要环节,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和指导,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二、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要点1.术前准备在进行腹壁切口缝合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手术情况等。
对于存在严重疾病或过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并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
2.缝合方式目前常见的腹壁切口缝合方式主要包括手工缝合和机器缝合两种。
手工缝合主要包括手工单层缝合和手工双层缝合。
机器缝合则主要包括装有气管式导丝的自动缝合器、手动摇摆式冷灯以及超声波自动缝合器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和材料。
3.缝合材料腹壁切口缝合术的缝合材料主要包括缝合线、皮肤粘合剂和创口贴等。
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需要根据手术部位、切口大小、患者情况和术者经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常见的切口,通常选择生物降解性缝合线如联络缝合线、凯润缝合线、生物新素缝合线和瓦氏线。
对于一些特殊的切口,如高张力创口、感染创口或患有艾滋病等特殊人群,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缝合。
4.缝合技术腹壁切口缝合术的基本技术包括切口整形、组织缝合和皮肤缝合等。
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保证手术切口的整合性、牢固性和美观性。
切口整形时要求对组织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类,确保组织的层次分明。
组织缝合时要选择适当的缝合线和缝合方式,并注意控制张力和缝合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部切口全层与分层缝合的术后恢复情况。
方法:收治腹部中大手术直切口患者196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98例,分全层、分层缝合切口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3个月。
分层缝合有3例切口全层裂开,重新缝合2例,1例长期换药愈合。
全层缝合未发生裂开。
不计切口皮下脂肪液化。
分层缝合有2例切口疝形成,全层缝合无,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部在长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节时可行的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不吸收慕丝线腹部大长切口切口裂开
腹部切口愈合是衡量手术质量、预后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
恶性肿瘤患者影响后续治疗,怎样又快又好的缝合腹部切口是外科医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为此,通过4年的临床对比观察,认为采取全层缝合法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仅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2月收治剖腹大中手术患者196例,其中胃(上、下半胃)101例,结直肠74例,胆十二指肠7例,肾泌尿系5例,其他9例。
正中切口138例,旁正中13例,腹直肌切口45例。
切口长度15~20cm 33例,20~30cm 147例,30~40cm 16例。
随机分组对照、试验观察。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性质、部位、切口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缝合材料和方法:所选患者,完成手术后,随机分别按两种方法缝合腹部切口。
全层缝合者采用“10”号慕丝线行全层缝合包括腹直肌前后鞘、肌层、腹膜,要求边距2cm间距2~3cm[1],用“7”号慕丝线于其间加缝腹直肌前鞘2~3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前鞘缝合后无腹直肌裸露,第1针以一侧腹直肌前鞘进针,依次穿过前鞘、腹肌、后鞘、腹膜,至另一侧腹膜、后鞘、腹肌、前鞘,拉紧打结(外科结),提起各结扎线尾钳夹,其间前鞘分别加2~3针,包埋腹直肌。
皮肤皮下及浅筋膜用“1”号慕丝线间断一层缝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
分层缝合者采用按腹膜、腹直肌后鞘一层“7”号慕丝线间断缝合,前鞘一层,用“1”号慕丝线缝合皮下浅筋膜一层,皮肤一层,边距1cm,使各针距1cm,均采用间断缝合。
术后观察及随访: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是否出现切口裂开、切口液化、切口感染、窦道形成。
对发生并发症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
结果
全层缝合组切口ⅰ期愈合95例,感染2例,皮下脂肪液化1例,无切口裂开。
3例病例均经tdp理疗、换药后愈合;分层缝合切口裂开3例,感染2例,液化3例。
切口裂开者急诊局麻全层减张缝合、tdp理疗、加强营养而愈合。
全层缝合组在2类切口中感染液化各2例,分层缝合组在2类切口中感染液化各2例,分层缝合组在2类切口中感染液化也各2例,无统计学意义。
全层缝合组无切
口裂开,而分层缝合组有3例,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全层缝合组无切口疝形成,分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其中2例为下腹正中切口,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各1例。
上腹正中切口胃癌根治术1例,两者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通过4年的对比观察,认为腹部切口缝合是以最小的组织损伤将伤口切缘对合,促进伤口愈合,同时还要有一定张力,防止切口裂开而形成切口疝等。
较理想的腹部切口缝合应在简单快捷有效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有效防止并发症。
最新有meta 研究证实全层连续缝合可明显的降低切口疝和切口裂开的发生率[2]。
本分析结果也说明了腹部切口的缝合全层缝合比分层缝合更合适。
通过临床观察,全层缝合组要求边距2cm,间距2~3cm,于其间加缝前鞘2~3针,边距1cm,使各针距≤1cm是根据切口愈合血循环原理考虑的。
切口愈合过程中,切口两缘筋膜组织经历胶原分解,使切口两旁的筋膜变得脆弱而易裂开,不容易承受缝线的牵拉力。
胶原分解的宽度为0.3~0.7cm,临床上腹部切口裂开再次手术时,多为创缘一侧的筋膜撕裂开,而不是缝合线的断裂。
因此切口裂开是愈合初期胶原的形成还不具有张力的原因。
传统的分层缝合法常因缝合处靠切缘近,一般约0.5cm,正好在切口胶原分解边缘不能承受腹部的较大的张力。
据切口愈合的病理过程,缝线应在切缘2.0cm,这样使得缝线有更强的耐力。
同时全层缝合中间加缝前鞘即能保证切口血液循环,又能完整缝合前鞘,使之处于胶原蛋
白形成之范围内[3]。
即使腹内压增加也能保证切口张力而不撕脱;腹水不会渗入切口内等情况也均利于切口愈合。
本组观察患者组,全层缝合无切口裂开。
而分层缝合有3例发生切口裂开,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在腹部切口采用慕丝线全层间断缝合技术是一种安全快捷、并发症少的方法,可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切口裂开的发生,且降低切口感染率及窦道形成率。
参考文献
1 李基业.腹壁疝[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2):1015-1016.
2 ven’t ritt m,steyergew,nellensteynj,bonjerhj,jeekelj.meta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closure of midine abdominal inci sions[j].br j surg,2002,89(11):1350-1356.
3 张育超,杨斌,陈双,等.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5(12):1049-1054.。